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家之前,韋格把今天買給趙老爺子的包子、炸糕給送了過去,省得明天老頭兒再去買早點。老頭愛吃炸糕大家都知道,今天去了津城韋格沒有不買的道理,更何況還有那遠近聞名的包子。
“我這幹孫子是認對了,比你五叔他們幾個強得多……”
看到這些,趙老爺子自然非常開心,他在乎的不是東西,而是這些孩子們不管走到哪裏都記掛著家裏還有他麽一個老頭兒。
……
李蘭蘭好不容易迴一次家,韋格自然也就不來廠裏了,再說前天晚上他已經把該幹的活兒處理的差不多,其他的事兒都可以往後拖一拖。
可就在中午,趙五打來了電話,讓韋格的眉頭開始皺了起來。
“小格,中午來一起吃個飯,海關的劉關長帶了幾個南方人過來,說是要參觀一下銅米廠間,順便談談能不能合作,……”
“海關?嗬嗬,該來的終於來了……”韋格無奈的搖了搖頭。
“姐,跟我一起出去吃吧,廠裏來了客人……”老李一大早就去縣城“監工”了,小姨也去了學校給學生們補課中午不迴來,韋格可不想把李蘭蘭自己一個人扔在家裏。
“我,去了合適麽?”
“沒啥,幾個南方人,應該是去縣城吃飯,我一個人來迴開車也無聊……”
“哦,那你等我換身衣服……”
……
兩人很快就到機械廠,韋格推開了辦公室的門發現趙五、高亮都在圍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聊天,而旁邊還有三個有著明顯南方特征的西裝男子,至於趙永那哥幾個都乖乖的去了車間。
“徐關長,這就是韋格,別看年紀不大,這廠可是他一手籌建起來的……”
“小格,叫劉伯伯……”
“劉伯伯好……”韋格看到那位徐關長已經站了起來,他也向前兩步伸出自己的兩隻手。
“少年可畏,看到你們這些孩子,我們這些人可就都老了……”韋格的表現讓徐關長暗自吃驚,這個孩子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見到他有些不知所措,沉著穩重,一舉一動的氣場絲毫不被自己所壓製,就單單這些已經比他那快結婚的兒子強了許多。
“小格,這是寧海的唐叔叔、趙叔叔、丁叔叔……”
高亮又給韋格引見那幾個來尋求合作的南方人。
“這位……”看著站在一邊的李蘭蘭,劉關長有些好奇。
“劉伯伯,這是我姐,李蘭蘭,還在讀高中,今天家裏沒人做飯,我就給帶過來了……”韋格拉著有些不安的李蘭蘭,笑著對大家說。
馬上就十八歲的李蘭蘭已經長開了,充分繼承的父親和母親基因裏的優點,亭亭玉立的站那裏十分的養眼。
“和我家閨女差不多,我家那位現在估計還賴在床上沒有起呢……”劉關長微笑的看著著李蘭蘭,想起自家的閨女。
……
劉關長的麵子不能不給,韋格帶著那大家參觀了番銅米車間,從那三個寧海人的驚喜的眼神中,韋格又轉頭看了看一臉無奈的高亮。寧海的市場是他的,這三個人實力他也清楚的很,看來自己再想吃獨食怕是難了。
參觀的過程,劉關長也是暗暗心驚,雖然這銅米廠的設備簡陋,可加工效率實在太高了,而且這種不同與往的加工模式,讓他以後再麵對環保部的督查時也有了一些底氣。這樣看來,這個行業是可以大力扶持的,他已經有了節後工作報告的腹稿。至於這幾個寧海人,他到並不算多麽上心,今天帶他們來也是礙於南方的那位老同學的麵子,不然他可沒有興趣參與這種商業談判。
上午劉關長已經考察了幾家拆解場,對於自己簽字放行的貨物也算有了直觀的了解,他對那華源牌的剝線機很感興趣,甚至自己還親手試驗了一把。現在又見到了之前飽受詬病的雜線有了新的加工方式,他覺得今天不虛此行。
銅米車間總共三條生產線,從頭走到尾也就是一百多米,而且一大半的車間還是空閑著用做倉庫使用,在走到了盡頭時,劉關長指著那堆積如山的線皮顆粒詢問韋格:“這些塑料顆粒是沒有銷路麽?”
“劉伯伯,是這樣的,這些全是帝美標準的高阻燃線皮,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銷路,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成普通塑料賣掉,那樣的話可就真的有些暴殄天物了,反正它們也沒有什麽汙染,另外火災風險極低,我就先存著吧,總有一天能找到合適的渠道……”
這一大堆的塑料顆粒已經占據了車間的一半,已經有上千噸的模樣,也難怪他們存了這麽多的貨,因為線皮阻燃的特性,這玩意之前燒都沒法燒,在銅米車間收購之前,哪個拆解場裏都扔著一大堆這種煩人雜線,燒吧燒不出銅來,還得浪費很多的人工,可不燒這玩意比頭發粗不了多少,又沒有辦法加工。
韋格讓劉永在加工時把這些線單獨的分出來,劉永當時還以為是那銅米的質量好,能賣出高一些的價格,他哪裏知道韋格真正的目的是這些沒有人願意要的塑料皮,好在外麵料場的倉庫快建好了,過些天就能把這些讓他看著就心煩的塑料顆粒轉移到那邊倉庫。
高亮倒是知道韋格的想法,可他和趙四帶去南方的樣品至今沒有找到銷路,不過他也知道韋格不著急,就像他說的那樣,“是金子總有發光的那一天……”
“高阻燃塑料顆粒,趙總,您說這些都是高阻燃的塑料顆粒?……”又矮又胖的寧海老丁問起了趙五。
“是啊,怎麽丁總有渠道銷售?”趙五做生意也有些年了,察言觀色的本領自然有,看到老丁那表情他的心中一動。
“您等等,我打個電話……”老丁從包裏取出了“大磚頭”,走出這個嘈雜的車間。
老丁是做銅材生意的,這些年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利益於自己的大舅哥,因為他大舅哥是寧海第一線材總廠的廠長,隨著計算機的高速發展,這兩年國內的線材需求也越來越高,線材廠就看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投建了一條生產線。可銅材好找,這種線芯高阻燃的外皮原料全部依靠著進口,價格不但極其昂貴,供貨還時斷時續。這段時間,他的大舅哥正為這個發愁呢。
“我這幹孫子是認對了,比你五叔他們幾個強得多……”
看到這些,趙老爺子自然非常開心,他在乎的不是東西,而是這些孩子們不管走到哪裏都記掛著家裏還有他麽一個老頭兒。
……
李蘭蘭好不容易迴一次家,韋格自然也就不來廠裏了,再說前天晚上他已經把該幹的活兒處理的差不多,其他的事兒都可以往後拖一拖。
可就在中午,趙五打來了電話,讓韋格的眉頭開始皺了起來。
“小格,中午來一起吃個飯,海關的劉關長帶了幾個南方人過來,說是要參觀一下銅米廠間,順便談談能不能合作,……”
“海關?嗬嗬,該來的終於來了……”韋格無奈的搖了搖頭。
“姐,跟我一起出去吃吧,廠裏來了客人……”老李一大早就去縣城“監工”了,小姨也去了學校給學生們補課中午不迴來,韋格可不想把李蘭蘭自己一個人扔在家裏。
“我,去了合適麽?”
“沒啥,幾個南方人,應該是去縣城吃飯,我一個人來迴開車也無聊……”
“哦,那你等我換身衣服……”
……
兩人很快就到機械廠,韋格推開了辦公室的門發現趙五、高亮都在圍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聊天,而旁邊還有三個有著明顯南方特征的西裝男子,至於趙永那哥幾個都乖乖的去了車間。
“徐關長,這就是韋格,別看年紀不大,這廠可是他一手籌建起來的……”
“小格,叫劉伯伯……”
“劉伯伯好……”韋格看到那位徐關長已經站了起來,他也向前兩步伸出自己的兩隻手。
“少年可畏,看到你們這些孩子,我們這些人可就都老了……”韋格的表現讓徐關長暗自吃驚,這個孩子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見到他有些不知所措,沉著穩重,一舉一動的氣場絲毫不被自己所壓製,就單單這些已經比他那快結婚的兒子強了許多。
“小格,這是寧海的唐叔叔、趙叔叔、丁叔叔……”
高亮又給韋格引見那幾個來尋求合作的南方人。
“這位……”看著站在一邊的李蘭蘭,劉關長有些好奇。
“劉伯伯,這是我姐,李蘭蘭,還在讀高中,今天家裏沒人做飯,我就給帶過來了……”韋格拉著有些不安的李蘭蘭,笑著對大家說。
馬上就十八歲的李蘭蘭已經長開了,充分繼承的父親和母親基因裏的優點,亭亭玉立的站那裏十分的養眼。
“和我家閨女差不多,我家那位現在估計還賴在床上沒有起呢……”劉關長微笑的看著著李蘭蘭,想起自家的閨女。
……
劉關長的麵子不能不給,韋格帶著那大家參觀了番銅米車間,從那三個寧海人的驚喜的眼神中,韋格又轉頭看了看一臉無奈的高亮。寧海的市場是他的,這三個人實力他也清楚的很,看來自己再想吃獨食怕是難了。
參觀的過程,劉關長也是暗暗心驚,雖然這銅米廠的設備簡陋,可加工效率實在太高了,而且這種不同與往的加工模式,讓他以後再麵對環保部的督查時也有了一些底氣。這樣看來,這個行業是可以大力扶持的,他已經有了節後工作報告的腹稿。至於這幾個寧海人,他到並不算多麽上心,今天帶他們來也是礙於南方的那位老同學的麵子,不然他可沒有興趣參與這種商業談判。
上午劉關長已經考察了幾家拆解場,對於自己簽字放行的貨物也算有了直觀的了解,他對那華源牌的剝線機很感興趣,甚至自己還親手試驗了一把。現在又見到了之前飽受詬病的雜線有了新的加工方式,他覺得今天不虛此行。
銅米車間總共三條生產線,從頭走到尾也就是一百多米,而且一大半的車間還是空閑著用做倉庫使用,在走到了盡頭時,劉關長指著那堆積如山的線皮顆粒詢問韋格:“這些塑料顆粒是沒有銷路麽?”
“劉伯伯,是這樣的,這些全是帝美標準的高阻燃線皮,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銷路,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成普通塑料賣掉,那樣的話可就真的有些暴殄天物了,反正它們也沒有什麽汙染,另外火災風險極低,我就先存著吧,總有一天能找到合適的渠道……”
這一大堆的塑料顆粒已經占據了車間的一半,已經有上千噸的模樣,也難怪他們存了這麽多的貨,因為線皮阻燃的特性,這玩意之前燒都沒法燒,在銅米車間收購之前,哪個拆解場裏都扔著一大堆這種煩人雜線,燒吧燒不出銅來,還得浪費很多的人工,可不燒這玩意比頭發粗不了多少,又沒有辦法加工。
韋格讓劉永在加工時把這些線單獨的分出來,劉永當時還以為是那銅米的質量好,能賣出高一些的價格,他哪裏知道韋格真正的目的是這些沒有人願意要的塑料皮,好在外麵料場的倉庫快建好了,過些天就能把這些讓他看著就心煩的塑料顆粒轉移到那邊倉庫。
高亮倒是知道韋格的想法,可他和趙四帶去南方的樣品至今沒有找到銷路,不過他也知道韋格不著急,就像他說的那樣,“是金子總有發光的那一天……”
“高阻燃塑料顆粒,趙總,您說這些都是高阻燃的塑料顆粒?……”又矮又胖的寧海老丁問起了趙五。
“是啊,怎麽丁總有渠道銷售?”趙五做生意也有些年了,察言觀色的本領自然有,看到老丁那表情他的心中一動。
“您等等,我打個電話……”老丁從包裏取出了“大磚頭”,走出這個嘈雜的車間。
老丁是做銅材生意的,這些年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利益於自己的大舅哥,因為他大舅哥是寧海第一線材總廠的廠長,隨著計算機的高速發展,這兩年國內的線材需求也越來越高,線材廠就看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投建了一條生產線。可銅材好找,這種線芯高阻燃的外皮原料全部依靠著進口,價格不但極其昂貴,供貨還時斷時續。這段時間,他的大舅哥正為這個發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