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選良將各施心計
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 作者:易斯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郎將徐榮,先敗曹操和鮑信,後又敗孫堅,兩戰皆勝,足以證明他騎戰之精,頗有名將之姿。可惜胡軫誤他,讓他沒能再創輝煌。此將不錯。
中郎將呂布,他這一生,既有典故,又有梗料,熱度很高。隻是他的戰力忽高忽低,讓人無從捉摸。但是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隻能作為備選,亦可起到魚目混珠之奇效。
雖然劉協親近呂珺,但在未能壓製董卓之前,他不願、也不敢重用呂布。不過,若是能跟他學習方天戟技和精妙的騎射,劉協倒不拒絕。
至於董卓麾下其他校尉級的將領,李傕、郭汜均頗有戰力,徐榮都無法與之抗衡。但李傕、郭汜等人好縱兵劫掠,屠殺百姓、掠奪財貨,乃是毒彈型兵種,慎用也。
然而毒士賈詡這位大神級人物,劉協卻不願錯過。
哪怕在他的記憶中,這位毒士曾出毒計兵禍長安,造成百姓死亡無數。至於王允喪命、呂布逃命,也顯得微不足道。所以,他要去救贖這位“毒士”,讓他毒人而非毒己。
至於張遼、高順二人,名聲尚不顯。張遼、高順俱為丁原手下兵將,被丁原舉薦給大將軍何進。何進死後,張遼、高順便跟隨了董卓。
至於張遼和高順的戰力,劉協認為:水很深,懂的都懂,不懂就不先懵懂會吧。
盤算完董卓手下的將領,劉協將目光鎖定在了賈詡、張遼和高順三人身上。此時這三人聲名不彰,求取的難度應該不大。
不過,若想取信於董卓,六大中郎將必然要選擇一位。至於是徐榮,還是段煨,無論哪一個,都符合劉協的預期。若能求取兩位,也不是不可以,估計董卓鐵定不樂意。
正所謂:我謀你智士名將,你卻想端鍋砸灶。鹿死誰手,就看誰的手段高明了。
迴到寢殿,劉協拿起書卻想念荀彧了。和才學智士相交,真的比開卷有益。
日後,若是朝堂盡是諸葛、荀彧、賈詡、郭嘉、法正等等治國良才,他何愁不能政通人和;
若是朝堂俱是周瑜、關羽、趙雲、張遼、黃忠等等伐戰將帥,他何愁四邊不靖;漢室再興,將指日可待。
隻可惜,國衰而群雄現,世亂而豪傑出,謀臣擇明主,隱士居山林,城頭變幻大王旗,忠奸難辨故人心。人生百態,俱在此矣。
申時,校場。軍旗獵獵,兵士赳赳,秋風肅肅,滿是蕭殺,間或有幾聲駿馬的嘶鳴聲。
董卓陪著皇帝劉協高坐點將台,看著下麵雄武的軍威,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抬頭作揖算是行了大禮,然後對劉協道:“陛下觀臣軍威可盛?”
劉協讚道:“觀台下諸軍,已盡得漢家之軍威矣!”
董卓扯了扯嘴角,有些無語。我董卓的大軍,與你漢家何幹。
不過,皇帝天生身具大義。他難道還能辯駁說:台下之軍並非漢家之軍麽?
那可是明晃晃的謀逆之言啊!
董卓有些索然無味道:“選將吧!”
本來他還想演習一二,展示西涼騎兵的威勢,讓皇帝明白:皇宮裏的那些軍隊,就是花架子。你就別折騰了,還是老老實實地當皇帝吧。
可是,皇帝一番話讓他破防了。若是再展示,那豈不是在展示漢室的軍威,白白讓皇帝占了便宜。
李儒在董卓身後侍立,看著麵色平靜的皇帝,心中不知想些什麽。
董旻按照董卓的安排,將其麾下六大中郎將、十數校尉、幾十位軍司馬傳至點將台下。
董卓揮手道:“陛下練兵,臣必不吝手下諸將,請陛下選將。”
李儒走到劉協身旁,先是為劉協介紹了六大中郎將。
劉協急衝衝跑到點將台邊,看著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呂布六大中郎將,麵露喜色。
他迴頭看向董卓道:“司空,不如將這六人盡歸孤吧!”
董卓聞言,麵色陡僵。他想要大度地笑一笑,展示名將風範,結果嘴角都沒扯動。
李儒忙緩頰道:“陛下說笑了。司空還要靠他們掌軍呢,若是盡數歸於陛下,勢必有損軍力。陛下也不想守城之軍變成弱師吧!”
劉協滿臉惋惜之色道:“孤觀這些將軍,盡是英雄之輩,實在是難以取舍,可孤又心癢難耐。不能盡得之,真是可惜啊,可惜。”
看著劉協見獵心喜,卻又痛惜不可得的神色,李儒這才放下心來。他就怕這皇帝仗著年齡小,胡攪蠻纏,那樣司空臉麵無光,他也難逃其咎。誰讓他嘴欠提議送將的呢!
希望這是陛下的無心之言吧!
劉協看向呂布道:“聽聞呂將軍方天畫戟使得出神入化,孤就選他吧。”
李儒悄悄迴頭看了眼董卓,看他搖頭,遂道:“呂將軍乃董太師的股肱之將,須臾不可離也。陛下還是另選一人吧。”
在“一人”上,李儒加重了語氣,暗示意味非常明顯。
劉協記得,董卓對呂布須臾不離,應該是在長安。可是二人關係最密切時,也未達到須臾不離的地步。
估計董卓認為呂布剛歸順沒多久,怕呂布跟了皇帝,就變心,不聽話了。更重要的是,小皇帝似乎與呂布的女兒有往來。若是二人勾連,他怕自己的頭顱被呂布砍下送給小皇帝。
畢竟,呂布是有前科的。丁原之死還未滿半年。想到這,董卓隻覺後頸發涼。
劉協又看向牛輔道:“孤聽聞牛將軍乃司空之婿,恐怕孤亦不能選他吧。”
李儒幹笑道:“陛下說笑了。臣恐陛下也不願選牛將軍吧?”
劉協眨眨眼,小小賣了個萌道:“你猜!”
李儒發現,這個小皇帝簡直是個人精。這才剛開始,他都被折磨地有些欲哭無淚,簡直有負他子房之名。
考慮片刻,劉協再次看向段煨道:“聽聞段將軍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孤欲建王者之師,不若選段將軍吧!”
李儒看向董卓,董卓猶豫片刻,終於點了頭。
對於董卓而言,段煨並非最佳人選。他最初的想法是,董越、胡珍二選其一。
中郎將呂布,他這一生,既有典故,又有梗料,熱度很高。隻是他的戰力忽高忽低,讓人無從捉摸。但是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隻能作為備選,亦可起到魚目混珠之奇效。
雖然劉協親近呂珺,但在未能壓製董卓之前,他不願、也不敢重用呂布。不過,若是能跟他學習方天戟技和精妙的騎射,劉協倒不拒絕。
至於董卓麾下其他校尉級的將領,李傕、郭汜均頗有戰力,徐榮都無法與之抗衡。但李傕、郭汜等人好縱兵劫掠,屠殺百姓、掠奪財貨,乃是毒彈型兵種,慎用也。
然而毒士賈詡這位大神級人物,劉協卻不願錯過。
哪怕在他的記憶中,這位毒士曾出毒計兵禍長安,造成百姓死亡無數。至於王允喪命、呂布逃命,也顯得微不足道。所以,他要去救贖這位“毒士”,讓他毒人而非毒己。
至於張遼、高順二人,名聲尚不顯。張遼、高順俱為丁原手下兵將,被丁原舉薦給大將軍何進。何進死後,張遼、高順便跟隨了董卓。
至於張遼和高順的戰力,劉協認為:水很深,懂的都懂,不懂就不先懵懂會吧。
盤算完董卓手下的將領,劉協將目光鎖定在了賈詡、張遼和高順三人身上。此時這三人聲名不彰,求取的難度應該不大。
不過,若想取信於董卓,六大中郎將必然要選擇一位。至於是徐榮,還是段煨,無論哪一個,都符合劉協的預期。若能求取兩位,也不是不可以,估計董卓鐵定不樂意。
正所謂:我謀你智士名將,你卻想端鍋砸灶。鹿死誰手,就看誰的手段高明了。
迴到寢殿,劉協拿起書卻想念荀彧了。和才學智士相交,真的比開卷有益。
日後,若是朝堂盡是諸葛、荀彧、賈詡、郭嘉、法正等等治國良才,他何愁不能政通人和;
若是朝堂俱是周瑜、關羽、趙雲、張遼、黃忠等等伐戰將帥,他何愁四邊不靖;漢室再興,將指日可待。
隻可惜,國衰而群雄現,世亂而豪傑出,謀臣擇明主,隱士居山林,城頭變幻大王旗,忠奸難辨故人心。人生百態,俱在此矣。
申時,校場。軍旗獵獵,兵士赳赳,秋風肅肅,滿是蕭殺,間或有幾聲駿馬的嘶鳴聲。
董卓陪著皇帝劉協高坐點將台,看著下麵雄武的軍威,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抬頭作揖算是行了大禮,然後對劉協道:“陛下觀臣軍威可盛?”
劉協讚道:“觀台下諸軍,已盡得漢家之軍威矣!”
董卓扯了扯嘴角,有些無語。我董卓的大軍,與你漢家何幹。
不過,皇帝天生身具大義。他難道還能辯駁說:台下之軍並非漢家之軍麽?
那可是明晃晃的謀逆之言啊!
董卓有些索然無味道:“選將吧!”
本來他還想演習一二,展示西涼騎兵的威勢,讓皇帝明白:皇宮裏的那些軍隊,就是花架子。你就別折騰了,還是老老實實地當皇帝吧。
可是,皇帝一番話讓他破防了。若是再展示,那豈不是在展示漢室的軍威,白白讓皇帝占了便宜。
李儒在董卓身後侍立,看著麵色平靜的皇帝,心中不知想些什麽。
董旻按照董卓的安排,將其麾下六大中郎將、十數校尉、幾十位軍司馬傳至點將台下。
董卓揮手道:“陛下練兵,臣必不吝手下諸將,請陛下選將。”
李儒走到劉協身旁,先是為劉協介紹了六大中郎將。
劉協急衝衝跑到點將台邊,看著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呂布六大中郎將,麵露喜色。
他迴頭看向董卓道:“司空,不如將這六人盡歸孤吧!”
董卓聞言,麵色陡僵。他想要大度地笑一笑,展示名將風範,結果嘴角都沒扯動。
李儒忙緩頰道:“陛下說笑了。司空還要靠他們掌軍呢,若是盡數歸於陛下,勢必有損軍力。陛下也不想守城之軍變成弱師吧!”
劉協滿臉惋惜之色道:“孤觀這些將軍,盡是英雄之輩,實在是難以取舍,可孤又心癢難耐。不能盡得之,真是可惜啊,可惜。”
看著劉協見獵心喜,卻又痛惜不可得的神色,李儒這才放下心來。他就怕這皇帝仗著年齡小,胡攪蠻纏,那樣司空臉麵無光,他也難逃其咎。誰讓他嘴欠提議送將的呢!
希望這是陛下的無心之言吧!
劉協看向呂布道:“聽聞呂將軍方天畫戟使得出神入化,孤就選他吧。”
李儒悄悄迴頭看了眼董卓,看他搖頭,遂道:“呂將軍乃董太師的股肱之將,須臾不可離也。陛下還是另選一人吧。”
在“一人”上,李儒加重了語氣,暗示意味非常明顯。
劉協記得,董卓對呂布須臾不離,應該是在長安。可是二人關係最密切時,也未達到須臾不離的地步。
估計董卓認為呂布剛歸順沒多久,怕呂布跟了皇帝,就變心,不聽話了。更重要的是,小皇帝似乎與呂布的女兒有往來。若是二人勾連,他怕自己的頭顱被呂布砍下送給小皇帝。
畢竟,呂布是有前科的。丁原之死還未滿半年。想到這,董卓隻覺後頸發涼。
劉協又看向牛輔道:“孤聽聞牛將軍乃司空之婿,恐怕孤亦不能選他吧。”
李儒幹笑道:“陛下說笑了。臣恐陛下也不願選牛將軍吧?”
劉協眨眨眼,小小賣了個萌道:“你猜!”
李儒發現,這個小皇帝簡直是個人精。這才剛開始,他都被折磨地有些欲哭無淚,簡直有負他子房之名。
考慮片刻,劉協再次看向段煨道:“聽聞段將軍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孤欲建王者之師,不若選段將軍吧!”
李儒看向董卓,董卓猶豫片刻,終於點了頭。
對於董卓而言,段煨並非最佳人選。他最初的想法是,董越、胡珍二選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