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五昨天說的那些人選來了八個,其中就有李蘭蘭的大伯,也就是老李的哥哥。
在韋格的分配之下,大家很快就把那些線纜弄到了進料口旁,堆成了一座小山。趙小胖領到了今天最光榮的任務——合閘送電。隨著他閉眼一推,巨大轟鳴響起,那些來自帝美的舊電機,帶動著著整個生產線,粉碎著來自帝美的通訊線……
在大家的注視下,這些以毫米計算的細銅線被那閃著藍光的刀片切成了幾厘米的小段,然後再次填入另一個進料口後,神奇一幕出現了,潺潺的水流之中,閃亮的銅米和五顏六色的塑料外皮涇渭分明的在兩個出料口不停的湧出。
不一會,一車車還滴著水的銅米被工人推出了車間,攤在鋪好的帆布上晾曬,臨近中午,這十一噸的通訊線就加工完了……
趙五兄弟倆現在都眼紅自己的那幾個侄子,在銅米出來的那一刻他們就知道,這些小兔崽子們又發財了,他們這錢掙的可比自己這老幾個容易的多。
11噸的通訊電纜內芯,要是用傳統方法燒的話,能得到七噸銅已經頂天了,可這些小兔崽子居然最後弄出來了八噸半銅米,兩種銅的差的差價至少還有兩千多,就這一上午,這些孩子就淨掙了六萬多,這還有天理麽?
趙老爺子現在是樂得合不攏嘴,以後再說我趙家就是那幾個混帳兒子了,自己這孫子也開始獨當一麵,這在太公鄉,甚至是靜湖縣都是頭一份的。
中午,另一車就又送來了,幹到天黑也都弄完了,這一車是真正的雜線,銅米質量肯定不如上午,可趙五看韋格那模樣,估計掙的比上午不會少太多。
趙五迴了拆解場,看著的拆解場裏的女兒,他笑了,他對著自己的媳婦說,“小格他們今天給玉兒掙了五千的嫁妝”
……哈哈哈哈,沒錯啊,就是這個帳。
他二哥也跟著笑了起來,“沒錯,我那兩個閨女也有份……”
……
韋格灰頭土臉了迴到家中,在小姨的抱怨聲中洗了澡,拿出課本開始預習功課,在他第一次考試成績下來之前,這樣的日子他要過一段時間,誰讓他天天往廠裏跑呢?
銅米被高亮給買走了,他在長三角的寧海市有銷售渠道,價格比這邊的亮銅還要高上一截,韋格他們目前是沒有精力去送貨,本著有錢大家掙的想法,幹脆就把這銅米最後的一點利潤讓了出來。
就這樣,傳統的拆解行業發生的一些細微的變動,寧海市的電解銅廠到處尋找這種高質量銅米的源頭,而渤海灣廢舊圈裏的雜線也第一次有人收購了。這是個信息閉塞的年代,bp機才剛剛流行起來,互聯網更是傳說中的東西,韋格他們小兄弟幾個卻在這個年代裏混得如魚得水。
不過現在的小哥幾個分工明確,趙永統籌兩邊,趙雷這個小霸王四處收料,而趙猛則專門的盯著不斷擴大產量的剝線機。至於韋格和趙小胖則是老老實實坐在教室裏,聽著老師們認真的講解著課本上的知識,小趙鵬更是打醬油的,不過那小子似乎是受了刺激,天天抱起書本看,更誇張的是他在參加了心算小組之後,學會了珠心算。
終於在開學的第四周末,月考的試卷發下來了,韋格那660分的試卷隻丟了6分,讓所有老師都鬱悶的是這貨沒有一科拿到滿分,他的這惡趣味一直還在。不過這已經讓班上轟動了,而且連學校都轟動了,他在年級裏領先第二名近一百分,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這是根本無法逾越的鴻溝。
想到今天即將見到的李蘭蘭,還有喜笑顏開的小姨,韋格坐在趙的胖的摩托車上,哼起了小曲,“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唉,高手寂寞啊!
趙小胖今天也揚眉吐氣了,在韋格地獄式的操練下,他居然奮起直追,從倒數一二名,考進了班上的前二十,也就是中遊的樣子。趙小胖覺得自己這試卷拿迴家,他那老爹怎麽也得給自己賞幾千的零花錢,吼吼吼……盡管這小子現在根本不差錢,
趙小胖和韋格趙鵬每個周末都去廠裏幹活,雖然隻拿那三個哥哥一半的工資,可也有一千塊,而且他現在實在找不到花錢地方,再說了,今幾天是大家算帳的日子,他隻知道,拆解場給投的資金已經全部還完,他們哥幾個掙的錢很多、很多……
廠裏第二批的剝線機已經全部交付,總計一百五十台,沒有來得及向南方投放,就被周邊的拆解場全部消化了,弄得高亮現在天天催他們擴大生產,不止是催剝線機,這個無良的叔叔連自己的拆解場都交給了媳婦和弟弟打理,現在天天長駐機械廠,三兩天就運一車銅米和塑料顆粒去寧海,各種新鮮玩意一個勁的給小哥幾個送,不用說,他掙錢了。
趙四月中迴來了一次,給韋格帶迴了幾噸刀片鋼材,和用於篩選的板材,這一個月裏,另外兩條生產線,也漸漸有了雛形。趙四的到來讓高亮有了壓力,不過趙四在清源的銅米銷售渠道沒有高亮順暢,現在隻是逐步的擴張,而且他的擴張速度遠遠不及銅米車間的產能擴張。
在高亮的撮合之下,銅米車間南側和西側各有幾十畝空地被韋格他們小哥幾個收入囊中,那裏將會是車間的料場,這兩塊地又花去了小哥幾近五十萬的資金,不過按韋格說這錢花的值,既然他說值那就一定值,想彎都不行。
小哥幾個終於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數錢了,固定投入150,剝線機庫存備料30萬,院裏的純雜線數量不準,但依韋格看也有近百噸50萬的樣子,至於高含量的通訊線沒有庫存,都讓高亮給催著加工了,最讓大家流口水的是帳麵上還有130多萬的流動資金,當然,這些數字都是稅前的……
韋格不禁暗自驚歎,這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年代。
在韋格的分配之下,大家很快就把那些線纜弄到了進料口旁,堆成了一座小山。趙小胖領到了今天最光榮的任務——合閘送電。隨著他閉眼一推,巨大轟鳴響起,那些來自帝美的舊電機,帶動著著整個生產線,粉碎著來自帝美的通訊線……
在大家的注視下,這些以毫米計算的細銅線被那閃著藍光的刀片切成了幾厘米的小段,然後再次填入另一個進料口後,神奇一幕出現了,潺潺的水流之中,閃亮的銅米和五顏六色的塑料外皮涇渭分明的在兩個出料口不停的湧出。
不一會,一車車還滴著水的銅米被工人推出了車間,攤在鋪好的帆布上晾曬,臨近中午,這十一噸的通訊線就加工完了……
趙五兄弟倆現在都眼紅自己的那幾個侄子,在銅米出來的那一刻他們就知道,這些小兔崽子們又發財了,他們這錢掙的可比自己這老幾個容易的多。
11噸的通訊電纜內芯,要是用傳統方法燒的話,能得到七噸銅已經頂天了,可這些小兔崽子居然最後弄出來了八噸半銅米,兩種銅的差的差價至少還有兩千多,就這一上午,這些孩子就淨掙了六萬多,這還有天理麽?
趙老爺子現在是樂得合不攏嘴,以後再說我趙家就是那幾個混帳兒子了,自己這孫子也開始獨當一麵,這在太公鄉,甚至是靜湖縣都是頭一份的。
中午,另一車就又送來了,幹到天黑也都弄完了,這一車是真正的雜線,銅米質量肯定不如上午,可趙五看韋格那模樣,估計掙的比上午不會少太多。
趙五迴了拆解場,看著的拆解場裏的女兒,他笑了,他對著自己的媳婦說,“小格他們今天給玉兒掙了五千的嫁妝”
……哈哈哈哈,沒錯啊,就是這個帳。
他二哥也跟著笑了起來,“沒錯,我那兩個閨女也有份……”
……
韋格灰頭土臉了迴到家中,在小姨的抱怨聲中洗了澡,拿出課本開始預習功課,在他第一次考試成績下來之前,這樣的日子他要過一段時間,誰讓他天天往廠裏跑呢?
銅米被高亮給買走了,他在長三角的寧海市有銷售渠道,價格比這邊的亮銅還要高上一截,韋格他們目前是沒有精力去送貨,本著有錢大家掙的想法,幹脆就把這銅米最後的一點利潤讓了出來。
就這樣,傳統的拆解行業發生的一些細微的變動,寧海市的電解銅廠到處尋找這種高質量銅米的源頭,而渤海灣廢舊圈裏的雜線也第一次有人收購了。這是個信息閉塞的年代,bp機才剛剛流行起來,互聯網更是傳說中的東西,韋格他們小兄弟幾個卻在這個年代裏混得如魚得水。
不過現在的小哥幾個分工明確,趙永統籌兩邊,趙雷這個小霸王四處收料,而趙猛則專門的盯著不斷擴大產量的剝線機。至於韋格和趙小胖則是老老實實坐在教室裏,聽著老師們認真的講解著課本上的知識,小趙鵬更是打醬油的,不過那小子似乎是受了刺激,天天抱起書本看,更誇張的是他在參加了心算小組之後,學會了珠心算。
終於在開學的第四周末,月考的試卷發下來了,韋格那660分的試卷隻丟了6分,讓所有老師都鬱悶的是這貨沒有一科拿到滿分,他的這惡趣味一直還在。不過這已經讓班上轟動了,而且連學校都轟動了,他在年級裏領先第二名近一百分,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這是根本無法逾越的鴻溝。
想到今天即將見到的李蘭蘭,還有喜笑顏開的小姨,韋格坐在趙的胖的摩托車上,哼起了小曲,“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唉,高手寂寞啊!
趙小胖今天也揚眉吐氣了,在韋格地獄式的操練下,他居然奮起直追,從倒數一二名,考進了班上的前二十,也就是中遊的樣子。趙小胖覺得自己這試卷拿迴家,他那老爹怎麽也得給自己賞幾千的零花錢,吼吼吼……盡管這小子現在根本不差錢,
趙小胖和韋格趙鵬每個周末都去廠裏幹活,雖然隻拿那三個哥哥一半的工資,可也有一千塊,而且他現在實在找不到花錢地方,再說了,今幾天是大家算帳的日子,他隻知道,拆解場給投的資金已經全部還完,他們哥幾個掙的錢很多、很多……
廠裏第二批的剝線機已經全部交付,總計一百五十台,沒有來得及向南方投放,就被周邊的拆解場全部消化了,弄得高亮現在天天催他們擴大生產,不止是催剝線機,這個無良的叔叔連自己的拆解場都交給了媳婦和弟弟打理,現在天天長駐機械廠,三兩天就運一車銅米和塑料顆粒去寧海,各種新鮮玩意一個勁的給小哥幾個送,不用說,他掙錢了。
趙四月中迴來了一次,給韋格帶迴了幾噸刀片鋼材,和用於篩選的板材,這一個月裏,另外兩條生產線,也漸漸有了雛形。趙四的到來讓高亮有了壓力,不過趙四在清源的銅米銷售渠道沒有高亮順暢,現在隻是逐步的擴張,而且他的擴張速度遠遠不及銅米車間的產能擴張。
在高亮的撮合之下,銅米車間南側和西側各有幾十畝空地被韋格他們小哥幾個收入囊中,那裏將會是車間的料場,這兩塊地又花去了小哥幾近五十萬的資金,不過按韋格說這錢花的值,既然他說值那就一定值,想彎都不行。
小哥幾個終於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數錢了,固定投入150,剝線機庫存備料30萬,院裏的純雜線數量不準,但依韋格看也有近百噸50萬的樣子,至於高含量的通訊線沒有庫存,都讓高亮給催著加工了,最讓大家流口水的是帳麵上還有130多萬的流動資金,當然,這些數字都是稅前的……
韋格不禁暗自驚歎,這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