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人為什麽愛生氣
情緒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不生氣的活法 作者:曾仕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章中國人為什麽愛生氣為人處世最要緊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中國人情緒變化起伏大,容易發脾氣,所以更需要情緒管理。
第一節中國人為什麽愛生氣
中國人情緒變化特別大
中國人情緒起伏大
中國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有情緒的起伏。情緒為什麽會起伏?因為外界的環境、人自己內在的感受隨時都在變化。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情緒起伏都沒有中國人這麽大,換言之,中國人最愛生氣,隻要感覺到不對就會發泄出來,很難忍耐。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沒有中國人這麽重視修身養性。
中國人疑心重
有些中國人疑心很重,別人相信“眼見為實”,看到什麽都會相
信,他們卻不一樣,看到什麽都不相信,因為他們覺得一相信就會上
當,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有一種熱水器,它貼上了“檢驗”的標簽,有的人就相信它真的被檢驗過,是合格的;而有的人就會認為熱水器如果不合格的話,會爆炸,將危及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對這個商品是否真的合格持懷疑態度,會去找足“證據”,然後再去慢慢相信,最後才去購買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批評中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夠互相信任,其實,這種現狀是有些人疑心過重造成的。
不過,如果一個人無條件地相信別人,其實他也是不怎麽高明的,而且是魯莽的,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現在,有一些兒童、甚至大學生被拐賣,就是因為他們太相信別人了。
正因為中國人疑心重,什麽事情都是先懷疑,然後才慢慢地去相信,所以中國人做事情,最初是很緩慢的。有些人說中國人速度慢,效率不高,但是今天是個講究速度的時代,所以一定要快、快、快。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西方人的快和慢是一樣的,雖然開始很快,但是到後麵就會遭遇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要慢下來。而中國人剛開始很慢,到了後麵就會非常快。
比如美國人要買一輛汽車,不會像中國人那麽考究,他去看看就可能會訂了:要這種顏色、這種排量等等。可是美國人訂好汽車後,可能要等三個月、六個月,甚至半年,才去提車。中國人則剛好相反,買一輛車,會花很長時間東看看西看看,然後打聽打聽,花很長時間做決定,一旦決定,第二天就會去提車。所以,中國人和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屬於先慢後快,西方人是先快後慢,但是從所花費的總時間來看,中國人還是要快一點。
中國人警覺性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疑心重也說明中國人警覺性高。比如那些被拐賣的人,如果對陌生人警覺性高一點,可能就不會被人騙走了。有些中國人警覺性高,還表現在他們比較敏感。別人明明沒有這個意思,可是他們就能聽出很多意思來。
比如有的講師在開始講課時會說“這次要講的”,用到了“講”這個字;而有的講師會說“這次要跟各位聊一聊”,有人就覺得“聊”表示講師的東西根本不成熟;還有的講師會說“跟各位談一談”,有的人就認為他要說的是很嚴肅的一個課題;但是有人說“這次要教各位……”,聽的人心裏就會犯嘀咕:“你教我?我教你還差不多。”
所以,每一句話,都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平常大家很少去注意這些。現在,大家在平常說話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不能說喜歡怎麽講就怎麽講。因為一個人隻要發出信息,別人經過解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進而對發出信息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很容易發脾氣
中國人能屈能伸
為什麽中國人愛發脾氣?因為我們的個性中有四個字——能屈能伸。中國人在這方麵的彈性是非常大的,而就是因為彈性大,情緒起伏才有高低,比如當發現情況不利於自己的時候,他們特別能忍耐;但是等到形勢稍有好轉,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西方人的這種變化沒有中國人這麽大,更沒有什麽能屈能伸。
西方人做事情都按照規定進行,該說什麽話就說什麽話,該做什麽事就做什麽事。而中國人不是,比如有些球員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教練說的話他都會注意聽,教練規定的動作他也會認真做。可是慢慢地,這個球員每場球得分很高了,越來越紅的時候,他就開始覺得自己是明星了,就不再聽教練的話了,教練讓他做什麽他也不願意做,開始學會整天端個架子“耍大牌”了。
有的人覺得帶領中國人工作很難,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很會“耍大牌”。如果這個人處在弱勢,沒有辦法反抗的話,他就會乖乖地聽別人的吩咐,等到稍微有點能力,他就會“耍大牌”。中國人特別強調要“守分”,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非常不守分,稍微有一點成績就會自我膨脹:諒你也不敢把我怎麽樣。比如兒子沒有什麽出息,他就會很聽父母的話,因為這樣可以要錢花;兒子功成名就之後,就會覺得父母其實混得也不怎麽樣,有人就開始給父母氣受了。所以中國人才要講倫理,沒有倫理的話,父母鬥不過兒子,兒子就神氣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人總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
有的人認為別人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別人這樣對待自己就是不公平。什麽叫公平?西方人的公平是大家都一樣;中國人的公平是“我特殊”,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比如老板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找幾個人陪他,而且他走中間,講話的聲音也和別人不一樣,就是為了表示他是老板,讓別人不要小看他;還比如在餐廳或別的一些公共場合,有的人講話聲音很大,他其實隻是在對外發出一個信號:我是個了不起的人,你不要小看我,你不要惹我,否則我會生氣。所以,西方人講話,你要聽內容;中國人講話,不需要聽內容,有的人隻是在對外發出上麵所說的那種信息而已,沒有什麽內容可言。
一個人講話聲音很低,很可能是他目前的形勢不如別人;而有的人講話聲音特別大,就是因為他目前過得很得意,目中無人。所以,中國人可以大聲講話,也可以小聲講話,大家要去好好了解,好好運用,然後來保護自己。
中國人自尊心很強
人是應當自尊自愛的,一個人隻有自尊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尊也是人格的一部分,沒有自尊就不能稱為是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健康的人。現在,很多專家、學者也提倡老師和父母多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但是,像世間萬事萬物一樣,人的自尊也是有限度的。一個人的自尊心過強,反而會成為這個人的弱點。因為自尊心過強的人,不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害怕失敗,害怕比別人差,總想得到稱讚,十分“要麵子”。
有些中國人的自尊心很強,害怕被別人輕視。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被別人看不起。所以有困難,他們也會憋在心裏不說出來。一個人承認錢很重要,但如果沒有錢的時候他又覺得錢不怎麽樣。比如一個窮人看到一個富翁,他會想“你不過有幾個臭錢而已,神氣什麽!”這是屬於自己“騙”自己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激勵他去努力工作賺錢,但是也會讓他“嫉妒”,甚至發展到去偷、去搶。所以,大家要注意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有適度的自尊心。
中國人喜歡自作主張
有些中國人很喜歡自作主張,有空子就鑽。比如商場裏有緊急通道,平常是不讓人走的,可是有人就是要從那裏走,如果不讓他從那裏過,他就開始發脾氣。西方人不會這樣,他們很守規矩,沒有這麽多自作主張的表現。西方人到一個地方,一定會先看看那個地方的規定,一切按照規定去做,而中國人很少看規定。
比如西方的餐廳及其他服務場所,有一條規定是:不能夠對服務人員不禮貌,否則的話會被趕出去。西方人認為一個人在酒店消費,如果因為讓酒店賺幾個錢就大驚小怪、搞得大家不安寧,酒店裏的人就可以把他趕出去,而中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中國人生氣時不講理
中國人還有一個比較讓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氣的時候完全不講理。其實中國人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人惹他生氣,他就不講理了。比如一個人平常很講道理,但是有一天突然不講理,如果別人問他:“你怎麽不講理呢?”他會說:“你把我氣成這個樣子,我還講理?!”也就是說“我不生氣就講理,一生氣我就不能講理了”。
但是有些中國人由於長期的偽裝和壓抑,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生氣,所以他永遠不講理,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懂的問題。如果情緒好,平時有什麽事大家都會講道理,很快就會達成默契,很好商量,一切都會有共識;但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就連神仙來了都沒有用,彼此之間很難商量事情。
所以,有些中國人剛見麵時是不太談正經事的,大家會寒暄,說些“你最近臉色越來越好”“你的這件衣服真漂亮”之類的話。其實這就是情緒管理,隻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因為寒暄幾句,可以讓對方情緒穩定,這時候再來談工作就會很有效。
如果一個人單刀直入,見麵就談工作,別人就會覺得不太舒服。西方人是以工作為導向的,一見麵就會談工作;而很多中國人都是一見麵先不談工作的,因為那會兒談工作沒有用,根本沒有人聽。比如你碰到一個人,問他那個表填好沒有,他嘴巴可能會跟你講好、好、
好,但是他心裏可能會想:你自己不會填呀,一定要我填?我手痛你知不知道!所以,不要見麵就談工作,那樣起不到什麽作用。
中國人的管理也叫作“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要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住。但是現在很多領導者的情緒不穩定,如此一來員工也會跟著不穩定。安人就是讓對方情緒穩定——自己穩定,別人穩定,大家都穩定,事情就很好商量,然後大家很快把力量集合起來,把事情做好。
第二節四種因素影響情緒變化
為人處世最要緊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在一切管理中,情緒管理第一優先。那麽,情緒究竟受哪幾種因素影響呢?
情緒是一種反應,它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高興、傷心、興奮、驚訝、憤怒、沮喪等。情緒的產生有不同的原因,隻有了解原因,才有辦法去管理情緒。情緒主要受四種因素影響,分別是主觀感覺、生理變化、表情動作與行為衝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觀感覺對情緒的影響
一個人看到一朵花會很高興,另一個人看到這朵花也許會不高興;一個人看到燒餅很想吃,另一個人也許不想吃。對於不同的人來講,對同一事物所產生的反應,大部分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一個人很喜歡喝咖啡,他認為別人一定也喜歡咖啡,所以請別人一起來喝,結果晚上他睡著了,別人還在那裏瞪大眼睛不能睡覺。人與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是很主觀的。
主觀的感覺是很明顯的,一個人生氣或者喜悅都是個人的事情,與別人沒有什麽關係。有時候一個人很高興,別人也許還不太高興呢。
案例
有一個企業家賺了錢,請父母去吃飯,但是父母坐在那麵無表情,一句話都不說。別人就問他父親:“你兒子對你這麽孝順,賺了錢請你吃飯,你怎麽還不高興?”他父親說:“沒有這迴事,他是在炫耀給別人看——我能賺錢,有本事請父母吃好的。他根本不是孝順我,而是把我當工具拿來炫耀。”別人問他為什麽這樣講,他父親說:“他一進來就跟我講,爸,這裏的菜很好吃,我常來。他常來,結果到今天才請我!那不是沒把我放在心上嗎?怎麽是孝順我呢?”
兒子請父親去吃飯,一定要和父親說這家餐廳自己也是第一次來,因為聽別人說這裏的菜做得很好,所以帶你們二位來嚐嚐。這時父親一定會說好,每一道菜都會說好吃。
另外,大家最好不要告訴別人哪個電影很好,讓他趕快去看。凡是有人告訴你哪一個電影好,你去看多半是失望的——因為期望值很高。有些人就不會這樣做,如果有人問他一個電影好不好看,他會讓那個人自己去看,而不是剝奪別人評估的能力;如果別人問他值不值得看,他會告訴別人還可以,可以去看看,或者說除非現在沒事做,否則不必看。他不講它的好與壞,因為那是每個人主觀感受的事情。
即使是麵對相同的情況,每個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將心比心,認為自己這樣想,別人一定也這樣想。“將心比心”的意思是:你要把心放在別人身上,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去看別人的狀況,而不是“我這樣想,別人肯定也這樣想”。因為人各有各的反應,大家要彼此尊重。
生理變化對情緒的影響
有的人體質比較敏感,有的人體質很健康;有的人下午喝咖啡晚上就睡不著,有的人晚上喝咖啡照樣睡得很香。體質不同,生理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人為什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的內分泌狀況不一樣,神經係統的反應也不一樣。人類身體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緊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偏偏放鬆不了。人有自律神經,自律神經自己會動,而不是人可以完全控製的。這個神經有兩大部分,就好像陰陽一樣,一個叫作交感神經,一個叫作負交感神經。當一個人很興奮的時候,自律神經會讓他稍微冷靜下來;當一個人很激動的時候,自律神經又會讓他緩和下來,它自己會調整。所以,人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調整合理化,而不是說完全沒有負麵反應。
一個人做到完全不發脾氣,是不太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人不能壓抑,壓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壓抑會使某一次的爆發更嚴重。比如地震,偶爾地震一下一般不會有大地震;如果很久沒有地震,那發生地震就不得了了。人身體裏麵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經常是“想發火就忍住”的狀態,遲早有一天,他的內心會“爆”掉的,到時候什麽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人的血壓會增高,心跳會加快,唿吸會急促,瞳孔會放大,這些都屬於內分泌與自律神經自動的反應。有時候人全身都會起雞皮疙瘩,有時候感覺到後邊老有個陰影在那裏,這些東西與消化不良其實是一樣的狀況,沒有什麽神秘的。生理變化是很自然的,人餓了就有餓的感覺,飽了自然有飽的感覺。
表情動作對情緒的影響
現在有的人表情越來越誇張,這對他們是不利的。比如看到一條蛇,有人會說“嚇死了”,別人會笑他,不會同情他:“為什麽看見一條蛇,他會怕成那個樣子?他很嬌貴?”人的表情動作會給別人不同的觀感,引起大家不同的情緒變化。
對於表情動作,大家比較容易看得出來,因為某些表麵的狀態是全世界都一樣的。比如認為對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點頭,不對的時候會搖頭;餓的時候臉色會發青,手腳會發抖……可是後天的教育和文化的影響,全世界基本都不一樣。
比如你送美國人紅包或禮物,他會當麵打開,並且會表示出自己的喜悅。中國人不會這樣做,中國人收到紅包,一定會放進包裏,迴家偷偷地看,絕不會公開看。這就是後天的文化影響不同造成的。
後天影響所表現出來的方法也不一樣。比如西方人容易把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中國人就不喜歡這樣子。而且一般官越大的人臉上越沒有表情——職位越高,他越知道自己內心的活動不要讓別人清楚、要保持一種神秘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人內心有什麽想法,馬上表現出來,其實對自己是相當不利的。比如一個大學生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很可能會直言自己所看到的現象,他會說這個同事今天穿的衣服很沒有品位,或者說領導的意見是錯誤的,或者認為老員工的工作方法過時了……有的人會認為他很天真,但是有的人就會認為這個人沒有修養,不願意去培養他,如此一來,這個大學生的進步就會很慢。
很多情緒是教育所造成的,但是全世界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人認為一個人有話就說是有能力就表現,中國人很多時候會認為這個人是愛“出風頭”。
案例
有個人在當兵的時候,因為家境不好,所以星期天沒有錢出去玩,他就在軍營裏麵拿舊報紙練習寫毛筆字。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他愛寫毛筆字,所以後來隻要有寫壁報什麽的事情都找他。結果,有一次人家用水泥磚頭砌了一個垃圾箱,也讓他趴在地上去寫“垃圾箱”三個字。後來他才明白其實不是他寫得好,而是因為他表現了,大家覺得他愛“出風頭”,就想來整他。
中國人說有才能不能隨便表現,有話不能隨便講出來,其實是有道理的。一個人,既不要不表現,也不要亂表現,隻有適當地表現才是比較合理的。
行為衝動對情緒的影響
人一旦有衝動的行為,結果就是兩個字:後悔。比如一個人罵完人以後,就開始後悔:萬一他打我怎麽辦?我出去他揍我怎麽辦?萬一他叫人來報仇怎麽辦?衝動,最後受到威脅最大的就是自己。
而一些好的行為對人的情緒也會有正麵的影響,比如有的教師通過研究總結就發現,教師的賞識行為可以很好地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所以他們通過讚賞、激勵學生,讓學生的情緒穩定,從而不再害怕考試。
第三節情緒反應為人們敲起警鍾
情緒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情緒是一個警訊、一個警示燈,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要“爆炸”的時候,情緒就在提醒這個人:自己到底是什麽地方出了問題。情緒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它隻是告訴人們:你的反應有點問題。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警覺性,他就知道該怎樣去調整自己。當一個人拿起杯子要打人的時候,他隻要有警覺性:打出去看起來是自己占便宜,其實最後是自己吃虧。這個人就會把杯子拿來喝一口水,然後輕輕地放下,整個事情的結果就會改變。
情緒促使人們正確因應內外情境
情緒能給人一種警醒,它在提醒人們要注意什麽。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觀念,他很快會改變自己。比如當一個人臉色很難看時,別人就知道自己要小心一點,不要冒犯他,因為這個時候火上澆油會很吃虧。
任何一種情緒反應,你都要認為它是在提醒自己要怎麽去做才正確。比如說一個人肚子很餓,看到很香的包子,自然就想伸手去拿來咬一口。可是當他伸手出去的時候,他會開始想:肚子餓隻是一個警
訊,我能不能這樣做還要考慮考慮,應該先招唿別人一起吃,然後我才可以動手,否則的話,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對自己以後很不利。任由情緒主宰人的一切,後果可能十分嚴重,所以,大家不能不動腦筋就讓情緒自然地反映出來。因為結果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有時候對,有時候錯,而最後的結果都要由自己來承受。
人的情緒有大的、明顯的,也有小的、經常被人忽略的。如果大家能夠把這些都當作是一種警訊,就好像在過馬路的時候,剛剛亮黃燈,大家也會做些動作一樣,會考慮該不該刹車、有沒有地方停、要停在什麽地方,這樣就不會措手不及。但是很多人現在沒有警示燈的概念,高興了就手舞足蹈,不高興了就給別人臉色看,這是很不好的。之所以會如此,有的人是從小受父母影響的,比如爸爸不高興就拍桌子,媽媽一生氣就拉長臉等。
案例
有個外國人,三十多歲了,有兩個小孩。他爸爸像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開始跟他媽媽講,說肩膀酸、腰痛,讓他媽媽揉一揉。他現在也開始同妻子講,肩膀酸、腰痛,讓她揉兩下,這是難免的。人們往往認為遺傳好像隻是體質上的遺傳,其實習慣也會遺傳。一個人從小看爸爸怎麽樣對待媽媽、媽媽怎麽樣對待爸爸,他長大後,很自然也會有那種反應表現出來。
其實這不是好現象,因為每一代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一個人不可能與自己的父輩一樣。這個外國人就是沒有這種警戒的觀念。他應該想:自己現在才三十多歲,爸爸這個年齡的時候腰痛是正常的,現在腰痛就不正常,因為現在營養好,衛生也好,情況不一樣了。想到這裏,他就應該會調整。
中國人最需要的就是情緒管理,情緒穩定下來,什麽話都好談;一旦情緒管理不好,那就什麽都不要考慮。一個人要做任何事情,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然後再說其他的,這樣做事才有效果,否則就會白忙一場。
第四節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
非理性情緒有兩大類:誇大與不符合實際
人有理性的一麵,也有非理性的一麵。非理性情緒有兩大類,一個叫作誇大,一個叫作不符合實際。兩者是互相有連帶關係的:一誇
大,事情就會不符合實際;不符合實際,就是因為誇大了。人們對自己的事情經常誇大,對別人的事情經常“縮小”。有人自己摔一跤,就覺得不得了,是天大的事情;別人摔一跤,他又會覺得沒有什麽了不起的,爬起來就是了。人們對自己與對別人是雙重標準,有些領導對自己的下屬也是雙重標準。
案例
有個員工發現工廠車間角落有火花,趕快拿一桶水把它澆滅了。他有沒有功勞?答案是“不一定”“很難講”。為什麽連這種事情都難講?因為如果領導對他印象很好,就會覺得他是有功勞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的火花如果不及時撲滅的話,可能會釀成很大的火災;如果領導對他印象不好,會覺得這個員工真是大驚小怪,小小的火花用一桶水幹什麽,吐一口唾沫它就會滅掉,那這個人就完全沒有功勞。
外國人總覺得中國人沒有一定的標準,就是因為中國人很主觀,“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總覺得自己人的功勞特別大,外人的表現不值一提,分得很清楚。
如果沒有拿捏好“度”,小小的病就會被誇大,到最後把自己壓垮了。所以中國人主張:有病要看病,但是看完病要忘病。有病不看病是不對的,看了病就常常覺得自己有病,也是不對的。有病要去看病,看完病該吃藥就吃藥,把病忘記,不值得一提,這才是健康的人。
有些人經常把自己的經曆誇大得很離譜,表示“這事如有神助”“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是天生的驕子”,其實大家聽了之後感覺並不是很好。當一個人說話不切實際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很擔心、很害怕,就對他越來越不信任。而一個人不被別人信任的時候,他是很痛苦的,這會產生信任危機。因此人們需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首先要實話實說。但實話實說不是直話直說,而是講話要實在,表達要委婉,要讓別人聽得進去。
“一定”是非理性
“一定”是非理性的表現,因為當有“一定”的概念時,當說“一定”這兩個字的時候,你已經把事情誇大了。人們經常用“一定”來製造很多痛苦,但是人們又很喜歡聽“一定”這兩個字。比如有人找你合夥投資,如果他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有相當風險的,你要好好考慮,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再加入,你會去嗎?如果他說這次肯定百分之百賺錢,今天不來明天就後悔,那麽你才會去的。所以說人們深受“一定”這兩個字的害。
天下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凡是“一定”的都經過誇大。當氣象台預報今天一定出太陽的時候,它經常是下雨的;當預報今天一定會下雨,它經常是出太陽的。所以氣象台最合適的預報是:明天的天氣,晴間多雲偶雨。各種天氣狀況全都包括,它一定是對的。為什麽氣象局的儀器那麽精密,科學那麽發達,它還經常報錯?這絕對不是故意的。氣象台的人一定是很認真、很負責的,隻是當他們測定了天氣情況以後,氣象還持續在變化,所以測不準。當你做好計劃的時候,你也要知道,計劃很周全、很周密,但是計劃定下來就開始有變化了。
“不一定”才是真的,“一定”就是誇大、不符合實際的。所以,當別人告訴你“一定”的時候,如果你想到“不一定”,就不會失望了。比如當別人要同你合夥的時候,你就要想:自己承受得了把這些錢丟掉的風險嗎?如果可以就合夥,如果不行就斟酌。當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你就要考量:這個錢借給他,就等於是丟掉,自己願意嗎?承受得了嗎?如果能承受就借給他,不能承受就拒絕。很多事情做不做完全靠人自己的觀念取舍。
有的人明明知道“一定”是不可能的,但還是非常喜歡“一定”,這是誇大、不切實際、非理性,這是人們自己找的。有人娶一個妻子,說她一定會和自己白頭偕老,她一定不能生病,她一定會到處幫助自己。有這種人嗎?比如婚前體檢樣樣都好,什麽都對,結果結婚的第二天一出去,人被車子撞死了,那又能怎麽樣呢?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未來就是不確定的。尤其現在,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不確定,所以大家不要有“一定”的觀念。
“受不了”是非理性
“受不了”其實也是誇大。有些人淋了幾滴雨,就覺得不得了,會感冒什麽的;有的人摔破一個茶杯,就覺得不得了,天要塌了。誇大自己的預期要求,誇大自己出乎意料的承受,那就叫作“受不了”。
案例
有一次我們幾個人到郊外去野餐,吃了不少的龍眼,然後我就想去洗洗手,順便方便一下。廁所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我沒有驚動大家,一個人過去了。當我一腳踏進男廁所的時候,發現有一條和我的腿差不多粗的蛇看著我。如果我說“我受不了了”,我就真的會被它吃掉,因為隻要我一動,它馬上就會出來把我纏死。但是我知道凡是看到這種野生的兇猛動物,人一定要冷靜,最好的辦法就是裝死,因為它不吃死的東西,於是我就“死”在那裏,然後它對我沒有興趣了,“嘩”一下就走了。它走後,我稍微喘口氣,也趕快走了。如果我的反應是“我怎麽運氣那麽不好”,我就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沒有什麽受不了的,受不了就是大驚小怪,表示你和別人不一樣,表示你一定要享受特殊的待遇,這些都是不好的。
“以偏概全”是非理性
“以偏概全”也是人們常見的非理性的一種情緒反應。比如有人
說:我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好,我看我完了。怎麽會完了呢?你隻是這件事情做不好,怎麽會完呢?人們對自己的期待太高,對自己的要求太苛刻,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穩定。
有些人也很喜歡從小的方麵去看大的方麵,從細微的地方去看顯著的地方,這沒什麽問題,但是從細微的地方就斷定一個人一定是什麽樣,也是不對的。因果論不是指有就有,有什麽原因一定會產生什麽結果,而是指一個原因可以產生好幾個結果。比如:你好好努力可能成功,你好好努力也可能不成功。一個“因”有好幾個“果”,這才是實際的狀況。一個“因”一定有一個“果”,那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的教育大家越來越重視“果”:沒有績效你就是不對,結果不好你就是不行,考不及格你就是沒能力。現在所有的考核,都是重果不重因,結果就是把好人都逼走了。
“糟透了”是非理性
當一個人去看病時,醫生也許會告訴他:你可能有點高血壓、你的牙齒有點問題……那他會覺得簡直不得了,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可是過了一陣子,沒什麽事發生,他就會忘記。人都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壓力,別人沒有辦法給他製造壓力。
比如人年紀大了,生病的次數就會多一些,每一次生病,總有些人會擔心:“哎呀,我怎麽這麽倒黴;哎呀,我是不是要死了。”但是有些人會這樣想:“老天要我迴去,我就迴去;老天要我留下來,那我就過一天算一天。”這樣想的人往往活的時間更長。如果覺得“不行,年紀大了要補一補……”最後隻有害自己。維生素是身體需要多少就給多少才有益,否則的話就會中毒。
案例
有一個台灣人很有錢。有一天他不舒服,就去拍x光片,結果醫生發現他身體裏麵有一個很大的瘤。後來這個人去美國做手術,一開刀才發現那個瘤是膠囊累積起來的東西——現在很多藥都用膠囊去包,他一個一個地吞,吞了太多膠囊,結果就生出了“膠囊瘤”。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隻要每天過正常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問題。
所以,誇大到最後是嚇唬自己,誇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會受不了,有很大的壓力,然後開始怨天尤人,最後造成精神崩潰,整個人垮掉,什麽事都不能做。
誇大也好,不切實際也好,都是不合理的,都是非理性的。人們非理性的情緒,就是從這裏產生的。老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就是“差不多”。很多人討厭“差不多”,其實“差不多”就是最好的東西,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什麽事情做到差不多,不求全,不全滿,就是最好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是有人偏偏要求十全十美;雖然知道再怎麽周到一定會出差錯,但是有人就不容許出差錯。無知導致人們產生很多的問題,觀念不正確讓人們產生很多的煩惱,現在應該把它扭轉過來了。
理性情緒並非不動感情
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麽理性,也沒有日本人那麽感性。中國人是非常特殊的“情性”。為什麽叫作情性,因為中國人非常重感情,會用感情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
西方人是很重視禮貌的。比如見到一個人,西方人會問他:今天好嗎?近來好嗎?會請他坐下。但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看到一個人,會先看看他狀況怎麽樣。如果他全身濕淋淋的都是雨水,中國人就會趕快拿一塊幹毛巾給他擦一擦,把他的衣服晾起來,實在冷的時候,還會借他一件衣服;或者會直接給他倒一杯熱茶,讓他暖暖身子。即中國人的行為會給別人產生一些實際的作用,對別人有一些照顧,讓別人心裏感覺很溫暖。其實,這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人而無情,何以為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作“人而無情,何以為人”。人而無情,基本上就不足以為人,所以不管怎麽談理性,一定要保留感性。一個人不管是喜悅、高興,還是悲哀、煩躁,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用跟著別人去體悟,也不用嫉妒別人。很多人會嫉妒別人的快樂,嫉妒別人的成功,嫉妒別人的長處,越嫉妒心裏越難過,結果產生了很多後遺症。
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感情用事,那也是不正常的,他們需要克製到合理的程度。而中庸,就是人發出來的情緒和感情都很合理。人一定有喜怒哀樂,發出來恰到好處,自己就心安理得了,過分的話一定不好。比如吃飯吃到七分飽、八分飽就可以了,身體也很健
康,如果吃到九分十分就會撐著,對腸胃不好;還有很多人節食,到最後人太瘦了,沒有抵抗力,一點小病也會變成大病。人不能太胖,太胖心髒負荷太重;人不能太瘦,太瘦的話,一旦生病,一點抵抗力都沒有。大家應該合理地胖、合理地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與不及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要適可而止,差不多就好。一個學生太過認真的話,所有同學到最後都不同他講話了,因為他認真到了“較真”的程度,別人都怕他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有時成績好的人會很孤單,而且很多學習好的人出去都找不到工作。
比如在公司裏麵,有一天領導對你說你表現很好,讓你推薦幾個同學來公司幫忙。你迴去就開始想這件事情,你想到某某就會搖頭,因為你覺得他成績好,他一來自己就不受老板器重了,於是他就沒有機會了。沒有人會笨到專門找一個強過自己然後把自己“幹掉”的人。這些想法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要保護自己,要讓自己有安全感,不會拿石頭去砸自己的腳,不會找人來使自己受害。
接受並順應人的天性
大家不但要接受而且要順應人的天性。天性就是先天帶來的一些人性的基本表現。比如愛抄近路、喜歡安逸、喜歡簡單、害怕麻煩、想避免痛苦等。麻醉藥的發明就是為了減少病人做手術時的痛苦,因為人的天性是“怕疼”的。現在提倡“人性化服務”,一些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趨於人性化,就是把人的天性放在第一位,讓人使用產品的時候更方便、更愉快。
還有的人喜歡抄近路,比如一個商場門前是一大片草坪,兩邊的道路又離商場門口特別遠,肯定會有人要踩草坪,那是道路規劃有問題,所以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想到要在草坪中間鋪幾條鵝卵石路,方便大家行走。據說當初迪士尼的設計者為最終確定樂園內部的道路安排費了很多周折,他們在樂園裏種滿了青草,提前開放迪士尼樂園,後來草地被遊人踩出許多小路,寬窄各異,非常自然,於是設計者根據人們踩出的痕跡鋪設了樂園的道路。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
有問題困擾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時候人更要提高警覺,其實人活著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感情是良好的,但是不要感情用事,要自律。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自律。人是天生的破壞者,大自然就是人類破壞的。如果父母不在家兩個小時,三四歲的小孩就會把家裏搞得一塌糊塗,這很正常。如果誰家三四歲的小孩趁大人不在家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反倒會讓人大吃一驚,除非他受到教育,除非他懂得自律。
人一定要努力學習,養成好習慣,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一個人不懂得管理自己,碰到事情會拖拖拉拉,不敢吃苦,他就永遠長不大,所以多吃苦不是壞事情。
隻有自律,人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力氣,最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管自己沒有什麽壓力,而別人來管,自己就會有壓力。所以,到底有沒有壓力,就看人是自己管自己,還是別人管自己。
“應該”和“必須”隻是期望
應該是應該,必須是必須,“應該怎麽樣不一定如此”“必須這樣也不一定做得到”。“應該”和“必須”屬於一種期望,英文叫作expectation,人可以期望高一點,但是不要求一定達到目的不可。如果非要把“應該”“必須”升高到“一定”的水平,人就會苦惱不斷。
有人經常想自己應該過好日子、自己必須富有……如果每個人都能實現這個願望,那天底下就沒有窮人了,沒有窮人就表示所有人都不富有了。就像公司裏麵每一個人都升官了,也就等於沒有人升官一樣,當每一個人都有特權的時候,特權就沒什麽用了。很多東西都是比較出來的。當每一家都有兩部車的時候,你的車子也就開不動了,再好的車也沒有用,再好的車在高速公路也是開不快的,因為車太多了,你的車性能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非怎麽樣不可”就是非理性的一種態度,一個人可以“期望”,但是不要“強求”。比如父母可以“期望”小孩長進,這是理所當然
的;但是父母要求小孩“非怎麽樣不可”,要不就罰小孩,或者說他不
孝,這就很過分。
其實,學習不好、成績不好的人,也有可能做孝子;而成績好、成就高的人,也可能對父母很不孝。比如有些老人就很孤單,因為他的孩子很有成就,或者出國,或者在大城市工作,不會常迴家看看老人;而有些老人的孩子都沒什麽出息,他也會很享福,因為孩子都在他身邊盡力伺候他。這些就要看家長自己怎麽想了。
退步之後立即迴頭
千金難買迴頭一望。當你要離開一個位置的時候,一定要迴頭看一下有沒有落下什麽,這樣才不會丟東西。很多人往往直接就走,到車站才想到表還在桌子上;有很多人晚上睡覺,第二天叫苦連天,因為他養了一條狗,把他的假牙不知道叼到哪裏去了……今天,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大家放在心上,大家千萬要記住,千金難買迴頭一望,要出門的時候,迴頭再確認一下門有沒有鎖,要不然迴來的時候家裏可能會被小偷搬得一幹二淨,什麽都沒有了。
同樣,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迴頭看一看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你就不會闖禍。很多人都是做了再說,結果造成一個僵局,很難挽迴。人稍微慢一點,並不是什麽丟臉的事,稍微慢一點並不耽誤時間。有的人開車速度很快,但是到達目的地也隻不過比別的車快五分鍾而已,甚至有時候因為這五分鍾連命都沒有了,反而得不償失。
人從小就有很多的情緒負債,使得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童年的情緒負債會成為人類最早最無辜的債務,有很多人終生擺脫不掉,最後影響到對人、事、地、物的看法。
人類會壓抑、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如果無限製地表達出來,可能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如果不把情緒表達出來,一直壓在心裏,長久以後,人不但會生出病來,而且一旦爆發會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要讓自己的情緒有適當的疏解,不要壓抑,不要過分控製,不要讓自己心裏充滿不安的情緒,慢慢地把情緒負債解除掉。
第一節中國人為什麽愛生氣
中國人情緒變化特別大
中國人情緒起伏大
中國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有情緒的起伏。情緒為什麽會起伏?因為外界的環境、人自己內在的感受隨時都在變化。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情緒起伏都沒有中國人這麽大,換言之,中國人最愛生氣,隻要感覺到不對就會發泄出來,很難忍耐。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沒有中國人這麽重視修身養性。
中國人疑心重
有些中國人疑心很重,別人相信“眼見為實”,看到什麽都會相
信,他們卻不一樣,看到什麽都不相信,因為他們覺得一相信就會上
當,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有一種熱水器,它貼上了“檢驗”的標簽,有的人就相信它真的被檢驗過,是合格的;而有的人就會認為熱水器如果不合格的話,會爆炸,將危及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對這個商品是否真的合格持懷疑態度,會去找足“證據”,然後再去慢慢相信,最後才去購買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批評中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夠互相信任,其實,這種現狀是有些人疑心過重造成的。
不過,如果一個人無條件地相信別人,其實他也是不怎麽高明的,而且是魯莽的,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現在,有一些兒童、甚至大學生被拐賣,就是因為他們太相信別人了。
正因為中國人疑心重,什麽事情都是先懷疑,然後才慢慢地去相信,所以中國人做事情,最初是很緩慢的。有些人說中國人速度慢,效率不高,但是今天是個講究速度的時代,所以一定要快、快、快。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西方人的快和慢是一樣的,雖然開始很快,但是到後麵就會遭遇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要慢下來。而中國人剛開始很慢,到了後麵就會非常快。
比如美國人要買一輛汽車,不會像中國人那麽考究,他去看看就可能會訂了:要這種顏色、這種排量等等。可是美國人訂好汽車後,可能要等三個月、六個月,甚至半年,才去提車。中國人則剛好相反,買一輛車,會花很長時間東看看西看看,然後打聽打聽,花很長時間做決定,一旦決定,第二天就會去提車。所以,中國人和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屬於先慢後快,西方人是先快後慢,但是從所花費的總時間來看,中國人還是要快一點。
中國人警覺性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疑心重也說明中國人警覺性高。比如那些被拐賣的人,如果對陌生人警覺性高一點,可能就不會被人騙走了。有些中國人警覺性高,還表現在他們比較敏感。別人明明沒有這個意思,可是他們就能聽出很多意思來。
比如有的講師在開始講課時會說“這次要講的”,用到了“講”這個字;而有的講師會說“這次要跟各位聊一聊”,有人就覺得“聊”表示講師的東西根本不成熟;還有的講師會說“跟各位談一談”,有的人就認為他要說的是很嚴肅的一個課題;但是有人說“這次要教各位……”,聽的人心裏就會犯嘀咕:“你教我?我教你還差不多。”
所以,每一句話,都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平常大家很少去注意這些。現在,大家在平常說話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不能說喜歡怎麽講就怎麽講。因為一個人隻要發出信息,別人經過解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進而對發出信息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很容易發脾氣
中國人能屈能伸
為什麽中國人愛發脾氣?因為我們的個性中有四個字——能屈能伸。中國人在這方麵的彈性是非常大的,而就是因為彈性大,情緒起伏才有高低,比如當發現情況不利於自己的時候,他們特別能忍耐;但是等到形勢稍有好轉,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西方人的這種變化沒有中國人這麽大,更沒有什麽能屈能伸。
西方人做事情都按照規定進行,該說什麽話就說什麽話,該做什麽事就做什麽事。而中國人不是,比如有些球員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教練說的話他都會注意聽,教練規定的動作他也會認真做。可是慢慢地,這個球員每場球得分很高了,越來越紅的時候,他就開始覺得自己是明星了,就不再聽教練的話了,教練讓他做什麽他也不願意做,開始學會整天端個架子“耍大牌”了。
有的人覺得帶領中國人工作很難,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很會“耍大牌”。如果這個人處在弱勢,沒有辦法反抗的話,他就會乖乖地聽別人的吩咐,等到稍微有點能力,他就會“耍大牌”。中國人特別強調要“守分”,就是因為有些中國人非常不守分,稍微有一點成績就會自我膨脹:諒你也不敢把我怎麽樣。比如兒子沒有什麽出息,他就會很聽父母的話,因為這樣可以要錢花;兒子功成名就之後,就會覺得父母其實混得也不怎麽樣,有人就開始給父母氣受了。所以中國人才要講倫理,沒有倫理的話,父母鬥不過兒子,兒子就神氣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國人總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
有的人認為別人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別人這樣對待自己就是不公平。什麽叫公平?西方人的公平是大家都一樣;中國人的公平是“我特殊”,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比如老板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找幾個人陪他,而且他走中間,講話的聲音也和別人不一樣,就是為了表示他是老板,讓別人不要小看他;還比如在餐廳或別的一些公共場合,有的人講話聲音很大,他其實隻是在對外發出一個信號:我是個了不起的人,你不要小看我,你不要惹我,否則我會生氣。所以,西方人講話,你要聽內容;中國人講話,不需要聽內容,有的人隻是在對外發出上麵所說的那種信息而已,沒有什麽內容可言。
一個人講話聲音很低,很可能是他目前的形勢不如別人;而有的人講話聲音特別大,就是因為他目前過得很得意,目中無人。所以,中國人可以大聲講話,也可以小聲講話,大家要去好好了解,好好運用,然後來保護自己。
中國人自尊心很強
人是應當自尊自愛的,一個人隻有自尊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尊也是人格的一部分,沒有自尊就不能稱為是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健康的人。現在,很多專家、學者也提倡老師和父母多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但是,像世間萬事萬物一樣,人的自尊也是有限度的。一個人的自尊心過強,反而會成為這個人的弱點。因為自尊心過強的人,不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害怕失敗,害怕比別人差,總想得到稱讚,十分“要麵子”。
有些中國人的自尊心很強,害怕被別人輕視。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被別人看不起。所以有困難,他們也會憋在心裏不說出來。一個人承認錢很重要,但如果沒有錢的時候他又覺得錢不怎麽樣。比如一個窮人看到一個富翁,他會想“你不過有幾個臭錢而已,神氣什麽!”這是屬於自己“騙”自己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激勵他去努力工作賺錢,但是也會讓他“嫉妒”,甚至發展到去偷、去搶。所以,大家要注意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有適度的自尊心。
中國人喜歡自作主張
有些中國人很喜歡自作主張,有空子就鑽。比如商場裏有緊急通道,平常是不讓人走的,可是有人就是要從那裏走,如果不讓他從那裏過,他就開始發脾氣。西方人不會這樣,他們很守規矩,沒有這麽多自作主張的表現。西方人到一個地方,一定會先看看那個地方的規定,一切按照規定去做,而中國人很少看規定。
比如西方的餐廳及其他服務場所,有一條規定是:不能夠對服務人員不禮貌,否則的話會被趕出去。西方人認為一個人在酒店消費,如果因為讓酒店賺幾個錢就大驚小怪、搞得大家不安寧,酒店裏的人就可以把他趕出去,而中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中國人生氣時不講理
中國人還有一個比較讓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氣的時候完全不講理。其實中國人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人惹他生氣,他就不講理了。比如一個人平常很講道理,但是有一天突然不講理,如果別人問他:“你怎麽不講理呢?”他會說:“你把我氣成這個樣子,我還講理?!”也就是說“我不生氣就講理,一生氣我就不能講理了”。
但是有些中國人由於長期的偽裝和壓抑,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生氣,所以他永遠不講理,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懂的問題。如果情緒好,平時有什麽事大家都會講道理,很快就會達成默契,很好商量,一切都會有共識;但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就連神仙來了都沒有用,彼此之間很難商量事情。
所以,有些中國人剛見麵時是不太談正經事的,大家會寒暄,說些“你最近臉色越來越好”“你的這件衣服真漂亮”之類的話。其實這就是情緒管理,隻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因為寒暄幾句,可以讓對方情緒穩定,這時候再來談工作就會很有效。
如果一個人單刀直入,見麵就談工作,別人就會覺得不太舒服。西方人是以工作為導向的,一見麵就會談工作;而很多中國人都是一見麵先不談工作的,因為那會兒談工作沒有用,根本沒有人聽。比如你碰到一個人,問他那個表填好沒有,他嘴巴可能會跟你講好、好、
好,但是他心裏可能會想:你自己不會填呀,一定要我填?我手痛你知不知道!所以,不要見麵就談工作,那樣起不到什麽作用。
中國人的管理也叫作“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要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住。但是現在很多領導者的情緒不穩定,如此一來員工也會跟著不穩定。安人就是讓對方情緒穩定——自己穩定,別人穩定,大家都穩定,事情就很好商量,然後大家很快把力量集合起來,把事情做好。
第二節四種因素影響情緒變化
為人處世最要緊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在一切管理中,情緒管理第一優先。那麽,情緒究竟受哪幾種因素影響呢?
情緒是一種反應,它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高興、傷心、興奮、驚訝、憤怒、沮喪等。情緒的產生有不同的原因,隻有了解原因,才有辦法去管理情緒。情緒主要受四種因素影響,分別是主觀感覺、生理變化、表情動作與行為衝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觀感覺對情緒的影響
一個人看到一朵花會很高興,另一個人看到這朵花也許會不高興;一個人看到燒餅很想吃,另一個人也許不想吃。對於不同的人來講,對同一事物所產生的反應,大部分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一個人很喜歡喝咖啡,他認為別人一定也喜歡咖啡,所以請別人一起來喝,結果晚上他睡著了,別人還在那裏瞪大眼睛不能睡覺。人與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是很主觀的。
主觀的感覺是很明顯的,一個人生氣或者喜悅都是個人的事情,與別人沒有什麽關係。有時候一個人很高興,別人也許還不太高興呢。
案例
有一個企業家賺了錢,請父母去吃飯,但是父母坐在那麵無表情,一句話都不說。別人就問他父親:“你兒子對你這麽孝順,賺了錢請你吃飯,你怎麽還不高興?”他父親說:“沒有這迴事,他是在炫耀給別人看——我能賺錢,有本事請父母吃好的。他根本不是孝順我,而是把我當工具拿來炫耀。”別人問他為什麽這樣講,他父親說:“他一進來就跟我講,爸,這裏的菜很好吃,我常來。他常來,結果到今天才請我!那不是沒把我放在心上嗎?怎麽是孝順我呢?”
兒子請父親去吃飯,一定要和父親說這家餐廳自己也是第一次來,因為聽別人說這裏的菜做得很好,所以帶你們二位來嚐嚐。這時父親一定會說好,每一道菜都會說好吃。
另外,大家最好不要告訴別人哪個電影很好,讓他趕快去看。凡是有人告訴你哪一個電影好,你去看多半是失望的——因為期望值很高。有些人就不會這樣做,如果有人問他一個電影好不好看,他會讓那個人自己去看,而不是剝奪別人評估的能力;如果別人問他值不值得看,他會告訴別人還可以,可以去看看,或者說除非現在沒事做,否則不必看。他不講它的好與壞,因為那是每個人主觀感受的事情。
即使是麵對相同的情況,每個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將心比心,認為自己這樣想,別人一定也這樣想。“將心比心”的意思是:你要把心放在別人身上,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去看別人的狀況,而不是“我這樣想,別人肯定也這樣想”。因為人各有各的反應,大家要彼此尊重。
生理變化對情緒的影響
有的人體質比較敏感,有的人體質很健康;有的人下午喝咖啡晚上就睡不著,有的人晚上喝咖啡照樣睡得很香。體質不同,生理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人為什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的內分泌狀況不一樣,神經係統的反應也不一樣。人類身體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緊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偏偏放鬆不了。人有自律神經,自律神經自己會動,而不是人可以完全控製的。這個神經有兩大部分,就好像陰陽一樣,一個叫作交感神經,一個叫作負交感神經。當一個人很興奮的時候,自律神經會讓他稍微冷靜下來;當一個人很激動的時候,自律神經又會讓他緩和下來,它自己會調整。所以,人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調整合理化,而不是說完全沒有負麵反應。
一個人做到完全不發脾氣,是不太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人不能壓抑,壓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壓抑會使某一次的爆發更嚴重。比如地震,偶爾地震一下一般不會有大地震;如果很久沒有地震,那發生地震就不得了了。人身體裏麵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經常是“想發火就忍住”的狀態,遲早有一天,他的內心會“爆”掉的,到時候什麽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人的血壓會增高,心跳會加快,唿吸會急促,瞳孔會放大,這些都屬於內分泌與自律神經自動的反應。有時候人全身都會起雞皮疙瘩,有時候感覺到後邊老有個陰影在那裏,這些東西與消化不良其實是一樣的狀況,沒有什麽神秘的。生理變化是很自然的,人餓了就有餓的感覺,飽了自然有飽的感覺。
表情動作對情緒的影響
現在有的人表情越來越誇張,這對他們是不利的。比如看到一條蛇,有人會說“嚇死了”,別人會笑他,不會同情他:“為什麽看見一條蛇,他會怕成那個樣子?他很嬌貴?”人的表情動作會給別人不同的觀感,引起大家不同的情緒變化。
對於表情動作,大家比較容易看得出來,因為某些表麵的狀態是全世界都一樣的。比如認為對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點頭,不對的時候會搖頭;餓的時候臉色會發青,手腳會發抖……可是後天的教育和文化的影響,全世界基本都不一樣。
比如你送美國人紅包或禮物,他會當麵打開,並且會表示出自己的喜悅。中國人不會這樣做,中國人收到紅包,一定會放進包裏,迴家偷偷地看,絕不會公開看。這就是後天的文化影響不同造成的。
後天影響所表現出來的方法也不一樣。比如西方人容易把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中國人就不喜歡這樣子。而且一般官越大的人臉上越沒有表情——職位越高,他越知道自己內心的活動不要讓別人清楚、要保持一種神秘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人內心有什麽想法,馬上表現出來,其實對自己是相當不利的。比如一個大學生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很可能會直言自己所看到的現象,他會說這個同事今天穿的衣服很沒有品位,或者說領導的意見是錯誤的,或者認為老員工的工作方法過時了……有的人會認為他很天真,但是有的人就會認為這個人沒有修養,不願意去培養他,如此一來,這個大學生的進步就會很慢。
很多情緒是教育所造成的,但是全世界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人認為一個人有話就說是有能力就表現,中國人很多時候會認為這個人是愛“出風頭”。
案例
有個人在當兵的時候,因為家境不好,所以星期天沒有錢出去玩,他就在軍營裏麵拿舊報紙練習寫毛筆字。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他愛寫毛筆字,所以後來隻要有寫壁報什麽的事情都找他。結果,有一次人家用水泥磚頭砌了一個垃圾箱,也讓他趴在地上去寫“垃圾箱”三個字。後來他才明白其實不是他寫得好,而是因為他表現了,大家覺得他愛“出風頭”,就想來整他。
中國人說有才能不能隨便表現,有話不能隨便講出來,其實是有道理的。一個人,既不要不表現,也不要亂表現,隻有適當地表現才是比較合理的。
行為衝動對情緒的影響
人一旦有衝動的行為,結果就是兩個字:後悔。比如一個人罵完人以後,就開始後悔:萬一他打我怎麽辦?我出去他揍我怎麽辦?萬一他叫人來報仇怎麽辦?衝動,最後受到威脅最大的就是自己。
而一些好的行為對人的情緒也會有正麵的影響,比如有的教師通過研究總結就發現,教師的賞識行為可以很好地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所以他們通過讚賞、激勵學生,讓學生的情緒穩定,從而不再害怕考試。
第三節情緒反應為人們敲起警鍾
情緒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情緒是一個警訊、一個警示燈,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要“爆炸”的時候,情緒就在提醒這個人:自己到底是什麽地方出了問題。情緒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它隻是告訴人們:你的反應有點問題。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警覺性,他就知道該怎樣去調整自己。當一個人拿起杯子要打人的時候,他隻要有警覺性:打出去看起來是自己占便宜,其實最後是自己吃虧。這個人就會把杯子拿來喝一口水,然後輕輕地放下,整個事情的結果就會改變。
情緒促使人們正確因應內外情境
情緒能給人一種警醒,它在提醒人們要注意什麽。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觀念,他很快會改變自己。比如當一個人臉色很難看時,別人就知道自己要小心一點,不要冒犯他,因為這個時候火上澆油會很吃虧。
任何一種情緒反應,你都要認為它是在提醒自己要怎麽去做才正確。比如說一個人肚子很餓,看到很香的包子,自然就想伸手去拿來咬一口。可是當他伸手出去的時候,他會開始想:肚子餓隻是一個警
訊,我能不能這樣做還要考慮考慮,應該先招唿別人一起吃,然後我才可以動手,否則的話,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對自己以後很不利。任由情緒主宰人的一切,後果可能十分嚴重,所以,大家不能不動腦筋就讓情緒自然地反映出來。因為結果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有時候對,有時候錯,而最後的結果都要由自己來承受。
人的情緒有大的、明顯的,也有小的、經常被人忽略的。如果大家能夠把這些都當作是一種警訊,就好像在過馬路的時候,剛剛亮黃燈,大家也會做些動作一樣,會考慮該不該刹車、有沒有地方停、要停在什麽地方,這樣就不會措手不及。但是很多人現在沒有警示燈的概念,高興了就手舞足蹈,不高興了就給別人臉色看,這是很不好的。之所以會如此,有的人是從小受父母影響的,比如爸爸不高興就拍桌子,媽媽一生氣就拉長臉等。
案例
有個外國人,三十多歲了,有兩個小孩。他爸爸像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開始跟他媽媽講,說肩膀酸、腰痛,讓他媽媽揉一揉。他現在也開始同妻子講,肩膀酸、腰痛,讓她揉兩下,這是難免的。人們往往認為遺傳好像隻是體質上的遺傳,其實習慣也會遺傳。一個人從小看爸爸怎麽樣對待媽媽、媽媽怎麽樣對待爸爸,他長大後,很自然也會有那種反應表現出來。
其實這不是好現象,因為每一代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一個人不可能與自己的父輩一樣。這個外國人就是沒有這種警戒的觀念。他應該想:自己現在才三十多歲,爸爸這個年齡的時候腰痛是正常的,現在腰痛就不正常,因為現在營養好,衛生也好,情況不一樣了。想到這裏,他就應該會調整。
中國人最需要的就是情緒管理,情緒穩定下來,什麽話都好談;一旦情緒管理不好,那就什麽都不要考慮。一個人要做任何事情,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然後再說其他的,這樣做事才有效果,否則就會白忙一場。
第四節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
非理性情緒有兩大類:誇大與不符合實際
人有理性的一麵,也有非理性的一麵。非理性情緒有兩大類,一個叫作誇大,一個叫作不符合實際。兩者是互相有連帶關係的:一誇
大,事情就會不符合實際;不符合實際,就是因為誇大了。人們對自己的事情經常誇大,對別人的事情經常“縮小”。有人自己摔一跤,就覺得不得了,是天大的事情;別人摔一跤,他又會覺得沒有什麽了不起的,爬起來就是了。人們對自己與對別人是雙重標準,有些領導對自己的下屬也是雙重標準。
案例
有個員工發現工廠車間角落有火花,趕快拿一桶水把它澆滅了。他有沒有功勞?答案是“不一定”“很難講”。為什麽連這種事情都難講?因為如果領導對他印象很好,就會覺得他是有功勞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的火花如果不及時撲滅的話,可能會釀成很大的火災;如果領導對他印象不好,會覺得這個員工真是大驚小怪,小小的火花用一桶水幹什麽,吐一口唾沫它就會滅掉,那這個人就完全沒有功勞。
外國人總覺得中國人沒有一定的標準,就是因為中國人很主觀,“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總覺得自己人的功勞特別大,外人的表現不值一提,分得很清楚。
如果沒有拿捏好“度”,小小的病就會被誇大,到最後把自己壓垮了。所以中國人主張:有病要看病,但是看完病要忘病。有病不看病是不對的,看了病就常常覺得自己有病,也是不對的。有病要去看病,看完病該吃藥就吃藥,把病忘記,不值得一提,這才是健康的人。
有些人經常把自己的經曆誇大得很離譜,表示“這事如有神助”“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是天生的驕子”,其實大家聽了之後感覺並不是很好。當一個人說話不切實際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很擔心、很害怕,就對他越來越不信任。而一個人不被別人信任的時候,他是很痛苦的,這會產生信任危機。因此人們需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首先要實話實說。但實話實說不是直話直說,而是講話要實在,表達要委婉,要讓別人聽得進去。
“一定”是非理性
“一定”是非理性的表現,因為當有“一定”的概念時,當說“一定”這兩個字的時候,你已經把事情誇大了。人們經常用“一定”來製造很多痛苦,但是人們又很喜歡聽“一定”這兩個字。比如有人找你合夥投資,如果他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有相當風險的,你要好好考慮,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再加入,你會去嗎?如果他說這次肯定百分之百賺錢,今天不來明天就後悔,那麽你才會去的。所以說人們深受“一定”這兩個字的害。
天下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凡是“一定”的都經過誇大。當氣象台預報今天一定出太陽的時候,它經常是下雨的;當預報今天一定會下雨,它經常是出太陽的。所以氣象台最合適的預報是:明天的天氣,晴間多雲偶雨。各種天氣狀況全都包括,它一定是對的。為什麽氣象局的儀器那麽精密,科學那麽發達,它還經常報錯?這絕對不是故意的。氣象台的人一定是很認真、很負責的,隻是當他們測定了天氣情況以後,氣象還持續在變化,所以測不準。當你做好計劃的時候,你也要知道,計劃很周全、很周密,但是計劃定下來就開始有變化了。
“不一定”才是真的,“一定”就是誇大、不符合實際的。所以,當別人告訴你“一定”的時候,如果你想到“不一定”,就不會失望了。比如當別人要同你合夥的時候,你就要想:自己承受得了把這些錢丟掉的風險嗎?如果可以就合夥,如果不行就斟酌。當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你就要考量:這個錢借給他,就等於是丟掉,自己願意嗎?承受得了嗎?如果能承受就借給他,不能承受就拒絕。很多事情做不做完全靠人自己的觀念取舍。
有的人明明知道“一定”是不可能的,但還是非常喜歡“一定”,這是誇大、不切實際、非理性,這是人們自己找的。有人娶一個妻子,說她一定會和自己白頭偕老,她一定不能生病,她一定會到處幫助自己。有這種人嗎?比如婚前體檢樣樣都好,什麽都對,結果結婚的第二天一出去,人被車子撞死了,那又能怎麽樣呢?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未來就是不確定的。尤其現在,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不確定,所以大家不要有“一定”的觀念。
“受不了”是非理性
“受不了”其實也是誇大。有些人淋了幾滴雨,就覺得不得了,會感冒什麽的;有的人摔破一個茶杯,就覺得不得了,天要塌了。誇大自己的預期要求,誇大自己出乎意料的承受,那就叫作“受不了”。
案例
有一次我們幾個人到郊外去野餐,吃了不少的龍眼,然後我就想去洗洗手,順便方便一下。廁所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我沒有驚動大家,一個人過去了。當我一腳踏進男廁所的時候,發現有一條和我的腿差不多粗的蛇看著我。如果我說“我受不了了”,我就真的會被它吃掉,因為隻要我一動,它馬上就會出來把我纏死。但是我知道凡是看到這種野生的兇猛動物,人一定要冷靜,最好的辦法就是裝死,因為它不吃死的東西,於是我就“死”在那裏,然後它對我沒有興趣了,“嘩”一下就走了。它走後,我稍微喘口氣,也趕快走了。如果我的反應是“我怎麽運氣那麽不好”,我就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沒有什麽受不了的,受不了就是大驚小怪,表示你和別人不一樣,表示你一定要享受特殊的待遇,這些都是不好的。
“以偏概全”是非理性
“以偏概全”也是人們常見的非理性的一種情緒反應。比如有人
說:我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好,我看我完了。怎麽會完了呢?你隻是這件事情做不好,怎麽會完呢?人們對自己的期待太高,對自己的要求太苛刻,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穩定。
有些人也很喜歡從小的方麵去看大的方麵,從細微的地方去看顯著的地方,這沒什麽問題,但是從細微的地方就斷定一個人一定是什麽樣,也是不對的。因果論不是指有就有,有什麽原因一定會產生什麽結果,而是指一個原因可以產生好幾個結果。比如:你好好努力可能成功,你好好努力也可能不成功。一個“因”有好幾個“果”,這才是實際的狀況。一個“因”一定有一個“果”,那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的教育大家越來越重視“果”:沒有績效你就是不對,結果不好你就是不行,考不及格你就是沒能力。現在所有的考核,都是重果不重因,結果就是把好人都逼走了。
“糟透了”是非理性
當一個人去看病時,醫生也許會告訴他:你可能有點高血壓、你的牙齒有點問題……那他會覺得簡直不得了,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可是過了一陣子,沒什麽事發生,他就會忘記。人都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壓力,別人沒有辦法給他製造壓力。
比如人年紀大了,生病的次數就會多一些,每一次生病,總有些人會擔心:“哎呀,我怎麽這麽倒黴;哎呀,我是不是要死了。”但是有些人會這樣想:“老天要我迴去,我就迴去;老天要我留下來,那我就過一天算一天。”這樣想的人往往活的時間更長。如果覺得“不行,年紀大了要補一補……”最後隻有害自己。維生素是身體需要多少就給多少才有益,否則的話就會中毒。
案例
有一個台灣人很有錢。有一天他不舒服,就去拍x光片,結果醫生發現他身體裏麵有一個很大的瘤。後來這個人去美國做手術,一開刀才發現那個瘤是膠囊累積起來的東西——現在很多藥都用膠囊去包,他一個一個地吞,吞了太多膠囊,結果就生出了“膠囊瘤”。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隻要每天過正常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問題。
所以,誇大到最後是嚇唬自己,誇大到一定程度,人就會受不了,有很大的壓力,然後開始怨天尤人,最後造成精神崩潰,整個人垮掉,什麽事都不能做。
誇大也好,不切實際也好,都是不合理的,都是非理性的。人們非理性的情緒,就是從這裏產生的。老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就是“差不多”。很多人討厭“差不多”,其實“差不多”就是最好的東西,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什麽事情做到差不多,不求全,不全滿,就是最好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是有人偏偏要求十全十美;雖然知道再怎麽周到一定會出差錯,但是有人就不容許出差錯。無知導致人們產生很多的問題,觀念不正確讓人們產生很多的煩惱,現在應該把它扭轉過來了。
理性情緒並非不動感情
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麽理性,也沒有日本人那麽感性。中國人是非常特殊的“情性”。為什麽叫作情性,因為中國人非常重感情,會用感情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
西方人是很重視禮貌的。比如見到一個人,西方人會問他:今天好嗎?近來好嗎?會請他坐下。但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看到一個人,會先看看他狀況怎麽樣。如果他全身濕淋淋的都是雨水,中國人就會趕快拿一塊幹毛巾給他擦一擦,把他的衣服晾起來,實在冷的時候,還會借他一件衣服;或者會直接給他倒一杯熱茶,讓他暖暖身子。即中國人的行為會給別人產生一些實際的作用,對別人有一些照顧,讓別人心裏感覺很溫暖。其實,這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人而無情,何以為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作“人而無情,何以為人”。人而無情,基本上就不足以為人,所以不管怎麽談理性,一定要保留感性。一個人不管是喜悅、高興,還是悲哀、煩躁,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用跟著別人去體悟,也不用嫉妒別人。很多人會嫉妒別人的快樂,嫉妒別人的成功,嫉妒別人的長處,越嫉妒心裏越難過,結果產生了很多後遺症。
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感情用事,那也是不正常的,他們需要克製到合理的程度。而中庸,就是人發出來的情緒和感情都很合理。人一定有喜怒哀樂,發出來恰到好處,自己就心安理得了,過分的話一定不好。比如吃飯吃到七分飽、八分飽就可以了,身體也很健
康,如果吃到九分十分就會撐著,對腸胃不好;還有很多人節食,到最後人太瘦了,沒有抵抗力,一點小病也會變成大病。人不能太胖,太胖心髒負荷太重;人不能太瘦,太瘦的話,一旦生病,一點抵抗力都沒有。大家應該合理地胖、合理地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與不及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要適可而止,差不多就好。一個學生太過認真的話,所有同學到最後都不同他講話了,因為他認真到了“較真”的程度,別人都怕他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有時成績好的人會很孤單,而且很多學習好的人出去都找不到工作。
比如在公司裏麵,有一天領導對你說你表現很好,讓你推薦幾個同學來公司幫忙。你迴去就開始想這件事情,你想到某某就會搖頭,因為你覺得他成績好,他一來自己就不受老板器重了,於是他就沒有機會了。沒有人會笨到專門找一個強過自己然後把自己“幹掉”的人。這些想法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要保護自己,要讓自己有安全感,不會拿石頭去砸自己的腳,不會找人來使自己受害。
接受並順應人的天性
大家不但要接受而且要順應人的天性。天性就是先天帶來的一些人性的基本表現。比如愛抄近路、喜歡安逸、喜歡簡單、害怕麻煩、想避免痛苦等。麻醉藥的發明就是為了減少病人做手術時的痛苦,因為人的天性是“怕疼”的。現在提倡“人性化服務”,一些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趨於人性化,就是把人的天性放在第一位,讓人使用產品的時候更方便、更愉快。
還有的人喜歡抄近路,比如一個商場門前是一大片草坪,兩邊的道路又離商場門口特別遠,肯定會有人要踩草坪,那是道路規劃有問題,所以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想到要在草坪中間鋪幾條鵝卵石路,方便大家行走。據說當初迪士尼的設計者為最終確定樂園內部的道路安排費了很多周折,他們在樂園裏種滿了青草,提前開放迪士尼樂園,後來草地被遊人踩出許多小路,寬窄各異,非常自然,於是設計者根據人們踩出的痕跡鋪設了樂園的道路。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
有問題困擾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時候人更要提高警覺,其實人活著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感情是良好的,但是不要感情用事,要自律。
自律是情緒管理的要務,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自律。人是天生的破壞者,大自然就是人類破壞的。如果父母不在家兩個小時,三四歲的小孩就會把家裏搞得一塌糊塗,這很正常。如果誰家三四歲的小孩趁大人不在家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反倒會讓人大吃一驚,除非他受到教育,除非他懂得自律。
人一定要努力學習,養成好習慣,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一個人不懂得管理自己,碰到事情會拖拖拉拉,不敢吃苦,他就永遠長不大,所以多吃苦不是壞事情。
隻有自律,人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力氣,最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管自己沒有什麽壓力,而別人來管,自己就會有壓力。所以,到底有沒有壓力,就看人是自己管自己,還是別人管自己。
“應該”和“必須”隻是期望
應該是應該,必須是必須,“應該怎麽樣不一定如此”“必須這樣也不一定做得到”。“應該”和“必須”屬於一種期望,英文叫作expectation,人可以期望高一點,但是不要求一定達到目的不可。如果非要把“應該”“必須”升高到“一定”的水平,人就會苦惱不斷。
有人經常想自己應該過好日子、自己必須富有……如果每個人都能實現這個願望,那天底下就沒有窮人了,沒有窮人就表示所有人都不富有了。就像公司裏麵每一個人都升官了,也就等於沒有人升官一樣,當每一個人都有特權的時候,特權就沒什麽用了。很多東西都是比較出來的。當每一家都有兩部車的時候,你的車子也就開不動了,再好的車也沒有用,再好的車在高速公路也是開不快的,因為車太多了,你的車性能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非怎麽樣不可”就是非理性的一種態度,一個人可以“期望”,但是不要“強求”。比如父母可以“期望”小孩長進,這是理所當然
的;但是父母要求小孩“非怎麽樣不可”,要不就罰小孩,或者說他不
孝,這就很過分。
其實,學習不好、成績不好的人,也有可能做孝子;而成績好、成就高的人,也可能對父母很不孝。比如有些老人就很孤單,因為他的孩子很有成就,或者出國,或者在大城市工作,不會常迴家看看老人;而有些老人的孩子都沒什麽出息,他也會很享福,因為孩子都在他身邊盡力伺候他。這些就要看家長自己怎麽想了。
退步之後立即迴頭
千金難買迴頭一望。當你要離開一個位置的時候,一定要迴頭看一下有沒有落下什麽,這樣才不會丟東西。很多人往往直接就走,到車站才想到表還在桌子上;有很多人晚上睡覺,第二天叫苦連天,因為他養了一條狗,把他的假牙不知道叼到哪裏去了……今天,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大家放在心上,大家千萬要記住,千金難買迴頭一望,要出門的時候,迴頭再確認一下門有沒有鎖,要不然迴來的時候家裏可能會被小偷搬得一幹二淨,什麽都沒有了。
同樣,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迴頭看一看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你就不會闖禍。很多人都是做了再說,結果造成一個僵局,很難挽迴。人稍微慢一點,並不是什麽丟臉的事,稍微慢一點並不耽誤時間。有的人開車速度很快,但是到達目的地也隻不過比別的車快五分鍾而已,甚至有時候因為這五分鍾連命都沒有了,反而得不償失。
人從小就有很多的情緒負債,使得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童年的情緒負債會成為人類最早最無辜的債務,有很多人終生擺脫不掉,最後影響到對人、事、地、物的看法。
人類會壓抑、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如果無限製地表達出來,可能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如果不把情緒表達出來,一直壓在心裏,長久以後,人不但會生出病來,而且一旦爆發會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要讓自己的情緒有適當的疏解,不要壓抑,不要過分控製,不要讓自己心裏充滿不安的情緒,慢慢地把情緒負債解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