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四方桌,兩碟炒黃豆,三碗白水,四位旅人。
在這深秋雨後的夜晚,互相聊著那些見過的山光水色,奇特的遺風舊俗,說著走過的塵土坎坷,未來的風雨山河,
言辭交談中,可以看出這位有著秀才功名的衛氏夫子,並非是個一味讀書、袖手空談的迂腐之人。
對於襄國的地理沿革,前朝得失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見山水能知地利,觀舊俗能知因由,踏坎坷而不自哀,臨風雨亦不惶恐。
雖在瑣事之上,入手有些困難,也不因此袖手推卻。
以至於衛殊還笑談著道:“出門之前,爹爹還專門請教過我娘,該怎麽燒火,又該如何做飯,隻因上手太慢,被我娘說了幾次‘困而不學’,便強說自己已經學會,不用再教。誰知出門之後,好幾次鬧了個灰頭土臉,好生狼狽。
得虧那時候我也在娘身邊,學到了其中一些訣竅,要不然呀,隻怕之前那鍋好飯,也會被我爹燜個半生不熟。”
衛同被其當眾揭短,倒也沒有生氣,隻是慚愧地道:“知易行難,不知而行就更難了,當時確實是我不對,妄自念了幾年書,連‘何以謂之文也?’也給忘了。”
自我檢討的話剛剛說完,衛殊又不開心了,仰著頭道:“怎的?向我娘請教,便是下問了麽?聽娘說,她還比你大兩個月呢!”
衛同隻好咳嗽一聲,尷尬得道:“沒有此意,沒有此意,古人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非如此不能求其法也?”
眼見衛殊臉色再變,就要起身爭執,李大狗趕緊打個圓場,“專業的事情,要向專業的人請教,不能因為對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而有所輕慢。”
衛殊這才沒有當場詰問。
衛夫子連連點頭稱是,“往常有拙荊在時,凡事井然有序,現在出門方知其中難處,當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啊。”
惹得朱權心中發笑,隻覺得這位衛夫子,在兒子麵前,實在沒甚威嚴。
李大狗見他感慨之餘,還瞄了一眼早先換下之後,掛在廳內風幹的衣物,內心一笑,人教人,百遍不聽,事教人,一迴足矣。
衛夫子能孤身一人,帶著年幼體弱的兒子,走到這裏,也算是改掉了很多讀書人,用所謂的“君子遠庖廚”,這種明知曲解其意,隻為了自抬身份,好“名正言順”偷懶吃白食的壞毛病了。
於是岔開話題,說起了陳家村裏最近發生的怪事。
衛同聽聞之後,思量許久,摸了摸額下短須,沉吟著道:“按說,先賢有言‘敬鬼神而遠之。’我為讀書之人,本不該妄做猜想。隻是這事確實蹊蹺,說不定裏麵還真有些門道。”
“哦,裏麵會有什麽門道可說?”李大狗好奇。
衛同看了一眼安坐吃著黃豆的衛殊,詢問道:“兩位可知有一名為《十洲記》的誌怪傳記?”
“不曾聽說……”
李大狗見對麵的衛殊眼神一亮,一副很有興趣的樣子,顯然是知道的。
而身邊的朱權卻和自己一般迷茫,想必不為人知也是正常,於是直言承認。
衛同稍感意外,按說此書流傳甚廣,以對方兩人家景年歲,哪怕不喜讀書,也該看過聽過才對,須知裏麵除了單純的仙神鬼怪傳說,也有收錄一些江湖俠客、士子狐媚的故事,隻是難免有所誇大,披上了一種神秘色彩。
他又哪裏知曉,對麵兩人,一個是初到此地的外來客,一個是大字不識的店小二,便是零星聽過一些其中故事,也不知道是出自何處。
於是想了會道:“既如此,我便與兩位細說一二……”
李大狗趕緊擺好姿勢,學著對麵衛殊的樣子,抓了一把黃豆放在手心。
衛同喝了口水,放下碗道:“那名《十洲記》的誌怪書籍,曆來流傳甚廣,也不知何人所做,何時所寫?古往今來,假其內容而成書者,亦不知幾許,諸如《鬼神集》、《夜不語》、《訪仙遊》……
其實那書雖言‘十洲’,實則共有十三本之數,分敘天下十洲,海外三島諸事……”
李大狗有些愕然,‘十洲三島’四字,好生熟悉,遂不禁開口問道:“不知這所謂十洲,都叫什麽名字?海外三島,又是怎樣風光?”
被他這一打斷,旁邊的朱權也自說道:“《夜不語》的故事我有聽過,裏麵都是一些除鬼驅邪的事兒。”
“咳……”見對麵兩人的神情突然變得認真,衛同咳嗽一聲,好心提道:
“兩位不必較真,神神怪怪的故事曆來不絕,其中固然有些難以名狀的事情,卻也大多是些白日飛升、移山倒海的傳說罷了,
成書之人也不過是枯坐板凳的癡兒說夢,書生遐想……萬萬當不得真……”
朱權看了一眼旁邊的李大狗,見他往嘴裏丟了一顆黃豆,若無其事般搖頭笑道:“這個自然,隻是有些好奇罷了……”
便也作好奇狀,不再言語。
衛同本待直說書中有一則“山神娶妻”的故事,頗合目前陳家村的情況,見他兩人都對十洲三島的名字好奇,於是就展開說道:
“按書中所說,所謂的十洲,除了位在中央的中土神洲,東邊的瀾海共有三洲,分別是元洲、流洲和長洲,南麵的蒼海有炎洲與鳳麟兩洲,西麵的澹海有亶洲和衢洲,北邊瀛海有玄洲和聚窟洲。
各洲廣袤千萬,名山大川無數,仙府洞天無窮,又有長風、連山、浮玉三島,上有奇花異草靈果,亦有神禽異獸仙珍。”
言罷搖了搖頭,正好看見身邊的衛殊目光流轉,浮想聯翩,顯然是聽進去了。
卻沒看到對麵的朱權臉色通紅,已是心中翻湧,激動莫名。
李大狗聞言愣了愣神,傳聞漢武之時,東方朔曾言,海外有十洲三島,現今聽這夫子所言,雖然名稱方位有些差別,卻也大差不差。
莫非其中有些聯係?
又覺得自己想法實在離譜,不禁搖了搖頭,慨然笑道:“人生百年,不過三萬餘日夜,無怪乎仙家風采,讓人神往。”
衛同從兒子身上收迴目光,點頭讚同,“正是這個緣故,所謂家貧思萬金,位卑念高官,人生苦短,坐困一隅,自然會起長生之念,逍遙天地,不足為怪。”
心下不禁歎息,果然是誌怪傳記深入人心,不禁佩服那寫書之人,當真是異想天開,說的煞有其事。
孩童尚且信得幾分,不外乎引得世間權勢極致的帝王,常常對求仙長生戀念不忘,為此收羅珍草服丹煉藥,乃至大興土木建殿立宇。
眼見天色漸晚,怕那古怪出沒,李大狗便再問道:“不知書中所記故事,與這陳家村的情況,有什麽雷同之處。”
朱權有些遺憾,他正想聽那飛天遁地的神仙故事,隻是李大狗已開口,也隻好把心思按捺下去。
“正要分說此事。”衛同接話,“隻說那《中洲傳》中,有一則‘山神娶妻’的故事,說道某處有一小鎮,突有一天開始,接連幾日出現家禽失蹤的情況,雖然隻是每家三兩隻雞鴨,卻讓大家毫無頭緒。
又有商販早晚賣出貨物,正午卻在錢罐裏麵,莫名發現了幾枚白錢的怪事。
那些丟失家禽的人聽得此言,迴家一看,這才發現自家欄舍裏麵,還真有些被雞鴨踩踏啄碎的紙錢,
一時眾口相傳議論紛紛,有說鬼差過境需借吃食,有說祖宗顯靈點撥眾人祭祀不勤,沸沸揚揚說什麽的都有。
卻在這時,又有做白事的香火鋪子老板,驚訝發現,自己店裏新紮的兩對童子丫鬟也不見了,櫃台上突然多了一遝紙錢,而那紙錢竟都是半個月前自己親手做的。”
衛同說到這裏,突而覺得身邊的衛殊,往自己身邊挪了一下屁股。
遂停下話頭,轉頭微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
李大狗也對衛殊一笑,指了指自己桌下。
那裏擺放著一柄橫刀和一個劍匣,正是兩位主家老人進屋休息之後,他從車馬之上取下來的,兩者都是來自邽陽府趙氏。
隻不過橫刀是趙家自願相送,長劍卻是無法取迴。
衛殊心中一定的同時,不免有些臉紅,好在燈火昏黃,讓他不用擔心被人看穿。
李大狗目光銳利,自然看得清楚,也不拆穿,轉而詢問衛夫子,“莫非半個月前,那處鎮上有人去世?”
“誠然如此……”衛同將手放在其子頭上,沒有收迴,道:“隻說香火鋪子的老板,認出這遝紙錢正是半個月前,賣給鎮上何家的那一批貨,頓時嚇了一跳。出門就要去報縣官,卻被何家之人早先一步阻攔在外……”
“這是為何?”
朱權很適時的問了一句,這是客棧跑堂之時,慣有的聽書技巧。
衛同雖然不是專業的說書人,卻也做了幾年塾師,此時有人迎合,自然比自己一個人,幹巴巴講故事來的好些。
是以解釋他道:“原來半個月前,何家主母蔡氏,年高去世、無疾而終,這本也是一樁幸事,不料擇吉日送葬之後,竟在那天夜裏托夢其子。
觀其容貌,竟是二八少女模樣,若非托夢之人是她親子,怕也不敢確認,這便是年邁去世的蔡氏。
而蔡氏卻說‘自己死後,得此地山神召喚,方知那處山神乃是自己未嫁之時,救治過的一隻赤狐。當時赤狐已然通靈,雖不能口吐人言,卻也記掛在心。其後兩年蔡氏嫁至何家,赤狐隻能懷恩不忘,入山修行,而後修得法術,自願成為本地山神,保佑蔡氏與何家順風順水,福壽康寧。’
‘身前自己不曾負過何家半分,而今陽世情了,感念赤狐情深,遂願此世托身赤狐,為山神妻,何家子孫切莫阻攔,若有成全之舉,還可繼續庇護子孫。’
蔡氏之子正是當家之人,翌日召集族人商議事項,族人皆言,一則何家往昔順風順水,多半得了山神庇護,二者主母為人剛強、風評甚佳,此番或可全其心意。雖然難免被人垢言幾句,何家也該承此因果,以全主母心願。
於是焚香告慰主母,蔡氏雖未再次托夢,沒過兩天鎮上便發生了那些怪事。何家心知肚明,隻好出麵補償鄉裏,才將事情安撫過去。
三天之後的夜裏,鎮上之人果然聽得鑼鼓嗩呐的聲音,吹奏的正是迎親納囍的曲子。
之後有人去往山神許願,竟然頗為靈驗,特別是許願之時,燒過幾枚當時山神給的紙錢,更是有求必應。一時間人人皆言,山神有德,顯靈娶妻是件有情有義好事,所以為之傳頌開來。”
李大狗聽後,有些驚訝當時的風氣居然頗為開明,須知這時代的小說演義也好,故事傳記也罷,大多和家鄉一樣,皆是男子所寫。
而從男子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才情橫溢的《琵琶女》,還是廣受閨閣歡迎的《西廂記》,乃至《杜十娘》和《聊齋誌異》,鮮少有女性角色,主動選擇命運的情況。
而這故事,人狐兩途不說,神鬼應該也不同路才對,蔡氏竟能主動托夢,與作山神的赤狐走到一起,實在難得的很。
於是讚道:“一世情緣一世了,前世修願後世報,也算兩全其美,難得何家能承其汙,沒有橫加阻止。”
衛同亦是點頭,“雖說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隻是陰陽兩隔天地有別,蔡氏之行,確實算不得違背禮俗,是以當時之人,倒也沒有過分苛責於她。”
衛殊年少,隻覺得事情新奇,開始還以為是鬼物害人的可怕故事,不料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狐狸成為山神已經超乎他的想象,居然還能走出那尊泥塑雕像,下山買貨娶妻,還真是頭一次聽說。
心下早已不覺害怕,四目掃向外麵黑夜,迫不及待想要發現一些什麽。
朱權卻覺得何家之人,畏畏縮縮,所謂承其因果,以全心願,不過是想坐享其成。
一邊想要得到山神的繼續庇佑,一邊又怕被人發現主母死後改嫁,不敢第一時間置辦祭品,成全蔡氏心願,以至於後來需要山神出麵,買些雞鴨魚肉,童子丫鬟。
最後導致事情敗露,不得已出麵安撫鄉裏,活該何家落個不上不下的結局,讓別人得了紙錢,遂了願望。
李大狗倒沒想到這茬,更多的注意力,還在想著目前陳家村的情況,於是問道:
“夫子覺得故事能有幾分可信?現在陳家村的怪事,與此事有幾分相似之處?我雖沒有問過村裏最近是否有人去世,想必不會這麽趕巧,這裏也會出現一場山神娶妻的事吧?”
衛夫子嘴角動了兩下,沉吟之後迴道:“事情當然不會如此巧合,隻是處境詭譎,難免有人將事托之鬼神,我也是言說此事,提供一種可能。
真要究竟其事由,還應多方考證,以我看來還是報官為好,在禍患尚小之時,防微杜漸。”
如果是出山寨之前,李大狗自然也是這般想來,而今既然知曉有陽山這麽一個地方,難免會往鬼神方麵靠攏。
於是再問:“如你所說,世間確有一些不可言說之事,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祭在戎,上有蒼天祖宗,下有後土陰神,皆不可輕忽,以你看來,是否會是狐妖所為?”
衛同思量許久,搖了搖頭,肅然言道:“所謂天心即是人心,國朝祭祀上蒼,正是為了曉知大義,順應民心。百姓祭祀祖先,也是因為感念恩惠,紹其德行,並非為求鬼神庇佑。
況且狐怪之說,便是十洲記裏,也隻有衢州多有此類傳聞,其餘諸洲鮮少得見,如那《中州傳》裏,仙神故事最繁,涉及狐狸之事,也隻這一件罷了。”
李大狗有些汗顏,對比之下,倒是自己這個外來客,更顯迷信了去。
於是順著後麵話題,好奇問道:“不知那衢州篇裏,都講了些什麽故事?”
衛同望了一眼小兒衛殊,見其精神矍鑠,沒有絲毫困意,遂長歎道:“說來話長,可否聽我細細道來……”
李大狗吃完手上最後兩顆黃豆,伸出左手正要再抓一把,然後道一聲“洗耳恭聽……”
驀地心中一跳,冥冥之中好似在那黑夜之下,有兩道視線正在望向自己四人,竟也不是傍晚殺雞之地。
李大狗沒有看向外麵,以雙耳仔細感受對方存在,伸出去的左手五指並攏,不著痕跡的撚起幾顆黃豆,丟進嘴裏。
然後雙手撐在板凳之上,確保第一時間能夠拔刀取劍。
倒是旁邊的朱權,說了句“先生請講……”
在這深秋雨後的夜晚,互相聊著那些見過的山光水色,奇特的遺風舊俗,說著走過的塵土坎坷,未來的風雨山河,
言辭交談中,可以看出這位有著秀才功名的衛氏夫子,並非是個一味讀書、袖手空談的迂腐之人。
對於襄國的地理沿革,前朝得失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見山水能知地利,觀舊俗能知因由,踏坎坷而不自哀,臨風雨亦不惶恐。
雖在瑣事之上,入手有些困難,也不因此袖手推卻。
以至於衛殊還笑談著道:“出門之前,爹爹還專門請教過我娘,該怎麽燒火,又該如何做飯,隻因上手太慢,被我娘說了幾次‘困而不學’,便強說自己已經學會,不用再教。誰知出門之後,好幾次鬧了個灰頭土臉,好生狼狽。
得虧那時候我也在娘身邊,學到了其中一些訣竅,要不然呀,隻怕之前那鍋好飯,也會被我爹燜個半生不熟。”
衛同被其當眾揭短,倒也沒有生氣,隻是慚愧地道:“知易行難,不知而行就更難了,當時確實是我不對,妄自念了幾年書,連‘何以謂之文也?’也給忘了。”
自我檢討的話剛剛說完,衛殊又不開心了,仰著頭道:“怎的?向我娘請教,便是下問了麽?聽娘說,她還比你大兩個月呢!”
衛同隻好咳嗽一聲,尷尬得道:“沒有此意,沒有此意,古人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非如此不能求其法也?”
眼見衛殊臉色再變,就要起身爭執,李大狗趕緊打個圓場,“專業的事情,要向專業的人請教,不能因為對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而有所輕慢。”
衛殊這才沒有當場詰問。
衛夫子連連點頭稱是,“往常有拙荊在時,凡事井然有序,現在出門方知其中難處,當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啊。”
惹得朱權心中發笑,隻覺得這位衛夫子,在兒子麵前,實在沒甚威嚴。
李大狗見他感慨之餘,還瞄了一眼早先換下之後,掛在廳內風幹的衣物,內心一笑,人教人,百遍不聽,事教人,一迴足矣。
衛夫子能孤身一人,帶著年幼體弱的兒子,走到這裏,也算是改掉了很多讀書人,用所謂的“君子遠庖廚”,這種明知曲解其意,隻為了自抬身份,好“名正言順”偷懶吃白食的壞毛病了。
於是岔開話題,說起了陳家村裏最近發生的怪事。
衛同聽聞之後,思量許久,摸了摸額下短須,沉吟著道:“按說,先賢有言‘敬鬼神而遠之。’我為讀書之人,本不該妄做猜想。隻是這事確實蹊蹺,說不定裏麵還真有些門道。”
“哦,裏麵會有什麽門道可說?”李大狗好奇。
衛同看了一眼安坐吃著黃豆的衛殊,詢問道:“兩位可知有一名為《十洲記》的誌怪傳記?”
“不曾聽說……”
李大狗見對麵的衛殊眼神一亮,一副很有興趣的樣子,顯然是知道的。
而身邊的朱權卻和自己一般迷茫,想必不為人知也是正常,於是直言承認。
衛同稍感意外,按說此書流傳甚廣,以對方兩人家景年歲,哪怕不喜讀書,也該看過聽過才對,須知裏麵除了單純的仙神鬼怪傳說,也有收錄一些江湖俠客、士子狐媚的故事,隻是難免有所誇大,披上了一種神秘色彩。
他又哪裏知曉,對麵兩人,一個是初到此地的外來客,一個是大字不識的店小二,便是零星聽過一些其中故事,也不知道是出自何處。
於是想了會道:“既如此,我便與兩位細說一二……”
李大狗趕緊擺好姿勢,學著對麵衛殊的樣子,抓了一把黃豆放在手心。
衛同喝了口水,放下碗道:“那名《十洲記》的誌怪書籍,曆來流傳甚廣,也不知何人所做,何時所寫?古往今來,假其內容而成書者,亦不知幾許,諸如《鬼神集》、《夜不語》、《訪仙遊》……
其實那書雖言‘十洲’,實則共有十三本之數,分敘天下十洲,海外三島諸事……”
李大狗有些愕然,‘十洲三島’四字,好生熟悉,遂不禁開口問道:“不知這所謂十洲,都叫什麽名字?海外三島,又是怎樣風光?”
被他這一打斷,旁邊的朱權也自說道:“《夜不語》的故事我有聽過,裏麵都是一些除鬼驅邪的事兒。”
“咳……”見對麵兩人的神情突然變得認真,衛同咳嗽一聲,好心提道:
“兩位不必較真,神神怪怪的故事曆來不絕,其中固然有些難以名狀的事情,卻也大多是些白日飛升、移山倒海的傳說罷了,
成書之人也不過是枯坐板凳的癡兒說夢,書生遐想……萬萬當不得真……”
朱權看了一眼旁邊的李大狗,見他往嘴裏丟了一顆黃豆,若無其事般搖頭笑道:“這個自然,隻是有些好奇罷了……”
便也作好奇狀,不再言語。
衛同本待直說書中有一則“山神娶妻”的故事,頗合目前陳家村的情況,見他兩人都對十洲三島的名字好奇,於是就展開說道:
“按書中所說,所謂的十洲,除了位在中央的中土神洲,東邊的瀾海共有三洲,分別是元洲、流洲和長洲,南麵的蒼海有炎洲與鳳麟兩洲,西麵的澹海有亶洲和衢洲,北邊瀛海有玄洲和聚窟洲。
各洲廣袤千萬,名山大川無數,仙府洞天無窮,又有長風、連山、浮玉三島,上有奇花異草靈果,亦有神禽異獸仙珍。”
言罷搖了搖頭,正好看見身邊的衛殊目光流轉,浮想聯翩,顯然是聽進去了。
卻沒看到對麵的朱權臉色通紅,已是心中翻湧,激動莫名。
李大狗聞言愣了愣神,傳聞漢武之時,東方朔曾言,海外有十洲三島,現今聽這夫子所言,雖然名稱方位有些差別,卻也大差不差。
莫非其中有些聯係?
又覺得自己想法實在離譜,不禁搖了搖頭,慨然笑道:“人生百年,不過三萬餘日夜,無怪乎仙家風采,讓人神往。”
衛同從兒子身上收迴目光,點頭讚同,“正是這個緣故,所謂家貧思萬金,位卑念高官,人生苦短,坐困一隅,自然會起長生之念,逍遙天地,不足為怪。”
心下不禁歎息,果然是誌怪傳記深入人心,不禁佩服那寫書之人,當真是異想天開,說的煞有其事。
孩童尚且信得幾分,不外乎引得世間權勢極致的帝王,常常對求仙長生戀念不忘,為此收羅珍草服丹煉藥,乃至大興土木建殿立宇。
眼見天色漸晚,怕那古怪出沒,李大狗便再問道:“不知書中所記故事,與這陳家村的情況,有什麽雷同之處。”
朱權有些遺憾,他正想聽那飛天遁地的神仙故事,隻是李大狗已開口,也隻好把心思按捺下去。
“正要分說此事。”衛同接話,“隻說那《中洲傳》中,有一則‘山神娶妻’的故事,說道某處有一小鎮,突有一天開始,接連幾日出現家禽失蹤的情況,雖然隻是每家三兩隻雞鴨,卻讓大家毫無頭緒。
又有商販早晚賣出貨物,正午卻在錢罐裏麵,莫名發現了幾枚白錢的怪事。
那些丟失家禽的人聽得此言,迴家一看,這才發現自家欄舍裏麵,還真有些被雞鴨踩踏啄碎的紙錢,
一時眾口相傳議論紛紛,有說鬼差過境需借吃食,有說祖宗顯靈點撥眾人祭祀不勤,沸沸揚揚說什麽的都有。
卻在這時,又有做白事的香火鋪子老板,驚訝發現,自己店裏新紮的兩對童子丫鬟也不見了,櫃台上突然多了一遝紙錢,而那紙錢竟都是半個月前自己親手做的。”
衛同說到這裏,突而覺得身邊的衛殊,往自己身邊挪了一下屁股。
遂停下話頭,轉頭微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
李大狗也對衛殊一笑,指了指自己桌下。
那裏擺放著一柄橫刀和一個劍匣,正是兩位主家老人進屋休息之後,他從車馬之上取下來的,兩者都是來自邽陽府趙氏。
隻不過橫刀是趙家自願相送,長劍卻是無法取迴。
衛殊心中一定的同時,不免有些臉紅,好在燈火昏黃,讓他不用擔心被人看穿。
李大狗目光銳利,自然看得清楚,也不拆穿,轉而詢問衛夫子,“莫非半個月前,那處鎮上有人去世?”
“誠然如此……”衛同將手放在其子頭上,沒有收迴,道:“隻說香火鋪子的老板,認出這遝紙錢正是半個月前,賣給鎮上何家的那一批貨,頓時嚇了一跳。出門就要去報縣官,卻被何家之人早先一步阻攔在外……”
“這是為何?”
朱權很適時的問了一句,這是客棧跑堂之時,慣有的聽書技巧。
衛同雖然不是專業的說書人,卻也做了幾年塾師,此時有人迎合,自然比自己一個人,幹巴巴講故事來的好些。
是以解釋他道:“原來半個月前,何家主母蔡氏,年高去世、無疾而終,這本也是一樁幸事,不料擇吉日送葬之後,竟在那天夜裏托夢其子。
觀其容貌,竟是二八少女模樣,若非托夢之人是她親子,怕也不敢確認,這便是年邁去世的蔡氏。
而蔡氏卻說‘自己死後,得此地山神召喚,方知那處山神乃是自己未嫁之時,救治過的一隻赤狐。當時赤狐已然通靈,雖不能口吐人言,卻也記掛在心。其後兩年蔡氏嫁至何家,赤狐隻能懷恩不忘,入山修行,而後修得法術,自願成為本地山神,保佑蔡氏與何家順風順水,福壽康寧。’
‘身前自己不曾負過何家半分,而今陽世情了,感念赤狐情深,遂願此世托身赤狐,為山神妻,何家子孫切莫阻攔,若有成全之舉,還可繼續庇護子孫。’
蔡氏之子正是當家之人,翌日召集族人商議事項,族人皆言,一則何家往昔順風順水,多半得了山神庇護,二者主母為人剛強、風評甚佳,此番或可全其心意。雖然難免被人垢言幾句,何家也該承此因果,以全主母心願。
於是焚香告慰主母,蔡氏雖未再次托夢,沒過兩天鎮上便發生了那些怪事。何家心知肚明,隻好出麵補償鄉裏,才將事情安撫過去。
三天之後的夜裏,鎮上之人果然聽得鑼鼓嗩呐的聲音,吹奏的正是迎親納囍的曲子。
之後有人去往山神許願,竟然頗為靈驗,特別是許願之時,燒過幾枚當時山神給的紙錢,更是有求必應。一時間人人皆言,山神有德,顯靈娶妻是件有情有義好事,所以為之傳頌開來。”
李大狗聽後,有些驚訝當時的風氣居然頗為開明,須知這時代的小說演義也好,故事傳記也罷,大多和家鄉一樣,皆是男子所寫。
而從男子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才情橫溢的《琵琶女》,還是廣受閨閣歡迎的《西廂記》,乃至《杜十娘》和《聊齋誌異》,鮮少有女性角色,主動選擇命運的情況。
而這故事,人狐兩途不說,神鬼應該也不同路才對,蔡氏竟能主動托夢,與作山神的赤狐走到一起,實在難得的很。
於是讚道:“一世情緣一世了,前世修願後世報,也算兩全其美,難得何家能承其汙,沒有橫加阻止。”
衛同亦是點頭,“雖說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隻是陰陽兩隔天地有別,蔡氏之行,確實算不得違背禮俗,是以當時之人,倒也沒有過分苛責於她。”
衛殊年少,隻覺得事情新奇,開始還以為是鬼物害人的可怕故事,不料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狐狸成為山神已經超乎他的想象,居然還能走出那尊泥塑雕像,下山買貨娶妻,還真是頭一次聽說。
心下早已不覺害怕,四目掃向外麵黑夜,迫不及待想要發現一些什麽。
朱權卻覺得何家之人,畏畏縮縮,所謂承其因果,以全心願,不過是想坐享其成。
一邊想要得到山神的繼續庇佑,一邊又怕被人發現主母死後改嫁,不敢第一時間置辦祭品,成全蔡氏心願,以至於後來需要山神出麵,買些雞鴨魚肉,童子丫鬟。
最後導致事情敗露,不得已出麵安撫鄉裏,活該何家落個不上不下的結局,讓別人得了紙錢,遂了願望。
李大狗倒沒想到這茬,更多的注意力,還在想著目前陳家村的情況,於是問道:
“夫子覺得故事能有幾分可信?現在陳家村的怪事,與此事有幾分相似之處?我雖沒有問過村裏最近是否有人去世,想必不會這麽趕巧,這裏也會出現一場山神娶妻的事吧?”
衛夫子嘴角動了兩下,沉吟之後迴道:“事情當然不會如此巧合,隻是處境詭譎,難免有人將事托之鬼神,我也是言說此事,提供一種可能。
真要究竟其事由,還應多方考證,以我看來還是報官為好,在禍患尚小之時,防微杜漸。”
如果是出山寨之前,李大狗自然也是這般想來,而今既然知曉有陽山這麽一個地方,難免會往鬼神方麵靠攏。
於是再問:“如你所說,世間確有一些不可言說之事,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祭在戎,上有蒼天祖宗,下有後土陰神,皆不可輕忽,以你看來,是否會是狐妖所為?”
衛同思量許久,搖了搖頭,肅然言道:“所謂天心即是人心,國朝祭祀上蒼,正是為了曉知大義,順應民心。百姓祭祀祖先,也是因為感念恩惠,紹其德行,並非為求鬼神庇佑。
況且狐怪之說,便是十洲記裏,也隻有衢州多有此類傳聞,其餘諸洲鮮少得見,如那《中州傳》裏,仙神故事最繁,涉及狐狸之事,也隻這一件罷了。”
李大狗有些汗顏,對比之下,倒是自己這個外來客,更顯迷信了去。
於是順著後麵話題,好奇問道:“不知那衢州篇裏,都講了些什麽故事?”
衛同望了一眼小兒衛殊,見其精神矍鑠,沒有絲毫困意,遂長歎道:“說來話長,可否聽我細細道來……”
李大狗吃完手上最後兩顆黃豆,伸出左手正要再抓一把,然後道一聲“洗耳恭聽……”
驀地心中一跳,冥冥之中好似在那黑夜之下,有兩道視線正在望向自己四人,竟也不是傍晚殺雞之地。
李大狗沒有看向外麵,以雙耳仔細感受對方存在,伸出去的左手五指並攏,不著痕跡的撚起幾顆黃豆,丟進嘴裏。
然後雙手撐在板凳之上,確保第一時間能夠拔刀取劍。
倒是旁邊的朱權,說了句“先生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