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元軍在正麵戰場上取得了極大的優勢,但日軍卻也不甘心任人宰割。


    在不斷接到己方城池陷落的消息後,北條時宗也知道事情不妙了,於是便急忙從全國各大名中抽調了十餘萬人馬前往九州島,準備借助那裏崎嶇的地形來擋住蒙古人前進的腳步。


    不得不說,自古以來,倭人的戰鬥意識和戰鬥精神一直都要比高麗人強上許多。在麵對著悍勇無比的元軍時,深藏於倭人內心深處的兇殘也被激發了出來,他們抱著寧可自損一千,也要殺敵八百的態度,與東征元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在日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之下,哪怕元軍的戰鬥力再強,武器裝備再領先,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與此同時,由於日軍的拚死抵抗,再加上元軍本就不太擅長山地作戰,所以經過了多日苦戰後,元軍依然未能存進一步,這也讓他們在出發前製定的“以戰養戰”計劃徹底破滅,大軍不得不開始消耗隨船攜帶的物資補給。


    十一月二十六日,由於後勤補給的不足,元軍主帥忻都下令最後再發起一次全麵總攻,如果能夠突破日軍的防禦線就繼續打下去,如果不能突破,則準備撤迴海上,補給之後再行征討。


    不過忻都沒考慮到的是,人一旦有了退路,往往就會失了銳氣,但凡碰到了一點挫折就會萌生退縮的想法。


    果然,在這最後一次的進攻中,東征元軍不僅沒能突破日軍的陣地,反而連副帥劉複亨都身受箭傷,不得不退迴了船上進行休整。


    看見元軍撤退,岸上的倭人也鬆了一口氣,連日來的苦戰讓他們的損失極為巨大,很多隊伍都是成建製地倒在了元軍的箭雨之下,他們也接近於強弩之末。


    此時的元日雙方,算是各有苦衷,都暫時沒有了繼續交戰的想法,甚至一些日軍將領還提出要與元軍講和。


    可正當他們將這個提議擺到桌麵上來商量的時候,老天爺突然發威了。


    就在東征元軍撤退到船上進行休整的當夜,一股猛烈的台風突然襲來,竟將東征軍的戰船刮翻了二百多艘。


    忻都無奈,隻好率領剩下的人馬匆忙撤迴朝鮮,第一次征日戰爭就此宣告失敗。


    麵對著突然起來的勝利,所有的倭人都感到不可思議,紛紛以為是乞求天神庇佑起到了效果,於是便將這股台風奉為“神風”,後來在二戰時期,日本有名的“神風突擊隊”就是因此緣故才起的這個名,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再次得到“神風”的庇護。


    在第一次征討日本失敗後,忽必烈仔細聽取了戰報,最終得出了‘隻是時運不濟’的結論,但同時也意識到,水戰確實是元軍的短板,於是便下定決心先訓練一支強大的水師後再發兵征討。


    但此時對於南宋的作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忽必烈遂將這個念頭暫且擱置,準備先將陸地上的事情解決。


    而就在元軍撤退之後,日本人也沒閑著,他們清醒的認識到元軍此次作戰失利跟自己沒啥太大關係,完全是因為不熟悉地形,再加上老天爺幫了忙,所以才能保住一條狗命。


    他們認為,元軍在進行短暫休整過後,肯定會再次襲來,於是便趁著元軍撤退的這段時間抓緊時間進行戰備訓練,不僅積極組織武士們學習元軍的戰略戰術,同時還征調了數十萬民夫,在元軍有可能登陸的地方建造了無數的碉堡和防禦設施。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等了整整七年。


    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平定了南宋和西北之亂後,忽必烈終於能夠騰出手來對付這些讓他十分討厭的倭人了。


    為了一舉拿下這個島國,忽必烈做了充足的準備。


    他先是命令忻都和洪茶丘二人率領四萬蒙、漢、高麗聯軍,編為東路軍,乘坐戰船九百艘,從朝鮮出發,經由對馬海峽進攻壹歧島;而後又任命範文虎為帥,阿塔海、李庭為副帥,率領十萬漢軍,編為江南軍,乘坐戰船三千五百艘自慶元(今浙江寧波)、定海(今浙江舟山)出發,目的地是平戶島。


    這兩個島嶼都位於今天的日本長崎縣,忽必烈給他們兩支隊伍定下的要求是在六月份在這裏匯合,然後一同進攻日本本土。


    但由於元軍艦隊的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出了紕漏,所以在約定出發的時間未能啟航,高麗軍馬於是便先行出發,作為先鋒進攻對馬島,誰知卻在對馬島被日本胖揍了一頓,十分狼狽的逃了迴來。


    忻都聞訊勃然大怒,將統軍的高麗將領金方慶一頓臭罵,而後親自帶領東路軍進攻壹歧島,並以火炮擊殺了日軍大將少貳資能,不過東路軍的損失也十分巨大,在攻克了壹歧島後,不得不進行了短暫的休整。


    (這個少貳資能,就是前文中擋住了元軍進攻的藤原經資的父親)可由於跟範文虎的江南軍約定是在六月份匯合,所以忻都不敢耽擱太長時間,在進行了短暫休整之後,便帶著東路軍繼續進攻,先攻克誌賀島,再進至宗像洋,而後在九州島的多處進行登陸,希望能趕在江南軍到來之前開辟出一塊登陸場。


    日軍則是發揮了武士道精神,拚盡全力與元軍死戰,將他們死死纏在了九州島大大小小的山脈裏。


    但令忻都沒想到的是,直到七月下旬,範文虎統帥的江南軍方才晃晃悠悠地趕到了目的地,與他們會合。


    此時的東路軍已經損失慘重,忻都於是對範文虎十分不滿,在雙方合兵後的第一次作戰會議上就公然質問範文虎為什麽遲到,並表示要在迴朝之後追究江南軍延誤軍機之罪。


    要不說忻都此人,情商確實是不太高,他的這番舉動可謂是將江南軍上下徹底得罪了,兩方本就是互相配合作戰,談不上統屬關係,再加上範文虎本就是南宋降將,跟元軍舊將本就不太熟悉,在聽聞了他的這番話後更是心生嫌隙。


    不過自己這邊確實是沒有按照預定的計劃前來會合,說起來也不占理,所以麵對忻都的指責,範文虎隻是麵色不太好,嘴上卻沒有反駁他,而且在忻都要求雙方共同行動的時候也表示了讚同。


    而就在雙方互撕的過程中,高麗將領金方慶卻不願意聽他們瞎扯淡,提出了主動進攻的觀點,並詳細說明了為什麽要進攻的理由。


    當時的日本國內,由於鐮倉幕府對於元軍的戰鬥力十分忌憚,所以在得到了元軍登陸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發布了緊急命令,調動全國的精銳部隊和大批的物資糧草前往九州島抵抗元軍的入侵,同時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動員,發動全國民眾對元軍展開進攻。


    反觀元軍,無論是第一次出征日本,還是第二次出征日本,基本都屬於一次性消耗,因為他們沒有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而且又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憑借著搶劫來以戰養戰,所憑借隻有出征時隨軍攜帶的少量補給;再加上無論是元軍還是漢軍,所擅長的都是騎兵戰或者平原作戰,很少有在山地作戰的經驗,所以在麵臨著經過“特訓”後的日本武士,他們的戰鬥力很難發揮出來,所以在與日軍作戰時損失極大。


    可這還不是最令他們難受的,由於想要快速征服日本,所以在選拔征日軍時,都是優先挑選能征善戰之士,各類工匠隻攜帶了極少的一部分,元軍的本意是準備在進攻日本時一邊戰鬥一邊抓捕俘虜或者平民,讓他們充當民夫,給工匠們打打下手就可以了,但卻沒想到由於日軍的防備,他們在抵達九州島後基本沒抓到過幾個人。


    可沒有人,就無法在海岸線邊上建設堅固的城堡;沒有城堡的庇護,元軍的苦戰一天後迴營休息時,就總是會受到日軍的騷擾和偷襲,這讓他們不得不在夜幕降臨之時,放棄那些在白天拚死血戰才奪過來的陣地,迴到位於海上的戰船才能睡個安穩覺。


    但是這樣一來,雙方就由突襲戰變成了消耗戰。


    用腳趾頭想也能猜到,在對方的國土上打消耗戰,那能打贏麽?


    說句實話,在征日大軍的主帥選擇上,忽必烈犯了很大的錯誤。


    忻都此人,可謂是有勇無謀,在第一次征日作戰之時便能夠看出一絲端倪。


    至於範文虎,那更是個廢物。誰不知道他的光輝事跡?


    先不說他在南宋為將之時所做出的種種愚蠢行為,單單就是將雙方約定的會合時間無故拖延了一個多月就能看出來,他哪配當主帥?


    更重要的是,範文虎此人,膽子特別小!


    為將者,兵之膽也!


    若是主帥的膽子都特別小,你還能指望他手底下的將士能多勇猛?


    果然,在金方慶提出了主動進攻的想法之後,範文虎第一個表示不同意,他認為江南軍新到,應該先適應一下環境,先配合東路軍作戰一段時間,然後再接替他們的作戰位置。


    忻都哪怕再傻,此時也看出來範文虎就是不想讓自己的手下頂在前麵,反而是想拿東路軍當炮灰,替他們吸引火力。


    於是他便怒斥範文虎,並要求他立刻將江南軍派到第一線參與作戰,不允許他們進行休整。


    範文虎雖然沒有什麽打仗的天賦,但是非常有當律師的天賦,他在說出那番話的時候就做好了與忻都討價還價的準備,於是在忻都提出讓江南軍頂上的時候,立刻便與他進行了一番“良好的溝通”。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兩軍一起移師至鷹島(今日本佐賀西北伊萬灣,又名九龍山),共同進退。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明明能夠趁著援軍剛到,士氣正旺的機會發起強攻,卻偏偏要拖延時間,與對方打消耗戰,真不知道該說他們傻還是蠢。或許是日本的天照大神不願意再看見範文虎這倆蠢貨,就在他們移舶後不久,鷹島的上空出現了大團呈羽毛狀的雲彩,並逐漸增厚為密集的卷層雲。


    如果是熟悉海上情況的老漁民們或許能夠看出來,這是台風即將來臨的前兆。


    但毫無海上常識的範文虎卻並不知道這些漂亮的雲彩所代表的含義,他隻直到,七月最後一天的夕陽,格外美麗。


    八月一日,兇猛的台風突然降臨,其威力甚至遠甚於第一次征日戰爭時所遇到的台風,元軍的戰船被驚濤駭浪不斷地卷起拋飛,而後又重重地砸在了海麵上,或者與其他船隻相撞,化為了無數的碎片,大批的元軍將士也沉溺於風波之中,葬身於海底。


    看到這裏,可能有些人納悶,範文虎手下的江南軍不是很擅長水戰麽?為什麽沒提前發現天氣的變化?


    給大家解釋一下,雖然範文虎統帥的江南軍有極為豐富的水戰經驗,但那僅限於在風浪較小的江河之中,而海戰與河戰,有著天壤之別,先不說風浪的洶湧程度,單單就是所乘坐的戰船都沒有太多相似之處。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講一下元軍所乘坐的戰船了。


    由於所麵臨的環境不同,河船往往都是平底船,船身寬,吃水淺,多桅多帆,能夠完美適應江河這種水淺灘多的環境,不容易觸礁,而且航行速度還快。


    但海船則完全不一樣,他們大多是底尖上闊,首位高昂,兩側有很高的護板,吃水程度更深,穩定性更強,而且建造海船所需要的工藝也比建造河船更高。


    可由於忽必烈在剛剛平定南宋之後便準備出征日本,所需要的船隻數量又極為龐大,所以便給江南和高麗的造船廠都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再加上蒙古官員一貫實行的高壓政策,使得造船廠的船工們十分反感,所以他們便欺負蒙古人不懂海戰,為了應付差事便敷衍了事,給出海作戰的元軍打造了許多更容易建造的河船,所以在麵臨台風的時候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


    寫到這裏,我隻想借用《荀子》裏的一句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痞並收藏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