第一章曾國藩的傳奇一生曾國藩,是清朝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被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他也是湘軍之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率者。曾國藩一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在文學、軍事、學術思想等方麵都有極高的成就,是晚清道光、鹹豐、同治年間政治、軍事、文化上極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有人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曆史上的第一人。

    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毛澤東也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其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還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徐中約則在《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評價他:“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修身齊家治國的千古完人、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成功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更是深刻影響數代人的精神偶像。

    一般人在看曆史人物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去重視他的時代背景,這點當然很重要,可是年代、地名等其實與我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我講曾國藩,會采取不同的方向,也就是說,關注點不在時代背景這類問題上,我比較重視的是他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曾國藩在曆史上爭議很大,但是他確實有一些公認的出色之處,比如為官、治家、修身,這些都是深受人們欽佩和敬仰的。

    第一節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人隻是死後是龍是蟲的區別

    做人,其實都是大同小異。人有生必有死,沒有人能夠例外,人生所不同的隻是過程。每個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生下來都是一條龍,隻是死後到底是龍還是蟲的區別。任何人生了一個孩子,人們都說他是天賜的嬰兒,說他是要擔當大任的人。現在如果趕上龍年,很多人都想生小孩,其實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這實際上是在害自己的孩子。龍年生的人多,將來考試的人多,找工作的人多,孩子的競爭者自然也就更多。我們以為是對的,其實經常是錯的,我們以為是錯的,反而往往是對的,這是現代人最大的悲哀。可是大家就是相信那些錯誤的想法,那有什麽辦法?隻能自作自受,怪不了別人。有一句話叫“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就是說不要盲目從眾,你也少去傳播不正確的說法,這也是功德。

    孩子出生了,作為父母,我們對他有期待,有希望,這沒有錯。可是到最後,孩子臨死時,任何人都會對此迴天乏術,他最終還是會入土為安,他的一生也就這樣結束了。所以人與人不同的是過程。但現代人不重視

    過程,現代人更重視結果。無論做什麽都是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完全不在乎是怎麽贏或怎麽輸的。人生應該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應該是結果。因為結果往往不是我們所能控製的,我們所能掌握的隻是過程,在過程中如何做好每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易經》是一部專論“八卦”的書。《易經》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即為八卦兩兩相重而得),每卦由六條線條組成,這些線條稱為“爻”。“爻”象征事物性質與現象的錯綜複雜。所以孔子說:“爻者,言乎變者也。”“——”稱為“陽爻”,用“九”表示;“——”稱為“陰爻”,用“六”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從下至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這六爻代表事物發展的六個階段。每個爻題就是由陰、陽爻數字名稱,即六、九和爻位名稱組成的。如乾卦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爻。

    其實,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乾卦。為便於大家理解,我在這裏畫一個圖:隻要有一個爻變動,整個卦就會變成不同的卦。《易經》的乾卦、巽卦、兌卦、離卦、坎卦、艮卦、震卦、坤卦這八卦,都是由乾卦變出來的。乾卦的初九爻一變,就變成第44卦——姤卦;九二爻一變,就變成第13卦——同人卦;九三爻一變,就變成第10卦——履卦;九四爻一變,就變成第9卦——小畜卦;九五爻一變,就變成第14卦——大有卦;上九爻一變,就變成第43卦——夬卦。我們常聽人說“變卦”,也就是改變主意的意思,實際上人是很容易變卦的,隻要起心動念,就會變卦,因此沒有固定的卦這一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變動不居的,隻要差一點,整個就會改變。有人常說“變一點沒有關係”,其實怎麽會“沒有關係”,絕對有關係,任何事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知道,曾國藩的一生,其實也是有很多因素牽扯著的,他實際上很容易走上斜路,但是他沒有。那他是怎樣使他的一生那麽成功的呢?這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們後麵會著重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二、每個人一輩子都隻喝兩杯酒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條曲線。如果這條曲線最後是往下走,那就是晚節不保。很多人年輕時飛黃騰達,可是到了晚年一敗塗地。其實我們倒情願這條線一直是從下往上走的,雖然一開始是穀底,但是沒有關係,始終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最怕的是越走越向下,那會很糟糕。

    每個人的一生也都是起起伏伏的,為什麽?因為老天是公平的,它不可能讓你一直都走得很順,也不可能讓你一直都走得不順。每個人一輩子隻喝兩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關鍵就看你怎麽喝,你先把甜的灌下去喝光,後麵就會受罪。其實我們寧可年輕的時候受點罪、吃點苦,然後隨著自己成長,以後就會越來越輕鬆。

    不要怕孩子吃苦,這是現在為人父母者應該注意的一點。過分愛孩子,最後隻是害孩子。孩子一點苦都不能吃,那他長大以後要怎麽生活呢?父母不可能跟隨子女一輩子,這句話,做父母的應該牢記於心。

    我們來看曾國藩的人生曲線,他30~41歲到一個頂點之後開始往下走,而且曲折不堪,從50歲起又開始往上走,最後到62歲善終。人生就是一條曲線,每個人都是經過中間的種種曲折,最後走完自己的一生。

    曾國藩有十年時間吃盡了苦頭,要死死不得,要活活不了。從41歲到50歲,這整整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艱難、最痛苦,但也是他最成功、最幸運的一段時期。他被尊稱為“大清中興名臣”“湘軍之父”“東南之王”“儒學大師”。其實“湘軍之父”並不是他,而是羅澤南,是羅澤南把這個稱號讓給曾國藩的,這裏麵有一段故事,我們後麵會專門講到。

    我之所以會提到這件事,主要是想說,當你修煉得很好的時候,壞人碰到你都會變為好人;而當你修煉得不好的時候,所有好人遇到你統統變為壞人,那你的處境就會很艱難。其實一切都在於你自己的感應,而不是別人存心要對你怎麽樣。因為曾國藩能讓眾人心服口服,所以羅澤南也願意把“湘軍之父”這個稱號放在他身上以錦上添花。

    曾國藩之所以有這麽高的名望,可以說,就是因為有這十年的鍛煉。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就是那十年受盡了千苦萬難。所以說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最幸運的時期。如果沒有這十年的鍛煉,他後來很可能就不會修成正果。中國人所講的“修成正果”,其實就是善終、好死,但是要想得到好死,卻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實人應該受苦,吃苦就是吃補。經常有一些年長的朋友問我應該怎樣養生、怎樣保健之類的問題。其實一個人到65歲以後,隻要記住三句話就夠了:第一句話,絕對不要吃好;第二句話,絕對不要吃飽;第三句話,絕對不要跌倒。就這麽簡單。其實很多事情是很容易的,但一定要靠自己,不能單純靠醫生,別人都是靠不住的。養生保健也要靠自己多加注意,光靠醫生是不頂用的。千萬記住,隻有自己最可靠。

    再來看看我們普通人的人生曲線。有些人的人生曲線是到後麵就往下走,有些人的人生曲線則是到後麵還依舊持續平緩發展,還有的人的人生曲線隻畫了一半,比如早逝了。所以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畫一畫自己的人生曲線,看看自己已經走過的曲線是怎樣的,以及接下來要怎麽繼續走完,這就叫自我改造命運。這是用很科學、很實際的方法把你從以前到現在以及未來準備怎麽走的情況,很清楚地展示出來,讓你自己心中有數,也能指導你更好地走完接下來的人生旅程。如果你會卜卦的

    話,也是可以去卜一卜自己的本命卦的,這樣你就能大概知道你這輩子是要來幹什麽的。我不知道曾國藩有沒有卜過自己的本命卦,但我知道他很懂《易經》,這一點可以從很多地方得到印證。他完全是把自己的命由蹇卦改成了恆卦,否則按蹇卦走下去,他的一生是會很慘的。當年曾國藩如果去卜了自己的本命卦,卜出來的會是乾卦和蹇卦這兩個卦,曾國藩的本命卦是乾卦,然後變成了蹇卦。乾卦代表的是帝王,是君子,他也的確有皇帝命。可是後麵卻變了,變成蹇卦,充滿災難、困窘,他就寸步難行,左右為難,辛苦異常。就是這一變,讓他有十年差點活不下去。幸好他自己努力給自己轉運。

    這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但是千萬記住:隻能你自己改,別人改不了。心念的轉變,行為的改變,完全是自己的行為,別人是幫不了你的。

    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相由心生”,相一變,命就會變了。所以最終要改的是什麽?是你的心。心是什麽?心就是觀念。你隻要觀念正確,你的命整個就變了。這說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觀念要變,隻能你自己主動變,別人誰有辦法替你改變你的觀念呢?相隨心轉,自改造命。乾卦到蹇卦是本命,蹇卦到恆卦就是造命。所以我刻意在這裏用了一個“轉”字(見圖6),就是想告訴你,你自己要去轉變,你活到現在,應該知道過去走的是什麽卦。那你願不願順著命運一直走?願意,那就心甘情願一直這樣走下去,不要抱怨;不願意,那就趕快改變,越早改越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曾國藩後來又轉成了恆卦,恆卦是什麽?恆久,不易。所以他能夠善終,這就很不簡單。如果隻看他的八字,我相信,他是會不得善終的。一個人無緣無故把自己的名字改得聽上去那麽強硬幹什麽?(曾國藩把自己的本名“子城”改為“國藩”)那就是他自己在“轉”。“國藩”就是為國藩

    籬,那別人聽了這個名字,會不會提防他?當然會。所以連皇帝都怕他,皇帝覺得“你要為國藩籬,那我算什麽呢?”可是那時候他才28歲,他又怎麽知道改名字也會後患無窮呢?一個人千萬千萬要記住,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這句話一定要放在腦海裏。所有的事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所有後果也隻能由你自己去承擔。

    第二節曾國藩把自己的命改了

    曾國藩1811年(嘉慶十六年)11月26日(農曆十月十一日)生,為什麽還要注上農曆十月十一日?就是因為他了不起,如果他不是了不起,這些日期根本沒有人會理會。我說這話的意思是,人活得有沒有價值,要看你死了以後別人會不會重視你是哪年哪月生的,你的家鄉住址是哪裏,你的生平事跡有哪些。比如我們知道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他的乳名叫寬一,本名叫子城,字叫伯涵,號叫滌生,28歲的時候改名為國藩,死後諡文正,等等。

    人活著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死了,看起來沒有什麽,死後名聲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不爭一時爭千秋。現在很多人忙活一輩子,精疲力竭,看上去很熱鬧、很有貢獻,但可能死後二十年之內就銷聲匿跡了,那基本就等於白忙活了。可是老子隻寫了五千餘字的《道德經》,不得了,到現在還“活”著,我們對他依然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才叫作人生價值。口袋裏有很多錢又能怎麽樣?遲早會花光;身體很好又能怎麽樣?最後還是會被裝進棺材。

    我們要留一些東西給後人。台灣街上的乞丐經常說的幾句話裏蘊藏著深刻的智慧。“好心”,是說人要憑良心做事;“有度量”,是說人要能夠寬恕別人的錯誤;“拿一些來分”,就是說人要跟人家分享。所以不要以為乞丐沒有學問,乞丐其實是最有學問的人。他用三句話就把所有道理都講完了。他提醒你做事要憑良心,要舍得把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有時候,其實寶貝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曾國藩不但把曾家的地位提高了,把湖南的地位提高了,把他“國藩”這兩個字的名望提高了,他還留給我們很多財富。這些財富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麽呢?就是——識人用人。識人用人是他最大的本領。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叫知人善任。所以為什麽說“為官要學曾國藩”,因為他會看人,他會用人,而不是樣樣都是自己在做。什麽事都是自己做是不行的,你怎麽可能什麽都做得好呢?“無所不至管”,樣樣管,肯定管不完。現在知人的人很少,會用人的人也不多,那人類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

    一、屢考不中:最妙的就是連考不中

    曾國藩一開始走的是乾卦,乾卦的初九爻,爻辭是“潛龍勿用”。(卦爻辭,即係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很多人看到“潛龍勿用”就可能會笑說:“哎呀,潛龍勿用,意思是有才能不表現,那不就跟沒有才能一樣嗎?這根本就是廢話。”像這種話,大家以後少聽為妙,因為說這種話的人根本就不懂。

    “潛龍”,比喻人隱居不出,靜處不動。遇此爻,不可有所作為。中國人說“潛”,其意思就是要用,如果你不用,那你連“潛”也不必了,你就沒什麽前途可言了。“勿用”不是不用,而是暫時不要用,但最後該用的時候一定要用。中國話沒有那麽容易解釋的。現在都隻按字麵理解,“‘潛龍勿用’,意思就是不要用,既然不要用,那你的才能用來幹什麽呢?”這聽起來很有道理,實際卻害人不淺。

    曾國藩16歲以前,隨他爸爸曾麟書讀書,曾麟書是誰?如果沒有曾國藩,誰都不會在乎他是誰。曾國藩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裏。因為他,我們不得不對他的父親也表示一點敬意,認為他會教孩子。這就叫“大孝尊親”。一個人真正的大孝表現在,因為你,你們全家人乃至整個家族都出了

    名。但是出名有兩種:一種是出好名,一種是出臭名,出臭名就糟糕了。現在社會上每天都在不斷湧現出各種“紅人”,他們也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名是好名還是壞名?”

    曾國藩16歲的時候,參加長沙府童子試考了第七名。現在有些父母可能會說:“你應該考第一名,怎麽才考第七名?”可是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卻不一樣。曾國藩考了第七名,他反倒覺得這孩子還不錯,就把曾國藩專門送到一位老師那裏去好好學習。曾國藩20歲起在衡陽師從汪覺庵。曾麟書覺得這還不夠,要讓曾國藩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21歲時,曾國藩入湘鄉漣濱書院。隨後,23歲中秀才,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24歲中舉人,已經很不錯了,美中不足的是,名次都並不靠前。而最妙的是25歲、26歲考進士,都沒有考中,名落孫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好不好?當然好,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如果他一路順利,依我看,曾國藩不可能成為他後來所成為的人。人一生太順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情,因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曾國藩如果沒有經過這些坎坷,很難有後來獲得的那些成就。他一直到27歲,都是在“潛”。曆史上有誰“潛”這麽久的?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整整潛了27年。他一直堅持“不適合我出來,我寧可不出來,我不是那種有官就要當,有事做就要做的人。不適合,我寧可藏起來”。隻有這種人,等到他“下山”以後,才會有了不起的表現。

    沒有準備好就居高位,這種人是最可憐的。我們今天誰都知道“areyouready”,這句話怎麽翻譯?現在普遍的譯法是“你準備好了嗎”,這就太膚淺了。什麽叫“你準備好了嗎?”是行李準備好了沒有,還是什麽準備好了沒有?“areyouready”,是指“你心中有數嗎”。你心裏有個數沒有,有個譜沒有,沒有的話,寧可不做,寧可不要。“人要舍得”,這句話誰都會說,但是一到關鍵時候,就都不知道了,糊塗了。有人問“areyouready?”你馬上迴答“耶”。這樣沉不住氣肯定不行,甚至很有可能是去“赴死”。而安安靜靜的,不說話也不迴答的人,才最可能有大才。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掉入漩渦,一不小心就會被害,因為很多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話都是很膚淺的,完全沒有深度,也經不起考驗。大器是晚成的,你急什麽?有什麽好急的呢?慢慢來嘛。

    二、結婚生子:該做的事絕不能拖拉

    曾國藩25、26歲這兩年沒有考中,是好事。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樣他就有工夫考慮養育子女的事了。

    29歲,長子紀澤出生。他這時候別的事情不忙,而是抓緊生孩子,這有很重大的意義。老實講,一個人在這個階段不盡快把孩子的事情解決好,後半段再要做事情,就會很麻煩。如果早不生,等到臨終的時候,可能就會很後悔。因為父母年紀太大,孩子年紀太小,這是人生的遺憾。曾國藩死的時候,我們後麵會講到,紀澤一直在旁邊陪他。曾紀澤也為國家做了很多事情,為什麽他也那麽有出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父親曾國藩常把他帶在身邊,邊帶邊教。其實父母的責任就是這四個字,現在很多人卻不這樣做。有的父母說“不帶他,他才會自主”,“不用教,他什麽都會”,還有的甚至說“教也沒用,他不聽”,“現在的情況變了”。但這哪裏是情況變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會變,不同代人當然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有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應該也不會變的。做父母的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完全“無為”,對孩子放任自流,那父母的責任、作用又體現在哪裏呢?小孩子懂什麽?你如果完全順著他,他就可能整天打電動、玩遊戲,那肯定不行,所以你必須要跟他講清楚道理。

    我孫女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地告訴她:“這部手機你隻能用來做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媽媽,不能用來做其他的。”於是她就不用手機了。你一定要給孩子交代清楚。你如果很爽快地說,“這很好玩,你拿去玩吧”,那結果就可能會很糟糕。“你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你有手機,你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你的電話號碼,否則你會忙不過來的。但是你不能沒有手機,為什麽?因為你有時候需要跟媽媽聯係,媽媽會擔心你的安全。”這樣跟她講清楚就好了,這就叫“道”。

    現在時代變了,應該想著怎麽去有效地因應,采用什麽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這些才是父母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這才是為人父母應該抱的態度,而非輕易就氣餒或者放棄。

    一個人該做的事情要盡快完成,不要拖拖拉拉。該結婚生子的時候,就要結婚生子。可是我們很多現代人在這點上很麻煩,二十幾歲的時候說“還早”;三十幾歲的時候說“怎麽這麽快”;四十歲的時候說“找誰啊”;最後到了五十歲,隻能說“算了,一個人過日子”。這是自己耽誤自己。該做什麽事就要做什麽事,不可以找理由騙自己,騙自己最後是害自己,害不了別人。而且你這樣拖,有沒有想過父母的感受呢?老實講,今天的父母最後是兩個字——寒心。“不要講了,講了也沒用,隨便他”,這是很令人難過的。其實這樣就已經是不孝了,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沒有別的長處,我唯一的一點好處就是,到了60歲還是很聽爸爸的話。其實我會出來講課,完全是因為我爸爸的一句話,“你就出去講”。當時我心裏還覺得好笑,“我講給誰聽啊?”那時候台灣根本沒有誰出來講課,可是我聽話,因為我聽話就有了現在的結果。老實講,當時我已經是大學教授了,我就對他說“爸爸你不懂現在的狀況,這不可能”,但實際沒有什麽不可能。所以我爸爸最大的成就,就是他讓我現在每次想到他的時候都會覺得,幸好當初聽了他的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進翰林院:被冷凍時是什麽反應

    乾卦的九二爻,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就是“現”,指出現。所以你完全不用著急,當你心中有數,上麵的人也知道你值得信任,你不會惹麻煩,不會占了位置不做事,更不會上台容易下台難的時候,你就可以出現了。但是“見龍在田”,最要緊的是要“利見大人”。你要做

    官,朝中一定要有人。你想要表現,就有人會出來幫你的忙,這才叫“利見大人”。“利見大人”的先決條件是你自己要有大人的氣象。你沒有大人的氣象,人家憑什麽提拔你、擁戴你?他會覺得沒有必要,就會袖手旁觀。

    曾國藩28歲中進士,算是比較晚的,但是也已經很了不起了。科舉時代,讀書出仕,這是理所當然的道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子弟唯有通過科舉才能改變命運。“十年寒窗,一舉成名。”這個門檻是很高的,他也順利地跨過了。

    但是他的仕途,也就是官運,卻不是很亨通,他僅僅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可就是不亨通才好,亨通反倒不妙。因為仕途一旦亨通,就會像一下子升得很高的氣球,最後往往也會很快就爆破了。他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九年,雖然也升過官,但都隻是空有名號而沒有實權。翰林院是什麽地方?相當於秘書處。在那裏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常常跟皇帝見麵,僅此而已,其他什麽都做不了。每個人都可以想一想,當你被“冷凍”的時候,你會是什麽反應?你如果天天怨歎,天天羨慕別人,或者天天急於“上進”(這個“上進”並不是真的“上進”,隻是拚命追求升官),那你就不會有大成就。

    很多人一到翰林院,就開始鑽門路,拉關係,等做官。有的進士被派到地方,很快就飛黃騰達了,但是往往也很快就出事了。曾國藩就待在翰林院,哪兒都不去。他待在那裏幹什麽呢?他沒幹什麽大事,可這樣他反而沒有事。最要緊的是他下了這樣一個決心:從此不再為無謂的八股文浪費時間。八股文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其實沒有多大用處。可很多人卻不這樣想,很多人認為“我好不容易考中進士了,我從此就要天天練這個,作八股文作一輩子”。這有什麽用呢?沒有用。我看過很多博士論文,這些論文寫得很好,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可現在的學術界就是這樣。而且這還不算,很多人好不容易等到拿了博士學位,該好好幹一番事業了,他又想“不行,要再深造”,還要繼續寫,就這樣一直折騰到最後,人也老了,什麽都沒幹出來。這是在開誰的玩笑?開自己的玩笑,大好的生命就這樣浪費了。當然,純粹的學術研究及其成果又另當別論了,但我們應該都清楚,如今的學術界中學者、著作、論文充斥,能真正稱得上學者,真正算得上學術研究成果的,少之又少。

    他集中精力追求一樣東西——安身立命、經國濟世。我為什麽不用“經濟”這兩個字?因為我們現在一看到“經濟”,就會想到money。“經濟”怎麽會是money呢?“經濟”是經國家、濟世人,是治國、救世人,這跟money有什麽關係呢?安身立命、經國濟世,才是真學問。

    因為在翰林院不能做什麽事,時間很充裕,所以很多人就到處消遣,打發時間,浪費自己的青春,可是曾國藩卻沒有。北京曆來是人才薈萃之地,他趁此機會交了不少誌同道合的朋友。這就提醒我們,當自己不得意的時候,應該趕快去結交一些好朋友,這樣,將來得意的時候,才有人可以合作。當自己順利的時候,出現在身邊的人多半都是小人,而當自己落難的時候還肯跟自己在一起的,才更可能是君子。

    四、一病再病:病時要有病時的做法

    曾國藩在京十多年,“勤讀史書,培養出以天下為己任的誌氣”。可是他30歲的時候病了,至於怎麽會病,曆史沒有清楚記載,但不管怎樣,重要的是有歐陽兆熊、吳廷棟這些人精心地護理他,他也因此交到了很知心的朋友。所以一個人,隻有當你生病或者遇到其他挫折困難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自己做人到底成不成功。如果你生病的時候,隻有護士,隻有醫生在你旁邊,那你就要檢討,“朋友跑哪裏去了?親戚怎麽都不見了?”他因為生病才猛然意識到“原來我還有好朋友”,他也慢慢開始悟到:一個人認識多少人不重要,有沒有三五好友,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31歲的時候,他向當時的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道。曾國藩其實是個不服輸的人,他表麵上很恭恭敬敬地向唐鑒請教,可實際上私底下有時也會覺得唐鑒沒什麽了不起。但是他在人前會表現得服服帖帖,其實這樣就夠了。我們不要要求別人在背後也不罵我們,這不是一種好心態。一個人如果讓別人羨慕,讓別人嫉妒,就要反省自己,因為一定是你有做得不對、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們現在往往隻怪別人沒度量,不懂得讚美人。可我們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呢?要欣賞別人的長處,我們自己做得到嗎?自己做不到,卻拚命詛咒別人,做人怎麽能這樣呢?一個人千萬要記住,你有任何成就,都不要到處去彰顯,不要引人嫉妒,不要引人羨慕,也不要以為自己有很多觀眾,自認為了不起,而要始終保持低調和謙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曾國藩聽了唐鑒的話以後,就開始致力於研究和踐行程朱理學。程朱理學其實也有缺點,可是曾國藩隻吸收它的長處。下麵這些就是曾國藩從中挖掘出的可取之處,很多其實現在依然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早起。每天都要如此,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早起就得早睡,這樣身體才會好。現代人的生活完全沒有規律,卻又要求身體好,這怎麽可能呢?

    第二,靜坐。現代人很麻煩的一點就是,能動不能靜。無論是坐地鐵,還是坐公交,坐飛機,你都會看到很多人聽音樂,打遊戲,玩手機,玩電腦,一刻也停不了。雖然現在整個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非常強調時間觀念,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工作也都很忙碌,但時不時地要讓自己靜下來、停下來,這無論對我們的身還是心,都會非常有好處。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好的變化。

    第三,讀史。其實曆史真的是需要很認真地去讀、去體會的。讀史絕不是讀曆史書,光讀曆史書有什麽用呢?這點我們後麵會具體說明。

    第四,謹言慎行,而且還要養氣。說話做事都要小心謹慎,既要三思而後行,也要三思而後言,因為人很容易受情緒控製,或者短時間內考慮事情很容易不周全,這樣就容易犯錯,而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動作的影響都會是決定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口氣在支撐,因此這口氣就必須要好好養。小孩子剛開始陽氣都很足,慢慢地,他越長大,這股陽氣就會越衰弱。整個社會也是一樣,社會混亂,道德敗壞,各種汙濁、陰暗之氣漸長,這就需要更多的光明、清淨之氣注入。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重拾對道德的信心。我們要發動所有人的力量,使整個社會一齊為之努力。

    第五,保身。我提倡“明哲保身”,可能很多人會有異議。他們會認為

    “明哲保身,就是怕死,死算得了什麽?”其實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人本來就應該保身。老子說人最麻煩的就是有身體,表麵上看,他好像很不喜歡身體,其實不是這樣。老子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身體雖然麻煩,但是如果沒有它,我們是活不了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第六,書法。其實書法也是練氣的。練書法絕對不僅僅是為了寫字漂

    亮,它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它能讓你變得更有耐心,因此當你要發脾氣的時候,就趕快去練書法,通常很快就會沒有脾氣了。

    第七,夜不出門。這一點很多現代人都做不到。其實這方麵我很羨慕美國。在美國,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夜不出門的。這可能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們平時看的一些有關美國的影視作品中,好像美國人的夜生活很豐富,每天都是燈紅酒綠,夜夜笙歌。而實際上他們沒有夜生活,隻有少數亂七八糟的地方才有夜生活。

    通過學習,曾國藩慢慢有“大人相”,這個大人相是要靠自己培養的,然後他就改寫了家族的曆史。其實不管他後麵做了什麽,他能有“以天下為己任”這樣的壯誌,就已經很值得我們學習了。這裏我再強調一遍,後麵怎麽樣其實不重要,能不能實現、能不能成功是自然的結果。結果不是很重要,出發點,也叫動機才更重要。

    有大人相,改寫家族曆史,這就是“見龍在田”。什麽叫作“龍”?非常靈活,讓別人沒辦法完全看清楚的才叫“龍”。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標榜自己“絕對透明化”,這其實是很糟糕的事情。我隻說一句話:當一切都透明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作任何決定。因為才剛剛開始商量,還沒有做定案,就鬧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人人都來指手畫腳,那你還怎麽做事呢?根本就沒有辦法做事。而且我也不相信有什麽透明化,很多東西完全公開、完全透明是很麻煩的。

    31歲的時候曾國藩得唐鑒指點,“終日乾乾”。我在這裏順便說明一下,我為什麽要采用多少歲幹什麽事這種形式,就是為了讓你可以跟他進行對照。你想想自己31歲的時候是什麽樣,做了什麽。如果你看了曾國藩的經曆之後,心裏告訴自己,“哦,還不會太晚”,這就對了。因為曾國藩就是慢慢地、一步一步才爬上去的,而且走得也並不容易。如果他很快、很順利地就上去了,那你還學他幹什麽呢?他是天才,他家世好,他怎麽怎麽樣,那你就完全不用學了,反正你也學不會。采用這種形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能很直接地學。比如你看到這裏,就可以問自己:“我31歲的時候有沒有得到什麽人指點,我有沒有改變自己?”然後你就可以慢慢地調整自己,少走邪路,少走彎路。

    乾卦的九三爻,其爻辭中就不再有“龍”了。初九爻有“龍”,即“潛

    龍”;初二爻有“龍”,即“見龍”。而到了九三爻,哪怕你是龍,也會變得不像龍。因為這一關沒有那麽好過,你不表現則已,一表現所有打擊就會都來了,全都集中在你身上。所以為什麽很多人會說“根本就沒有人打擊我?”那是因為你沒有表現。你隻要一表現,所有打擊就都會湧向你了。你不參加選拔,誰也不知道你做了什麽壞事;你一參加選拔,你做的那些壞事就盡人皆知了。甚至連你自己都已經忘記了的,都會有人把它抖出來。這就是沒事惹事,這些麻煩都是你自己惹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清楚一點:如果表現自己會怎麽樣。一個人要不要表現,自己要好好斟酌,因為表現的結果通常是很淒慘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晝則勤勉,夜則警惕,雖處危境,亦無咎災。”什麽叫“君子”?《易經》每卦六爻中,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中間位置,象征正道和大道。君子就在三、四兩爻,因為它是人位,而初爻、二爻象征地位,五爻、上爻象征天位。所以我們常用“不三不四”形容不正派的人或事,就是指其不在正道或大道上。

    “乾乾”就是指勤勉努力,固守剛健正中。“剛健正中”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意誌是不能被打倒的,不管前麵的路多麽艱難,多麽辛苦,一旦決定要做,就要克服萬難,不逃避,不退縮,但也不能死拚。“惕”,即警惕,“若”是語氣助詞,“惕若”,就是“惕然”,亦即警惕的樣子。因為夜晚和白天一樣危險,照理說夜晚應該很安全,但是實際上夜晚也是危險的。比如你在睡覺,別人還在寫你的負麵新聞,馬上就要曝出來了,所以夜晚也要非常警惕。其實人也隻有在夜晚的時候才會比較警惕,因為白天根本沒有時間警惕,一直都要忙於各種瑣碎的事情。“厲”,指危。“咎”,是災的意思。為什麽會“無咎”?你如果好好地去因應,認真采取措施應對它的話,你就會“無咎”,會沒有過失。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地因應,你就一定會“有咎”。所以《易經》說“無咎”就是告訴你,本來是“有咎”的,但是你好好因應,就會“無咎”。

    人一定要未想贏,先想輸,凡事都要先想自己會怎麽輸。多問自己“我輸得起嗎?”如果輸得起再做,“再輸也不過如此”,所以為什麽沒有錢的人往往更敢冒險,就是因為他本來就什麽都沒有,他還怕什麽呢?而有錢的人往往更不敢冒險。同樣的道理,到底是有錢人比較怕死,還是沒錢的人比較怕死?當然是有錢人怕死,沒錢人怕什麽?他還有什麽好怕的呢?像這些問題,大家好好去想一想,其實道理都蘊含在《易經》裏。

    36歲的時候,曾國藩又病了。一個人多病幾次其實是好事情,因為往往生病的時候,會領悟一些平時領悟不到的道理,你會比以前,比別人更珍惜生命,更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更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等等。我們一定要慢慢調整我們的觀念。身體好的時候,要有身體好時的做法,身體不好的時候,又要有身體不好時的做法。

    曾國藩在報國寺養病的過程中,才悟到“執兩用中”的大道理,而這對他的影響非常之大。“執兩用中”,是說做事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適宜的辦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一般人都說中庸之道是不走極端,我不認為是這樣。中庸之道不是指不走極端,而是說在衡量輕重之後,能夠不走極端就盡量不走極端,但是一定要走極端的時候,就像孟子所說“雖千萬人,吾往矣”,該衝的時候,還是要衝的。這當然不是蠻幹,必須有一定的把握才可以,而且能守的時候還是得守。盡量做到有進有退,能進能退,有剛有柔,另外還要能剛能柔。人活著就是要有一定的彈性,能夠隨機應變,但絕對不是投機取巧。

    五、整理家訓:閑的時候就要找事做

    37歲的時候,曾國藩升任內閣大學士,還是沒有實權,但是這個大學士的名號很厲害。當時很多人看他是大學士,就來拜碼頭,前來拜他為師,這樣他就得以廣結人緣。所以,大學士的職位雖然沒有實權,但它還是給曾國藩帶來了好處,對他後來要走的路也有幫助。

    第二年,次子紀鴻出生了。曾國藩知道這樣閑下去,會越來越不知道要幹什麽。他心想“那幹脆做點事吧”,於是就決定把曾氏家訓編輯起來,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機會“治國”的話,最起碼他可以把“齊家”做好。這就涉及我們後麵會著重講到的“早、掃、考、寶、書、蔬、魚、豬”曾氏八字家訓(詳見第四章第二節)。

    六、多次上疏:曾國藩也“憤青”過

    39歲升禮部右侍郎,後兼任兵部右侍郎。這時候他就想到孔子曾經說過,人到40歲,不能不做點正經事,不能不做點積極事。於是他就上了一個疏,名叫《應召陳言疏》。“疏”就是意見書。他非常直截了當地說當時的官場如何萎靡、如何因循守舊,等等,把這些弊端全都抖出來,把官吏的腐敗無能也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他這樣做,好不好呢?

    我說一句很不敬的話:“他這就是上了孔子的當。”孔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你怎麽知道晚生不會超過你呢?但是“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意思就是,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很具體的表現、貢獻,那他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麽大成就,自然也就不足為懼。曾國藩便想到自己快四十了,不能不表現一下了。那他是怎麽表現的?表現的結果又怎樣呢?四十歲的時候他就直言:“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這是不是在對朝廷發牢騷說“你們不會用我”呢?所以很明顯他這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1歲的時候,鹹豐皇帝剛登基不久,曾國藩又上了一個《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結果鹹豐皇帝氣得直接將它扔在地上,準備要殺他,“又在說,我椅子都還沒坐熱,你就又開始說,你也讓我稍微坐穩一點再說”。我不反對一個人當英雄,但是你自己必須在心裏好好盤算盤算,到底值不值得當這種英雄。整個中國曆史上真正的諫臣實際上隻有一個,那就是魏徵,隻有他一個,再也沒有別人了。我們都知道諫臣這條路是很難走的,但是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鼓勵我們當魏徵。我從來沒有鼓勵一個人當魏徵,我要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魏徵其實“死”過很多次,大家不要以為唐太宗真的那麽寬宏大量,他其實心裏想的是“我看到你就火大”,有好幾次甚至想要殺魏徵。

    我當過老師,我知道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是那種人,從不發表反對意見,哪怕安安靜靜地坐著打瞌睡,也不會給你難堪,你無論講什麽他都舉雙手讚成,那你不給他80分怎麽對得起人家?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這種人雖然不完全值得我們學習,但畢竟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一個人要有意見,沒什麽不可以,但是你要先把自己的性命保住,才可以有意見。而且說話盡量迂迴一點,緩和一點,不要直言,直言不一定會有好處的。

    42歲的時候,曾國藩還不知自己是書呆子,再上《備陳民間疾苦疏》。這一次鹹豐皇帝是真的要殺他了,但是有一個人救了他,這個人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起義之後,鎮壓起義便成為當務之急。我在這裏說一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會讚成,“曾國藩最大的敵人是洪秀全,但他最可靠、最牢靠的靠山也是洪秀全”。沒有洪秀全,他可能命都沒有了;有了洪秀全,他就快沒命了。這兩句話看起來差不多,實則意味無窮。沒有洪秀全,他就沒有利用價值;有了洪秀全,他就隻好自己去麵對、去接受朝廷交給自己的剿匪重任,他不能叫苦,而且就算叫苦也沒用。同樣,鹹豐皇帝的想法也是如此,“沒有洪秀全,我不殺你才怪;有了洪秀全,那就要看洪秀全會不會把你殺掉”。這些道理如果你都想清楚了,後麵的事情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七、出任主帥:該出手時就得出手

    任何一個卦,前麵三個爻叫下卦,後麵三個爻叫上卦,這當中有一個界限。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走下卦,他沒有時間,也沒有體力,更沒有實力走到上卦去。

    乾卦的九四爻,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或躍在淵”的意思是,你如果有實力,有豐富的閱曆,那你就去跳跳看。你跳得過就是躍登龍門,跳不過就會掉到深坑。但是它還是告訴你“無咎”,也就是說,你因應得宜的話,就不會出事。但是如果你不該跳,那就不要跳,很多人在基層做事,明明做得很愉快,為什麽一定要到高層去呢?在高層的日子其實並不是那麽好過的,在高層並不一定就比在基層好。每個人記住四個字:適可而止。但曾國藩卻是不得已,因為每次有事情,都會把他“拱”得天翻地覆的,當時的形勢、社會輿論都會把他推至風口浪尖,讓他不得不出麵。而一個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備經挫折、備受考驗的人,否則他不可能有大成就。

    到前麵的九三爻,就叫小成了。這個時候就心滿意足,不再有所欲求,到底好不好?答案是要看是誰。每個人心中都要衡量一下,自己到底能夠做到什麽地步,不要永遠不知足。“當科長,我會非常心安理得,你如果叫我升官,那我隻好敬謝不敏。我幹嗎自討苦吃,把自己整得死去活來呢?沒有必要嘛。我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夠了。”

    那麽不滿足於小成,想盡辦法超越下卦,一心向上,到底對不對呢?也不能說不對。我的建議是,你可以試試看,但是不要說非怎麽樣不可,這要隨緣。所謂“隨緣”,是說你先要試試看,不是說你自己連手都不伸出

    來,那肯定隨不了緣,也隨不到。很自然地往上走,這樣可以;太勉強、太功利地向上走,就不可以。但是不管怎樣,你自己心裏一定要非常平衡。

    而他既然名叫國藩,立誌要“為國藩籬”,經國濟世,所以就必須“躍”,必須努力拚搏向上,才能實現誌向,創造一番事業。那麽,他“躍”的結果怎麽樣呢?變乾卦為蹇卦,接下來的一段路越走越艱難。

    42歲的時候,曾國藩迴鄉奔母喪。我之所以特別講這件事是想說,有時候父母愛護子女,會及時地走掉,就是為了給子女一個機會,讓他可以迴來好好冷靜地想一想,“你已經陷入這個境地了,你逃也逃不了,那你就要考慮現在到底該怎麽辦”。這時候正趕上太平軍出廣西,攻長沙。太平軍如果攻別的地方,也就跟曾國藩沒關係。可是他們別的地方不攻,偏偏攻曾國藩的家鄉,而他正好又因守母喪在家,這就叫作時機的巧合。所以對任何外界的變動,你都要想一想為什麽會這樣。而且凡是碰到內外的變動,你都要告訴自己,這是老天對你的考驗,你是必須要麵對的,你要想“沒辦法,老天要考驗我,我跑也跑不掉,我隻好麵對它,我想辦法來因應”,這樣才能更好地加以應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湖南為什麽到處辦團練?因為太平軍越來越壯大,而那時候清兵打仗是不行的,為什麽清兵不行?要知道清兵本來是很厲害的,連明朝軍隊都打不過他們,怎麽會變得不能打仗了呢?因為一旦天下太平,大家就都開始享樂,享樂的第一個結果就是軍隊不能打仗,所以地方隻好辦團練自保。如果清兵能夠打仗,那麽就輪不到地方去辦團練。誰要敢隨便練兵,朝廷絕對會馬上來幹預,“你練什麽兵,你想幹什麽?”那肯定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而恰恰在這時候,巡撫張亮基又給曾國藩寫了一封很誠懇的信。所以時機如果到了,誰都擋不住。大家看他是怎麽寫的:“亮基不才”,一個人最厲害的就是自認為不才,“我比較差勁,你比較厲害,所以換你去死”。“承乏貴鄉”,我被派到你們這裏來當巡撫,“實不堪此重任”,我擔當不起。“大人乃三湘英才”“國之棟梁,皇上倚重,百姓信賴”,高帽子一直戴。他一定是看《三國演義》看多了,所以這句話才講得這麽熟練。“亟望能移駕長沙,主辦團練,肅匪盜而靖地方,安黎民而慰宸慮”,請你一定要來,與我共濟時艱,以安定地方。我前麵講過,曾國藩的母親死得正是時候,為什麽?因為這樣他就可以推辭,“我在守喪,我怎麽能出來”,“豈有母死未葬,即辦公事之理?”這就是以退為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人往往都是先說不要,然後才慢慢接受。曾國藩本來在家守喪,別人說要辦團練,請他去主辦,他如果馬上就去,那肯定所有人都會懷疑他,“你是想幹什麽,你是想抓住機會是不是?你是想辦法要當皇帝對不對?”那朝廷一定會先把他給殺了,以絕後患。

    結果這時候唐鑒出來了。唐鑒以一生薄名作擔保,向皇上竭力推薦曾國藩,然後又對曾國藩本人勸以“時勢造英雄”,並引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說“賢弟素有以天下為己任之壯誌,此為老夫所深知”。另外還有一個人叫郭嵩燾,其實郭嵩燾是個非常倒黴的人,但是那時候他還沒有倒黴,他還跟曾國藩是好朋友。他也勸曾國藩出來:“雖有智慧,不如趁勢,今時機已到,氣運已來,還猶豫什麽呢?”說曾國藩這時候就該出來,而且要當仁不讓。

    曾國藩終於成了湘勇的主帥,他如果一開始就去,最多能當個副手,然後上麵慢慢放權給他,“奏準移駐衡州練兵,建船廠,購洋炮,籌建水師”。因為當時太平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居然在南京定都,號稱天京,“這還得

    了!”所有人都慢慢感覺到,隨著太平軍的不斷發展,曾國藩的聲勢也一定會越來越強。所以說曾國藩最大的靠山就是洪秀全。一個人要會利用敵人,而不是跟敵人死拚,這正是曾國藩的高明之處。

    我們來看看蹇卦,蹇卦上麵是水,下麵是山,叫水山蹇,就意味著“坎險在前”。什麽叫作“水山”?就是山上麵有水,現在叫作堰塞湖。堰塞湖很可怕,因為它隨時可能被衝垮。可它同時也告訴你該如何應對: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內心要有“知止之明”,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曾國藩如果稍微膨脹一點,他就會沒命。皇帝最樂意的就是他為自己平定太平軍,而最害怕的是他反過來打自己,所以隻要曾國藩顯露出一點造反的苗頭,皇帝一定會立馬除掉他。

    我經常講這個案例給大家作參考。當皇帝信任一個大將軍,把50萬大軍交給他的時候,是百分之百相信他的。可是當這個大將軍把50萬大軍帶到城外去的時候,皇帝就開始怕他了,“隻要他掉過頭來,我就完了”。同樣,當老板很信任你的時候,你是很受榮寵的,但是當你越來越得人心的時候,老板就會日夜不安了,他就非要把你除掉不可。那麽,如何把握好這二者間的微妙差距以獲得平衡?這就得看你的功力了。

    “臨危授命,既艱困又阻塞,稍不留意,即禍患無窮”,這叫蹇卦。有很多東西大家可以說是巧合,譬如蹇卦的卦辭是“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這與曾國藩所麵臨的抉擇正好相符。“利西南,不利東北”,就告訴曾國藩,他去打太平軍是安全的,可他如果迴頭去打在北方的皇帝,他的處境會很危險。而且還要“利見大人”,就是朝廷一定要有人替他說好話,否則他很難渡過這一關。

    因此他把自己的誌向定為“為保皇而不為革命”,之後又定為“為中興卻不得意忘形”。很多人都因此批評他,而這一點可以說也是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地方之一。太平軍的將領被他抓到以後就對他說,“我們都是漢人,你幹嗎幫那個滿清異族來打自己的漢人同胞?”而且還向他保證,“你隻要跟我們一起,我們全都擁護你,也不讓洪秀全當皇帝了,你當皇帝”。曾國藩有沒有那個實力呢?他是有那個實力的。那他會不會心動?當然會心動。可是他如果不知道蹇卦的卦義,聽從旁人慫恿的話,那他肯定就會很危險,甚至死無葬身之地。“九五”指鹹豐皇帝,曾國藩是“六二”,“不逾九三”,“九三”就在“九五”和“六二”之間隔著,所以《易經》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曾國藩絕不可行造反之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識人用人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曾國藩識人用人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