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簷下,方照野一邊踱步,一邊用右手捋須,稍加思索,道:
“我們常說,修道之人,戒驕戒躁戒貪功,去妄去惡去雜念,凡事慎終如始,常以觀複,方能斬心魔、正道心,所以《道經》有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然而《清淨經》言: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欲念滋生,則起妄念生外邪,心魔難消,若是你打算衝關破境,該如何才能求得萬全?”
問完之後稍作停頓,又接得道:“可不拘符籙,陣法,或是內觀之法。”
路不平剛要迴答,聽到後麵的話微微一愣,這問題明顯超綱了呀……
他才入山不滿兩年,目前有過半的時間,都在研讀道家經典,熟悉禮儀規範,了解修仙常識。
對於符籙和陣法,僅隻限於讀過看過,至於自身修行進度,也一直不急不躁,按部就班。
這同樣很符合陽山的教學經驗,畢竟修煉之初的洗身脫凡,雖說共分為三個小境,其實隻需修持早晚課業,並沒有什麽瓶頸可言。
根據蘇晴教他修煉之時所說,哪怕是天資尋常的人,每日早晚課業堅持下來,最遲三年,也可以完成洗身伐髓。
之後的引氣鍛體,通靈禦物兩個境界,都是為了接下來的正式修行,夯實道基。
而最基礎的洗身階段,普通人之所以需要三年,皆因人乃天地之靈,母胎孕育之時,就秉承著一道先天之氣,若是無塵無垢,無病無災,足可享年百五十載。
然而,人自出生啼哭以來,就不可避免的會吸收天地濁氣。
之後進食的五穀五蔬,江河湖水,乃至聲色悲歡、積勞成疾,導致諸多的沉屙久病,對原有壽命的傷害,更是不勝枚舉。
所以凡間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卻是沒辦法的事情。
玄門正宗的入門功法,尤重根基,正陽山自然也不例外。
洗身階段最主要的,便是吸納天地靈氣,借此去除體內的各種汙垢,修複受損的肌體五髒。
由此達到後天返先天的功效,使得肉體在純淨度上,盡可能的接近初生之時。
此時,哪怕不再修行後續功法,隻需每日做足早晚課業,也足有一百三四十年好活。
放在世俗之間,便是常人壽命的兩倍有餘。
這也是陽山招收弟子,將年限放寬到三十歲的緣故,畢竟相對於百五十年的歲月,三十歲的年紀,不過正值青年罷了。
至於接下來的引氣鍛體,也並非如凡俗武者那般,寒暑打熬不輟,就為了練就一身銅皮鐵骨。
而是繼續吸納五行靈氣,滋養五髒六腑,挖掘身體潛能,拔高未來上限,同時開發丹田識海,孕育精氣神魂。
待到神識誕生之後,便可修行通靈之力,這就是所謂的禦物境了。
屆時,修士便可以操縱法器法寶,無論是攻敵、防禦還是飛行,都不在話下。
此時的修行之人,才算真正超越了凡人。
這也是‘洗身脫凡’四字的由來。
接下來,就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以及對某一靈氣的親和度,選擇對應的五行功法,開始真正的修行。
修至聚氣圓滿,就需要尋找對應的五行靈物,嚐試開元化府。
這才是修行之人,遇到的第一道大關。
那時,除了對自身修行的精氣神三寶,需要達到非常高的標準,還需要找到與之對應的五行靈物。
然而,就算找到了相應的五行靈物,能夠順利化府的修士,也不過十之二三。
餘者,不是衝關失敗裂體而亡,就是中途放棄,元氣大傷之後,不得不走內丹之道。
奈何,在這修仙界中,內丹之道對於煉氣者而言,卻是一條斷頭路了。
現在的路不平,洗身未滿,方照野就以衝關破境除心魔為題,著實大大超綱了。
想必是他覺得路不平修行進度頗快,這才委婉的提點幾句。
不過師長有命,自然不能不答。
好在他之前看過此類內容,路不平細思量幾息後,道:
“道經有言,萬物並作,吾以觀複,‘觀複’二字,乃持重練達之言。故善戰者,不舉無備之軍,不履自絕之地。
破關亦如破敵,自當觀複前人經驗,擇善從之,佐證自身得失,過則改之。
如此,可繪‘太乙清心符’貼於洞府,引北鬥破軍星力,鎮殺外邪。
亦可置五行鎖心輪,中央以朱砂點亮靈台,內藏《黃庭經》‘心神丹元字守靈’七字真言,於蒲團之下。
此時,方可行衝關之事。”
“外在準備倒也周詳,可若如此還不足呢?兵家有言‘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心魔無常千變萬端,須知外力終究不及己身啊,道心無垢方是通途。”
方照野先是頷首肯定,而後似有感慨地追問了一句。
“師叔所言有理……”路不平抱拳受教,聽出了他的話語之中,好似心有餘悸。
思考了兩息,接著道:
“道經所言自勝者,非與外敵爭鋒,而是降伏己心。心有驕躁,可默誦《坐忘論》,正所謂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加修‘內景返照術’,可於識海之中顯化‘躁念化身’,以‘南華劍意’斬之。”
方照野聽到這裏,讚許的點了點頭,心知他不是魯莽之輩。
遂笑道:“看來你除了借閱《雲紋篆體真意解》,也看過《上真開化經》吧,是唐希年指點你的嗎?”
“果然瞞不過師叔,前些時修行之餘,我常到典藏閣裏翻閱書籍,隻是閣內書籍汗牛充棟,數以百萬,幾次前往,皆如無頭蒼蠅一般。
許是見我有向學之心,唐師叔看不過眼指點了我幾句,這才借得了《上真開化經》,若是師叔早先一個月問我,弟子就要迴答不上來了。”
路不平臉帶訕笑,有一種作弊被揭穿的感覺。
“無妨,無論是讀書還是修行,都不能閉門造車,你可知《上真開化經》是由何人撰寫?”
方照野嗬嗬一笑,也不揭穿唐希年的想法。
“書中並未署名,弟子不知是哪位前輩所寫。”
路不平心中猜測,莫非是方照野本人寫的,所以才有此問?
好似猜出了他的想法,方照野解釋道:
“此乃掌門真君,於一千五百年前,五氣朝元之後所寫,彼時我正陽門名弱而勢微,掌門有感門中修士在修行之上,多有敝帚自珍的習慣,遂推誠布公,開著書立說之先河,分享心得體會,充實門中底蘊。”
言語之中,頗有對以往的唏噓,也有對如今掌門的推崇。
路不平與李大狗三人聽了,也頗為感懷,無論是眼前的三大學宮,對麵的公共講堂,亦或位於最中心的典藏閣。
都昭示著正陽門,在修行之上頗為開明的態度。
路不平早已知曉,門派上下對掌門真君甚為敬重,當下對著正陽峰方向稽首施禮道:
“唯掌門真君高風亮節,幾位師叔傳道授業問十道百,門內上下方能欣欣向榮,弟子等眾作為後輩,承惠甚重,往後必當效仿前賢,廣大門楣。”
“很好,很好,你有此言,也不枉我對你寄予厚望。”
方照野聞言甚為歡喜,笑嗬嗬抬起右手,捋起了胡須。
許是今天興致正好,目光轉到了李大狗和朱權兩人身上。
李大狗正內心腹誹,方、路二人無恥的商業互吹,還不忘記對未見麵的掌門真君,拍飛天馬屁。
此刻迎上方照野鼓勵帶笑的目光,心下沒個準備,隻好硬著頭皮上前一步,拱手行禮,用洪亮自信,且認真的語氣迴道:
“俺也一樣……”
四字一出,眾皆愕然,就連路不平也沒猜到,平時油腔滑舌的李大狗,居然一臉鄭重的說出了張三爺的詞。
原本心情大好的方照野,唿吸為之一窒,隻覺此人心思跳脫,難堪造就,當下也不耐煩聽朱權的訥訥之言。
掃興地對他們揮了揮手,道:“行了,今日你二人在我這裏,也算混了個臉熟,快去蘇丫頭和魏昭那走一圈吧。不許憊懶,明日準時過來上課。”
朱權莫名受了些無妄之災,隻好跟著李大狗點頭應下。
三人目送方照野離去,這才由路不平帶著他們下了石階,轉向第二學宮。
李大狗抬頭眺望對麵公共講堂方向,隻見到不曾閉門的大廳之內,身穿黃白衣裙的柳師叔,與一眾弟子相對而坐,口說指畫,卻沒有絲毫的聲音傳出。
想到他們說的都是中洲雅言,李大狗也並不為此惋惜。
倒是對廣場上麵,停留著的那些飛禽走獸,很是羨慕。
無論是身白如雪的雲馬,體態優美的靈鹿,還是毛羽或鮮亮,或威猛的各種飛禽,甚至那些虎豹之屬,這時都是一片安靜祥和。
行路間,三人已經登上了第二學宮的台階,來到了一間靜室門口。
不等他們三人說話,裏麵的蘇晴已經走了出來。
三人行禮道:
“弟子見過蘇師叔。”
“且跟我來。”
蘇晴微一點頭,舉步往台階正前的大殿走去。
三人跟隨其後,一起進入殿內。
李大狗舉目打量,入目處,是三列兩人合抱的十二根立柱,撐起了一片繪有星辰鬥宿的穹頂空間。
穹頂之下,擺放著九排案桌與蒲團,粗略看去,足有近兩百之數。
案桌旁邊的立柱和周圍牆壁之上,掛有不少字畫,哪怕他不認識上麵的篆書,結合一些圖案,也能大致猜出,是與陰陽五行,九宮八卦有關的內容。
四人身處其中,隻感覺大殿空曠一片,分外寂靜。
蘇晴並未請他們入座,隻是站在最前方,一張屬於她的桌案旁邊。
迴頭對停步的李大狗和朱權,道:
“十三年前,我和幾位師兄接替了此殿講習的任務,於兩年前完成了那一批弟子的道法啟蒙。
幾位師兄交付任務之後,現在隻有我在這裏值守。
你倆既然入了山門,接下來的七年,就由我來教導你們術法。”
“勞謝師叔教誨。”
李大狗和朱權立馬拱手拜謝。
然後,好幾息時間,也沒聽到蘇晴叫他們起身。
李大狗微微抬眼,隻見到這位師叔已經轉身望向了身前的一幅字畫。
好似走了神。
兩人隻好繼續保持這個動作,又過了幾息時間。
突然看到蘇晴轉過身來,臉上露出愕然之色,好似對他們沒有離去,感到有些意外。
然後眼珠子微微轉動,對依舊行禮的兩人問道:
“你們是有什麽疑問想說嗎?”
李大狗一愣,‘這位師叔怕不是腦子……嗬,有些呆萌啊……’
好在他腦子轉的也快,立馬迴答道:“弟子想問,什麽時候可以來這裏學習術法?”
“我不知道……”
蘇晴雙眉微皺,好像自己也有些為難。
“哦~~”
李大狗和朱權相視無語。
路不平輕輕咳了一聲,望向第一宮殿的方向。
蘇晴這才反應過來,臉色有些微紅的道:
“我的意思是說,需要你們對各種典籍有足夠的了解,得到方師兄的認同之後,才能來這裏學習術法。
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們什麽時候能來。”
“……”
李大狗和朱權,趕緊點頭,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
然後場麵再度陷入寂靜。
兩人算是看出了一些門道。
‘這位師叔非但不善言辭,多半也是第一次從事教學工作,而且在之前那批弟子的教習之中,多半也是從事輔助工作……’
當然,這種話也隻敢想一下而已,他很清楚的記得,之前方老頭說,這位師叔的鬥法之能,還遠在其上的。
萬一她不高興了,一個法術過來,豈非糟糕的很。
好在一旁的路不平,很快出言解圍道:“蘇師叔,若是沒有別的吩咐,我就帶他們去魏師叔那裏打聲招唿。”
“嗯……”
蘇晴的目光在他臉上停留了一會兒,有些疑惑的道:
“你有什麽修行之上的問題要問嗎?”
“沒有。”
陸不平的迴答非常幹脆,生怕臉上有什麽疑慮的地方,會讓這位師叔為難。
抬頭見蘇晴依舊不語,他又解釋道:
“修行之初,師叔已經把所有的疑難,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跟我講解了一遍,所以現在弟子並沒有什麽不明白的。”
“嗯,那就好。”
蘇晴很認同的點頭。
在她想來,事情本就應該這樣,師長講過一遍之後,弟子跟著做就是了,哪怕有一些之前沒聽明白的地方,自己學著練著也就會了,怎麽可能還會有那麽多的疑問呢?
見她沒有什麽要補充的,路不平有些遲疑的道:
“那…弟子便先告辭了。”
“好!”
蘇晴這次的語氣,莫名透露出一絲歡快。
等三人出門下了石階,往第三學宮走去,蘇晴緩緩轉身,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前無聲擺放的百八十張桌案。
也不知她想起了什麽,眼神突然有些驚慌和退縮的挪開。
良久,深唿出一口氣,用微不可察的聲音,略帶慶幸地道:
“還好,還好……”
然後,眉頭又開始緩緩皺起,有些不太確定的道:
“我似乎,好像……應該需要出道題目,考教他來著……?”
“我們常說,修道之人,戒驕戒躁戒貪功,去妄去惡去雜念,凡事慎終如始,常以觀複,方能斬心魔、正道心,所以《道經》有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然而《清淨經》言: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欲念滋生,則起妄念生外邪,心魔難消,若是你打算衝關破境,該如何才能求得萬全?”
問完之後稍作停頓,又接得道:“可不拘符籙,陣法,或是內觀之法。”
路不平剛要迴答,聽到後麵的話微微一愣,這問題明顯超綱了呀……
他才入山不滿兩年,目前有過半的時間,都在研讀道家經典,熟悉禮儀規範,了解修仙常識。
對於符籙和陣法,僅隻限於讀過看過,至於自身修行進度,也一直不急不躁,按部就班。
這同樣很符合陽山的教學經驗,畢竟修煉之初的洗身脫凡,雖說共分為三個小境,其實隻需修持早晚課業,並沒有什麽瓶頸可言。
根據蘇晴教他修煉之時所說,哪怕是天資尋常的人,每日早晚課業堅持下來,最遲三年,也可以完成洗身伐髓。
之後的引氣鍛體,通靈禦物兩個境界,都是為了接下來的正式修行,夯實道基。
而最基礎的洗身階段,普通人之所以需要三年,皆因人乃天地之靈,母胎孕育之時,就秉承著一道先天之氣,若是無塵無垢,無病無災,足可享年百五十載。
然而,人自出生啼哭以來,就不可避免的會吸收天地濁氣。
之後進食的五穀五蔬,江河湖水,乃至聲色悲歡、積勞成疾,導致諸多的沉屙久病,對原有壽命的傷害,更是不勝枚舉。
所以凡間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卻是沒辦法的事情。
玄門正宗的入門功法,尤重根基,正陽山自然也不例外。
洗身階段最主要的,便是吸納天地靈氣,借此去除體內的各種汙垢,修複受損的肌體五髒。
由此達到後天返先天的功效,使得肉體在純淨度上,盡可能的接近初生之時。
此時,哪怕不再修行後續功法,隻需每日做足早晚課業,也足有一百三四十年好活。
放在世俗之間,便是常人壽命的兩倍有餘。
這也是陽山招收弟子,將年限放寬到三十歲的緣故,畢竟相對於百五十年的歲月,三十歲的年紀,不過正值青年罷了。
至於接下來的引氣鍛體,也並非如凡俗武者那般,寒暑打熬不輟,就為了練就一身銅皮鐵骨。
而是繼續吸納五行靈氣,滋養五髒六腑,挖掘身體潛能,拔高未來上限,同時開發丹田識海,孕育精氣神魂。
待到神識誕生之後,便可修行通靈之力,這就是所謂的禦物境了。
屆時,修士便可以操縱法器法寶,無論是攻敵、防禦還是飛行,都不在話下。
此時的修行之人,才算真正超越了凡人。
這也是‘洗身脫凡’四字的由來。
接下來,就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以及對某一靈氣的親和度,選擇對應的五行功法,開始真正的修行。
修至聚氣圓滿,就需要尋找對應的五行靈物,嚐試開元化府。
這才是修行之人,遇到的第一道大關。
那時,除了對自身修行的精氣神三寶,需要達到非常高的標準,還需要找到與之對應的五行靈物。
然而,就算找到了相應的五行靈物,能夠順利化府的修士,也不過十之二三。
餘者,不是衝關失敗裂體而亡,就是中途放棄,元氣大傷之後,不得不走內丹之道。
奈何,在這修仙界中,內丹之道對於煉氣者而言,卻是一條斷頭路了。
現在的路不平,洗身未滿,方照野就以衝關破境除心魔為題,著實大大超綱了。
想必是他覺得路不平修行進度頗快,這才委婉的提點幾句。
不過師長有命,自然不能不答。
好在他之前看過此類內容,路不平細思量幾息後,道:
“道經有言,萬物並作,吾以觀複,‘觀複’二字,乃持重練達之言。故善戰者,不舉無備之軍,不履自絕之地。
破關亦如破敵,自當觀複前人經驗,擇善從之,佐證自身得失,過則改之。
如此,可繪‘太乙清心符’貼於洞府,引北鬥破軍星力,鎮殺外邪。
亦可置五行鎖心輪,中央以朱砂點亮靈台,內藏《黃庭經》‘心神丹元字守靈’七字真言,於蒲團之下。
此時,方可行衝關之事。”
“外在準備倒也周詳,可若如此還不足呢?兵家有言‘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心魔無常千變萬端,須知外力終究不及己身啊,道心無垢方是通途。”
方照野先是頷首肯定,而後似有感慨地追問了一句。
“師叔所言有理……”路不平抱拳受教,聽出了他的話語之中,好似心有餘悸。
思考了兩息,接著道:
“道經所言自勝者,非與外敵爭鋒,而是降伏己心。心有驕躁,可默誦《坐忘論》,正所謂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加修‘內景返照術’,可於識海之中顯化‘躁念化身’,以‘南華劍意’斬之。”
方照野聽到這裏,讚許的點了點頭,心知他不是魯莽之輩。
遂笑道:“看來你除了借閱《雲紋篆體真意解》,也看過《上真開化經》吧,是唐希年指點你的嗎?”
“果然瞞不過師叔,前些時修行之餘,我常到典藏閣裏翻閱書籍,隻是閣內書籍汗牛充棟,數以百萬,幾次前往,皆如無頭蒼蠅一般。
許是見我有向學之心,唐師叔看不過眼指點了我幾句,這才借得了《上真開化經》,若是師叔早先一個月問我,弟子就要迴答不上來了。”
路不平臉帶訕笑,有一種作弊被揭穿的感覺。
“無妨,無論是讀書還是修行,都不能閉門造車,你可知《上真開化經》是由何人撰寫?”
方照野嗬嗬一笑,也不揭穿唐希年的想法。
“書中並未署名,弟子不知是哪位前輩所寫。”
路不平心中猜測,莫非是方照野本人寫的,所以才有此問?
好似猜出了他的想法,方照野解釋道:
“此乃掌門真君,於一千五百年前,五氣朝元之後所寫,彼時我正陽門名弱而勢微,掌門有感門中修士在修行之上,多有敝帚自珍的習慣,遂推誠布公,開著書立說之先河,分享心得體會,充實門中底蘊。”
言語之中,頗有對以往的唏噓,也有對如今掌門的推崇。
路不平與李大狗三人聽了,也頗為感懷,無論是眼前的三大學宮,對麵的公共講堂,亦或位於最中心的典藏閣。
都昭示著正陽門,在修行之上頗為開明的態度。
路不平早已知曉,門派上下對掌門真君甚為敬重,當下對著正陽峰方向稽首施禮道:
“唯掌門真君高風亮節,幾位師叔傳道授業問十道百,門內上下方能欣欣向榮,弟子等眾作為後輩,承惠甚重,往後必當效仿前賢,廣大門楣。”
“很好,很好,你有此言,也不枉我對你寄予厚望。”
方照野聞言甚為歡喜,笑嗬嗬抬起右手,捋起了胡須。
許是今天興致正好,目光轉到了李大狗和朱權兩人身上。
李大狗正內心腹誹,方、路二人無恥的商業互吹,還不忘記對未見麵的掌門真君,拍飛天馬屁。
此刻迎上方照野鼓勵帶笑的目光,心下沒個準備,隻好硬著頭皮上前一步,拱手行禮,用洪亮自信,且認真的語氣迴道:
“俺也一樣……”
四字一出,眾皆愕然,就連路不平也沒猜到,平時油腔滑舌的李大狗,居然一臉鄭重的說出了張三爺的詞。
原本心情大好的方照野,唿吸為之一窒,隻覺此人心思跳脫,難堪造就,當下也不耐煩聽朱權的訥訥之言。
掃興地對他們揮了揮手,道:“行了,今日你二人在我這裏,也算混了個臉熟,快去蘇丫頭和魏昭那走一圈吧。不許憊懶,明日準時過來上課。”
朱權莫名受了些無妄之災,隻好跟著李大狗點頭應下。
三人目送方照野離去,這才由路不平帶著他們下了石階,轉向第二學宮。
李大狗抬頭眺望對麵公共講堂方向,隻見到不曾閉門的大廳之內,身穿黃白衣裙的柳師叔,與一眾弟子相對而坐,口說指畫,卻沒有絲毫的聲音傳出。
想到他們說的都是中洲雅言,李大狗也並不為此惋惜。
倒是對廣場上麵,停留著的那些飛禽走獸,很是羨慕。
無論是身白如雪的雲馬,體態優美的靈鹿,還是毛羽或鮮亮,或威猛的各種飛禽,甚至那些虎豹之屬,這時都是一片安靜祥和。
行路間,三人已經登上了第二學宮的台階,來到了一間靜室門口。
不等他們三人說話,裏麵的蘇晴已經走了出來。
三人行禮道:
“弟子見過蘇師叔。”
“且跟我來。”
蘇晴微一點頭,舉步往台階正前的大殿走去。
三人跟隨其後,一起進入殿內。
李大狗舉目打量,入目處,是三列兩人合抱的十二根立柱,撐起了一片繪有星辰鬥宿的穹頂空間。
穹頂之下,擺放著九排案桌與蒲團,粗略看去,足有近兩百之數。
案桌旁邊的立柱和周圍牆壁之上,掛有不少字畫,哪怕他不認識上麵的篆書,結合一些圖案,也能大致猜出,是與陰陽五行,九宮八卦有關的內容。
四人身處其中,隻感覺大殿空曠一片,分外寂靜。
蘇晴並未請他們入座,隻是站在最前方,一張屬於她的桌案旁邊。
迴頭對停步的李大狗和朱權,道:
“十三年前,我和幾位師兄接替了此殿講習的任務,於兩年前完成了那一批弟子的道法啟蒙。
幾位師兄交付任務之後,現在隻有我在這裏值守。
你倆既然入了山門,接下來的七年,就由我來教導你們術法。”
“勞謝師叔教誨。”
李大狗和朱權立馬拱手拜謝。
然後,好幾息時間,也沒聽到蘇晴叫他們起身。
李大狗微微抬眼,隻見到這位師叔已經轉身望向了身前的一幅字畫。
好似走了神。
兩人隻好繼續保持這個動作,又過了幾息時間。
突然看到蘇晴轉過身來,臉上露出愕然之色,好似對他們沒有離去,感到有些意外。
然後眼珠子微微轉動,對依舊行禮的兩人問道:
“你們是有什麽疑問想說嗎?”
李大狗一愣,‘這位師叔怕不是腦子……嗬,有些呆萌啊……’
好在他腦子轉的也快,立馬迴答道:“弟子想問,什麽時候可以來這裏學習術法?”
“我不知道……”
蘇晴雙眉微皺,好像自己也有些為難。
“哦~~”
李大狗和朱權相視無語。
路不平輕輕咳了一聲,望向第一宮殿的方向。
蘇晴這才反應過來,臉色有些微紅的道:
“我的意思是說,需要你們對各種典籍有足夠的了解,得到方師兄的認同之後,才能來這裏學習術法。
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們什麽時候能來。”
“……”
李大狗和朱權,趕緊點頭,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
然後場麵再度陷入寂靜。
兩人算是看出了一些門道。
‘這位師叔非但不善言辭,多半也是第一次從事教學工作,而且在之前那批弟子的教習之中,多半也是從事輔助工作……’
當然,這種話也隻敢想一下而已,他很清楚的記得,之前方老頭說,這位師叔的鬥法之能,還遠在其上的。
萬一她不高興了,一個法術過來,豈非糟糕的很。
好在一旁的路不平,很快出言解圍道:“蘇師叔,若是沒有別的吩咐,我就帶他們去魏師叔那裏打聲招唿。”
“嗯……”
蘇晴的目光在他臉上停留了一會兒,有些疑惑的道:
“你有什麽修行之上的問題要問嗎?”
“沒有。”
陸不平的迴答非常幹脆,生怕臉上有什麽疑慮的地方,會讓這位師叔為難。
抬頭見蘇晴依舊不語,他又解釋道:
“修行之初,師叔已經把所有的疑難,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跟我講解了一遍,所以現在弟子並沒有什麽不明白的。”
“嗯,那就好。”
蘇晴很認同的點頭。
在她想來,事情本就應該這樣,師長講過一遍之後,弟子跟著做就是了,哪怕有一些之前沒聽明白的地方,自己學著練著也就會了,怎麽可能還會有那麽多的疑問呢?
見她沒有什麽要補充的,路不平有些遲疑的道:
“那…弟子便先告辭了。”
“好!”
蘇晴這次的語氣,莫名透露出一絲歡快。
等三人出門下了石階,往第三學宮走去,蘇晴緩緩轉身,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前無聲擺放的百八十張桌案。
也不知她想起了什麽,眼神突然有些驚慌和退縮的挪開。
良久,深唿出一口氣,用微不可察的聲音,略帶慶幸地道:
“還好,還好……”
然後,眉頭又開始緩緩皺起,有些不太確定的道:
“我似乎,好像……應該需要出道題目,考教他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