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魯肅一大清早的就來到了驛站之外等候。


    半個時辰後…


    一身甲胄的楊翦與一襲白袍的諸葛亮同時從驛站出來。


    魯肅上去拱手道:“孔明先生,楊將軍,隨我去府上見我家主公。”


    聞聽此言,諸葛亮與楊翦同時點頭。


    一路向前來到府外。


    魯肅望向諸葛亮:“孔明先生,待會我家主公前來,不可說曹軍有百萬之軍,戰將千員,我怕驚擾主公。”


    諸葛亮輕撫羽扇,麵帶笑意是連連點頭:“好好好。”


    兩人身後。


    楊翦看著樂嗬嗬的魯肅,心中是為他默哀了三秒鍾。


    府邸內。


    等魯肅帶著諸葛亮與楊翦來到時,裏麵早已圍滿了江東俊傑。


    “孔明先生,楊將軍,這位是張昭張子步、虞翻虞仲翔、步騭步子山、薛綜薛敬文、陸績陸公紀、嚴畯嚴曼才、程德樞…”


    魯肅隻要介紹一人,諸葛亮與楊翦就會抱拳作揖,以表敬意。


    而東吳這邊的文士,則是簡單的抱拳一笑。


    有甚者,更是麵露嘲弄之笑。


    不過都被諸葛亮與楊翦直接無視或者精神隔離了。


    待魯肅將眾人都介紹完。


    才笑嘻嘻的將諸葛亮與楊翦帶到空位落座。


    而諸葛亮的旁邊,就是那張昭張子步。


    其餘人在各座竊竊私語,時不時看一眼諸葛亮,臉上帶著輕視。


    楊翦則是被眾人給孤立了,畢竟他從武不從文。


    無需與此人相論。


    “孔明先生,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於隆中時,自比管仲、樂毅,不知在下此語可否為真啊?”


    張昭拱手朝向諸葛亮,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


    “不錯,但那不過是亮一種自我比喻而已。”諸葛亮點點頭,承認道。


    聞諸葛亮之言,在場眾人是哄堂大笑。


    諸葛亮見狀,輕撫羽扇,一臉淡然。


    楊翦則是心中冷笑,笑吧笑吧,一會兒懟的你們找不到北!


    魯肅臉色微變,忙看向諸葛亮,見他並未發怒,便鬆了口氣。要是諸葛亮被氣走,這些人就真夠可恨了。


    待笑聲漸漸止住後。


    “聽聞先生乃是劉豫州三顧茅廬有幸得助,曾言如魚得水,先生立誓要為其席卷荊襄之境,可現如今荊襄大部分地方,都已歸曹操所有。不知先生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張昭帶著一副欠扁的表情,笑嗬嗬的對諸葛亮道。


    其他的江東名士見風使舵,一個個朝諸葛亮叫囂。


    諸葛亮見狀,麵帶微笑,看著在場的眾人,緩緩說道:“在我看來,重取荊襄之境,易如反掌,我主劉皇叔,躬行仁義,對於同宗之地,不忍侵占,故而辭景升公退讓荊州之事。


    而後劉琮繼位,因年少無知,聽信小人之言,棄城降曹,才使曹操得逞,而今我主與琦公子屯兵於外,別有所圖,非等閑之輩可知也!”


    楊翦是噗嗤一笑,好一句非等閑之輩可知。


    反觀在場叫囂的眾人聞言。


    一個個的卻笑不出來,而是用無比憤怒的眼神看著諸葛亮。


    張昭一聲冷哼,輕笑道:“這難道就是先生的言行,自相違背也,先生自比管、樂二人,可管仲輔佐齊桓公時,可稱霸一方,樂毅扶持微弱燕國時,攻伐齊國近七十餘城,此二人乃濟世之才也。”


    “再者,劉豫州未得先生時,尚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然而劉豫州得先生後,曹軍一出,則棄甲拋戈望風而逃。棄樊城、敗當陽、避江陵,幾乎無容身之地,啊?!可見劉豫州得先生後,反不如以前!”


    聞言,諸葛亮臉色變了又變,這張昭是要給自己下馬威啊。


    府內其餘人,則紛紛嘲笑起來。


    一個個指著諸葛亮,不知道在說什麽。


    張昭見諸葛亮不語,便拱手笑道:“在下愚直之言,還望先生莫怪。”


    〖好一個罵人不要臉。〗楊翦看著張昭,心中如此道。


    這時,諸葛亮輕撫羽扇,目光緩緩看向張昭,隨後一笑:“鴻鵠之誌又豈是燕雀能知?”


    聞言,張昭不語,看向一邊。


    府內其餘人,則是下麵細聲細語,不時的會傳來輕笑。


    見張昭不言,諸葛亮不顧他人嘲笑,一邊輕撫羽扇,一邊笑道:“當年我耕躬於南陽隆中,每當遇病重命微之人,都會讓他家人先喂稀粥,之後再服用平和藥物,待髒肺調和,形體漸漸好轉,再以肉食補之,猛藥攻之,則病根可除。”


    “否則不待氣脈和緩,就以猛藥而治,恐不可保也。我主劉皇叔兵退汝南,寄於荊襄,大將不過數人,兵不足千人。”


    “此時正處於病危體弱之際,樊城之內,糧草不足,城池難守,而如此甚小之軍,如此甚小之城,糧草僅能維持數月。可博望之火、白河之水,使曹軍大將夏侯惇、曹仁等輩,心驚膽戰。”


    聞言,就算是張昭等人,也不得不點頭讚成。


    魯肅在旁更是笑著點頭。


    〖不愧是孔明,三言兩語就圓迴來了。〗楊翦心中想道。


    諸葛亮見無人反駁,於是起身道:“至於當陽之敗,我主攜近十萬百姓攜老扶幼相隨,劉皇叔不忍將百姓棄之,因此日行十裏,甘與同亡,此乃大仁大義也!”


    聞聽此言,全場寂靜無聲,眾人沉默。


    而諸葛亮的這番言論,他們的確無法反駁。


    諸葛亮輕撫羽扇,又道:“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數次敗於項羽之手,可垓下一戰功成,子布先生,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


    張昭聞言,默默的點了點頭。


    這時,諸葛亮一笑,輕撫羽扇道:“如此看來,國家大計與社稷安危,都需有主謀之人!並非那些誇大其詞,無理狡辯之輩!更不是貪圖虛榮自欺欺人之徒,也不是那些坐上旁觀,自以為是而麵臨危機無應變之能者,否,則將成天下笑柄也。”


    聞聽此言,張昭等人臉色一變,這孔明好像在罵他們!


    楊翦在旁憋著,不禁心中給諸葛亮豎起大拇指。


    這論懟人的功底,還得是諸葛孔明,哈哈。


    就在這時,虞翻起身,朝諸葛亮懟道:“哼!如今曹丞相兵力強盛,就是江東都已被虎視。劉豫州不過坐擁彈丸之地,他要如何抗曹?此外,敢問先生對於自己渺茫的前景,又有何高論呢?”


    諸葛亮看了此人一眼,隨即不屑道:“曹操招降納叛,雖收有河北、荊襄等烏合之眾,就算是曹操有百萬之軍,又有何懼?”


    虞翻聞言,笑道:“軍敗於當陽,避禍於江陵,麵對曹軍之眾無處藏身,便過江來求我東吳,竟然在此說不懼?嗬,真乃大話欺人也!”


    聞聽此言,府內不少人暗暗點頭,交頭接耳。


    張昭在旁,更是斜眼瞥了眼諸葛亮。


    麵對眾人的恥笑,楊翦看著這些人,是心中冷笑。


    就在魯肅為此擔心之時。


    諸葛亮來到虞翻不遠處:“你不是虞翻,虞仲翔嗎?嗬,你笑得太早了。”


    虞翻不解的瞥了眼諸葛亮。


    諸葛亮視若無睹:“試想劉皇叔以數千仁義之師,怎可比曹軍百萬殘暴之眾!而我軍全軍上下一致對敵,雖曆遭慘敗,可仍浴血奮戰,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為天塹,卻有人讓其主投降,不顧天下人恥笑,如此相比,劉皇叔不愧為不懼曹賊之人!”


    聞聽此言,眾人再次噤若寒蟬。


    楊翦見眾人表情,不禁嘴角微微上揚,若不是這裏人多。


    楊翦怕是要大笑出聲。


    諸葛亮見虞翻不語,便走到他近前:“昔日你虞仲翔於會稽太守王朗帳下時,曾勸主降於孫伯符,如今效力東吳,又想勸主降曹?此舉怕是舊病複發也!”


    “噗嗤!”楊翦這會沒憋住。


    眾人聞聲,或有人掩麵擋臉,或有人憤怒的看向楊翦與諸葛亮。


    楊翦不懼,直接給他瞪了迴去。


    至於虞翻。


    他早已被諸葛亮懟的無地自容。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楊y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楊yy並收藏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