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楊洪的兒子們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忠貞之臣不一定能有好的下場,叛徒其實有好下場的就更少了。比如景泰朝的叛徒,無論石亨、石彪還是徐有貞家族,參與正統複辟並在天順朝初期跳得最歡的也都不出意外的被那位薄情寡義的好皇帝給屠了個幹淨。
隻是不知道他們在臨死前的最後關頭有沒有過後悔,原本在景泰朝好好的,雖然官職沒那麽高,被於謙為首的朝廷管得很嚴,但至少自己活得久,還不用背負一個…好幾個罵名被後世唾棄,更不用把自己全族人都給填了進去。
又或者,他們是否會有懺悔。向景泰皇帝陛下,或者對於謙、王文為首的數萬被他們慫恿著天順皇帝給冤死的官吏軍民懺悔。
一邊心不在焉地把玩…欣賞著兵部送上來的新式戰船模型,朱祁鈺一邊暗自思考著大勢——在律法控製國家的大勢。
封建王朝不變的是皇權的絕對正確性,錯了也是對的。也正因為這樣,正統複辟後整個大明朝廷無數在景泰朝秉承著天下蒼生、公義的臣子們沒有一個敢於反抗朱祁鎮的。甚至就這麽眼睜睜看著石亨、徐有貞等人攛掇著朱祁鎮將景泰朝的重臣一個個給屠了幹淨,直到數萬“景泰逆黨”被斬殺。
其間大明武功第一的楊洪和護國有功的範廣連整個家族都成了犧牲品,時而想起這件事情的朱祁鈺好多次難以壓抑心頭的衝動差點想要直接出手送走大兄朱祁鎮。
每每在要出手前那一刻又再次壓抑下心頭的憤怒,也說不清楚是身體本尊對於兄長的懼意還是自己對於封建統治權力架構的清醒認知才讓自己收的手。
算是給自己積點德?弄死了朱祁鎮之後成化帝不就沒了,大明朝也將落入中國數千年來為了皇權爭奪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輪迴,這是朱祁鈺不想看到的。
自秦朝開始,如果不是為了皇權設計殺了兄弟奪位,秦朝也不一定就會二世而亡。
漢朝換個人做武帝也能打退匈奴,而國家有可能會盡早開始休養生息不用十室九空,更不會出現太子被人設計造成國家動蕩的情況。
更不用說宋、元和大明靖難之役了,哪一件都會造成國家長期動蕩,皇權傳承留下的陰影不說還要使無辜百姓遭受池魚之禍。
戰艦模型是兵部和工部經過寶船有限的記載和圖紙找了能工巧匠參詳後製作出來的樣品,在朱祁鈺看來這個模型就是複刻了前人的智慧,沒有一點實際有意義的創新。
就像對待封建王朝統治一樣,明明知道曆朝曆代的毀滅多與最高統治者的愚蠢、無能有關,但是仍然一個新朝代興起時都沒有考慮過分權的方式確保不會因為一個荒唐的皇帝而將整個帝國帶入深淵。
一言而決萬民生死的感覺或許太好了吧,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王八氣勢恐怕會是所有雄性激素分泌過旺的人所追求的。
“陛下,於總督奏報。”朱驥小心翼翼呈上自己老丈人的奏報,侍立在一旁等待朱祁鈺吩咐。這種活計應該是內侍來幹的,自己這個皇室安全局的掌權人還真的很難理解皇帝表示親近的姿態。
“尚德呀,你對楊總兵父子與石總兵叔侄怎麽看?”
“臣惶恐。”朱驥連忙表示出了自己的謙卑。大明朝當下數一數二的武臣家族,自己恐怕不是很合適評價。
“但說無妨。”朱祁鈺慫恿朱驥,多少有點大人騙小孩偷自己家裏零花錢出來買煙抽的意思。
“迴陛下,昌平侯與武清伯、冠軍伯都是我朝名將。正是有了這些名將鎮守,我大明才能安享太平,百姓才有了這盛世可以享樂。”
“不盡不實…”朱祁鈺伸出食指虛點了朱驥幾下。
“臣惶恐。”朱驥連忙躬身行禮,半晌不敢抬起頭來。
“行了,就那麽迴事,也沒指望從你口裏聽到對他們的什麽評價。”朱祁鈺擺擺手並不在意。
“時瓦剌大軍來襲,令嶽首倡加封楊洪、石亨二人以激其鬥誌。朕以為楊洪鎮宣府,為達賊口中所稱‘楊王’理應升賞。遂賜洪為伯,楊洪果然不負朕望,僅年餘便數次大破達賊,加為侯。隻是石亨…深負朕望。”雖然朱祁鈺從頭到尾就防著石亨,但這會可不會承認。
“令嶽曾提意命洪率部留守京師‘督京營訓練,兼掌左府事’,為朕所拒。以洪之才若留於邊塞,位列國公柱石不過覆手之間事。若留於京營,難免步英國公後塵。”
英國公張輔三次平定交趾之亂,是大明宣德、正統朝實際上的定海神針。就因為功高震主為朝廷所忌憚,硬生生被調迴京城掛了個兵部尚書的銜,眼睜睜看著交趾白白丟失了卻無能為力。
而楊洪因為被朱祁鈺一直放在邊疆優先提供物資增派官軍,對於征戰積極給予支持,楊洪因功升到侯爵不說還佩上了征朔大將軍印。隻是這楊洪年歲擺在那裏,又多年征戰積下了一身毛病,一病不起後楊洪的從子楊能、楊信和兒子楊俊三人實際掌握了宣府軍事,接班成為宣府的軍隊控製人。
所以楊洪要想再因軍功升到國公,按照他的身體走向來看也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了。國公…追贈一個,不給世襲罔替的還有點可能。
“楊洪老矣,尚能飯否?唉~可惜英雄遲暮……”朱祁鈺沒有繼續說下去。楊洪的離開是必然的事情,無論朝廷這個時候提供多少物資支持都無法留下這個老將了。
其實如果不是朱祁鈺早在掌權時就對太醫院進行了改革,一方麵大量醫士到各地開設醫館,更是將大量太醫輪番派到各地為地方重要官員檢查身體這才早早發現了楊洪的身體已經接近油盡燈枯上報給了朝廷。
因為有醫士提前幹預下,楊洪這才留下一條老命不然早就該在景泰二年病逝了。嫡子楊傑受楊洪影響較多,繼承昌平侯的爵位後為人處世仍然非常低調,甚至還會上奏要裁撤與楊府有關係的一幹人官職,也算是個可以托付重任的。
可惜曆史上楊傑命薄,年紀輕輕英年早逝不說還沒有留下子嗣,爵位最終讓楊洪庶長子,楊傑的那個便宜哥哥楊俊繼承了。可惜奪門之變後楊俊受了牽連殺朱祁鎮找了由頭給殺了,其子楊珍最後也隻是在成化年間做到了衛指揮使,從此楊氏一門爵就絕了…
可見,孩子教育是個重要的問題,不論嫡庶都不能放鬆。誰知道將來你的家業是嫡子還是庶子繼承?這一點還是後世中國的法律觀點就正好相反,認為所有的子女都應該有繼承權,就算私生子女也一樣享有同等繼承權。
“楊侯知陛下信重之心,必然欣慰。”朱驥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勉強接了一句。
“楊洪如同大明朝的北部擎天柱,楊洪病則北疆不安。石亨雖為大明北疆戰臣第二,實則缺了楊洪那般忠義之氣,少了些許為天下、為蒼生的犧牲精神。”
聽了皇帝這話,朱驥很想問一問哪裏就能看得出石亨少了為天下為蒼生的犧牲精神了?就因為石亨沒有戰死殺場嗎?楊洪善戰,也沒死呀,還不是一路升到了侯爵。
麵對危險並沒選擇無味的犧牲,保留有用之身為大明朝反攻塞北達賊不正是符合皇帝陛下的治國理念嗎?
這皇帝用人理念真的有點…隨性哈~
楊洪的庶子楊俊是以軍衛應襲子弟身份從的軍,跟隨楊洪征戰北疆多年也算有些建樹。在正統朝時楊俊就因為積累的戰功升到了署都督僉事,直接負責獨石、永寧等多處邊務。
土木一役後被景泰朝廷派去檢查各處邊務的給事中金達發現了楊俊這貨也是個貪官,還很奢侈,上章彈劾後被調離了楊洪管片降為事官在居庸關效力。
居庸關對瓦剌知院阿剌一戰,楊俊身先士卒奮戰居庸關又立下大功,靠著父輩關係和於謙等人的有意扶持這正式升為都督僉事。在楊洪身體走下坡路時這才被調迴宣府協助鎮守。
相比較起曆史中因為冒領了擒獲叛閹喜寧之功而升為右都督,從此“恃父勢橫恣”被朝廷言官交章奏劾要求“下獄論斬”而言,此時的楊俊一直在自己父親眼皮子底下就老實多了。
也許是看到了景泰朝廷對待不守律法的高官並不會徇私又或者真的是在自己老爹手下被管教的好,楊俊不僅沒有冒領別人的功勞還在多次征戰中立下了實打實的戰功。
雖然楊俊的戰功沒有石彪那麽耀眼,但也僅僅是因為自己老子看得太緊的原因,甚至於大規模作戰方麵楊俊更加敢想敢戰。曆史上為了能夠一戰而破瓦剌,楊俊曾獻計引誘也先率大軍攻宣府,然後朝廷依托宣府來個包餃子徹底消滅也先。
隻可惜於於謙覺得這個辦法過於冒險,正好又在安排設立十二團營改革京營官軍,否則大明北疆局勢搞不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隻是不知道他們在臨死前的最後關頭有沒有過後悔,原本在景泰朝好好的,雖然官職沒那麽高,被於謙為首的朝廷管得很嚴,但至少自己活得久,還不用背負一個…好幾個罵名被後世唾棄,更不用把自己全族人都給填了進去。
又或者,他們是否會有懺悔。向景泰皇帝陛下,或者對於謙、王文為首的數萬被他們慫恿著天順皇帝給冤死的官吏軍民懺悔。
一邊心不在焉地把玩…欣賞著兵部送上來的新式戰船模型,朱祁鈺一邊暗自思考著大勢——在律法控製國家的大勢。
封建王朝不變的是皇權的絕對正確性,錯了也是對的。也正因為這樣,正統複辟後整個大明朝廷無數在景泰朝秉承著天下蒼生、公義的臣子們沒有一個敢於反抗朱祁鎮的。甚至就這麽眼睜睜看著石亨、徐有貞等人攛掇著朱祁鎮將景泰朝的重臣一個個給屠了幹淨,直到數萬“景泰逆黨”被斬殺。
其間大明武功第一的楊洪和護國有功的範廣連整個家族都成了犧牲品,時而想起這件事情的朱祁鈺好多次難以壓抑心頭的衝動差點想要直接出手送走大兄朱祁鎮。
每每在要出手前那一刻又再次壓抑下心頭的憤怒,也說不清楚是身體本尊對於兄長的懼意還是自己對於封建統治權力架構的清醒認知才讓自己收的手。
算是給自己積點德?弄死了朱祁鎮之後成化帝不就沒了,大明朝也將落入中國數千年來為了皇權爭奪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輪迴,這是朱祁鈺不想看到的。
自秦朝開始,如果不是為了皇權設計殺了兄弟奪位,秦朝也不一定就會二世而亡。
漢朝換個人做武帝也能打退匈奴,而國家有可能會盡早開始休養生息不用十室九空,更不會出現太子被人設計造成國家動蕩的情況。
更不用說宋、元和大明靖難之役了,哪一件都會造成國家長期動蕩,皇權傳承留下的陰影不說還要使無辜百姓遭受池魚之禍。
戰艦模型是兵部和工部經過寶船有限的記載和圖紙找了能工巧匠參詳後製作出來的樣品,在朱祁鈺看來這個模型就是複刻了前人的智慧,沒有一點實際有意義的創新。
就像對待封建王朝統治一樣,明明知道曆朝曆代的毀滅多與最高統治者的愚蠢、無能有關,但是仍然一個新朝代興起時都沒有考慮過分權的方式確保不會因為一個荒唐的皇帝而將整個帝國帶入深淵。
一言而決萬民生死的感覺或許太好了吧,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王八氣勢恐怕會是所有雄性激素分泌過旺的人所追求的。
“陛下,於總督奏報。”朱驥小心翼翼呈上自己老丈人的奏報,侍立在一旁等待朱祁鈺吩咐。這種活計應該是內侍來幹的,自己這個皇室安全局的掌權人還真的很難理解皇帝表示親近的姿態。
“尚德呀,你對楊總兵父子與石總兵叔侄怎麽看?”
“臣惶恐。”朱驥連忙表示出了自己的謙卑。大明朝當下數一數二的武臣家族,自己恐怕不是很合適評價。
“但說無妨。”朱祁鈺慫恿朱驥,多少有點大人騙小孩偷自己家裏零花錢出來買煙抽的意思。
“迴陛下,昌平侯與武清伯、冠軍伯都是我朝名將。正是有了這些名將鎮守,我大明才能安享太平,百姓才有了這盛世可以享樂。”
“不盡不實…”朱祁鈺伸出食指虛點了朱驥幾下。
“臣惶恐。”朱驥連忙躬身行禮,半晌不敢抬起頭來。
“行了,就那麽迴事,也沒指望從你口裏聽到對他們的什麽評價。”朱祁鈺擺擺手並不在意。
“時瓦剌大軍來襲,令嶽首倡加封楊洪、石亨二人以激其鬥誌。朕以為楊洪鎮宣府,為達賊口中所稱‘楊王’理應升賞。遂賜洪為伯,楊洪果然不負朕望,僅年餘便數次大破達賊,加為侯。隻是石亨…深負朕望。”雖然朱祁鈺從頭到尾就防著石亨,但這會可不會承認。
“令嶽曾提意命洪率部留守京師‘督京營訓練,兼掌左府事’,為朕所拒。以洪之才若留於邊塞,位列國公柱石不過覆手之間事。若留於京營,難免步英國公後塵。”
英國公張輔三次平定交趾之亂,是大明宣德、正統朝實際上的定海神針。就因為功高震主為朝廷所忌憚,硬生生被調迴京城掛了個兵部尚書的銜,眼睜睜看著交趾白白丟失了卻無能為力。
而楊洪因為被朱祁鈺一直放在邊疆優先提供物資增派官軍,對於征戰積極給予支持,楊洪因功升到侯爵不說還佩上了征朔大將軍印。隻是這楊洪年歲擺在那裏,又多年征戰積下了一身毛病,一病不起後楊洪的從子楊能、楊信和兒子楊俊三人實際掌握了宣府軍事,接班成為宣府的軍隊控製人。
所以楊洪要想再因軍功升到國公,按照他的身體走向來看也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了。國公…追贈一個,不給世襲罔替的還有點可能。
“楊洪老矣,尚能飯否?唉~可惜英雄遲暮……”朱祁鈺沒有繼續說下去。楊洪的離開是必然的事情,無論朝廷這個時候提供多少物資支持都無法留下這個老將了。
其實如果不是朱祁鈺早在掌權時就對太醫院進行了改革,一方麵大量醫士到各地開設醫館,更是將大量太醫輪番派到各地為地方重要官員檢查身體這才早早發現了楊洪的身體已經接近油盡燈枯上報給了朝廷。
因為有醫士提前幹預下,楊洪這才留下一條老命不然早就該在景泰二年病逝了。嫡子楊傑受楊洪影響較多,繼承昌平侯的爵位後為人處世仍然非常低調,甚至還會上奏要裁撤與楊府有關係的一幹人官職,也算是個可以托付重任的。
可惜曆史上楊傑命薄,年紀輕輕英年早逝不說還沒有留下子嗣,爵位最終讓楊洪庶長子,楊傑的那個便宜哥哥楊俊繼承了。可惜奪門之變後楊俊受了牽連殺朱祁鎮找了由頭給殺了,其子楊珍最後也隻是在成化年間做到了衛指揮使,從此楊氏一門爵就絕了…
可見,孩子教育是個重要的問題,不論嫡庶都不能放鬆。誰知道將來你的家業是嫡子還是庶子繼承?這一點還是後世中國的法律觀點就正好相反,認為所有的子女都應該有繼承權,就算私生子女也一樣享有同等繼承權。
“楊侯知陛下信重之心,必然欣慰。”朱驥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勉強接了一句。
“楊洪如同大明朝的北部擎天柱,楊洪病則北疆不安。石亨雖為大明北疆戰臣第二,實則缺了楊洪那般忠義之氣,少了些許為天下、為蒼生的犧牲精神。”
聽了皇帝這話,朱驥很想問一問哪裏就能看得出石亨少了為天下為蒼生的犧牲精神了?就因為石亨沒有戰死殺場嗎?楊洪善戰,也沒死呀,還不是一路升到了侯爵。
麵對危險並沒選擇無味的犧牲,保留有用之身為大明朝反攻塞北達賊不正是符合皇帝陛下的治國理念嗎?
這皇帝用人理念真的有點…隨性哈~
楊洪的庶子楊俊是以軍衛應襲子弟身份從的軍,跟隨楊洪征戰北疆多年也算有些建樹。在正統朝時楊俊就因為積累的戰功升到了署都督僉事,直接負責獨石、永寧等多處邊務。
土木一役後被景泰朝廷派去檢查各處邊務的給事中金達發現了楊俊這貨也是個貪官,還很奢侈,上章彈劾後被調離了楊洪管片降為事官在居庸關效力。
居庸關對瓦剌知院阿剌一戰,楊俊身先士卒奮戰居庸關又立下大功,靠著父輩關係和於謙等人的有意扶持這正式升為都督僉事。在楊洪身體走下坡路時這才被調迴宣府協助鎮守。
相比較起曆史中因為冒領了擒獲叛閹喜寧之功而升為右都督,從此“恃父勢橫恣”被朝廷言官交章奏劾要求“下獄論斬”而言,此時的楊俊一直在自己父親眼皮子底下就老實多了。
也許是看到了景泰朝廷對待不守律法的高官並不會徇私又或者真的是在自己老爹手下被管教的好,楊俊不僅沒有冒領別人的功勞還在多次征戰中立下了實打實的戰功。
雖然楊俊的戰功沒有石彪那麽耀眼,但也僅僅是因為自己老子看得太緊的原因,甚至於大規模作戰方麵楊俊更加敢想敢戰。曆史上為了能夠一戰而破瓦剌,楊俊曾獻計引誘也先率大軍攻宣府,然後朝廷依托宣府來個包餃子徹底消滅也先。
隻可惜於於謙覺得這個辦法過於冒險,正好又在安排設立十二團營改革京營官軍,否則大明北疆局勢搞不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