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韋格對這事還不怎麽在意,可後來他發現倉庫裏的翡翠原石真的快堆不下了,而且後海北沿這邊現在已經是寸土寸金,過了這個村也就沒有這個店了,雖然他這一世達不到“韋半城”那樣的程度,給自己的娃以及未來娃的娃弄個大點兒的活動區還是能做到的。

    雖然是老人們經手辦的事情,但在手續上一點毛病都沒有,該掏的錢掏,該給房子給,用的名頭還是泰格封地酋長的辦事處,這事情可就厲害了,就像那些領館一樣,這麽一搞整塊地皮就成了泰格封地的了,當然,除了一應花銷之外,韋格在尼北也要給出同樣大小的一塊地用於建設華夏的辦事處,不過這能一樣麽?這比九龍倉那999年的租期還要厲害,隻要韋格有繼承人,那在這一片地界誰都不能趕走……

    京城二環裏種菜的人有,但像這樣規模幾百年了也沒誰聽說過,有人酸,但沒人嗶嗶,韋格雖然做不到毛爺爺那樣人見人愛,甚至因為華源集團的擴張還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可從這些老人們那看,沒誰對他有意見。到了他們這個年歲,年輕時的那些雞毛蒜皮早就放下了,大家唯一能比的就是看誰活的更久些,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也是了兒孫活著。

    四合院的活動中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在這裏誰也別跟誰鬧別扭,否則那就是和大家夥共同過不去。來到這願意幹些農活就去幹,不願幹的也可以伺候那些盆景花卉,但您可千萬別在這裏玩個性,否則大家都躲你遠遠的,本來碩果僅存的老人就不多,再被這些老夥計給孤立起來擱誰都受不了。

    韋格雖然做不到絕對的公平,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努力著,就是他不在家還有四個小魔頭來維持秩序。每個老人背後都有一大群兒孫下屬,大家把勁用在一起搞建設才是正事,內耗隻會讓外人看笑話。

    老人們自己的身體是啥情況自己最明白不過,雖然這些年有不少的老夥計先後離開,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老夥計走的都十分安祥,基本上都沒受啥罪。生老病死大家都看開了,最後有個無疾而終的結局應該是他們最大的願望,所以在這點上大家都欠了這妖孽一家的人情,特別是李蘭蘭,基本上就代替了他們的那些保健醫生。如今大家能幫韋格的事情不多,但凡能使上勁的地方沒人會猶豫。

    ……

    消食湯喝過之後這些老人們早早的就都餓了,一個勁的吵吵著要吃飯,畢竟這是韋格給他們喝的湯,提前餓了他得負責。經過舉手表決,大家一致決定吃水餃,別以為包餃子麻煩,其實這遠比炒一桌菜要省事的多。沒用一個小時,大幾十人先後吃飽喝足,拎著自己的環保布提袋三五成群的離開了這個“活動中心”。

    韋格一家早都習慣了這種生活,這些老人們出門連送都不用送,外麵有好幾輛中巴車,內衛們每天就守在車上等著接送這些老人。

    ……

    收拾好了碗筷後一家人開始各自休息,韋格也鑽進了地下室去搞著自己的研究,做為這個星球上最精密儀器,他的活兒屬於永遠都幹不完的那一種。

    小妖迴來了,抱著一大摞的數據資料,從表情上看h-19首飛後檢查的結果應該是不錯的。當年y-10下馬並非全都是外因,材料工藝水平、加工方式也確實有著一定的問題,y-10團隊沒有開掛,也突破不了當時工業能力的基礎限製和基本最基本的發展規律。

    直到下馬,y-10其實並沒有達到當年的“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使用壽命上,唯一那架可飛行的y-10樣機,僅有幾百小時安全壽命,在做完那些基本試飛的實驗之後就已經接近報廢。第二架樣機,也就是現在擺在製造廠草坪的那一架最後隻飛了100多個起落,總共也沒200小時,可機身上已經滿是暗傷,再飛的話隨時有在空中解體的風險。

    眾所周知,華夏的工業基礎當年是以大羅斯聯邦為範本建設的,航空工業更是它們當年援建而成,至到現在還在生產改進的蘇-27。國際航空鋁材主要是用編號7050係列的產品,像y-10用的鋁合金在當時根本拿不出與西方7075等性能相同的產品,隻能以國產鋁合金湊和著用。但當時的國產鋁合金易斷裂而且裂紋擴展快,抗腐蝕性也咋滴還不耐疲勞,因此y-10製造和試飛時部件出現裂紋極為頻繁。

    再有就是當時的製造工藝不行,而且發動機造不出來,航空工業的“心髒病”也就是在津港重工這幾款航發出現之後才算真正治愈,韋格不開掛是沒法達到國際水準,特別是帝美的通用、普惠,歐羅巴的羅羅那種水平。當年也沒有大壓機,大型的整體蒙皮做不了就用多塊小型蒙皮拚接;大型的整體鍛造結構件做不了,就先拆分成幾段先鍛造好後再焊接組合,這樣造出的來飛機能飛就已經是個奇跡了,你還指望著它的使用壽命與國際接軌麽?

    可y-10當時雖然不能批量生產,絕不等於它就應該下馬,更不該銷毀那些設計實驗的資料和生產線,在這一點上當年的麥道下手可是極狠。韋格要不是開了掛,純國產的h-19至少還得若幹年才能達到現在的水準,按正常的路數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啥技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不都是對各種缺陷技術進行針對性的修改、試驗才獲得了發展。

    當年y-10的團隊被解散,資料被丟棄銷毀,各種生產設備被賣了廢鐵,就連第三架原型機的材料都被麥道拿走給工人當成練打鉚釘的材料。三十年前的數億元的投資,十幾年集航空之力的技術攻關,全都被麥道及它背後的混蛋給毀了,這個項目獲得的成果隻保留下來了那架空殼。

    項目下馬浪費的不僅是大量資源,更重要的是錯過了用金錢所買不迴來的是民航發展的黃金時間,現在的情況就擺在那裏,在適航認證方麵華夏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隻能單方麵聽命於人,要不然韋格現在也不會為了拿到一個西方適航證而操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年花開199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願時光不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願時光不離並收藏那年花開199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