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世態(2)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正在暗暗盤算,鄰座有兩個潑皮吃了茶,卻不付錢,起身便走。茶肆那個跛足老店家忍氣白望著,看來是常被兩人白欺。梁興頓時有了主意,連同兩個潑皮的十文茶錢,摸出二十五文錢擱到桌上,朝老店家指了指兩個潑皮,而後起身趕上兩個潑皮,低聲說了句:“快走,你們仇家就在後頭。”兩個潑皮一愣,不由得一起迴頭尋望,那廂車車夫和靴店前兩個漢子也正望向兩人。兩個潑皮頓時慌起來,梁興又低聲說:“莫迴頭,快走!”兩個潑皮聽了,忙加快腳步,跟著梁興一起向北急走。
走到任店街街口,梁興又低聲說:“進任店。”兩個潑皮滿臉惶疑,茫然點點頭,跟著他走進了店裏。這任店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楚瀾曾邀梁興來這裏吃過酒,一頓便花去七十兩銀子。這時已近正午,店前站了幾個大伯在高聲招徠,梁興說:“要二樓閣間。”一個大伯忙引著他們上了樓,進到一個臨街華美閣間中,梁興先走到窗邊,裝作看景,有意露出臉。跟蹤的那兩路人各自停在街對角,那車夫和兩個漢子都盯著這邊疑惑張望,廂車簾子也掀開一角,裏頭隱隱露出半張臉,似是個年輕女子。莫非是摩尼教那個明慧娘?
梁興裝作不見,望了片刻,才迴身笑著讓兩個潑皮坐下:“到了任大哥這裏,他們不敢造次——這位大伯,你好生伺候我這兩位兄弟,多薦幾樣你店裏的上等酒菜,上迴來吃的那石髓羹、煠蟹、兩熟紫蘇魚都甚好,我去跟任大哥說句話便來。”說著便走出閣間,沿著過廊轉到樓角,那裏有道梯子通往樓後。他快步下樓,穿過後院一道小門,來到後頭一條小巷,曲曲折折繞到貢院街。
後頭雖再無人跟隨,他卻仍不敢大意,一路穿街拐巷,從東北邊陳橋門出了城,到郊外一個步軍營裏尋見幾個軍中朋友。那幾個朋友許久未見,並不知他近況,隻知他去了高太尉府,盡都道賀,紛紛出錢,買了些酒肉果菜,吃喝說笑了一場。日頭落山後,梁興才離開那裏,沿著土路,繞到南城外,才沿著官道,大步趕往紅繡院。
趕到紅繡院時,夜已濃黑。他繞到西牆,騰身翻進後院,來到梁紅玉住的那座繡樓。樓上樓下都無燈光,梁紅玉自然是去前頭接客了。梁興先去樓底下那幾間房門前試推,門都沒有鎖。他又輕步上樓,一間間試過,也都未鎖。看來紫衣人並未藏在這樓裏,除非有暗室。
他依鄧紫玉所言方位,尋到梁紅玉臥房,推門進去,一陣馥雅香氣撲來。裏頭暗不見物,他摸尋半晌,才摸到一把椅子,走得有些困乏,便坐下來等候。等了許久,酒意困人,不覺睡了過去,直至被一陣腳步聲驚醒。是兩個人上了樓,腳步皆輕巧。走到門前時,一個女子聲音:“你去歇息吧,我坐一坐,消消酒氣再睡。”是梁紅玉。另一個年輕女子應了一聲,隨即離開,輕步走向西側房間。梁興不由得坐正了身子。
門被推開,燈光先映了進來。隨後梁紅玉走進了屋子,頭戴金絲盤玉花冠,身穿朱紅銷金衫裙,手裏挑著一隻鑲銀琉璃燈籠。一眼看到梁興,她猛地一顫,但旋即恢複鎮靜,臉上現出些笑意,輕聲問了句:“梁大哥?”
梁興不由得暗暗讚服。見她瑩白麵容添了些酒暈,月映桃花一般。一對明潤杏眼不避不讓,直視過來,有些英寒逼人。他不由得站起了身。梁紅玉卻像無事一般,仍含著笑,輕步走到桌邊,從一個黑瓷筒裏拈出一根發燭,伸進燈籠裏燃著,點亮了銀鷺燭台上的紅燭,隨後輕輕吹熄了燈籠,轉身擱到旁邊的博古架上。這才迴身又望向梁興,笑著說:“我猜你要來,不過,那人不能交給你。”
梁興越加欽佩,也笑著問:“你劫走那人,是要替父兄報仇?”
梁紅玉麵色微變,並不答言。
“鍾大眼船上那個紫癍女是你。”
梁紅玉隻笑了笑。
“那紫衣人的信息,你是從楚瀾處得知?”
梁紅玉又露出些笑,卻仍不答言。
“楚瀾夫婦先前躲在你這裏?你可知他們是借你為刀?”
“他們搭船,我行舟,各得其所而已。”
“以你一人之力,哪裏敵得過摩尼教成百上千徒眾?”
梁紅玉又不答言,隻笑了笑。
“你既能與楚瀾為伍,何不與我聯手?”
“好啊。不過,眼下還不敢勞動梁大哥,等——”
梁紅玉話未說完,窗外忽然閃起火光。梁興忙走到窗邊,推窗一看,火光是從樓底升起,並非一處燃著,樓下周遭一圈皆被火焰圍住。火中一股油煙氣,是被人潑油縱火,火勢極猛,迅即便燃上二樓,即便院裏眾人來救,也已難撲滅。梁興正在覷望,忽聽得一聲銳響撲麵飛來,他忙側身疾躲,一支短箭從耳側射過,嗖地釘到了後牆一隻木櫃上。
他忙躲到窗側,向外望去,透過火光,隱隱見對麵樹下藏了個黑影。再一看,不止一人,草叢樹影間,還有兩個黑影。恐怕整座樓都被環圍,隻要從門窗露身,便有弓弩狙射。而那火焰攜著濃煙,已燃至門窗外,灼熱嗆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四、三英
張用一直等到第二天晌午,才聽見院外傳來開鎖聲。
聽腳步聲,進來的是三個人。他們先走進了中間正屋,張用則在左邊的臥房。這臥房什物全空,隻有一麵光土炕,張用便橫躺在這土炕上。他聽到那腳步聲離開正屋,向這邊走來,忙在麻袋裏側轉過身,臉朝向屋門。麻袋上有道小縫,正好在眼前頭,他便透過那道小縫瞧著。
門被推開,三個男子先後走了進來。由矮到高,依次各高出一個頭,如同三級人梯一般。他們走到炕邊,仍前後排成一列,又都身穿同一色半舊團繡深褐綢衣,乍一看,像是個三頭人立在眼前。張用在麻袋裏險些笑出聲。
前麵那個最矮的手裏搖著一根香椿枝,眯起小眼,用鼻孔哼道:“居然真的送來了。”
最高那個張著空茫大眼:“大哥,這筆買賣還作數嗎?”
中間那個睜著不大不小呆瞪眼,忙跟著點了點頭。
最矮的悶哼了一聲:“我倒是想,可佛走了,廟空了,這香燒給誰去?”
最高的又問:“對岸那莊院人雖走了,房屋還在。我們搬過去,丟進那院裏不成?”
中間那個忙又點頭。
“從這裏搬出去,上百斤重,走到下頭那座橋,再繞迴對岸,至少二裏地。不要花氣力、耗糧食?不但沒處討酬勞,萬一被人瞅見,閑惹一頓官司。”
“早知如此,清明那天,咱們在東水門外便該將這人捉迴來。”
“那時東家隻叫咱們盯梢,吃人飯,聽人言,這是規矩。”
“唉,可惜又是一頓空碗白飯。”
“白飯?連著這幾夜,我們去對麵那莊院裏搬的那許多東西,不是錢?你從前穿過錦緞?你身上這綢衫哪裏來的?”
“這些都是人家丟下不要的,值錢的恐怕全在那後院裏,你又不讓進去。”
“那裏頭你敢進?你又不是不知後院那場兇殺。那可是汴京城天工十八巧,任一條命都貴過你百倍。一旦牽扯到咱們身上,你有幾張嘴去辯?幾顆頭去挨刀斧?咱們走江湖,保命是第一。”
“大哥總說帶我們走江湖、摸大魚,至今莫說吃魚肉,連魚湯都沒沾幾口。如今住處也沒有,整日在那破鍾廟廊簷下躺風吃雨。這江湖到底在哪兒?”
中間那個忙用力點頭。
最矮的重重哼了一聲,用香椿枝指了指腳下:“江湖?你大哥我在哪裏,哪裏便是江湖。走,跟著大哥繼續乘風破浪去,遲早在這汴京闖出個滄州三英的名頭來。”
“炕上這人就丟在這裏?”
“不丟在這裏,難道背走?你問江湖,咱們江上行船,這人湖底沉屍。這便是江湖。走!”
三人列成一隊,走出門去,從外頭將院門鎖上。張用聽見最矮那個邊走邊高聲吟誦:“莫問此去歸何處,滿地江湖任風煙。莫歎萬人沉屍處,且飲一盞浪底歡??”
張用等三人走遠,才掏出那藥鋪店主留的一把小刀,割開麻袋,鑽了出來,展開四肢,平躺在那炕上,迴想方才三人言語。看來,自己本該被送到對岸一個莊院裏,可這三人的雇主已不見了人,那莊院也空了。那雇主難道是銀器章?他用那飛樓法遮人眼目,和天工十六巧一同隱跡遁走,難道是躲到了對岸那莊院裏?最矮那人又說那後院裏發生了一場兇殺,更牽扯到十六巧,他們難道遇害了?
他再躺不住,翻身跳下土炕,踩著院角一口空缸,爬上牆頭,跳了下去,到河邊朝對岸望去。那邊樹叢間果然露出一座大莊院,院門緊閉,看不見人影。下遊一裏多遠處有座木橋,他便大步走了過去,過橋繞迴到那莊院門前。
門上掛了隻大銅鎖,門前土地上有四行車轍印,看那印跡,已隔了數天。院牆很高,他繞到旁邊,沿牆一路尋看,見東南角上有株大柳樹,一根粗枝彎向牆頭。他便笑著過去,抱住那樹幹往上爬。可他自小迷醉於工技,從沒爬過樹,隻大致記得其他孩童爬樹的姿勢,似乎得用雙腿盤住樹身。可那柳樹太粗,伸臂都合抱不過來,兩腿根本盤不住。他試了許多次,都爬不得幾尺。倒覺著自己像蠢蛤蟆攀井壁一般,不由得倒在地上大笑起來。
走到任店街街口,梁興又低聲說:“進任店。”兩個潑皮滿臉惶疑,茫然點點頭,跟著他走進了店裏。這任店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楚瀾曾邀梁興來這裏吃過酒,一頓便花去七十兩銀子。這時已近正午,店前站了幾個大伯在高聲招徠,梁興說:“要二樓閣間。”一個大伯忙引著他們上了樓,進到一個臨街華美閣間中,梁興先走到窗邊,裝作看景,有意露出臉。跟蹤的那兩路人各自停在街對角,那車夫和兩個漢子都盯著這邊疑惑張望,廂車簾子也掀開一角,裏頭隱隱露出半張臉,似是個年輕女子。莫非是摩尼教那個明慧娘?
梁興裝作不見,望了片刻,才迴身笑著讓兩個潑皮坐下:“到了任大哥這裏,他們不敢造次——這位大伯,你好生伺候我這兩位兄弟,多薦幾樣你店裏的上等酒菜,上迴來吃的那石髓羹、煠蟹、兩熟紫蘇魚都甚好,我去跟任大哥說句話便來。”說著便走出閣間,沿著過廊轉到樓角,那裏有道梯子通往樓後。他快步下樓,穿過後院一道小門,來到後頭一條小巷,曲曲折折繞到貢院街。
後頭雖再無人跟隨,他卻仍不敢大意,一路穿街拐巷,從東北邊陳橋門出了城,到郊外一個步軍營裏尋見幾個軍中朋友。那幾個朋友許久未見,並不知他近況,隻知他去了高太尉府,盡都道賀,紛紛出錢,買了些酒肉果菜,吃喝說笑了一場。日頭落山後,梁興才離開那裏,沿著土路,繞到南城外,才沿著官道,大步趕往紅繡院。
趕到紅繡院時,夜已濃黑。他繞到西牆,騰身翻進後院,來到梁紅玉住的那座繡樓。樓上樓下都無燈光,梁紅玉自然是去前頭接客了。梁興先去樓底下那幾間房門前試推,門都沒有鎖。他又輕步上樓,一間間試過,也都未鎖。看來紫衣人並未藏在這樓裏,除非有暗室。
他依鄧紫玉所言方位,尋到梁紅玉臥房,推門進去,一陣馥雅香氣撲來。裏頭暗不見物,他摸尋半晌,才摸到一把椅子,走得有些困乏,便坐下來等候。等了許久,酒意困人,不覺睡了過去,直至被一陣腳步聲驚醒。是兩個人上了樓,腳步皆輕巧。走到門前時,一個女子聲音:“你去歇息吧,我坐一坐,消消酒氣再睡。”是梁紅玉。另一個年輕女子應了一聲,隨即離開,輕步走向西側房間。梁興不由得坐正了身子。
門被推開,燈光先映了進來。隨後梁紅玉走進了屋子,頭戴金絲盤玉花冠,身穿朱紅銷金衫裙,手裏挑著一隻鑲銀琉璃燈籠。一眼看到梁興,她猛地一顫,但旋即恢複鎮靜,臉上現出些笑意,輕聲問了句:“梁大哥?”
梁興不由得暗暗讚服。見她瑩白麵容添了些酒暈,月映桃花一般。一對明潤杏眼不避不讓,直視過來,有些英寒逼人。他不由得站起了身。梁紅玉卻像無事一般,仍含著笑,輕步走到桌邊,從一個黑瓷筒裏拈出一根發燭,伸進燈籠裏燃著,點亮了銀鷺燭台上的紅燭,隨後輕輕吹熄了燈籠,轉身擱到旁邊的博古架上。這才迴身又望向梁興,笑著說:“我猜你要來,不過,那人不能交給你。”
梁興越加欽佩,也笑著問:“你劫走那人,是要替父兄報仇?”
梁紅玉麵色微變,並不答言。
“鍾大眼船上那個紫癍女是你。”
梁紅玉隻笑了笑。
“那紫衣人的信息,你是從楚瀾處得知?”
梁紅玉又露出些笑,卻仍不答言。
“楚瀾夫婦先前躲在你這裏?你可知他們是借你為刀?”
“他們搭船,我行舟,各得其所而已。”
“以你一人之力,哪裏敵得過摩尼教成百上千徒眾?”
梁紅玉又不答言,隻笑了笑。
“你既能與楚瀾為伍,何不與我聯手?”
“好啊。不過,眼下還不敢勞動梁大哥,等——”
梁紅玉話未說完,窗外忽然閃起火光。梁興忙走到窗邊,推窗一看,火光是從樓底升起,並非一處燃著,樓下周遭一圈皆被火焰圍住。火中一股油煙氣,是被人潑油縱火,火勢極猛,迅即便燃上二樓,即便院裏眾人來救,也已難撲滅。梁興正在覷望,忽聽得一聲銳響撲麵飛來,他忙側身疾躲,一支短箭從耳側射過,嗖地釘到了後牆一隻木櫃上。
他忙躲到窗側,向外望去,透過火光,隱隱見對麵樹下藏了個黑影。再一看,不止一人,草叢樹影間,還有兩個黑影。恐怕整座樓都被環圍,隻要從門窗露身,便有弓弩狙射。而那火焰攜著濃煙,已燃至門窗外,灼熱嗆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四、三英
張用一直等到第二天晌午,才聽見院外傳來開鎖聲。
聽腳步聲,進來的是三個人。他們先走進了中間正屋,張用則在左邊的臥房。這臥房什物全空,隻有一麵光土炕,張用便橫躺在這土炕上。他聽到那腳步聲離開正屋,向這邊走來,忙在麻袋裏側轉過身,臉朝向屋門。麻袋上有道小縫,正好在眼前頭,他便透過那道小縫瞧著。
門被推開,三個男子先後走了進來。由矮到高,依次各高出一個頭,如同三級人梯一般。他們走到炕邊,仍前後排成一列,又都身穿同一色半舊團繡深褐綢衣,乍一看,像是個三頭人立在眼前。張用在麻袋裏險些笑出聲。
前麵那個最矮的手裏搖著一根香椿枝,眯起小眼,用鼻孔哼道:“居然真的送來了。”
最高那個張著空茫大眼:“大哥,這筆買賣還作數嗎?”
中間那個睜著不大不小呆瞪眼,忙跟著點了點頭。
最矮的悶哼了一聲:“我倒是想,可佛走了,廟空了,這香燒給誰去?”
最高的又問:“對岸那莊院人雖走了,房屋還在。我們搬過去,丟進那院裏不成?”
中間那個忙又點頭。
“從這裏搬出去,上百斤重,走到下頭那座橋,再繞迴對岸,至少二裏地。不要花氣力、耗糧食?不但沒處討酬勞,萬一被人瞅見,閑惹一頓官司。”
“早知如此,清明那天,咱們在東水門外便該將這人捉迴來。”
“那時東家隻叫咱們盯梢,吃人飯,聽人言,這是規矩。”
“唉,可惜又是一頓空碗白飯。”
“白飯?連著這幾夜,我們去對麵那莊院裏搬的那許多東西,不是錢?你從前穿過錦緞?你身上這綢衫哪裏來的?”
“這些都是人家丟下不要的,值錢的恐怕全在那後院裏,你又不讓進去。”
“那裏頭你敢進?你又不是不知後院那場兇殺。那可是汴京城天工十八巧,任一條命都貴過你百倍。一旦牽扯到咱們身上,你有幾張嘴去辯?幾顆頭去挨刀斧?咱們走江湖,保命是第一。”
“大哥總說帶我們走江湖、摸大魚,至今莫說吃魚肉,連魚湯都沒沾幾口。如今住處也沒有,整日在那破鍾廟廊簷下躺風吃雨。這江湖到底在哪兒?”
中間那個忙用力點頭。
最矮的重重哼了一聲,用香椿枝指了指腳下:“江湖?你大哥我在哪裏,哪裏便是江湖。走,跟著大哥繼續乘風破浪去,遲早在這汴京闖出個滄州三英的名頭來。”
“炕上這人就丟在這裏?”
“不丟在這裏,難道背走?你問江湖,咱們江上行船,這人湖底沉屍。這便是江湖。走!”
三人列成一隊,走出門去,從外頭將院門鎖上。張用聽見最矮那個邊走邊高聲吟誦:“莫問此去歸何處,滿地江湖任風煙。莫歎萬人沉屍處,且飲一盞浪底歡??”
張用等三人走遠,才掏出那藥鋪店主留的一把小刀,割開麻袋,鑽了出來,展開四肢,平躺在那炕上,迴想方才三人言語。看來,自己本該被送到對岸一個莊院裏,可這三人的雇主已不見了人,那莊院也空了。那雇主難道是銀器章?他用那飛樓法遮人眼目,和天工十六巧一同隱跡遁走,難道是躲到了對岸那莊院裏?最矮那人又說那後院裏發生了一場兇殺,更牽扯到十六巧,他們難道遇害了?
他再躺不住,翻身跳下土炕,踩著院角一口空缸,爬上牆頭,跳了下去,到河邊朝對岸望去。那邊樹叢間果然露出一座大莊院,院門緊閉,看不見人影。下遊一裏多遠處有座木橋,他便大步走了過去,過橋繞迴到那莊院門前。
門上掛了隻大銅鎖,門前土地上有四行車轍印,看那印跡,已隔了數天。院牆很高,他繞到旁邊,沿牆一路尋看,見東南角上有株大柳樹,一根粗枝彎向牆頭。他便笑著過去,抱住那樹幹往上爬。可他自小迷醉於工技,從沒爬過樹,隻大致記得其他孩童爬樹的姿勢,似乎得用雙腿盤住樹身。可那柳樹太粗,伸臂都合抱不過來,兩腿根本盤不住。他試了許多次,都爬不得幾尺。倒覺著自己像蠢蛤蟆攀井壁一般,不由得倒在地上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