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打倭寇分銀子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永誠被朱祁鈺找了個由頭發配出京城後就一直沒有返迴的機會,甚至一度讓人認為就會老死在外麵了。突然這對父子被重新提及,而且直接被委以重任不禁讓人眼前一亮——莫不是皇帝陛下一早布下的暗子?
就如同皇帝陛下剛登基那會一樣,所有人都以為陛下當時遣散宮人目的就是削減開支,這麽多年後才發現今上這是下了一步好棋啊!
當年遣散出宮的內侍及禦膳房、太醫院多少人怎麽就這麽莫名其妙成了皇帝陛下散布到天下的耳目爪牙了,讓人實在捉摸不透。
同樣是遣散,正統初年那次由輔政大臣主推的遣散潮人數之大涉及之廣讓老人們還記憶猶新。那次的遣散可是皇宮內外嚎聲一片,與景泰初年那次遣散人人歡顏相比根本就不像是在做同一件事情。
“禮部、戶部、兵部輔助,以錦衣衛為主,遼東、山東各衛所要積極配合,一定要把這場戲給做漂亮了。”說完,朱祁鈺扭頭在禦案上尋找自己那已經藥味十足的枸杞菟絲子茶來。
王誠很有眼力見的招手將一旁內侍一直備著的茶水送上,恭恭敬敬奉呈給朱祁鈺抬手就能夠得到的位置上。
端起茶水喝過後朱祁鈺順手又將杯子放了迴去,張嘴繼續吩咐道:“具體怎麽做朕也不多說了,舉個例子,打個比方……”
稍一頓後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可以做幾場戲…對倭人。比如說可以用不同版本的敕書讓屬於不同派係的倭人給帶迴去…目的就是攪亂倭國,讓他們內亂。”
嘶~~這個皇帝真真不當人子。哪裏有皇帝讓臣子們偽造敕書給藩國的道理,這像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嗎?這簡直是拿皇權當成兒戲啊~
不同版本的敕書版本讓屬於不同派係的倭人帶迴去就可以讓倭人之間相互猜忌,這種手段是千百年前老祖宗們就用過的陰險手段,隻是沒想到皇帝陛下用得如此得心應手。
“皇爺,這麽個意思可是要做幾個不同的敕書…偽造敕書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呀!”看著大殿內文武百官投來不善的目光,王誠心裏一虛連忙湊上前去多嘴問了一句。
反正說是讓錦衣衛來負責操辦這事,錦衣衛有奏報一直也是司禮監負責閱讀並擬定官文發放給錦衣衛四大局。做為司禮監的大太監,王誠插上這麽一句話也說得過去。
“偽造敕書?誰讓他們偽造了?”朱祁鈺做出一臉茫然的樣子看向王誠。
“啊?!不偽造…皇爺,不偽造哪裏來的敕書呀?”王誠一邊看向朱祁鈺,一邊看看大殿裏同樣已經被朱祁鈺快逼瘋的文武百官,此時心中罵極了這個班次。
怎麽這麽倒黴就排了今日的班,這倒黴催的~
“咦~可以是中旨呀!”朱祁鈺對於敕書的由來滿不在乎道:“還有可能是草擬的敕書,又或者是內閣商議時討論的記錄對吧?這些記錄要是流落了出去不能算是偽造了公文吧?”
不算,當然不能算是偽造公文了。但這是泄露國家機密好吧?這不也是要開刀問斬的大罪嗎?
“皇爺,那要不還是用不同時期的中旨這個由頭吧,至少這事情辦了下麵的崽子們不會那麽多顧忌不是~”聽了朱祁鈺給出來的辦法王誠一陣尿急,像要噴出來的那種,於是還是主動提出了一個對經手人都安全的辦法。
皇帝的中旨被傳到下麵去了,下麵人審核不嚴執行了……多大點事啊~有種你內閣還是六部直接調兵把錦衣衛給圍嘍,再膽大點直接把司禮監給滅啦!
哼哼,諒你們也不敢,想造反嗎?
“具體怎麽辦你們自己下麵去商量,這種事情還用得著我來手把手教嗎?”朱祁鈺大手一揮表現有些不耐煩了,好久沒有開過這麽久的會了,有些頭暈。
“我這也就是拋磚引玉,可不是讓你們下麵就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的意思哈~”朱祁鈺一說完,大殿裏立刻驚起一眾大臣起身行禮。
說笑話呢,大明皇帝陛下說自己是貓、是葫蘆,誰敢是那個虎還是那個瓢?
想要鬆快鬆快可以到青樓裏去嫖上一嫖,算不得什麽大事。但你敢在皇帝陛下將自己比作葫蘆時自詡是那個瓢,那你離剽也不遠了。
“這是做什麽,都坐下坐下。”朱祁鈺連忙伸手上下擺動,招唿眾人坐下:“我的為人眾卿是知道的,我從來不願意過多幹涉下麵人辦差,哪有差使辦的過程完全符合自己所思所想的。隻要大方向是對的,目的是對的,不違律犯禁,哪怕結果不那麽好我也是不會怪罪諸位的。”
朱祁鈺這話不假 ,大殿裏一眾大臣私下裏交換眼神都頻頻點頭。皇帝陛下這人說話做事雖然不怎麽靠譜,但從來不會是個完全依結果論的人。
下麵人辦差的過程中有什麽突發事件臨機做了決斷,隻要目的是好的,當時的處置方式是不可預見後續發展時做出的符合大局利益的,就算結果不好也不會有事情。
反之,如果辦差的結果很好,就算完全符合陛下目的甚至超出了皇帝陛下的預期結果,但是辦差手段違律犯禁又或者有其他不好的事情一旦被捅了出來一樣難以免責。
皇帝陛下不護短,不會因為你替皇帝陛下,替朝廷辦差就可以違律犯禁,這是景泰朝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了。
“讓劉聚他們放心去幹,要舉一反三,要大膽邁開步子往前衝。對於倭人,朕隻要結果。”
嗯…有了皇帝陛下這句話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皇帝陛下隻要結果,結果是什麽?結果就是大明朝東倭省石見府的銀山被有序開采,工部的監督與管理要到位,確保朝廷的用度能夠得到足夠的銀、銅支持。
現在的人對於貴金屬的實際用途還隻是日常器物和錢幣製造上,雖然沒有更深層度的認知但這也正好省去了朱祁鈺的過多口舌。
天順年間朱祁鎮重開銀礦並擴大到了全國,自此開創了大明朝金花銀的製度,由此可見大明朝的臣子對於皇帝要弄點錢財給自己花並不排斥。
何況朱祁鈺一句話絕斷了朝廷裏最後一點排斥的想法——著工部、戶部接管,錦衣衛、都察院、大理寺派員監督!
一句話,好處最後都落在朝廷裏,大家都有機會得利,為什麽不幹?
就如同皇帝陛下剛登基那會一樣,所有人都以為陛下當時遣散宮人目的就是削減開支,這麽多年後才發現今上這是下了一步好棋啊!
當年遣散出宮的內侍及禦膳房、太醫院多少人怎麽就這麽莫名其妙成了皇帝陛下散布到天下的耳目爪牙了,讓人實在捉摸不透。
同樣是遣散,正統初年那次由輔政大臣主推的遣散潮人數之大涉及之廣讓老人們還記憶猶新。那次的遣散可是皇宮內外嚎聲一片,與景泰初年那次遣散人人歡顏相比根本就不像是在做同一件事情。
“禮部、戶部、兵部輔助,以錦衣衛為主,遼東、山東各衛所要積極配合,一定要把這場戲給做漂亮了。”說完,朱祁鈺扭頭在禦案上尋找自己那已經藥味十足的枸杞菟絲子茶來。
王誠很有眼力見的招手將一旁內侍一直備著的茶水送上,恭恭敬敬奉呈給朱祁鈺抬手就能夠得到的位置上。
端起茶水喝過後朱祁鈺順手又將杯子放了迴去,張嘴繼續吩咐道:“具體怎麽做朕也不多說了,舉個例子,打個比方……”
稍一頓後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可以做幾場戲…對倭人。比如說可以用不同版本的敕書讓屬於不同派係的倭人給帶迴去…目的就是攪亂倭國,讓他們內亂。”
嘶~~這個皇帝真真不當人子。哪裏有皇帝讓臣子們偽造敕書給藩國的道理,這像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嗎?這簡直是拿皇權當成兒戲啊~
不同版本的敕書版本讓屬於不同派係的倭人帶迴去就可以讓倭人之間相互猜忌,這種手段是千百年前老祖宗們就用過的陰險手段,隻是沒想到皇帝陛下用得如此得心應手。
“皇爺,這麽個意思可是要做幾個不同的敕書…偽造敕書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呀!”看著大殿內文武百官投來不善的目光,王誠心裏一虛連忙湊上前去多嘴問了一句。
反正說是讓錦衣衛來負責操辦這事,錦衣衛有奏報一直也是司禮監負責閱讀並擬定官文發放給錦衣衛四大局。做為司禮監的大太監,王誠插上這麽一句話也說得過去。
“偽造敕書?誰讓他們偽造了?”朱祁鈺做出一臉茫然的樣子看向王誠。
“啊?!不偽造…皇爺,不偽造哪裏來的敕書呀?”王誠一邊看向朱祁鈺,一邊看看大殿裏同樣已經被朱祁鈺快逼瘋的文武百官,此時心中罵極了這個班次。
怎麽這麽倒黴就排了今日的班,這倒黴催的~
“咦~可以是中旨呀!”朱祁鈺對於敕書的由來滿不在乎道:“還有可能是草擬的敕書,又或者是內閣商議時討論的記錄對吧?這些記錄要是流落了出去不能算是偽造了公文吧?”
不算,當然不能算是偽造公文了。但這是泄露國家機密好吧?這不也是要開刀問斬的大罪嗎?
“皇爺,那要不還是用不同時期的中旨這個由頭吧,至少這事情辦了下麵的崽子們不會那麽多顧忌不是~”聽了朱祁鈺給出來的辦法王誠一陣尿急,像要噴出來的那種,於是還是主動提出了一個對經手人都安全的辦法。
皇帝的中旨被傳到下麵去了,下麵人審核不嚴執行了……多大點事啊~有種你內閣還是六部直接調兵把錦衣衛給圍嘍,再膽大點直接把司禮監給滅啦!
哼哼,諒你們也不敢,想造反嗎?
“具體怎麽辦你們自己下麵去商量,這種事情還用得著我來手把手教嗎?”朱祁鈺大手一揮表現有些不耐煩了,好久沒有開過這麽久的會了,有些頭暈。
“我這也就是拋磚引玉,可不是讓你們下麵就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的意思哈~”朱祁鈺一說完,大殿裏立刻驚起一眾大臣起身行禮。
說笑話呢,大明皇帝陛下說自己是貓、是葫蘆,誰敢是那個虎還是那個瓢?
想要鬆快鬆快可以到青樓裏去嫖上一嫖,算不得什麽大事。但你敢在皇帝陛下將自己比作葫蘆時自詡是那個瓢,那你離剽也不遠了。
“這是做什麽,都坐下坐下。”朱祁鈺連忙伸手上下擺動,招唿眾人坐下:“我的為人眾卿是知道的,我從來不願意過多幹涉下麵人辦差,哪有差使辦的過程完全符合自己所思所想的。隻要大方向是對的,目的是對的,不違律犯禁,哪怕結果不那麽好我也是不會怪罪諸位的。”
朱祁鈺這話不假 ,大殿裏一眾大臣私下裏交換眼神都頻頻點頭。皇帝陛下這人說話做事雖然不怎麽靠譜,但從來不會是個完全依結果論的人。
下麵人辦差的過程中有什麽突發事件臨機做了決斷,隻要目的是好的,當時的處置方式是不可預見後續發展時做出的符合大局利益的,就算結果不好也不會有事情。
反之,如果辦差的結果很好,就算完全符合陛下目的甚至超出了皇帝陛下的預期結果,但是辦差手段違律犯禁又或者有其他不好的事情一旦被捅了出來一樣難以免責。
皇帝陛下不護短,不會因為你替皇帝陛下,替朝廷辦差就可以違律犯禁,這是景泰朝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了。
“讓劉聚他們放心去幹,要舉一反三,要大膽邁開步子往前衝。對於倭人,朕隻要結果。”
嗯…有了皇帝陛下這句話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皇帝陛下隻要結果,結果是什麽?結果就是大明朝東倭省石見府的銀山被有序開采,工部的監督與管理要到位,確保朝廷的用度能夠得到足夠的銀、銅支持。
現在的人對於貴金屬的實際用途還隻是日常器物和錢幣製造上,雖然沒有更深層度的認知但這也正好省去了朱祁鈺的過多口舌。
天順年間朱祁鎮重開銀礦並擴大到了全國,自此開創了大明朝金花銀的製度,由此可見大明朝的臣子對於皇帝要弄點錢財給自己花並不排斥。
何況朱祁鈺一句話絕斷了朝廷裏最後一點排斥的想法——著工部、戶部接管,錦衣衛、都察院、大理寺派員監督!
一句話,好處最後都落在朝廷裏,大家都有機會得利,為什麽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