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商稅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題牽扯到了吳賢太妃就沒法聊下去了,就像是牽扯到孫太後盜宮女子兒子冒充親生,騙取先章皇帝信任後廢除胡皇後一樣的原故,一旦牽扯到吳太妃就意味著在扯吳太妃曾經是那誰誰誰府裏的女人這檔子舊事。
所不同的是吳賢太妃這檔子事情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孫太後那檔子事情…其實當事人也都死絕了,知道這事的老人也都不在京師了,大家知道也都當做不知道再沒有人主動提起來而已。
隻有朱祁鈺自己知道他說的見濟原本是養不大所指的是什麽,還好見濟養大了,而杭氏還替自己…還替朱祁鈺生下了兩個皇子來。
“這次應該會讓我們在京城一起多聚一段時間吧,我聽說叔皇有意再召宗室來京共聚?”朱見深岔開話題,言語間似乎試探起來。
“好像是有這麽個想法,還沒最後決定。你也知道啦…主要還是商稅的問題吧!”朱見濟沒有隱瞞直接說了自己知道的內容。
“商稅?景泰朝以來商稅比之前多了數百倍不止,莫不是要加商稅來兌付債券?”一聽說商稅朱見深緊張起來,連忙又追問道。
“這個倒沒有聽說,應該是指有漏征的商稅問題。雖然大明稅賦革新之後收了很多商稅,但是農鹽稅收的卻少了,如果商賈還有人賺了很多錢卻不願意繳納商稅那可不是挖大明的牆角嗎?”朱見濟還是那副不在乎的態度迴答。
“哦哦,明白了。”朱見深這麽一聽確認了心裏的想法。
叔皇這是要對皇商動手嘞~
大明立國時太祖定下來的是三十稅一,可謂低到不能再低了。即便如此商賈還是想盡各種方式不肯如實納稅,直到景泰初年用了錦衣衛出手這才拿下了每年數以千萬貫的商稅來。有了商稅的加持糧鹽稅逐步被減免,近幾年按照減免後的數字計算農戶實際隻用繳納原本稅賦的三成多了。
“是有人要安排進課稅司局嗎?”朱見濟突然想起了什麽一樣轉頭問去。
“啊?沒有沒有,隻是隨口一問。”朱見深連忙搖頭否認。“稅課司局可是好差使,一向是由朝廷從當地秀才、舉人中考核選取,哪裏有人能安排進去的?”
洪武年間對稅課司局進行過幾次調整,其中洪武十五年時朱元璋就下令將全國當時將全部的三百六十四稅課司局按照稅收不超過五百石米進行劃分,凡是年收稅低於五百石米的稅課司局盡數撤銷。
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度總共隻有不到四百個征稅機構明顯是不夠的,特別是到了景泰年間大肆追繳商稅的情況下稅課司局更加明顯不夠了。正好景泰皇帝大手一揮將司職劃給了錦衣衛,原本什麽都負責什麽都過問的錦衣衛立時填補了稅課司局的空缺誓必要將征稅進行到底。
“戶部不是早就吵吵著要拿迴課稅的管理權了嗎?恐怕這段時間會有定論了。”朱見濟繼續爆料道。
“嗯,聽說了。叔皇上次提了一嘴,那意思似乎是不反對。”朱見深點點頭表示認可。
“要我說財權掌握在皇帝手裏不是挺好的嗎,幹嘛要交出來?”朱見濟對自己老子的做法不是很理解,不過也不是很在意。反正又不是我當皇帝,愛咋咋。
“可能稅務局要並入戶部管理了。”朱見深對政事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更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袁彬管的南方局怎麽說?”朱見濟看看朱見深。朱見深在南京待了兩年,袁彬就在南京主持稅務局和廉政公務局的工作,又是因為給朱祁鎮暖腳得的功勳升上來的正統朝忠臣,自然會抱朱見深大腿。
“稅賦的征收工作以後多半會收迴戶部管,戶部做收、支兩條線管理。大概就是這麽個章程。”這意思有點後世的財稅局的味道。
財稅財稅,稅收收入和財政開支說是兩條線其實又是一碼事情,具體是分開合適還是合並管理更好也說不清楚。其實都是人,讓於謙這種眼珠子裏揉不得半點沙子的來會計、出納、采購他一個人全兼了也不會有半點紕漏來。但要換一個人別說沒有分權管理了,就算分權管理了隻要在監督上稍放鬆一點他也能從中捅出天大的簍子來。
“那鈔關呢?”朱見濟問道。
“鈔關應該屬於監督權,多半是留給錦衣衛旗下。”洪武時期的稅製其實在永樂、宣德時期就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宣德時期就做出了調整在一些商賈聚集地、城門口這些地方安排戶部、兵馬司、錦衣衛和禦史各派一人按過往車船、貨物進行征稅。
特別是南北大運河沿岸設置了漷縣、濟寧、臨清、徐州、淮安、揚州和南京上新河等處鈔關,由禦史和戶部主事對過往商船按尺寸大小、路程遠近監收船料鈔。
“不是再安排幾個部衙一起聯合征收了?”朱見濟在廣州見到的商事活動也不少,對於鈔關的重要性也有親身體會。於是似是自言自語、自問自答的說道:“商號間行商都要按營業稅票步步查核,商貨按售賣價格每十稅一卻能夠將投入的本錢做抵扣。如此一來各個下家商號都向上家商號索要稅票,又兼查稅嚴格,但有逃漏者以一罰百,也就沒有那麽多不長眼的商家敢要在稅賦上做文章。就算有戶部屬官作死,再配上督察院禦史和廉政公務局盯著,好像也用不著那麽多衙門派屬官專門盯著了。”
“嗯呐~去歲的商稅收入又有千萬餘貫…嘖嘖嘖…那可是上千萬貫可以直接兌換現錢的債券啊~”朱見深有些咂舌。
“咋了?”朱見濟一時沒反應過來。
“咋了?!”朱見深提高了聲間說道:“你知道正統朝、宣德朝一年的稅賦多少嗎?這可是全都能一比一兌付的債券收了一千多萬貫的稅,不是大明寶鈔!”
呃…朱見濟這麽一聽明白過來了。論起收稅情況大明朝不是景泰朝才有千萬的稅賦,但之前收寶鈔上來的稅折成銀兩也就幾萬、十幾萬兩頂了天了,這一千萬的稅賦……好個稅中惡魔!
“叔皇有底氣大發債券,原本還有人風言風語說不過是寶鈔換個名字而已,現在再看看這上千萬的商稅,那簡直就是打臉啊~”原本年好的時候朝廷一年收的糧稅也不過按百萬數計,現在糧稅減免了大部分獲得了百姓的稱讚還從商稅上收迴來更多的稅賦。
“這還是這幾年穩定下來的商稅呢!”朱見濟聽了有些無感的說道:“記得前幾年朝廷徹查貪腐時收到的商稅就是數千萬貫計,當時就聽父親在宮裏說過等貪腐抓過了一批之後,正常年景時商稅再要讓數千萬兩就得要開拓新的商道了。欸,廣州、崖州一直在擴建海船、訓練水師說是要再組織一次像永樂時期的船隊下西洋呢!”
嘖嘖嘖嘖,朱見深沒有接話隻是鎖緊眉頭迴憶起了自己掌握的數據。按照戶部統計的稅糧倒推算出來全額征收稅糧折合銀錢也不過是六十餘萬貫而已,再加上一年時間裏大明本土開采的礦銀收入四萬餘兩,兩相合計一起也不過七十萬貫的收入,再與商稅的千萬兩稅款一比較…鵝地個娘欸,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所不同的是吳賢太妃這檔子事情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孫太後那檔子事情…其實當事人也都死絕了,知道這事的老人也都不在京師了,大家知道也都當做不知道再沒有人主動提起來而已。
隻有朱祁鈺自己知道他說的見濟原本是養不大所指的是什麽,還好見濟養大了,而杭氏還替自己…還替朱祁鈺生下了兩個皇子來。
“這次應該會讓我們在京城一起多聚一段時間吧,我聽說叔皇有意再召宗室來京共聚?”朱見深岔開話題,言語間似乎試探起來。
“好像是有這麽個想法,還沒最後決定。你也知道啦…主要還是商稅的問題吧!”朱見濟沒有隱瞞直接說了自己知道的內容。
“商稅?景泰朝以來商稅比之前多了數百倍不止,莫不是要加商稅來兌付債券?”一聽說商稅朱見深緊張起來,連忙又追問道。
“這個倒沒有聽說,應該是指有漏征的商稅問題。雖然大明稅賦革新之後收了很多商稅,但是農鹽稅收的卻少了,如果商賈還有人賺了很多錢卻不願意繳納商稅那可不是挖大明的牆角嗎?”朱見濟還是那副不在乎的態度迴答。
“哦哦,明白了。”朱見深這麽一聽確認了心裏的想法。
叔皇這是要對皇商動手嘞~
大明立國時太祖定下來的是三十稅一,可謂低到不能再低了。即便如此商賈還是想盡各種方式不肯如實納稅,直到景泰初年用了錦衣衛出手這才拿下了每年數以千萬貫的商稅來。有了商稅的加持糧鹽稅逐步被減免,近幾年按照減免後的數字計算農戶實際隻用繳納原本稅賦的三成多了。
“是有人要安排進課稅司局嗎?”朱見濟突然想起了什麽一樣轉頭問去。
“啊?沒有沒有,隻是隨口一問。”朱見深連忙搖頭否認。“稅課司局可是好差使,一向是由朝廷從當地秀才、舉人中考核選取,哪裏有人能安排進去的?”
洪武年間對稅課司局進行過幾次調整,其中洪武十五年時朱元璋就下令將全國當時將全部的三百六十四稅課司局按照稅收不超過五百石米進行劃分,凡是年收稅低於五百石米的稅課司局盡數撤銷。
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度總共隻有不到四百個征稅機構明顯是不夠的,特別是到了景泰年間大肆追繳商稅的情況下稅課司局更加明顯不夠了。正好景泰皇帝大手一揮將司職劃給了錦衣衛,原本什麽都負責什麽都過問的錦衣衛立時填補了稅課司局的空缺誓必要將征稅進行到底。
“戶部不是早就吵吵著要拿迴課稅的管理權了嗎?恐怕這段時間會有定論了。”朱見濟繼續爆料道。
“嗯,聽說了。叔皇上次提了一嘴,那意思似乎是不反對。”朱見深點點頭表示認可。
“要我說財權掌握在皇帝手裏不是挺好的嗎,幹嘛要交出來?”朱見濟對自己老子的做法不是很理解,不過也不是很在意。反正又不是我當皇帝,愛咋咋。
“可能稅務局要並入戶部管理了。”朱見深對政事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更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袁彬管的南方局怎麽說?”朱見濟看看朱見深。朱見深在南京待了兩年,袁彬就在南京主持稅務局和廉政公務局的工作,又是因為給朱祁鎮暖腳得的功勳升上來的正統朝忠臣,自然會抱朱見深大腿。
“稅賦的征收工作以後多半會收迴戶部管,戶部做收、支兩條線管理。大概就是這麽個章程。”這意思有點後世的財稅局的味道。
財稅財稅,稅收收入和財政開支說是兩條線其實又是一碼事情,具體是分開合適還是合並管理更好也說不清楚。其實都是人,讓於謙這種眼珠子裏揉不得半點沙子的來會計、出納、采購他一個人全兼了也不會有半點紕漏來。但要換一個人別說沒有分權管理了,就算分權管理了隻要在監督上稍放鬆一點他也能從中捅出天大的簍子來。
“那鈔關呢?”朱見濟問道。
“鈔關應該屬於監督權,多半是留給錦衣衛旗下。”洪武時期的稅製其實在永樂、宣德時期就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宣德時期就做出了調整在一些商賈聚集地、城門口這些地方安排戶部、兵馬司、錦衣衛和禦史各派一人按過往車船、貨物進行征稅。
特別是南北大運河沿岸設置了漷縣、濟寧、臨清、徐州、淮安、揚州和南京上新河等處鈔關,由禦史和戶部主事對過往商船按尺寸大小、路程遠近監收船料鈔。
“不是再安排幾個部衙一起聯合征收了?”朱見濟在廣州見到的商事活動也不少,對於鈔關的重要性也有親身體會。於是似是自言自語、自問自答的說道:“商號間行商都要按營業稅票步步查核,商貨按售賣價格每十稅一卻能夠將投入的本錢做抵扣。如此一來各個下家商號都向上家商號索要稅票,又兼查稅嚴格,但有逃漏者以一罰百,也就沒有那麽多不長眼的商家敢要在稅賦上做文章。就算有戶部屬官作死,再配上督察院禦史和廉政公務局盯著,好像也用不著那麽多衙門派屬官專門盯著了。”
“嗯呐~去歲的商稅收入又有千萬餘貫…嘖嘖嘖…那可是上千萬貫可以直接兌換現錢的債券啊~”朱見深有些咂舌。
“咋了?”朱見濟一時沒反應過來。
“咋了?!”朱見深提高了聲間說道:“你知道正統朝、宣德朝一年的稅賦多少嗎?這可是全都能一比一兌付的債券收了一千多萬貫的稅,不是大明寶鈔!”
呃…朱見濟這麽一聽明白過來了。論起收稅情況大明朝不是景泰朝才有千萬的稅賦,但之前收寶鈔上來的稅折成銀兩也就幾萬、十幾萬兩頂了天了,這一千萬的稅賦……好個稅中惡魔!
“叔皇有底氣大發債券,原本還有人風言風語說不過是寶鈔換個名字而已,現在再看看這上千萬的商稅,那簡直就是打臉啊~”原本年好的時候朝廷一年收的糧稅也不過按百萬數計,現在糧稅減免了大部分獲得了百姓的稱讚還從商稅上收迴來更多的稅賦。
“這還是這幾年穩定下來的商稅呢!”朱見濟聽了有些無感的說道:“記得前幾年朝廷徹查貪腐時收到的商稅就是數千萬貫計,當時就聽父親在宮裏說過等貪腐抓過了一批之後,正常年景時商稅再要讓數千萬兩就得要開拓新的商道了。欸,廣州、崖州一直在擴建海船、訓練水師說是要再組織一次像永樂時期的船隊下西洋呢!”
嘖嘖嘖嘖,朱見深沒有接話隻是鎖緊眉頭迴憶起了自己掌握的數據。按照戶部統計的稅糧倒推算出來全額征收稅糧折合銀錢也不過是六十餘萬貫而已,再加上一年時間裏大明本土開采的礦銀收入四萬餘兩,兩相合計一起也不過七十萬貫的收入,再與商稅的千萬兩稅款一比較…鵝地個娘欸,這差距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