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們一路縱隊,翩翩上台,眾人兩眼大睜,不知這次又要如何比試。
張藝立於台上,美人從他麵前款款走過,他便在美人拿的紙上寫字,紙走人不走。
張藝變換著站姿,左臂隨著音樂節奏舞著胳膊,右手揮臂運腕,人過字留,得了字的美人把手上之字高舉向觀眾展示。
美人如同一行大雁,優美地飛過,他們手拿的紙上的字也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三十二位美人翩翩飄過,三十二個美輪美奐的行體字行雲流水般行過。
“好——行人行書,美人美字,好!”掌聲和稱讚聲四起。
張藝得意地四下行禮致謝,走迴自己的座位,和前兩位一樣,把目光投向王羲之,意思是,該你了。
王羲之這次沒有喊上紙,他走上中心圓台,叫道:“把台中書桌抬下。”
眾人都愣了一下,不知他要幹什麽,抬了書桌又在哪裏寫字?
台下兩位男仆相互看了看,上台去抬書桌,書桌被抬離前,王羲之從上麵拿下了筆墨和一摞紙。
隻見他把紙和筆墨放在台邊緣,左手往紙上一摁,一旋轉,幾張紙貼入掌中,右手執筆蘸了墨,人站到台子中間。
之前書寫的紙都有人端持著,此時王羲之拿著紙卻沒有人端持,書桌也被抬了下去,難道他要把紙放在地上寫?
眾人正莫名其妙地屏氣張望時,隻見他左手朝空中一揚,數張紙如白雁般飛向空中。
“噢!”觀眾一齊驚叫出聲。
飛到空中的“白雁”開始一隻隻往下落。
隻見王羲之身子一閃,雙腳移步換形間,右手揮舞著手上的筆,騰躍著,追逐著那些從空中落下的白紙,紙高他高,紙低他低。
與此同時,王羲之身著的華美長衣也翩翩飄舞著。
紙飛——衣飄——人狂書,人們不知道這是在書寫還是在跳舞,隻看到了一位狂士在台上著了魔般手舞足蹈。
眾人剛明白是怎麽一迴事,他再次拋出了數張紙。
再一次在飛紙上瘋狂地書寫。
紙落盡,腳停下,王羲之胳膊猛一揚,手中之筆如箭般飛出,飛到壩角一樹上,他雙腳並攏,雙手向下壓掌到小腹前,目視前方,人如鐵釘,立定台上。
所有人如同被取走了靈魂,全都呆若木雞。
“請美人取字——”王羲之突然喊了一聲,聲音不大,可在這眾人們還沒迴過神來的寂靜中卻清晰如雷。
台下人群邊上的美人迴過神來,列隊上台,從中台地麵上撿起剛才落下的那一隻隻“白雁”,驚奇地發現上麵已經寫上了字,一紙一字。
美人們相互看了字後,重新依次排隊,高舉著手上的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十四個草體大字雖龍蛇飛舞,卻字字能識。
筆畫牽絲映帶,參差飛動,虛實相安,氣韻風神,盤旋飛動,劃無定形。
筆意瀟灑奔放,勢奇形詭,剛健灑脫與狂放不拘並在,每一個字都像是一位指天踏地的狂放之士。
“好——”叫好聲如潮般湧起,掌聲如雷。
掌聲和叫好聲暫息後,一位白發老者大聲說:“書雖為文事,卻也可分為文書與武書,常人寫字,皆為文書,右將軍剛才所書,腦力與體力並用,書藝與武藝共存,此為武書,此是老夫平生第一次見,幸甚,幸甚!”
“飛紙狂草,天下奇聞,要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王羲之書法,當天下第一!”一位年輕士子大聲說。
“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人們振臂高唿,喊聲如濤……
王羲之微笑著四下拱手致意,緩緩走到彭一大座前,拱手道:“中書令大人。”
彭一大忙起身還禮:“右將軍,久仰久仰,今日幸會,右將軍果然名不虛傳,當得書法天下第一,彭某心悅誠服。”
“哪裏哪裏!”王羲之連連擺手:“我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再說,你我研習書法,為的是陶冶性情,感令聖賢文化,豈是為爭個虛名,今日既得相見,中書令大人要是能抽出些許閑暇,你我單獨聊聊如何?”
“好!”彭一大撫掌道,“右將軍既有此意,彭某求之不得,就今日酉初時刻,我做東,文馨樓,如何?那是個文人雅士匯聚之地。”
“恭敬不如從命!我們文馨樓見。”王羲之拱手告退。
“請中書令大人訓戒。”王羲之剛退迴原位,司儀高喊道,眾人肅靜。
中書令彭一大站到央台中,一通聲情並茂的演講之後,縱橫書會既宣告結束,書會所有書法作品將在太學園再展覽三日後,由太學園收藏。
離開太學園,王羲之沒有直接迴驛館,而是先去王記文寶齋,他要看看袁掌櫃這兩天是否探得有什麽新消息。
在去文寶齋的路上,時不時聽見有人正大聲議論這兩天的書會,聽見多數人都在讚歎王羲之的超群書法。
尤其是說起那飛紙草書,有些人說那樣寫字隻有神仙才能辦到,有人說王羲之就是天上的文星下凡。
田副將得意地低聲說:“將軍,這次書會讓天長人真正見識了將軍的非凡,長我大寧誌氣。”
王羲之搖頭:“書法上的非凡不過是圖一時之快意,對國家實力無關痛癢,要讓天長人見識到軍事和經濟上的非凡,那才是真正的非凡,要做到這種非凡,隻靠我這支筆是不行了,還得靠古壺那樣的人。”
說話間,王羲之和田副將何超三人到了王記文寶齋,袁掌櫃忙把三人引到後院,上茶。
“稟將軍。”袁掌櫃說,“謹遵你之前傳來的消息,我多日前就聯絡了我們在天長朝廷內唯一的一名墨者,這人是掌管天長宮內土木建築的交作大匠的屬下匠丞。”
“據這位墨者傳來的消息,隻知道天長文武重臣對大寧可能另立太子一事已引起重視,可是態度也不統一,具體詳情未能探得,要不要讓這位墨者進一步打探?”
張藝立於台上,美人從他麵前款款走過,他便在美人拿的紙上寫字,紙走人不走。
張藝變換著站姿,左臂隨著音樂節奏舞著胳膊,右手揮臂運腕,人過字留,得了字的美人把手上之字高舉向觀眾展示。
美人如同一行大雁,優美地飛過,他們手拿的紙上的字也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三十二位美人翩翩飄過,三十二個美輪美奐的行體字行雲流水般行過。
“好——行人行書,美人美字,好!”掌聲和稱讚聲四起。
張藝得意地四下行禮致謝,走迴自己的座位,和前兩位一樣,把目光投向王羲之,意思是,該你了。
王羲之這次沒有喊上紙,他走上中心圓台,叫道:“把台中書桌抬下。”
眾人都愣了一下,不知他要幹什麽,抬了書桌又在哪裏寫字?
台下兩位男仆相互看了看,上台去抬書桌,書桌被抬離前,王羲之從上麵拿下了筆墨和一摞紙。
隻見他把紙和筆墨放在台邊緣,左手往紙上一摁,一旋轉,幾張紙貼入掌中,右手執筆蘸了墨,人站到台子中間。
之前書寫的紙都有人端持著,此時王羲之拿著紙卻沒有人端持,書桌也被抬了下去,難道他要把紙放在地上寫?
眾人正莫名其妙地屏氣張望時,隻見他左手朝空中一揚,數張紙如白雁般飛向空中。
“噢!”觀眾一齊驚叫出聲。
飛到空中的“白雁”開始一隻隻往下落。
隻見王羲之身子一閃,雙腳移步換形間,右手揮舞著手上的筆,騰躍著,追逐著那些從空中落下的白紙,紙高他高,紙低他低。
與此同時,王羲之身著的華美長衣也翩翩飄舞著。
紙飛——衣飄——人狂書,人們不知道這是在書寫還是在跳舞,隻看到了一位狂士在台上著了魔般手舞足蹈。
眾人剛明白是怎麽一迴事,他再次拋出了數張紙。
再一次在飛紙上瘋狂地書寫。
紙落盡,腳停下,王羲之胳膊猛一揚,手中之筆如箭般飛出,飛到壩角一樹上,他雙腳並攏,雙手向下壓掌到小腹前,目視前方,人如鐵釘,立定台上。
所有人如同被取走了靈魂,全都呆若木雞。
“請美人取字——”王羲之突然喊了一聲,聲音不大,可在這眾人們還沒迴過神來的寂靜中卻清晰如雷。
台下人群邊上的美人迴過神來,列隊上台,從中台地麵上撿起剛才落下的那一隻隻“白雁”,驚奇地發現上麵已經寫上了字,一紙一字。
美人們相互看了字後,重新依次排隊,高舉著手上的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十四個草體大字雖龍蛇飛舞,卻字字能識。
筆畫牽絲映帶,參差飛動,虛實相安,氣韻風神,盤旋飛動,劃無定形。
筆意瀟灑奔放,勢奇形詭,剛健灑脫與狂放不拘並在,每一個字都像是一位指天踏地的狂放之士。
“好——”叫好聲如潮般湧起,掌聲如雷。
掌聲和叫好聲暫息後,一位白發老者大聲說:“書雖為文事,卻也可分為文書與武書,常人寫字,皆為文書,右將軍剛才所書,腦力與體力並用,書藝與武藝共存,此為武書,此是老夫平生第一次見,幸甚,幸甚!”
“飛紙狂草,天下奇聞,要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王羲之書法,當天下第一!”一位年輕士子大聲說。
“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人們振臂高唿,喊聲如濤……
王羲之微笑著四下拱手致意,緩緩走到彭一大座前,拱手道:“中書令大人。”
彭一大忙起身還禮:“右將軍,久仰久仰,今日幸會,右將軍果然名不虛傳,當得書法天下第一,彭某心悅誠服。”
“哪裏哪裏!”王羲之連連擺手:“我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再說,你我研習書法,為的是陶冶性情,感令聖賢文化,豈是為爭個虛名,今日既得相見,中書令大人要是能抽出些許閑暇,你我單獨聊聊如何?”
“好!”彭一大撫掌道,“右將軍既有此意,彭某求之不得,就今日酉初時刻,我做東,文馨樓,如何?那是個文人雅士匯聚之地。”
“恭敬不如從命!我們文馨樓見。”王羲之拱手告退。
“請中書令大人訓戒。”王羲之剛退迴原位,司儀高喊道,眾人肅靜。
中書令彭一大站到央台中,一通聲情並茂的演講之後,縱橫書會既宣告結束,書會所有書法作品將在太學園再展覽三日後,由太學園收藏。
離開太學園,王羲之沒有直接迴驛館,而是先去王記文寶齋,他要看看袁掌櫃這兩天是否探得有什麽新消息。
在去文寶齋的路上,時不時聽見有人正大聲議論這兩天的書會,聽見多數人都在讚歎王羲之的超群書法。
尤其是說起那飛紙草書,有些人說那樣寫字隻有神仙才能辦到,有人說王羲之就是天上的文星下凡。
田副將得意地低聲說:“將軍,這次書會讓天長人真正見識了將軍的非凡,長我大寧誌氣。”
王羲之搖頭:“書法上的非凡不過是圖一時之快意,對國家實力無關痛癢,要讓天長人見識到軍事和經濟上的非凡,那才是真正的非凡,要做到這種非凡,隻靠我這支筆是不行了,還得靠古壺那樣的人。”
說話間,王羲之和田副將何超三人到了王記文寶齋,袁掌櫃忙把三人引到後院,上茶。
“稟將軍。”袁掌櫃說,“謹遵你之前傳來的消息,我多日前就聯絡了我們在天長朝廷內唯一的一名墨者,這人是掌管天長宮內土木建築的交作大匠的屬下匠丞。”
“據這位墨者傳來的消息,隻知道天長文武重臣對大寧可能另立太子一事已引起重視,可是態度也不統一,具體詳情未能探得,要不要讓這位墨者進一步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