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英雄的謝幕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作者:雅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先簡單看一下這個人的簡曆吧。
姓名:丘處機
年齡:74歲
民族:漢族
職業:道士(道號長春子)
特長:活的時間特別長。
據民間傳說,丘處機此人活了三百歲。
如果是熟悉金庸先生小說的人應該對丘處機一點也不陌生,作為“全真七子”之一,他的出鏡率雖然不高,但江湖中卻處處有他的傳說。
不過現實中的丘處機,和小說當中完全不同,他隻是一個一心求道的道士罷了。
但他也與小說中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他的俠義心腸,在金國朝廷與南宋朝廷雙雙詔他入朝為官的時候他拒絕應詔,但當聽說造下無數殺孽的成吉思汗召他相見時,他卻不顧74歲的高齡,率領著18名弟子毅然出發了。
在經過了兩年的長途跋涉之後,丘處機於1222年見到了在八魯灣避暑的鐵木真。
對於他的到來,鐵木真十分高興,因為民間都說此人是一位長生的仙人,是人都怕死,鐵木真也不例外,召丘處機前來就是想向他討教長生之道。
也正因為如此,在見到丘處機後,鐵木真十分客高興,親自命人搬來椅子與他相對而坐,讓耶律阿海站在一旁當翻譯,朝著他開口說道:“先生麵對他國的邀請都不去,卻能跨越萬裏來見我,我非常高興!”
丘處機開口答道:“可汗相召,不敢不來。”
鐵木真聞言疑惑:“先生此言為何?”
丘處機起身深施一禮,而後說道:“可汗地廣四海,富擁五湖,但卻造下了無邊殺孽,我若不來,可汗還不知道要殺多少人。”
鐵木真開口:“我所殺者皆為敵人。”
丘處機搖了搖頭,“老道有一言,欲一統天下者,必然不能嗜殺,殺可殺之人可也,但百姓婦孺何至於死?降者軍卒又何至於死?可汗敬天意而登大位,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既敬上天,為何不尊天之令而愛民?”
“可汗攻城之前,城中乃是敵人,可汗攻之無可厚非;但城池既破,城中百姓軍卒已降,則城中盡為可汗之子民,若再殺之,則是屠戮自己的子民;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百姓,損耗的都是上天賜予可汗的威望,所以還望可汗頒下止殺令。”
鐵木真聞言覺得非常有道理,十分讚同他的觀點,然後又追問長生之道。
丘處機則是迴答“以清心寡欲為要”“世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但能節欲保身,則幾於道矣”。
在談話的最後,丘處機還說了一句:“若為子孫計,無如布德推恩,依仁由義,自然六合大業可成,億兆之洪基可保”。(選自《道家金石略》)
這一番話,讓他徹底贏得了鐵木真的尊敬,朝著左右重臣說道:“神仙三說養生之道,甚入我心,使勿泄於外”。
同時下令將丘處機所說的話都用蒙語記錄下來,交給朝中所有官員及後妃、王子傳閱,並“藏諸內府,世授子孫”。
在此之後,隻要鐵木真閑暇有空,便邀請丘處機到自己的大帳之中請教各種問題,如此一年過後,丘處機以年老思鄉為由兩次請求動還中原,鐵木真十分不舍,但依然授予他虎符與印璽,讓他掌管天下道教,並免除所有道士的差役與賦稅;在返迴撒馬爾罕後,鐵木真又依照此例免除了所有穆斯林教士的差役賦稅。
丘處機以一己之力讓鐵木真下達了止殺令,使得無數的生命得到挽救,並且使各個教派的信徒都得到了優待,可謂是功德無量。
在歸途中,丘處機路過來時曾住過的朝元觀,迴想自己西行的這段日子,作詩一首。
萬裏遊生界,三年別故鄉。
迴頭身已老,過言夢何長。
浩浩天空闊,紛紛事杳茫。
江南及塞北,從古至今長。
公元1227年農曆七月初九,丘處機去世,他西行時的隨行弟子李誌常根據一路上的見聞,編著了《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
後世乾隆皇帝在北京白雲觀內的丘祖殿內為其提寫對聯時寫道:“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治世有奇功。”
就在鐵木真親率的蒙古大軍在花剌子模攻城略地之時,遠在中原的木華黎也在積極地開疆拓土。因為鐵木真西征帶走了大部分的蒙古軍主力,木華黎手中的蒙古嫡係部隊並不多,所以他開始大肆拉攏中原的各路豪強,升用漢人和漢化契丹人為地方官,讓他們治理所占領的土地,同時還以重利拉攏金國內部的官員,誘使他們投降。
對於不肯投降的州府,木華黎也沒有吝惜手中的馬刀,他封早就投降過來的史秉直之子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以剛投降過來的金國降將武仙為副將,讓他們替自己攻城掠地,而後再選派官員到各地任職。
在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攻勢下,整個中原大地除了被金廷占據的河南外,大部分都被蒙古所統治。
1222年秋,木華黎派一支兵馬攻打陝西,自己則親率大軍自雲中南下,沿途連克孟州、青龍堡、同州、蒲城諸地,進逼至金國王庭,但金將完顏合達堅守不住,木華黎見短時間無法攻克,於是便轉頭西進圍攻鳳翔。
鳳翔守將叫做郭蝦蟆,此人的名字雖然有點土,但是戰鬥力絕對不是蓋的,他們家族時代都是神箭手,他和他哥哥郭祿大也是因為善射而被征召入伍。
早在1220年,西夏進攻會州,此城的守將正是郭祿大與郭蝦蟆兄弟二人,郭祿大遠遠望見城外的西夏將領頭帶金盔、身披金甲,於是便彎弓搭箭,於200步外一箭將其射落下馬;這還不算,一箭之後他再次射出一箭,將另一名將領的雙手射穿,釘在樹上,西夏大軍頓時驚懼不已。
但會州城畢竟城小兵少,郭蝦蟆哥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西夏軍本想招降他們,但二人寧死不屈,終日想著逃跑,甚至為了喬裝改扮還拔掉了自己的胡須,不過卻被西夏人發覺,郭祿大不幸被殺,郭蝦蟆隻身逃離。
在迴歸金廷之後,郭蝦蟆便開啟了與西夏死磕的模式。1221年率軍於定西迎戰西夏軍馬萬餘人,斬首七百,俘馬50匹,一時之間令西夏軍聞風喪膽。
1223年,郭蝦蟆率軍鎮守鳳翔,西夏大軍數十萬前來攻打,郭蝦蟆巡城時,發現有一員西夏將領坐在城外納涼,自以為在射程之外,所以故意對城上做出一副不屑的樣子。
郭蝦蟆平時射箭善於射那些護甲遮蓋不到的地方,比如腋下之類,見此人如此挑釁,便張弓搭箭,趁其抬手的瞬間,一箭正中腋下,將其射殺。
自此,西夏軍再也不敢離城太近。不僅武力值報表,郭蝦蟆的忠誠度也極高,在金國滅亡之後,他誓死不降,率軍在靖遠城繼續抵抗,而且獨守此孤城三年,在城池將破之際,他集中全城的金銀銅鐵等金屬,鑄造成大炮,用以反擊蒙古軍;除此之外,他還殺光了城中所有的牛馬來犒勞將士,又將自己的房子與家財付之一炬,以示決心。
但守軍畢竟人少,城池大門已經失守,蒙古軍源源不斷地湧入城內。
郭蝦蟆於是將城中所有將校的妻子兒女和他自己的家人都聚攏到城主府,在府外堆滿了幹草,親自放火將他們燒死,以免受到敵軍的侮辱。
自己則帶領士兵站在大火前與蒙古軍交戰,跟隨他的士兵們一旦有重傷者便自己轉身投入火中,他自己則登上一垛草堆,以門板當盾牌,持弓射擊下麵的敵軍,連發二三百箭且箭無虛發,直至身邊箭矢用盡,他將弓扔進火裏,而後自己縱身一躍,跳入熊熊烈火之中自焚而死,時年45歲。
他死後,靖遠城無一人投降,盡皆與城共存亡,而今在甘肅省靖遠縣,後人為了紀念他,修建了一座城隍廟,廟中的城隍爺便是郭蝦蟆。
有此等猛將,木華黎進攻鳳翔的行動自然不會順暢,苦戰一個月竟不能破城,於是木華黎便下令大軍迴撤,暫時停止了攻擊。
同年冬季,歸降宋朝不久的義軍首領李全驅逐了安撫使張林,占據了益都(今山東青州)。
這個張林本來也是義軍的首領,卻在起兵反金後不久便接受了金國的冊封,擔任了金國的山東東路都元帥,又自封為“安化軍節度使”;但僅僅幾個月之後又被李全拉攏,改投降宋朝,不過轉頭卻與李全鬧翻,於是再次反叛,率軍投降了蒙古;更有意思的是,在張林降蒙三個月之後,此人再次反叛,又率軍降了宋。
不得不說,此人的跳槽頻率簡直是太高了。
但此刻的蒙古大軍根本沒有精力去管這個跳梁小醜,因為——木華黎病危了。
1223年三月,木華黎率軍東渡至聞喜,因連年勞累病倒,短短幾日內病情便急劇惡化,最終病逝於軍中,終年54歲。
彌留之際,木華黎曾對其弟帶孫說道:“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披甲執劍近四十年,東征西討沒有什麽可遺憾的,唯獨沒能攻下汴京!你們當勉力為之!”
在木華黎死後,其子孛魯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統帥蒙古大軍伐金。
98年後,剛剛繼任的元英宗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武\"。
165年後,取代了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曆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木華黎。
421年後,清朝的順治皇帝又將木華黎的塑像請到太廟之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木華黎的死徹底拉開了第一代蒙古帝國元老的終章。
除了早亡的者勒蔑、合赤溫與忽必來外。
1216年,開國十大功臣之一的術赤台去世。
1217年,‘四傑’之一的博爾忽在征討森林中的禿麻部時戰死。
1219年,陪伴了鐵木真55年的弟弟哈撒兒去世。
1223年,蒙古第一名將木華黎病逝於征金途中。
1224年,蒙古帝國第一神箭手哲別逝於西征的歸途中。
1225年,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病死於自己的封地之內。
1226年,被鐵木真親封為“眾人之長”的博爾術病逝於軍中。
同年,蒙古帝國最著名的漢人將領——郭寶玉病逝於賀蘭山軍營中。
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第一代蒙古元老們的老去使得新一代的蒙古將領們獲得了出頭的機會,他們開始接連登上曆史的舞台。
就在木華黎去世的同年,遠在汴京的金宣宗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臨死之前留下遺詔命令太子完顏守緒即位,但英王完顏守純卻提前得到了消息,於是趕在太子之前進宮,準備提前奪權。
太子得知這個消息後急忙將東宮衛軍調動至東華門街,又將自己麾下的兵馬也集中到那裏,湊足三萬人開始武力逼宮;完顏守純無奈,隻好讓出皇位,完顏守緒這才進宮登基,改元正大,是為金哀宗。
與此同時,偏安一隅的西夏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夏神宗退位,自稱太上皇,並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德旺,史稱夏獻宗。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太子本來不是李德旺,而是李德任。
不過李德任卻認為夏神宗的降蒙攻金政策不對,蒙古比金國的威脅要大,於是多次主張改善金夏關係,聯合對蒙。
可此舉引起了夏神宗的極度不滿,多次在朝中公然批評李德任,於是李德任便萌生了辭掉太子之位,自己出家為僧的想法,夏神宗於是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但不允許他出家,而是將他幽禁到靈州。
但夏神宗沒想到的是,夏獻宗即位之後,也推翻了他之前的政策,認為與金國的多年征戰讓兩國精銳盡喪,而蒙古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於是主動遣使去金求和,兩國重修盟好,約定為兄弟之國,一同抗擊蒙古。
姓名:丘處機
年齡:74歲
民族:漢族
職業:道士(道號長春子)
特長:活的時間特別長。
據民間傳說,丘處機此人活了三百歲。
如果是熟悉金庸先生小說的人應該對丘處機一點也不陌生,作為“全真七子”之一,他的出鏡率雖然不高,但江湖中卻處處有他的傳說。
不過現實中的丘處機,和小說當中完全不同,他隻是一個一心求道的道士罷了。
但他也與小說中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他的俠義心腸,在金國朝廷與南宋朝廷雙雙詔他入朝為官的時候他拒絕應詔,但當聽說造下無數殺孽的成吉思汗召他相見時,他卻不顧74歲的高齡,率領著18名弟子毅然出發了。
在經過了兩年的長途跋涉之後,丘處機於1222年見到了在八魯灣避暑的鐵木真。
對於他的到來,鐵木真十分高興,因為民間都說此人是一位長生的仙人,是人都怕死,鐵木真也不例外,召丘處機前來就是想向他討教長生之道。
也正因為如此,在見到丘處機後,鐵木真十分客高興,親自命人搬來椅子與他相對而坐,讓耶律阿海站在一旁當翻譯,朝著他開口說道:“先生麵對他國的邀請都不去,卻能跨越萬裏來見我,我非常高興!”
丘處機開口答道:“可汗相召,不敢不來。”
鐵木真聞言疑惑:“先生此言為何?”
丘處機起身深施一禮,而後說道:“可汗地廣四海,富擁五湖,但卻造下了無邊殺孽,我若不來,可汗還不知道要殺多少人。”
鐵木真開口:“我所殺者皆為敵人。”
丘處機搖了搖頭,“老道有一言,欲一統天下者,必然不能嗜殺,殺可殺之人可也,但百姓婦孺何至於死?降者軍卒又何至於死?可汗敬天意而登大位,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既敬上天,為何不尊天之令而愛民?”
“可汗攻城之前,城中乃是敵人,可汗攻之無可厚非;但城池既破,城中百姓軍卒已降,則城中盡為可汗之子民,若再殺之,則是屠戮自己的子民;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百姓,損耗的都是上天賜予可汗的威望,所以還望可汗頒下止殺令。”
鐵木真聞言覺得非常有道理,十分讚同他的觀點,然後又追問長生之道。
丘處機則是迴答“以清心寡欲為要”“世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但能節欲保身,則幾於道矣”。
在談話的最後,丘處機還說了一句:“若為子孫計,無如布德推恩,依仁由義,自然六合大業可成,億兆之洪基可保”。(選自《道家金石略》)
這一番話,讓他徹底贏得了鐵木真的尊敬,朝著左右重臣說道:“神仙三說養生之道,甚入我心,使勿泄於外”。
同時下令將丘處機所說的話都用蒙語記錄下來,交給朝中所有官員及後妃、王子傳閱,並“藏諸內府,世授子孫”。
在此之後,隻要鐵木真閑暇有空,便邀請丘處機到自己的大帳之中請教各種問題,如此一年過後,丘處機以年老思鄉為由兩次請求動還中原,鐵木真十分不舍,但依然授予他虎符與印璽,讓他掌管天下道教,並免除所有道士的差役與賦稅;在返迴撒馬爾罕後,鐵木真又依照此例免除了所有穆斯林教士的差役賦稅。
丘處機以一己之力讓鐵木真下達了止殺令,使得無數的生命得到挽救,並且使各個教派的信徒都得到了優待,可謂是功德無量。
在歸途中,丘處機路過來時曾住過的朝元觀,迴想自己西行的這段日子,作詩一首。
萬裏遊生界,三年別故鄉。
迴頭身已老,過言夢何長。
浩浩天空闊,紛紛事杳茫。
江南及塞北,從古至今長。
公元1227年農曆七月初九,丘處機去世,他西行時的隨行弟子李誌常根據一路上的見聞,編著了《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
後世乾隆皇帝在北京白雲觀內的丘祖殿內為其提寫對聯時寫道:“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治世有奇功。”
就在鐵木真親率的蒙古大軍在花剌子模攻城略地之時,遠在中原的木華黎也在積極地開疆拓土。因為鐵木真西征帶走了大部分的蒙古軍主力,木華黎手中的蒙古嫡係部隊並不多,所以他開始大肆拉攏中原的各路豪強,升用漢人和漢化契丹人為地方官,讓他們治理所占領的土地,同時還以重利拉攏金國內部的官員,誘使他們投降。
對於不肯投降的州府,木華黎也沒有吝惜手中的馬刀,他封早就投降過來的史秉直之子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以剛投降過來的金國降將武仙為副將,讓他們替自己攻城掠地,而後再選派官員到各地任職。
在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攻勢下,整個中原大地除了被金廷占據的河南外,大部分都被蒙古所統治。
1222年秋,木華黎派一支兵馬攻打陝西,自己則親率大軍自雲中南下,沿途連克孟州、青龍堡、同州、蒲城諸地,進逼至金國王庭,但金將完顏合達堅守不住,木華黎見短時間無法攻克,於是便轉頭西進圍攻鳳翔。
鳳翔守將叫做郭蝦蟆,此人的名字雖然有點土,但是戰鬥力絕對不是蓋的,他們家族時代都是神箭手,他和他哥哥郭祿大也是因為善射而被征召入伍。
早在1220年,西夏進攻會州,此城的守將正是郭祿大與郭蝦蟆兄弟二人,郭祿大遠遠望見城外的西夏將領頭帶金盔、身披金甲,於是便彎弓搭箭,於200步外一箭將其射落下馬;這還不算,一箭之後他再次射出一箭,將另一名將領的雙手射穿,釘在樹上,西夏大軍頓時驚懼不已。
但會州城畢竟城小兵少,郭蝦蟆哥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西夏軍本想招降他們,但二人寧死不屈,終日想著逃跑,甚至為了喬裝改扮還拔掉了自己的胡須,不過卻被西夏人發覺,郭祿大不幸被殺,郭蝦蟆隻身逃離。
在迴歸金廷之後,郭蝦蟆便開啟了與西夏死磕的模式。1221年率軍於定西迎戰西夏軍馬萬餘人,斬首七百,俘馬50匹,一時之間令西夏軍聞風喪膽。
1223年,郭蝦蟆率軍鎮守鳳翔,西夏大軍數十萬前來攻打,郭蝦蟆巡城時,發現有一員西夏將領坐在城外納涼,自以為在射程之外,所以故意對城上做出一副不屑的樣子。
郭蝦蟆平時射箭善於射那些護甲遮蓋不到的地方,比如腋下之類,見此人如此挑釁,便張弓搭箭,趁其抬手的瞬間,一箭正中腋下,將其射殺。
自此,西夏軍再也不敢離城太近。不僅武力值報表,郭蝦蟆的忠誠度也極高,在金國滅亡之後,他誓死不降,率軍在靖遠城繼續抵抗,而且獨守此孤城三年,在城池將破之際,他集中全城的金銀銅鐵等金屬,鑄造成大炮,用以反擊蒙古軍;除此之外,他還殺光了城中所有的牛馬來犒勞將士,又將自己的房子與家財付之一炬,以示決心。
但守軍畢竟人少,城池大門已經失守,蒙古軍源源不斷地湧入城內。
郭蝦蟆於是將城中所有將校的妻子兒女和他自己的家人都聚攏到城主府,在府外堆滿了幹草,親自放火將他們燒死,以免受到敵軍的侮辱。
自己則帶領士兵站在大火前與蒙古軍交戰,跟隨他的士兵們一旦有重傷者便自己轉身投入火中,他自己則登上一垛草堆,以門板當盾牌,持弓射擊下麵的敵軍,連發二三百箭且箭無虛發,直至身邊箭矢用盡,他將弓扔進火裏,而後自己縱身一躍,跳入熊熊烈火之中自焚而死,時年45歲。
他死後,靖遠城無一人投降,盡皆與城共存亡,而今在甘肅省靖遠縣,後人為了紀念他,修建了一座城隍廟,廟中的城隍爺便是郭蝦蟆。
有此等猛將,木華黎進攻鳳翔的行動自然不會順暢,苦戰一個月竟不能破城,於是木華黎便下令大軍迴撤,暫時停止了攻擊。
同年冬季,歸降宋朝不久的義軍首領李全驅逐了安撫使張林,占據了益都(今山東青州)。
這個張林本來也是義軍的首領,卻在起兵反金後不久便接受了金國的冊封,擔任了金國的山東東路都元帥,又自封為“安化軍節度使”;但僅僅幾個月之後又被李全拉攏,改投降宋朝,不過轉頭卻與李全鬧翻,於是再次反叛,率軍投降了蒙古;更有意思的是,在張林降蒙三個月之後,此人再次反叛,又率軍降了宋。
不得不說,此人的跳槽頻率簡直是太高了。
但此刻的蒙古大軍根本沒有精力去管這個跳梁小醜,因為——木華黎病危了。
1223年三月,木華黎率軍東渡至聞喜,因連年勞累病倒,短短幾日內病情便急劇惡化,最終病逝於軍中,終年54歲。
彌留之際,木華黎曾對其弟帶孫說道:“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披甲執劍近四十年,東征西討沒有什麽可遺憾的,唯獨沒能攻下汴京!你們當勉力為之!”
在木華黎死後,其子孛魯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統帥蒙古大軍伐金。
98年後,剛剛繼任的元英宗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武\"。
165年後,取代了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曆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木華黎。
421年後,清朝的順治皇帝又將木華黎的塑像請到太廟之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木華黎的死徹底拉開了第一代蒙古帝國元老的終章。
除了早亡的者勒蔑、合赤溫與忽必來外。
1216年,開國十大功臣之一的術赤台去世。
1217年,‘四傑’之一的博爾忽在征討森林中的禿麻部時戰死。
1219年,陪伴了鐵木真55年的弟弟哈撒兒去世。
1223年,蒙古第一名將木華黎病逝於征金途中。
1224年,蒙古帝國第一神箭手哲別逝於西征的歸途中。
1225年,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病死於自己的封地之內。
1226年,被鐵木真親封為“眾人之長”的博爾術病逝於軍中。
同年,蒙古帝國最著名的漢人將領——郭寶玉病逝於賀蘭山軍營中。
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第一代蒙古元老們的老去使得新一代的蒙古將領們獲得了出頭的機會,他們開始接連登上曆史的舞台。
就在木華黎去世的同年,遠在汴京的金宣宗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臨死之前留下遺詔命令太子完顏守緒即位,但英王完顏守純卻提前得到了消息,於是趕在太子之前進宮,準備提前奪權。
太子得知這個消息後急忙將東宮衛軍調動至東華門街,又將自己麾下的兵馬也集中到那裏,湊足三萬人開始武力逼宮;完顏守純無奈,隻好讓出皇位,完顏守緒這才進宮登基,改元正大,是為金哀宗。
與此同時,偏安一隅的西夏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夏神宗退位,自稱太上皇,並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德旺,史稱夏獻宗。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太子本來不是李德旺,而是李德任。
不過李德任卻認為夏神宗的降蒙攻金政策不對,蒙古比金國的威脅要大,於是多次主張改善金夏關係,聯合對蒙。
可此舉引起了夏神宗的極度不滿,多次在朝中公然批評李德任,於是李德任便萌生了辭掉太子之位,自己出家為僧的想法,夏神宗於是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但不允許他出家,而是將他幽禁到靈州。
但夏神宗沒想到的是,夏獻宗即位之後,也推翻了他之前的政策,認為與金國的多年征戰讓兩國精銳盡喪,而蒙古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於是主動遣使去金求和,兩國重修盟好,約定為兄弟之國,一同抗擊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