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就是方針、準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方”就叫企業文化;對於一個領導來說,就是他有幾個基本不能改變的原則。

    “圓”,是隨機應變的變通。

    方形是經,圓形是權;有經有權,有所變,有所不變;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持經達變,變隻能變在20%裏,叫做創新,80%不能變。

    外圓內方是中國人非常注重的一個做人原則,我們把這種原則引入到管理學這個領域。那麽,該如何在管理學當中來應用它呢?

    “方”,是方針、準則,是心中的東西。

    做人要有原則

    一家公司一定有企業文化,否則就沒有共識,所以,這個“方”在企業裏麵就叫企業文化。

    一個領導一定要有一套原則,不然,大家猜來猜去猜不著,最後會很亂。對一個領導來講,“方”,就是他有幾個基本不能改變的原則,對個人來講則更是如此。

    孔子說“三十而立”。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到三十歲不要有原則,因為你的原則很多是錯誤的。現在的小孩子今天就有原則,我覺得很可怕,因為他沒有判斷力,他學得還不夠——那麽快就把一樣東西當做原則。

    孔子很善於學習,他告訴大家;三十歲才可以把自己的原則確定下來。但是這還不夠,還要去磨煉、去嚐試,四十歲才可以不惑。四十不惑就是三十歲時定下的原則,經過十年的實踐,覺得很有把握了,從此就不改變了。四十不惑,三十隻是立而已。

    所以,一個人不能太早就確定原則,但是也不能夠太晚還沒有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麽叫原則?就是一些方針、一些準則,不會改變。

    一個社會要有一個主流文化,社會要有一個公約。好比在美國人們用刀叉吃飯,在中國,人們用筷子吃飯,沒有好壞,沒有對錯,隻是各取所需。可是,如果在中國你堅持要用刀叉吃飯,就與大家格格不入;到美國你堅持要用筷子吃飯,也許就吃不到東西——根本連筷子都沒有。

    我們現在把民族性分為好壞,這是讓人莫名其妙的事情。民族性沒有好壞,不同的民族,適應其所在的不同的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沒有好壞的原則,既不必學也不必改——要各取所需,不要盲目學別人。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是在各個地方、在不同的條件下,采取各自不同的原則。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則,因為實際上每一個人都要替自己負責。你有什麽原則,它帶來的結果你自己要負責。例如,堅持說實話、有話就說的人多半死得很慘;如果你的原則是要騙人說假話,那就死得更慘。

    內方外圓,真君子

    我們不可能外方內圓,因為這樣的話,這個“圓”就沒有功效了,而且“方”也被人家看出來了。孔子講“君子可欺以其方”,為什麽這些君子老吃虧、老上當?就是因為君子們太方正了,很容易被人利用。年輕人也一樣,總覺得自己很有正義感,結果常常被利用。

    一個人有什麽原則,最好不要讓別人看清楚。這也是我們跟西方人不一樣的地方。西方人是我了解你,你了解我;我們則是我了解你,但是我有些地方不讓你了解,我才不會被你完全控製。尤其是領導對部屬,領導如果被部屬了解的話,就會被反控了,就會被架空了,就失去控製力了。

    所以,做幹部的人,一定要有幾分保留。每個員工也一定要有幾分保留。不能完全了解你的領導,那將對自己非常不利。因而,明明完全了解他,也要有一部分保留——裝作不知道。

    曆史上最了解唐明皇的人就是高力士。高力士把唐明皇服侍得服服帖帖,但唐明皇並不喜歡。

    有一天,唐明皇對高力士講;“我所有的事情你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安排的,我什麽都聽你的,我還算皇帝嗎?”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老板不喜歡完全了解他的幹部。但是,老板更不喜歡不了解他的幹部。我們講中庸之道就是這個道理。你不了解他,他跟你距離很遠,工作起來兩個人沒有默契;你完全了解他,他怕你,因為他怕最後完全被你控製住了。

    因此,我們要學走一條叫做“內方外圓”的路。把方形放在我們的肚子裏麵,我們自己清楚,外麵所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圓。所以,一個中國人如果表現出“什麽都好、無所謂”,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那是他的圓,不是他的真實。

    大師名言

    什麽叫做原則?就是一些方針、準則,不地改變。

    “圓”,是變通、涵養,不是沒有原則

    我曾經接觸過很多修養很好、非常成功的人,他們都是些圓通、含蓄、有涵養的人。

    我們跟某人一起吃飯,其實他是吃純素的,可是吃了一餐飯下來,沒有人知道他要吃純素——他什麽都沒有吃,可是沒有人發現。他照動筷子,照夾東西,但他一口都沒吃。

    坐在他旁邊的我發現了,就問他:“你吃素嗎?”他說:“其實也沒有什麽。”我馬上偷偷地叫廚房給他準備素麵,然後端來,他一再對我說:“你太客氣了,用不著了,我照樣吃得很飽。”

    結果大家都非常有麵子,這叫做“圓通”。

    在我看來,某人很懂得自己和主人的關係、和大家的關係。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最後一定倒黴。吃素是個人的事情,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強製別人配合自己。

    有人問,如果他不說的話,碰到的主人又不像你這麽敏感,他不是很吃虧嗎?不是會吃不飽嗎?

    其實沒有關係,那就吃一次虧又有什麽。因為主人事後會很內疚,會給他補償。中國人常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有人會說:“吃虧是一翻臉瞪眼的事情,怎麽是占便宜呢?”很多講這種話的人沒有思想深度,我還巴不得有機會吃虧呢。

    假如這一次主人沒有發覺客人什麽都沒吃,一段時間後他聽人家說起某個人是吃素的,他就會想:哎呀,糟糕啊,那天他到我家什麽都沒吃。於是,主人會覺得欠客人很多,就會想辦法去彌補,客人就會得到更多。

    中國人是這樣的,會禮讓的人永遠是占便宜的,愛爭的人永遠爭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這個原則同樣非常適用於員工和老板、老板和員工之間的關係。

    員工太愛爭的,有了職位空缺老板不會給他。聰明的人不會自己去爭取,他會鼓動別人去爭取:“該你的了,你熬了那麽久,當然是你的。”中國人從小就懂這一道理,但西方人會覺得很奇怪。

    爸爸迴來了,兒子就要去迎接爸爸。有的小朋友很聰明,一聽說爸爸迴來了,他會先把頭伸出去看一看,一看情況不對,趕快又進來,他才不會那麽傻。如果有弟弟呢,有什麽話一定要叫弟弟去跟爸爸講。

    這不是鬼鬼祟祟,也不是陰險狡詐,而是我們自有那樣一套方法。一個人有原則要很堅持,但是千萬記住,這個原則要經過考驗、經過實踐,不能是隨隨便便確定的。

    如果一個人總是不把自己的原則顯露出來,會不會被別人認為這個人有點投機取巧,或者被人批評為沒有原則呢?

    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有心理準備,不管你怎麽行得正,背後都有人批評你,不要太在乎。大家都說你好,你不一定好;大家都說你壞,你一定壞。問題在於,作為一個人,我們要讓壞的人說我們壞,但是要讓好的人說我們好。如果好人、壞人都說我們好,我們就真糟糕了,那我們就是完全沒有原則的人。

    大師名言

    中國人是這親友的,會禮讓的人永遠是占便宜的,愛爭的人永遠爭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

    方形是“經”,圓形是“權”,有所變,有所不變。

    何為方圓

    內圓外方,這裏麵有一個尺度問題,就是內在的方和外在的圓怎麽去結合?說穿了,就是既要掌握原則,又要善於變通。那麽,在什麽時候掌握原則、又在什麽時候去變通呢?

    這是掌握內方外圓原則真正的關鍵問題。圓與方,有好幾種存在狀況(見圖3):一種是距離很大;+種是距離很小;還有一種,圓根本就是偏到旁邊,這種狀態就叫做毫無原則,因為雖然你有原則,但是沒有跟進,這種情況我們用四個字來形容,叫做“離經叛道”。

    中國這個典故是非常好,的,方形叫做“經”,圓形叫做“權”,就是權變的意思;中國人有經,有權,有所變,有所不變。

    有所變,有所不變

    我們現在又碰到一個很大的麻煩,一個理論和實踐的麻煩。

    現在的企業界受西方人的影響都強調:變是唯一的道路,不變就要死亡。我完全不相信這種理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