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風起,硝煙漸散,焦土成片,血腥彌漫。
李三娘在隨從的護衛下,執綹徐行,巡視戰場。
二、三十步處,唐軍騎兵手持長刀,揮舞馬鞭,連聲喝斥,押著一群俘虜緩緩前行。
這群俘虜麵如黑炭,衣衫破敗,你攙我扶,個個垂頭喪氣,有幾個老卒眼角掛著淚痕,一邊蹣跚而行,一邊搖頭歎道:“太慘了,太慘了…燒得麵目全非,都認不出來了…”
李三娘聽聞,倚在鞍上,抬起頭來,掃視四周,隻見餘煙盤旋處,帳篷的灰燼和焦黑的屍體比比皆是。烏雲翻起,晨風吹來,焦肉味兒混合著衣袍的糊味,刺鼻熏天,令人幹嘔。
再往前行,在唐軍的看押下,數十名梁軍戰俘正在清理戰場,這群人看上去衣甲完整,並未受傷,隻是個個哀戚,沒有言語,口戴布套,埋頭幹活。
戰俘們從帳篷的廢墟和枯枝的餘燼中,翻找同伴的屍首,逐一抬到前方一個挖好的大坑裏,準備掩埋。
一眼看去,到處都是稽胡騎兵和梁軍步卒的屍體,很多都已被燒焦了。有的屍體張著嘴,好像是在唿喊救命;有的屍體張開臂,似乎想去抓取什麽,火海中那些極度痛苦的最後掙紮,讓人不忍直視。
廢墟下麵,許多遺骸被燒塌的樹幹死死地壓住,不時露出一條大腿或者一支手臂,上麵冒出了鵝蛋大小的水泡,戰俘們清理時,隻要稍一用勁兒,水泡便一個個地爆開,肢體上的皮膚立即剝落,像樹皮一樣掛在殘體上。
刨出的遺骸慘不忍睹,戰俘們神情呆滯,不時地站在一旁直發愣。
忽然,前麵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弟弟…弟弟…”,哀號連連,迴蕩曠野。
李三娘驅馬前行,隻見數十步外,一個三十出頭的戰俘癱軟在地,哭喊不止,旁邊的幾個同伴正拉著他的手臂,試圖讓他站起來。
在他麵前,一個剛剛掀開的帳篷廢墟裏,兩具燒焦的屍體靠在一起,手裏還拽著尚未披掛的鎧甲,保持著帳篷垮塌前的姿勢,其中一具屍體的脖子上,掛著一柄鐵鎖,被大火燒得已經扭曲變形了。
戰俘的哭喊聲淒慘異常,引得一名唐軍看守策馬過來,正舉起馬鞭,要抽打催促時,隻聽到前麵傳來一聲威喝“住手--”
看守一怔,抬頭看時,隻見李三娘跨馬執綹,帶著親隨,正篤篤而來。
看守連忙翻身下馬,跪地拜伏道:“屬下有眼無珠,未見大駕,望公主殿下恕罪!”
李三娘把馬鞭一揮,說道:“你去吧,不必逗留在此!弟死兄悲,人之常情,何必苦苦相逼…”
迴了一聲“遵命”後,看守策馬而去。
幾個戰俘早已跪伏在地,戰戰兢兢,不敢抬頭。
李三娘歎了一口氣,對跟前的幾人說道:“你們幫他把弟弟抬出來,不必棄入大坑,別置一地,好生掩埋吧!”
幾個人連連磕頭致謝,隻有那個哥哥淚痕依舊,兩眼茫然,跪坐在地,神情恍惚地看著遠方,一動不動…
離開此地時,不知怎的,李三娘萬般惆悵,心頭沉重,如係千鈞,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刹那間,她想到了自已的五弟李智雲--那個當年被隋軍梟首城門,慘死長安的十三歲少年。這麽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時時出現在自已的夢裏,“阿姊來救我”的唿聲總是迴響耳畔,半夜醒來時,自已總是淚水濕枕,再難入眠。
想到這裏,李三娘濃眉緊鎖,雙手倚鞍,仰麵朝天,兀自歎息。
頭頂上,鉛雲湧動,天空暗淡,偶有雷聲從天邊傳來,身後,不知是誰說了聲“快要下雨了…”
……
野風肆虐,晨光消失,餘煙四散,焦糊刺鼻。
李三娘引著隨從策馬向前,數百步後,來到了戰俘的一處傷兵營,一眼看去,許多傷員被燒得麵目全非,身上纏滿繃帶,分辨不出來誰是誰來,他們呻吟著,哀求著,討水喝,求治療,整個傷兵營一片哭喊聲。
營地邊緣,在篷布的覆蓋下,長長地躺著一排重傷不治的傷兵屍體,手腳裸露其外,任憑風吹。
屍堆旁邊,幾名唐軍騎兵提刀在手,正押著一隊傷兵往營地裏走來,其中有五、六人被煙火熏壞了眼睛,什麽也看不見,隻能向前伸出雙臂,摸索著往前走,跌跌撞撞,步履艱難,不時地踩到堆放在地的屍體上,一個踉蹌,摔倒下去,爬起身來,繼續趕路。
營地裏,唐軍看守們見李三娘到來,紛紛下馬,駐足恭立。
一名軍校小跑上前,一扯佩刀,單膝跪地,拱手道:“參見公主殿下!”
李三娘拉住馬韁,點點頭,問道:“這兒有對方的多少傷兵?”
“迴殿下,大約有五百來人,稽胡和梁軍的士卒都有,我們尚未來得及細細清點——不斷地有人死去了,也有人從外麵進來。”
“嗯,”李三娘微微點頭,掃視營地,問道,“你們有沒有請郎中過來看看?”
“這個…”軍校顧看左右,遲疑片刻,猶猶豫豫地迴答道,“曆次作戰,我軍都沒有醫治戰俘的先例啊,何況…何況…昨夜奔襲之後,我軍也有士卒受傷,郎中們在那邊忙活著,也抽不出身來啊!”
李三娘聽聞,低下頭去,長籲一口氣,像是在對軍校說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誰人不是父母生,父母養?搏戰之時,縱然各為其主,無計不用,可一旦繳了刀槍,卻個個都是鮮活的生命,膚發受之於父母,當盡力奉還,豈有不救之理呢…”
沉吟片刻,李三娘扭過頭來,對身後的秦蕊兒吩咐道:“派人告之謝郎中,抽出人手,派些軍醫過來,救治傷兵!”
秦蕊兒應了一聲,正要傳令時,隻見營中靠前的數十個傷兵,紛紛跪了下去,朝著李三娘連連磕頭,口中喃喃有聲--“感謝大唐公主的再生之德!”
一帶十,十帶百,轉眼間,整個傷兵營中傳來一片“嘩嘩嘩”的聲響,凡是能夠動彈的傷員都紛紛起身,跪伏在地,“感謝大唐公主再生之德”的唿喊,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這時,天空中傳來了兩聲雷鳴,豆大的雨點倏然落下,“劈劈啪啪”地滴落在蘇吉台的戰場上。
李三娘係緊戰袍,翹首四望,硝煙漸散,餘燼熄滅。
遠處,對方的屍首堆成小丘,如同黑炭,層層疊疊,等待掩埋;近處,戰俘跪拜,人頭攢動,黑壓壓地一大片,如同嗷嗷待哺的羔羊一般。
李三娘心中一慟,酸楚滿胸,眶裏濕潤,喉中哽咽,一絲水線順著眉梢流到臉頰,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
李三娘在隨從的護衛下,執綹徐行,巡視戰場。
二、三十步處,唐軍騎兵手持長刀,揮舞馬鞭,連聲喝斥,押著一群俘虜緩緩前行。
這群俘虜麵如黑炭,衣衫破敗,你攙我扶,個個垂頭喪氣,有幾個老卒眼角掛著淚痕,一邊蹣跚而行,一邊搖頭歎道:“太慘了,太慘了…燒得麵目全非,都認不出來了…”
李三娘聽聞,倚在鞍上,抬起頭來,掃視四周,隻見餘煙盤旋處,帳篷的灰燼和焦黑的屍體比比皆是。烏雲翻起,晨風吹來,焦肉味兒混合著衣袍的糊味,刺鼻熏天,令人幹嘔。
再往前行,在唐軍的看押下,數十名梁軍戰俘正在清理戰場,這群人看上去衣甲完整,並未受傷,隻是個個哀戚,沒有言語,口戴布套,埋頭幹活。
戰俘們從帳篷的廢墟和枯枝的餘燼中,翻找同伴的屍首,逐一抬到前方一個挖好的大坑裏,準備掩埋。
一眼看去,到處都是稽胡騎兵和梁軍步卒的屍體,很多都已被燒焦了。有的屍體張著嘴,好像是在唿喊救命;有的屍體張開臂,似乎想去抓取什麽,火海中那些極度痛苦的最後掙紮,讓人不忍直視。
廢墟下麵,許多遺骸被燒塌的樹幹死死地壓住,不時露出一條大腿或者一支手臂,上麵冒出了鵝蛋大小的水泡,戰俘們清理時,隻要稍一用勁兒,水泡便一個個地爆開,肢體上的皮膚立即剝落,像樹皮一樣掛在殘體上。
刨出的遺骸慘不忍睹,戰俘們神情呆滯,不時地站在一旁直發愣。
忽然,前麵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弟弟…弟弟…”,哀號連連,迴蕩曠野。
李三娘驅馬前行,隻見數十步外,一個三十出頭的戰俘癱軟在地,哭喊不止,旁邊的幾個同伴正拉著他的手臂,試圖讓他站起來。
在他麵前,一個剛剛掀開的帳篷廢墟裏,兩具燒焦的屍體靠在一起,手裏還拽著尚未披掛的鎧甲,保持著帳篷垮塌前的姿勢,其中一具屍體的脖子上,掛著一柄鐵鎖,被大火燒得已經扭曲變形了。
戰俘的哭喊聲淒慘異常,引得一名唐軍看守策馬過來,正舉起馬鞭,要抽打催促時,隻聽到前麵傳來一聲威喝“住手--”
看守一怔,抬頭看時,隻見李三娘跨馬執綹,帶著親隨,正篤篤而來。
看守連忙翻身下馬,跪地拜伏道:“屬下有眼無珠,未見大駕,望公主殿下恕罪!”
李三娘把馬鞭一揮,說道:“你去吧,不必逗留在此!弟死兄悲,人之常情,何必苦苦相逼…”
迴了一聲“遵命”後,看守策馬而去。
幾個戰俘早已跪伏在地,戰戰兢兢,不敢抬頭。
李三娘歎了一口氣,對跟前的幾人說道:“你們幫他把弟弟抬出來,不必棄入大坑,別置一地,好生掩埋吧!”
幾個人連連磕頭致謝,隻有那個哥哥淚痕依舊,兩眼茫然,跪坐在地,神情恍惚地看著遠方,一動不動…
離開此地時,不知怎的,李三娘萬般惆悵,心頭沉重,如係千鈞,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刹那間,她想到了自已的五弟李智雲--那個當年被隋軍梟首城門,慘死長安的十三歲少年。這麽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時時出現在自已的夢裏,“阿姊來救我”的唿聲總是迴響耳畔,半夜醒來時,自已總是淚水濕枕,再難入眠。
想到這裏,李三娘濃眉緊鎖,雙手倚鞍,仰麵朝天,兀自歎息。
頭頂上,鉛雲湧動,天空暗淡,偶有雷聲從天邊傳來,身後,不知是誰說了聲“快要下雨了…”
……
野風肆虐,晨光消失,餘煙四散,焦糊刺鼻。
李三娘引著隨從策馬向前,數百步後,來到了戰俘的一處傷兵營,一眼看去,許多傷員被燒得麵目全非,身上纏滿繃帶,分辨不出來誰是誰來,他們呻吟著,哀求著,討水喝,求治療,整個傷兵營一片哭喊聲。
營地邊緣,在篷布的覆蓋下,長長地躺著一排重傷不治的傷兵屍體,手腳裸露其外,任憑風吹。
屍堆旁邊,幾名唐軍騎兵提刀在手,正押著一隊傷兵往營地裏走來,其中有五、六人被煙火熏壞了眼睛,什麽也看不見,隻能向前伸出雙臂,摸索著往前走,跌跌撞撞,步履艱難,不時地踩到堆放在地的屍體上,一個踉蹌,摔倒下去,爬起身來,繼續趕路。
營地裏,唐軍看守們見李三娘到來,紛紛下馬,駐足恭立。
一名軍校小跑上前,一扯佩刀,單膝跪地,拱手道:“參見公主殿下!”
李三娘拉住馬韁,點點頭,問道:“這兒有對方的多少傷兵?”
“迴殿下,大約有五百來人,稽胡和梁軍的士卒都有,我們尚未來得及細細清點——不斷地有人死去了,也有人從外麵進來。”
“嗯,”李三娘微微點頭,掃視營地,問道,“你們有沒有請郎中過來看看?”
“這個…”軍校顧看左右,遲疑片刻,猶猶豫豫地迴答道,“曆次作戰,我軍都沒有醫治戰俘的先例啊,何況…何況…昨夜奔襲之後,我軍也有士卒受傷,郎中們在那邊忙活著,也抽不出身來啊!”
李三娘聽聞,低下頭去,長籲一口氣,像是在對軍校說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誰人不是父母生,父母養?搏戰之時,縱然各為其主,無計不用,可一旦繳了刀槍,卻個個都是鮮活的生命,膚發受之於父母,當盡力奉還,豈有不救之理呢…”
沉吟片刻,李三娘扭過頭來,對身後的秦蕊兒吩咐道:“派人告之謝郎中,抽出人手,派些軍醫過來,救治傷兵!”
秦蕊兒應了一聲,正要傳令時,隻見營中靠前的數十個傷兵,紛紛跪了下去,朝著李三娘連連磕頭,口中喃喃有聲--“感謝大唐公主的再生之德!”
一帶十,十帶百,轉眼間,整個傷兵營中傳來一片“嘩嘩嘩”的聲響,凡是能夠動彈的傷員都紛紛起身,跪伏在地,“感謝大唐公主再生之德”的唿喊,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這時,天空中傳來了兩聲雷鳴,豆大的雨點倏然落下,“劈劈啪啪”地滴落在蘇吉台的戰場上。
李三娘係緊戰袍,翹首四望,硝煙漸散,餘燼熄滅。
遠處,對方的屍首堆成小丘,如同黑炭,層層疊疊,等待掩埋;近處,戰俘跪拜,人頭攢動,黑壓壓地一大片,如同嗷嗷待哺的羔羊一般。
李三娘心中一慟,酸楚滿胸,眶裏濕潤,喉中哽咽,一絲水線順著眉梢流到臉頰,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