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土木堡之變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永昌人在床上躺,鍋從天上來。
先是有內侍奉皇命接連探望,送來各種補藥。然後又是太醫院醫士奉命輪換著來請脈診病。最後,仍然還是一臉懵的李永昌接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命令決定。
正躺在病床上迴神的李永昌第一反應是——好他母親的一個坑。
掙紮著想要起來進宮雲給太後說明情況,表明自己的忠誠。才到宮門口就被內侍截停並傳了皇帝口諭。
對於李永昌不顧自己身體堅持要進宮謝恩的事情進行了嚴厲批評。並一再強調想要報效皇帝陛下先要學會好好保重自己身體,隻有一副好身板才能為皇帝陛下辦差。
宣讀完口諭後,內官又輕聲對服侍著李永昌要進宮的下人給予了陛下的嚴厲申斥。寵信李永昌並對其委以重任的皇帝陛下對於李府家人不能好好侍奉正在病榻上的李永昌安心休養表示了憤怒,聲稱如果再犯一定會打斷所有男家奴的腿,中間那條。
至於女家奴嘛,皇帝陛下對於教司坊這種地方非常不感冒。但是表示邊軍長年處於隻能見到母馬、母牛、母羊這種情況,很願意幫助李大太監府上那些不懂事的女性送到邊境給官軍們幹點縫縫補補的活計。
白天縫補是少不了的,至於晚上嘛……這種事情皇帝陛下日理萬機,哪裏會管這麽許多?
悲憤的李永昌很想在宮門口高唿:太後娘娘,奴才對您是一片忠心,絕對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您的事情啊!
可惜李永昌不敢,而且以現在的身體狀況也喊不出來。
這一切在旁人看來卻是李永昌深受新皇寵信是沒得跑了。傳旨的小宦官都說皇帝陛下特別交待了,旨意就讓李永昌在馬車上接就行了。
用屁股都能想得到,做為太後常年寵信的大太監,李永昌一定是有兩把刷子的。原來權傾朝野的首號大太監王振在土木堡一役後生死不知,而興安又不知道抽了什麽風幹翻了二號人物金英後自請依律懲處,宮裏數得上名頭的就隻剩下曾經的太後近侍,又親自跑到紫荊關見了已經是太上皇帝的朱祁鎮。
這大太監李永昌一定是景泰朝新貴無疑了~
陪著杭妃用午膳時朱祁鈺倒是實話實說,杭氏問起來時就把自己盤算著挑拔李永昌與孫太後關係的事情說了出來。
“爺的意思,這太後就能著了道?”杭氏有些不信。孫太後也是個有心計的角色,從她能夠把宣德爺的胡皇後拉下馬就能看出一二。
杭氏心裏不是沒有盤算過自己效仿孫太後的可能性,但或多或少感覺到朱祁鈺雖然事事不瞞自己卻不對汪氏講實情,但也沒有對汪氏有任何不滿的表現。
“這是陽謀。”朱祁鈺並不是很在意馬上能有結果。
“如果太後著了道,那她也就自斷一臂。如果沒著道,兩人多少有了些裂痕,再加把力道就是了。”
李永昌不僅僅是個宦官,更是孫太後的重要耳目和智囊。封建社會中女性的知識麵和社會麵都明顯少於男性。因此,論及權謀方麵男性普遍會比女性更有優勢。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隻要讓孫太後與得力幹將之間喪失了信任就已經算得上勝利了。
“那父作什麽要將興安調到大同?”杭氏又問道:“身邊沒有了趁手的人,豈不是不方便?可是要用潛?時的人手了?”
朱祁鈺從監國至今,幾乎沒有動用過郕王府時的舊人。
“長史等人都是正統朝舊人,他們是來看著我的,哪裏算得上是潛?舊人?”朱祁鈺不以為意說道:“金英、興安、李永昌之輩原本也不是我的人,曾幾何時他們權傾朝野,我一介親王還要仰他們鼻息過活。如今朝廷局勢已經穩定,自然要清算一下了。”
“興安那廝不過是牆頭草一般的小人,我可是早就囑咐過你們姐妹離那醃臢貨遠些。”朱祁鈺現在的布局是打算徹底將孫太後和太上皇帝朱祁鎮這兩個隱患徹底解決掉,自然不在乎宮裏麵的人手問題。
要用當然要用新人,用那些恨正統皇帝朱祁鎮的人,用那些對孫太後不滿的人。隻有這些人才會牢牢把握著紫荊城的大門。
內有忠仆守門,外有直臣掌握兵權,朱祁鎮就再也沒有奪門重登皇帝寶座的機會。
“瞧爺說的,奴哪裏會結交內臣。無非是見這興安平日裏殷情些,多嘴問一句而已。”杭氏揣摩著朱祁鈺的心思小心說著話。
“本來也要派人往大同走一遭,正好有了金英、興安貪賄這檔子事情,就安排興安了。”朱祁鈺接過枸杞茶,輕輕啜了一口。
“大同原鎮守太監郭璥被拿下問罪後,大同就缺個鎮守太監。自先帝以來,邊鎮已經形成了太監鎮守、文官提督、勳貴武將掌兵三權製衡的局麵。我也沒想過要打破這種局麵。”
“大同如今由郭登任總兵,他是大兄的姻親,能夠在大是大非麵前替朝廷守住大同,很不錯。”雖然郭登不太敢跟瓦剌硬碰硬,可是玩陰招這一點朱祁鈺很欣賞。
之前大同用詐派人假裝出城祭祖,騙了不少瓦剌兵搶奪物品食用後中毒。就憑這一手,郭登兵輕輕鬆鬆斬了十幾顆達子人頭迴朝廷報功。可惜膽子還是太小了,如果趁勢再掩殺一場也許還能多得些戰功的。
“提督守備羅亨信更是文人榜樣,以右副都禦史之銜仗劍坐於城頭嚴禁任何人靠近城門從而阻止郭璥那蠢貨開城門這一條,就該升他的職,加他的俸。”實在是前段時間手忙腳亂,宣府、大同也都沒有出亂子,朱祁鈺反而忘記了升賞。
眼見著羅通巡撫邊鎮走到大同,跟羅亨信、郭登發生了爭執,朱祁鈺當然要出手調停一下了。
“爺這是要敲打下羅通?”杭氏輕輕給朱祁鈺杯子續上熱水。泡枸杞不能用滾水,因為滾水會破壞枸杞中的營養成分。
“羅通還真是個文武全才,用好了能夠放心讓他總鎮一方。隻是此人品性真的不怎麽樣,而且這幾十年被閑置似乎心性更加乖戾了。”說著,朱祁鈺笑笑。“送兩本書給他,讓他好好靜靜心。”
“爺這份心思,不是瞎子都看出來了。隻是難免讓人想著爺是不是要抑佛揚道?”對於佛教的打擊現在還沒停止,各地官府每天時不時還是能報出幾例在寺廟裏發現違律犯禁的事宜。
反觀道觀,似乎就沒有這麽多事情發生。所以朱祁鈺送給羅通一套道教書籍,難免讓人有些其他想法。
“遵紀守法的,都不禁止。不論佛道。”朱祁鈺這話,杭氏是不信的。聯想到孫太後、朱祁鎮都信佛,而胡皇後當年被送到長安宮賜號靜慈法師信的可是道教,自然也就不再多做糾纏了。
“這次讓興安去也是安撫羅亨信、郭登並敲打羅通的意思在裏麵,興安精到像猴,粘上毛就能上樹的,自然不會看不懂該怎麽做。”說罷,朱祁鈺冷哼了一句:“興安借著替朝廷辦差的便當也沒少禍禍官吏百姓,讓他到大同去吃點風雪也能給他長長記性。”
“若不是身邊人,真不知道爺有如此手段。果真天子是與生俱來的,才入潛邸時,奴可不知道爺是如此這般人物。”杭氏的恭維話在朱祁鈺聽來卻是一滯。
自己表現好像有些過了,一個閑散王爺突然被人推上位做皇帝應該是一問三不知才對。弄得有聲有色,難免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早有準備。或者該給人一個“夜夢神人授技”的印象?
這樣做好像對於自己鞏固皇帝寶座還挺有幫助的。
略顯有點失神的朱祁鈺沒有接杭氏的話茬,隻是朝杭氏笑了笑就端起茶杯又呡了口枸杞茶。
“爺忙完了抽空去見下母親吧!”杭氏輕聲說道,女人嫁入婆家是要有一個好媳婦形象的。
“嗯”說起來這個母親,朱祁鈺真不知道自己該怎麽麵對。想了想後說道:“登基之初,胡濙、於謙幾人就喊著要一日三朝,被我給駁了。這從早到晚開朝會,他們站著不累,我坐久了都煩。”
“如今一日兩朝,大多數奏折都分出去讓內閣票擬,我不過隻是駁迴幾封不妥當的。就這,也忙到沒日沒夜。”朱祁鈺恨恨放下茶杯,發出嘭的一聲悶響。
“母親那裏,你們姐妹帶著孩子們常去請安就是了。我得空了便去請個安,眼見著要過年了,宮裏宮外,百姓人家,還有忙不完的事情。也不知道先皇和大兄是怎麽過來的。”朱祁鈺假意抱怨著。
老人家隔輩親,自己過去還沒有讓孩子常過去效果更好。兒子一歲多正是煩人的時候,女兒也開始咦咦呀呀學說話了,讓孩子們跟奶奶多親近親近挺好的。
“爺用過午膳後早點歇會,午朝可費精力了。”比起最多不過十幾人的早朝,午朝烏泱泱一大片,看著人頭都煩了。奈何這是曆朝曆代皇帝想要彰顯權利的一種表現,每天看著一群人給自己磕頭的感覺能讓沒見識過信息大爆炸的皇帝們得到充分的滿足,讓他們認為整個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嗯,迴頭我將午朝也給改了,少見些人,少應付些嘴皮子。煩!”
話是這麽說,沒有改之前還是得去參加午朝。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已經有禦史參劾皇帝不夠勤政了。
勤政個屁,坐在位置上打盹就算是勤政了?拿著朱筆在奏折上胡亂批改奏報就是勤政?這種勤政可是越勤快越坑人,老百姓可不想要這種勤政。
午朝也是老調重彈,朱祁鈺聽到早有些不耐煩了。
不過關於京營重新整頓的事情還真是要仔細處理,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進行整頓後按照於謙構想的十團營模式重新整頓操練也算是曆史軌跡延續。
凜冬已至,派去邊塞巡哨的軍馬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可以召迴京師參與整軍,將領們也可以安排來個重大調整了。
宋朝時候為防將領學著來個陳橋兵變,搞了套製度確保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至少中、下級軍官對於士兵一定要熟悉,集團軍的領軍將領繼續采用臨時編製,而單個一支軍隊的勢力無法發動叛亂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按照大明朝現在采用南方人到北方當兵這種策略,如果真的能穩定兵源地民心所向,自然也不需要考慮大批士兵跟隨某一個軍官造反的問題。
“召迴孫鏜、高禮部,王友部、陳良部巡哨官軍返京重整。京營所有官軍由兵部選軍重編。”當了一下午能動的泥菩薩,朱祁鈺發布了第一條諭旨。
這道口諭要兵部直接遵照行文或者擬旨後經內閣確認才行以諭旨形式發出。但朱祁鈺的態度很明確,催促兵部加快整頓軍馬的速度。
別人不知道,朱祁鈺清楚。過完年後,蒙古各部對於大明的態度會再次發生變化。
吃了敗仗折損了人手的瓦剌知院阿剌會率先遣使者再次來大明朝貢,就如同公共廁所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隻留下滿地狼籍。
因為阿剌使者的到來將使大明朝廷有了刀兵之外的其他方法試圖與蒙古達成和平共處,從而使大明再次有機會以名義上的宗主國的身份與蒙古各部保持著麵和手黑的局麵百餘年,直到差不多耗死大明朝之後才被興起的女真族打敗,又轉而臣服於女真。
派出去攻打哈密的石亨這會恐怕才拿下哈密,甚至有可能隻是剛到哈密附近。後續的援軍、對兀良哈部的再次實際控製都將左右著大明朝堂上的風向。
當足夠強大時,文官想和也要武將肯。
而現在的局麵表象是一團和氣,實際上無論文官武將都是貪財怕死,貪腐成風。高喊著要奪迴要地,重新控製舊屬的隻是普通民眾而已。老百姓肯出錢出汗甚至出血出命,不代表上層能夠接受。
對於那些上位者而言,老百姓更像是一茬韭菜而已。韭菜就該好好留在地裏等著上位者盤剝就好了。沒讓你們發聲的時候,亂嚷嚷個啥,急著要割嗎?
真正在乎朝廷興亡的更多的是皇帝和百姓,至於大臣們,除了少數幾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有幾個能夠不貪不腐甘心全家跟著自己吃糠咽菜當官的?
別的不說,寒窗十餘載考了兩榜進士,經過多年熬資曆好不容易有了實權了,看到那些賤商手裏大把銀錢整日裏吃香喝辣左擁右抱的,心裏能是個滋味?
既然自己到來了,肯定要改變這一切。已經好不容易借著土木堡之變後登上大明朝皇帝寶座,哪有再讓這一切迴到原軌道的可能。
趁著寒冬瓦剌不可能對大明用兵,加緊整軍備戰。春日漸近時就再次轉守為攻,打破瓦剌主導攻防的節奏。
需要應對明軍進攻的瓦剌自然也不太會再次主導朝貢的把戲,牽著大明朝廷的鼻子走了。而隻要徹底奪迴兀良哈地區並控製西北諸衛,瓦剌?
嗬嗬,這群牛羊好肥!
先是有內侍奉皇命接連探望,送來各種補藥。然後又是太醫院醫士奉命輪換著來請脈診病。最後,仍然還是一臉懵的李永昌接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命令決定。
正躺在病床上迴神的李永昌第一反應是——好他母親的一個坑。
掙紮著想要起來進宮雲給太後說明情況,表明自己的忠誠。才到宮門口就被內侍截停並傳了皇帝口諭。
對於李永昌不顧自己身體堅持要進宮謝恩的事情進行了嚴厲批評。並一再強調想要報效皇帝陛下先要學會好好保重自己身體,隻有一副好身板才能為皇帝陛下辦差。
宣讀完口諭後,內官又輕聲對服侍著李永昌要進宮的下人給予了陛下的嚴厲申斥。寵信李永昌並對其委以重任的皇帝陛下對於李府家人不能好好侍奉正在病榻上的李永昌安心休養表示了憤怒,聲稱如果再犯一定會打斷所有男家奴的腿,中間那條。
至於女家奴嘛,皇帝陛下對於教司坊這種地方非常不感冒。但是表示邊軍長年處於隻能見到母馬、母牛、母羊這種情況,很願意幫助李大太監府上那些不懂事的女性送到邊境給官軍們幹點縫縫補補的活計。
白天縫補是少不了的,至於晚上嘛……這種事情皇帝陛下日理萬機,哪裏會管這麽許多?
悲憤的李永昌很想在宮門口高唿:太後娘娘,奴才對您是一片忠心,絕對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您的事情啊!
可惜李永昌不敢,而且以現在的身體狀況也喊不出來。
這一切在旁人看來卻是李永昌深受新皇寵信是沒得跑了。傳旨的小宦官都說皇帝陛下特別交待了,旨意就讓李永昌在馬車上接就行了。
用屁股都能想得到,做為太後常年寵信的大太監,李永昌一定是有兩把刷子的。原來權傾朝野的首號大太監王振在土木堡一役後生死不知,而興安又不知道抽了什麽風幹翻了二號人物金英後自請依律懲處,宮裏數得上名頭的就隻剩下曾經的太後近侍,又親自跑到紫荊關見了已經是太上皇帝的朱祁鎮。
這大太監李永昌一定是景泰朝新貴無疑了~
陪著杭妃用午膳時朱祁鈺倒是實話實說,杭氏問起來時就把自己盤算著挑拔李永昌與孫太後關係的事情說了出來。
“爺的意思,這太後就能著了道?”杭氏有些不信。孫太後也是個有心計的角色,從她能夠把宣德爺的胡皇後拉下馬就能看出一二。
杭氏心裏不是沒有盤算過自己效仿孫太後的可能性,但或多或少感覺到朱祁鈺雖然事事不瞞自己卻不對汪氏講實情,但也沒有對汪氏有任何不滿的表現。
“這是陽謀。”朱祁鈺並不是很在意馬上能有結果。
“如果太後著了道,那她也就自斷一臂。如果沒著道,兩人多少有了些裂痕,再加把力道就是了。”
李永昌不僅僅是個宦官,更是孫太後的重要耳目和智囊。封建社會中女性的知識麵和社會麵都明顯少於男性。因此,論及權謀方麵男性普遍會比女性更有優勢。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隻要讓孫太後與得力幹將之間喪失了信任就已經算得上勝利了。
“那父作什麽要將興安調到大同?”杭氏又問道:“身邊沒有了趁手的人,豈不是不方便?可是要用潛?時的人手了?”
朱祁鈺從監國至今,幾乎沒有動用過郕王府時的舊人。
“長史等人都是正統朝舊人,他們是來看著我的,哪裏算得上是潛?舊人?”朱祁鈺不以為意說道:“金英、興安、李永昌之輩原本也不是我的人,曾幾何時他們權傾朝野,我一介親王還要仰他們鼻息過活。如今朝廷局勢已經穩定,自然要清算一下了。”
“興安那廝不過是牆頭草一般的小人,我可是早就囑咐過你們姐妹離那醃臢貨遠些。”朱祁鈺現在的布局是打算徹底將孫太後和太上皇帝朱祁鎮這兩個隱患徹底解決掉,自然不在乎宮裏麵的人手問題。
要用當然要用新人,用那些恨正統皇帝朱祁鎮的人,用那些對孫太後不滿的人。隻有這些人才會牢牢把握著紫荊城的大門。
內有忠仆守門,外有直臣掌握兵權,朱祁鎮就再也沒有奪門重登皇帝寶座的機會。
“瞧爺說的,奴哪裏會結交內臣。無非是見這興安平日裏殷情些,多嘴問一句而已。”杭氏揣摩著朱祁鈺的心思小心說著話。
“本來也要派人往大同走一遭,正好有了金英、興安貪賄這檔子事情,就安排興安了。”朱祁鈺接過枸杞茶,輕輕啜了一口。
“大同原鎮守太監郭璥被拿下問罪後,大同就缺個鎮守太監。自先帝以來,邊鎮已經形成了太監鎮守、文官提督、勳貴武將掌兵三權製衡的局麵。我也沒想過要打破這種局麵。”
“大同如今由郭登任總兵,他是大兄的姻親,能夠在大是大非麵前替朝廷守住大同,很不錯。”雖然郭登不太敢跟瓦剌硬碰硬,可是玩陰招這一點朱祁鈺很欣賞。
之前大同用詐派人假裝出城祭祖,騙了不少瓦剌兵搶奪物品食用後中毒。就憑這一手,郭登兵輕輕鬆鬆斬了十幾顆達子人頭迴朝廷報功。可惜膽子還是太小了,如果趁勢再掩殺一場也許還能多得些戰功的。
“提督守備羅亨信更是文人榜樣,以右副都禦史之銜仗劍坐於城頭嚴禁任何人靠近城門從而阻止郭璥那蠢貨開城門這一條,就該升他的職,加他的俸。”實在是前段時間手忙腳亂,宣府、大同也都沒有出亂子,朱祁鈺反而忘記了升賞。
眼見著羅通巡撫邊鎮走到大同,跟羅亨信、郭登發生了爭執,朱祁鈺當然要出手調停一下了。
“爺這是要敲打下羅通?”杭氏輕輕給朱祁鈺杯子續上熱水。泡枸杞不能用滾水,因為滾水會破壞枸杞中的營養成分。
“羅通還真是個文武全才,用好了能夠放心讓他總鎮一方。隻是此人品性真的不怎麽樣,而且這幾十年被閑置似乎心性更加乖戾了。”說著,朱祁鈺笑笑。“送兩本書給他,讓他好好靜靜心。”
“爺這份心思,不是瞎子都看出來了。隻是難免讓人想著爺是不是要抑佛揚道?”對於佛教的打擊現在還沒停止,各地官府每天時不時還是能報出幾例在寺廟裏發現違律犯禁的事宜。
反觀道觀,似乎就沒有這麽多事情發生。所以朱祁鈺送給羅通一套道教書籍,難免讓人有些其他想法。
“遵紀守法的,都不禁止。不論佛道。”朱祁鈺這話,杭氏是不信的。聯想到孫太後、朱祁鎮都信佛,而胡皇後當年被送到長安宮賜號靜慈法師信的可是道教,自然也就不再多做糾纏了。
“這次讓興安去也是安撫羅亨信、郭登並敲打羅通的意思在裏麵,興安精到像猴,粘上毛就能上樹的,自然不會看不懂該怎麽做。”說罷,朱祁鈺冷哼了一句:“興安借著替朝廷辦差的便當也沒少禍禍官吏百姓,讓他到大同去吃點風雪也能給他長長記性。”
“若不是身邊人,真不知道爺有如此手段。果真天子是與生俱來的,才入潛邸時,奴可不知道爺是如此這般人物。”杭氏的恭維話在朱祁鈺聽來卻是一滯。
自己表現好像有些過了,一個閑散王爺突然被人推上位做皇帝應該是一問三不知才對。弄得有聲有色,難免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早有準備。或者該給人一個“夜夢神人授技”的印象?
這樣做好像對於自己鞏固皇帝寶座還挺有幫助的。
略顯有點失神的朱祁鈺沒有接杭氏的話茬,隻是朝杭氏笑了笑就端起茶杯又呡了口枸杞茶。
“爺忙完了抽空去見下母親吧!”杭氏輕聲說道,女人嫁入婆家是要有一個好媳婦形象的。
“嗯”說起來這個母親,朱祁鈺真不知道自己該怎麽麵對。想了想後說道:“登基之初,胡濙、於謙幾人就喊著要一日三朝,被我給駁了。這從早到晚開朝會,他們站著不累,我坐久了都煩。”
“如今一日兩朝,大多數奏折都分出去讓內閣票擬,我不過隻是駁迴幾封不妥當的。就這,也忙到沒日沒夜。”朱祁鈺恨恨放下茶杯,發出嘭的一聲悶響。
“母親那裏,你們姐妹帶著孩子們常去請安就是了。我得空了便去請個安,眼見著要過年了,宮裏宮外,百姓人家,還有忙不完的事情。也不知道先皇和大兄是怎麽過來的。”朱祁鈺假意抱怨著。
老人家隔輩親,自己過去還沒有讓孩子常過去效果更好。兒子一歲多正是煩人的時候,女兒也開始咦咦呀呀學說話了,讓孩子們跟奶奶多親近親近挺好的。
“爺用過午膳後早點歇會,午朝可費精力了。”比起最多不過十幾人的早朝,午朝烏泱泱一大片,看著人頭都煩了。奈何這是曆朝曆代皇帝想要彰顯權利的一種表現,每天看著一群人給自己磕頭的感覺能讓沒見識過信息大爆炸的皇帝們得到充分的滿足,讓他們認為整個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嗯,迴頭我將午朝也給改了,少見些人,少應付些嘴皮子。煩!”
話是這麽說,沒有改之前還是得去參加午朝。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已經有禦史參劾皇帝不夠勤政了。
勤政個屁,坐在位置上打盹就算是勤政了?拿著朱筆在奏折上胡亂批改奏報就是勤政?這種勤政可是越勤快越坑人,老百姓可不想要這種勤政。
午朝也是老調重彈,朱祁鈺聽到早有些不耐煩了。
不過關於京營重新整頓的事情還真是要仔細處理,三千營、神機營、五軍營進行整頓後按照於謙構想的十團營模式重新整頓操練也算是曆史軌跡延續。
凜冬已至,派去邊塞巡哨的軍馬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可以召迴京師參與整軍,將領們也可以安排來個重大調整了。
宋朝時候為防將領學著來個陳橋兵變,搞了套製度確保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至少中、下級軍官對於士兵一定要熟悉,集團軍的領軍將領繼續采用臨時編製,而單個一支軍隊的勢力無法發動叛亂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按照大明朝現在采用南方人到北方當兵這種策略,如果真的能穩定兵源地民心所向,自然也不需要考慮大批士兵跟隨某一個軍官造反的問題。
“召迴孫鏜、高禮部,王友部、陳良部巡哨官軍返京重整。京營所有官軍由兵部選軍重編。”當了一下午能動的泥菩薩,朱祁鈺發布了第一條諭旨。
這道口諭要兵部直接遵照行文或者擬旨後經內閣確認才行以諭旨形式發出。但朱祁鈺的態度很明確,催促兵部加快整頓軍馬的速度。
別人不知道,朱祁鈺清楚。過完年後,蒙古各部對於大明的態度會再次發生變化。
吃了敗仗折損了人手的瓦剌知院阿剌會率先遣使者再次來大明朝貢,就如同公共廁所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隻留下滿地狼籍。
因為阿剌使者的到來將使大明朝廷有了刀兵之外的其他方法試圖與蒙古達成和平共處,從而使大明再次有機會以名義上的宗主國的身份與蒙古各部保持著麵和手黑的局麵百餘年,直到差不多耗死大明朝之後才被興起的女真族打敗,又轉而臣服於女真。
派出去攻打哈密的石亨這會恐怕才拿下哈密,甚至有可能隻是剛到哈密附近。後續的援軍、對兀良哈部的再次實際控製都將左右著大明朝堂上的風向。
當足夠強大時,文官想和也要武將肯。
而現在的局麵表象是一團和氣,實際上無論文官武將都是貪財怕死,貪腐成風。高喊著要奪迴要地,重新控製舊屬的隻是普通民眾而已。老百姓肯出錢出汗甚至出血出命,不代表上層能夠接受。
對於那些上位者而言,老百姓更像是一茬韭菜而已。韭菜就該好好留在地裏等著上位者盤剝就好了。沒讓你們發聲的時候,亂嚷嚷個啥,急著要割嗎?
真正在乎朝廷興亡的更多的是皇帝和百姓,至於大臣們,除了少數幾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有幾個能夠不貪不腐甘心全家跟著自己吃糠咽菜當官的?
別的不說,寒窗十餘載考了兩榜進士,經過多年熬資曆好不容易有了實權了,看到那些賤商手裏大把銀錢整日裏吃香喝辣左擁右抱的,心裏能是個滋味?
既然自己到來了,肯定要改變這一切。已經好不容易借著土木堡之變後登上大明朝皇帝寶座,哪有再讓這一切迴到原軌道的可能。
趁著寒冬瓦剌不可能對大明用兵,加緊整軍備戰。春日漸近時就再次轉守為攻,打破瓦剌主導攻防的節奏。
需要應對明軍進攻的瓦剌自然也不太會再次主導朝貢的把戲,牽著大明朝廷的鼻子走了。而隻要徹底奪迴兀良哈地區並控製西北諸衛,瓦剌?
嗬嗬,這群牛羊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