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翦同孫尚香迴到將軍府。


    楊翦命府內侍從,將野豬的屍體拖至膳堂,進行處理。


    “夫君,今日莫非要吃這野豬肉?”孫尚香看向楊翦,說道。


    “不錯,不過是晚上吃。”楊翦答道。


    “晚上吃?為何是晚上?”孫尚香朝楊翦問道。


    “因為晚上二弟、三弟,會過來這兒。”楊翦答道。


    “原來兩位賢弟…”孫尚香默默點頭。


    “好了,夫人若無事,為夫便先去書房了。得去看看禪兒。”楊翦道。


    “夫君去吧。”孫尚香點頭。


    …


    書房內。


    劉禪認真的看著竹簡,一邊讀一邊將竹簡上的內容記下。


    現在的劉禪,比起當初的玩心重的劉禪。


    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而這也與楊翦的嚴厲教導有關,別人不敢的,楊翦敢。


    劉禪現貴為世子。


    除劉備外,無人敢對劉禪如何。


    可楊翦不同。


    身為劉禪的姐夫,長輩,他的親人。


    劉禪若不聽話,這自然就要嚴厲處罰,並給予批評。


    好在劉禪也比較聽他話。


    所要學的知識,所要做的事情,劉禪都會自覺遵守。


    從這兒也能看出,劉禪並非不學無術。


    隻是無人去引導他罷了。


    而劉備忙於政事。


    每天的事情本就有許多.


    久而久之,便忽視了劉禪的培養。


    “禪兒,竹簡上的內容,記得如何?”楊翦朝劉禪問。


    “稟姐夫,除了部分不懂,其他的都記得。”劉禪放下竹簡,朝楊翦拱手道。


    “不懂的可以再記,先將懂得記住便好,正所謂熟能生巧,這熟讀竹簡,增加記憶亦是如此,禪兒需知啊。”楊翦笑了笑,說道。


    “姐夫,禪兒記住了。”劉禪看著楊翦,說道。


    “記住便好。”楊翦臉上露出笑意。


    之後的時間,楊翦陪著劉禪在書房讀誦竹簡上的知識。


    劉禪也很認真的聽楊翦為他講解。


    因為楊翦給他講解的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開的。


    劉禪切問,“為何百姓是王朝之根本?”


    楊翦答曰:“一個王朝的百姓多少,決定這個王朝的繁榮。


    百姓是勞動與耕田種地的根本。


    若一個王朝百姓稀少,可看出這個王朝日後的起落。


    若一個王朝百姓居多,則可看出這個王朝的興榮。


    百姓更是一個王朝的發展根本。


    且看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曾言:吾寧可殺馬民,也不為馬而害民!而後秦穆公有難,得秦穆公之恩的民,不惜生死而就秦穆公。


    由此可見,百姓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勞動力。


    更是一個不可缺失的重要存在。”


    聽完楊翦的話後,認真聽講的劉禪將此話牢牢記在了心中。


    楊翦見劉禪如此認真的模樣。


    臉上露出滿意之色。


    看來這劉禪,並不是不可教也,而是無人去引導罷了。


    畢竟‘以前’的劉禪,是因為劉備、諸葛亮等人公務繁忙。


    而不可教之,否則豈能被後世人稱之為:


    扶不起的阿鬥。


    殊不知諸葛亮死後,劉禪帶著陷入泥潭沼澤般的漢室。


    苦苦支撐數十年之久。


    有人說,劉禪是拿著出師表,才堅持下去的。


    畢竟除了阿鬥。


    沒有那個帝王。


    會像阿鬥一樣,都擁有一個像諸葛亮那樣的相父!


    而現在不過十三的阿鬥,也正是好好教導的年紀。


    這時,劉禪拱手,問:“姐夫,若是不顧百姓,將會如何?”


    楊翦想了想,反問:“不知禪兒可知大澤鄉起義?”


    劉禪點頭:“禪兒在史書上,見到過。”


    楊翦繼續問道:“那數十年前,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起義呢?”


    劉禪點頭:“禪兒知曉,曾聽諸葛軍師提起,黃巾之亂皆因靈帝而起。”


    楊翦繼續問:“那禪兒,可知他們為什麽要起義?”


    劉禪搖頭:“姐夫,禪兒不知。”


    楊翦緩緩開口:“禪兒知史書,那可知大澤鄉起義,是從秦王朝,秦二世時開始?”


    劉禪疑惑:“還請姐夫細說告知。”


    楊翦點點頭,緩緩道:“禪兒,事情起因是秦王朝,始皇帝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征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


    等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麵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


    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裏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將始皇帝葬在那裏。安葬完後,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裏裝了殺人的陷阱,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裏,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秦王朝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且不概幼兒和婦女。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劉禪算是聽明白了:“所以大澤鄉起義,是因秦二世。”


    楊翦緩緩點頭:“不錯,君不賢則民心變,秦二世不顧百姓死活,自然便引發了民變,當時起義以陳勝吳廣為首,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禪看著楊翦,問道:“姐夫,這麽說,黃巾起義也是因靈帝待百姓不公,因此百姓怨聲四起,在張角鼓動下,起義反抗?”


    楊翦微微點頭:“正是如此,否則好端端的,為何要起義呢。”


    劉禪緩緩低頭,沉默不語。


    楊翦看著劉禪,道:“禪兒往後是要繼父親之位的,可不能像秦二世,靈帝那樣。”


    劉禪抬起頭,眸光堅定:“姐夫放心,禪兒絕不學他們!”


    楊翦笑了,摸了摸劉禪等腦袋:“結姐夫相信禪兒。”


    見楊翦露出笑容。


    劉禪也跟著笑了起來,他覺得自己的姐夫,很有趣。


    比起一些古板的教書先生。


    劉禪是寧願聽他這個姐夫,為他授課。


    時間緩緩流逝。


    很快便到了夜裏。


    鄧艾、薑維策馬出軍營,緩緩前往鎮北將軍府。


    …


    求支持,求催更,感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楊y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楊yy並收藏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