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尋問(1)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近歲風俗,爭事傾危,獄犴滋多,上下睽急,傷累和氣。
——宋仁宗?趙禎
一、天命
墨兒迴家途中,一眼瞧見前頭一個魁梧男子,是哥哥趙不尤。
哥哥步履一向沉著穩健,墨兒曾特地留意過,行在塵土路上時,哥哥腳印筆直延伸,深淺、步距幾乎完全相同。他行事也是這般,心裏似乎有把鐵尺,事事似乎都能判斷分明。尤其替人寫訟狀時,總鐵著臉,但凡在理,毫厘必爭。不過,這時瞧那背影步姿,似乎比常日緩重一些,頭也微垂著,自然是為那梅船案。
自從接了梅船案,哥哥心事便越來越重。往昔那些訟案,再大再深,也隻如池塘,終究能摸著邊、探到底,這梅船案卻如湖似海,不知有多深,也尋不見涯際,人在其中,真如滄海孤舟一般。墨兒從未見哥哥這般茫然無著過。
嫂嫂這一向也越來越擔憂,尤其遭了那場驚嚇後,更是惴惴難安,她卻不肯勸阻哥哥。哥哥不在時,才偶爾跟瓣兒念叨:“你記著,相中一個人的好處,這好處便必定附帶一樣難處。比如這人端直,必定會招來小人忌恨,自然少不得被絆被壓。再如那人心善,必定有奸猾之徒借這善,欺他騙他。這怕是做人最難之處。都是人心,哪個不願向好?可好有幾分,歹便有幾分,有時甚而加倍,將那好處壓磨得不剩幾分,叫人情願丟舍、忘記原先那好。可等你心平氣靜時,再問自家,若是重新選,你願挑個不正不善之人嗎?”瓣兒立即道:“我不願!”嫂嫂笑著歎氣:“我也不願。既然不願,便得擔起那好中之歹。可這真真太難??”
墨兒聽到後,曾想過勸阻哥哥,卻明白,一來勸不住,二來也不該勸。這世上,總有些難事,得有人去理,也總有些人,似乎命定被選中一般,如飛蛾避不開火光,由不得自家,便是賠上性命,也要撲上去。
哥哥曾給他講過孔子所言“知天命”與“畏天命”,便是這個道理。命,並非俗人所言之窮通福禍,而是天賦之命。如食之命,在療饑;衣之命,在避寒;燈燭之命,在照亮。人更是如此,個個生來便具一樣天賦,有人善工,有人善畫,有人善理財??這善處便是命。人唯有尋著自家之命,才得盡善、盡美,也才能不憂不懼、心安神暢。
哥哥的天命,便是去求公求正。那麽我呢?墨兒至今也尋不見自家天命何在,他為此煩惱不已。哥哥卻勸他說,天命乃人間最重最大之事,哪裏能輕易得見?連孔子也年至五十,方知天命。不過,天命之為天命,自你出生,便已在暗中指引,那叫你歡暢忘我,卻於己不悔、於人無害之事,便是天命所在。
墨兒聽了,這才稍稍安心。每日跟著哥哥辦理訟案,替人解除煩難,便極暢快。他想,這怕便是我之天命。
然而,董謙穿門而入那秘術,他卻始終未能解開。瓣兒去瑤華宮,不但勘破那對手臂來由,更發現了那個女道之死,這又令墨兒沮喪無比。再聽哥哥迴來說,作絕張用頃刻之間,便破解了董謙穿門之術。墨兒聽到後,立即跑到章七郎酒棧驗證,那門框門柱上果然鑿了兩道口子,填塞的木條和木楔已經被開封府吏撬了出來。墨兒將下麵那塊門板橫著推開,望著那露出的兩尺多空處,不由得坐到地上,頓時覺著,自己的天命恐怕真如瓣兒所言,隻是個泥塑的癡判官。
今早,哥哥又叫他去暗中打探那高麗使館伴李儼的隱情。他心裏悶著氣,趕到李儼家附近,先在街口茶肆探聽,並無所獲;又去小食店打問,也沒問出什麽;而後又和那巷子的一個老者攀話,卻仍無所得。
他正在沮喪,卻見李儼家隔壁一個婦人提了一籃蘿卜出來,剛走到巷口,一騎快馬橫著衝過,驚得她險些跌倒,籃子掉落在地,蘿卜滾得滿街。墨兒忙過去幫她將蘿卜一個個撿迴,又假作同路,替她提著籃子,趁勢和她閑話,將話頭慢慢引至李儼,沒想到竟探出一個驚人消息,讓他忽而又覺得,自己的天命仍在此處。
他見哥哥拐過了街口,忙快步追了上去喚住。
“哥哥,我打問到一樁事!你絕料不到!”
“隻說名字。”
“蔡京。”墨兒壓低了聲音。
“蔡京?”哥哥果然一驚。
“李儼隔壁那婦人說,今年正月,李儼家猛然闊氣了許多,他兩口兒眉眼間盡是驕色,全都換了新錦襖。李儼的娘子跟她誇口說,那織錦緞麵是宮中綾錦院今年的新樣兒。除夕夜,他家酒吃的是禦酒,連油糕果子,也是宮裏禦賜的。後頭說漏了嘴,才說出這些都是蔡太師賞的。”
墨兒剛說罷,忽聽到身後又有人喚“哥哥”,是二哥趙不棄。
二哥晃著身子、滿臉喜色走了過來,剛要開口,卻迅即向四周望了望,附近並沒有人,他卻仍放低了聲音:“走,到那河邊說去。”
墨兒和哥哥見他神色異常,便跟著走到河岸邊空敞處。二哥又望了望四周,才開口道:“那菜花蟲自家遮謊自家招,紫衣客和阿慈果然都是他做出來的。我從冷緗那裏又探出,奪了高麗跛子那香袋的,卻是他父親蔡攸。”
墨兒聽了一驚,卻不敢插話。
哥哥替他說了出來:“墨兒剛剛查到,高麗使館伴李儼得了蔡京重賞。”
“哦?爺孫三代全攪進來了?”
“蔡京與蔡攸父子恐怕並非一路。我從北麵房主事那裏問到,清明那天,高麗使強要去那茶棚下吃茶,那高麗跛腳人也湊到了那茶棚下。李儼是聰滑之人,若無更大利處,絕不肯冒失職之罪,任由高麗使混入人堆。墨兒打問到蔡京重賞李儼,此事便可解釋,恐怕是蔡京暗中指使李儼,有意縱容高麗使去那茶棚下。那跛腳人原本該將耳朵和珠子趁亂偷遞給高麗使,卻在餑哥那裏出了差錯,他未能得著,當時恐怕隻好用眼色暗示,告知了高麗使——”
“這麽說,是孫兒送紫衣客上梅船,祖父又縱使高麗使去割取那耳朵,最終卻被兒子奪了去。這蔡家爺孫在耍擊鼓傳梅?”
“其間恐怕另有隱情。”
“對了。菜花蟲連我殺狗救阿慈,都已探到。他恐怕一直差人在暗中監視我們,以後說話要當心,有外人在,絕不可談論此事。”
墨兒見哥哥趙不尤聽了麵色微變,似乎想到了某人??
二、銅管
盞兒怕牛媽媽喚,急著要進去。
馮賽忙道:“最後再問一件。顧盼兒死前,和哪些人往來較密?”
“先還有許多高官富商來芳酩院會盼兒姐姐,可自從李右丞看中盼兒姐姐,每月都送來包銀,那些人便都不敢來了。”
“李邦彥?”
“嗯。這一年多,盼兒姐姐再沒接過其他客,隻和十二奴裏其他幾位姐姐,尤其是碧拂姐姐,一個月往來幾迴。除此而外,隻有去年中秋新酒開沽會,宮中法酒庫來請,盼兒姐姐推不得,才出去遊了一迴街。”
那李邦彥原是銀匠之子,生長於市井,慣習猥鄙之事,卻生得麵容俊爽,極有風姿,性情也脫略不羈,善戲謔,能蹴鞠,自號李浪子,又文思敏捷,應對如流,時常將俗話俚語編作曲詞,市井間爭為傳誦。後來補入太學,上舍及第,試任符寶郎,言官彈劾其遊縱無檢,因而罷貶。他待人慷慨,尤其善事宮中內監,人爭薦譽,因此極得官家愛賞,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今年初又拜尚書右丞,升為副宰相。
馮賽想:李邦彥升為副相,自然握有許多朝廷機密。李棄東接近顧盼兒,恐怕正是為此。
他又問:“柳二郎可曾見過李邦彥?”
“哪裏敢讓他見?他來這裏,都是小心避開李右丞。有一迴他才進盼兒姐姐的房裏,李右丞跟腳便來了,牛媽媽慌得在樓梯上摔了一跤,險些沒滾下樓去。幸而盼兒姐姐趕緊叫柳相公爬出窗,沿著房簷攀到隔壁那間花廳裏,才沒撞破。不過,柳相公被大理寺關在牢獄裏,盼兒姐姐倒是寫了信去求過李右丞,柳相公才被放了出來。”
“嗯??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瓜葛?你再仔細想想,哪怕極小的事也好。”
“正月裏倒是有一樁事,隻是不知和柳相公有沒有幹連——”
“什麽事?”
“正月初五那晚,李右丞來這裏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走後,碧拂姐姐差了柳相公來送酪酥。柳相公上樓,去盼兒姐姐房裏說了會兒話,便下樓走了。李右丞卻差了親隨來問,說落了件要緊東西在這裏,是個小銅管兒,裏頭有機密文書。牛媽媽和我趕緊去盼兒姐姐房裏尋,我們三個尋了好半晌都沒尋見。那親隨在下頭等得不耐煩,跑上樓,衝進房裏也一起來翻尋。他邊尋邊說,那物件雖小,若尋不見,我們幾條性命都賠不過。我們一聽,越發慌了。還是那親隨眼尖,竟在床腳下頭找見了。那個小銅管兒隻有三寸多長,比指頭略粗,上頭一個銅蓋兒,封了一層蠟。那親隨撿迴了命一般,小心揣好,跑著走了——”
馮賽見盞兒眼中略有些疑惑,忙問:“你還發覺了哪些異處?”
“嗯??盼兒姐姐屋裏被翻得亂成了草窩棚,我收揀清理時,發覺桌子下那地板上落了些蠟滴。早起李右丞走後,我清掃那屋子時,似乎沒有這些蠟滴,不知是不是我記差了,或是當時沒留意?”
馮賽聽了心頭一亮:顧盼兒和李棄東打開看過那銅管中的機要密信,隨後點燃蠟燭,在那蓋子上滴蠟,照原樣封好。那密信難道事關梅船紫衣客?
“我能想起的隻有這些,我得趕緊進去了,牛媽媽若喚不應我,要把我耳朵撕爛——”盞兒說著慌慌跑進了院裏。
馮賽仍站在那裏不住思忖:若真是如此,此事隻有他們二人知曉,為何有人要殺顧盼兒?難道殺顧盼兒的,仍是李棄東?李棄東從獄中出來,急著要去尋紫衣客和那八十萬貫。而紫衣客之事,唯有顧盼兒知曉,先殺了顧盼兒,便無法再追查到他。
不對,李棄東起先隻一心謀劃那百萬官貸之事,並且是受西夏間諜脅迫,為了救迴自己哥哥。即便他看到紫衣客的機密,正月間他那百萬官貸才做成一半,汪石才將糧絹運到京城,尚未動手解決糧荒、絹荒。李棄東還有許多事情要鋪排布置,應無餘力再去做其他事。
或許是他得了這機密,轉而告知西夏間諜,想以此早些換迴自己哥哥?西夏間諜得了這機密,卻並未放人,反倒又給李棄東添了一樁差事,逼他去劫紫衣客?若是如此,他們自然怕顧盼兒泄露出去,見李棄東從獄裏放出,為防再出差錯,便派人翻窗進去,殺了顧盼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棄東去尋顧盼兒,恐怕原本也是要去滅口,到了這裏,見顧盼兒已死,自然明白是何人下的手,便迅即離開。樓梯上撞見邱遷,才會那般從容。
不過,他若真的懷了殺意,有人又替他做成,見了邱遷,便不會有同病相嘲之感,也不會無意間漏出那個“也”字。隻會裝作全然無事,隨口問一聲,好叫邱遷懵然走進顧盼兒房裏,去做替罪人。
馮賽仍隱約覺得,李棄東說那個“也”字,除了同病相嘲,更有些傷憤在裏頭,為顧盼兒之死。他並不願也不忍見顧盼兒死,卻無能為力。或許,他已料到西夏間諜不會留隱患,他來見顧盼兒,不是為殺,而是為救?
若真是如此,此人便尚存有一點善念,或許能有些助益。
但眼下,雖知兇手應該是西夏間諜,卻沒有證據,也無從查找。李棄東和馮寶在哪裏,更是渺無蹤跡。接下來,該從哪裏入手?
馮賽又陷入茫然??
三、跟蹤
梁興清早進城,來到保康門橋。
橋頭站著個年輕男子,穿了件舊黑綢衫,手裏拿著柄青絹扇。他走過去說出暗語:“勞問一聲,這附近可搭得到去睦州的船?”
那年輕男子上下打量了幾眼,先有些不信:“睦州在東還是在南?”
“在北。”
“哦,是你了。那疤臉漢就住在巷子拐角那間小茶肆樓上左邊頭一間。那茶肆其實是家私窠子,店主是個婦人,借賣茶勾搭男客。疤臉漢進出都是由後街那扇小門。我後半夜到的這裏,那疤臉漢一直在房中,尚未出來。”
“辛苦兄弟,你迴去歇息吧。”
那男子顯然極困倦,答應了一聲,忙走了。梁興站在那裏,朝茶肆樓上望去,左邊頭一間窗戶關著。疤臉漢選這間房,自然是便於從窗內朝外環視窺望,前後又都易逃遁。梁興雖裝扮了一番,卻仍怕被瞅見,便走到橋邊樹下躲了起來。
今早出門前,梁紅玉調了碗土褐色顏料水,讓他將頭臉手臂全都抹遍。又取出一套破舊灰布衫褲、一雙爛鞋,叫他換上。而後,又去院裏掃了些灰塵,給他全身撲遍,讓他拿根扁擔,扮作在街頭尋活兒的力夫。她自己也照這樣兒,裝成個提籃賣薑的村婦。那張明淨麵龐頓時變得粗黑皸皺,衫褲裏頭塞了些軟絮,身形也粗壯了許多。
梁興望望她,又對著鏡子照照自家,不由得驚歎:“你這些舊衣物從何處尋來的?”
“那天你去開封府,我也並沒閑著。”
“這些裝扮術,是從哪裏學的?”
“哪裏事事都要去學?我被強送到紅繡院,扮成那等討歡求憐的模樣,原先何曾學過?人到一地步,自然便改一張臉。”
梁興聽了,心中一陣憐惜,卻又知道她不喜被人憐,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開口。
梁紅玉卻笑著轉開話頭:“諸般都好裝,唯有這眼神最難掩,你得這樣——”她將目光微微下沉,那雙杏眼頓時失了光彩,她又定住目光,左右轉了轉頭,“記著,訣竅是,朝哪裏望時,轉頭莫轉眼。”
梁興照著學了學,果然覺得呆鈍了許多,兩人一起笑了起來,梁紅玉那雙杏眼重又閃出瑩瑩光亮。梁興見了,心裏又一顫,忙說:“我得走了。”轉身之際,他發覺梁紅玉望著他,似笑非笑,似乎察覺了他這慌窘。
此時,躲在橋邊樹下,迴想梁紅玉那目光,除了察覺,裏頭似乎還藏了些什麽。他琢磨良久,卻難以說清,心中倒生出一陣悵意。呆了半晌,忽見那茶肆後門打開,一個男子牽著匹馬走了出來,梁興忙定睛細看,正是那疤臉漢。
——宋仁宗?趙禎
一、天命
墨兒迴家途中,一眼瞧見前頭一個魁梧男子,是哥哥趙不尤。
哥哥步履一向沉著穩健,墨兒曾特地留意過,行在塵土路上時,哥哥腳印筆直延伸,深淺、步距幾乎完全相同。他行事也是這般,心裏似乎有把鐵尺,事事似乎都能判斷分明。尤其替人寫訟狀時,總鐵著臉,但凡在理,毫厘必爭。不過,這時瞧那背影步姿,似乎比常日緩重一些,頭也微垂著,自然是為那梅船案。
自從接了梅船案,哥哥心事便越來越重。往昔那些訟案,再大再深,也隻如池塘,終究能摸著邊、探到底,這梅船案卻如湖似海,不知有多深,也尋不見涯際,人在其中,真如滄海孤舟一般。墨兒從未見哥哥這般茫然無著過。
嫂嫂這一向也越來越擔憂,尤其遭了那場驚嚇後,更是惴惴難安,她卻不肯勸阻哥哥。哥哥不在時,才偶爾跟瓣兒念叨:“你記著,相中一個人的好處,這好處便必定附帶一樣難處。比如這人端直,必定會招來小人忌恨,自然少不得被絆被壓。再如那人心善,必定有奸猾之徒借這善,欺他騙他。這怕是做人最難之處。都是人心,哪個不願向好?可好有幾分,歹便有幾分,有時甚而加倍,將那好處壓磨得不剩幾分,叫人情願丟舍、忘記原先那好。可等你心平氣靜時,再問自家,若是重新選,你願挑個不正不善之人嗎?”瓣兒立即道:“我不願!”嫂嫂笑著歎氣:“我也不願。既然不願,便得擔起那好中之歹。可這真真太難??”
墨兒聽到後,曾想過勸阻哥哥,卻明白,一來勸不住,二來也不該勸。這世上,總有些難事,得有人去理,也總有些人,似乎命定被選中一般,如飛蛾避不開火光,由不得自家,便是賠上性命,也要撲上去。
哥哥曾給他講過孔子所言“知天命”與“畏天命”,便是這個道理。命,並非俗人所言之窮通福禍,而是天賦之命。如食之命,在療饑;衣之命,在避寒;燈燭之命,在照亮。人更是如此,個個生來便具一樣天賦,有人善工,有人善畫,有人善理財??這善處便是命。人唯有尋著自家之命,才得盡善、盡美,也才能不憂不懼、心安神暢。
哥哥的天命,便是去求公求正。那麽我呢?墨兒至今也尋不見自家天命何在,他為此煩惱不已。哥哥卻勸他說,天命乃人間最重最大之事,哪裏能輕易得見?連孔子也年至五十,方知天命。不過,天命之為天命,自你出生,便已在暗中指引,那叫你歡暢忘我,卻於己不悔、於人無害之事,便是天命所在。
墨兒聽了,這才稍稍安心。每日跟著哥哥辦理訟案,替人解除煩難,便極暢快。他想,這怕便是我之天命。
然而,董謙穿門而入那秘術,他卻始終未能解開。瓣兒去瑤華宮,不但勘破那對手臂來由,更發現了那個女道之死,這又令墨兒沮喪無比。再聽哥哥迴來說,作絕張用頃刻之間,便破解了董謙穿門之術。墨兒聽到後,立即跑到章七郎酒棧驗證,那門框門柱上果然鑿了兩道口子,填塞的木條和木楔已經被開封府吏撬了出來。墨兒將下麵那塊門板橫著推開,望著那露出的兩尺多空處,不由得坐到地上,頓時覺著,自己的天命恐怕真如瓣兒所言,隻是個泥塑的癡判官。
今早,哥哥又叫他去暗中打探那高麗使館伴李儼的隱情。他心裏悶著氣,趕到李儼家附近,先在街口茶肆探聽,並無所獲;又去小食店打問,也沒問出什麽;而後又和那巷子的一個老者攀話,卻仍無所得。
他正在沮喪,卻見李儼家隔壁一個婦人提了一籃蘿卜出來,剛走到巷口,一騎快馬橫著衝過,驚得她險些跌倒,籃子掉落在地,蘿卜滾得滿街。墨兒忙過去幫她將蘿卜一個個撿迴,又假作同路,替她提著籃子,趁勢和她閑話,將話頭慢慢引至李儼,沒想到竟探出一個驚人消息,讓他忽而又覺得,自己的天命仍在此處。
他見哥哥拐過了街口,忙快步追了上去喚住。
“哥哥,我打問到一樁事!你絕料不到!”
“隻說名字。”
“蔡京。”墨兒壓低了聲音。
“蔡京?”哥哥果然一驚。
“李儼隔壁那婦人說,今年正月,李儼家猛然闊氣了許多,他兩口兒眉眼間盡是驕色,全都換了新錦襖。李儼的娘子跟她誇口說,那織錦緞麵是宮中綾錦院今年的新樣兒。除夕夜,他家酒吃的是禦酒,連油糕果子,也是宮裏禦賜的。後頭說漏了嘴,才說出這些都是蔡太師賞的。”
墨兒剛說罷,忽聽到身後又有人喚“哥哥”,是二哥趙不棄。
二哥晃著身子、滿臉喜色走了過來,剛要開口,卻迅即向四周望了望,附近並沒有人,他卻仍放低了聲音:“走,到那河邊說去。”
墨兒和哥哥見他神色異常,便跟著走到河岸邊空敞處。二哥又望了望四周,才開口道:“那菜花蟲自家遮謊自家招,紫衣客和阿慈果然都是他做出來的。我從冷緗那裏又探出,奪了高麗跛子那香袋的,卻是他父親蔡攸。”
墨兒聽了一驚,卻不敢插話。
哥哥替他說了出來:“墨兒剛剛查到,高麗使館伴李儼得了蔡京重賞。”
“哦?爺孫三代全攪進來了?”
“蔡京與蔡攸父子恐怕並非一路。我從北麵房主事那裏問到,清明那天,高麗使強要去那茶棚下吃茶,那高麗跛腳人也湊到了那茶棚下。李儼是聰滑之人,若無更大利處,絕不肯冒失職之罪,任由高麗使混入人堆。墨兒打問到蔡京重賞李儼,此事便可解釋,恐怕是蔡京暗中指使李儼,有意縱容高麗使去那茶棚下。那跛腳人原本該將耳朵和珠子趁亂偷遞給高麗使,卻在餑哥那裏出了差錯,他未能得著,當時恐怕隻好用眼色暗示,告知了高麗使——”
“這麽說,是孫兒送紫衣客上梅船,祖父又縱使高麗使去割取那耳朵,最終卻被兒子奪了去。這蔡家爺孫在耍擊鼓傳梅?”
“其間恐怕另有隱情。”
“對了。菜花蟲連我殺狗救阿慈,都已探到。他恐怕一直差人在暗中監視我們,以後說話要當心,有外人在,絕不可談論此事。”
墨兒見哥哥趙不尤聽了麵色微變,似乎想到了某人??
二、銅管
盞兒怕牛媽媽喚,急著要進去。
馮賽忙道:“最後再問一件。顧盼兒死前,和哪些人往來較密?”
“先還有許多高官富商來芳酩院會盼兒姐姐,可自從李右丞看中盼兒姐姐,每月都送來包銀,那些人便都不敢來了。”
“李邦彥?”
“嗯。這一年多,盼兒姐姐再沒接過其他客,隻和十二奴裏其他幾位姐姐,尤其是碧拂姐姐,一個月往來幾迴。除此而外,隻有去年中秋新酒開沽會,宮中法酒庫來請,盼兒姐姐推不得,才出去遊了一迴街。”
那李邦彥原是銀匠之子,生長於市井,慣習猥鄙之事,卻生得麵容俊爽,極有風姿,性情也脫略不羈,善戲謔,能蹴鞠,自號李浪子,又文思敏捷,應對如流,時常將俗話俚語編作曲詞,市井間爭為傳誦。後來補入太學,上舍及第,試任符寶郎,言官彈劾其遊縱無檢,因而罷貶。他待人慷慨,尤其善事宮中內監,人爭薦譽,因此極得官家愛賞,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今年初又拜尚書右丞,升為副宰相。
馮賽想:李邦彥升為副相,自然握有許多朝廷機密。李棄東接近顧盼兒,恐怕正是為此。
他又問:“柳二郎可曾見過李邦彥?”
“哪裏敢讓他見?他來這裏,都是小心避開李右丞。有一迴他才進盼兒姐姐的房裏,李右丞跟腳便來了,牛媽媽慌得在樓梯上摔了一跤,險些沒滾下樓去。幸而盼兒姐姐趕緊叫柳相公爬出窗,沿著房簷攀到隔壁那間花廳裏,才沒撞破。不過,柳相公被大理寺關在牢獄裏,盼兒姐姐倒是寫了信去求過李右丞,柳相公才被放了出來。”
“嗯??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瓜葛?你再仔細想想,哪怕極小的事也好。”
“正月裏倒是有一樁事,隻是不知和柳相公有沒有幹連——”
“什麽事?”
“正月初五那晚,李右丞來這裏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走後,碧拂姐姐差了柳相公來送酪酥。柳相公上樓,去盼兒姐姐房裏說了會兒話,便下樓走了。李右丞卻差了親隨來問,說落了件要緊東西在這裏,是個小銅管兒,裏頭有機密文書。牛媽媽和我趕緊去盼兒姐姐房裏尋,我們三個尋了好半晌都沒尋見。那親隨在下頭等得不耐煩,跑上樓,衝進房裏也一起來翻尋。他邊尋邊說,那物件雖小,若尋不見,我們幾條性命都賠不過。我們一聽,越發慌了。還是那親隨眼尖,竟在床腳下頭找見了。那個小銅管兒隻有三寸多長,比指頭略粗,上頭一個銅蓋兒,封了一層蠟。那親隨撿迴了命一般,小心揣好,跑著走了——”
馮賽見盞兒眼中略有些疑惑,忙問:“你還發覺了哪些異處?”
“嗯??盼兒姐姐屋裏被翻得亂成了草窩棚,我收揀清理時,發覺桌子下那地板上落了些蠟滴。早起李右丞走後,我清掃那屋子時,似乎沒有這些蠟滴,不知是不是我記差了,或是當時沒留意?”
馮賽聽了心頭一亮:顧盼兒和李棄東打開看過那銅管中的機要密信,隨後點燃蠟燭,在那蓋子上滴蠟,照原樣封好。那密信難道事關梅船紫衣客?
“我能想起的隻有這些,我得趕緊進去了,牛媽媽若喚不應我,要把我耳朵撕爛——”盞兒說著慌慌跑進了院裏。
馮賽仍站在那裏不住思忖:若真是如此,此事隻有他們二人知曉,為何有人要殺顧盼兒?難道殺顧盼兒的,仍是李棄東?李棄東從獄中出來,急著要去尋紫衣客和那八十萬貫。而紫衣客之事,唯有顧盼兒知曉,先殺了顧盼兒,便無法再追查到他。
不對,李棄東起先隻一心謀劃那百萬官貸之事,並且是受西夏間諜脅迫,為了救迴自己哥哥。即便他看到紫衣客的機密,正月間他那百萬官貸才做成一半,汪石才將糧絹運到京城,尚未動手解決糧荒、絹荒。李棄東還有許多事情要鋪排布置,應無餘力再去做其他事。
或許是他得了這機密,轉而告知西夏間諜,想以此早些換迴自己哥哥?西夏間諜得了這機密,卻並未放人,反倒又給李棄東添了一樁差事,逼他去劫紫衣客?若是如此,他們自然怕顧盼兒泄露出去,見李棄東從獄裏放出,為防再出差錯,便派人翻窗進去,殺了顧盼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棄東去尋顧盼兒,恐怕原本也是要去滅口,到了這裏,見顧盼兒已死,自然明白是何人下的手,便迅即離開。樓梯上撞見邱遷,才會那般從容。
不過,他若真的懷了殺意,有人又替他做成,見了邱遷,便不會有同病相嘲之感,也不會無意間漏出那個“也”字。隻會裝作全然無事,隨口問一聲,好叫邱遷懵然走進顧盼兒房裏,去做替罪人。
馮賽仍隱約覺得,李棄東說那個“也”字,除了同病相嘲,更有些傷憤在裏頭,為顧盼兒之死。他並不願也不忍見顧盼兒死,卻無能為力。或許,他已料到西夏間諜不會留隱患,他來見顧盼兒,不是為殺,而是為救?
若真是如此,此人便尚存有一點善念,或許能有些助益。
但眼下,雖知兇手應該是西夏間諜,卻沒有證據,也無從查找。李棄東和馮寶在哪裏,更是渺無蹤跡。接下來,該從哪裏入手?
馮賽又陷入茫然??
三、跟蹤
梁興清早進城,來到保康門橋。
橋頭站著個年輕男子,穿了件舊黑綢衫,手裏拿著柄青絹扇。他走過去說出暗語:“勞問一聲,這附近可搭得到去睦州的船?”
那年輕男子上下打量了幾眼,先有些不信:“睦州在東還是在南?”
“在北。”
“哦,是你了。那疤臉漢就住在巷子拐角那間小茶肆樓上左邊頭一間。那茶肆其實是家私窠子,店主是個婦人,借賣茶勾搭男客。疤臉漢進出都是由後街那扇小門。我後半夜到的這裏,那疤臉漢一直在房中,尚未出來。”
“辛苦兄弟,你迴去歇息吧。”
那男子顯然極困倦,答應了一聲,忙走了。梁興站在那裏,朝茶肆樓上望去,左邊頭一間窗戶關著。疤臉漢選這間房,自然是便於從窗內朝外環視窺望,前後又都易逃遁。梁興雖裝扮了一番,卻仍怕被瞅見,便走到橋邊樹下躲了起來。
今早出門前,梁紅玉調了碗土褐色顏料水,讓他將頭臉手臂全都抹遍。又取出一套破舊灰布衫褲、一雙爛鞋,叫他換上。而後,又去院裏掃了些灰塵,給他全身撲遍,讓他拿根扁擔,扮作在街頭尋活兒的力夫。她自己也照這樣兒,裝成個提籃賣薑的村婦。那張明淨麵龐頓時變得粗黑皸皺,衫褲裏頭塞了些軟絮,身形也粗壯了許多。
梁興望望她,又對著鏡子照照自家,不由得驚歎:“你這些舊衣物從何處尋來的?”
“那天你去開封府,我也並沒閑著。”
“這些裝扮術,是從哪裏學的?”
“哪裏事事都要去學?我被強送到紅繡院,扮成那等討歡求憐的模樣,原先何曾學過?人到一地步,自然便改一張臉。”
梁興聽了,心中一陣憐惜,卻又知道她不喜被人憐,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開口。
梁紅玉卻笑著轉開話頭:“諸般都好裝,唯有這眼神最難掩,你得這樣——”她將目光微微下沉,那雙杏眼頓時失了光彩,她又定住目光,左右轉了轉頭,“記著,訣竅是,朝哪裏望時,轉頭莫轉眼。”
梁興照著學了學,果然覺得呆鈍了許多,兩人一起笑了起來,梁紅玉那雙杏眼重又閃出瑩瑩光亮。梁興見了,心裏又一顫,忙說:“我得走了。”轉身之際,他發覺梁紅玉望著他,似笑非笑,似乎察覺了他這慌窘。
此時,躲在橋邊樹下,迴想梁紅玉那目光,除了察覺,裏頭似乎還藏了些什麽。他琢磨良久,卻難以說清,心中倒生出一陣悵意。呆了半晌,忽見那茶肆後門打開,一個男子牽著匹馬走了出來,梁興忙定睛細看,正是那疤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