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皇帝要搞平反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番批評教育下,眾朝臣很快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紛紛在禮部尚書楊善的帶領下積極承認錯誤並對堅決擁護景泰皇帝陛下英明決定作出了保證。
在全天下人民都努力為中興大明奮鬥的時候,身為朝廷重臣居然對我們國家的領導者英明神武的決定產生了那麽一刹那的質疑,這無疑是對天下百姓的背叛,是對大明朝的不忠,這種情況以後絕對不能再犯。
作為朝廷重臣,應該起到朝臣的領導作用,應該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景泰皇帝陛下為首的大明朝廷周圍,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堅決支持擁護皇帝陛下的一切決定,依律依祖製治理國家,要認真發揮大臣在朝廷、國家官吏體係中的重要作用,把皇帝陛下的決策貫徹落實到天下萬民身上……
錯了,重來。
“什麽?不不不,啟稟陛下,此事我戶部實在不宜主導,不如還是交由錦衣衛負責更為妥當。”
“迴稟陛下,臣也這麽以為的。錦衣衛國家安全局正合適不過了。一來方便適時向陛下迴稟,二來也合適與各部、各衙門間奔走協調,免得我們一個個部衙間難免有疏漏的,辦砸了差使不說還會壞了朝廷大事。”
“啟稟陛下,臣附議。融和各民族的差使非錦衣衛不可,臣等任何一個部門都沒有這方麵的人才堪擔如此大任哪!”
在經過朱祁鈺一番洗腦般的說詞後眾人也都表示了認同,至少可以先走走看吧!漢族與各族通婚的事情確實一直都有,隻要引導得當一時理論上是會使各少數民族越來越少的。
按照皇帝陛下給出來的餿主意,僅僅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通婚後給予的優惠配給鹽、茶、糧食、鐵器的政策就能紅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
別小看這個政策,一個部族中一戶人家有了個漢人進入後,這一戶就能因為這個漢人而得到一定量的低價必須物資供給,而其他人隻能夠按正常的商價購買鹽、茶,中間差價就不是一點兩點。
甚至於專門針對有戰功的清退官軍老兵還有各種錢、糧貼補和更多的必需品低價購買份額,這得是多少人打破頭都搶不到的,家裏有適齡婚配兒女的難免不動點心思。
但是大明漢族女兒是這麽好娶的嗎?更別說想招郎上門了,隻能是女兒嫁入漢人家中,將那些官方配給名額留下來就很好了。
看似一個可以供刁民鑽的漏洞,其實就是朝廷故意給出的引導,讓更多的異族女子嫁入漢人家室,從此以漢人自居。有異族親戚不怕,遲早會成為我華夏民族中的一員……
隻是這差使誰都不想沾手,太油膩了。吏部王直直接吹胡子瞪眼睛拒絕了負責這種破事情,我大明吏部是管理、考核百官的,現在要增加吏員名額忙都忙不過來,哪有空管這些料攤子。
兵部倒是需要參與,但涉及地方的事情總要有個對接的抓總部門才好,否則地方上跟兵部扯皮肯定會耽誤事的。戶部陳循把頭擺成撥浪鼓,憑什麽歸我戶部管?戶部協從沒問題,應當應份,主導這種事情難免會有部族糾紛產生,還是找個掌刀的部門最最合適。
推來推去,皇家最忠實的狗腿子錦衣衛被推了出來。劉聚管的國家安全局正好成了箭靶子。
錦衣衛一分為四名義上平起平坐,但實際上朱驥領的皇室安全局雖然人數最少卻最為核心,幾乎每天都有見到朱祁鈺的機會。特意將於謙女婿安排在息身邊負責警衛安全工作本就是朱祁鈺有意為之,朱祁鈺當然會格外重視皇室安全局的建設了。
劉聚領導國家安全局上躥下跳幾乎繼承了大明朝上到勳貴下至百姓對於錦衣衛的全部怒火,錦衣衛之前幹過的事情實在是太招人恨了,被限製了部分職權後的錦衣衛國家安全局難免會招人看不順眼了。
“國家安全局嘛……”動用國家安全局也說得過去,但如果由劉聚負責出手以國家安全為名辦差難免惹人非議。
“這樣吧,若是清退官軍願意在塞北落戶的,當地府衙安排予以落籍,若是願意由原籍遷至塞北的,著官府安排建房。這房子得要經得住塞北的狼咬冰凍,由兵部、工部、戶部一起擬個章程出來。”
“依朕的意思,就由兵部出人建房,戶部、工部出糧、出石料,讓天下人都知道咱們對待清退的官軍是仁義的。”
“這塞北冰天雪地的,要是上了凍那就是隨時能要命的。咱大們的好男兒沒有死在軍陣中,可不能在離開軍營後被凍餓致死嘍~”
“陛下這是打算在全軍推廣讓清退的官軍都留下呀,廷益以為可行否?”王直輕聲側臉問於謙。
“迴抑庵公,在下以為此議可行。當然了,能留下的官軍隻怕不足百之一二而已,礙不得什麽事。隻如此一來,冒名入軍伍的,不願迴鄉種田的總會有人願意留下。畢竟塞外可是吃肉的……”
旁邊的陳循、高穀早就豎直了耳朵恨不得直接起身湊過來仔細聽聽於謙的意見,順風飄進耳朵裏這話頭也差不多表明了意思。
大明朝這幾年塞北官軍的待遇是真不錯,頓頓肉湯、炊餅再不濟也是高粱飯管飽,每日總還有一頓肉粥吃得,更不用說打鐵的規矩至少三日一頓肉食了,那頓肉食可是定數,每一份都是要上秤稱過的。
迴鄉呢?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四、五十歲年紀一個個被歲月磋磨得跟七老八十一般。在這個“吃飽了不想家”的年代裏總有幾個願意留在塞外娶放羊女的,迴鄉後想要說上親事隻怕都是難事。
更何況塞外嫁女兒可是會“帶著妹妹和牛羊到我的帳篷裏來”的,加上朝廷給安排的房子和固定的糧、鹽、布、茶配給,日子怎麽也比迴鄉過得舒服。
這一批清退的老軍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被家族拋棄的人,宣德、正統時期被清軍、勾軍的軍士中難免有因家貧無奈被家裏選出來拋棄掉的,拿人錢財替人頂缸的,還有被負責勾軍、清軍的官軍強拉硬拽入伍的,就這些人裏能活下來的總有那麽幾個對於家鄉沒有什麽眷念。留在自己熟悉的塞外,在自己曾經當兵時管轄的區域範圍裏安個家隨時可以得到官軍庇護的心裏因素可比迴到那個讓自己心寒的家鄉要溫暖多了。
“如此說來,推給錦衣衛辦這差使欠妥當了?”陳循也壓低了聲音說道,當著皇帝的麵算計皇家禦用狗腿子還是要低調一點才好。
“倒也不是,一則塞外各部族關係錯綜複雜,如果一昧用官軍壓迫隻怕反而容易生變;二則除了塞外我大明境內還有諸多土族一直不服王化,即便改土歸流這麽些年仍然有土官親信與朝廷委派官吏明爭暗鬥,即便是醫士都有命喪於此者。錦衣衛協調各衙門辦差反而更為便利些。”
“也是也是。”
錦衣衛隻是一棵大樹被嫁接、移栽成了稍小一些的幾棵樹,並不是大樹徹底倒了。何況大家一致推薦的國家安全局本就管著與番族之間的往來。隻是用這棵大樹太招搖了,讓人難免起了些別的心思。
“若是能有個旁的衙門的名義在明麵上樹旗,暗地裏由劉聚總攬著便更為妥當了。”
“楊卿。”
“臣在。”聽到朱祁鈺召喚楊善立刻起身出班再躬身行禮,整個動作毫無拖泥帶水的表現,即便這會楊善的腦子還跟著自己的耳朵留在於謙那邊身體也沒有半點猶豫。這種肌肉記憶一般的反應著實令人驚歎。
“楊卿,依諸卿推薦便由錦衣衛國家安全局主管了這差使,由你禮部之名對諸番交涉,務必要宣示我大明之德性,莫使諸番作惡,終令各族人民生靈塗炭。”
“臣遵旨。”就在楊善應聲的那一會兒功夫,於謙暗暗讚了一個好主意。實際抓緊的是錦衣衛,對外卻推出了禮部在外麵搖旗呐喊,給人的感覺頓時好了不少。
在錦衣衛國家安全局設立之後,但凡有哪個不開眼的拿大明禮部宣示的聖諭不當迴事又或者陽奉陰為被盯上之後,有不了多久就會有大明官軍上門來教做人。
這幾年被教育過也孔孟之道的部族不在少數,雖然都是小部族,所費刀兵對於大明而言不足一提,但是效果卻是比十數萬大軍圍山封村還好。
這群由雲南、廣西各族“主動”親明人員組成的山地部隊鑽山越嶺完全不在話下,配備的軟甲、手駑、鋼刀和各色成品毒藥隨手擺弄。各土司老爺們的親衛哪裏見過這種陣仗,基本上不用出動超過千人的官軍隊伍就能把戰事徹底解決掉了。
而這支部隊非常實際上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守備部隊,雲南、廣西總兵都隻有為這支部隊的營地提供便利的義務而沒有調動的權利,據說這支部隊直接隸屬於錦衣衛指揮,是由家眷被錦衣衛、禦馬監特別照顧的前廣東、廣西、雲南投降判軍中挑選組成。
至於為什麽選叛軍,因為他們是叛軍,而且是投降的叛軍。再叛,原來的部族輕易不會相信他們,何況自己家親眷被朝廷給捏住了,為朝廷效力的待遇又比之前在深山老林子裏求食舒服了不知道多少倍,自然也會衡量輕重的。
“行吧,那這事就這麽定了。如果有什麽問題再遞折子上來跟朕說。沒啥事就散朝吧!”
如果說這天下還有哪個皇帝把禮儀當作兒戲一般的,景泰皇帝認第二絕對沒人敢認第一。周天子時群臣議事是得交出武器脫去鞋襪跪坐在墊子上的,像極了後世跪坐在榻榻米上吃飯的兩個東亞小國。
宋朝時候趙大除了玩了個杯酒釋兵權之外還就是借口老眼昏花讓臣子遞上奏本就撤了人家椅子,自此之後宋朝官員就沒有坐著跟皇帝奏對的資格了。
蒙元反而好些能給個座,可咱大明朝開國後朱重八宰光了開國功臣之後其他人就沒了座著奏對的權利了。景泰皇帝一登基沒幾天時間就精簡了上朝人員,又是座榻又是茶點的,搞得大家還挺不好意思的。
可是看著每日上、下朝時朱祁鈺那一臉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模樣,尤其是朝議到了一半坐久了還要站起來伸伸胳膊拉拉腿,時不時還伸個懶腰打個哈欠,哪裏有個皇帝的威嚴樣子?
這要傳到宮外麵讓人知道大明皇帝就這般懶散模樣,還不得笑掉大牙?
“兵部、都察院留下,其餘無事退朝。”見沒有了奏本,朱祁鈺直接站起來擺手趕人。
朱祁鈺這樣退朝不是新鮮事了,大臣們已經從剛開始的錯愕轉而成了習慣。好吧,皇帝喜歡就好,至少這個皇帝沒有誤國,沒有動不動拿大臣勳貴們枷號玩,更沒有親信近臣和荒淫…無度?
“於卿、王卿,我留下兩位實在是有一事不明,想請兩位出謀畫策。”
“臣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那好,你們說說為什麽我發現朝廷裏很多當管官吏辦事越來越懶散了,至少是不像朕當初登基那會辦事情的態度了。”
這……
被皇帝問到這種話的酸爽實在讓人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朝廷上下官員辦事還算是用心的,至少沒有人敢虛於應事了。
景泰朝的上層高官們其實都知道這個皇帝是個不好應付的角色,幾乎所有的問題皇帝陛下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還都很有獨道的問題解決方案。雖然其中有些解決方法讓人怎麽看怎麽覺得離經叛道,但他是皇帝,辦法確實能解決問題也就得了。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百官都不太願意費腦子了吧!
任誰都很難接受,自己發現了問題後絞盡腦汁揪了不知道多少根胡子才想到的解決辦法被人輕鬆給否了不說,隻是瞬息間就給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皇帝小兒這麽做事情也太傷臣下的自尊了。
“特別是那個刑部啊,朕覺得刑部這幾年辦事著實有些不著調,這辦事風格不能說散漫,但是真沒有往年那麽積極用事了。二位以為呢?”
景泰年間的刑部出不了什麽大的功績,在朱祁鈺的指示下刑部將精典案例編造成冊下發到每個縣衙的法曹手中。為了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更是將一審判案權交給了各縣法曹。
身為地方主管,縣官要辦的事情太多了,專業的事情本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辦。讀個四書五經後為了應付考試學了公文書寫規範而已,哪裏會懂怎麽查案、怎麽判案?這也極大的避免了葫蘆官判葫蘆案的情況發生。
身為法曹的頂頭上司,各縣主官當然有對案件不滿的改判和提交上級複審的建議權。而上一級的通判在接到知縣的公文後要對案件進行複核,安排人員組織複審,同樣是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情。
由錦衣衛和各州、府、縣推舉的斷案高手編寫的裁判要典成為了南、北兩京國子監律法專科學院的必考教材。預計五年,不,至多十年時間全天下的裁判官員不論等級都將要輪流到學院裏培訓、考核一遍,不然就要麵臨下崗自謀生路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說刑部辦事不積極、不主動多少有些不客觀的。
“臣愚鈍,未知陛下所指何意?依臣之見,刑部近些年來推行‘全民知律守法’和‘專人判案’,經刑部複核的錯案少了很多,這也全是陛下鴻福又能知人善用所得,確實未曾見有刑部上下散漫之心啊!”
“嗯嗯,是也是,但是吧……朕覺得這還不夠。”
“還望陛下明示。”於謙和王直對望一眼後小心應付著。
“啊,這麽樣看啊,兩位看我這個皇帝位來得容易不是……”
“陛下慎言,陛下遵太後懿旨並兄長正統皇帝避位詔方繼承大位,何來得位容易一說。”於謙、王直兩人又開始腦門子冒汗了,這皇帝一定又要出妖了。
“是是是,我就是這麽一說嘛~”
“就這麽一說也不行啊,陛下!”
“好好好,不說了不說了。”朱祁鈺擺手阻止了兩個繼續想要講大道理的勢頭說道:“朕得這個大位來的有些奇葩…呃,那個那個,反正就這麽個意思,你們懂就好了……”
於謙、王直兩人一臉哭相,我們真不懂呀!
“我是這麽覺得,你們說有些案子如果在我景泰不能平反,後繼者還有可能給他們平反嗎?”
那不能,當然不能了,那祖宗定下來的……等等,什麽?平反?
皇帝陛下要為誰的案子平反?!
在全天下人民都努力為中興大明奮鬥的時候,身為朝廷重臣居然對我們國家的領導者英明神武的決定產生了那麽一刹那的質疑,這無疑是對天下百姓的背叛,是對大明朝的不忠,這種情況以後絕對不能再犯。
作為朝廷重臣,應該起到朝臣的領導作用,應該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景泰皇帝陛下為首的大明朝廷周圍,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堅決支持擁護皇帝陛下的一切決定,依律依祖製治理國家,要認真發揮大臣在朝廷、國家官吏體係中的重要作用,把皇帝陛下的決策貫徹落實到天下萬民身上……
錯了,重來。
“什麽?不不不,啟稟陛下,此事我戶部實在不宜主導,不如還是交由錦衣衛負責更為妥當。”
“迴稟陛下,臣也這麽以為的。錦衣衛國家安全局正合適不過了。一來方便適時向陛下迴稟,二來也合適與各部、各衙門間奔走協調,免得我們一個個部衙間難免有疏漏的,辦砸了差使不說還會壞了朝廷大事。”
“啟稟陛下,臣附議。融和各民族的差使非錦衣衛不可,臣等任何一個部門都沒有這方麵的人才堪擔如此大任哪!”
在經過朱祁鈺一番洗腦般的說詞後眾人也都表示了認同,至少可以先走走看吧!漢族與各族通婚的事情確實一直都有,隻要引導得當一時理論上是會使各少數民族越來越少的。
按照皇帝陛下給出來的餿主意,僅僅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通婚後給予的優惠配給鹽、茶、糧食、鐵器的政策就能紅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
別小看這個政策,一個部族中一戶人家有了個漢人進入後,這一戶就能因為這個漢人而得到一定量的低價必須物資供給,而其他人隻能夠按正常的商價購買鹽、茶,中間差價就不是一點兩點。
甚至於專門針對有戰功的清退官軍老兵還有各種錢、糧貼補和更多的必需品低價購買份額,這得是多少人打破頭都搶不到的,家裏有適齡婚配兒女的難免不動點心思。
但是大明漢族女兒是這麽好娶的嗎?更別說想招郎上門了,隻能是女兒嫁入漢人家中,將那些官方配給名額留下來就很好了。
看似一個可以供刁民鑽的漏洞,其實就是朝廷故意給出的引導,讓更多的異族女子嫁入漢人家室,從此以漢人自居。有異族親戚不怕,遲早會成為我華夏民族中的一員……
隻是這差使誰都不想沾手,太油膩了。吏部王直直接吹胡子瞪眼睛拒絕了負責這種破事情,我大明吏部是管理、考核百官的,現在要增加吏員名額忙都忙不過來,哪有空管這些料攤子。
兵部倒是需要參與,但涉及地方的事情總要有個對接的抓總部門才好,否則地方上跟兵部扯皮肯定會耽誤事的。戶部陳循把頭擺成撥浪鼓,憑什麽歸我戶部管?戶部協從沒問題,應當應份,主導這種事情難免會有部族糾紛產生,還是找個掌刀的部門最最合適。
推來推去,皇家最忠實的狗腿子錦衣衛被推了出來。劉聚管的國家安全局正好成了箭靶子。
錦衣衛一分為四名義上平起平坐,但實際上朱驥領的皇室安全局雖然人數最少卻最為核心,幾乎每天都有見到朱祁鈺的機會。特意將於謙女婿安排在息身邊負責警衛安全工作本就是朱祁鈺有意為之,朱祁鈺當然會格外重視皇室安全局的建設了。
劉聚領導國家安全局上躥下跳幾乎繼承了大明朝上到勳貴下至百姓對於錦衣衛的全部怒火,錦衣衛之前幹過的事情實在是太招人恨了,被限製了部分職權後的錦衣衛國家安全局難免會招人看不順眼了。
“國家安全局嘛……”動用國家安全局也說得過去,但如果由劉聚負責出手以國家安全為名辦差難免惹人非議。
“這樣吧,若是清退官軍願意在塞北落戶的,當地府衙安排予以落籍,若是願意由原籍遷至塞北的,著官府安排建房。這房子得要經得住塞北的狼咬冰凍,由兵部、工部、戶部一起擬個章程出來。”
“依朕的意思,就由兵部出人建房,戶部、工部出糧、出石料,讓天下人都知道咱們對待清退的官軍是仁義的。”
“這塞北冰天雪地的,要是上了凍那就是隨時能要命的。咱大們的好男兒沒有死在軍陣中,可不能在離開軍營後被凍餓致死嘍~”
“陛下這是打算在全軍推廣讓清退的官軍都留下呀,廷益以為可行否?”王直輕聲側臉問於謙。
“迴抑庵公,在下以為此議可行。當然了,能留下的官軍隻怕不足百之一二而已,礙不得什麽事。隻如此一來,冒名入軍伍的,不願迴鄉種田的總會有人願意留下。畢竟塞外可是吃肉的……”
旁邊的陳循、高穀早就豎直了耳朵恨不得直接起身湊過來仔細聽聽於謙的意見,順風飄進耳朵裏這話頭也差不多表明了意思。
大明朝這幾年塞北官軍的待遇是真不錯,頓頓肉湯、炊餅再不濟也是高粱飯管飽,每日總還有一頓肉粥吃得,更不用說打鐵的規矩至少三日一頓肉食了,那頓肉食可是定數,每一份都是要上秤稱過的。
迴鄉呢?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四、五十歲年紀一個個被歲月磋磨得跟七老八十一般。在這個“吃飽了不想家”的年代裏總有幾個願意留在塞外娶放羊女的,迴鄉後想要說上親事隻怕都是難事。
更何況塞外嫁女兒可是會“帶著妹妹和牛羊到我的帳篷裏來”的,加上朝廷給安排的房子和固定的糧、鹽、布、茶配給,日子怎麽也比迴鄉過得舒服。
這一批清退的老軍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被家族拋棄的人,宣德、正統時期被清軍、勾軍的軍士中難免有因家貧無奈被家裏選出來拋棄掉的,拿人錢財替人頂缸的,還有被負責勾軍、清軍的官軍強拉硬拽入伍的,就這些人裏能活下來的總有那麽幾個對於家鄉沒有什麽眷念。留在自己熟悉的塞外,在自己曾經當兵時管轄的區域範圍裏安個家隨時可以得到官軍庇護的心裏因素可比迴到那個讓自己心寒的家鄉要溫暖多了。
“如此說來,推給錦衣衛辦這差使欠妥當了?”陳循也壓低了聲音說道,當著皇帝的麵算計皇家禦用狗腿子還是要低調一點才好。
“倒也不是,一則塞外各部族關係錯綜複雜,如果一昧用官軍壓迫隻怕反而容易生變;二則除了塞外我大明境內還有諸多土族一直不服王化,即便改土歸流這麽些年仍然有土官親信與朝廷委派官吏明爭暗鬥,即便是醫士都有命喪於此者。錦衣衛協調各衙門辦差反而更為便利些。”
“也是也是。”
錦衣衛隻是一棵大樹被嫁接、移栽成了稍小一些的幾棵樹,並不是大樹徹底倒了。何況大家一致推薦的國家安全局本就管著與番族之間的往來。隻是用這棵大樹太招搖了,讓人難免起了些別的心思。
“若是能有個旁的衙門的名義在明麵上樹旗,暗地裏由劉聚總攬著便更為妥當了。”
“楊卿。”
“臣在。”聽到朱祁鈺召喚楊善立刻起身出班再躬身行禮,整個動作毫無拖泥帶水的表現,即便這會楊善的腦子還跟著自己的耳朵留在於謙那邊身體也沒有半點猶豫。這種肌肉記憶一般的反應著實令人驚歎。
“楊卿,依諸卿推薦便由錦衣衛國家安全局主管了這差使,由你禮部之名對諸番交涉,務必要宣示我大明之德性,莫使諸番作惡,終令各族人民生靈塗炭。”
“臣遵旨。”就在楊善應聲的那一會兒功夫,於謙暗暗讚了一個好主意。實際抓緊的是錦衣衛,對外卻推出了禮部在外麵搖旗呐喊,給人的感覺頓時好了不少。
在錦衣衛國家安全局設立之後,但凡有哪個不開眼的拿大明禮部宣示的聖諭不當迴事又或者陽奉陰為被盯上之後,有不了多久就會有大明官軍上門來教做人。
這幾年被教育過也孔孟之道的部族不在少數,雖然都是小部族,所費刀兵對於大明而言不足一提,但是效果卻是比十數萬大軍圍山封村還好。
這群由雲南、廣西各族“主動”親明人員組成的山地部隊鑽山越嶺完全不在話下,配備的軟甲、手駑、鋼刀和各色成品毒藥隨手擺弄。各土司老爺們的親衛哪裏見過這種陣仗,基本上不用出動超過千人的官軍隊伍就能把戰事徹底解決掉了。
而這支部隊非常實際上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守備部隊,雲南、廣西總兵都隻有為這支部隊的營地提供便利的義務而沒有調動的權利,據說這支部隊直接隸屬於錦衣衛指揮,是由家眷被錦衣衛、禦馬監特別照顧的前廣東、廣西、雲南投降判軍中挑選組成。
至於為什麽選叛軍,因為他們是叛軍,而且是投降的叛軍。再叛,原來的部族輕易不會相信他們,何況自己家親眷被朝廷給捏住了,為朝廷效力的待遇又比之前在深山老林子裏求食舒服了不知道多少倍,自然也會衡量輕重的。
“行吧,那這事就這麽定了。如果有什麽問題再遞折子上來跟朕說。沒啥事就散朝吧!”
如果說這天下還有哪個皇帝把禮儀當作兒戲一般的,景泰皇帝認第二絕對沒人敢認第一。周天子時群臣議事是得交出武器脫去鞋襪跪坐在墊子上的,像極了後世跪坐在榻榻米上吃飯的兩個東亞小國。
宋朝時候趙大除了玩了個杯酒釋兵權之外還就是借口老眼昏花讓臣子遞上奏本就撤了人家椅子,自此之後宋朝官員就沒有坐著跟皇帝奏對的資格了。
蒙元反而好些能給個座,可咱大明朝開國後朱重八宰光了開國功臣之後其他人就沒了座著奏對的權利了。景泰皇帝一登基沒幾天時間就精簡了上朝人員,又是座榻又是茶點的,搞得大家還挺不好意思的。
可是看著每日上、下朝時朱祁鈺那一臉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模樣,尤其是朝議到了一半坐久了還要站起來伸伸胳膊拉拉腿,時不時還伸個懶腰打個哈欠,哪裏有個皇帝的威嚴樣子?
這要傳到宮外麵讓人知道大明皇帝就這般懶散模樣,還不得笑掉大牙?
“兵部、都察院留下,其餘無事退朝。”見沒有了奏本,朱祁鈺直接站起來擺手趕人。
朱祁鈺這樣退朝不是新鮮事了,大臣們已經從剛開始的錯愕轉而成了習慣。好吧,皇帝喜歡就好,至少這個皇帝沒有誤國,沒有動不動拿大臣勳貴們枷號玩,更沒有親信近臣和荒淫…無度?
“於卿、王卿,我留下兩位實在是有一事不明,想請兩位出謀畫策。”
“臣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那好,你們說說為什麽我發現朝廷裏很多當管官吏辦事越來越懶散了,至少是不像朕當初登基那會辦事情的態度了。”
這……
被皇帝問到這種話的酸爽實在讓人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朝廷上下官員辦事還算是用心的,至少沒有人敢虛於應事了。
景泰朝的上層高官們其實都知道這個皇帝是個不好應付的角色,幾乎所有的問題皇帝陛下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還都很有獨道的問題解決方案。雖然其中有些解決方法讓人怎麽看怎麽覺得離經叛道,但他是皇帝,辦法確實能解決問題也就得了。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百官都不太願意費腦子了吧!
任誰都很難接受,自己發現了問題後絞盡腦汁揪了不知道多少根胡子才想到的解決辦法被人輕鬆給否了不說,隻是瞬息間就給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皇帝小兒這麽做事情也太傷臣下的自尊了。
“特別是那個刑部啊,朕覺得刑部這幾年辦事著實有些不著調,這辦事風格不能說散漫,但是真沒有往年那麽積極用事了。二位以為呢?”
景泰年間的刑部出不了什麽大的功績,在朱祁鈺的指示下刑部將精典案例編造成冊下發到每個縣衙的法曹手中。為了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更是將一審判案權交給了各縣法曹。
身為地方主管,縣官要辦的事情太多了,專業的事情本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辦。讀個四書五經後為了應付考試學了公文書寫規範而已,哪裏會懂怎麽查案、怎麽判案?這也極大的避免了葫蘆官判葫蘆案的情況發生。
身為法曹的頂頭上司,各縣主官當然有對案件不滿的改判和提交上級複審的建議權。而上一級的通判在接到知縣的公文後要對案件進行複核,安排人員組織複審,同樣是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情。
由錦衣衛和各州、府、縣推舉的斷案高手編寫的裁判要典成為了南、北兩京國子監律法專科學院的必考教材。預計五年,不,至多十年時間全天下的裁判官員不論等級都將要輪流到學院裏培訓、考核一遍,不然就要麵臨下崗自謀生路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說刑部辦事不積極、不主動多少有些不客觀的。
“臣愚鈍,未知陛下所指何意?依臣之見,刑部近些年來推行‘全民知律守法’和‘專人判案’,經刑部複核的錯案少了很多,這也全是陛下鴻福又能知人善用所得,確實未曾見有刑部上下散漫之心啊!”
“嗯嗯,是也是,但是吧……朕覺得這還不夠。”
“還望陛下明示。”於謙和王直對望一眼後小心應付著。
“啊,這麽樣看啊,兩位看我這個皇帝位來得容易不是……”
“陛下慎言,陛下遵太後懿旨並兄長正統皇帝避位詔方繼承大位,何來得位容易一說。”於謙、王直兩人又開始腦門子冒汗了,這皇帝一定又要出妖了。
“是是是,我就是這麽一說嘛~”
“就這麽一說也不行啊,陛下!”
“好好好,不說了不說了。”朱祁鈺擺手阻止了兩個繼續想要講大道理的勢頭說道:“朕得這個大位來的有些奇葩…呃,那個那個,反正就這麽個意思,你們懂就好了……”
於謙、王直兩人一臉哭相,我們真不懂呀!
“我是這麽覺得,你們說有些案子如果在我景泰不能平反,後繼者還有可能給他們平反嗎?”
那不能,當然不能了,那祖宗定下來的……等等,什麽?平反?
皇帝陛下要為誰的案子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