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遇顧問,不能要求立即迴報才有及時的指點

    配合趨勢,隨時調整經營理念,使其切合時宜

    重視基層,不要求太多,卻能夠適時加以關懷

    訓練中堅,中堅最難為,非特別訓練不可

    注意公關,公共關係其實就是廣結善緣的表現

    維護家庭,失去家人的親信,就等於失去一切

    總裁的任務很多,並沒有固定的範圍。現在列出六大任務:禮遇顧問、配合趨勢、重視基層、訓練中堅、注意公關、維護家庭,可以說各有不同的功能。其中有一些事情,可以交由他人去完成。總裁隻要抓住要點,不定期地用關心來審核即可。

    顧問的產生,大多居於總裁的實際需求。主要目的,在幫助總裁做出合理可行的決策。如何禮待顧問?使其自動及時提示,我們提出三大原則,僅供參考。

    趨勢的轉移,並非個人的力量,所能夠完全掌控。最好是總裁擁有堅定明確的經營理念,以此為經,依據持經達變的原則,來因應趨勢的變化,力求生生不息。

    基層員工最可愛,不宜要求太多。一切遵照規定:遇有異常現象,立即向上報告,並能累積寶貴經驗,提出積極性的正麵建議。以不變為經,來接受上級的變。

    中堅幹部十分難為,要多加訓練。使其能有效承上啟下,並且互相支持。力求既不越權,也不失責。

    公共關係一度被曲解,現在已逐漸恢複正常。必須以建立公眾信心、增進公眾了解為主旨。從總裁到接線生、警衛、接待人員,都要謹慎小心,不要破壞關係。

    至於維護家庭,我們認為總裁各方麵再怎麽成功,若是家庭不能和諧,子女不能成器,恐怕也是得不償失。家庭的穩定性與安固性,是總裁最有力的支撐基礎。

    禮遇顧問

    顧問自古以來就有

    總裁的職業,追根究底起來,應該算是“決斷業”。一天到晚,在做不同的決策。除此之外,幾乎無所事事。決斷需要知識與判斷。判斷必須由總裁親自下決心,別人很難代替;知識則由於專業分工,有賴於各種專門性顧問的建議、評估與協助。

    春秋戰國時代,孟嚐君、平原君、信陵君養士,不論哪一種專長,都能夠謙恭有禮地和他們交往。這些被禮待的“士”,便是現在所指稱的“顧問”。漢朝以來,皇帝左右常有顧問,以供君王的諮詢,或者必要時主動獻策。近代公司企業林立,經濟發達以後,各色各樣的顧問,更是名目繁多,以致令人產生隻“顧”不“問”,甚至“不顧不問,坐領幹薪”的錯覺。

    企業界的顧問,除了公司自行聘請的以外,還有一些顧問公司,提供集體的力量,發揮全麵性的顧問功能。

    顧問的功能,在以其專業知識、卓越見解與特殊技能,為總裁提供客觀而正確的建議。當年秦昭王聽說孟嚐君的賢能,先派自己的弟弟涇陽君到齊國充當人質,要求孟嚐君人秦去見他。許多人勸諫孟嚐君不要答應,都阻止不了。有一位名叫蘇代的顧問,挺身出來勸他,才把他的去意打消,決定不到秦國去。

    然而,齊湣王卻主動派遣孟嚐君赴秦,秦昭王馬上拜孟嚐君為相。昭王的顧問分析當時的情況說:“孟嚐君是位賢者,又是齊國王族,一切利益,無疑地會先齊後秦。如果請他當宰相,秦國就危險了!”昭王接受顧問的建議,取消孟嚐君的宰相職位,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找機會殺掉他。幸虧孟嚐君有兩位“雞鳴狗盜”的顧問,一位潛入宮中,偷取天下僅有、價值千金的白狐裘,獻給秦王的寵姬而得以獲釋。另一位則在函穀關學雞鳴,欺騙守關的士兵,開門放走他們。有些最沒有用的顧問,在緊要關頭,竟然變成最有用的。對於某些酬庸性質的顧問,恐怕這是最合適的解釋。

    禮遇並不立即要求迴報

    古代老板之所以禮遇顧問,並沒有立即要求迴報的企圖。平原君出使楚國的時候,希望從他的顧問群中,挑選有勇力、文武兼備的二十個人,組成使團。挑來挑去隻找到十九個人,還缺少一人。這時候毛遂跑出來自我介紹:“我毛遂聽說您將去楚國出使,希望跟著一起去。”平原君問他:“您待在我門下有多久了?”毛遂迴答:“已經三年了。”當了三年的顧問,老板並不認識他,也未曾派給他任何案件,可見坐領幹薪的人,曆代都有!

    不過,古代顧問的要求,好像也不高,除了衣食的供應之外,恐怕最重視的,就是“合理的尊重”。他們不一定按月支薪,卻盼望有朝一日,為老板所重用。有一次,孟嚐君陪一位顧問吃晚飯。由於燈光被旁邊的人遮住了,看不清楚,使這位顧問誤以為他吃的飯,比孟嚐君差,便十分生氣地放下筷子,站起來告辭,孟嚐君連忙拿自己所吃的飯給他看,並沒有兩樣。這位顧問頓時覺得十分慚愧,立刻自殺謝罪。

    當然有一些顧問,會要求多一些物質方麵的報酬。例如馮驪抱怨吃飯時,連魚也沒有,孟嚐君就每餐飯菜,都加上魚。感歎出門沒有車子坐,孟嚐君便用自己的車子接送他。但是,要求多一些,將來的迴報必然也要多一些。孟嚐君被齊王廢除職位的時候,一般顧問都遠走高飛,馮驪卻遊說齊王,讓他恢複孟嚐君的宰相職位,除了保持舊有的封邑之外,又增加千戶人家給孟嚐君。可見付出愈多,將來得迴的也愈多。對總裁來說,有能力舍的時候,不妨多舍一些。將來有需要迴報時,才有可能獲得多一些的支撐。

    一方麵不立即要求迴報,一方麵則隨時準備報答知遇之恩,甚至為知己者死

    都在所不惜。這種總裁禮遇顧問,顧問適時為總裁效命的作風,便是“義”的投合。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坐領幹薪,達三年之久。卻能夠在楚國大顯神通,使楚王接受合縱的建議,與趙、魏等國聯合共同抗秦,完成平原君的重大使命。平原君從此更加不敢以貌取人,對所有顧問,都謙虛地以禮相待。

    對待顧問的三大原則

    現代總裁麵對各種變數,必須及時做出合理的決斷。這時候需要可靠的顧問來指引明確的方向,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總裁做出正確的判斷,達成合理的決策。

    但是,顧問之中,不見得人人都有專業的知識、廣大的視野、正確的情報、合理的觀念、以及前瞻的判斷。如何選擇並對待顧問,最好參照三大原則。

    1。不要挾恩求報

    信陵君禮待七十歲的窮隱士侯贏,自己駕車把他迎迴來,並且奉為上賓。後來秦王攻趙,信陵君擔心胞姊在趙的安全,便率領眾顧問,打算入趙營救。那時候侯贏因為年紀老大,不想跟著去,向信陵君說:“公子努力向前吧!老臣不能跟隨您去。”信陵君走了幾裏路以後,心中覺得十分不快,說:“我對待先生禮貌周到,現在我將要犧牲了,他竟然沒有一言半語送我!”於是又帶著車馬迴來問侯贏。侯贏笑著說:“臣下本來就知道公子會迴來的。”他支開眾人,單獨向信陵君獻計。不論結果如何,信陵君這種挾恩求報的方式,畢竟不是優美的作風,並不值得仿效。施恩不求報,有時候反而獲得第三者更大的支持。

    2。不要間道於盲

    有些顧問,並不自省到底有多大本領,便很喜歡胡亂為人出主意。總裁如果不辨真偽,以致問道於盲,實在是既倒黴又惹人笑話。平原君當年過分相信馮亭的話,使趙國在長平一戰中,失掉士兵四十多萬人,邯鄲城也幾乎被秦軍攻占,這件事便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太史公批評他利令智昏,說他不識大體,真是倒黴。總裁應該對顧問所提的意見,做適度的反應,亦即明辨顧問的虛實,做出正確的判斷,才不致受害。不論別人怎麽說,做出最後決定的,畢竟是總裁自己。所以隨便相信顧問,責任還是要由總裁自己完全承擔。

    3。不要吝於禮聘

    自古至今,高明的老板,都不會因為長期禮聘顧問而覺得所費不貲,因而吝於禮聘。老板投資在顧問身上,固然不能挾恩求報,卻往往會收到“士為知己者死”的效果。總裁不但要多方禮聘各種顧問,而且要為他們提供有利的研究環境,經常把相關的資訊讓他們知悉,才能夠在緊要時刻,獲得必要的提示。不過,顧問既然不從事實際任務,總裁的禮遇,必須尊重顧問客觀的立場,雙方以義相投合,才能開出光明正大的花朵。若是以利而結合,大多不會產生什麽良好的後果。

    配合趨勢

    必須有自己的理念

    就總裁而言,一生最大的成就,並不是賺多少錢?或者養活多少人?不在於事業有多大?或者對社會有什麽貢獻?總裁最大的心願,應該是“把自己的理念表現在事業上”。惟有如此,賺錢才有意義,養活人才顯得有價值。事業不論大小,對社會都有正麵的貢獻。

    鬆下幸之助說:“我從事經營事業,前後有六十年的經驗,因此深深地感到經營理念的重要。”他認為“一個公司為什麽而存在?經營的目的是什麽?要用什麽方法來維持經營?”關於這些問題,都必須具備確實的基本理念。有了正確的經營理念,才能夠真正地運用自如。否則走到哪裏算哪裏,做出什麽算什麽。隻能說是碰運氣,不算是經營企業。

    開始經營事業的初期,鬆下並沒有明確的經營理念。他和妻子、義弟三人,為了三餐從小規模工廠做起,雖然偶爾也想一些問題,卻始終環繞著一般性的商業概念。到了1932年,鬆下發現依靠普通的商業概念,並不足以應付業務的開展,於是認真考慮,尋找更高一層的“生產者的使命”,並且向鬆下公司的成員發表,把它當做公司的經營基本方針,然後一直持續下去。雖然具體的經營活動,各時期都有所不同,但是鬆下公司的經營理念卻一直不變。惟有堅持一以貫之的經營理念,公司的政策,才有持經達變的可能。以不變的經營理念,來因應萬變的經營變數。這樣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夠萬變不離其宗,使公司的經營風格,得以持續下去。

    社會情勢不斷變化,各色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想要適當加以處理而不太有差錯,就需要有基本的依據和條件,這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鬆下的經驗,讓我們明白地看出:能夠使眾多從業人員,全心全力地投入,總裁必須具備正確的經營理念。這是時勢所趨,無法避免的。總裁自己若是缺乏經營理念,成員便各自為所欲為,形成有組織卻產生不出組織力。也就是徒有組織的形式,卻沒有組織的實質內涵,難免呈現一盤散沙的窘境。

    鬆下的經營理念,從符合自然循環和真理的人生觀、社會觀和世界觀,萌芽產生。他認為經營者必須根據人類的本質和自然的循環來相互對照,以造成正確的經營理念。經營者要有高度自覺,產生自己的經營理念,才能從事有特色而持久的經營。

    掌握現代的時勢

    企業是社會的公共器具,雖然在法律上,有所謂民營的形態,但是事業的內容,和整個社會有關,應該是屬於公家的。個人企業或者民營企業,都必須從社會的觀點,來考慮自己的經營理念。所有權固然有公私的分別,但是所應該負起的社會責任,則是一致的,並沒有不同。

    當今的趨勢,整個社會朝向國際化、自由化、現代化。總裁的經營理念,同樣要符合這三化的要求。不過,我們在考慮國際化、自由化、現代化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合理化”的重要性,以致“國際化形成全盤西化”、“自由化變成金錢暴力的腐化”,而“現代化也成為中華文化的空洞化”。這是身為現代的中華民族,更應該深一層思慮的重大課題。

    一般人想到國際化,馬上想到“西方先進國家”,似乎一切要和他們一樣,事事要學習他們,才叫做國際化。用國際化來取代中國,等於拿國際化來消滅中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究竟有什麽意義,又有什麽價值?

    有些人看到自由化,立即想起“言論自由、行動自由”,於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胳臂粗的聲音就大”,濫用金錢和暴力,以獲取令人不安的自由。在管理上,自由也取代了倫理。企業倫理低落,正因為人人有充分的自由,除了怕錢來收買,用暴力來威脅,誰還怕誰?

    至於現代化,那就是“穿起西裝,便以為自己是西洋人”,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腦袋,畢竟是中國式的,說英語、吃牛排,看不起中國人,胡亂詆毀中華文化,好像就已經現代化了。

    其實,國際化、自由化、現代化都需要合理化。總裁要確立合乎時勢的經營理念,必須從合理的國際化、自由化和現代化入手。

    調整合理的經營理念

    1。在國際化的潮流中,創造中國化的特色

    同樣經營企業,總裁能夠發揮中國式的管理,使國際人士刮目相看,這才是總裁最大的光榮。中國總裁,應該具有這種眼光,這種氣魄,而不是暗底裏施展中國功夫,口頭上卻假托西方管理模式,徒然自欺欺人。

    使自己有信心,並且堂而皇之,宣示自己采用中國式管理,這是總裁在國際化潮流中應有的使命。國際化最需要各國的特色,世界才會多彩多姿,而不至於單調刻板。

    2。在和諧中求進步

    企業管理,不要盲目追隨社會風氣,弄得企業倫理低落。總裁尤其不必相信

    所謂的自由民主,以免“總裁不像總裁,而員工也不像員工”。

    合理的自由,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合理的不公平”,也是企業管理秉持的一貫原則。千萬不要為了盲目追求公平,弄得大家一肚子氣,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塑造“有本事就來拿,拿不到怪自己”的組織氣候,鼓勵“以讓代爭”,在和諧中求進步,才是合理化的自由民主。把金錢和暴力的影響力減低,必須發揚禮讓的作風。誰爭誰沒有,看誰還敢爭?總裁倡導禮讓,大家自然不敢什麽都要爭。

    3。注意不要陷入“得到現代化,失去中國”的困境

    現代化不一定要西化,中華文化同樣可以現代化。可惜現代中國人,愈來愈不了解中國人,愈來愈不知道中華文化,這才是中國人真正的悲哀,也是中國最大的危機。請看我們的現代化,好像都在糟蹋中華文化,愈現代化,就愈失去中國人的味道,對中國人而言,有什麽好處?塑造具有中華味道的現代化,難道不是我們的重要使命?

    身為總裁,再迴想一下總裁的基本理念,做一個替天行道的總裁,為中國人爭光,為中華文化做見證。把自己的經營理念,貫徹在員工身上,引導所有員工,都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才是合理的現代化。

    重視基層

    前麵說過,組織可以大分為三個階層,分別是“高階”、“中堅”和“基層”。這“三階六字”沿用已久,而且用字十分慎重,我們最好不要隨便加以改變,反而應該深一層去體會它的用意。高階專指董事長和總經理,也是老板的代名詞。基層專指作業人員和班組長,屬於現場的第一線人員。至於其餘各階層、統稱中堅。不過,為了客氣或方便,我們有時也將經理級主管稱為高階。但是,把自己視為中堅,上有老板,下有員工,通常最為恰當。

    基層員工最可愛

    基層員工,身居工作現場,乃是真正處理事務、進行製作的一群人。他們任勞任怨,刻苦耐勞,而且並沒有野心,也感覺不出有什麽前途,卻能夠埋頭苦幹,自得其樂,實在是最可愛的人。俗稱“工”字不能出頭,一出頭便成“土”字,可見基層員工的前途發展,空間十分有限。

    特別是科技進步,基層員工等於沒有什麽技術,兩手空空來上班,下班又兩手空空地迴家,以致地位一落幹丈。分工細密,工作變得單調乏味,很難引起基層員工的興趣。每天做重複的一些小動作,更是缺乏成就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最好的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做最好的總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