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猛將輩出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作者:雅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在蒙宋戰爭的初期,南宋這邊還是有很多猛將的,孟珙隻能算做其中一個,剛剛打贏了安豐保衛戰的杜杲和呂文德也算,其中這個杜杲比孟珙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1238年9月,窩闊台命大將察罕率軍進攻廬州,意圖占據這裏後在巢湖之中訓練水軍,以突破長江的封鎖。察罕將手下所有兵馬盡皆帶出,又征召了漢軍以及一批西域簽軍,號稱八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廬州殺來。
此時的杜杲已經66歲了,本想告老還鄉,但因為守衛安豐有功被宋理宗拒絕了他的退休請求,將其升職淮西製置副使。
值得一提的是,淮西製置副使的衙門就在廬州城內。
蒙古大軍在抵達之後,立即便發起進攻,察罕為了防止宋軍前來增援,命工匠環繞廬州城修建了一座長達六十裏的土牆,杜杲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派兵出擊將土牆搗毀。
蒙古大軍又用火炮配合投石機朝城內傾瀉巨石和炸藥,杜杲則自己設計了一種箭樓,能緊貼著城牆外側搭建,上麵還有木製的實心窗戶,打開後即可朝外射箭,而後在木樓旁邊又架設了炮樓,將火炮置於其上朝城外的蒙古大軍射擊,炮樓與箭樓之間用橫木連接,還可以互相支援。
這兩種樓都是用實木搭建,施工難度低,杜杲一下就做出了上百座,將整個廬州城外牆都圍了起來,蒙古軍麵對著這樣的防禦工事根本無法靠近,想要用投石機砸毀這些工事,但射程卻不如居高臨下的宋軍火炮,他們的攻城器械還沒貼近就被炮彈擊毀。
連著打了好幾日,蒙古大軍都未能突破廬州城的防線,察罕自知再繼續打下去隻會打成消耗戰,於是率主力先行離去,轉道東進,後軍則緩慢後撤,為大軍壓住陣腳。
但身為一代名將,杜杲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知道久攻不下之後蒙古大軍必然會退,於是提前命呂文德率一支兵馬扼守淮河,但卻主動放蒙古主力過去,單單堵截這支後衛軍;而後又命其子杜庶藏於半途險要之處,等後衛軍從這裏過時給予痛擊,同時派出兩員驍將率二百名敢死隊員,趁蒙古後衛軍退卻之時從後方發起突襲,蒙古後衛軍不亂,被宋軍追殺出去數十裏。
此戰之後,杜杲又被升為淮西製置使,並且在第二年再一次打敗了來犯的蒙古大軍,並指揮呂文德與杜庶連傳捷報27次。
但杜杲此人最牛的不是這些戰功,他是一個發明家,而且是一個軍事發明家。
在對抗蒙古入侵之初,杜杲就發明了一種平底船,但這個船不是在江河裏跑的,它的作用是在壕溝裏跑,用途是擊殺那些以土填溝的蒙古士兵;除此之外,杜杲還發明過鵝梨炮、三弓弩炮等遠程武器;還有一種武器,史料已經查不出來叫什麽名,但卻非常有用,就是撐起一張大網罩在城牆之上,下麵靠近地麵的地方插上木頭,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弧度,利用網的彈性和網與牆之間的空隙來對那些拋來的巨石或者炮彈形成緩衝,從而減少城牆的損失。
杜杲打贏的這幾仗無法讓南宋取得決定性的優勢,但他的這些發明卻使得宋軍在守城過程中壓力大大減少,增加了他們成功的幾率,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貢獻。
就在杜杲在廬州與蒙古大軍打的你來我往之時,遠在湖北的孟珙也不甘示弱,朝著蒙古大軍發起了反攻,準備收複襄陽。
公元1238年12月,宋軍全麵出擊,先後收複郢州、荊門等地,蒙古大軍本意便不是守城拒敵,而是為了劫掠,看到宋軍來勢洶洶便開始撤退,不與他們正麵交戰。
但這就讓襄陽城內的守將劉廷美驚懼不已,因為他本就是趁著蒙宋雙方都無暇顧及襄陽城的時候偷偷占領這裏的,為了保命他還向蒙古上了降書,如果宋軍殺過來,第一個死的就是他。
眼見著蒙古軍無意守城,劉廷美又動了小心思,他暗中聯係南宋朝廷,表示願意歸順,還可以在他們攻打襄陽的時候給他們當內應。
於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宋軍進展極其順利,僅用了三個月便收複樊城,而後以重兵包圍了襄陽;此時的襄陽城內,在劉廷美的極力勸說下,以襄陽別將劉義為首的諸將也倒戈了,他們將不願意投降的襄陽副達魯花赤(襄陽副市長)遊顯綁了起來,而後開城投降。
但孟珙知道,襄陽城能這麽輕易地收複迴來,跟蒙古人隻搶不守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蒙古大軍決心守城的話,此次戰爭的情況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他在襄陽剛剛光複後便立即上書朝廷,請求將襄陽城周邊的百姓和降軍編為軍隊,因為他們幾乎都遭受過蒙古人的燒殺搶掠,對蒙古的仇恨也更加刻骨銘心,以後一旦麵臨蒙古大軍的反撲,肯定會拚死抵抗,宋理宗也同意了他的計劃。
至此,襄陽再次成為了抵禦蒙古大軍南下的第一道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接管襄陽城防的宋將叫做劉石河,他在看到了被綁起來的遊顯後覺得是個人才,就將他推薦給了孟珙,孟珙也覺得此人有大能,便將他帶去鄂州巡防,但遊顯此人表麵假意歸降,其實內心中依然還是忠於蒙古,暗中尋找機會準備逃迴北方。
直到有一天,劉石河調防到淮北,臨行之前來拜見孟珙,遊顯趁機便提出要跟劉石河巡防淮北,孟珙同意了,遊顯在走到半路時,趁夜偷偷潛出了營地,一路北逃迴了蒙古境內,後來官至榮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事,於74歲善終。
中路與東路的戰事都算得上是互有勝負,南宋雖然略微顯現出了一些劣勢,但卻發掘出了孟珙、杜杲等猛將,也算是一種收獲。
與他們兩路不同的是,西路的戰事慘烈無比。蒙古大軍的西路軍是由窩闊台的次子闊端率領的,就在他出征之前,耶律楚材親自找到他,對他說道:“西北之地聚集的都是亡命徒,殿下若想征服那裏,就不能用殺戮的辦法,必須以招撫為上。”
和他大哥貴由的驕縱不同,闊端此人十分謙遜,對於耶律楚材的話非常讚同,在大軍抵達鞏昌城外時,便主動停下腳步,沒有發起進攻,反而遣使進城勸降。
此時的鞏昌守將叫汪世顯,是汪古部的人,但他卻沒有投降蒙古,反而自命為二十四州指揮使,一直替金國戍守邊疆,哪怕是此時金國已經滅亡,他依然不降,反而與占據會州的郭蝦蟆互相唿應,準備與蒙古大軍血拚到底。
麵對這樣的亡命徒,正常的勸降自然是沒用的,闊端也知道,於是在第一次勸降失敗後暫時放棄了鞏昌,轉而攻打會州,待會州城破,郭蝦蟆自焚而死後,闊端再一次帶兵迴到了鞏昌城外,第二次派出了使者。
自從知道了會州城傳來的消息後,汪世顯知道自己獨木難支,但又怕蒙古大軍四處殺掠,於是便跟隨蒙古使者出城麵見闊端。
闊端一見到他哈哈大笑,開口問道:“我率大軍征討四方,所到之處無不納降,你竟敢不降,是什麽原因?”
汪世顯答道:“臣不敢背主失節。”
“金國都忘了兩年了,你的主子在哪呢?”
“臣所盡忠者,乃二十四州百姓,若殿下不造殺孽,不毀城池,臣願降。”
這次輪到闊端愣了,他沒想到這個麵對刀槍劍戟也不皺眉頭的亡命徒竟然有一顆如此仁愛之心,也第一次看到了仁慈的力量。
“既如此,汝仍為二十四州總帥,隨我征伐宋國,其餘所降各州免遭災禍,為我蒙古帝國子民!”
為什麽闊端要幹掉郭蝦蟆而招降汪世顯?
因為他們作用不同。
郭蝦蟆雖然勇猛,但他隻是一員猛將,蒙古人中最不缺的就是這種戰將;而汪世顯及其子孫常年居於此地,所率軍馬極其擅長山地作戰,而且熟悉川蜀邊境的情況,招降了汪世顯,也就相當於獲得了一群山地作戰的專家和巴蜀之地的活地圖,作用遠比獲得一員猛將要大。
在汪世顯的帶領下,闊端一路高歌猛進,十二月攻占沔州,沔州守將高稼戰死。
十二月中旬,闊端大軍於青野原(今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包圍了四川製置使趙彥呐,南宋禦前諸軍都統製曹友聞聞訊,急忙派兵馳援,從蒙古軍手中將趙彥呐救了迴來,而後又將軍馬屯於仙人關來防備蒙古大軍南下。
闊端卻不再進攻這裏,轉頭去攻打文州,文州守將固守不出,闊端又去攻打階州,曹友聞又派部將全貴前去增援,階州堅守一個月後陷落,知州董鵬飛殉國,全貴亦戰死。
1236年秋,闊端從大散關出發,攻破武休關,而後深入廣元,準備進攻大安,趙彥呐急調曹友聞去大安駐守,但曹友聞認為自己在沔陽(今陝西略陽縣)駐守,蒙古大軍必然會擔心後路被切斷,絕對不可能繞過沔陽入蜀;自己如果離開沔陽去救援大安,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更何況敵眾我寡,以自己手裏這麽點兵力和遠超於己數倍的蒙古騎兵野戰必然打不贏。
但趙彥呐此人實在是個大草包,對於曹友聞的見解全然不顧,多次下令讓他率軍救援,曹友聞無奈之下,隻好命其弟曹友萬及曹友諒率軍疾馳至雞冠隘堅守,二人到達之後便插滿了旗幟,希望能以此迷惑蒙古軍,但蒙古軍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直接發起了進攻,曹友萬身中數創依舊戰鬥不止。
曹友聞此時也親率三千精兵進至仙人關下,正好天上卻下起了暴雨,曹友聞趁機率軍衝殺,與他作戰的正是剛剛投降蒙古的汪世顯所部,兩軍在雨中冒死拚殺,雞冠隘上的曹友萬兄弟倆也趁機率軍出擊,但雨越下越大,宋軍基本都是穿棉甲,被雨水打濕後行動極其遲緩,被身穿鐵甲的汪世顯部兵馬殺的血流成河,但此時蒙古援兵越來越多,曹友聞已經無法撤出戰場了。
待天明時分,數萬蒙古軍已經將苦戰一夜的宋軍殘部團團圍困,曹友聞仰天長歎:“這都是天意,惟有死戰罷了!”於是率軍繼續衝殺。
汪世顯與曹友聞曾是好友,還以良馬相贈,曹友聞為表決死之意,一邊破口大罵一邊將自己的戰馬砍死,最終兄弟三人皆力竭而亡。
在曹友聞死後,整個四川便隻剩下了駐守在羅山陣地的幾千人馬,其餘諸城幾乎毫無防守力量。
與此同時,闊端派出的另一支偏師從陰平出發,攻克宕昌、龍州,還招降了吐蕃酋長勘陀孟迦為首的十餘個吐蕃部落,而後率軍與闊端會合,兩軍一起朝成都進發。
十月十八日,闊端率軍抵達成都城外,此時的成都城內隻有七百守軍,但他們卻守住了巴蜀人的脊梁,誓死不降,將蒙古大軍攔於城下整整兩天,守將丁黼力戰而亡,在他死後,四川製置司參議王詡又開始招募百姓繼續作戰。
十月二十四日,蒙古大軍破城而入,在城中肆意搶掠放火,王詡此時已經負傷,由一名士兵扶著站在官衙東側避火,卻被一群蒙古士兵發現。
當先的蒙古士兵大聲問問:“你是什麽人?”
王詡怒目圓睜,開口喝道:“我隻是一個小官罷了,但我不能為國解憂也不能讓百姓免遭於難,死有餘辜,你們快來殺我!”
蒙古士兵們敬重他的忠義,沒有殺他,隻是讓人將他看押起來,但一天之後,府衙不慎失火,王詡趁亂逃走,於柳堤投井自殺。
成都陷落後,闊端命大軍四麵出擊,除趙彥呐率領僅存的一萬兵馬死守住了夔州之外,整片川蜀大地五十四州盡皆喪於敵手。
天府之國,淪為了人間地獄。
1238年9月,窩闊台命大將察罕率軍進攻廬州,意圖占據這裏後在巢湖之中訓練水軍,以突破長江的封鎖。察罕將手下所有兵馬盡皆帶出,又征召了漢軍以及一批西域簽軍,號稱八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廬州殺來。
此時的杜杲已經66歲了,本想告老還鄉,但因為守衛安豐有功被宋理宗拒絕了他的退休請求,將其升職淮西製置副使。
值得一提的是,淮西製置副使的衙門就在廬州城內。
蒙古大軍在抵達之後,立即便發起進攻,察罕為了防止宋軍前來增援,命工匠環繞廬州城修建了一座長達六十裏的土牆,杜杲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派兵出擊將土牆搗毀。
蒙古大軍又用火炮配合投石機朝城內傾瀉巨石和炸藥,杜杲則自己設計了一種箭樓,能緊貼著城牆外側搭建,上麵還有木製的實心窗戶,打開後即可朝外射箭,而後在木樓旁邊又架設了炮樓,將火炮置於其上朝城外的蒙古大軍射擊,炮樓與箭樓之間用橫木連接,還可以互相支援。
這兩種樓都是用實木搭建,施工難度低,杜杲一下就做出了上百座,將整個廬州城外牆都圍了起來,蒙古軍麵對著這樣的防禦工事根本無法靠近,想要用投石機砸毀這些工事,但射程卻不如居高臨下的宋軍火炮,他們的攻城器械還沒貼近就被炮彈擊毀。
連著打了好幾日,蒙古大軍都未能突破廬州城的防線,察罕自知再繼續打下去隻會打成消耗戰,於是率主力先行離去,轉道東進,後軍則緩慢後撤,為大軍壓住陣腳。
但身為一代名將,杜杲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知道久攻不下之後蒙古大軍必然會退,於是提前命呂文德率一支兵馬扼守淮河,但卻主動放蒙古主力過去,單單堵截這支後衛軍;而後又命其子杜庶藏於半途險要之處,等後衛軍從這裏過時給予痛擊,同時派出兩員驍將率二百名敢死隊員,趁蒙古後衛軍退卻之時從後方發起突襲,蒙古後衛軍不亂,被宋軍追殺出去數十裏。
此戰之後,杜杲又被升為淮西製置使,並且在第二年再一次打敗了來犯的蒙古大軍,並指揮呂文德與杜庶連傳捷報27次。
但杜杲此人最牛的不是這些戰功,他是一個發明家,而且是一個軍事發明家。
在對抗蒙古入侵之初,杜杲就發明了一種平底船,但這個船不是在江河裏跑的,它的作用是在壕溝裏跑,用途是擊殺那些以土填溝的蒙古士兵;除此之外,杜杲還發明過鵝梨炮、三弓弩炮等遠程武器;還有一種武器,史料已經查不出來叫什麽名,但卻非常有用,就是撐起一張大網罩在城牆之上,下麵靠近地麵的地方插上木頭,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弧度,利用網的彈性和網與牆之間的空隙來對那些拋來的巨石或者炮彈形成緩衝,從而減少城牆的損失。
杜杲打贏的這幾仗無法讓南宋取得決定性的優勢,但他的這些發明卻使得宋軍在守城過程中壓力大大減少,增加了他們成功的幾率,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貢獻。
就在杜杲在廬州與蒙古大軍打的你來我往之時,遠在湖北的孟珙也不甘示弱,朝著蒙古大軍發起了反攻,準備收複襄陽。
公元1238年12月,宋軍全麵出擊,先後收複郢州、荊門等地,蒙古大軍本意便不是守城拒敵,而是為了劫掠,看到宋軍來勢洶洶便開始撤退,不與他們正麵交戰。
但這就讓襄陽城內的守將劉廷美驚懼不已,因為他本就是趁著蒙宋雙方都無暇顧及襄陽城的時候偷偷占領這裏的,為了保命他還向蒙古上了降書,如果宋軍殺過來,第一個死的就是他。
眼見著蒙古軍無意守城,劉廷美又動了小心思,他暗中聯係南宋朝廷,表示願意歸順,還可以在他們攻打襄陽的時候給他們當內應。
於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宋軍進展極其順利,僅用了三個月便收複樊城,而後以重兵包圍了襄陽;此時的襄陽城內,在劉廷美的極力勸說下,以襄陽別將劉義為首的諸將也倒戈了,他們將不願意投降的襄陽副達魯花赤(襄陽副市長)遊顯綁了起來,而後開城投降。
但孟珙知道,襄陽城能這麽輕易地收複迴來,跟蒙古人隻搶不守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蒙古大軍決心守城的話,此次戰爭的情況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他在襄陽剛剛光複後便立即上書朝廷,請求將襄陽城周邊的百姓和降軍編為軍隊,因為他們幾乎都遭受過蒙古人的燒殺搶掠,對蒙古的仇恨也更加刻骨銘心,以後一旦麵臨蒙古大軍的反撲,肯定會拚死抵抗,宋理宗也同意了他的計劃。
至此,襄陽再次成為了抵禦蒙古大軍南下的第一道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接管襄陽城防的宋將叫做劉石河,他在看到了被綁起來的遊顯後覺得是個人才,就將他推薦給了孟珙,孟珙也覺得此人有大能,便將他帶去鄂州巡防,但遊顯此人表麵假意歸降,其實內心中依然還是忠於蒙古,暗中尋找機會準備逃迴北方。
直到有一天,劉石河調防到淮北,臨行之前來拜見孟珙,遊顯趁機便提出要跟劉石河巡防淮北,孟珙同意了,遊顯在走到半路時,趁夜偷偷潛出了營地,一路北逃迴了蒙古境內,後來官至榮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事,於74歲善終。
中路與東路的戰事都算得上是互有勝負,南宋雖然略微顯現出了一些劣勢,但卻發掘出了孟珙、杜杲等猛將,也算是一種收獲。
與他們兩路不同的是,西路的戰事慘烈無比。蒙古大軍的西路軍是由窩闊台的次子闊端率領的,就在他出征之前,耶律楚材親自找到他,對他說道:“西北之地聚集的都是亡命徒,殿下若想征服那裏,就不能用殺戮的辦法,必須以招撫為上。”
和他大哥貴由的驕縱不同,闊端此人十分謙遜,對於耶律楚材的話非常讚同,在大軍抵達鞏昌城外時,便主動停下腳步,沒有發起進攻,反而遣使進城勸降。
此時的鞏昌守將叫汪世顯,是汪古部的人,但他卻沒有投降蒙古,反而自命為二十四州指揮使,一直替金國戍守邊疆,哪怕是此時金國已經滅亡,他依然不降,反而與占據會州的郭蝦蟆互相唿應,準備與蒙古大軍血拚到底。
麵對這樣的亡命徒,正常的勸降自然是沒用的,闊端也知道,於是在第一次勸降失敗後暫時放棄了鞏昌,轉而攻打會州,待會州城破,郭蝦蟆自焚而死後,闊端再一次帶兵迴到了鞏昌城外,第二次派出了使者。
自從知道了會州城傳來的消息後,汪世顯知道自己獨木難支,但又怕蒙古大軍四處殺掠,於是便跟隨蒙古使者出城麵見闊端。
闊端一見到他哈哈大笑,開口問道:“我率大軍征討四方,所到之處無不納降,你竟敢不降,是什麽原因?”
汪世顯答道:“臣不敢背主失節。”
“金國都忘了兩年了,你的主子在哪呢?”
“臣所盡忠者,乃二十四州百姓,若殿下不造殺孽,不毀城池,臣願降。”
這次輪到闊端愣了,他沒想到這個麵對刀槍劍戟也不皺眉頭的亡命徒竟然有一顆如此仁愛之心,也第一次看到了仁慈的力量。
“既如此,汝仍為二十四州總帥,隨我征伐宋國,其餘所降各州免遭災禍,為我蒙古帝國子民!”
為什麽闊端要幹掉郭蝦蟆而招降汪世顯?
因為他們作用不同。
郭蝦蟆雖然勇猛,但他隻是一員猛將,蒙古人中最不缺的就是這種戰將;而汪世顯及其子孫常年居於此地,所率軍馬極其擅長山地作戰,而且熟悉川蜀邊境的情況,招降了汪世顯,也就相當於獲得了一群山地作戰的專家和巴蜀之地的活地圖,作用遠比獲得一員猛將要大。
在汪世顯的帶領下,闊端一路高歌猛進,十二月攻占沔州,沔州守將高稼戰死。
十二月中旬,闊端大軍於青野原(今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包圍了四川製置使趙彥呐,南宋禦前諸軍都統製曹友聞聞訊,急忙派兵馳援,從蒙古軍手中將趙彥呐救了迴來,而後又將軍馬屯於仙人關來防備蒙古大軍南下。
闊端卻不再進攻這裏,轉頭去攻打文州,文州守將固守不出,闊端又去攻打階州,曹友聞又派部將全貴前去增援,階州堅守一個月後陷落,知州董鵬飛殉國,全貴亦戰死。
1236年秋,闊端從大散關出發,攻破武休關,而後深入廣元,準備進攻大安,趙彥呐急調曹友聞去大安駐守,但曹友聞認為自己在沔陽(今陝西略陽縣)駐守,蒙古大軍必然會擔心後路被切斷,絕對不可能繞過沔陽入蜀;自己如果離開沔陽去救援大安,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更何況敵眾我寡,以自己手裏這麽點兵力和遠超於己數倍的蒙古騎兵野戰必然打不贏。
但趙彥呐此人實在是個大草包,對於曹友聞的見解全然不顧,多次下令讓他率軍救援,曹友聞無奈之下,隻好命其弟曹友萬及曹友諒率軍疾馳至雞冠隘堅守,二人到達之後便插滿了旗幟,希望能以此迷惑蒙古軍,但蒙古軍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直接發起了進攻,曹友萬身中數創依舊戰鬥不止。
曹友聞此時也親率三千精兵進至仙人關下,正好天上卻下起了暴雨,曹友聞趁機率軍衝殺,與他作戰的正是剛剛投降蒙古的汪世顯所部,兩軍在雨中冒死拚殺,雞冠隘上的曹友萬兄弟倆也趁機率軍出擊,但雨越下越大,宋軍基本都是穿棉甲,被雨水打濕後行動極其遲緩,被身穿鐵甲的汪世顯部兵馬殺的血流成河,但此時蒙古援兵越來越多,曹友聞已經無法撤出戰場了。
待天明時分,數萬蒙古軍已經將苦戰一夜的宋軍殘部團團圍困,曹友聞仰天長歎:“這都是天意,惟有死戰罷了!”於是率軍繼續衝殺。
汪世顯與曹友聞曾是好友,還以良馬相贈,曹友聞為表決死之意,一邊破口大罵一邊將自己的戰馬砍死,最終兄弟三人皆力竭而亡。
在曹友聞死後,整個四川便隻剩下了駐守在羅山陣地的幾千人馬,其餘諸城幾乎毫無防守力量。
與此同時,闊端派出的另一支偏師從陰平出發,攻克宕昌、龍州,還招降了吐蕃酋長勘陀孟迦為首的十餘個吐蕃部落,而後率軍與闊端會合,兩軍一起朝成都進發。
十月十八日,闊端率軍抵達成都城外,此時的成都城內隻有七百守軍,但他們卻守住了巴蜀人的脊梁,誓死不降,將蒙古大軍攔於城下整整兩天,守將丁黼力戰而亡,在他死後,四川製置司參議王詡又開始招募百姓繼續作戰。
十月二十四日,蒙古大軍破城而入,在城中肆意搶掠放火,王詡此時已經負傷,由一名士兵扶著站在官衙東側避火,卻被一群蒙古士兵發現。
當先的蒙古士兵大聲問問:“你是什麽人?”
王詡怒目圓睜,開口喝道:“我隻是一個小官罷了,但我不能為國解憂也不能讓百姓免遭於難,死有餘辜,你們快來殺我!”
蒙古士兵們敬重他的忠義,沒有殺他,隻是讓人將他看押起來,但一天之後,府衙不慎失火,王詡趁亂逃走,於柳堤投井自殺。
成都陷落後,闊端命大軍四麵出擊,除趙彥呐率領僅存的一萬兵馬死守住了夔州之外,整片川蜀大地五十四州盡皆喪於敵手。
天府之國,淪為了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