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清算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古都說“禍不單行,福不雙至”,但同時又有“雙喜臨門”這一說法。任誰都不喜歡禍事降臨到自己身上,福氣自然是越多越好。
今天的朱祁鈺特別高興,因為側妃杭氏又有了孕症。太醫請過脈說肯定是有喜了,要向皇帝陛下討賞。
有來討賞的,就有來討債的。無論你喜不喜歡,高不高興。
楊洪帶著輕騎出關直撲兀良哈三衛而去,目標清晰明確。路上發現了有小部族的營地就順道上去擼了一把。
本來這個天氣遊牧民族就應該往南方找牧場,何況今年瓦剌大軍南下在大明打了多場勝仗,繳獲實在是豐厚。做為附庸的小部族,多少也得了一些東西。
這順道一擼,憋了一肚子火的楊大總兵幾乎是找到一丁點大明軍隊的東西就采用刀槍飲血的方式來發泄。
帳篷裏找到有明軍頭盔,殺!
營帳裏插了杆明軍的纓槍,殺!
男人配了明軍製式大刀,殺!
女人戴了明人頭飾,孩子掛了銀製長命鎖,殺!
憑什麽蒙古部族的女人能戴明人的頭飾?孩子能有明人的長命鎖?一定是參與了擄掠大明的行動。
沒有?
那你證明你沒有啊!證明不了就是有,殺光一定沒錯,反正死人是不會告狀的。就算有人告狀,行啊,你先過了長城進入關內再說。歡迎經宣大入關哦~
這麽一殺不要緊,繳獲的牛羊馬匹實在太多了。剛開始還想著抽些人出來陪著解救出來的明人押送,奔襲了兩、三天之後隻能全軍迴轉了。
斬獲其實也不多,蒙古人也賊精賊精的,感覺到大地震動知道有大隊騎兵靠近就會提高警惕。翻身上馬就能跑,以明軍騎術根本攆不上。
百十個達賊的軍功報上來也就算了,千兒八百的牛、馬也不算是什麽事,上萬隻羊報上來朝廷也不會太當迴事,但是解救了數千被擄的明人這就是大功了。
看到奏報的朱祁鈺認為這是喜事,但就有不開眼的堅持認為這是壞事——擅開邊釁!堅持認為應該申斥楊洪,避免邊塞諸關隘軍馬都擅自離開邊關。
這是不給麵子啊!情況實在太惡劣了。朱祁鈺這麽認為。
之前發了諭旨讓邊關各鎮“相機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讓這些地方上守備力量有餘的主動尋求戰機擾亂瓦剌軍心。無論楊洪是真能體會上意還是自己本心,他做到了一個軍人應該做的本分,在這個時間點裏主動出機擾亂瓦剌後方應該積極表彰才是。
忍住了想要脫下鞋扔出去砸人的衝動,朱祁鈺下令明發諭旨申斥楊洪“失機”,責令宣府總兵所轄加大操練力度,積極備戰。
為了能夠保障增加操練力度的消耗,朱祁鈺又下令增調糧食給宣大。官軍每人每月加糧二鬥,繳獲馬匹盡歸宣府軍馬使用,所獲牛羊發給解救的百姓,其餘牛羊盡數供宣府自行處置。
至於楊洪奏報裏提到繳獲的兵器、甲仗和各種財寶銀錢,諭旨裏一個字都沒提,就像是從來沒有這麽迴事一樣。
這算是申斥嗎?
當然算,皇帝說了這是申斥這自然就是申斥。何況對於楊洪奏請升賞的朝廷一個都沒批不說,還明確要求增加宣府官軍的操練力度。
至於下令讓楊洪根據操練需要報幾個升賞名額這事,很明顯這就是兩碼事情,不好混為一談的。
同時降敕給陳友、王良、石彪三人的巡哨隊伍,要求戒驕戒燥,要對戰事有大局觀,要注意與藩屬的關係。比如說,天寒地凍的咱不能讓藩屬子民挨冷受凍,要把他們連人帶牲畜都搬進關內來。
人不願意來沒關係,這牛羊馬匹太難照顧了,咱們幫人家照顧一下就好了……
為了傳遞這個旨意,陛下還特意命人先往白羊口給曹吉祥傳旨,然後讓曹吉祥再往各處宣旨。至於為什麽要繞一圈,那還用說,當然是因為曹吉祥是高品宦官,派他去宣旨合適唄!
皇帝的心思不好瞎猜的哦,難道皇帝陛下是讓人特意繞個道還會有別的什麽意思嗎?
如果說宣大楊洪擅自出兵打了勝仗值得商榷,那麽接到楊信民奏報廣東叛亂已平定的消息朝廷裏都是歡喜的。
東南亂了西南亂,現在廣東叛亂終於被平定了。要是能順勢把廣西、雲南的叛亂也平定掉就好了。
不管怎麽樣,平定掉了廣東之亂是好事。在朱祁鈺看來這都是自己英明神武的決定才能改變曆史提前兵不血刃解決掉廣東叛亂的。
按照原來的走向,楊信民差不多快要駕鶴西行了,因此招撫徹底終止掉。直到景泰元年五月征浙閩大軍進入廣東並進行多場戰鬥之後才殺光黃蕭養叛軍。
殺光……
“陛下,臣以為應當加升楊信民、董興諸人並所屬官軍。”左都禦史王文提議道。
“楊信民升右副都禦史專司招撫,暫無需升遷,待徹底解決亂軍安置問題之後再行升賞。”朱祁鈺否決了給楊信民的升賞問題,說道:“右參將董興領官軍馬隊協助楊信民平叛勤勉,宜行文喜許。監軍、右副都禦史張楷領軍失機,宜下旨申訴,降職調用。”
既然亂已經平了,有些舊賬該算了。
“都督、總兵官劉聚,左參將陳詔,右參將劉德新,俱行文申斥。寧陽侯、命征浙閩總兵官陳懋以下,俱降職處罰,仍視前事。上述人等,如再有犯,數罪並罰。”
平定浙閩粵三地叛亂的兩支官軍隊伍除了董興得到一個虛頭巴腦的“嘉許”之外其他人都挨了處分,最輕的也是行文申斥。這個行文申斥,可是全國聞名了,這臭名聲算是坐實了。
要說起來,這兩支平叛官軍實在也不怎麽樣。
正統十三年四月鄧茂七在福建沙縣發動起義,先是縣衙指派負責剿捕的巡檢司官兵被殺了個一幹二淨,再是三百圍剿的官軍直接送了菜。
鄧茂七分兵一路讓自己曾經的雇主陳正景往上杭劫掠,自己率領本部一路發展壯大,一時脅從者數萬,延蔓八府,破二十餘縣的戰績。
巡按福建監察禦史丁宣和福建藩台、臬台諸高官會聚延平商議後派遺同知鄧洪率2000官兵進剿沙縣又被消滅了幹淨。
鄧茂七反倒是率領得勝之師攻打延平,將行都司委任的指揮師鎮、程俊、都指揮僉事範真等人率領的大批官軍殺散,一時間東南震動。
正統十三年八月第一支平叛官軍由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劉聚任總兵官,但平叛官軍被監軍張楷把持,大小事務都是這個右副都禦使說了算的。這張楷真要是文韜武略的諸葛丞相也就算了,偏偏這個張楷是個銀樣蠟槍頭,卵本事沒有養一身指點江山的臭毛病。
官軍走到浙江時碰到了葉宗留的礦徒起義軍,張楷畏懼不前。當時浙江布政使、按察使請張楷便宜行事,就近剿賊,更有巡視江西的禦史韓雍說了句:“葉宗留近在咫尺,門庭之寇,皆國家事,豈可畫疆而計耶?”
就這樣,張楷才安排了自告奮勇的指揮戴禮率領500人前往剿殺。
派500人,沒錯,就是500人!
兩個副總兵都看不下去了,提出賊寇近在咫尺隻派一個步將前往平亂,將來朝廷知道了能不能脫得了幹係?張楷這才安排右副總兵陳榮率2000人馬緊隨其後。
後麵的戰事,有勝有敗,但事情朝著愈演愈烈的局勢發展這個問題上,張楷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陛下,臣等以為對張楷降職另委他任有震懾天下督撫之意,隻是該如何安排張楷還請示下。”左都禦史王文問道。
“嗯……”這下,朱祁鈺還真沒有認真想過,本就想殺雞給猴看,沒想到這雞的殺法還難倒了主人。
沉吟片刻後,朱祁鈺突然想起問道:“羅通如今何在?”
“迴陛下,羅通升兵部右侍郎代天巡撫邊關,但此時仍在居庸關。”於謙迴複道。
“既然喜歡伸手管軍務,便讓那張楷轉任兵部員外郎好了。擬旨,讓那張楷提督守備居庸關。”朱祁鈺冷冷的聲音讓人心裏發寒:“正好羅通可以騰出手來巡撫邊關各鎮,督促各關隘整頓兵馬。”
正三品降到從五品,真的是有些……狠!而且讓他去接羅通的班,對羅通了解的幾位老臣已經在腦海裏看到羅通那副小人得誌的嘴臉如何羞辱張楷了。
“擬旨讓楊信民整頓叛軍,自平叛官軍挑選人馬合成一軍往廣西平叛。一路往浙江、福建充備倭軍,與山東備倭軍挑選人馬組建水師,巡哨大明海疆。”說罷,朱祁鈺敲著案幾說道:“朕多次言明,唯有千日做賊之人,無千日防賊之理。兵部組建水師,命往來巡哨近海島嶼,掃蕩倭寇巢穴,靖海平寇。”
“臣領旨。”於謙迴複道:“陛下未雨綢繆所言甚是,隻是如今廣東方定,而廣西瑤、僮(壯族)賊反叛依舊,北虜挾上皇仍在紫荊關外,不如待平定廣西之亂後再組建水師?”
對於這種繞著彎表達反對意見的態度,朱祁鈺並不買賬。
“安遠侯柳溥久鎮廣西,然而誠如會昌伯日前所奏‘廉能公正、智勇超群’,亦屬‘質直寬和,勇而寡謀’之輩。如今北疆戰局已成定勢,宜調柳溥鎮廣東。廣東的總兵安鄉伯張安不是戰敗身死了嗎?內閣以為如何處理?”
“迴陛下,內閣初議讓安鄉伯之子襲職。”
“不妥。常言道‘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安鄉伯既然是酒鬼,怕那兒子也好不了哪裏去。如果想要襲父職就先到軍中拚殺一番,否則這爵位就到此為止了。”朱祁鈺大手一揮,一個世襲的伯爵就結束了世襲。
“讓柳溥去廣東鎮守, 不是說安遠侯柳溥‘善撫士卒’嗎?正好用他這一點。廣東叛亂方定,無論軍民都需要休養生息。讓柳溥到廣東後不止是要安撫軍民,對待叛亂該動手還是要動手,把董興留給在廣東好了。”一個善撫士卒的柳溥任總兵官,再把才殺得性起的董興留下來做副手,這種搭配對於廣東也正合適。
“讓那王通去廣西任左副總兵,升都指揮使田真為都督僉事,佩征蠻將軍印,充廣西總兵官。”朱祁鈺繼續吩咐道。
對於朱祁鈺調動柳溥去廣東眾臣沒有什麽表示,但對於皇帝安排調王通往廣西這個事情大家理解恐怕就另有深意了。
“陛下,可要將王通升個五軍都督府職銜往廣西管軍?”於謙問道。
“不用。田真升了都督僉事,都指揮使的缺不是空出來了嗎?”朱祁鈺冷哼一聲道。
這個人員調動到讓人看不懂意思,調王通到廣西任左副總兵肯定還有後手,這個後手是什麽呢?
“楊信民不是請旨赦免黃蕭養嗎?準了,給黃蕭養一個指揮使的銜,讓他管降軍所部,參與廣西平叛。”朱祁鈺又端起了茶杯,一口連著枸杞吞了一大口茶水。
“廣西瑤、僮之亂不同於廣東、浙江、福建之亂,這點要搞清楚。平叛最重於安定民心,如何讓瑤、僮各族民心向朝廷需要各州、府、縣衙門和當地都司、衛所的責任。”解決土官對當地老百姓控製最好的方法應該算是“改土歸流”這一招了,否則還是要走麓川宣慰使司的老路。
“找出各族百姓想要的,最迫切想要的。通過滿足人民需求,讓各族人民心係朝廷,然後挑動各族人民與土官的矛盾,從中獲利才是根本之道。”朱祁鈺循循善誘道:“該打的要打,該殺的要殺,該安撫的要安撫。”
“這個由各地衙門依本地特點奏報解決方案,各部衙合議,然後交內閣、內庭再報上來。”事情不能全教完了,不然做對了都不明白為什麽做對的。
朱祁鈺可以直接把知道的事情一一明確指明,甚至手把手教官員去處理,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恐怕很不好。最有名的不就是西蜀諸葛丞相之後就無人了嗎?少了錦囊,武將都不會騎馬,文官都不會走道了。
“有一事朕幾乎忘卻了,大同如今可順遂?”正當朝臣們以為這一天的朝議結束時,朱祁鈺問道。
“迴陛下,大同總兵官郭登前次來報,軍械整備,士氣可用。大同城外,並無大隊達賊犯邊。”於謙迴報道。
“哦哦,大同兩郭,除了總兵郭登之外還有一個鎮守太監郭敬,是予不是?”
來了,秋後算賬還真是一個都沒得跑……
《景泰實錄》:
正統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上諭,遷安遠侯、廣西總兵官柳溥為廣東總兵官。都督僉事、征浙閩賊右參將董興遷廣東左副總兵。
廣西都指揮使田真遷都督僉事,佩征蠻將軍印,充廣西總兵官。
九門提督王通遷廣西都指揮使,充左副總兵。
右副都禦史、征浙閩賊監軍張楷遷兵部員外郎,提督守備居庸關。
上諭,申斥昌平伯、宣府總兵官楊洪,剿賊失機。令加強操練官軍,嚴防北虜犯邊,若有虜情當相機捕殺。
上諭,白羊口鎮守太監曹吉祥,持諭傳曉各邊塞關隘,使上意下達。
上諭,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屢違法紀,為上皇所赦。仍不思報效,鎮守大同,霍亂官軍,至大同官軍屢敗於賊。著錦衣衛捕拿,押送還京,命有司會審,依律查辦。
今天的朱祁鈺特別高興,因為側妃杭氏又有了孕症。太醫請過脈說肯定是有喜了,要向皇帝陛下討賞。
有來討賞的,就有來討債的。無論你喜不喜歡,高不高興。
楊洪帶著輕騎出關直撲兀良哈三衛而去,目標清晰明確。路上發現了有小部族的營地就順道上去擼了一把。
本來這個天氣遊牧民族就應該往南方找牧場,何況今年瓦剌大軍南下在大明打了多場勝仗,繳獲實在是豐厚。做為附庸的小部族,多少也得了一些東西。
這順道一擼,憋了一肚子火的楊大總兵幾乎是找到一丁點大明軍隊的東西就采用刀槍飲血的方式來發泄。
帳篷裏找到有明軍頭盔,殺!
營帳裏插了杆明軍的纓槍,殺!
男人配了明軍製式大刀,殺!
女人戴了明人頭飾,孩子掛了銀製長命鎖,殺!
憑什麽蒙古部族的女人能戴明人的頭飾?孩子能有明人的長命鎖?一定是參與了擄掠大明的行動。
沒有?
那你證明你沒有啊!證明不了就是有,殺光一定沒錯,反正死人是不會告狀的。就算有人告狀,行啊,你先過了長城進入關內再說。歡迎經宣大入關哦~
這麽一殺不要緊,繳獲的牛羊馬匹實在太多了。剛開始還想著抽些人出來陪著解救出來的明人押送,奔襲了兩、三天之後隻能全軍迴轉了。
斬獲其實也不多,蒙古人也賊精賊精的,感覺到大地震動知道有大隊騎兵靠近就會提高警惕。翻身上馬就能跑,以明軍騎術根本攆不上。
百十個達賊的軍功報上來也就算了,千兒八百的牛、馬也不算是什麽事,上萬隻羊報上來朝廷也不會太當迴事,但是解救了數千被擄的明人這就是大功了。
看到奏報的朱祁鈺認為這是喜事,但就有不開眼的堅持認為這是壞事——擅開邊釁!堅持認為應該申斥楊洪,避免邊塞諸關隘軍馬都擅自離開邊關。
這是不給麵子啊!情況實在太惡劣了。朱祁鈺這麽認為。
之前發了諭旨讓邊關各鎮“相機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讓這些地方上守備力量有餘的主動尋求戰機擾亂瓦剌軍心。無論楊洪是真能體會上意還是自己本心,他做到了一個軍人應該做的本分,在這個時間點裏主動出機擾亂瓦剌後方應該積極表彰才是。
忍住了想要脫下鞋扔出去砸人的衝動,朱祁鈺下令明發諭旨申斥楊洪“失機”,責令宣府總兵所轄加大操練力度,積極備戰。
為了能夠保障增加操練力度的消耗,朱祁鈺又下令增調糧食給宣大。官軍每人每月加糧二鬥,繳獲馬匹盡歸宣府軍馬使用,所獲牛羊發給解救的百姓,其餘牛羊盡數供宣府自行處置。
至於楊洪奏報裏提到繳獲的兵器、甲仗和各種財寶銀錢,諭旨裏一個字都沒提,就像是從來沒有這麽迴事一樣。
這算是申斥嗎?
當然算,皇帝說了這是申斥這自然就是申斥。何況對於楊洪奏請升賞的朝廷一個都沒批不說,還明確要求增加宣府官軍的操練力度。
至於下令讓楊洪根據操練需要報幾個升賞名額這事,很明顯這就是兩碼事情,不好混為一談的。
同時降敕給陳友、王良、石彪三人的巡哨隊伍,要求戒驕戒燥,要對戰事有大局觀,要注意與藩屬的關係。比如說,天寒地凍的咱不能讓藩屬子民挨冷受凍,要把他們連人帶牲畜都搬進關內來。
人不願意來沒關係,這牛羊馬匹太難照顧了,咱們幫人家照顧一下就好了……
為了傳遞這個旨意,陛下還特意命人先往白羊口給曹吉祥傳旨,然後讓曹吉祥再往各處宣旨。至於為什麽要繞一圈,那還用說,當然是因為曹吉祥是高品宦官,派他去宣旨合適唄!
皇帝的心思不好瞎猜的哦,難道皇帝陛下是讓人特意繞個道還會有別的什麽意思嗎?
如果說宣大楊洪擅自出兵打了勝仗值得商榷,那麽接到楊信民奏報廣東叛亂已平定的消息朝廷裏都是歡喜的。
東南亂了西南亂,現在廣東叛亂終於被平定了。要是能順勢把廣西、雲南的叛亂也平定掉就好了。
不管怎麽樣,平定掉了廣東之亂是好事。在朱祁鈺看來這都是自己英明神武的決定才能改變曆史提前兵不血刃解決掉廣東叛亂的。
按照原來的走向,楊信民差不多快要駕鶴西行了,因此招撫徹底終止掉。直到景泰元年五月征浙閩大軍進入廣東並進行多場戰鬥之後才殺光黃蕭養叛軍。
殺光……
“陛下,臣以為應當加升楊信民、董興諸人並所屬官軍。”左都禦史王文提議道。
“楊信民升右副都禦史專司招撫,暫無需升遷,待徹底解決亂軍安置問題之後再行升賞。”朱祁鈺否決了給楊信民的升賞問題,說道:“右參將董興領官軍馬隊協助楊信民平叛勤勉,宜行文喜許。監軍、右副都禦史張楷領軍失機,宜下旨申訴,降職調用。”
既然亂已經平了,有些舊賬該算了。
“都督、總兵官劉聚,左參將陳詔,右參將劉德新,俱行文申斥。寧陽侯、命征浙閩總兵官陳懋以下,俱降職處罰,仍視前事。上述人等,如再有犯,數罪並罰。”
平定浙閩粵三地叛亂的兩支官軍隊伍除了董興得到一個虛頭巴腦的“嘉許”之外其他人都挨了處分,最輕的也是行文申斥。這個行文申斥,可是全國聞名了,這臭名聲算是坐實了。
要說起來,這兩支平叛官軍實在也不怎麽樣。
正統十三年四月鄧茂七在福建沙縣發動起義,先是縣衙指派負責剿捕的巡檢司官兵被殺了個一幹二淨,再是三百圍剿的官軍直接送了菜。
鄧茂七分兵一路讓自己曾經的雇主陳正景往上杭劫掠,自己率領本部一路發展壯大,一時脅從者數萬,延蔓八府,破二十餘縣的戰績。
巡按福建監察禦史丁宣和福建藩台、臬台諸高官會聚延平商議後派遺同知鄧洪率2000官兵進剿沙縣又被消滅了幹淨。
鄧茂七反倒是率領得勝之師攻打延平,將行都司委任的指揮師鎮、程俊、都指揮僉事範真等人率領的大批官軍殺散,一時間東南震動。
正統十三年八月第一支平叛官軍由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劉聚任總兵官,但平叛官軍被監軍張楷把持,大小事務都是這個右副都禦使說了算的。這張楷真要是文韜武略的諸葛丞相也就算了,偏偏這個張楷是個銀樣蠟槍頭,卵本事沒有養一身指點江山的臭毛病。
官軍走到浙江時碰到了葉宗留的礦徒起義軍,張楷畏懼不前。當時浙江布政使、按察使請張楷便宜行事,就近剿賊,更有巡視江西的禦史韓雍說了句:“葉宗留近在咫尺,門庭之寇,皆國家事,豈可畫疆而計耶?”
就這樣,張楷才安排了自告奮勇的指揮戴禮率領500人前往剿殺。
派500人,沒錯,就是500人!
兩個副總兵都看不下去了,提出賊寇近在咫尺隻派一個步將前往平亂,將來朝廷知道了能不能脫得了幹係?張楷這才安排右副總兵陳榮率2000人馬緊隨其後。
後麵的戰事,有勝有敗,但事情朝著愈演愈烈的局勢發展這個問題上,張楷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陛下,臣等以為對張楷降職另委他任有震懾天下督撫之意,隻是該如何安排張楷還請示下。”左都禦史王文問道。
“嗯……”這下,朱祁鈺還真沒有認真想過,本就想殺雞給猴看,沒想到這雞的殺法還難倒了主人。
沉吟片刻後,朱祁鈺突然想起問道:“羅通如今何在?”
“迴陛下,羅通升兵部右侍郎代天巡撫邊關,但此時仍在居庸關。”於謙迴複道。
“既然喜歡伸手管軍務,便讓那張楷轉任兵部員外郎好了。擬旨,讓那張楷提督守備居庸關。”朱祁鈺冷冷的聲音讓人心裏發寒:“正好羅通可以騰出手來巡撫邊關各鎮,督促各關隘整頓兵馬。”
正三品降到從五品,真的是有些……狠!而且讓他去接羅通的班,對羅通了解的幾位老臣已經在腦海裏看到羅通那副小人得誌的嘴臉如何羞辱張楷了。
“擬旨讓楊信民整頓叛軍,自平叛官軍挑選人馬合成一軍往廣西平叛。一路往浙江、福建充備倭軍,與山東備倭軍挑選人馬組建水師,巡哨大明海疆。”說罷,朱祁鈺敲著案幾說道:“朕多次言明,唯有千日做賊之人,無千日防賊之理。兵部組建水師,命往來巡哨近海島嶼,掃蕩倭寇巢穴,靖海平寇。”
“臣領旨。”於謙迴複道:“陛下未雨綢繆所言甚是,隻是如今廣東方定,而廣西瑤、僮(壯族)賊反叛依舊,北虜挾上皇仍在紫荊關外,不如待平定廣西之亂後再組建水師?”
對於這種繞著彎表達反對意見的態度,朱祁鈺並不買賬。
“安遠侯柳溥久鎮廣西,然而誠如會昌伯日前所奏‘廉能公正、智勇超群’,亦屬‘質直寬和,勇而寡謀’之輩。如今北疆戰局已成定勢,宜調柳溥鎮廣東。廣東的總兵安鄉伯張安不是戰敗身死了嗎?內閣以為如何處理?”
“迴陛下,內閣初議讓安鄉伯之子襲職。”
“不妥。常言道‘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安鄉伯既然是酒鬼,怕那兒子也好不了哪裏去。如果想要襲父職就先到軍中拚殺一番,否則這爵位就到此為止了。”朱祁鈺大手一揮,一個世襲的伯爵就結束了世襲。
“讓柳溥去廣東鎮守, 不是說安遠侯柳溥‘善撫士卒’嗎?正好用他這一點。廣東叛亂方定,無論軍民都需要休養生息。讓柳溥到廣東後不止是要安撫軍民,對待叛亂該動手還是要動手,把董興留給在廣東好了。”一個善撫士卒的柳溥任總兵官,再把才殺得性起的董興留下來做副手,這種搭配對於廣東也正合適。
“讓那王通去廣西任左副總兵,升都指揮使田真為都督僉事,佩征蠻將軍印,充廣西總兵官。”朱祁鈺繼續吩咐道。
對於朱祁鈺調動柳溥去廣東眾臣沒有什麽表示,但對於皇帝安排調王通往廣西這個事情大家理解恐怕就另有深意了。
“陛下,可要將王通升個五軍都督府職銜往廣西管軍?”於謙問道。
“不用。田真升了都督僉事,都指揮使的缺不是空出來了嗎?”朱祁鈺冷哼一聲道。
這個人員調動到讓人看不懂意思,調王通到廣西任左副總兵肯定還有後手,這個後手是什麽呢?
“楊信民不是請旨赦免黃蕭養嗎?準了,給黃蕭養一個指揮使的銜,讓他管降軍所部,參與廣西平叛。”朱祁鈺又端起了茶杯,一口連著枸杞吞了一大口茶水。
“廣西瑤、僮之亂不同於廣東、浙江、福建之亂,這點要搞清楚。平叛最重於安定民心,如何讓瑤、僮各族民心向朝廷需要各州、府、縣衙門和當地都司、衛所的責任。”解決土官對當地老百姓控製最好的方法應該算是“改土歸流”這一招了,否則還是要走麓川宣慰使司的老路。
“找出各族百姓想要的,最迫切想要的。通過滿足人民需求,讓各族人民心係朝廷,然後挑動各族人民與土官的矛盾,從中獲利才是根本之道。”朱祁鈺循循善誘道:“該打的要打,該殺的要殺,該安撫的要安撫。”
“這個由各地衙門依本地特點奏報解決方案,各部衙合議,然後交內閣、內庭再報上來。”事情不能全教完了,不然做對了都不明白為什麽做對的。
朱祁鈺可以直接把知道的事情一一明確指明,甚至手把手教官員去處理,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恐怕很不好。最有名的不就是西蜀諸葛丞相之後就無人了嗎?少了錦囊,武將都不會騎馬,文官都不會走道了。
“有一事朕幾乎忘卻了,大同如今可順遂?”正當朝臣們以為這一天的朝議結束時,朱祁鈺問道。
“迴陛下,大同總兵官郭登前次來報,軍械整備,士氣可用。大同城外,並無大隊達賊犯邊。”於謙迴報道。
“哦哦,大同兩郭,除了總兵郭登之外還有一個鎮守太監郭敬,是予不是?”
來了,秋後算賬還真是一個都沒得跑……
《景泰實錄》:
正統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上諭,遷安遠侯、廣西總兵官柳溥為廣東總兵官。都督僉事、征浙閩賊右參將董興遷廣東左副總兵。
廣西都指揮使田真遷都督僉事,佩征蠻將軍印,充廣西總兵官。
九門提督王通遷廣西都指揮使,充左副總兵。
右副都禦史、征浙閩賊監軍張楷遷兵部員外郎,提督守備居庸關。
上諭,申斥昌平伯、宣府總兵官楊洪,剿賊失機。令加強操練官軍,嚴防北虜犯邊,若有虜情當相機捕殺。
上諭,白羊口鎮守太監曹吉祥,持諭傳曉各邊塞關隘,使上意下達。
上諭,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屢違法紀,為上皇所赦。仍不思報效,鎮守大同,霍亂官軍,至大同官軍屢敗於賊。著錦衣衛捕拿,押送還京,命有司會審,依律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