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兇跡(1)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人心,莫若示之以誠信。
——宋太宗?趙光義
一、斷線
趙不棄驅馬進城,順路來到第二甜水巷,去尋朱閣。
他們幾人商議,照眼下情形,梅船案相關之人,恐怕都難逃厄運。趙不棄這邊,有兩人,頭一個便是朱閣。何渙之所以被選中去做紫衣客,恐怕正是朱閣計謀。朱閣與丁旦是舊識,並不知曉當時何渙換作了丁旦。
到了朱閣家門前,卻見院門大開,院子裏站了不少人,卻肅然無聲。趙不棄惋惜了一聲,來晚了。他當然不是惋惜朱閣,那等人早死早好。他惋惜的是,這根線斷了頭。
他將馬拴在門邊樁子上,走進去,擠開前頭私語的人,進到堂屋一瞧,堂屋被騰空,中間兩隻長凳撐了張木板,上頭白布蓋著屍首,不是一具,而是並排兩具。趙不棄心下微驚,見正麵一個火盆,兩隻銀燭台,點著白蠟燭。一個婦人身穿孝服,跪在火盆前,正木然往火盆裏投紙錢,是朱閣妻子冷緗。
趙不棄走到冷緗身側,躬身一揖:“小娘子節哀,趙不棄來拜別朱閣老弟。”
冷緗聞言站起來,側身道了個萬福,麵容哀冷,淚痕未幹。
“朱老弟是何時歿的?”
“昨晚。”
“因何緣故?”
“仵作來查驗過,是中毒而亡。”
“為何會有兩具屍首?”
“另一個是他才納的小妾。”
“他們死在何處?”
“臥房裏,房門從裏頭閂著。”
“你在哪裏?”
“在娘家,已住了三天。聽人報信,今天才趕迴來。”
“屍首旁可有個銅鈴?”
“有一個。”
“可有外頭來的箱子?”
“沒有。”
“銅鈴放在何處?”
“枕頭底下。”
“好。小娘子莫要過於悲戚,青春正好,來日方長。”趙不棄又深深一揖,轉身離開。
看來朱閣死因和那幾人相同,隻是多陪了一個小妾。而且施法之人懶得用箱子計謀,徑直潛入臥房,將毒煙銅鈴藏在枕邊。
趙不棄頓覺無趣,驅馬迴家。途中想到朱閣的死,忽然念起家中那一妻一妾、兩個孩兒,心想:活一日便該對他們好一日。今天他正好在秦家解庫結了一筆利錢,便折往景靈東宮,趕到南門大街唐家金銀鋪。唐家冠飾最精妙鮮巧,連宮中嬪妃都常命內監來他家選新樣兒。趙不棄進去給妻子選了一副蓮花金絲冠,小妾兩支金釵、一對綠鬆石銀耳墜。隨後又轉到州橋夜市,給兩個孩兒選了幾樣玩具,杖頭傀儡、宜男竹作、番鼓兒??又挑了幾樣妻兒皆愛的吃食,裝了一大袋子,這才笑著往家趕去。到了家中,自然又是一場合家歡悅。
第二天,趙不棄早早起來,先騎馬去曲院街,見那個呆狀元何渙。
才到巷口,便見何渙身穿綠錦新袍,騎了匹白馬出來,馬後跟著兩個書童,提袋抱盒,也都新衣新帽、清秀驕人。一見趙不棄,何渙忙下馬拜問。
“狀元公這是要去赴宴?”
“慚愧,二哥也知道我素來不好這些,卻百般推托不得。”
“推托什麽?正要你們這幾股清水,去衝一衝那大汙水塘子。隻是你自家別被汙了才好。”
“二哥訓誡,一定銘記。”
“哈哈,我哪裏敢訓誡人。我今天來,是跟你問個地址。”
“那個歸先生?抱歉我不能陪二哥一同去。不過,我已畫好了地圖,預備在這裏。”何渙轉身吩咐一個書童,跑迴家中去取那張圖。
“阿慈現今如何?”
“她仍與藍婆住在一處。我已寫信稟告過家母,家母要親自來操辦婚事。”
“老夫人怕是拿了根大棒子來料理你們。”
“不會,家母是極通達之人。”
“那最好。”
閑談了幾句,那書童已取了地圖來,趙不棄接過一看,畫得極詳細,並且一處一處標注分明。趙不棄道聲謝,上馬向東門外趕去。
何渙當時由於誤殺術士閻奇,被判流放沙門島。押解途中忽然昏死,醒來時,躺在一座莊園中。一個姓歸的男子說服他去做紫衣客,幸而丁旦為貪財,又將這差事搶了去。姓歸的男子如今不知是活是死。
不到一個時辰,他已到達何渙所繪的那處河岸,岸邊不遠處果然有一片小林子。他驅馬沿著林間小路穿了過去,抬眼一看,不由得驚笑一聲:眼前的確有一座莊院,不過已經燒得焦黑,隻剩一堆殘壁焦梁。
他驅馬繞著莊院看了一圈,這火燒得透徹,一樣齊全的物事都沒留下。正在瞧著發笑,卻見不遠處一片田地中有個農人在勞作。趙不棄驅馬過去,見是個老漢,便下馬去打問:
“老人家,那莊院的主人姓什麽?”
“姓朱。”
“哦?他家何時被燒的?”
“將及半個月了。朱員外隻有一個獨兒,卻有些癡傻,二十來歲了,卻連男女都辨不清。朱員外花費了許多氣力錢財,才替這兒子買了個官職。那天擺了滿院流水席,請鄉裏所有人去吃,歡鬧到深夜才歇。他家主仆忙累了一天,全都睡死過去,卻不想火燭未熄盡,燃了帳子。等那些仆人醒來,朱員外夫妻和那傻兒都已被燒死了,唉??這才真真是福來如細流,命去似火燒。”
“他家可有個姓歸的人?”
“姓歸?沒聽說。”
“哦??”
趙不棄謝過老漢,見他麵色黑瘦,又佝僂著背,便從袋裏取了兩陌錢,偷偷安放到田埂邊,這才轉身上馬迴去。
看來那姓歸的隻是借用了朱員外的宅子來行事,梅船一事出了紕漏,他為掩藏蹤跡,竟下狠手,連人帶莊院一起燒掉。這根線也燒斷了。
趙不棄心頭有些不暢,本為尋趣而來,卻見這些焦苦。他不由得笑歎一聲:心即是境,朱員外父子隻是憨人,不過酣睡中挨一次火。這些狠人,有這等狠心,眼中所見,自然盡是險狠,哪裏能得片刻安生,恐怕天天在挨油煎火燒之苦。真真何苦?
二、賭心
天才微亮,馮賽便已趕到十千腳店。
周長清和崔豪在二樓閣間裏等他,一看二人神色,他便明白,沒捉到李棄東。也隨即醒悟,自己漏算了一條:即便李棄東昨夜帶人去偷襲崔豪那小院,他也絕不會跟著一起衝進去,一定先讓幫手進去,隻叫他們製服甚而殺死屋中幾人,絕不會讓人知曉錢袋一事。等幫手得手了,他才會進去取那錢袋。看到那些幫手進去後,略有異常,他自然會迅即逃走。
想到此,他既悔又愧,忙說:“是我失算,讓你們白忙累。”
周長清卻笑著說:“正主雖沒捉到,此戰也算大捷。至少譚力這方,捉住了三人。你先坐下來,聽我們細說——”
原來,昨夜崔豪三人在小篷船裏製服那兩人,帶著錢袋離開後,周長清看到虹橋上那瘦長漢子尾隨而去,他卻沒有照事先部署,立即讓人去將船裏的兩人帶迴來,而是在窗邊繼續窺候。後院主管扈山等不得,輕步上樓來問。周長清吩咐他,先莫輕動,讓兩個護院繼續在樓下監視,若有人靠近那船,再迅即出去捉住。扈山領命下去,周長清守在窗邊,盯了半晌,果然見一個人影從橋下通道處的暗影裏溜了出來,輕步走到那隻小篷船邊探看。
樓下門板一聲輕響,兩條黑影迅即奔出,是客店兩個護院。他們衝到岸邊,飛快將那人製住。扈山也帶了幾個夥計,隨後趕過去,將船艙裏兩人一起帶迴了客店後院。
周長清則仍在窗邊窺望。過了半晌,一陣腳步聲從護龍橋那邊傳來,一個人影快步行了過來,隨後上了虹橋,正是之前那瘦長漢子。那漢子剛走到虹橋頂,對麵過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看身形正是先前跑走報信的翟秀兒。兩下裏湊到一處,略一駐足,便一起快步下橋,又往護龍橋方向奔去。周長清忙數了數,總共七個人,但未認出其中是否有李棄東。
憂心等候了許久,才見崔豪趕來報信:“全都捉住了,一共六個人,卻沒見李棄東。裏頭有個叫翟秀兒的,常在這一帶閑混,跟妖娘子一般。我知他最愛惜自己麵皮,便假意要割破他的臉。他哭著招認,是茶奴的弟弟柳二郎給了他一錠大銀,說有四個江西人與自己有過節,讓他找一些幫手,找見這四人藏身處,將他們捆起來,丟到豬圈裏,耍弄他們一迴——”
馮賽聽到這裏,忙問:“隻是耍弄,並沒有叫他們殺了那四人?”
“我也問了,他說的確沒叫他們殺人。他們六個翻牆進來時,也沒帶刀,隻帶了棍棒和幾根繩子,因此才被我們輕易捉住。”
“李棄東跟他們一起去的?”
“他說李棄東在外頭等信。我們追出去,四下裏找遍了,也沒尋見。”
周長清歎道:“我該派人過去相助。”
馮賽搖了搖頭:“即便派人過去,他一定躲在暗影裏,聽到動靜,必定會迅即逃走。還是我思謀欠周全,這一驚擾,恐怕再難設陷??崔兄弟,實在對不住,讓你們白辛勞一場。馮賽全記在心裏。”
“哥哥又說這般見外話,倒叫兄弟冷了肚腸。”
馮賽心中感激,歉然一笑:“翟秀兒那夥人聽說是安樂窩的逃軍,不好觸惹,你趕緊迴去放了他們吧。”
“嗯。我也沒如何為難他們。我這就迴去——”
崔豪離開後,周長清叫人點了茶、端了些點心上來,笑著說:“先吃些東西,再商議下一步——對了,有一事,頗可玩味。”
“哦?何事?”
“當時咱們議定,讓弈心藏起那八十萬貫便錢,將袋子裏換作經卷。可將才崔豪提了那袋子過來,我打開一看,裏頭並非經卷,而是藥書。”
“藥書?”
“這些藥書上都蓋有藏書章,是後街那院主人私章。恐怕是陳三十二,他不識字,猜想那些經卷一定值錢,便從那正屋書櫃上取了些藥書,換掉了經卷。而後趁我們全都忙著留意河岸邊那船,溜迴那院子,取走了那些經卷。”
“哦?陳三十二我雇過他兩迴,都是替客商搬貨。頭一迴,是個胭脂水粉商,算工錢時,他隻要一半錢,另一半央求那商人舍他些胭脂水粉,好拿迴去給渾家和大女兒。另一迴是個香料番商,搬完貨,那番商上船走了,卻落了一小箱在岸邊。那時隻有陳三十二一人,我遠遠瞧著,他猶豫了半晌,還是抱著那箱子,追上了船,還給了那番商——崔豪提到他,我想到他能顧念妻女,又不貪占他人財物,便點頭讚同了。”
“好在他換掉的隻是經卷。你這場賭,是在賭人心。這人心,賭惡易,賭善卻難。明裏,你賭的是李棄東、譚力四人;暗裏,你賭的卻是弈心、陳三十二、我和崔豪三兄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弈心小師父我無須賭。他如此年輕,卻能在那爛柯小寺裏安心修行,心淨如月、了無沾掛。聽我說到那八十萬貫,他連目光都未顫一顫,如同聽到一筐樹葉一般。”
“崔豪三兄弟呢?”
“當時在這裏商議,聽到那八十萬貫便錢,他們目光都一顫,自然是動了心。其實心動目顫乃是自然,乍聽到如此巨額錢款,能心不動、眼不顫的,萬人之中,恐怕沒有幾人。關鍵隻在心動目顫了之後,是向明,還是向暗。向暗,心便被錢財壓住,再抬不起眼,更不敢直視人。崔豪三兄弟目光,全都有明暗交戰。直至我們商議完,臨別時,那交戰都未止息。若是暗勝過明,區區爛柯寺禪房木櫃上那道鎖哪裏能擋得住他們——”
“你既已察覺,為何還敢賭?”
“那天,臨別時,崔豪望向我,從那一眼,我便信了他。”
“哦?那一眼裏有什麽?”
“愧疚。”
“愧疚?”
“他當時其實已動了念,要謀取那八十萬貫,心中自然生出愧意。不過,那愧並非直露出來,而是極力藏在眼中。藏有兩種,一種是定了心意要謀奪,藏便是對人藏,怕人察覺,與人對視後,目光自然迴縮,向下躲;另一種則是過不得自家那一關,藏是對他自家藏,對視之後,目光雖然閃開,卻非迴縮下躲,而是向上向遠。此乃心不願被欲所困,想排開跳脫出去。崔豪是後一種,顯然不肯讓自己屈從這邪心暗念。隻這一點不肯,他便能自惜,做得了自家的主。因此,我便信了他,才敢賭。”
“嗯,解得好。”周長清笑著給他斟了盞茶,又問,“崔豪雖信得過,耿五和劉八呢?”
“兩人定力主見都不及崔豪。不過耿五一直念念不忘梁家鞍馬店死了的那個小韭,是個重情之人,不會輕易被邪心牽走。劉八心性雖浮淺一些,他卻極看重三人情誼。崔、耿二人若能立穩腳跟,他便也不會搖移。”
“嗯。以往雖也知你有察人眼力,卻不曾想竟如此精微。那麽,我呢?”
“周大哥自然更不必說,莫說八十萬貫,便是八百萬貫,目光恐怕也不會顫一顫。”
“嗬嗬!多謝如此信重。”周長清大笑起來,但隨即收住笑,“既然錢袋未能釣出李棄東,便該盡快將那八十萬貫交還給太府寺,以免生出意外。”
“是。我過來時,先去了爛柯寺。弈心小師父說,那櫃子上的鎖被人撬開了——”
“哦?那些便錢被盜走了?”
“沒有,盜賊竊走的仍是一袋經卷。那恐怕是李棄東所為,他兩頭行事。好在弈心小師父留了心,先已將那些便錢藏到了別處。我也怕他遭遇不測,讓他昨夜睡到了隔壁禪房。今早我先趕到爛柯寺,取了那些便錢,交給了秦家解庫。”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眼下,隻有去問問譚力那三人,看能否問出李棄東下落。”
“那三人關在後院,咱們一起去——”
三、廝殺
梁興沿著金水河一路尋找,在一座木橋邊,果然瞅見一隻小篷船。
他剛停住馬,一個人影從船篷下鑽了出來,夜雖然黑,卻仍能辨出那英颯身姿——梁紅玉。這船是她從一對恩人夫婦那裏借得。梁興跳下馬,將譚琵琶拽下來,先撂到地上;將那匹馬牽進路邊的樹叢中,拴在一蓬茂草後,這才迴來拎起譚琵琶,走下坡,抬腿上了船。譚琵琶又嗚哇掙紮起來。
梁紅玉立在船板上,握著船篙,腳邊擱了一隻大木盆、一捆麻繩。她俯視譚琵琶,低聲冷笑:“糞蠅命大,還能嗡嗡。”
梁興將譚琵琶丟進船篷裏,迴身接過船篙:“我這邊口信已經傳到,你那兩路如何?”
“都送到了。”
“好。不過——”梁興心知勸不過她,仍忍不住道,“摩尼教這邊,方肥恐怕不會輕易現身,你不必犯險。今晚我一個人過去,你騎那匹馬,先尋個安穩去處。明天我去尋你,再一處商議捉拿方肥。”
——宋太宗?趙光義
一、斷線
趙不棄驅馬進城,順路來到第二甜水巷,去尋朱閣。
他們幾人商議,照眼下情形,梅船案相關之人,恐怕都難逃厄運。趙不棄這邊,有兩人,頭一個便是朱閣。何渙之所以被選中去做紫衣客,恐怕正是朱閣計謀。朱閣與丁旦是舊識,並不知曉當時何渙換作了丁旦。
到了朱閣家門前,卻見院門大開,院子裏站了不少人,卻肅然無聲。趙不棄惋惜了一聲,來晚了。他當然不是惋惜朱閣,那等人早死早好。他惋惜的是,這根線斷了頭。
他將馬拴在門邊樁子上,走進去,擠開前頭私語的人,進到堂屋一瞧,堂屋被騰空,中間兩隻長凳撐了張木板,上頭白布蓋著屍首,不是一具,而是並排兩具。趙不棄心下微驚,見正麵一個火盆,兩隻銀燭台,點著白蠟燭。一個婦人身穿孝服,跪在火盆前,正木然往火盆裏投紙錢,是朱閣妻子冷緗。
趙不棄走到冷緗身側,躬身一揖:“小娘子節哀,趙不棄來拜別朱閣老弟。”
冷緗聞言站起來,側身道了個萬福,麵容哀冷,淚痕未幹。
“朱老弟是何時歿的?”
“昨晚。”
“因何緣故?”
“仵作來查驗過,是中毒而亡。”
“為何會有兩具屍首?”
“另一個是他才納的小妾。”
“他們死在何處?”
“臥房裏,房門從裏頭閂著。”
“你在哪裏?”
“在娘家,已住了三天。聽人報信,今天才趕迴來。”
“屍首旁可有個銅鈴?”
“有一個。”
“可有外頭來的箱子?”
“沒有。”
“銅鈴放在何處?”
“枕頭底下。”
“好。小娘子莫要過於悲戚,青春正好,來日方長。”趙不棄又深深一揖,轉身離開。
看來朱閣死因和那幾人相同,隻是多陪了一個小妾。而且施法之人懶得用箱子計謀,徑直潛入臥房,將毒煙銅鈴藏在枕邊。
趙不棄頓覺無趣,驅馬迴家。途中想到朱閣的死,忽然念起家中那一妻一妾、兩個孩兒,心想:活一日便該對他們好一日。今天他正好在秦家解庫結了一筆利錢,便折往景靈東宮,趕到南門大街唐家金銀鋪。唐家冠飾最精妙鮮巧,連宮中嬪妃都常命內監來他家選新樣兒。趙不棄進去給妻子選了一副蓮花金絲冠,小妾兩支金釵、一對綠鬆石銀耳墜。隨後又轉到州橋夜市,給兩個孩兒選了幾樣玩具,杖頭傀儡、宜男竹作、番鼓兒??又挑了幾樣妻兒皆愛的吃食,裝了一大袋子,這才笑著往家趕去。到了家中,自然又是一場合家歡悅。
第二天,趙不棄早早起來,先騎馬去曲院街,見那個呆狀元何渙。
才到巷口,便見何渙身穿綠錦新袍,騎了匹白馬出來,馬後跟著兩個書童,提袋抱盒,也都新衣新帽、清秀驕人。一見趙不棄,何渙忙下馬拜問。
“狀元公這是要去赴宴?”
“慚愧,二哥也知道我素來不好這些,卻百般推托不得。”
“推托什麽?正要你們這幾股清水,去衝一衝那大汙水塘子。隻是你自家別被汙了才好。”
“二哥訓誡,一定銘記。”
“哈哈,我哪裏敢訓誡人。我今天來,是跟你問個地址。”
“那個歸先生?抱歉我不能陪二哥一同去。不過,我已畫好了地圖,預備在這裏。”何渙轉身吩咐一個書童,跑迴家中去取那張圖。
“阿慈現今如何?”
“她仍與藍婆住在一處。我已寫信稟告過家母,家母要親自來操辦婚事。”
“老夫人怕是拿了根大棒子來料理你們。”
“不會,家母是極通達之人。”
“那最好。”
閑談了幾句,那書童已取了地圖來,趙不棄接過一看,畫得極詳細,並且一處一處標注分明。趙不棄道聲謝,上馬向東門外趕去。
何渙當時由於誤殺術士閻奇,被判流放沙門島。押解途中忽然昏死,醒來時,躺在一座莊園中。一個姓歸的男子說服他去做紫衣客,幸而丁旦為貪財,又將這差事搶了去。姓歸的男子如今不知是活是死。
不到一個時辰,他已到達何渙所繪的那處河岸,岸邊不遠處果然有一片小林子。他驅馬沿著林間小路穿了過去,抬眼一看,不由得驚笑一聲:眼前的確有一座莊院,不過已經燒得焦黑,隻剩一堆殘壁焦梁。
他驅馬繞著莊院看了一圈,這火燒得透徹,一樣齊全的物事都沒留下。正在瞧著發笑,卻見不遠處一片田地中有個農人在勞作。趙不棄驅馬過去,見是個老漢,便下馬去打問:
“老人家,那莊院的主人姓什麽?”
“姓朱。”
“哦?他家何時被燒的?”
“將及半個月了。朱員外隻有一個獨兒,卻有些癡傻,二十來歲了,卻連男女都辨不清。朱員外花費了許多氣力錢財,才替這兒子買了個官職。那天擺了滿院流水席,請鄉裏所有人去吃,歡鬧到深夜才歇。他家主仆忙累了一天,全都睡死過去,卻不想火燭未熄盡,燃了帳子。等那些仆人醒來,朱員外夫妻和那傻兒都已被燒死了,唉??這才真真是福來如細流,命去似火燒。”
“他家可有個姓歸的人?”
“姓歸?沒聽說。”
“哦??”
趙不棄謝過老漢,見他麵色黑瘦,又佝僂著背,便從袋裏取了兩陌錢,偷偷安放到田埂邊,這才轉身上馬迴去。
看來那姓歸的隻是借用了朱員外的宅子來行事,梅船一事出了紕漏,他為掩藏蹤跡,竟下狠手,連人帶莊院一起燒掉。這根線也燒斷了。
趙不棄心頭有些不暢,本為尋趣而來,卻見這些焦苦。他不由得笑歎一聲:心即是境,朱員外父子隻是憨人,不過酣睡中挨一次火。這些狠人,有這等狠心,眼中所見,自然盡是險狠,哪裏能得片刻安生,恐怕天天在挨油煎火燒之苦。真真何苦?
二、賭心
天才微亮,馮賽便已趕到十千腳店。
周長清和崔豪在二樓閣間裏等他,一看二人神色,他便明白,沒捉到李棄東。也隨即醒悟,自己漏算了一條:即便李棄東昨夜帶人去偷襲崔豪那小院,他也絕不會跟著一起衝進去,一定先讓幫手進去,隻叫他們製服甚而殺死屋中幾人,絕不會讓人知曉錢袋一事。等幫手得手了,他才會進去取那錢袋。看到那些幫手進去後,略有異常,他自然會迅即逃走。
想到此,他既悔又愧,忙說:“是我失算,讓你們白忙累。”
周長清卻笑著說:“正主雖沒捉到,此戰也算大捷。至少譚力這方,捉住了三人。你先坐下來,聽我們細說——”
原來,昨夜崔豪三人在小篷船裏製服那兩人,帶著錢袋離開後,周長清看到虹橋上那瘦長漢子尾隨而去,他卻沒有照事先部署,立即讓人去將船裏的兩人帶迴來,而是在窗邊繼續窺候。後院主管扈山等不得,輕步上樓來問。周長清吩咐他,先莫輕動,讓兩個護院繼續在樓下監視,若有人靠近那船,再迅即出去捉住。扈山領命下去,周長清守在窗邊,盯了半晌,果然見一個人影從橋下通道處的暗影裏溜了出來,輕步走到那隻小篷船邊探看。
樓下門板一聲輕響,兩條黑影迅即奔出,是客店兩個護院。他們衝到岸邊,飛快將那人製住。扈山也帶了幾個夥計,隨後趕過去,將船艙裏兩人一起帶迴了客店後院。
周長清則仍在窗邊窺望。過了半晌,一陣腳步聲從護龍橋那邊傳來,一個人影快步行了過來,隨後上了虹橋,正是之前那瘦長漢子。那漢子剛走到虹橋頂,對麵過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看身形正是先前跑走報信的翟秀兒。兩下裏湊到一處,略一駐足,便一起快步下橋,又往護龍橋方向奔去。周長清忙數了數,總共七個人,但未認出其中是否有李棄東。
憂心等候了許久,才見崔豪趕來報信:“全都捉住了,一共六個人,卻沒見李棄東。裏頭有個叫翟秀兒的,常在這一帶閑混,跟妖娘子一般。我知他最愛惜自己麵皮,便假意要割破他的臉。他哭著招認,是茶奴的弟弟柳二郎給了他一錠大銀,說有四個江西人與自己有過節,讓他找一些幫手,找見這四人藏身處,將他們捆起來,丟到豬圈裏,耍弄他們一迴——”
馮賽聽到這裏,忙問:“隻是耍弄,並沒有叫他們殺了那四人?”
“我也問了,他說的確沒叫他們殺人。他們六個翻牆進來時,也沒帶刀,隻帶了棍棒和幾根繩子,因此才被我們輕易捉住。”
“李棄東跟他們一起去的?”
“他說李棄東在外頭等信。我們追出去,四下裏找遍了,也沒尋見。”
周長清歎道:“我該派人過去相助。”
馮賽搖了搖頭:“即便派人過去,他一定躲在暗影裏,聽到動靜,必定會迅即逃走。還是我思謀欠周全,這一驚擾,恐怕再難設陷??崔兄弟,實在對不住,讓你們白辛勞一場。馮賽全記在心裏。”
“哥哥又說這般見外話,倒叫兄弟冷了肚腸。”
馮賽心中感激,歉然一笑:“翟秀兒那夥人聽說是安樂窩的逃軍,不好觸惹,你趕緊迴去放了他們吧。”
“嗯。我也沒如何為難他們。我這就迴去——”
崔豪離開後,周長清叫人點了茶、端了些點心上來,笑著說:“先吃些東西,再商議下一步——對了,有一事,頗可玩味。”
“哦?何事?”
“當時咱們議定,讓弈心藏起那八十萬貫便錢,將袋子裏換作經卷。可將才崔豪提了那袋子過來,我打開一看,裏頭並非經卷,而是藥書。”
“藥書?”
“這些藥書上都蓋有藏書章,是後街那院主人私章。恐怕是陳三十二,他不識字,猜想那些經卷一定值錢,便從那正屋書櫃上取了些藥書,換掉了經卷。而後趁我們全都忙著留意河岸邊那船,溜迴那院子,取走了那些經卷。”
“哦?陳三十二我雇過他兩迴,都是替客商搬貨。頭一迴,是個胭脂水粉商,算工錢時,他隻要一半錢,另一半央求那商人舍他些胭脂水粉,好拿迴去給渾家和大女兒。另一迴是個香料番商,搬完貨,那番商上船走了,卻落了一小箱在岸邊。那時隻有陳三十二一人,我遠遠瞧著,他猶豫了半晌,還是抱著那箱子,追上了船,還給了那番商——崔豪提到他,我想到他能顧念妻女,又不貪占他人財物,便點頭讚同了。”
“好在他換掉的隻是經卷。你這場賭,是在賭人心。這人心,賭惡易,賭善卻難。明裏,你賭的是李棄東、譚力四人;暗裏,你賭的卻是弈心、陳三十二、我和崔豪三兄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弈心小師父我無須賭。他如此年輕,卻能在那爛柯小寺裏安心修行,心淨如月、了無沾掛。聽我說到那八十萬貫,他連目光都未顫一顫,如同聽到一筐樹葉一般。”
“崔豪三兄弟呢?”
“當時在這裏商議,聽到那八十萬貫便錢,他們目光都一顫,自然是動了心。其實心動目顫乃是自然,乍聽到如此巨額錢款,能心不動、眼不顫的,萬人之中,恐怕沒有幾人。關鍵隻在心動目顫了之後,是向明,還是向暗。向暗,心便被錢財壓住,再抬不起眼,更不敢直視人。崔豪三兄弟目光,全都有明暗交戰。直至我們商議完,臨別時,那交戰都未止息。若是暗勝過明,區區爛柯寺禪房木櫃上那道鎖哪裏能擋得住他們——”
“你既已察覺,為何還敢賭?”
“那天,臨別時,崔豪望向我,從那一眼,我便信了他。”
“哦?那一眼裏有什麽?”
“愧疚。”
“愧疚?”
“他當時其實已動了念,要謀取那八十萬貫,心中自然生出愧意。不過,那愧並非直露出來,而是極力藏在眼中。藏有兩種,一種是定了心意要謀奪,藏便是對人藏,怕人察覺,與人對視後,目光自然迴縮,向下躲;另一種則是過不得自家那一關,藏是對他自家藏,對視之後,目光雖然閃開,卻非迴縮下躲,而是向上向遠。此乃心不願被欲所困,想排開跳脫出去。崔豪是後一種,顯然不肯讓自己屈從這邪心暗念。隻這一點不肯,他便能自惜,做得了自家的主。因此,我便信了他,才敢賭。”
“嗯,解得好。”周長清笑著給他斟了盞茶,又問,“崔豪雖信得過,耿五和劉八呢?”
“兩人定力主見都不及崔豪。不過耿五一直念念不忘梁家鞍馬店死了的那個小韭,是個重情之人,不會輕易被邪心牽走。劉八心性雖浮淺一些,他卻極看重三人情誼。崔、耿二人若能立穩腳跟,他便也不會搖移。”
“嗯。以往雖也知你有察人眼力,卻不曾想竟如此精微。那麽,我呢?”
“周大哥自然更不必說,莫說八十萬貫,便是八百萬貫,目光恐怕也不會顫一顫。”
“嗬嗬!多謝如此信重。”周長清大笑起來,但隨即收住笑,“既然錢袋未能釣出李棄東,便該盡快將那八十萬貫交還給太府寺,以免生出意外。”
“是。我過來時,先去了爛柯寺。弈心小師父說,那櫃子上的鎖被人撬開了——”
“哦?那些便錢被盜走了?”
“沒有,盜賊竊走的仍是一袋經卷。那恐怕是李棄東所為,他兩頭行事。好在弈心小師父留了心,先已將那些便錢藏到了別處。我也怕他遭遇不測,讓他昨夜睡到了隔壁禪房。今早我先趕到爛柯寺,取了那些便錢,交給了秦家解庫。”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眼下,隻有去問問譚力那三人,看能否問出李棄東下落。”
“那三人關在後院,咱們一起去——”
三、廝殺
梁興沿著金水河一路尋找,在一座木橋邊,果然瞅見一隻小篷船。
他剛停住馬,一個人影從船篷下鑽了出來,夜雖然黑,卻仍能辨出那英颯身姿——梁紅玉。這船是她從一對恩人夫婦那裏借得。梁興跳下馬,將譚琵琶拽下來,先撂到地上;將那匹馬牽進路邊的樹叢中,拴在一蓬茂草後,這才迴來拎起譚琵琶,走下坡,抬腿上了船。譚琵琶又嗚哇掙紮起來。
梁紅玉立在船板上,握著船篙,腳邊擱了一隻大木盆、一捆麻繩。她俯視譚琵琶,低聲冷笑:“糞蠅命大,還能嗡嗡。”
梁興將譚琵琶丟進船篷裏,迴身接過船篙:“我這邊口信已經傳到,你那兩路如何?”
“都送到了。”
“好。不過——”梁興心知勸不過她,仍忍不住道,“摩尼教這邊,方肥恐怕不會輕易現身,你不必犯險。今晚我一個人過去,你騎那匹馬,先尋個安穩去處。明天我去尋你,再一處商議捉拿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