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魏王?曹操?『下』
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 作者:小楊y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荊州。
楊翦於府內,批閱各郡縣的文書。
就在這時,徐庶同鄧艾、程立、李嚴、吳懿一同來到府中。
“諸位,何故於此?”楊翦停下手中動作,笑問。
“大都督,雒陽那邊出了件大事!”徐庶朝楊翦道。
“喔?軍師,雒陽那邊出了何事?”楊翦朝徐庶問。
“陛下於雒陽,受封曹操為魏王。”徐庶朝楊翦迴道。
“魏王?曹操?”楊翦緩緩點頭:“此事果然重大。”
“大都督,曹操如今為魏王之事,早已公之於眾,天下皆知!如今天下眾人議論紛紛,除北方外,南方對於曹操成魏王之事,多有不滿。”李嚴在這時開口。
“畢竟異姓王,不利於大漢朝。”程立這時道。
“諸位,在下曾聞高祖皇帝律令:非劉姓不為王。而曹操如今為魏王,此乃僭越違祖之舉。”鄧艾在這時,如此道。
吳懿在旁,點了點頭。
“鄧將軍言之有理,不知大都督如何看待此事?”徐庶說完,詢問楊翦。
“軍師,曹操敢為魏王,可見北方勢力,無論是世家,還是官家,早已對曹操言聽計從,畏懼於他,北方之地究竟是劉是曹,在曹操受封魏王後,早已分曉。”楊翦朝徐庶迴道。
徐庶聞言,緩緩點頭,從曹操為魏王,而無人反對來看。
可見如今的朝廷官員。
對於曹操的地位,與獻帝的地位比較。
這大部分朝廷官員,其實已經傾向於曹操。
“不過大都督,曹操為魏王後,有一人對此事極為不滿。”徐庶忽然想到一件事,於是朝楊翦,說道。
“不知是何人?”楊翦追問。
“荀令君,荀彧。”徐庶看著楊翦,道出此人之名。
“竟然是荀令君…”楊翦故作恍然的表情,緩緩道。
徐庶重重點頭。
而對於荀彧,楊翦內心十分清楚,曹操稱魏王沒多久。
荀彧便被賜盒自殺。
一代謀士·王佐之才,就此隕落。
“軍師,荀令君乃大才,曹操稱魏王,他若反對,往後定會遭報複,在下請軍師出策,看能否救出荀令君?”楊翦看著徐庶說道。
“雒陽乃曹操重地,若欲救荀令君,還需從長計議。”徐庶說道。
“軍師,若讓人潛伏雒陽,見機行事,救出荀令君,這樣的話,如何?”楊翦問道。
“風險依舊存在,隻能時機成熟,再救出荀令君,可就怕荀令君,自己不願被人救。”徐庶看著楊翦,說道。
楊翦聞言,緩緩點頭:是啊,若能救,早就有人救了,還何須他操心?看來這救荀彧的想法,隻能盡力而為…
“大都督莫要擔心,若在下有了辦法,定會告知!”徐庶見楊翦思索,於是道。
“好,軍師。”楊翦看著徐庶的方向,點了點頭。
待眾人無其他事,楊翦便示意眾人離開。
自己則繼續批閱文書。
自從劉備去了西都,這些事情,便都交由了楊翦。
因此,楊翦每日都是忙前忙後,忙完內,又去忙外。
根本停不下來…
…
江東。
吳侯府內。
魯肅、呂蒙、張昭、程普、黃蓋、韓當六人於此。
齊齊看著上方皺眉不語的孫權…
良久…
“諸位,曹操於雒陽,被受封魏王,陛下更是昭告天下,讓世人皆知!不知諸位對於曹操為魏王一事,如何看待?”孫權看著下方的六人,緩緩問道。
張昭拱手:“主公,此事乃利曹之事,而如今,天下多了個魏王,北方名門世家,將會傾向曹操。至於陛下?自董卓亂政開始,便形同虛設,可有可無,相比於陛下,曹操於北方的威望,可就大陛下太多了。”
孫權朝張昭的方向,點了點頭。
陛下封曹操為魏王,下麵的臣子不反對。
可見其威望。
早已淩駕於陛下之上!
呂蒙感慨道:“不曾想這丞相曹操,竟也對王爵之位有意。”
聞言,在場的眾人,緩緩點頭。
就在眾人議論時…
孫權的心中,湧現出,對“王爵之位”的一絲渴望。
心中因此矛盾:
白色小人:‘你可是大漢吳侯,豈能學曹賊,為王?’
黑色小人:‘莫要聽他胡說,曹賊可為王,你又為何不可?大漢?嗬,如今的大漢,它還是原來的大漢嗎?’
白色小人:‘不行…!’
黑色小人:‘行…!’
就在孫權,陷入愣神之際時…
魯肅拱手,提醒孫權:“主公,世人皆知,北方各路諸侯,皆為曹操所平,就如袁紹、袁術、呂布、馬騰、韓遂等諸侯,皆是被曹操所平,北方才得以安定,
而陛下受製於人,無自己的作為,隻能令人擺布,實乃痛心疾首之事。因此,我等隻需聯合劉備,才能抵禦住曹操,欲南下征伐,一統天下的野心。”
韓當拱手附和:“主公,子敬先生所言不差,赤壁之戰,公瑾火燒赤壁,其中之關鍵,便是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如若不然,安能使曹軍水師,大敗於赤壁。”
黃蓋拱手:“除了此事,老夫與公瑾的苦肉計,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魯肅、程普、呂蒙、張昭四人,連連點頭。
讚同此言。
迴過思緒的孫權,歎道:“可惜公瑾已不在,否則合肥一戰,安能讓我慘敗,子敬放心,我定會與劉備好好聯合,一同抗曹。”
魯肅聞言,放心道:“如今三分天下,我等與劉備聯合,便可與曹操形成製衡之勢,待日後時機成熟,便可兩家吞曹,以分北方勢力!”
聞言。
孫權心中大喜。
腦海中,更是想到了自己以後,被封為吳王的樣子。
而在場眾人中。
除了呂蒙與張昭。
黃蓋、程普、韓當三人,對於魯肅的話,是深信不疑。
看著孫權,更是笑的連連點頭。
如今天下三分,曹勢強,孫劉勢弱。
唯有聯合到底,才能與曹操抗衡,有利於今後發展。
呂蒙拱手:“主公若無他事,末將便先行告退了。”
孫權點頭:“好,子明。諸位也都散了吧,今日無他事。”
眾人:“諾!!”
待魯肅一行人離開府內。
孫權的雙眸微微眯起,心中開始想著一些瑣事……
…
求支持,求催更,感謝——!!
楊翦於府內,批閱各郡縣的文書。
就在這時,徐庶同鄧艾、程立、李嚴、吳懿一同來到府中。
“諸位,何故於此?”楊翦停下手中動作,笑問。
“大都督,雒陽那邊出了件大事!”徐庶朝楊翦道。
“喔?軍師,雒陽那邊出了何事?”楊翦朝徐庶問。
“陛下於雒陽,受封曹操為魏王。”徐庶朝楊翦迴道。
“魏王?曹操?”楊翦緩緩點頭:“此事果然重大。”
“大都督,曹操如今為魏王之事,早已公之於眾,天下皆知!如今天下眾人議論紛紛,除北方外,南方對於曹操成魏王之事,多有不滿。”李嚴在這時開口。
“畢竟異姓王,不利於大漢朝。”程立這時道。
“諸位,在下曾聞高祖皇帝律令:非劉姓不為王。而曹操如今為魏王,此乃僭越違祖之舉。”鄧艾在這時,如此道。
吳懿在旁,點了點頭。
“鄧將軍言之有理,不知大都督如何看待此事?”徐庶說完,詢問楊翦。
“軍師,曹操敢為魏王,可見北方勢力,無論是世家,還是官家,早已對曹操言聽計從,畏懼於他,北方之地究竟是劉是曹,在曹操受封魏王後,早已分曉。”楊翦朝徐庶迴道。
徐庶聞言,緩緩點頭,從曹操為魏王,而無人反對來看。
可見如今的朝廷官員。
對於曹操的地位,與獻帝的地位比較。
這大部分朝廷官員,其實已經傾向於曹操。
“不過大都督,曹操為魏王後,有一人對此事極為不滿。”徐庶忽然想到一件事,於是朝楊翦,說道。
“不知是何人?”楊翦追問。
“荀令君,荀彧。”徐庶看著楊翦,道出此人之名。
“竟然是荀令君…”楊翦故作恍然的表情,緩緩道。
徐庶重重點頭。
而對於荀彧,楊翦內心十分清楚,曹操稱魏王沒多久。
荀彧便被賜盒自殺。
一代謀士·王佐之才,就此隕落。
“軍師,荀令君乃大才,曹操稱魏王,他若反對,往後定會遭報複,在下請軍師出策,看能否救出荀令君?”楊翦看著徐庶說道。
“雒陽乃曹操重地,若欲救荀令君,還需從長計議。”徐庶說道。
“軍師,若讓人潛伏雒陽,見機行事,救出荀令君,這樣的話,如何?”楊翦問道。
“風險依舊存在,隻能時機成熟,再救出荀令君,可就怕荀令君,自己不願被人救。”徐庶看著楊翦,說道。
楊翦聞言,緩緩點頭:是啊,若能救,早就有人救了,還何須他操心?看來這救荀彧的想法,隻能盡力而為…
“大都督莫要擔心,若在下有了辦法,定會告知!”徐庶見楊翦思索,於是道。
“好,軍師。”楊翦看著徐庶的方向,點了點頭。
待眾人無其他事,楊翦便示意眾人離開。
自己則繼續批閱文書。
自從劉備去了西都,這些事情,便都交由了楊翦。
因此,楊翦每日都是忙前忙後,忙完內,又去忙外。
根本停不下來…
…
江東。
吳侯府內。
魯肅、呂蒙、張昭、程普、黃蓋、韓當六人於此。
齊齊看著上方皺眉不語的孫權…
良久…
“諸位,曹操於雒陽,被受封魏王,陛下更是昭告天下,讓世人皆知!不知諸位對於曹操為魏王一事,如何看待?”孫權看著下方的六人,緩緩問道。
張昭拱手:“主公,此事乃利曹之事,而如今,天下多了個魏王,北方名門世家,將會傾向曹操。至於陛下?自董卓亂政開始,便形同虛設,可有可無,相比於陛下,曹操於北方的威望,可就大陛下太多了。”
孫權朝張昭的方向,點了點頭。
陛下封曹操為魏王,下麵的臣子不反對。
可見其威望。
早已淩駕於陛下之上!
呂蒙感慨道:“不曾想這丞相曹操,竟也對王爵之位有意。”
聞言,在場的眾人,緩緩點頭。
就在眾人議論時…
孫權的心中,湧現出,對“王爵之位”的一絲渴望。
心中因此矛盾:
白色小人:‘你可是大漢吳侯,豈能學曹賊,為王?’
黑色小人:‘莫要聽他胡說,曹賊可為王,你又為何不可?大漢?嗬,如今的大漢,它還是原來的大漢嗎?’
白色小人:‘不行…!’
黑色小人:‘行…!’
就在孫權,陷入愣神之際時…
魯肅拱手,提醒孫權:“主公,世人皆知,北方各路諸侯,皆為曹操所平,就如袁紹、袁術、呂布、馬騰、韓遂等諸侯,皆是被曹操所平,北方才得以安定,
而陛下受製於人,無自己的作為,隻能令人擺布,實乃痛心疾首之事。因此,我等隻需聯合劉備,才能抵禦住曹操,欲南下征伐,一統天下的野心。”
韓當拱手附和:“主公,子敬先生所言不差,赤壁之戰,公瑾火燒赤壁,其中之關鍵,便是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如若不然,安能使曹軍水師,大敗於赤壁。”
黃蓋拱手:“除了此事,老夫與公瑾的苦肉計,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魯肅、程普、呂蒙、張昭四人,連連點頭。
讚同此言。
迴過思緒的孫權,歎道:“可惜公瑾已不在,否則合肥一戰,安能讓我慘敗,子敬放心,我定會與劉備好好聯合,一同抗曹。”
魯肅聞言,放心道:“如今三分天下,我等與劉備聯合,便可與曹操形成製衡之勢,待日後時機成熟,便可兩家吞曹,以分北方勢力!”
聞言。
孫權心中大喜。
腦海中,更是想到了自己以後,被封為吳王的樣子。
而在場眾人中。
除了呂蒙與張昭。
黃蓋、程普、韓當三人,對於魯肅的話,是深信不疑。
看著孫權,更是笑的連連點頭。
如今天下三分,曹勢強,孫劉勢弱。
唯有聯合到底,才能與曹操抗衡,有利於今後發展。
呂蒙拱手:“主公若無他事,末將便先行告退了。”
孫權點頭:“好,子明。諸位也都散了吧,今日無他事。”
眾人:“諾!!”
待魯肅一行人離開府內。
孫權的雙眸微微眯起,心中開始想著一些瑣事……
…
求支持,求催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