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講大家便能體會,說多了大家反而不想聽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做多了累死,大家更不敢做
管多了大家不用心,隻在那裏空等待
授權等於分權,勢必造成很多弊端。
緊張使大家忙中有錯,反而更為緩慢
不發威大家便能謹慎,避免一天到晚氣得半死
看起來天從來不做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人去做。所以說事在人為,有人才有事。天無為,人才能夠大有為。天把做事的空間和機會讓出來,人才有可能做出很多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人憑什麽經常謝天謝地?稍有成就,便要對天表示謝意。天的恩惠,成為大家所熟悉的天恩,似乎和天威永久並存,令人十分難忘。明明是人在做事,卻誠心誠意地感謝天,這是什麽道理?
原來人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夠表現。需要機會,更需要舞台。天不做什麽,卻默默地提供機會和空間。聰明的人,自然心知感激。隻有那些愚蠢自大的人,才以為人定勝天,把天置之度外,遲早自己要吃虧的。
總裁扮演天的角色,卻終究不是天。不能夠完全像天那樣,永遠不開口說話,也不給人具體的幫助。總裁要替天行道,必須體會天所給予人的某些啟示,並且以實際的行動,把它表現出來,使其產生有效的成果。天無言,卻有很多風雲變化的暗示。總裁如果能夠做到:不多說話,下屬便能用心體會;不多做事,員工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動;不授權,大家便能負責;不緊張,大家便能快速;不發威,大家便能謹慎。那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真正發揮天的威力了。
總裁應該做的事情,其實並不少。用心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已經是了不起的卓越總裁,用不著處處和自己的下屬競賽,一定要勝過所有員工。否則以一己之力,要和這麽多員工力拚,恐怕是折磨自己罷了。不如學學天的高明,提升自己的層次,使自己從容不迫地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不多講大家便能體會
權利由他人所賦予
總裁有關懷、照顧、教導員工的義務,相對地也有一些可以享有的利益。一般人把“利益”看得過分狹窄,把它看成單純的“利潤”。實際上總裁除了應得的利潤之外,還有若幹權利,包括依照自己的理念來經營,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以及傳授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等。其中最鮮為人知的便是:擁有少講話的權利。
我們已經明白:老板的“闆”字,表示“組織大門內惟一具有三張嘴巴的人”。然而從反麵來想,便是一種警戒的信號:嘴巴太多,失誤的機會也跟著增多。言多必失,一個嘴巴已經足夠造成“禍從口出”的災害,何況三張嘴巴?補救的辦法便是:盡量少說話。一般員工並沒有這種權利,總裁反而獨自擁有。
少說話並不是不說話,所以不必緊張。少說話不過是“不可不說,不可亂說”,以求“不說則已,言必有中”,實在是總裁“立於不敗之地”的要領之一。
但是,權利的本質,乃是由他人所賦予的。如果總裁少說話,員工也全都沉默不語,就表示員工並未賦予總裁少說話的權利。若是總裁少說話,而員工之中有一些馬上挺身而出,把總裁想要說而未說出來的話,一五一十地說出來,那就充分證明,這位總裁了不得,已經被員工賦予少說話的權利。可以說,也可以不說了。
少說話不是沒有說話的權利,而是擁有不說話的權利。非但沒有損失,而且多一層保障。因為說話有說話的利益,不說話也有不說話的利益,兩者各有利弊。總裁的權利,並不是單純地不發一語,而是先不說話,讓員工先開口,然後抓住重點,再開口說話,所以每發必中。最後才說話,實際上也是一種最後裁決權。想清楚,看明白之後,才做成最後的裁決,更加安全,何必急於一時呢?
總裁有沒有這種“叫別人先說,自己最後才說”的權利,要看員工是不是支持?會不會願意先開口?可見總裁如果未被賦予少說話的權利,想不開口都不行。三張嘴巴亂動的結果,勢必說的話沒有人聽,發布的命令沒有人奉行,而責罵的話,也被當做耳邊風,真是“說到死也沒有用”,不過是多說一些廢話而已。
要設法讓員工先開口
總裁先開口,員工多半不喜歡說出相反的意見,卻一味以總裁的意見為意見,看起來百依百順,結果總裁的責任愈來愈大,大到單獨一個人要負起全部的責任。除非是神仙,否則誰有這樣大的能耐?
員工先說話,總裁有不同的意見,才可能加以比較,看看哪一種主張利多於弊?也想一想為什麽有不同的看法,做為互相了解,彼此溝通的橋梁。員工先開口,總裁才有機會聽到新的東西,才能夠明白某些人的心聲,才有辦法掌握當前的動態。對總裁而言,員工先說話應該列為最有利的一種資源。總裁最擔心的,應該是員工什麽都不說,好像在迷霧中行走,令人十分彷徨。可惜總裁喜歡先開口。造成員工什麽都不說,實在是自己找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總裁先說,員工就遵照總裁所說的去做,就算做得相當徹底,結果也有所欠缺。因為總裁一個人,能說多少?中國總裁高明得很,一方麵了解自己具有三張嘴巴,不知道應該用那一張比較好?一方麵也明白縱然有三張嘴巴,所說的仍然有限。如果養成員工依照老板所說的去做,那麽說的部分做得很好,沒有說的部分都不去做,如何是好?反過來說,既然總裁說不完全,沒有辦法把所有應該說的話全部說出來,為什麽不能幹脆少說?讓員工自己說來說去,把責任分攤開來,以免把總裁累得半死!
其實,總裁真正的責任,在想辦法讓員工先開口。方法非常簡單,多提問題少給答案,員工自然不得不開口。總裁心裏就算有答案,最好也不要說出來。因為一旦說出答案,員工便不說話。也不可以顯露出“我有答案,隻是暫時不說出
來,先來考考你們”,以免引起員工的反感。要員工開口說話,原本已經相當困難,何苦再自己增加阻礙,使得員工更加不願意把心裏頭的話,實在地說出來?
總裁虛心地提出問題,用信任和期待的眼光來看員工,必然很快有人開口。總裁的下一個責任,是在員工開口說出答案之後,如何判定其正確性與可行性,以便有效地付諸實施。希望完成此一責任,仍然要透過員工的說明和彼此之間的申辯,所以方法還是沒有改變:盡量讓員工說出心裏的感覺和專業的知識。
日本式管理有一套員工意見提案製度,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可惜中國員工,沒有那麽容易讓他先開口而又不亂說。怎麽促使員工“有話好好說,無話不亂說”,而避免“害怕時不說,不怕時亂說”的惡果,恐怕是總裁享受少講話權利的先決條件。
少說話的三大法則
總裁少說話,有三大法則。
1。平時先聽大家的意見,緊急時總裁才先說
首先,總裁必須堅持“平時先聽大家的意見,緊急時總裁才先說”的原則,並且切實施行。員工習慣之後,才會在總裁提供時間讓員工說話時,好好地表示自己的意見,又能夠在總裁認為茲事體大或這件事十萬火急時,不一定要表示自己的意見,卻專心而且用心地把工作做好。總裁手中執著兩把刷子,一把刷平時:“讓員工先開口。”另一把則刷緊急:“我先說,希望大家聽我的。”由於平時尊重大家的意見,緊急時大家才會充分支持總裁。
2。總裁提問題,員工盡量分頭去找答案
其次,總裁要依照人際習慣律,養成“總裁提問題,員工盡量分頭去找答案”的習慣。換句話說,總裁提問題,員工如果不願意找答案或者找不到答案,總裁也不可以拿出答案來。因為這樣很容易養成“員工不必動腦筋去想,隻要靜待一下,就會出現答案”的壞習慣,而且很難改變風氣。員工沒有答案,總裁要采取迂迴的方式,提供參考資料或參考答案,讓員工自己發現答案,並且勇敢地提出說明,才能夠養成“總裁有問,員工爭取時效必答”的良好習慣,進而互相激勵,蔚為優良風氣。
3。發現突破瓶頸的方法,培養不斷精進的員工
最後,總裁要激勵“用不爭功,不討好的態度,把應該說的話說出來”,並且“用意不在找出同仁的缺點,卻在發現突破瓶頸的方法”,又能培養出“日新又新,不斷精進”的員工。因為員工率先把問題的答案說出來,甚至在總裁未提問題之前,也樂意主動提出問題,並且附有可行的答案,對於公司的應興應革,具有很大的助益。激勵在圓滿中分是非,正是總裁享受少說話權利的真正成果。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
總裁的主要工作在安人
常聽人說:“我們的總裁真好,很會做人。”卻很少有人這樣說:“我們的總裁很會做事。”萬一有人說這種話,我們反問他:“你們的總裁那麽會做事,那你們在幹什麽呢?”,他的迴答可能是:“我們吃飽沒事做,在旁邊欣賞總裁做事,好像還做得不壞!”豈非令人為之氣結?
總裁要行天之道。老天從來不做事,隻是不停地“替人安排這樣,調整那樣”,我們把它叫做“天命”。天的命令,人可以順從也可以不/頃從。j頃從的時候,便是“天定勝人”:不順從的時候,成為“人定勝天”。不管j頃從不順從,天和人總是扯不開,所以說:“天人合一”。
安人的工作做得好,員工就會像人順從天那樣地順從總裁的意旨。安人有所偏差,員工不安,也就如同人不順從天那樣地不順從總裁。總裁和員工的關係是一體的,天人合一的道理,告訴我們:當總裁的人,必須推己及於員工,愛員工如自己,把人安頓好,大家才能夠一條心,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事在人為,一切事情交由員工去做。成事在天,事情做不做得好,關鍵在總裁能否安人。所以總裁的主要工作,並不是“把事做好”,而是“把人安好”。
“把事做好”是“管理”,“把人安好”才是“經營”。聰明的總裁,首先分辨“經營”和“管理”的差異,然後把“管理”委托給幹部,自己才能夠專心“經營”。
站在“經營”的立場,企業能不能永生,完全在“人”。究竟“企業的成敗在於人”這一句話,其中的“人”是指“總裁”呢?還是指“員工”?答案是“員工”而不是“總裁”。因為總裁一直把自己看成決定成敗的人,就會看輕員工而自以為了不起。總裁提升自己的地位,扮演“天”的角色,看得起員工,把他們看成了不起的“人”,這樣才可能“客觀、公正、而且寬容”地對待所有的員工,先把“人”經營好,再進一步把企業經營好。
總裁有權力不做
總裁具有最大的自由,愛怎麽想就怎麽想,沒有人會反對,也沒有人能夠反對。不過,想歸想,不能做。有些總裁違反這個原則,堅持“想到做到”,結果常常造成“收拾不了”的殘局,相當可怕。
想了之後,趕快接著想一個問題,不是“行得通嗎”?而是“找誰來研究”?可行性有多大,總裁不要自己去決定。自己有構想,自己思考可行性,往往不夠客觀,很可能愈想愈可行,掉入“一廂情願”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找什麽人來研究?這才是重要的決定。找錯人全盤皆輸,千萬不可大意。胡亂交辦,最後自己受罪。把合適的人找來,不是交代他馬上辦,卻應該以商量的口吻,希望他仔細研究一下,到底可不可行?
如果答案屬於“不可行”,總裁可以請他繼續找另外的人,深入研究,看看有沒有突破的可能。若是“可行”,總裁也不要興高采烈地發布命令,或者自己去執行。先問問研究的人,“誰來做比較好?”共同找出最合適的人,由他去發號施令,並且督促執行。凡“事”都有合適的推動者和執行者,而且“事在人為”,必須由這些“人”去完成。
事實證明:獨自決定一切事情的總裁,容易失敗。一切事必躬親的總裁,更難獲得成功。總裁是經營者,經營者有三大職責:首先,為公司的將來,設定正確的方向。其次,確定適當的人才是否被安置在適當的位置上。再次,查證各階層的每一個人,對於預先設定的標準與期望,是不是確實達成。
經營者不但要適才適用,而且要核查是否真的適才適用。除了掌握未來方向之外,總裁所要做的,無非是辨識人才,以便把合適的工作交給他去做。
為公司的將來,設定正確的方向。一方麵要依據資訊和數據,一方麵也免不了訴諸自己的第六感,所以總裁不可以不想。由“想這樣、想那樣”來引發自己的第六感,想出來之後,交給合適的人去研究,然後查證他是不是盡心盡力去達成。
當心做一次就甩不掉
總裁想而不做,絕對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總裁自己做,其他人就會不好意思去做這件事,以致每一次都要總裁自己去做”,那才是甩不掉的麻煩。
剛剛創業的時候,總裁並沒有這種苦惱,也不必有這種顧慮。那時候以身作則,甚至身先士卒,都是當然的事。但是,人手逐漸增多之後,情況就有了變化。總裁隨著人的增加,把一件一件原本由自己處理的工作,分別交給合適的人去做,最後自己隻剩下一件工作——當總裁。當總裁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有很重要的功能,實在不必過分熱心再去做其他工作。
工作分配出去,事情並沒有結束。總裁必須仔細核查,分配出去的工作是否順利達成預定的標準與期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再把這種核查工作,分批交辦。
總裁最大的危機,就是對於若幹原本自己在做的工作,戀戀不舍。“舍不舍得”這一句話是總裁必須常常自問的。把工作交出去時,會不會產生“沒有人能夠做得像我那麽好”的感覺?如果是,那就證明總裁舍不得割讓給別人,因此常常藕斷絲連,忍不住要插手,弄得做的人無法發揮本身的能力,滿足了總裁“沒有人能夠做得像我那麽好”的心理欲求,卻也同時產生很大的危害,讓總裁麵臨過分勞累的挑戰。
交出去之後,就不能收迴。一旦收迴,再交出去的時候,下屬更加擔心,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總裁把工作交出去,可以逐步放手,讓承接的人,逐漸熟悉,但是,不能走迴頭路,忽交忽收迴,令人不知所措,當然做不好。下屬剛開始缺乏經驗,可以輔導他,讓他自己逐步去改進,以吸取經驗。不可以經常“揮手”,使他覺得總裁不放心,而不是他做得不好。總裁知人為先,能做的給他做,做不好訓練他,而不是代他做。做得好讚美他,讓他更起勁。總裁多想少做,多做人,少做事,大家才會好好地工作。
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動
天隻幫助那些自助的人
人為什麽感謝天?因為天常常幫助人。天究竟做了些什麽?看起來似乎什麽也沒有做。天並沒有做什麽,人就會感謝天,這真是十分奇特的現象。
總裁提供工作機會,讓員工去表現。正如天提供空間,讓人自己去成長。人自己成長,卻感謝天;員工自己表現,同樣會感謝總裁。
宇宙萬物,都是自生自長。然而我們一直認為天生萬物,萬物受天的滋潤而生長。員工自生自長,大家會不會肯定總裁的功勞,認為員工受總裁的照顧而成長呢?
有人說這是員工的修養問題,修養好的員工,自然心知感激;而修養差的員工,非但不會感謝,甚至自立門戶,專門和過去的總裁唱對台戲,存心把過去的總裁氣死。
其實,員工是總裁選聘或雇用的。總裁在遴選、甄試人員的時候,為什麽不用心一些,把那些修養差的人擋在門外,隻讓那些修養好的人進來。如果說人員短缺,能夠找到人就頗不容易,那裏談得上精挑細選?我們就忍不住要問,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什麽還急於當總裁?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做多了累死,大家更不敢做
管多了大家不用心,隻在那裏空等待
授權等於分權,勢必造成很多弊端。
緊張使大家忙中有錯,反而更為緩慢
不發威大家便能謹慎,避免一天到晚氣得半死
看起來天從來不做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人去做。所以說事在人為,有人才有事。天無為,人才能夠大有為。天把做事的空間和機會讓出來,人才有可能做出很多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人憑什麽經常謝天謝地?稍有成就,便要對天表示謝意。天的恩惠,成為大家所熟悉的天恩,似乎和天威永久並存,令人十分難忘。明明是人在做事,卻誠心誠意地感謝天,這是什麽道理?
原來人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夠表現。需要機會,更需要舞台。天不做什麽,卻默默地提供機會和空間。聰明的人,自然心知感激。隻有那些愚蠢自大的人,才以為人定勝天,把天置之度外,遲早自己要吃虧的。
總裁扮演天的角色,卻終究不是天。不能夠完全像天那樣,永遠不開口說話,也不給人具體的幫助。總裁要替天行道,必須體會天所給予人的某些啟示,並且以實際的行動,把它表現出來,使其產生有效的成果。天無言,卻有很多風雲變化的暗示。總裁如果能夠做到:不多說話,下屬便能用心體會;不多做事,員工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動;不授權,大家便能負責;不緊張,大家便能快速;不發威,大家便能謹慎。那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真正發揮天的威力了。
總裁應該做的事情,其實並不少。用心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已經是了不起的卓越總裁,用不著處處和自己的下屬競賽,一定要勝過所有員工。否則以一己之力,要和這麽多員工力拚,恐怕是折磨自己罷了。不如學學天的高明,提升自己的層次,使自己從容不迫地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不多講大家便能體會
權利由他人所賦予
總裁有關懷、照顧、教導員工的義務,相對地也有一些可以享有的利益。一般人把“利益”看得過分狹窄,把它看成單純的“利潤”。實際上總裁除了應得的利潤之外,還有若幹權利,包括依照自己的理念來經營,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以及傳授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等。其中最鮮為人知的便是:擁有少講話的權利。
我們已經明白:老板的“闆”字,表示“組織大門內惟一具有三張嘴巴的人”。然而從反麵來想,便是一種警戒的信號:嘴巴太多,失誤的機會也跟著增多。言多必失,一個嘴巴已經足夠造成“禍從口出”的災害,何況三張嘴巴?補救的辦法便是:盡量少說話。一般員工並沒有這種權利,總裁反而獨自擁有。
少說話並不是不說話,所以不必緊張。少說話不過是“不可不說,不可亂說”,以求“不說則已,言必有中”,實在是總裁“立於不敗之地”的要領之一。
但是,權利的本質,乃是由他人所賦予的。如果總裁少說話,員工也全都沉默不語,就表示員工並未賦予總裁少說話的權利。若是總裁少說話,而員工之中有一些馬上挺身而出,把總裁想要說而未說出來的話,一五一十地說出來,那就充分證明,這位總裁了不得,已經被員工賦予少說話的權利。可以說,也可以不說了。
少說話不是沒有說話的權利,而是擁有不說話的權利。非但沒有損失,而且多一層保障。因為說話有說話的利益,不說話也有不說話的利益,兩者各有利弊。總裁的權利,並不是單純地不發一語,而是先不說話,讓員工先開口,然後抓住重點,再開口說話,所以每發必中。最後才說話,實際上也是一種最後裁決權。想清楚,看明白之後,才做成最後的裁決,更加安全,何必急於一時呢?
總裁有沒有這種“叫別人先說,自己最後才說”的權利,要看員工是不是支持?會不會願意先開口?可見總裁如果未被賦予少說話的權利,想不開口都不行。三張嘴巴亂動的結果,勢必說的話沒有人聽,發布的命令沒有人奉行,而責罵的話,也被當做耳邊風,真是“說到死也沒有用”,不過是多說一些廢話而已。
要設法讓員工先開口
總裁先開口,員工多半不喜歡說出相反的意見,卻一味以總裁的意見為意見,看起來百依百順,結果總裁的責任愈來愈大,大到單獨一個人要負起全部的責任。除非是神仙,否則誰有這樣大的能耐?
員工先說話,總裁有不同的意見,才可能加以比較,看看哪一種主張利多於弊?也想一想為什麽有不同的看法,做為互相了解,彼此溝通的橋梁。員工先開口,總裁才有機會聽到新的東西,才能夠明白某些人的心聲,才有辦法掌握當前的動態。對總裁而言,員工先說話應該列為最有利的一種資源。總裁最擔心的,應該是員工什麽都不說,好像在迷霧中行走,令人十分彷徨。可惜總裁喜歡先開口。造成員工什麽都不說,實在是自己找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總裁先說,員工就遵照總裁所說的去做,就算做得相當徹底,結果也有所欠缺。因為總裁一個人,能說多少?中國總裁高明得很,一方麵了解自己具有三張嘴巴,不知道應該用那一張比較好?一方麵也明白縱然有三張嘴巴,所說的仍然有限。如果養成員工依照老板所說的去做,那麽說的部分做得很好,沒有說的部分都不去做,如何是好?反過來說,既然總裁說不完全,沒有辦法把所有應該說的話全部說出來,為什麽不能幹脆少說?讓員工自己說來說去,把責任分攤開來,以免把總裁累得半死!
其實,總裁真正的責任,在想辦法讓員工先開口。方法非常簡單,多提問題少給答案,員工自然不得不開口。總裁心裏就算有答案,最好也不要說出來。因為一旦說出答案,員工便不說話。也不可以顯露出“我有答案,隻是暫時不說出
來,先來考考你們”,以免引起員工的反感。要員工開口說話,原本已經相當困難,何苦再自己增加阻礙,使得員工更加不願意把心裏頭的話,實在地說出來?
總裁虛心地提出問題,用信任和期待的眼光來看員工,必然很快有人開口。總裁的下一個責任,是在員工開口說出答案之後,如何判定其正確性與可行性,以便有效地付諸實施。希望完成此一責任,仍然要透過員工的說明和彼此之間的申辯,所以方法還是沒有改變:盡量讓員工說出心裏的感覺和專業的知識。
日本式管理有一套員工意見提案製度,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可惜中國員工,沒有那麽容易讓他先開口而又不亂說。怎麽促使員工“有話好好說,無話不亂說”,而避免“害怕時不說,不怕時亂說”的惡果,恐怕是總裁享受少講話權利的先決條件。
少說話的三大法則
總裁少說話,有三大法則。
1。平時先聽大家的意見,緊急時總裁才先說
首先,總裁必須堅持“平時先聽大家的意見,緊急時總裁才先說”的原則,並且切實施行。員工習慣之後,才會在總裁提供時間讓員工說話時,好好地表示自己的意見,又能夠在總裁認為茲事體大或這件事十萬火急時,不一定要表示自己的意見,卻專心而且用心地把工作做好。總裁手中執著兩把刷子,一把刷平時:“讓員工先開口。”另一把則刷緊急:“我先說,希望大家聽我的。”由於平時尊重大家的意見,緊急時大家才會充分支持總裁。
2。總裁提問題,員工盡量分頭去找答案
其次,總裁要依照人際習慣律,養成“總裁提問題,員工盡量分頭去找答案”的習慣。換句話說,總裁提問題,員工如果不願意找答案或者找不到答案,總裁也不可以拿出答案來。因為這樣很容易養成“員工不必動腦筋去想,隻要靜待一下,就會出現答案”的壞習慣,而且很難改變風氣。員工沒有答案,總裁要采取迂迴的方式,提供參考資料或參考答案,讓員工自己發現答案,並且勇敢地提出說明,才能夠養成“總裁有問,員工爭取時效必答”的良好習慣,進而互相激勵,蔚為優良風氣。
3。發現突破瓶頸的方法,培養不斷精進的員工
最後,總裁要激勵“用不爭功,不討好的態度,把應該說的話說出來”,並且“用意不在找出同仁的缺點,卻在發現突破瓶頸的方法”,又能培養出“日新又新,不斷精進”的員工。因為員工率先把問題的答案說出來,甚至在總裁未提問題之前,也樂意主動提出問題,並且附有可行的答案,對於公司的應興應革,具有很大的助益。激勵在圓滿中分是非,正是總裁享受少說話權利的真正成果。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
總裁的主要工作在安人
常聽人說:“我們的總裁真好,很會做人。”卻很少有人這樣說:“我們的總裁很會做事。”萬一有人說這種話,我們反問他:“你們的總裁那麽會做事,那你們在幹什麽呢?”,他的迴答可能是:“我們吃飽沒事做,在旁邊欣賞總裁做事,好像還做得不壞!”豈非令人為之氣結?
總裁要行天之道。老天從來不做事,隻是不停地“替人安排這樣,調整那樣”,我們把它叫做“天命”。天的命令,人可以順從也可以不/頃從。j頃從的時候,便是“天定勝人”:不順從的時候,成為“人定勝天”。不管j頃從不順從,天和人總是扯不開,所以說:“天人合一”。
安人的工作做得好,員工就會像人順從天那樣地順從總裁的意旨。安人有所偏差,員工不安,也就如同人不順從天那樣地不順從總裁。總裁和員工的關係是一體的,天人合一的道理,告訴我們:當總裁的人,必須推己及於員工,愛員工如自己,把人安頓好,大家才能夠一條心,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事在人為,一切事情交由員工去做。成事在天,事情做不做得好,關鍵在總裁能否安人。所以總裁的主要工作,並不是“把事做好”,而是“把人安好”。
“把事做好”是“管理”,“把人安好”才是“經營”。聰明的總裁,首先分辨“經營”和“管理”的差異,然後把“管理”委托給幹部,自己才能夠專心“經營”。
站在“經營”的立場,企業能不能永生,完全在“人”。究竟“企業的成敗在於人”這一句話,其中的“人”是指“總裁”呢?還是指“員工”?答案是“員工”而不是“總裁”。因為總裁一直把自己看成決定成敗的人,就會看輕員工而自以為了不起。總裁提升自己的地位,扮演“天”的角色,看得起員工,把他們看成了不起的“人”,這樣才可能“客觀、公正、而且寬容”地對待所有的員工,先把“人”經營好,再進一步把企業經營好。
總裁有權力不做
總裁具有最大的自由,愛怎麽想就怎麽想,沒有人會反對,也沒有人能夠反對。不過,想歸想,不能做。有些總裁違反這個原則,堅持“想到做到”,結果常常造成“收拾不了”的殘局,相當可怕。
想了之後,趕快接著想一個問題,不是“行得通嗎”?而是“找誰來研究”?可行性有多大,總裁不要自己去決定。自己有構想,自己思考可行性,往往不夠客觀,很可能愈想愈可行,掉入“一廂情願”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找什麽人來研究?這才是重要的決定。找錯人全盤皆輸,千萬不可大意。胡亂交辦,最後自己受罪。把合適的人找來,不是交代他馬上辦,卻應該以商量的口吻,希望他仔細研究一下,到底可不可行?
如果答案屬於“不可行”,總裁可以請他繼續找另外的人,深入研究,看看有沒有突破的可能。若是“可行”,總裁也不要興高采烈地發布命令,或者自己去執行。先問問研究的人,“誰來做比較好?”共同找出最合適的人,由他去發號施令,並且督促執行。凡“事”都有合適的推動者和執行者,而且“事在人為”,必須由這些“人”去完成。
事實證明:獨自決定一切事情的總裁,容易失敗。一切事必躬親的總裁,更難獲得成功。總裁是經營者,經營者有三大職責:首先,為公司的將來,設定正確的方向。其次,確定適當的人才是否被安置在適當的位置上。再次,查證各階層的每一個人,對於預先設定的標準與期望,是不是確實達成。
經營者不但要適才適用,而且要核查是否真的適才適用。除了掌握未來方向之外,總裁所要做的,無非是辨識人才,以便把合適的工作交給他去做。
為公司的將來,設定正確的方向。一方麵要依據資訊和數據,一方麵也免不了訴諸自己的第六感,所以總裁不可以不想。由“想這樣、想那樣”來引發自己的第六感,想出來之後,交給合適的人去研究,然後查證他是不是盡心盡力去達成。
當心做一次就甩不掉
總裁想而不做,絕對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總裁自己做,其他人就會不好意思去做這件事,以致每一次都要總裁自己去做”,那才是甩不掉的麻煩。
剛剛創業的時候,總裁並沒有這種苦惱,也不必有這種顧慮。那時候以身作則,甚至身先士卒,都是當然的事。但是,人手逐漸增多之後,情況就有了變化。總裁隨著人的增加,把一件一件原本由自己處理的工作,分別交給合適的人去做,最後自己隻剩下一件工作——當總裁。當總裁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有很重要的功能,實在不必過分熱心再去做其他工作。
工作分配出去,事情並沒有結束。總裁必須仔細核查,分配出去的工作是否順利達成預定的標準與期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再把這種核查工作,分批交辦。
總裁最大的危機,就是對於若幹原本自己在做的工作,戀戀不舍。“舍不舍得”這一句話是總裁必須常常自問的。把工作交出去時,會不會產生“沒有人能夠做得像我那麽好”的感覺?如果是,那就證明總裁舍不得割讓給別人,因此常常藕斷絲連,忍不住要插手,弄得做的人無法發揮本身的能力,滿足了總裁“沒有人能夠做得像我那麽好”的心理欲求,卻也同時產生很大的危害,讓總裁麵臨過分勞累的挑戰。
交出去之後,就不能收迴。一旦收迴,再交出去的時候,下屬更加擔心,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總裁把工作交出去,可以逐步放手,讓承接的人,逐漸熟悉,但是,不能走迴頭路,忽交忽收迴,令人不知所措,當然做不好。下屬剛開始缺乏經驗,可以輔導他,讓他自己逐步去改進,以吸取經驗。不可以經常“揮手”,使他覺得總裁不放心,而不是他做得不好。總裁知人為先,能做的給他做,做不好訓練他,而不是代他做。做得好讚美他,讓他更起勁。總裁多想少做,多做人,少做事,大家才會好好地工作。
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動
天隻幫助那些自助的人
人為什麽感謝天?因為天常常幫助人。天究竟做了些什麽?看起來似乎什麽也沒有做。天並沒有做什麽,人就會感謝天,這真是十分奇特的現象。
總裁提供工作機會,讓員工去表現。正如天提供空間,讓人自己去成長。人自己成長,卻感謝天;員工自己表現,同樣會感謝總裁。
宇宙萬物,都是自生自長。然而我們一直認為天生萬物,萬物受天的滋潤而生長。員工自生自長,大家會不會肯定總裁的功勞,認為員工受總裁的照顧而成長呢?
有人說這是員工的修養問題,修養好的員工,自然心知感激;而修養差的員工,非但不會感謝,甚至自立門戶,專門和過去的總裁唱對台戲,存心把過去的總裁氣死。
其實,員工是總裁選聘或雇用的。總裁在遴選、甄試人員的時候,為什麽不用心一些,把那些修養差的人擋在門外,隻讓那些修養好的人進來。如果說人員短缺,能夠找到人就頗不容易,那裏談得上精挑細選?我們就忍不住要問,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什麽還急於當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