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失蹤的主人客人下人全都音訊杳無生死未卜,安夫人雖然報了官,可官府追查也毫無進展。
因為失蹤者中有大管家和另外一男仆一婢女,這讓安夫人疑竇叢生,她懷疑下人中有鬼,所以這幾日正在家中把近百奴仆一一審問,可至今一無所獲。
安夫人正焦急納悶之際,聽聞有道醫上門,病急亂投醫,隻要能讓夫君平安迴來,讓她做什麽都可以。
“情況就是這樣,先生可有法子尋迴我家夫君?”安夫人期地看著古壺,急切地迴。
古壺一時陷入了沉思,如果安夫人所述八人同時失蹤之事屬實,那麽隻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安陸華是無辜的,他也被天奴幫綁架了。
另一種可能是,安陸華與天奴幫是一夥的,失蹤之事是一個為我古某設下的陷阱。
無論是哪種情況,要解決問題,必須直麵問題!
想到此處,古壺問:“夫人可否屏退下人?”
安夫人猶豫了一下,朝二管家和二位貼身侍女點點頭,三人退出客廳,關上了門。
古壺朝安夫人拱手並鞠了一躬,輕聲道:“夫人,實不相瞞,我便是到貴府借宿的那位少夫人的丈夫,我姓任,經營藥材,通曉醫術。”
“得到消息前來此地,正為尋找妻兒,不料連安善人也一同失蹤,我懷疑此事定與府上下人奴仆的某些人有關,從此入手,可能找到安善人和我妻兒。”
古壺邊說這番話邊細細觀察安夫人的反應。
“你——”安夫人驚得一下站起來,再次打量著古壺,“原來如此!任先生一定要救出他們,求你了!”安夫人對古壺深深鞠了一躬。
“夫人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古壺說,從安夫人這裏他看得出來,安陸華的失蹤是真失蹤,就算是假失蹤,這安夫人也確實不知真相。
“夫人可知道天奴幫?”古壺突然問。
“天奴幫?!”安夫人驚詫地看著古壺,“從沒聽說過,天奴幫是什麽?是物件還是人?”
古壺:“我目前也隻是聽說,據說天奴幫是由奴仆下人等徂成的一個秘密幫會,隱藏於大戶人家,專門幹掠人盜財的勾當,我懷疑此失蹤事件就是天奴幫幹的!”
“竟然有這種事?這太可怕太可恨了!”安夫人嘴唇都在顫抖,“看來我審問那些下人是問對了。”
古壺擺手:“方向是對的,但不是每個奴仆下人都是天奴幫人,他們隻是奴仆下人中的極少數,隱藏得極深。夫人能否把府上所有在冊的奴仆下人的來路及所任事項給我細說一遍,從這裏麵一定能找到線索。”
安夫人:“這——一百多人,我真不是個個都清楚,我可以讓二管家告訴你,他是我從娘家帶過來的人,知根知底,可以信賴!”
古壺:“如此甚好,那我就跟二管家交涉,夫人聽我們消息便是。”
安夫人欣慰地點點頭,打開門喚進二管家,一番交涉後,二管家帶著古壺三人去往管事房。
二管家找出安宅全部共一百一十八名男女奴仆的記錄冊給古壺查看。
古壺細細一看,近八成奴仆都是本縣本郡人,籍貫和原家庭住址清楚。
另外兩成來自郡外,有的是家破人亡身無著落投靠在此,有的是遠方流民路過此地投靠安宅,有的是安善人買來的,有的是友人贈送的。
這些郡外來的奴仆,約有一半籍貫不明,其中就包括此次和主人一起失蹤的兩個男仆。
古壺特別注意安宅大管家的信息,大管家張榮是本縣人,老家離安吉鎮不遠,其祖父和當今安善人的祖父曾是好友。
張榮之父十五歲時,家道敗落投奔安家,張榮在安家出生,從小聰明伶俐,成年後成為安家的大管家,常年為主家操勞,年近五十,至今未婚,深受主人信賴。
古壺憑直覺覺得這大管家可疑,他問二管:“可否到大管家住處看看?”
二管家:“夫人吩咐我聽從先生吩咐,當然可以,先生請跟我來。”
古壺跟著二管家來到大管家住所,這是一個雅致的獨立四合小院,有樹有井有茅廁,可見主人對大管家的器重。
二管家直接取鑰匙開了門。
古壺奇怪地問:“你怎麽會有大管家的鑰匙?”
二管家解釋道:“平時當然沒有,可此次,頭天晚上所有人都在,第二天早上才發現包括主人安老爺在內的八個人不見了,大管家的門是鎖著的,可鑰匙就留在鎖上,我便把這鑰匙收了起來。”
古壺點點頭,隨二管家進屋。
正廳側屋,陳設一應俱全,哪像一個單身下人的居所?儼然一中富之家!
屋內陳設井井有條,並不淩亂,更無打鬥的痕跡,可見其主人是有備而去,並非被擄走。
偌大的書架上立滿了書,一看,各種各樣的書都有,隨便抽出一本,都是認真讀過了的,有的地方還有批注。
一個替人管家的下人如此愛讀書,讓人詫異,還有些敬佩。
突然,古壺發現一格書架上有幾本書明顯要高出一些,細看,書下壓著有東西。
取出這東西一看,古壺一下愣住了!
這是一塊圓形鑄鐵牌,兩麵都有圖案,一麵是牛頭,一麵是馬嘴。
牛頭馬嘴?天奴幫的標誌!大管家張榮果然是天奴幫的人!
不對!古壺馬上又否定了剛冒出來的想法,如果是這樣,張榮為何不把這鐵牌帶在身上?難道他是故意留下此物?
他想告訴什麽呢?古壺皺著眉頭,取下壓著這鐵牌的幾本書翻看起來。
其中一本書有一頁被折了起來,一看,這頁上有首長詩,其中有三句旁劃了線,這三句分別是“白鶴遊空穀”;“雲淡疑風清”;“庵月映碧潭”。
什麽意思?為什麽要在這三句並不相連的詩句旁劃線?古壺眉頭皺得更緊了。
突然,三句詩的首字跳入他腦海——“白雲庵”,藏頭詩?
古壺問二管家:“是否有白雲庵這麽個地方?”
因為失蹤者中有大管家和另外一男仆一婢女,這讓安夫人疑竇叢生,她懷疑下人中有鬼,所以這幾日正在家中把近百奴仆一一審問,可至今一無所獲。
安夫人正焦急納悶之際,聽聞有道醫上門,病急亂投醫,隻要能讓夫君平安迴來,讓她做什麽都可以。
“情況就是這樣,先生可有法子尋迴我家夫君?”安夫人期地看著古壺,急切地迴。
古壺一時陷入了沉思,如果安夫人所述八人同時失蹤之事屬實,那麽隻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安陸華是無辜的,他也被天奴幫綁架了。
另一種可能是,安陸華與天奴幫是一夥的,失蹤之事是一個為我古某設下的陷阱。
無論是哪種情況,要解決問題,必須直麵問題!
想到此處,古壺問:“夫人可否屏退下人?”
安夫人猶豫了一下,朝二管家和二位貼身侍女點點頭,三人退出客廳,關上了門。
古壺朝安夫人拱手並鞠了一躬,輕聲道:“夫人,實不相瞞,我便是到貴府借宿的那位少夫人的丈夫,我姓任,經營藥材,通曉醫術。”
“得到消息前來此地,正為尋找妻兒,不料連安善人也一同失蹤,我懷疑此事定與府上下人奴仆的某些人有關,從此入手,可能找到安善人和我妻兒。”
古壺邊說這番話邊細細觀察安夫人的反應。
“你——”安夫人驚得一下站起來,再次打量著古壺,“原來如此!任先生一定要救出他們,求你了!”安夫人對古壺深深鞠了一躬。
“夫人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古壺說,從安夫人這裏他看得出來,安陸華的失蹤是真失蹤,就算是假失蹤,這安夫人也確實不知真相。
“夫人可知道天奴幫?”古壺突然問。
“天奴幫?!”安夫人驚詫地看著古壺,“從沒聽說過,天奴幫是什麽?是物件還是人?”
古壺:“我目前也隻是聽說,據說天奴幫是由奴仆下人等徂成的一個秘密幫會,隱藏於大戶人家,專門幹掠人盜財的勾當,我懷疑此失蹤事件就是天奴幫幹的!”
“竟然有這種事?這太可怕太可恨了!”安夫人嘴唇都在顫抖,“看來我審問那些下人是問對了。”
古壺擺手:“方向是對的,但不是每個奴仆下人都是天奴幫人,他們隻是奴仆下人中的極少數,隱藏得極深。夫人能否把府上所有在冊的奴仆下人的來路及所任事項給我細說一遍,從這裏麵一定能找到線索。”
安夫人:“這——一百多人,我真不是個個都清楚,我可以讓二管家告訴你,他是我從娘家帶過來的人,知根知底,可以信賴!”
古壺:“如此甚好,那我就跟二管家交涉,夫人聽我們消息便是。”
安夫人欣慰地點點頭,打開門喚進二管家,一番交涉後,二管家帶著古壺三人去往管事房。
二管家找出安宅全部共一百一十八名男女奴仆的記錄冊給古壺查看。
古壺細細一看,近八成奴仆都是本縣本郡人,籍貫和原家庭住址清楚。
另外兩成來自郡外,有的是家破人亡身無著落投靠在此,有的是遠方流民路過此地投靠安宅,有的是安善人買來的,有的是友人贈送的。
這些郡外來的奴仆,約有一半籍貫不明,其中就包括此次和主人一起失蹤的兩個男仆。
古壺特別注意安宅大管家的信息,大管家張榮是本縣人,老家離安吉鎮不遠,其祖父和當今安善人的祖父曾是好友。
張榮之父十五歲時,家道敗落投奔安家,張榮在安家出生,從小聰明伶俐,成年後成為安家的大管家,常年為主家操勞,年近五十,至今未婚,深受主人信賴。
古壺憑直覺覺得這大管家可疑,他問二管:“可否到大管家住處看看?”
二管家:“夫人吩咐我聽從先生吩咐,當然可以,先生請跟我來。”
古壺跟著二管家來到大管家住所,這是一個雅致的獨立四合小院,有樹有井有茅廁,可見主人對大管家的器重。
二管家直接取鑰匙開了門。
古壺奇怪地問:“你怎麽會有大管家的鑰匙?”
二管家解釋道:“平時當然沒有,可此次,頭天晚上所有人都在,第二天早上才發現包括主人安老爺在內的八個人不見了,大管家的門是鎖著的,可鑰匙就留在鎖上,我便把這鑰匙收了起來。”
古壺點點頭,隨二管家進屋。
正廳側屋,陳設一應俱全,哪像一個單身下人的居所?儼然一中富之家!
屋內陳設井井有條,並不淩亂,更無打鬥的痕跡,可見其主人是有備而去,並非被擄走。
偌大的書架上立滿了書,一看,各種各樣的書都有,隨便抽出一本,都是認真讀過了的,有的地方還有批注。
一個替人管家的下人如此愛讀書,讓人詫異,還有些敬佩。
突然,古壺發現一格書架上有幾本書明顯要高出一些,細看,書下壓著有東西。
取出這東西一看,古壺一下愣住了!
這是一塊圓形鑄鐵牌,兩麵都有圖案,一麵是牛頭,一麵是馬嘴。
牛頭馬嘴?天奴幫的標誌!大管家張榮果然是天奴幫的人!
不對!古壺馬上又否定了剛冒出來的想法,如果是這樣,張榮為何不把這鐵牌帶在身上?難道他是故意留下此物?
他想告訴什麽呢?古壺皺著眉頭,取下壓著這鐵牌的幾本書翻看起來。
其中一本書有一頁被折了起來,一看,這頁上有首長詩,其中有三句旁劃了線,這三句分別是“白鶴遊空穀”;“雲淡疑風清”;“庵月映碧潭”。
什麽意思?為什麽要在這三句並不相連的詩句旁劃線?古壺眉頭皺得更緊了。
突然,三句詩的首字跳入他腦海——“白雲庵”,藏頭詩?
古壺問二管家:“是否有白雲庵這麽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