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來臨之前都是平靜得令人可怕。
蕭國和茗國雙方都在暗中調動兵馬,表麵上卻一句話都不敢說明,可算是讓中文一般國家都覺得心驚膽戰。
這兩國前幾日都還想著如何聯姻,這會子又在幹什麽?難道這兩個國家想要借助了聯姻這件事情搞事情嗎?
各國之間人人自危,並沒有多少想要繼續過和平日子的打算。他們紛紛都開始修築圍牆工事等待著下一次各個國家大戰爆發。
這死水一般的沉寂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終於有了起色。
蕭國以蕭王的名義,對著臨近的茗國的泰郡悍然發動了戰爭,並且發出了檄文,號召天下的英雄豪傑加入這場戰爭,為自己討個說法。
蕭國皇帝究竟為何如此坐不住?這次的事件,究竟是蕭國失去了道理,還是茗國不占上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檄文之上。
“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製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後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趙梁;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一段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話語,一貫是這些檄文所喜歡用的句式。先是將一些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說明白,然後扯著往這方麵講道理,眾人紛紛明白這個套路,也就避開了這些所謂的長篇大論,直接切入主題。
“今太子龍茗路,坐領三台,專製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曆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子為甚。”
“三王妃尹氏秋水,蕭國驃騎大將軍女,仰承聖母皇太後的慈喻,許三皇子妻之。尹氏為王妃以來,恪守婦德,謹守倫常,恭謹謙讓,打理宮中府外,上下一心,無人不稱讚之。茗太子垂涎其美色,夥其妹龍幽公主以和親之名,陰謀擄劫其至茗國。後三皇子至茗國論和親之事,幸獲知此事。皇子述此事於茗王,王許之歸還,然太子不許之。”
“固一國之家事,他國未曾過問之理。然三王妃尹氏,身懷六甲被擄,誕下之麟兒認賊作父,實天下人之所不願。今太子拒歸還王妃,陛下問其媳,皇子思其妻,世子念其母,天下歎無此道理,上遂遣使發兵,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王妃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眾人一看這中國古人之酒的檄文,頓時便明白了此中的道理。
難怪蕭國會借用一個討伐曹操的檄文來說事,原來隻是為了暗諷龍茗路奪走了蕭默辰的妻兒,還拒絕歸還別人的妻子。說實話這樣的事曹操也沒少幹。
迴想一下,那是在滿月宴上的狀況,似乎還真的是有這麽個道理。
吃瓜群眾紛紛表示這事兒看來還是龍茗路的過錯。
如果她們也會玩狼人殺這個遊戲的話就會說:站蕭默辰預言家,查殺龍茗路。
然而這檄文發出去不到短短一天,茗國方麵也調集了兵馬來到了泰郡,準備正式和蕭國開展我。
茗國方麵也沒有閑著,學著蕭國的樣子,發出了一份檄文。
根據從蕭國檄文方麵得出的經驗,圍觀群眾紛紛沒有看茗國檄文的開頭部分。無外乎就是一些為了說明自己的事情充分些而應做出來的曆史典故,沒有什麽值得多看的。
就算交代了一些人物事跡,那也不過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還是看看這兩個人矛盾爆發點,才是王道。
果不其然,龍茗路這邊仿造著當年,駱賓王代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也寫了一封來討伐蕭默辰。
簡單一點說,龍茗路這邊則是聲稱自己的秋夫人是所謂淮南王的幼女,朝廷欽封的秋水郡主後來又嫁給了自己當側妃,無論是從情理你還是從法律上來說,他們都是合法的夫妻。
今天的蕭國三王爺蕭默辰非要將這個秋夫人說成是自己失蹤已久的三王妃,一再在眾人麵前挑釁自己的底線,並且在私底下騷擾秋夫人。
龍茗路不堪其擾,便下手將這個三王爺趕走。
沒想到蕭默辰賊心不死,居然假借著兩國和親的名義,再次在私底下攔住了秋夫人。
秋夫人拚死抵抗還是不敵蕭默辰,最終竟然被他將皇長孫龍震給擄走。蕭默辰以皇長孫要挾秋夫人,秋夫人拚死不從。蕭默辰竟然就講龍震給帶到了蕭國。
蕭默辰這樣倒打一耙的行為,實在是應該被世人所譴責和唾棄的。茗國哪怕在軍事實力上不及蕭國,但為了茗太子一家能夠早日團圓,茗國皇長孫能夠早日迴到自己的家,他們願意參與這場戰爭。
對此,茗國唿籲各國之間的有識之士,能夠加入到己方陣營,和強大的蕭國做鬥爭。
龍茗路還指出,這次的事情其實是唇亡齒寒。如果說,其他的小國不肯搭理這件事情,那日後如果出了類似的事情,茗國便不會出手,甚至說天下人都不會再有理由幫他。
總之龍茗路是把事情往嚴肅地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時間,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搞不懂秋夫人和尹秋水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他們隻能在前排自行搬好板凳,帶好瓜子花生飲料,靜靜的等候事情的發展。
蕭默辰看了這檄文隻覺得好笑不已,道:“當初就跟你們說了,不要前麵那個一大段,完全是沒有營養的廢話,看這不好了,讓別人鑽了空子!”
“咱們的檄文本來就是有理有據,不怕他龍茗路說什麽。主要還不是為了好看一些,咱們國家這國士的水平,當然水平也有限,除了能夠仿照先賢寫一些東西出來,也沒有什麽所謂的創造力。之前他們寫的那些東西在我看來隻是一葫蘆畫瓢,狗尾續貂罷了。再說了,王爺,是您說這檄文如果連一張紙都寫不滿,未免有些太過於難堪了。”影一越說到最後,越來越沒有底氣。
他們這次確實是什麽都準備好了,但唯獨這討伐的文書,被他們忽略了。他們本以為這打仗的事情隻要兩國點頭便是,沒想到,圍觀的國家都跟做出這樣那樣的動作。
迫於無奈的他們隻能按照頭皮,將所有的事情給編成了一張檄文。
不過是兩個時辰內衝衝要求的東西,哪裏能有什麽精品?就這一個東西,還是蕭默辰精心挑選的。
不過能夠把事情講明白不就好了!
事實證明蕭默辰大意了,反觀龍茗路那邊,為了打仗,似乎首先就把所有的道理都理清楚了。這用來討伐的文書更是寫的文采斐然,讓人不忍直視。
由於是仿照駱賓王辱罵武曌那樣的格式,各種髒話那都是躍然紙下,總之讓人看得很不順眼。
但是這種罵人又不帶髒字,你卻明明知道是髒話的行為實在讓人和不爽。因此看客們也覺得有些同情蕭默辰,畢竟這翻來覆去一大篇,說到底,不過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還能夠被人兩點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實在是厲害。
反觀蕭默辰那邊,除了前麵用來湊字數的那些個話以外,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編上去的,看上去,相反的更用心。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不會對他的說法加分。
這兩個人各執一詞,堪稱當世羅生門。到底裏麵誰對誰錯,估計知情的人也無法作出評判。
畢竟,當時茗國皇長孫的滿月宴,那麽多國家的人都去了,蕭默辰,尹秋水,龍茗路三個人的話,現在仔細迴想起來,都是對不上的。
如今這些人也迷惘了,她們實在不懂兩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之間產生的戰爭,為什麽要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說明明是兩國之間血雨腥風的大事,為何要變成兒女私情的小事?
總之,雙方的檄文,看上去文采斐然,華麗天成,實際上並沒有給這兩國之間的戰爭加分。相反,各國的人民群眾對於這龍茗路和蕭默辰,心中都是產生了很深的反感。
至於那個尹秋水還是秋水郡主的女人,在這次的事件中,不過就是生了一個兒子,又有什麽值得讓兩個人就要打起來的?
蕭國和茗國國內的聲音也開始變得不統一起來。他們並不想和自己的盟國開戰,但很無奈,這兩位未來皇位的繼承人,實在太不懂事。
茗國除了皇太子,並不是沒有其他的人可以當皇帝,蕭國也一樣。
蕭默辰和龍茗路這兩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一次的舉動,會引發本國人民對自己的不滿。但就算是知道了,那又怎麽樣?
天底下隻有一個尹秋水,隻要得到了他,哪怕失去了天下又怎麽樣?
龍茗路和蕭默辰此番都是卯足了勁,非要在這件事情上一爭高下。
他們紛紛相信,憑借著自己手上的兵馬,一定能將對方打得铩羽而歸。可那些士兵,真的會為了他們這可笑的言論,展開殊死一搏嗎?
蕭國和茗國雙方都在暗中調動兵馬,表麵上卻一句話都不敢說明,可算是讓中文一般國家都覺得心驚膽戰。
這兩國前幾日都還想著如何聯姻,這會子又在幹什麽?難道這兩個國家想要借助了聯姻這件事情搞事情嗎?
各國之間人人自危,並沒有多少想要繼續過和平日子的打算。他們紛紛都開始修築圍牆工事等待著下一次各個國家大戰爆發。
這死水一般的沉寂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終於有了起色。
蕭國以蕭王的名義,對著臨近的茗國的泰郡悍然發動了戰爭,並且發出了檄文,號召天下的英雄豪傑加入這場戰爭,為自己討個說法。
蕭國皇帝究竟為何如此坐不住?這次的事件,究竟是蕭國失去了道理,還是茗國不占上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檄文之上。
“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製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後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趙梁;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一段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話語,一貫是這些檄文所喜歡用的句式。先是將一些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說明白,然後扯著往這方麵講道理,眾人紛紛明白這個套路,也就避開了這些所謂的長篇大論,直接切入主題。
“今太子龍茗路,坐領三台,專製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曆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子為甚。”
“三王妃尹氏秋水,蕭國驃騎大將軍女,仰承聖母皇太後的慈喻,許三皇子妻之。尹氏為王妃以來,恪守婦德,謹守倫常,恭謹謙讓,打理宮中府外,上下一心,無人不稱讚之。茗太子垂涎其美色,夥其妹龍幽公主以和親之名,陰謀擄劫其至茗國。後三皇子至茗國論和親之事,幸獲知此事。皇子述此事於茗王,王許之歸還,然太子不許之。”
“固一國之家事,他國未曾過問之理。然三王妃尹氏,身懷六甲被擄,誕下之麟兒認賊作父,實天下人之所不願。今太子拒歸還王妃,陛下問其媳,皇子思其妻,世子念其母,天下歎無此道理,上遂遣使發兵,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王妃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眾人一看這中國古人之酒的檄文,頓時便明白了此中的道理。
難怪蕭國會借用一個討伐曹操的檄文來說事,原來隻是為了暗諷龍茗路奪走了蕭默辰的妻兒,還拒絕歸還別人的妻子。說實話這樣的事曹操也沒少幹。
迴想一下,那是在滿月宴上的狀況,似乎還真的是有這麽個道理。
吃瓜群眾紛紛表示這事兒看來還是龍茗路的過錯。
如果她們也會玩狼人殺這個遊戲的話就會說:站蕭默辰預言家,查殺龍茗路。
然而這檄文發出去不到短短一天,茗國方麵也調集了兵馬來到了泰郡,準備正式和蕭國開展我。
茗國方麵也沒有閑著,學著蕭國的樣子,發出了一份檄文。
根據從蕭國檄文方麵得出的經驗,圍觀群眾紛紛沒有看茗國檄文的開頭部分。無外乎就是一些為了說明自己的事情充分些而應做出來的曆史典故,沒有什麽值得多看的。
就算交代了一些人物事跡,那也不過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還是看看這兩個人矛盾爆發點,才是王道。
果不其然,龍茗路這邊仿造著當年,駱賓王代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也寫了一封來討伐蕭默辰。
簡單一點說,龍茗路這邊則是聲稱自己的秋夫人是所謂淮南王的幼女,朝廷欽封的秋水郡主後來又嫁給了自己當側妃,無論是從情理你還是從法律上來說,他們都是合法的夫妻。
今天的蕭國三王爺蕭默辰非要將這個秋夫人說成是自己失蹤已久的三王妃,一再在眾人麵前挑釁自己的底線,並且在私底下騷擾秋夫人。
龍茗路不堪其擾,便下手將這個三王爺趕走。
沒想到蕭默辰賊心不死,居然假借著兩國和親的名義,再次在私底下攔住了秋夫人。
秋夫人拚死抵抗還是不敵蕭默辰,最終竟然被他將皇長孫龍震給擄走。蕭默辰以皇長孫要挾秋夫人,秋夫人拚死不從。蕭默辰竟然就講龍震給帶到了蕭國。
蕭默辰這樣倒打一耙的行為,實在是應該被世人所譴責和唾棄的。茗國哪怕在軍事實力上不及蕭國,但為了茗太子一家能夠早日團圓,茗國皇長孫能夠早日迴到自己的家,他們願意參與這場戰爭。
對此,茗國唿籲各國之間的有識之士,能夠加入到己方陣營,和強大的蕭國做鬥爭。
龍茗路還指出,這次的事情其實是唇亡齒寒。如果說,其他的小國不肯搭理這件事情,那日後如果出了類似的事情,茗國便不會出手,甚至說天下人都不會再有理由幫他。
總之龍茗路是把事情往嚴肅地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時間,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搞不懂秋夫人和尹秋水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他們隻能在前排自行搬好板凳,帶好瓜子花生飲料,靜靜的等候事情的發展。
蕭默辰看了這檄文隻覺得好笑不已,道:“當初就跟你們說了,不要前麵那個一大段,完全是沒有營養的廢話,看這不好了,讓別人鑽了空子!”
“咱們的檄文本來就是有理有據,不怕他龍茗路說什麽。主要還不是為了好看一些,咱們國家這國士的水平,當然水平也有限,除了能夠仿照先賢寫一些東西出來,也沒有什麽所謂的創造力。之前他們寫的那些東西在我看來隻是一葫蘆畫瓢,狗尾續貂罷了。再說了,王爺,是您說這檄文如果連一張紙都寫不滿,未免有些太過於難堪了。”影一越說到最後,越來越沒有底氣。
他們這次確實是什麽都準備好了,但唯獨這討伐的文書,被他們忽略了。他們本以為這打仗的事情隻要兩國點頭便是,沒想到,圍觀的國家都跟做出這樣那樣的動作。
迫於無奈的他們隻能按照頭皮,將所有的事情給編成了一張檄文。
不過是兩個時辰內衝衝要求的東西,哪裏能有什麽精品?就這一個東西,還是蕭默辰精心挑選的。
不過能夠把事情講明白不就好了!
事實證明蕭默辰大意了,反觀龍茗路那邊,為了打仗,似乎首先就把所有的道理都理清楚了。這用來討伐的文書更是寫的文采斐然,讓人不忍直視。
由於是仿照駱賓王辱罵武曌那樣的格式,各種髒話那都是躍然紙下,總之讓人看得很不順眼。
但是這種罵人又不帶髒字,你卻明明知道是髒話的行為實在讓人和不爽。因此看客們也覺得有些同情蕭默辰,畢竟這翻來覆去一大篇,說到底,不過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還能夠被人兩點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實在是厲害。
反觀蕭默辰那邊,除了前麵用來湊字數的那些個話以外,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編上去的,看上去,相反的更用心。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不會對他的說法加分。
這兩個人各執一詞,堪稱當世羅生門。到底裏麵誰對誰錯,估計知情的人也無法作出評判。
畢竟,當時茗國皇長孫的滿月宴,那麽多國家的人都去了,蕭默辰,尹秋水,龍茗路三個人的話,現在仔細迴想起來,都是對不上的。
如今這些人也迷惘了,她們實在不懂兩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之間產生的戰爭,為什麽要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說明明是兩國之間血雨腥風的大事,為何要變成兒女私情的小事?
總之,雙方的檄文,看上去文采斐然,華麗天成,實際上並沒有給這兩國之間的戰爭加分。相反,各國的人民群眾對於這龍茗路和蕭默辰,心中都是產生了很深的反感。
至於那個尹秋水還是秋水郡主的女人,在這次的事件中,不過就是生了一個兒子,又有什麽值得讓兩個人就要打起來的?
蕭國和茗國國內的聲音也開始變得不統一起來。他們並不想和自己的盟國開戰,但很無奈,這兩位未來皇位的繼承人,實在太不懂事。
茗國除了皇太子,並不是沒有其他的人可以當皇帝,蕭國也一樣。
蕭默辰和龍茗路這兩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一次的舉動,會引發本國人民對自己的不滿。但就算是知道了,那又怎麽樣?
天底下隻有一個尹秋水,隻要得到了他,哪怕失去了天下又怎麽樣?
龍茗路和蕭默辰此番都是卯足了勁,非要在這件事情上一爭高下。
他們紛紛相信,憑借著自己手上的兵馬,一定能將對方打得铩羽而歸。可那些士兵,真的會為了他們這可笑的言論,展開殊死一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