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風輕雲淡暗含殺機(補4.30)
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 作者:易斯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自今年四月占據洛陽,至今已達五個月之久,然而滿朝文武僅有敬畏,卻沒有敬服。
他已經在暗自籌劃,爭取因黨錮之禍而受到牽連之人。通過扶持朝廷打壓的朝臣群體,拉攏這批人為自己效力。
當然,這個話題,他不能明說,隻得哈哈笑道:“陛下多慮了,論及朝堂聲望,誰還能與我爭鋒!”
看著妄自尊大的董卓,劉協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董卓大眼圓瞪,看著劉協。他以為劉協是在笑話他。
劉協確實在笑話他,但是他不能說,還需要掩飾真實的情感,因此,他強忍住笑意,肅然道:“朕非常羨慕司空大人的人望。隻是,司空大人如此自信,朝堂諸位大臣同意麽?”
這問題過於尖銳,刺的董卓肝疼。他真沒臉說“諸臣皆服”,畢竟他雖然莽,但還要臉。因此,他緘口不言。
劉協本就是為了敲打他,自然不會為他緩頰,因此也沉默不言。
房間中充滿了尷尬的沉寂。
近幾個月來,除了盧植和劉協甩他臉子,還真沒人敢如此。這小皇帝好話沒有半句,竟然揭他傷疤,讓他想要出離憤怒都沒有法子。
他董卓,雖然殘暴,雖然性好女色,但要臉啊!
尷尬的氣氛雖然蔓延,但劉協並沒有任其擴張。他適時地說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朕今日偶然聽聞該流言,便坐立難安。這並非是朕膽小的緣故,而是在於政治鬥爭,乃是生死存亡之事。
何進大將軍優柔寡斷,遂有殿前斬首之禍;今日司空雖然手握重兵,真能和何大將軍相提並論麽?”
董卓聞言默然。何進積十數年之聲望,被群臣裹挾,想要弑諸常侍,恢複朝堂清明,然而功敗身死。
他董卓,憑借何進密令,趁勢而起,雖入洛陽,卻為士人鄙視。他的聲望,差何進不知幾許,自然不會覥顏與何進相提並論。
深切思之,董卓不禁悚然。他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直接被劉協撕破,讓他臉色發青,胸中怒氣無處發泄。
劉協從來不會輕視他人的智慧,尤其是董卓。因此,他淺嚐輒止,略微提及便三緘其口。
嗬嗬幾聲,他笑著說道:“朕乃劉氏宗親,縱使不能為帝,亦可稱王矣。隻是董司空的下場,朕不敢深思之。若非董妃乃朕之愛妃,今日之行,純屬多餘。為董妃故,朕才苦口婆心,還望董司空慎思之!”
董卓終於低下高昂的頭顱,在心中盤算著劉協的一言一語。
劉協見好就收道:“司空且慢思之,朕和董妃迴宮了。”
說完,他走出大廳,挽著董白的小手,坐在攆車上,打道迴府。
李儒送走劉協等人,急忙趕迴大廳內。看到董卓愁眉不展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司空為何事憂心?”
董卓視李儒為心腹,心中有事,自然不會諱言。他原原本本地將劉協的話語重述一遍。
李儒默默尋思良久,這才看向董卓,卻發現董卓滿眼期待,看來他真是被劉協的言語嚇著了。
隻是,劉協的話,雖然並未明言,卻字字句句不離少帝劉辯。
字字誅心,句句如刀。
董卓不把少帝劉辯當迴事,但是朝堂諸臣卻不會。董卓廢帝,便是與朝堂諸臣有了根本性的分歧,這就是二者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一。
李儒並非不知,但他作為董卓的臣屬,在沒有圖窮匕見之際,自然不會諫言弑君。
而今,這個問題擺在他麵前,他退不可退,隻得硬著頭皮問道:“司空覺得小皇帝如何?”
董卓知道,李儒的問題並非空穴來風,自是有深意。因此他思考半晌道:“吾之所以廢少帝,立新帝,不僅僅是看在董太後的麵子,更是喜歡新帝的聰明。
近日來,他能夠討得吾孫女之歡心,可見是有心之人。雖然他心思不小,但一切皆可控。
而吾廢少帝之後,便沒有退路。因此少帝劉辯之命運便已注定。隻是,前幾日剛剛鴆殺何太後,現又殺廢帝,似乎不妥。因此,我倒也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若是小皇帝所言不虛,那廢帝想是不甘心,想要重倒乾坤,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評價小皇帝,董卓僅用聰明和有心四字定義,實在是沒有把小皇帝放在心上。。
李儒則不同,他一心為董卓謀,自然是把許多風險都綜合衡量。
小皇帝登基以來,陰謀董司空的孫女,陽謀禁衛之軍,步步為營,心思深重。李儒根本不敢小看。
至於少帝劉辯,他還真沒放在心上。隻是,董卓選了聰明的劉協,廢了糊塗的劉辯,他又能多說什麽。
依他心意,這皇位不如讓劉辯來坐。隻有如此,他才心中踏實。
然而董卓僅憑個人好惡,便把昏庸的少帝廢黜,這又不是他一介謀臣能夠幹涉的。因此,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也隻能隨著董卓見招拆招了。
發現董卓並未對小皇帝生疑,他委婉地進言道:“陛下今日來訪,心懷殺機,卻不置一言,顯然想要借刀殺人。我擔心小皇帝過河拆橋,他日亦會針對司空大人?”
董卓哈哈大笑道:“君能知之,吾又豈能不知。隻是,事已至此,我別無選擇。況且,狐狸再多心智,又豈能奈何得了獵手!”
看到董卓以獵手自居,卻將小皇帝視為多智狡黠的狐狸,絲毫不以為意,他便不再多言劉協之事,而是針對劉辯進言道:“少帝劉辯,活著便是麻煩。即便小皇帝不說,司空亦早晚都會除之。若是小皇帝所言不虛,我們提前除之,亦無傷大雅。”
董卓不以為意道:“若是死一人,而能讓諸臣絕念,當屬好事。你就去辦吧。”
李儒愕然,他沒想到,董卓都不讓他考證劉協話語的真偽,便直接讓他除去劉辯,這是為何,他也是心知肚明。
畢竟,劉協已經是董卓的孫女婿,心有所偏向,無可厚非。隻是,這心偏的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
他已經在暗自籌劃,爭取因黨錮之禍而受到牽連之人。通過扶持朝廷打壓的朝臣群體,拉攏這批人為自己效力。
當然,這個話題,他不能明說,隻得哈哈笑道:“陛下多慮了,論及朝堂聲望,誰還能與我爭鋒!”
看著妄自尊大的董卓,劉協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董卓大眼圓瞪,看著劉協。他以為劉協是在笑話他。
劉協確實在笑話他,但是他不能說,還需要掩飾真實的情感,因此,他強忍住笑意,肅然道:“朕非常羨慕司空大人的人望。隻是,司空大人如此自信,朝堂諸位大臣同意麽?”
這問題過於尖銳,刺的董卓肝疼。他真沒臉說“諸臣皆服”,畢竟他雖然莽,但還要臉。因此,他緘口不言。
劉協本就是為了敲打他,自然不會為他緩頰,因此也沉默不言。
房間中充滿了尷尬的沉寂。
近幾個月來,除了盧植和劉協甩他臉子,還真沒人敢如此。這小皇帝好話沒有半句,竟然揭他傷疤,讓他想要出離憤怒都沒有法子。
他董卓,雖然殘暴,雖然性好女色,但要臉啊!
尷尬的氣氛雖然蔓延,但劉協並沒有任其擴張。他適時地說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朕今日偶然聽聞該流言,便坐立難安。這並非是朕膽小的緣故,而是在於政治鬥爭,乃是生死存亡之事。
何進大將軍優柔寡斷,遂有殿前斬首之禍;今日司空雖然手握重兵,真能和何大將軍相提並論麽?”
董卓聞言默然。何進積十數年之聲望,被群臣裹挾,想要弑諸常侍,恢複朝堂清明,然而功敗身死。
他董卓,憑借何進密令,趁勢而起,雖入洛陽,卻為士人鄙視。他的聲望,差何進不知幾許,自然不會覥顏與何進相提並論。
深切思之,董卓不禁悚然。他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直接被劉協撕破,讓他臉色發青,胸中怒氣無處發泄。
劉協從來不會輕視他人的智慧,尤其是董卓。因此,他淺嚐輒止,略微提及便三緘其口。
嗬嗬幾聲,他笑著說道:“朕乃劉氏宗親,縱使不能為帝,亦可稱王矣。隻是董司空的下場,朕不敢深思之。若非董妃乃朕之愛妃,今日之行,純屬多餘。為董妃故,朕才苦口婆心,還望董司空慎思之!”
董卓終於低下高昂的頭顱,在心中盤算著劉協的一言一語。
劉協見好就收道:“司空且慢思之,朕和董妃迴宮了。”
說完,他走出大廳,挽著董白的小手,坐在攆車上,打道迴府。
李儒送走劉協等人,急忙趕迴大廳內。看到董卓愁眉不展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司空為何事憂心?”
董卓視李儒為心腹,心中有事,自然不會諱言。他原原本本地將劉協的話語重述一遍。
李儒默默尋思良久,這才看向董卓,卻發現董卓滿眼期待,看來他真是被劉協的言語嚇著了。
隻是,劉協的話,雖然並未明言,卻字字句句不離少帝劉辯。
字字誅心,句句如刀。
董卓不把少帝劉辯當迴事,但是朝堂諸臣卻不會。董卓廢帝,便是與朝堂諸臣有了根本性的分歧,這就是二者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一。
李儒並非不知,但他作為董卓的臣屬,在沒有圖窮匕見之際,自然不會諫言弑君。
而今,這個問題擺在他麵前,他退不可退,隻得硬著頭皮問道:“司空覺得小皇帝如何?”
董卓知道,李儒的問題並非空穴來風,自是有深意。因此他思考半晌道:“吾之所以廢少帝,立新帝,不僅僅是看在董太後的麵子,更是喜歡新帝的聰明。
近日來,他能夠討得吾孫女之歡心,可見是有心之人。雖然他心思不小,但一切皆可控。
而吾廢少帝之後,便沒有退路。因此少帝劉辯之命運便已注定。隻是,前幾日剛剛鴆殺何太後,現又殺廢帝,似乎不妥。因此,我倒也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若是小皇帝所言不虛,那廢帝想是不甘心,想要重倒乾坤,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評價小皇帝,董卓僅用聰明和有心四字定義,實在是沒有把小皇帝放在心上。。
李儒則不同,他一心為董卓謀,自然是把許多風險都綜合衡量。
小皇帝登基以來,陰謀董司空的孫女,陽謀禁衛之軍,步步為營,心思深重。李儒根本不敢小看。
至於少帝劉辯,他還真沒放在心上。隻是,董卓選了聰明的劉協,廢了糊塗的劉辯,他又能多說什麽。
依他心意,這皇位不如讓劉辯來坐。隻有如此,他才心中踏實。
然而董卓僅憑個人好惡,便把昏庸的少帝廢黜,這又不是他一介謀臣能夠幹涉的。因此,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也隻能隨著董卓見招拆招了。
發現董卓並未對小皇帝生疑,他委婉地進言道:“陛下今日來訪,心懷殺機,卻不置一言,顯然想要借刀殺人。我擔心小皇帝過河拆橋,他日亦會針對司空大人?”
董卓哈哈大笑道:“君能知之,吾又豈能不知。隻是,事已至此,我別無選擇。況且,狐狸再多心智,又豈能奈何得了獵手!”
看到董卓以獵手自居,卻將小皇帝視為多智狡黠的狐狸,絲毫不以為意,他便不再多言劉協之事,而是針對劉辯進言道:“少帝劉辯,活著便是麻煩。即便小皇帝不說,司空亦早晚都會除之。若是小皇帝所言不虛,我們提前除之,亦無傷大雅。”
董卓不以為意道:“若是死一人,而能讓諸臣絕念,當屬好事。你就去辦吧。”
李儒愕然,他沒想到,董卓都不讓他考證劉協話語的真偽,便直接讓他除去劉辯,這是為何,他也是心知肚明。
畢竟,劉協已經是董卓的孫女婿,心有所偏向,無可厚非。隻是,這心偏的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