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什麽叫做內方外圓(2)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 作者:曾仕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華民族是最懂得變的民族。但是我要提醒各位:有80%的變是錯誤的,是不好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不可能不變,但一變就出問題。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變化規律:人越變越老,沒有例外;事情越變越糟;東西越放越壞,沒有例外。時間是向壞的方向流動的,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就越來越老。如果時間向好的方向走,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卻越來越好,你躺在床上不就好了嗎?
所以,人做的事情,就是要讓本來要變壞的東西不要變壞,讓它往好的方向去變,這是人力所能為的。
這正是我們為什麽要逆其道而行之的道理,不能順,但也不能不順。這樣講,好像我們永遠搖擺不定,實際上包含著很深奧的道理。
什麽叫做聽其自然?什麽叫做順其自然?什麽叫做變?什麽叫做不變?這是很大、很大的學問。中國的《易經》整本都在講變化的道理,西方人到現在都搞不懂,然後就提出“權變理論”,有什麽用?沒有用。’
我相信很多搞企業、搞管理的人都在看過“權變理論”後將其奉為經典,但是你也看到,80%的“創新”泡湯了,可是不創新又是死路一條。經營企業的人總是在說“隻要創新就行了”,我就不相信。
領帶,能怎麽變?變、變、變得像肚兜一樣,不像話;瘦、瘦、瘦得像一根繩子一樣,好像要上吊一樣,也不像話;短、短、短到看不見了;長、長、長到戳進褲子裏去了。領帶還能怎麽變?隻能在花色、材料上變,還能怎麽變呢?
其實,可以改變的空間是非常小的。
大師名言
方形叫“經”,圓形叫“權”,所改變,有所不變。
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持經達變
現在常常有人講要“創新”,我認為那都是“鬼話連篇”。我們一定要讀讀老子的書,老子的道理是: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所以,我們要研究發展變化,要變在20%裏麵,千萬不能變化在80%裏麵。
我們現在學西方的管理理論當然很重要,但是西方人的智慧是有極限的,沒有我們老祖宗聰明。我們應該站在不變的立場上來變,千萬不能站在變的立場上來不變,這個做不到!隻要你開始要變,就不可能不變。
大家都有乘電梯的經驗。電梯一定有按鈕,電梯的按鈕應該裝在什麽地方,這叫做“經”,這是不變的原則。我們進入電梯後不可能麵向裏麵(又不是達摩麵壁),我們一進電梯就會轉過身來,因此按鈕一定在前麵。如果有一家公司生產的電梯按鈕在側麵,進入那個電梯以後,所有的人都會找不到按鈕。
我還可以舉出太多這種產業界亂變的例子,那種亂變的產品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任何產品都有不可變的部分,比如鞋子,要麽尖頭、要麽平頭、要麽圓頭,你搞個無頭的鞋子,你試試看,看誰穿!
千萬記住,有“經”才可以變。所以,我覺得有這麽四個字一定要牢牢地記在腦海裏麵,那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一個經營智慧:“持經達變”。如果不懂得持經達變,我勸你不要當領導。
隨需而變
“持經達變”是變化要遵循的一個原則。那麽,對於一個執掌企業的人來說,或者我們做人也是一樣,怎麽去掌握哪些東西要變、哪些東西不能變呢?
第一,不能為了要變而變。
先想一想,不變好不好?不變好,就不要變;不變不好,再來想怎麽變。現在的情況則是一味地求新求變,變到最後,結局都很不妙。
有的幹部會認為,如果不變的話,可能會有人說自己沒有做事情。怎麽辦呢?
一句話,你不要管他。為了標榜自已而犧牲公家的利益,隻是要表明自己做事了,這是不對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老子講得最清楚,一條魚放在鍋裏煎,該翻的時候再翻,不能著急。翻來翻去,翻得魚都爛掉了,有什麽意義?會煎魚的人,翻兩次魚就熟了;不會煎的,不停地翻,結果魚統統都爛掉了。“治大國若烹小鮮”,本來沒有什麽事,就是老板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才讓大家無所適從。
正所謂“無為而治”。但是,無為是要無不為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我隻是建議大家對待中國人的事情,要往深一層想,不要從字麵上去了解。
第二,把握好“時”與“位”。
我們說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變的,這是“經”,那還有20%要變的部分,應該怎麽去變,根據什麽去變呢?
我認為,要依據兩個東西,一個是“時”,一個是“位”,西方人叫做時間、空間,我們叫做“時”與“位”。“時”、“位”一變,人就要變;“時”、“位”不變,人就不能變。
坦白地講,隻要把老總換掉,公司就會開始改變。法令規章沒有變,人員、幹部沒有變,產品沒有變,隻要換一個人——總經理變了,公司就會開始變。就是變了一個人,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但是,照他的話講,什麽都沒有變:蕭規曹隨,一切都遵照以前的製度。其實,3個月就會變了。西方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這種改變也是要依據一定條件的。如果他個人的聲望高,也許就變了;他的聲望不夠,就會想變也變不了。
但是不管這個人是誰,他在變的時候,都要去進行一些判斷,根據一些條件,比如說人的變化、時間的變化等客觀條件,再來製定自己改變的策略。
大師名言
有“經”才可以變,這就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經營智慧——持經達變。
合理變通
依理應變
從時間的觀點來看,“法”是過去產生的;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設想而訂立的,往往時過境遷,執行起來塞礙難行;“情”是未來的伏筆,不可寄望過高;隻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
最好“依理”來應變。因為“理”會變動,具有彈性,可以因時製宜產生合理的效果。時間變動,理也會跟著改變。所以,隨時應變可以解釋為“隨著時間而合理應變”,這是中國式管理的“權變”思想。
依理應變必須掌握一些要點:
第一,依理應變絕對不是求新、求變。
一心一意求新、求變,偏重變的一麵,實際上是一種偏道思想。我們必須將變與不變結合起來,找一條如前文所講到的“不可不變,不可亂變”的合理應變途徑。
第二,依理應變要以不變為根本的思考點。
“本立而道生”,隻有站在不變的立場上思考變的可能,才能變到合理的地步。能不變的部分,即不變;不能不變的部分,再合理求變。苟非如此,隻會產生亂變的惡果。
第三,理本身是變動的,所以,應變之時必須找出當前的理,
而不是依照前例來處理。
依例行事,按照先例依樣畫葫蘆,實際上是找不到此時此地的合理點,才不得不依賴先例以推卸自己的責任。而一般人合理合法,寧願一切依法行事,便是不喜歡動腦筋、又怕負責任、又不善於思考所呈現出的一種無奈。
依理就變,以人為本
若以事為主,那就隻好依法辦理了。而事一旦離開了人,便變得呆板、刻板,缺乏變化。其實,這正是美國式管理應變能力較差,而中國式管理具有變動性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國式管理法治大於人治,中國式管理人治大於法治的根本所在。
另外,內、外環境都在變。我們一方麵要看到內部的環境,一方麵還要看到外部的環境。大概有四個方麵是最要緊的:
第一,市場的變化是最要緊的。
市場永遠是模糊不清楚的,要不然怎麽會那麽難呢?如果市場被看清楚了,那你做事就很容易。
第二,最可怕的是,什麽時候後麵追兵要上來,你不知道。
現有的競爭對手都不可怕,因為你都清楚了,那個突然間出來的一個才厲害——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
第三,不同的行業會把你整個打垮。
以前隻是同業競爭,現在不同行業的競爭者也會把你整個打垮。
第四,內部也是一樣,也是要學的。
比如人的變動、材料的供需問題等等。隻要來料一斷,整個工作就無法進行。所以,平常跟人家殺價,殺得狠了,市場一發生變化,你的來料第一個被斷掉,自己倒黴。
以上這些變化是管理者要注意的,這一切都靠“人”。所以,我們才會拿“人”做“中”,天、地、人,人永遠處在中間位置。
千萬記住,你隻能變在那20%的範圍,不要變在80%的範圍。我們基本上是不變的成分多,變的成分其實很少。
現在的理論過分強調變,其實不然,不能變就是不能變,因為能變的部分畢竟是很有限的。
另外,一切都是很主觀的。你說統統變了,它就統統變了;你說沒有變,它就沒有變。一切都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問題。也就是說,變和不變都是相對的。
整個的市場,都是被我們人性搞壞了。當變到所有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被統統激發出來,過量生產、過量消費的時候,就會變成死路一條。消費者會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要,這個不行,等等。老板完了——被自己逼死了。假定大家都慢一點,消費者還不敢要求太多——要求太多,自己就不可能得到了。
大師名言
變不變都相對的。
思考
變與不變都是有原則的——持經達變。那麽,怎樣才能做到持經達變呢?
心得體會
所以,人做的事情,就是要讓本來要變壞的東西不要變壞,讓它往好的方向去變,這是人力所能為的。
這正是我們為什麽要逆其道而行之的道理,不能順,但也不能不順。這樣講,好像我們永遠搖擺不定,實際上包含著很深奧的道理。
什麽叫做聽其自然?什麽叫做順其自然?什麽叫做變?什麽叫做不變?這是很大、很大的學問。中國的《易經》整本都在講變化的道理,西方人到現在都搞不懂,然後就提出“權變理論”,有什麽用?沒有用。’
我相信很多搞企業、搞管理的人都在看過“權變理論”後將其奉為經典,但是你也看到,80%的“創新”泡湯了,可是不創新又是死路一條。經營企業的人總是在說“隻要創新就行了”,我就不相信。
領帶,能怎麽變?變、變、變得像肚兜一樣,不像話;瘦、瘦、瘦得像一根繩子一樣,好像要上吊一樣,也不像話;短、短、短到看不見了;長、長、長到戳進褲子裏去了。領帶還能怎麽變?隻能在花色、材料上變,還能怎麽變呢?
其實,可以改變的空間是非常小的。
大師名言
方形叫“經”,圓形叫“權”,所改變,有所不變。
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持經達變
現在常常有人講要“創新”,我認為那都是“鬼話連篇”。我們一定要讀讀老子的書,老子的道理是: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所以,我們要研究發展變化,要變在20%裏麵,千萬不能變化在80%裏麵。
我們現在學西方的管理理論當然很重要,但是西方人的智慧是有極限的,沒有我們老祖宗聰明。我們應該站在不變的立場上來變,千萬不能站在變的立場上來不變,這個做不到!隻要你開始要變,就不可能不變。
大家都有乘電梯的經驗。電梯一定有按鈕,電梯的按鈕應該裝在什麽地方,這叫做“經”,這是不變的原則。我們進入電梯後不可能麵向裏麵(又不是達摩麵壁),我們一進電梯就會轉過身來,因此按鈕一定在前麵。如果有一家公司生產的電梯按鈕在側麵,進入那個電梯以後,所有的人都會找不到按鈕。
我還可以舉出太多這種產業界亂變的例子,那種亂變的產品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任何產品都有不可變的部分,比如鞋子,要麽尖頭、要麽平頭、要麽圓頭,你搞個無頭的鞋子,你試試看,看誰穿!
千萬記住,有“經”才可以變。所以,我覺得有這麽四個字一定要牢牢地記在腦海裏麵,那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一個經營智慧:“持經達變”。如果不懂得持經達變,我勸你不要當領導。
隨需而變
“持經達變”是變化要遵循的一個原則。那麽,對於一個執掌企業的人來說,或者我們做人也是一樣,怎麽去掌握哪些東西要變、哪些東西不能變呢?
第一,不能為了要變而變。
先想一想,不變好不好?不變好,就不要變;不變不好,再來想怎麽變。現在的情況則是一味地求新求變,變到最後,結局都很不妙。
有的幹部會認為,如果不變的話,可能會有人說自己沒有做事情。怎麽辦呢?
一句話,你不要管他。為了標榜自已而犧牲公家的利益,隻是要表明自己做事了,這是不對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老子講得最清楚,一條魚放在鍋裏煎,該翻的時候再翻,不能著急。翻來翻去,翻得魚都爛掉了,有什麽意義?會煎魚的人,翻兩次魚就熟了;不會煎的,不停地翻,結果魚統統都爛掉了。“治大國若烹小鮮”,本來沒有什麽事,就是老板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才讓大家無所適從。
正所謂“無為而治”。但是,無為是要無不為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我隻是建議大家對待中國人的事情,要往深一層想,不要從字麵上去了解。
第二,把握好“時”與“位”。
我們說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變的,這是“經”,那還有20%要變的部分,應該怎麽去變,根據什麽去變呢?
我認為,要依據兩個東西,一個是“時”,一個是“位”,西方人叫做時間、空間,我們叫做“時”與“位”。“時”、“位”一變,人就要變;“時”、“位”不變,人就不能變。
坦白地講,隻要把老總換掉,公司就會開始改變。法令規章沒有變,人員、幹部沒有變,產品沒有變,隻要換一個人——總經理變了,公司就會開始變。就是變了一個人,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但是,照他的話講,什麽都沒有變:蕭規曹隨,一切都遵照以前的製度。其實,3個月就會變了。西方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這種改變也是要依據一定條件的。如果他個人的聲望高,也許就變了;他的聲望不夠,就會想變也變不了。
但是不管這個人是誰,他在變的時候,都要去進行一些判斷,根據一些條件,比如說人的變化、時間的變化等客觀條件,再來製定自己改變的策略。
大師名言
有“經”才可以變,這就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經營智慧——持經達變。
合理變通
依理應變
從時間的觀點來看,“法”是過去產生的;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設想而訂立的,往往時過境遷,執行起來塞礙難行;“情”是未來的伏筆,不可寄望過高;隻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
最好“依理”來應變。因為“理”會變動,具有彈性,可以因時製宜產生合理的效果。時間變動,理也會跟著改變。所以,隨時應變可以解釋為“隨著時間而合理應變”,這是中國式管理的“權變”思想。
依理應變必須掌握一些要點:
第一,依理應變絕對不是求新、求變。
一心一意求新、求變,偏重變的一麵,實際上是一種偏道思想。我們必須將變與不變結合起來,找一條如前文所講到的“不可不變,不可亂變”的合理應變途徑。
第二,依理應變要以不變為根本的思考點。
“本立而道生”,隻有站在不變的立場上思考變的可能,才能變到合理的地步。能不變的部分,即不變;不能不變的部分,再合理求變。苟非如此,隻會產生亂變的惡果。
第三,理本身是變動的,所以,應變之時必須找出當前的理,
而不是依照前例來處理。
依例行事,按照先例依樣畫葫蘆,實際上是找不到此時此地的合理點,才不得不依賴先例以推卸自己的責任。而一般人合理合法,寧願一切依法行事,便是不喜歡動腦筋、又怕負責任、又不善於思考所呈現出的一種無奈。
依理就變,以人為本
若以事為主,那就隻好依法辦理了。而事一旦離開了人,便變得呆板、刻板,缺乏變化。其實,這正是美國式管理應變能力較差,而中國式管理具有變動性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國式管理法治大於人治,中國式管理人治大於法治的根本所在。
另外,內、外環境都在變。我們一方麵要看到內部的環境,一方麵還要看到外部的環境。大概有四個方麵是最要緊的:
第一,市場的變化是最要緊的。
市場永遠是模糊不清楚的,要不然怎麽會那麽難呢?如果市場被看清楚了,那你做事就很容易。
第二,最可怕的是,什麽時候後麵追兵要上來,你不知道。
現有的競爭對手都不可怕,因為你都清楚了,那個突然間出來的一個才厲害——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
第三,不同的行業會把你整個打垮。
以前隻是同業競爭,現在不同行業的競爭者也會把你整個打垮。
第四,內部也是一樣,也是要學的。
比如人的變動、材料的供需問題等等。隻要來料一斷,整個工作就無法進行。所以,平常跟人家殺價,殺得狠了,市場一發生變化,你的來料第一個被斷掉,自己倒黴。
以上這些變化是管理者要注意的,這一切都靠“人”。所以,我們才會拿“人”做“中”,天、地、人,人永遠處在中間位置。
千萬記住,你隻能變在那20%的範圍,不要變在80%的範圍。我們基本上是不變的成分多,變的成分其實很少。
現在的理論過分強調變,其實不然,不能變就是不能變,因為能變的部分畢竟是很有限的。
另外,一切都是很主觀的。你說統統變了,它就統統變了;你說沒有變,它就沒有變。一切都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問題。也就是說,變和不變都是相對的。
整個的市場,都是被我們人性搞壞了。當變到所有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被統統激發出來,過量生產、過量消費的時候,就會變成死路一條。消費者會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要,這個不行,等等。老板完了——被自己逼死了。假定大家都慢一點,消費者還不敢要求太多——要求太多,自己就不可能得到了。
大師名言
變不變都相對的。
思考
變與不變都是有原則的——持經達變。那麽,怎樣才能做到持經達變呢?
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