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佛氣
有透視眼還不去賭石,你鬧呢? 作者:貳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樣是青花龍紋盤,但因為器型大小不同,年代不同,價格也會有極大的區別。
周顧不禁有種想要再拍李華海馬屁的衝動。
明宣德年間,五彩最佳為成窯,青花最佳出宣窯。李華海能一眼斷出那宣窯青花龍紋盤,已經很是厲害了。
現在連這永樂年的青花龍紋大盤,也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不過這都是有特征可依的。
周顧自己也有些了解。
明代瓷器,因國力影響,在各個時代都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區別。
如洪武時期,龍紋瓷器就延續有元代瓷器的特征,隻是龍頭呈現圓臉貓形,有五爪、三爪,俗稱貓臉龍。
再到永樂、宣德,國力強悍,龍紋便顯得尤為霸道,被稱作是霸王龍。
龍首誇張,龍身又粗,毛發上衝,張牙舞爪的。
三爪、四爪、五爪龍都有。
然後再到明中期,龍紋就有祥和之氣了,看起來溫和許多。
再明晚期,龍首變小,龍身也變細了,龍紋也是多以平塗的方式渲染。最顯著特征就是鼻子常有如意形狀,又被稱作豬嘴龍。
至於到崇禎,明氣數已盡,龍紋更是老態龍鍾,就像是長了胡子似的,被稱作老頭龍。
“正是永樂的。”
周顧笑眯眯把青花龍紋大盤放到茶幾上。
胡玉姝眼疾手快,連忙搶到手裏打量。
郭彤慢了一拍,有些無奈。
隻緊接著,就又被周顧掏出來的下一件東西給吸引了目光。
都是好玩意啊!
隻見周顧一件東西一件東西地往外掏,擺在茶幾上,很快琳琅滿目。
這可不是博物館,李華海他們都有種看花眼的感覺。
瓷器、玉器、古字畫,周顧弄迴來的,除去那件佛文袈裟,全部都是這玩意兒。
都沒人顧得上和周顧說話了。
就連不懂古董的珠珠、徐梓瑤他們都被吸引了目光。
直過去良久。
李華海、胡玉姝他們才算是看完周顧挑迴來的瓷器和玉器,感慨不已。
瓷器是最可考的,在曆史文獻中,對官窯瓷器都有詳細的記載。
周顧總共挑迴來七件瓷器,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官窯,而且都是器型極佳,保存完整的好東西。
沒有哪個價值會在千萬以下,尤其那件永樂青花龍紋大盤,更不會低於三千萬。
這是李華海對這些瓷器做出的評估。
再說兩件玉器,分別出自唐、宋兩代,都是名家之手,放到市麵上,也必然引起不小反響。
該看那些古字畫了。
周顧把茶幾上擺放的瓷器都又小心翼翼收到箱子裏。
才是鋪開第一張古畫,就讓李華海他們的眼神又都亮了起來。
李華海更是從兜裏掏出了放大鏡。
明朝沈周。
能被周顧從栗家藏寶庫選中的古字畫,當然不會是凡品,全部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
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醫學家,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他的畫風構圖嚴謹、筆法工整、布局縝密。
到晚期,更是筆墨渾厚,意境深遠。
周顧都無法斷定這幅畫是沈周什麽時期的作品,但李華海看過以後卻是斷定,這是沈周晚年的作品。
光是這幅畫,又是上千萬的東西了。
而其後,周顧接連拿出來幾件古字畫,無一例外,都是價值千萬以上的好東西。
讓李華海愛不釋手。
而最值錢的,無疑是歐陽詢的那幅篇幅不小的書法。
李華海對其價格評估,在五千萬以上。
雖然很難過億,但在古玩市場,已經是相當罕見,距離傳世級僅差一線。
就剩最後那件佛文袈裟了。
周顧尤其的小心翼翼。
看到這東西,李華海他們眼中都露出意外之色。
因為這類絲織品更難保存的緣故,在古玩行業中,這種東西算是相當罕見。
隻曾經在古玩行業中,也出現過關於袈裟的一件趣事。
就是有個工人以幾萬塊錢價格收購了一件袈裟,放到拍賣會上,流拍了。
他不甘心,放在家裏細心研究,後來發現那袈裟裏麵藏著一件繡滿了佛教圖案和梵文的被子。
那個工人幾經轉折,找了不少專家看過,得出結論,這被子乃是裹屍被。
後來又找到故宮博物院的某位專家,得知是緙絲陀羅尼經被,金色梵文,乃是皇帝、皇後或者是皇太子死後才能用的東西。
這就已經很值錢了。
而最後,這個工人又找到了乾隆皇帝的六世孫。
這一看就不得了,終於弄清楚,這是乾隆皇帝的往生被。
再放到拍賣會上,就拍了上億元。
周顧是弄不清楚自己這袈裟有什麽來曆,不過,能斷定是明朝的東西,而且肯定不是凡品就是了。
接連看過這麽多件古董的李華海眼睛也有些疲憊了,忍不住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
隻難抵這袈裟的誘惑力,很快又端著放大鏡埋頭下去細細觀察起來。
胡玉姝和郭彤兩人也都湊著腦袋。
不過她們自己心裏很清楚,以她們的眼力,很難弄清楚這件袈裟的來曆。
這本來就是較為冷門的分類,不像是瓷器那樣,大多數玩家都能說出點門道來。
“小顧,你知道這袈裟的來曆不?姑且稱作是袈裟吧!”
隻看了十幾秒鍾,胡玉姝就放棄了,問起周顧。
周顧搖搖頭,道:“我也弄不清楚,隻是看這袈裟覺得有種內心較為平靜的感覺,就選了出來。”
“咦。”
經周顧這麽一說,胡玉姝臉上露出訝異之色來,道:“我剛剛也想說這個來著,這件袈裟真的看著好像就能讓人內心平靜呢!”
郭彤也在旁邊點頭。
“這是佛氣,你們都是有佛性之人。”
對古玩涉獵不多,但深信佛教文化的徐惠蘭微笑道。
她從剛剛看到這件袈裟的時候起,就感覺到上麵濃鬱的佛氣了,比周顧送她那尊佛像上的佛氣還要濃鬱。
這是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但可以讓她斷定,這件袈裟要麽多年受到供奉,要麽就是得道高僧的貼身之物。
她喜歡這件袈裟。
隻當然不會張嘴找周顧索要,隻是覺得,周顧能夠得到這件袈裟,是周顧的緣分。
也讓信佛的她,對周顧更是喜愛得緊。
周顧不禁有種想要再拍李華海馬屁的衝動。
明宣德年間,五彩最佳為成窯,青花最佳出宣窯。李華海能一眼斷出那宣窯青花龍紋盤,已經很是厲害了。
現在連這永樂年的青花龍紋大盤,也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不過這都是有特征可依的。
周顧自己也有些了解。
明代瓷器,因國力影響,在各個時代都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區別。
如洪武時期,龍紋瓷器就延續有元代瓷器的特征,隻是龍頭呈現圓臉貓形,有五爪、三爪,俗稱貓臉龍。
再到永樂、宣德,國力強悍,龍紋便顯得尤為霸道,被稱作是霸王龍。
龍首誇張,龍身又粗,毛發上衝,張牙舞爪的。
三爪、四爪、五爪龍都有。
然後再到明中期,龍紋就有祥和之氣了,看起來溫和許多。
再明晚期,龍首變小,龍身也變細了,龍紋也是多以平塗的方式渲染。最顯著特征就是鼻子常有如意形狀,又被稱作豬嘴龍。
至於到崇禎,明氣數已盡,龍紋更是老態龍鍾,就像是長了胡子似的,被稱作老頭龍。
“正是永樂的。”
周顧笑眯眯把青花龍紋大盤放到茶幾上。
胡玉姝眼疾手快,連忙搶到手裏打量。
郭彤慢了一拍,有些無奈。
隻緊接著,就又被周顧掏出來的下一件東西給吸引了目光。
都是好玩意啊!
隻見周顧一件東西一件東西地往外掏,擺在茶幾上,很快琳琅滿目。
這可不是博物館,李華海他們都有種看花眼的感覺。
瓷器、玉器、古字畫,周顧弄迴來的,除去那件佛文袈裟,全部都是這玩意兒。
都沒人顧得上和周顧說話了。
就連不懂古董的珠珠、徐梓瑤他們都被吸引了目光。
直過去良久。
李華海、胡玉姝他們才算是看完周顧挑迴來的瓷器和玉器,感慨不已。
瓷器是最可考的,在曆史文獻中,對官窯瓷器都有詳細的記載。
周顧總共挑迴來七件瓷器,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官窯,而且都是器型極佳,保存完整的好東西。
沒有哪個價值會在千萬以下,尤其那件永樂青花龍紋大盤,更不會低於三千萬。
這是李華海對這些瓷器做出的評估。
再說兩件玉器,分別出自唐、宋兩代,都是名家之手,放到市麵上,也必然引起不小反響。
該看那些古字畫了。
周顧把茶幾上擺放的瓷器都又小心翼翼收到箱子裏。
才是鋪開第一張古畫,就讓李華海他們的眼神又都亮了起來。
李華海更是從兜裏掏出了放大鏡。
明朝沈周。
能被周顧從栗家藏寶庫選中的古字畫,當然不會是凡品,全部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
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醫學家,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他的畫風構圖嚴謹、筆法工整、布局縝密。
到晚期,更是筆墨渾厚,意境深遠。
周顧都無法斷定這幅畫是沈周什麽時期的作品,但李華海看過以後卻是斷定,這是沈周晚年的作品。
光是這幅畫,又是上千萬的東西了。
而其後,周顧接連拿出來幾件古字畫,無一例外,都是價值千萬以上的好東西。
讓李華海愛不釋手。
而最值錢的,無疑是歐陽詢的那幅篇幅不小的書法。
李華海對其價格評估,在五千萬以上。
雖然很難過億,但在古玩市場,已經是相當罕見,距離傳世級僅差一線。
就剩最後那件佛文袈裟了。
周顧尤其的小心翼翼。
看到這東西,李華海他們眼中都露出意外之色。
因為這類絲織品更難保存的緣故,在古玩行業中,這種東西算是相當罕見。
隻曾經在古玩行業中,也出現過關於袈裟的一件趣事。
就是有個工人以幾萬塊錢價格收購了一件袈裟,放到拍賣會上,流拍了。
他不甘心,放在家裏細心研究,後來發現那袈裟裏麵藏著一件繡滿了佛教圖案和梵文的被子。
那個工人幾經轉折,找了不少專家看過,得出結論,這被子乃是裹屍被。
後來又找到故宮博物院的某位專家,得知是緙絲陀羅尼經被,金色梵文,乃是皇帝、皇後或者是皇太子死後才能用的東西。
這就已經很值錢了。
而最後,這個工人又找到了乾隆皇帝的六世孫。
這一看就不得了,終於弄清楚,這是乾隆皇帝的往生被。
再放到拍賣會上,就拍了上億元。
周顧是弄不清楚自己這袈裟有什麽來曆,不過,能斷定是明朝的東西,而且肯定不是凡品就是了。
接連看過這麽多件古董的李華海眼睛也有些疲憊了,忍不住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
隻難抵這袈裟的誘惑力,很快又端著放大鏡埋頭下去細細觀察起來。
胡玉姝和郭彤兩人也都湊著腦袋。
不過她們自己心裏很清楚,以她們的眼力,很難弄清楚這件袈裟的來曆。
這本來就是較為冷門的分類,不像是瓷器那樣,大多數玩家都能說出點門道來。
“小顧,你知道這袈裟的來曆不?姑且稱作是袈裟吧!”
隻看了十幾秒鍾,胡玉姝就放棄了,問起周顧。
周顧搖搖頭,道:“我也弄不清楚,隻是看這袈裟覺得有種內心較為平靜的感覺,就選了出來。”
“咦。”
經周顧這麽一說,胡玉姝臉上露出訝異之色來,道:“我剛剛也想說這個來著,這件袈裟真的看著好像就能讓人內心平靜呢!”
郭彤也在旁邊點頭。
“這是佛氣,你們都是有佛性之人。”
對古玩涉獵不多,但深信佛教文化的徐惠蘭微笑道。
她從剛剛看到這件袈裟的時候起,就感覺到上麵濃鬱的佛氣了,比周顧送她那尊佛像上的佛氣還要濃鬱。
這是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但可以讓她斷定,這件袈裟要麽多年受到供奉,要麽就是得道高僧的貼身之物。
她喜歡這件袈裟。
隻當然不會張嘴找周顧索要,隻是覺得,周顧能夠得到這件袈裟,是周顧的緣分。
也讓信佛的她,對周顧更是喜愛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