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如果像一般人那樣,認為領導便是領導,從正麵來發號司令,指揮監督,大家便能接受,那就大錯特錯,與實際的情況並不符。總裁若是明白老子所說的“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的道理,便能夠把握“賤”和“下”,使自己成為真正的“貴”牙口“高”。

    領導者怎樣才能顯得高貴?必須下屬熱心捧場,加以理會,自願以賤自居,來襯托領導者的貴。不然的話,領導者自己高高在上,下屬卻用腳來表示不願意接納,有機會就離職他去,也就是不喜歡做領導者的基礎,領導者便徒有虛名,產生不了實際的領導功能。

    總裁高不高,貴不貴,由下屬來決定。大家願意用“下”來抬高總裁的地位,以“賤”來凸顯總裁的高貴。真正做到上情下達,而又下情上達。總裁和員工一條心,自然領導有力,樣樣能通。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明確指出:“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的道理,其中的“上”“先”指的是領導。總裁想要“上”“先”,必須先從“下”和“從”著手。惟有不表現個人的英雄性,以弱者自居,才能夠成為“守柔”的真正強者。老子的意思是強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弱(柔)上麵。為弱愈多,基礎便愈雄厚,才能真正強。

    依據“貴以賤為本”來推理,很容易看出“強以弱為本”。依據“高以下為基”的觀點,也很容易體會和認知“強以弱為基”。總裁能夠把握到弱,自然可以成為強的領導者。一天到晚以強者自居,好像孫悟空那樣,幹部就用弱來因應,變成豬八戒和沙和尚。對孫悟空來說,隻有累得要死,並無其他功效。

    總裁扮演唐三藏的角色,孫悟空才會心悅誠服地好好表現,連帶著把比較不能幹的幹部,也培育起來,共同為整體目標而努力。總裁守柔,才能夠促使幹部發奮圖強,個個有英雄性的表現。這種真正總動員的力量,才是總裁弱的最大效用。

    這裏很少提及專業性技能。因為總裁以人為主,重視理念,又能通情達理,幹部才有可能把各自的專業技能好好發揮,為組織所用。如果總裁以專業技能為主,幹部的才能便難以施展,反而處處受到限製。

    總裁要以無為師

    無才能生有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做出這樣的推論:“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就是具有,也就是存在。無,表示沒有,也就是不存在。天下萬物,當然都是存在的,所以生於有。然而天下萬物還沒有生出來的時候,宇宙便已經存在了,那時一切都無。這種準備生出萬物的無的狀態,即稱為無。由於所有萬物都從這裏產生出來,所以說有生於無。

    張起鈞教授研究道家智慧數十年,他指出:“有”和“無”這兩個原則,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精神和力量:

    “有”代表具體的、確定的、突出的、顯露的、有成果的、奮力的。

    “無”代表抽象的、不確定的、退縮的、隱潛的、無具體成果的、不奮力的。

    兩者比較起來,“無”比“有”更具有發展演變的可能性。而“有”則比較定型,要發展演變比“無”困難,也受到更多的限製。所以老子說“無”比“有”擁有更大的彈性,可以發揮更多的妙用。

    就我們的行為來看,“有”就一定要有表現,有作為。但是我們的努力是有限的,而天下的事務是無窮的。我們怎麽用有限的人力來掌握無窮的事務呢?總裁如果堅持要有所表現,有所作用,請問以總裁一己之力,能夠把整個公司所有的事務都做得很妥當嗎?如果一定要這樣,豈不是自討苦吃?

    反過來看,我們若從無的原則,不表現、不作為,情況便完全改觀。不表現、不作為並不是停止不動,而是明智地麵對自己可憐的“有限”,不要妄生枝節地畫蛇添足,一切順應自然,表現出真正的聰明。

    總裁最好明白,既然擔任這個職務,時時刻刻都想有所作為。甚至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與別人鬥爭,控製不了自己。這樣一來,表麵上可能有所得,實際上卻失去得更多。看懂了這個道理,便應該端正自己的方向,把原本朝向“有”變成朝向“無”。換句話說,要先忘了自己,特別是忘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夠立公心,凡事為公司的利益著想。

    總裁抱持著“有”的原則,員工就會覺得總裁所想的,都是居於總裁自己的立場,因而興起抗爭的念頭。凡是總裁所主張的,員工馬上會想到,一定和員工的利益相違背。以致不假思索,馬上產生抗拒的反應。這種逢總裁必反的情況,對總裁十分不利。

    反過來說,總裁抱持“無”的原則,把自己和員工融合在一起,不再是員工抗拒、攻擊的目標。這時候總裁所說的,員工會認為對自己有利,因而欣然接受。這對於命令的下達、執行當然有很大的助益。

    “有”是衝突、對立、抗爭的誘因,而“無”則是和諧、互助協力的根源。總裁以無為師,才能夠有效地無中生有,做到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無不為並不是無所不為。因為總裁若是無所不為,員工便會無所為。大家都坐在那裏等待命令,以便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應付應付。組織內充滿了被動、消極的氣氛,實際上大多是總裁無所不為所造成的。

    無為並不能無所不為,因為無所不為會把無為的動力消耗殆盡。無為具有任何發展演變的可能性,卻不能突破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來因應龐大、複雜的無所不為。

    總裁無為,主要用意在尊重員工的為所應為。各人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上,做好各人應做的事,所以能夠無不為。惟有總裁無為,大家才能夠不受幹擾地無不為。這是無中生有的奧妙,要好好加以體會。

    經營管理不完全是數字運算

    一加一等於二,誰也無法改變,但因此而推論出“花多少力氣,一定會收到多少效果”,顯然是種錯誤。總裁從事的經營管理工作在很多情況下並不能用“一加一並不等於二”的數字原來衡量。因為經營管理還牽涉到很多其他的因素,不是單純的數字計算能解決的。

    張起鈞教授觀察現代社會受到兩種觀念的困擾,分別是有為的意念(willtodo)和精確的追求(desireforprecision)。我們已經把有為的意念加以破解,現在繼續來看精確這一種概念。西方自從亞裏士多德以來,受理性主義和科學研究的影響,重視分析和計算,十分注重精確性。以致研究人的行為和社會事務,也要以“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how)、“何事”(what)、以及“為何”(why)等“6w”來具體加以規範和表達,甚至進一步要求把它們變成一套統計的數字。

    這樣一來,每當我們要做一件事,就要把事務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

    都仔細考量,做好計劃。而這些計劃最好要加以量化,凡是有數字可以檢驗的,便視為精確,並因此而重視、欣賞。那些沒有數字的,就視為粗糙、不成熟而加以鄙棄。把這一觀念具體地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就勢必以金錢為依歸。其實,亞裏士多德當年不過是說:“凡在事務允許的範圍內,每一步都求其精確,就是受過教養的表記。”他所指的,明明是有限的,以事務允許為範圍。後人卻不斷擴大,好像什麽事務,不管允許不允許,都要力求精確,實在是一種遺憾!

    我們知道,宇宙是不斷變化的,而不是靜止的。在這種不停變化的情境中,我們所遇到的任何事務,都不可能固定不變,反而是不斷地有所變化。既然我們所麵臨的環境,遲早要發生變化,我們為什麽要追求精確?把每一件事都釘死在某一點上,反而不精確。

    凡是深一層想問題的人,都能夠體會:肯定一點就等於否定其他各點。追求眼前的精確,等於否定了其他時刻的精確。我們所熟悉的“測不準定理”告訴大家,測不準並不是因為儀器不夠精密,或者方法有欠正確,而是儀器再精密、方法再正確,測得十分精確,結果出來以後,所有的相關因素又產生某些變化,以致原先十分精確的結果,也變成不正確。

    特別是總裁身居高位,麵對的因素既多且廣。換句話說,可能產生的變化遠比員工要多。如果把話說得十分精確,對於當前的目標,固然有利。但是,隻要有一些變化,那就勢必非改變原先的話不可。這樣一來,便形成朝令夕改,大家都會很不服氣。為了避免朝令夕改,總裁常常把話說得含糊一些,不那麽精確,也就是替自己留一些餘地。何況有些事根本不能講求精確。總裁最好心裏有數,有些事務可以求精準,要求員工在這些事務的範圍內追求精確。同時也要明白,很多事務不需要,也不可能求精確,也就不要要求員工在這些方麵采取精確的態度。

    有為與精確,基本是好的。隻是不能過分,以免產生若幹流弊,反而帶來不

    良的後果。

    無可以收到放的效果

    有一本名為“寧靜致遠,美麗人生”的紀念文集,記載外交界知名人士沈昌煥的“八放”哲學(如圖1-2)。對總裁而言,實在值得參考。

    圖1-2八放哲學

    1.放手施舍

    “施比受更有福”是老生常談,但是真正能夠體會,並且付諸實踐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昌煥先生教導子弟時,再三提示“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希望大家能夠慷慨助人,不要一心隻想到賺錢、存錢,卻舍不得花錢。或者所有的錢,隻肯花在自己身上,家人、後代,外人休想沾一點光。

    2.放心自在

    我們常說“問心無愧”!說起來就是放心的自由自在。常聽人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任何人隻要坦蕩、真實,凡事退一步想,自然海闊天空。大多數人放心而不自在,那是不用心。有些人自在卻不能放心,那是偽裝不在乎。必須放心自在,能夠隨遇而安,才能身心都快樂。

    3.放身極樂

    能夠隨遇而安,最能享受人生的快樂與自然的奧妙。然而怎麽才能夠隨遇而安呢?最好的辦法,便是“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如此一來,很多誤解必能隨著時空的轉移而自然澄清。相當於把自己的身心,都安放在極樂世界。生前極樂,根本用不著等到死後。人間淨土,可以由自己來實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放生濟世

    大肚量的人,大多具有悲天憫人的性格,能夠十分自然地這裏放人一馬,那裏也放人一馬。時常放人一條生路,而不處處阻人生機。這種難得的胸懷,不但是個人修養的極致,也給許多遭遇困難的人,獲得新的生命。一般人隻知道放生鳥獸,卻不能放人生路,豈不是見小失大?

    5.放眼天下

    大部分高瞻遠矚的人,都能夠深刻體會“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的道理。觀察問題的時候,不局限於一己之見,也不以一己之私為標準,卻能夠放眼天下,用心求得大公至正的答案。正大光明,一直都是大家追求的目標,必須經常放眼天下,從不同的立場來研判,才有達成的可能。

    6.放開心懷

    凡是心胸坦蕩的人,大多氣度恢宏,不計較他人的過失。而且更進一步,能夠適時提攜人才,獎掖後進,真正實踐“這裏拉人一把,那裏拉人一把”的愛人哲學。有的人患有妒才症,惟恐別人的才能一旦獲得發揮,便會淩駕自己之上,因而到處打壓,見不得別人好,這是心懷放不開的弊病。最好自己改變,及早放開心懷。對自己和大家,都有好處。

    7.放下身段

    許多有機會做過大官,或者享過榮華富貴的人,常常放不下身段,以致無法

    感受到平民的苦和大眾的樂。其實,隻要自己心念一轉,先放下自己的身段,隨遇而安,自然有機會體驗人生百態。對自己的人生,增加了很大廣度。對於自己的生命,充實了更多的內涵。猶如大海,隻需放下身段,便永遠不會缺水,何樂而不為呢?

    8.放聲大笑

    所謂一笑治百病、一笑解千愁,笑聲代表了一個人的友善、坦蕩、心無城府。任何人隻要笑得出來,便離開苦境。若是笑得開心,馬上去掉憂愁。能夠放聲地大笑,不但自己覺得快樂,別人也會接受感染,也快樂起來。對別人笑,別人也會對我們笑,彼此笑麵相迎,也笑麵互對,大家都快樂。

    綜合而言,“放”是放開的意思。我們一生下來,便受到有的束縛,而且愈綁愈累,很難放得開。總裁身負重任,更加放不開。不但綁死自己,而且也綁死員工。不如反過來想,做一些放的工作,是不是更有利於事業的開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做最好的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做最好的總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