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拽禿了腦袋也是沒辦法。無奈之下,他隻好問道:“陛下可有良策?”


    劉協搖頭道:“時局如此,朕又是孩童,哪敢妄言,誇口說有良策!”


    董卓又看向李儒道:“文優,可有良策?”


    李儒看了眼董卓,又看了眼氣定神閑的劉協,苦笑道:“積弊太深,急切之間,儒也不敢妄言。不如聽聽陛下之言吧!”


    看到劉協鎮定自若的表現,董卓突然意識到,他竟然不如一介孩童,真是不得不服老啊!


    不過,當初也正是劉協的這番氣度,他才起意廢黜劉辯,隻能說他的眼光確實不錯。


    眼見董卓和李儒都看向自己,劉協麵現難色道:“太尉可願為漢室江山折損臉麵?”


    董卓臉上肌肉抖了抖,思忖利害後,悶聲悶氣地答道:“若能安我大漢江山,卓這臉麵算得了什麽?”


    嗯,他雖然縱兵劫掠,貪財好色,名聲不好,但這麵子是他自己丟的,所以他不在乎。若是別人讓他丟了麵子,那就隻能是刀兵相見、血濺五步了。


    所以,在丟麵子的問題上,他看的很透徹:有時候,隻要自己主動丟,那就永遠有丟不完的麵子。若是該丟不丟,那上哪去找麵子。人活著,才有麵子;人死了,要麵子何用。


    奸臣權相,看其經曆,大多如此。所以,董卓也很幹脆。


    劉協思忖道:“盧植,海內大儒、士之楷模、知兵擅政、國之楨幹。朕欲以其為冀州牧,太尉可允?”


    董卓自然知曉盧植的才幹和名望。若非盧植跳出來反對廢帝,折了他的臉麵,他也不會想要處死他。若非有人求情,也許盧植墳頭草都長起來了。


    他冷笑道:“盧植反對廢帝,陛下都不計較,卓又何須討人嫌!不過,冀州牧本欲任命韓馥,若是盧植領了冀州牧,韓馥去何處?”


    劉協思考半晌,終是難決。各州皆有特點,韓馥能力一般,若是強擢其為州牧,於國不利。可是,他又不想提拔三袁,作為讓步,韓馥就必須上位。


    沉思片刻,他覺得還是把韓馥放在洛陽比較穩妥。因此,他道:“索性讓他領太常卿一職吧!”


    董卓想了下,韓馥原是禦史中丞,秩千石。若是領太常卿職,秩中二千石,算是擢升,遂點頭表示同意。


    用盧植成功替代韓馥,劉協很滿意。


    他想了想,繼續說道:“兗州與青、冀、豫、徐四州相接,非功高卓著者無以震懾四方。劉岱,雖貴為漢室宗親,但其才能不彰,名望不顯,若以其為刺史,恐不足以居中策應,籌謀規劃,剿滅黃巾匪徒。朕欲請前太尉張溫領兗州刺史,太尉可允?”


    董卓聽聞張溫之名,不禁皺眉暗忖:這小皇帝是誠心看我笑話的吧!


    184年冬,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朝廷拜張溫為車騎將軍。董卓為破虜將軍,於張溫帳下聽命。當時董卓曾與張溫生隙。


    他冷哼道:“張溫身負虛名,卻無實功。若以其為兗州刺史,恐事不遂矣!”


    劉協想了想,張溫戰績不佳,確是屬實。董卓評價中肯,值得尊重。因此,他略微思考,再提議道:“長沙太守孫堅如何?”


    之所以想到孫堅,一是他勇武威猛、驍勇善戰;二是想將他調離江東,避免其勢坐大,再有割據之禍。


    董卓聞言氣結。孫堅小兒,曾勸張溫斬他。這個仇,他一直記在心中,又豈會重用他。


    況且,劉協推舉三人,皆與他有仇。難道針對他董卓的人,都是忠漢之臣麽?


    到底是旁人欲害他,還是這個孫女婿欲害他?想到這裏,他的麵色不善起來。


    劉協眼見氣氛凝重,這才想起孫堅和董卓曾有舊怨。


    他不由得苦笑道:“非朕與太尉過不去。朕若舉薦太尉麾下諸中郎將,太尉可願放手?”


    董卓想了片刻,終是搖頭不語。


    作為權臣,他深知自己如履薄冰,一個不甚,就可能萬劫不複。


    所以他將洛陽視為自己的地盤,千方百計地加強手下的實力,就是為了避免被人偷家,又怎肯將手下大將派去兗州。


    劉協換了個思路勸說道:“兗州附近,黃巾賊肆虐。若孫堅能勝,則為國之良將。若孫堅敗亡,太尉亦可解恨。”


    董卓無可奈何,搖頭歎道:“便宜孫堅小兒了。”


    劉協笑道:“能不能坐穩刺史之位,還要看他實力。”


    董卓輕哼道:“既然孫堅為兗州刺史,那劉岱就任光祿勳吧!”


    光祿勳是太尉屬官。劉協眨眨眼,發現他不要的,董卓都收了。看來,他是要跟自己賭氣打擂台啊!


    劉協再次提道:“孔伷雖為名士,治政無名。不如讓太中大夫楊彪領豫州刺史,孔伷領太中大夫一職,可好?”


    董卓麵容稍霽。楊彪與其並無矛盾,擢升其為豫州刺史,倒是無妨。至於孔伷,領太中大夫一職,倒也妥當。


    他再次點頭同意。


    “鮑信雖為何進舊屬,卻少有大節,寬厚愛人,沈毅有謀,可領山陽太守。”劉協解釋道。


    董卓舒了口氣,又是一個跟他沒有仇隙的人,他自是沒有異議,爽快地點頭答應。


    “應劭,少篤學,博覽多聞,領泰山太守,朕無異議。”劉協道。


    董卓麵露微笑道:“應劭能得到陛下的認可,真是不容易啊!”


    接連推薦三名與董卓無怨之才後,他這才提及議郎孔融。


    這位讓梨大儒,也算是悲情人物,因為嘴臭,惹了不少麻煩,最終被曹操殺害。


    孔融負有高氣,但才疏意廣,然他至死是漢臣,僅此一項,便應提拔,就讓他去盧植治下吧,互相有個照應。


    想到這裏,他便推薦道:“孔融素有文名,但脾氣耿介,不如讓他領渤海太守吧!”


    聽到孔融的名字,董卓又覺不爽。這家夥亦因廢帝之事與其爭辯,言辭激烈,讓其懷恨在心。


    他本欲將孔融舉薦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讓他自生自滅。隻是想到劉協提及的忠臣之論,他隻好強忍心中不快,點頭同意了。


    董卓心有不甘地思忖道: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外曾孫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斯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斯道並收藏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