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種情況叫做例外,是製度管不了的。例外太多,說明製度、法令出了問題。

    遇到事情怎麽辦?要講情、理、法。遇到矛盾,要用行動去化解,不要用語言去辯解,越辯矛盾越大。

    老板要有老板的魅力,幹部要承上啟下,基層員工要實實在在地把工作做好,“各安其位”。

    執行製度要有軟件配合,什麽是軟件?就是中國式的管理,就是人性管理。

    在管理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麻煩,我們應該怎麽樣去處理呢?

    中國式管理是一整套東西,是以中國文化貫穿其中、“一以貫之”的。所以,讀者要連續地讀下去,如果斷章取義不僅不得要領,而且一定還會受害的。

    上一章我們討論到管理要有製度,但是又不能百分之百地去執行。如果你百分之百地去執行,製度就會變得僵化。製度管理例行會管得很好,例外就管不了,就搞得一團糟。

    但是,有太多的例外畢竟不是好現象,那法規、典章就不起作用了。如果法規不能概括大部分現象,那還算什麽法規呢?所以,當你發現例外越來越多時,你就知道是法規、法令本身出了問題,因為一定是製度有問題才會產生這麽多的例外。可是,例外必然會產生。當你發現例外很多的時候,就要趕快修訂法規、製度,以減少例外。

    遇事要講情,依理給對方麵子

    中國人考慮事情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依法處理,法怎麽規定,就怎麽處理;而中國人會把法放在肚子裏麵,叫做心知肚明。我們懂得,隻要一把法規、製度抖出來,大家就傷感情了,傷了感情大家就不和氣,不和氣的結果就是自己一定倒黴。

    所以,很多人在執法的時候,都有這樣的顧慮。整個社會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我們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製度化首先要考慮到合理化,隻要製度很合理,大家都能夠遵守。

    作為中國人,要先把情拿出來,從情入手,而不要從法入手。

    所有中國人要把法放在肚子裏麵當腹案,心中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合理,但是嘴巴要合情。嘴巴專門講情,心裏想的是理,肚子裏麵是法,就百無禁忌,什麽都通。

    看到員工事情做不好,老板馬上處罰他,這樣做很冒險。因為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這種結果,如果罵錯了,你會下不了台。這是大家通常遇到的情況。所以,大多數中國人處理起事情來都會給對方麵子,這樣做一定有道理,對方會很容易接受。但是,你一開始就罵他,他就會抗拒。

    “許多中國人都是講歪理的”,這句話大家會認為可笑,但是年齡大一些的人都有夫妻對話的經驗、體會:道理都是相對的。請看這位先生與太太的對話,就充分代表了這部分人的特點:

    先生:“明天開始放長假,我們出去溜達溜達、走走吧。”

    太大:“放長假大家都出門,人多車多,湊熱鬧幹什麽。”(她永遠是對的)

    先生:“既然這樣,我們就留在家裏好了。”

    大太:“在家多無聊。”(你看她又對)

    先生;“那你到底要怎麽樣?”(先生有點兒生氣了)

    大大:“問你呀,怎麽老問我呀。”(你看她還是沒有事,你在這兒忙得要死)

    這段對話說明道理是相對的。這些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你說東的時候,他就給你說西;你說西的時候,他就給你說南。他永遠不跟你湊在一起,你就沒辦法了。

    所以,你隻要得不到老板的心,你跟老板怎麽談都談不妥。

    員工:“這件事我馬上去做好不好?”

    老板:“你急什麽,有的是時間。”

    員工:“那我明天再去。”

    老板:“你為什麽要等到明天,你今天要幹什麽?”

    員工:“那我到底該幹什麽。”

    老板:“你不會動腦筋?你不會想?什麽都問我,要把我累死了!”

    大師名言

    隻要製度很合理,大家就都能夠遵守

    遇事不要辯解,用情和行動去化解

    有很多人經常說自己口才好,我感覺到很可笑:口才好,人家不過是讓你,不跟你辯解而已。要說辯論,沒有人辯得過中國人,因為中國人的陰陰陽陽非常厲害。請看下麵的對話:

    老板:“你最近在幹什麽?”

    部屬:“我在填表格。”

    老板:“表格有什麽重要的,你填不填有什麽關係?”

    碰到這種情況員工怎麽辦?部屬怎麽辦?

    有些老板很奇怪,凡是你認為重要的,他都說不重要。“你沒有做的事情,為什麽不去做呢?沒有做的那才重要。”這就是老板的心態。你總在辦公室裏麵忙,他覺得很奇怪:“外麵的事情誰做,整天搞這些沒用的表單嗎?這些是騙人的,真正的事情誰去幹呢。”你跑到外麵去,他又會說:“你看他整天在外麵跑,裏麵的表單誰填呢?”你永遠沒有辦法調試得讓老板滿意。

    可以說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家事同理,家裏人也是這樣,夫妻兩個人越來越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這樣;子女在家,父母覺得很煩:“你整天不工作,在家虛度時光。”子女不在家,很忙,迴來很晚,父母又會說:“家裏是旅館呀,迴來睡個覺就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麽,怎樣才能化解這些問題呢?

    我的經驗是:要把情擺在當頭,見麵就給他麵子,他有了麵子,就很講理。也就是說,要中國人講理,你隻要給他麵子就行。

    還是上麵那個例子,我們如何應對這個老板呢?

    作為部屬要思考一下:自己一定有什麽地方對不起老板,他才會這樣,他是借故這樣做,並不是真的自己怎麽做都不對。他一定有心結,把這個心結一打開,事情就化解了,就沒事了。

    的確,我們很少就事論事。因為我們的認識是,事和人是分不開的;西方人的認識是,人和事可以分開。例如,西方人聽到一句話,他僅就這句話進行判斷,而我們聽到一句話先問“是誰說的”,搞清楚了再來判斷(你不告訴我誰說的,我不可能判斷)。在我們看來,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人,老板跟你有心結,你去道歉沒有用,去說明也沒有用。你就要開始想,想明白了大概是因為什麽事情,就用行動來表現,老板自然就理解了。

    我們是用行動來化解,而不是用語言來辯解的。

    揣測沒有錯。中國人一定要揣摩別人的心思,這句話是孔子講的。孔子說,你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對方,如果你講話的時候,眼睛不看對方,你就跟瞎子一樣。但是不能投其所好。一察言觀色就投其所好,就是小人一個;察言觀色之後合理地調試,而不要投其所好。

    如果你完全不察言觀色,不理解老板的心思,老板跟你越離越遠,結果會怎樣呢?他會用“急速冷凍法”,把你冷冰冰地凍起來不讓你幹事。

    最後,我認為大多數管理者不會把人免掉,也不會把人調職。隻要“急速冷凍”,讓你什麽事也不能做,你就自動走了。你走了,他還會想:走了更好。

    大師名言

    中國人是用行動來化解,而不是用語言來辯解的。

    不要麵子不講理,隻好翻臉依法處理

    情是給對方麵子。我觀察了近30年發現,一個中國人隻要有了麵子,他就會很講理。

    某人要插隊(北方人叫“加塞兒”——編者注),如果你說:“沒關係。”他會不好意思地說:“站你後麵。”

    如果他一插隊,你就說:“你為什麽插隊?”他就會說:“我比你來得早,哪裏是插隊,我是臨時有事出去一下,我又迴來,怎麽是插隊?”

    在中國排隊跟在西方排隊不一樣。西方人排隊一定要人在那裏,中國人是用眼睛在排隊,眼睛看到哪兒,哪兒就是他的位置。你能把他怎麽樣?你能天天跟人家吵架嗎?你天天吵架自己還做什麽呢?

    如果一看有人要插隊你就說:“你是很急,站在我前麵來。”對方就會說:“沒關係,我站在你後麵。”我們就是這樣,隻要有麵子,就很愛護這個麵子,就不能不講理;如果沒有麵子,就可以蠻不講理——反正我已經沒有麵子了。

    讓一個人沒有麵子,自己是最吃虧的,這個道理千真萬確。這方麵我們有太多的案例可供參考。

    比如講,老板要有魅力,老板有老板的做法,幹部有幹部的一套,幹部的要點是承上啟下,沒有什麽魅力,也不需要什麽魅力。而員工、基層隻要實實在在地把工作做好。對上麵講的話,員工頭腦裏隻會想:我怎麽知道對不對,我隻是一個員工,這個幹部講得對不對有什麽關係,他照顧我,給我麵子,他講的話就是對的;他刁難我,不給我麵子,他講的話就是錯的。

    很多中國人思想很簡單,幹部平常這麽照顧自己,就是錯,也是對,不然我有什麽能力去區分對錯。所以,基層有基層的一套,於部有幹部的一套,老板有老板的一套,這叫做“各安其位”。西方稱之為每一個人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用孔子的說法就是:君君臣臣。孔子的話是最簡明的:老板要像老板,幹部要像幹部,員丁要像員工。這樣,很自然就可以建立起一套製度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