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什麽叫做人性管理(2)
領導的方與圓: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 作者:曾仕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商很生氣;“我叫你不要告訴別人,你為什麽告訴別人?”
中國人:“沒有,哪裏有?”
美商;“那你沒有告訴別人?別人怎麽知道?”
中國人更厲害:“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他怎麽知道的我怎麽知道?我怎麽知道他怎麽知道的?”
最後的結果是;隻有外國人不知道,中國人都知道了。
美國那一套對中國人無效,不要騙自己。這是由於中國人的思維是非常特別的,我們講“不”就是“要”;我們講“不管”就是“要管”,怎麽能夠“不管”呢?
假如人家給你錢,你會不會像西方人那樣說:“噢,我最喜歡這個!”再比如你送西方人禮物,他會說:“啊!我好喜歡!“然後當眾打開。中國人會做這樣的事情嗎?不會,中國人這樣做就失衡了。中國人是這樣的:你送他錢,他說“不要了,不要了”,然後就拿過去了。說“不要”,就是“要”;說“沒有意見”,就是“我意見很多”。
大師名言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久的資源,把人納入管理,視人猶物,嚴重地違反了人性。
人性不喜歡被管,有人管就不自在。
中國人的是與非
中國人的頭腦裏是《易經》,是太極思想;中國人的文化淵源是《易經》,是陰陽的變化。我國的太極圖代表“圓滿”,根本上是一個整體,在同一整體內產生“是”、“非”兩種相異的現象。我們說“要”,含有“不要”的成分,“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你明天要去開會嗎?”被問的人先要看看旁邊有沒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講“不一定”,因為他怕得罪人。
如果是兩個人對話:“你明天要去嗎?”“我去。”結果他沒有去。
這也是常有的事。我們講yee,含有no的成分;我們講no,含有yes的成分。中國人就這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中國人跟外國人談判、討價還價。外國人盤算完說:“不行,我不夠成本。”他這是在拒絕,他的口跟心是一致的。中國人會拿起算盤推算一番:“不可能啊,這樣我會虧本啊!根本就不夠成本啊!”然後把算盤一放:“這樣,賣給你算了,統統賣給你了。”
如果你不了解這個,怎麽跟中國人打交道啊?中國人講“不行”就是“行”,講“行”就變“不行”。管理也是這樣,怎麽可以不管呢?但是你應該講不管。你說“不管,不管”,他就會讓你管;說“我要管你”,他就不讓你管了。
一個新官上任,先要說人事安定。結果,不到3個月就把所有人換掉了,他就安心了。如果才上任就說“我要換人”,他就完了,自己先被“幹掉”了。說“不換”,結果一個一個地換掉,他沒事了;說“要換”,結果自己就被換掉了。
老實講,這套本事不好好去研究是學不到的。
如何管中國人
大家都不喜歡被管,但是作為領導來說,可能還是要管的。那麽,應該怎麽去管?
這就是我為什麽一直強調“不管”的道理。如果我一直叫他不管,到後來他還是會管;我如果再強調他管,他就管得更厲害。所以,為什麽我們隻能講“不管”?因為他不可能不管。你不讓他管,他還會管,這樣他會管得少一點兒,就比較合理;如果你叫他管,他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後他完了——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被管。
中國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關鍵在於“需要”,需要時要你管,不需要時又不要你管,這才是中國人不受管的真相。因為他工作做得順利時,最討厭別人管他;但他一旦遭遇困難,特別是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喊叫:“為什麽你不管我?!”賢明的管理者,應該在這種時候再來管他——在他需要時管他。
大師名言
中國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關健在於“需要”,需要時要你管,不需要時又不要你管,這才是中國人不受管的真相。
人性喜歡理,喜歡被看得起
有人問,如果我是一個員工,老板總不管我,那是不是很恐怖啊?當然不會。我們不是怕人家不管,是怕人家不理。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員工說:“你幹嗎不理我?”“你憑什麽管我?”說明管和理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
能夠做到管與理不一樣,這才叫高明。當你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理的層次比管的層次高得多。
什麽叫做“理”
老實講,我們都讀了很多古書,但是都沒有讀透。《論語》中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就被我們讀錯了,孔老夫子如果在世的話會很生氣。
所有的老師都告訴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以後要溫習,要去複習。其實全錯了。學就已經夠厭煩了,為什麽還要去溫習、複習?幹脆丟掉!其實那個“習”是“習慣”,不是“溫習”,也不是“複習”。“學而時習之”可以解釋為:你學了以後把它變成一種習慣,這樣你就很愉快。
什麽叫做“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你如果理人家,人家就理你;你不理人家,人家當然不理你。那麽,什麽叫做理?什麽又叫做敬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樣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誰。中國人看人,完全是看對方對自己怎麽樣:你對我笑,我沒有理由不對你笑;你對我板臉,我的臉會比你好看嗎?
西方人討論x理論、y理論,討論得不亦樂乎,中國人不是這樣。x理論相當於我們的性惡論;y理論相當於我們的性善論。其實呢,人既沒有那麽好,也沒有那麽壞;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惡,是可善可惡。
所以,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麽會有這種情形:你說對了,中國的老師打你30板;你說錯了,照樣打30板。什麽時候把這個搞懂,你就了解了中國人的哲學。因為中國人是變動的,是不固定的。你對、對、對,就變成錯;錯、錯、錯,就變成對。因為陰會變成陽,陽也會變成陰。
我有一次問一個老板:“那個人講錯話,你罵他我能理解,因為他講錯了;那個人講得對,你幹嗎罵他?”
老板說:“他讓我沒有麵子。他講得越對,我越沒有麵子,我不罵他還得了?!”“他錯我是罵他錯;他對,我是罵他搞得我沒有麵子,再對也沒有用!”
這就是老板罵部屬的道理。也就是說,這個部屬講得雖然對,但是是在不對的時候、不對的地方講的,所以他是錯的。
因此,要把管做到理,先要清楚中國人人性的特點。就像上麵的例子一樣,不僅說的話本身要對,而且要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場合講。說得老板有麵子,他就會承認你對;你說得他沒有麵子,再對也沒有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吃這個虧吃大了。
為什麽倡導“敬人者,人恆敬之”
就是要求你要看得起對方(有些人總是看不起他人)。為什麽我們去買票老吵架?我們去買東西也老吵架?就是因為我們看不起他人。而你隻要看不起誰,他馬上跟你吵架。
所以,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個領導、一個管理者,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幹部,就帶得動他;幹部看得起員工,就帶得起他。一板臉你就停滯不前了,但是又要常常板臉。因為道理是變動的,不是固定的。
西方人把學問做死了,把道理做成了固定的,他就停滯不前了。道理是變動的,因為不是陰消陽長,就是陽消陰長。
一個會當老板的人,在部屬麵前讚美幹部,然後馬上又把幹部叫到辦公室裏麵訓斥,為的是“平衡”。這個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讚美他以後,他以為自己真的很行,然後就會陰溝裏翻船,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總得不到讚美,就會有挫折感。
我們也是這樣,有時候很守規矩,有時候並不守規矩;有時候講話很有信用,有時候講話很沒有信用。一切都是搖擺不定的。作為管理者就是要找到這個“蹺蹺板”的合理點,要隨時隨地找到合理點。
上麵這一切其實是在講做人。因為我們講管理,首先是要對人有所了解,這也是人性管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
大師名言
何謂人性管理?就是把人當做人來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人性管理就是隻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有人才有事,事在人為
事情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的。所以,人性管理的重點在於人,隻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這個領導就是不負責任的。
一個領導如果存心要管理,就開始整人,這是不對的。一個好的管理者是這樣的:隻要你做得好,我為什麽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會管你,但是我會點你,點不通再點,實在點不通,我才會訓斥你。這才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式的人性管理。
中國人一向看得很清楚,你做得很好,我不管你;你做得不怎麽樣,我就督促你一下;你完全不行,我就訓斥你,給你難看。
事情做得很好→不管。
事情做得不怎麽樣→督促。
事情做得完全不行→給你難看。
中國人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措施,不能一視同仁,但是嘴巴上一定要講一視同仁,這是必然的。這不是相當程度的心口不一嗎?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嗎?當然不是。
把管做到理,成功可待
《易經》裏有一句話,叫做“本立正則道生”,“本”是說“在這裏,道是這裏”。
我會跟不同的人講“隨便”。跟這個人講“隨便”,我就真的讓他“比較隨便”;跟那個人講“隨便”,我是告訴他“你不能隨便”;跟另外一個人講“隨便”,是說“隨便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我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
所以,為什麽要去領略、去體會中國人?就是在中國人講話的時候你要會聽,要會轉折。
也就是說,聽話要聽音,轉折要合理。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現在叫你去死,你一定知道不能去死,這就非常有學問。但是如果你聽不懂、不理解,你就危險了。我替那些到西方讀書的人擔心,他們完全不懂這些,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中國的風土人情。
我建議,學過西方管理的人士,平心靜氣地學學中國式管理,其結果必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現代化管理運用得有聲有色;不談西方式管理科學,先看中國式管理,也必然對現況的演變與未來的變化更為一目了然,對於掌握未來、安身立命,有很大的助益。21世紀是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科學相結合並獲得發揚的世紀,兩者缺一都將寸步難行。
大師名言
既不是不管,也不是管,而是站在不管的立場上來管,這樣你就會管得合理,就不會亂管。
思考
既然人性不喜歡被管,又不喜歡別人不理,那麽,怎麽樣能夠做到既不能不管,但是又不能少理?
心得體會
中國人:“沒有,哪裏有?”
美商;“那你沒有告訴別人?別人怎麽知道?”
中國人更厲害:“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他怎麽知道的我怎麽知道?我怎麽知道他怎麽知道的?”
最後的結果是;隻有外國人不知道,中國人都知道了。
美國那一套對中國人無效,不要騙自己。這是由於中國人的思維是非常特別的,我們講“不”就是“要”;我們講“不管”就是“要管”,怎麽能夠“不管”呢?
假如人家給你錢,你會不會像西方人那樣說:“噢,我最喜歡這個!”再比如你送西方人禮物,他會說:“啊!我好喜歡!“然後當眾打開。中國人會做這樣的事情嗎?不會,中國人這樣做就失衡了。中國人是這樣的:你送他錢,他說“不要了,不要了”,然後就拿過去了。說“不要”,就是“要”;說“沒有意見”,就是“我意見很多”。
大師名言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久的資源,把人納入管理,視人猶物,嚴重地違反了人性。
人性不喜歡被管,有人管就不自在。
中國人的是與非
中國人的頭腦裏是《易經》,是太極思想;中國人的文化淵源是《易經》,是陰陽的變化。我國的太極圖代表“圓滿”,根本上是一個整體,在同一整體內產生“是”、“非”兩種相異的現象。我們說“要”,含有“不要”的成分,“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你明天要去開會嗎?”被問的人先要看看旁邊有沒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講“不一定”,因為他怕得罪人。
如果是兩個人對話:“你明天要去嗎?”“我去。”結果他沒有去。
這也是常有的事。我們講yee,含有no的成分;我們講no,含有yes的成分。中國人就這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中國人跟外國人談判、討價還價。外國人盤算完說:“不行,我不夠成本。”他這是在拒絕,他的口跟心是一致的。中國人會拿起算盤推算一番:“不可能啊,這樣我會虧本啊!根本就不夠成本啊!”然後把算盤一放:“這樣,賣給你算了,統統賣給你了。”
如果你不了解這個,怎麽跟中國人打交道啊?中國人講“不行”就是“行”,講“行”就變“不行”。管理也是這樣,怎麽可以不管呢?但是你應該講不管。你說“不管,不管”,他就會讓你管;說“我要管你”,他就不讓你管了。
一個新官上任,先要說人事安定。結果,不到3個月就把所有人換掉了,他就安心了。如果才上任就說“我要換人”,他就完了,自己先被“幹掉”了。說“不換”,結果一個一個地換掉,他沒事了;說“要換”,結果自己就被換掉了。
老實講,這套本事不好好去研究是學不到的。
如何管中國人
大家都不喜歡被管,但是作為領導來說,可能還是要管的。那麽,應該怎麽去管?
這就是我為什麽一直強調“不管”的道理。如果我一直叫他不管,到後來他還是會管;我如果再強調他管,他就管得更厲害。所以,為什麽我們隻能講“不管”?因為他不可能不管。你不讓他管,他還會管,這樣他會管得少一點兒,就比較合理;如果你叫他管,他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後他完了——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被管。
中國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關鍵在於“需要”,需要時要你管,不需要時又不要你管,這才是中國人不受管的真相。因為他工作做得順利時,最討厭別人管他;但他一旦遭遇困難,特別是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喊叫:“為什麽你不管我?!”賢明的管理者,應該在這種時候再來管他——在他需要時管他。
大師名言
中國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關健在於“需要”,需要時要你管,不需要時又不要你管,這才是中國人不受管的真相。
人性喜歡理,喜歡被看得起
有人問,如果我是一個員工,老板總不管我,那是不是很恐怖啊?當然不會。我們不是怕人家不管,是怕人家不理。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員工說:“你幹嗎不理我?”“你憑什麽管我?”說明管和理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
能夠做到管與理不一樣,這才叫高明。當你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理的層次比管的層次高得多。
什麽叫做“理”
老實講,我們都讀了很多古書,但是都沒有讀透。《論語》中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就被我們讀錯了,孔老夫子如果在世的話會很生氣。
所有的老師都告訴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以後要溫習,要去複習。其實全錯了。學就已經夠厭煩了,為什麽還要去溫習、複習?幹脆丟掉!其實那個“習”是“習慣”,不是“溫習”,也不是“複習”。“學而時習之”可以解釋為:你學了以後把它變成一種習慣,這樣你就很愉快。
什麽叫做“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你如果理人家,人家就理你;你不理人家,人家當然不理你。那麽,什麽叫做理?什麽又叫做敬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樣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誰。中國人看人,完全是看對方對自己怎麽樣:你對我笑,我沒有理由不對你笑;你對我板臉,我的臉會比你好看嗎?
西方人討論x理論、y理論,討論得不亦樂乎,中國人不是這樣。x理論相當於我們的性惡論;y理論相當於我們的性善論。其實呢,人既沒有那麽好,也沒有那麽壞;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惡,是可善可惡。
所以,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麽會有這種情形:你說對了,中國的老師打你30板;你說錯了,照樣打30板。什麽時候把這個搞懂,你就了解了中國人的哲學。因為中國人是變動的,是不固定的。你對、對、對,就變成錯;錯、錯、錯,就變成對。因為陰會變成陽,陽也會變成陰。
我有一次問一個老板:“那個人講錯話,你罵他我能理解,因為他講錯了;那個人講得對,你幹嗎罵他?”
老板說:“他讓我沒有麵子。他講得越對,我越沒有麵子,我不罵他還得了?!”“他錯我是罵他錯;他對,我是罵他搞得我沒有麵子,再對也沒有用!”
這就是老板罵部屬的道理。也就是說,這個部屬講得雖然對,但是是在不對的時候、不對的地方講的,所以他是錯的。
因此,要把管做到理,先要清楚中國人人性的特點。就像上麵的例子一樣,不僅說的話本身要對,而且要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場合講。說得老板有麵子,他就會承認你對;你說得他沒有麵子,再對也沒有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吃這個虧吃大了。
為什麽倡導“敬人者,人恆敬之”
就是要求你要看得起對方(有些人總是看不起他人)。為什麽我們去買票老吵架?我們去買東西也老吵架?就是因為我們看不起他人。而你隻要看不起誰,他馬上跟你吵架。
所以,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個領導、一個管理者,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幹部,就帶得動他;幹部看得起員工,就帶得起他。一板臉你就停滯不前了,但是又要常常板臉。因為道理是變動的,不是固定的。
西方人把學問做死了,把道理做成了固定的,他就停滯不前了。道理是變動的,因為不是陰消陽長,就是陽消陰長。
一個會當老板的人,在部屬麵前讚美幹部,然後馬上又把幹部叫到辦公室裏麵訓斥,為的是“平衡”。這個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讚美他以後,他以為自己真的很行,然後就會陰溝裏翻船,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總得不到讚美,就會有挫折感。
我們也是這樣,有時候很守規矩,有時候並不守規矩;有時候講話很有信用,有時候講話很沒有信用。一切都是搖擺不定的。作為管理者就是要找到這個“蹺蹺板”的合理點,要隨時隨地找到合理點。
上麵這一切其實是在講做人。因為我們講管理,首先是要對人有所了解,這也是人性管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
大師名言
何謂人性管理?就是把人當做人來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人性管理就是隻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有人才有事,事在人為
事情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的。所以,人性管理的重點在於人,隻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這個領導就是不負責任的。
一個領導如果存心要管理,就開始整人,這是不對的。一個好的管理者是這樣的:隻要你做得好,我為什麽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會管你,但是我會點你,點不通再點,實在點不通,我才會訓斥你。這才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式的人性管理。
中國人一向看得很清楚,你做得很好,我不管你;你做得不怎麽樣,我就督促你一下;你完全不行,我就訓斥你,給你難看。
事情做得很好→不管。
事情做得不怎麽樣→督促。
事情做得完全不行→給你難看。
中國人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措施,不能一視同仁,但是嘴巴上一定要講一視同仁,這是必然的。這不是相當程度的心口不一嗎?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嗎?當然不是。
把管做到理,成功可待
《易經》裏有一句話,叫做“本立正則道生”,“本”是說“在這裏,道是這裏”。
我會跟不同的人講“隨便”。跟這個人講“隨便”,我就真的讓他“比較隨便”;跟那個人講“隨便”,我是告訴他“你不能隨便”;跟另外一個人講“隨便”,是說“隨便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我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
所以,為什麽要去領略、去體會中國人?就是在中國人講話的時候你要會聽,要會轉折。
也就是說,聽話要聽音,轉折要合理。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現在叫你去死,你一定知道不能去死,這就非常有學問。但是如果你聽不懂、不理解,你就危險了。我替那些到西方讀書的人擔心,他們完全不懂這些,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中國的風土人情。
我建議,學過西方管理的人士,平心靜氣地學學中國式管理,其結果必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現代化管理運用得有聲有色;不談西方式管理科學,先看中國式管理,也必然對現況的演變與未來的變化更為一目了然,對於掌握未來、安身立命,有很大的助益。21世紀是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科學相結合並獲得發揚的世紀,兩者缺一都將寸步難行。
大師名言
既不是不管,也不是管,而是站在不管的立場上來管,這樣你就會管得合理,就不會亂管。
思考
既然人性不喜歡被管,又不喜歡別人不理,那麽,怎麽樣能夠做到既不能不管,但是又不能少理?
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