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私兵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力?軍力能有什麽問題,還拿景泰朝的大明官軍當做是正統朝時期嗎?
俞綱看著投來的目光尷尬笑笑,這裏麵自己算是輩份低的了。如果從掛職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算起於謙在兵部待的時間快四十年了,而王文也在兵部掛過尚書職,徹底交付差使到內閣也就這兩年的事情而已。
“官軍兵力倒是無虞,僅塞北匆促間可起十餘萬精銳迎敵,若是要發大軍征討西狄隻消月餘時間便可得精銳官軍五十萬而於邊備無損。若是事急,盡起精銳一百五十萬也不過是轉瞬之間。”俞綱的話聽起來平平無奇,可仔細體會其中含意不少。
匆促間的十餘萬精銳那是北部各關、鎮可以抽調動員的機動力量,以塞北官軍的機動性特征這十五萬精銳必然是精銳騎兵、車營和以擁有大量畜力而達到快速反應著稱的輕裝具步兵隊伍。
一旦塞北的瓦剌死灰複燃又或者金帳汗國方向有異動,僅塞北可以快速反應的官軍隊伍不消半月僅憑烽火、號炮、旗鼓傳信就能從各地關、鎮召集到十餘萬快速反應部隊直接頂上去與敵人接陣。
如果是發生大規模戰事,僅憑輕裝軍力無法製勝時調用重裝部隊的同時會需要召迴就近的清退官軍入伍待命,並同時向地方上的二、三線部隊緊急調用備操軍、運軍等守備性、輔助性部隊進入主動部隊營盤做主力軍恢複性操練直到下一步命令。
這麽一算下來月餘時間可以在不受大的影響情況下使二、三線部隊進入主力官軍營盤接替從事部分工作,不會對大明的軍事防禦體係造成致命的影響。
“若是盡起精銳一百五十萬,大明四周若再有異動豈不是會捉襟見肘了?”王一寧對於正統十四年的事情還是心有餘悸,可不想再出現大明精銳盡出京城空虛的事情了。
“那倒也不會,剛才算的是塞北直至江北的軍力調配。”俞綱的一句話讓王一寧的心安定了不少。
“什麽…是塞北到江北的軍力?”突然悟出味來的王一寧一驚“這意思是江南……”
大明沒有搞宋朝的弱枝強幹那一套,在永樂時期又廢除了邊疆封藩的國策,即便是邊軍也是朝廷直接派出文官、內臣、武將一同鎮守。這樣就有了文臣和內宦一起挾製武將,避免武官大權獨攬一朝心生異念對朝廷不利的局麵。但是這也造成了邊軍重鎮屯駐大量官軍的局麵,比如前一世的大明九邊重鎮占據了大明朝的財政硬生生耗死了明朝的活血,也可以說養寇自重的邊軍折騰完了大明朝廷。
這一世的北部邊鎮每一城、每一鎮也都有數萬官軍鎮守,但是所謂的江北全部官軍實際上也就是自西北的陝甘到山西大同、宣府再到遼東這一線屬於精銳軍力配置,再往南就是二線的備操軍和三線的運軍、鋪兵等輔助軍力了。如果說江北一線可以調動的官軍精銳可達一百五十萬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自北京城衛戍部隊這一線可以抽調的精銳部隊有這麽多,那江南呢?
“是啊,算到江北的輔軍全部頂上正軍的營盤之後可抽調的精銳官軍一百五十餘萬是有的,這還沒有算遼東、天津、膠東、上海這一線的水師營盤。但是算上了各處講武學堂的學軍,畢竟大量抽調官軍也需要有足夠的武官配合。這些學軍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是用來輔助正軍中留守人員組織備操軍、運軍進行操練是夠的。經過一番操演後相互也熟悉了,一旦需要征召也能不至於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了。”見王一寧滿臉疑惑不解的樣子,俞綱連忙解釋道。
“那江南…”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問,王一寧話到一半又忍住了。
“水師這些年除了往返倭地、朝鮮之外,主要的軍力是配合南方的雞籠、廣州、崖州、交趾幾處並與爪哇諸番國易市互通有無。何況主要是操演水戰,對西征戰事不會有什麽具體影響。江南各路駐軍其實也是備操軍、運軍這等後備軍力,反而是西南交趾方向有官軍十餘萬精銳可供調動。”自羅通開始,雲南、廣西、貴州各地就挑選官軍一步步緊逼交趾。伐木燒山,交趾連通雲南的大路已經徹底打通,沿途駐軍對交趾的控製已經形成規模。
“嗯,朝廷對西南諸番的威懾力已經形成,短期內如果沒有進一步擴張的意思確實可以考慮采用步步分化、慢慢蠶食的方式進一步將西南諸地收歸朝廷所有。屯駐大軍反而讓番蠻生了不滿忌憚之心,於朝廷反而不美了。”於謙表示了讚同,俞綱的意思無非就是可以將西南長期供養的官軍大隊給抽調出來放到別處更需要的地方,又或者可以清退一部分省下錢財用來供養北部官軍應對可能來自西方的威脅…或者用來威脅西方。
聽到於謙支持自己的觀點,俞綱有些得意,雙手一拱向於謙示好。
“隻是老夫覺得,不論江南、江北大軍,似乎都沒有動的必要啊!”於謙後麵的話讓眾人都愣住了,一時間竟沒有人反應過來。
“廷益這是何意?”王文是於謙同年,兩人同僚多年稱唿上一向隨意。、
“哦,是這樣的…”看見眾人都露出不解之意,於謙緩緩說道:“諸位可曾留意到冠軍侯、武清侯近況?”
石亨、石彪叔侄近況?眾人再是一愣,然後各自沉吟起來。
於謙總督塞北時石彪不過是其手下馬弁般的存在…呃…有點誇張了啊!總之石彪當時也就在於謙手下當差混飯吃,現在近乎是被發配到了北歸化衛擔任總兵,估摸著下一輪調崗時有機會看到他迴朝廷裏來掛個侍郎的銜被空掛著養起來。
至於石亨,那廝不是被擼了個幹淨迴家養老去了嗎?對了,這貨在哪裏養老來著,似乎好長時間沒他消息了…
“還望於閣老明示,這石氏叔侄二人可有什麽講頭?”蕭鎰一聽到要打仗就擔心錢糧,突然見到於謙轉了話頭一時也捉摸不清,於是直接問道。
“若真是要對西邊對手,依老夫看陛下也不見得就會立時動用官軍,或許私兵就足夠了。”於謙的迴答讓人大吃一驚。
私兵?誰這麽大膽子敢在大明朝養私…兵…石亨!節庵公方才提到了石亨、石彪叔侄,緊接著提到了私兵,是了是了,也隻有他們叔侄才有養私兵的便利條件了。塞北大草原上隨便圈劃一塊地皮,就把清退的官軍組織起來放在裏麵安排好吃住就是了,茫茫大草原上養幾百、幾千私兵那不就像是……幾千私兵打國仗?這能夠嗎?!
俞綱看著投來的目光尷尬笑笑,這裏麵自己算是輩份低的了。如果從掛職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算起於謙在兵部待的時間快四十年了,而王文也在兵部掛過尚書職,徹底交付差使到內閣也就這兩年的事情而已。
“官軍兵力倒是無虞,僅塞北匆促間可起十餘萬精銳迎敵,若是要發大軍征討西狄隻消月餘時間便可得精銳官軍五十萬而於邊備無損。若是事急,盡起精銳一百五十萬也不過是轉瞬之間。”俞綱的話聽起來平平無奇,可仔細體會其中含意不少。
匆促間的十餘萬精銳那是北部各關、鎮可以抽調動員的機動力量,以塞北官軍的機動性特征這十五萬精銳必然是精銳騎兵、車營和以擁有大量畜力而達到快速反應著稱的輕裝具步兵隊伍。
一旦塞北的瓦剌死灰複燃又或者金帳汗國方向有異動,僅塞北可以快速反應的官軍隊伍不消半月僅憑烽火、號炮、旗鼓傳信就能從各地關、鎮召集到十餘萬快速反應部隊直接頂上去與敵人接陣。
如果是發生大規模戰事,僅憑輕裝軍力無法製勝時調用重裝部隊的同時會需要召迴就近的清退官軍入伍待命,並同時向地方上的二、三線部隊緊急調用備操軍、運軍等守備性、輔助性部隊進入主動部隊營盤做主力軍恢複性操練直到下一步命令。
這麽一算下來月餘時間可以在不受大的影響情況下使二、三線部隊進入主力官軍營盤接替從事部分工作,不會對大明的軍事防禦體係造成致命的影響。
“若是盡起精銳一百五十萬,大明四周若再有異動豈不是會捉襟見肘了?”王一寧對於正統十四年的事情還是心有餘悸,可不想再出現大明精銳盡出京城空虛的事情了。
“那倒也不會,剛才算的是塞北直至江北的軍力調配。”俞綱的一句話讓王一寧的心安定了不少。
“什麽…是塞北到江北的軍力?”突然悟出味來的王一寧一驚“這意思是江南……”
大明沒有搞宋朝的弱枝強幹那一套,在永樂時期又廢除了邊疆封藩的國策,即便是邊軍也是朝廷直接派出文官、內臣、武將一同鎮守。這樣就有了文臣和內宦一起挾製武將,避免武官大權獨攬一朝心生異念對朝廷不利的局麵。但是這也造成了邊軍重鎮屯駐大量官軍的局麵,比如前一世的大明九邊重鎮占據了大明朝的財政硬生生耗死了明朝的活血,也可以說養寇自重的邊軍折騰完了大明朝廷。
這一世的北部邊鎮每一城、每一鎮也都有數萬官軍鎮守,但是所謂的江北全部官軍實際上也就是自西北的陝甘到山西大同、宣府再到遼東這一線屬於精銳軍力配置,再往南就是二線的備操軍和三線的運軍、鋪兵等輔助軍力了。如果說江北一線可以調動的官軍精銳可達一百五十萬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自北京城衛戍部隊這一線可以抽調的精銳部隊有這麽多,那江南呢?
“是啊,算到江北的輔軍全部頂上正軍的營盤之後可抽調的精銳官軍一百五十餘萬是有的,這還沒有算遼東、天津、膠東、上海這一線的水師營盤。但是算上了各處講武學堂的學軍,畢竟大量抽調官軍也需要有足夠的武官配合。這些學軍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是用來輔助正軍中留守人員組織備操軍、運軍進行操練是夠的。經過一番操演後相互也熟悉了,一旦需要征召也能不至於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了。”見王一寧滿臉疑惑不解的樣子,俞綱連忙解釋道。
“那江南…”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問,王一寧話到一半又忍住了。
“水師這些年除了往返倭地、朝鮮之外,主要的軍力是配合南方的雞籠、廣州、崖州、交趾幾處並與爪哇諸番國易市互通有無。何況主要是操演水戰,對西征戰事不會有什麽具體影響。江南各路駐軍其實也是備操軍、運軍這等後備軍力,反而是西南交趾方向有官軍十餘萬精銳可供調動。”自羅通開始,雲南、廣西、貴州各地就挑選官軍一步步緊逼交趾。伐木燒山,交趾連通雲南的大路已經徹底打通,沿途駐軍對交趾的控製已經形成規模。
“嗯,朝廷對西南諸番的威懾力已經形成,短期內如果沒有進一步擴張的意思確實可以考慮采用步步分化、慢慢蠶食的方式進一步將西南諸地收歸朝廷所有。屯駐大軍反而讓番蠻生了不滿忌憚之心,於朝廷反而不美了。”於謙表示了讚同,俞綱的意思無非就是可以將西南長期供養的官軍大隊給抽調出來放到別處更需要的地方,又或者可以清退一部分省下錢財用來供養北部官軍應對可能來自西方的威脅…或者用來威脅西方。
聽到於謙支持自己的觀點,俞綱有些得意,雙手一拱向於謙示好。
“隻是老夫覺得,不論江南、江北大軍,似乎都沒有動的必要啊!”於謙後麵的話讓眾人都愣住了,一時間竟沒有人反應過來。
“廷益這是何意?”王文是於謙同年,兩人同僚多年稱唿上一向隨意。、
“哦,是這樣的…”看見眾人都露出不解之意,於謙緩緩說道:“諸位可曾留意到冠軍侯、武清侯近況?”
石亨、石彪叔侄近況?眾人再是一愣,然後各自沉吟起來。
於謙總督塞北時石彪不過是其手下馬弁般的存在…呃…有點誇張了啊!總之石彪當時也就在於謙手下當差混飯吃,現在近乎是被發配到了北歸化衛擔任總兵,估摸著下一輪調崗時有機會看到他迴朝廷裏來掛個侍郎的銜被空掛著養起來。
至於石亨,那廝不是被擼了個幹淨迴家養老去了嗎?對了,這貨在哪裏養老來著,似乎好長時間沒他消息了…
“還望於閣老明示,這石氏叔侄二人可有什麽講頭?”蕭鎰一聽到要打仗就擔心錢糧,突然見到於謙轉了話頭一時也捉摸不清,於是直接問道。
“若真是要對西邊對手,依老夫看陛下也不見得就會立時動用官軍,或許私兵就足夠了。”於謙的迴答讓人大吃一驚。
私兵?誰這麽大膽子敢在大明朝養私…兵…石亨!節庵公方才提到了石亨、石彪叔侄,緊接著提到了私兵,是了是了,也隻有他們叔侄才有養私兵的便利條件了。塞北大草原上隨便圈劃一塊地皮,就把清退的官軍組織起來放在裏麵安排好吃住就是了,茫茫大草原上養幾百、幾千私兵那不就像是……幾千私兵打國仗?這能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