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蠻人向來以彪悍著稱,他們所有的部落最崇尚的就是勇士,幾乎從小便在打架過程中成長的他們,打起仗來就不要命。
站在雲梯上的北蠻士兵,雖然在地理上稍微吃虧,但是他們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大聲喊叫著和烈鷹軍士兵進行搏鬥。一旦有人受傷掉下雲梯,後麵的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補上位置,繼續向城頭發起衝擊。
而烈鷹軍士兵知道,一旦這些兇殘的北蠻人占領寧太關,入關後自己的親人們便會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所以他們也紅著眼死戰不退。
戰爭就是一個絞肉機,幾個時辰的戰鬥進行下來,有好多年輕的生命就留在了這道雄關上。
而負責守關的烈鷹軍士兵還要好些,一旦受傷,可以馬上送到後方去救治。而那些進攻的北蠻士兵,他們一旦受傷幾乎都是掉落雲梯,摔在關牆之下,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
這場戰爭從早上開始,一直到太陽落山才結束,聽到鳴金的聲音,雙方士兵都鬆了一口氣。北蠻士兵小心翼翼地從雲梯上退下去,而好多烈鷹軍士兵體力早已透支,隻是憑著毅力在堅持著。現在一鬆懈下來,他們連移動一步的力氣都沒有了,就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就連地上的鮮血也沒有顧及。
這一天,葉鷹站在城關上,並沒有參與到和北蠻人的戰鬥中,隻是認真查看的他們的作戰方式,時不時和身旁的諸葛英與蔣勁等人討論幾句。
葉鷹曾認真閱讀了於曼玲和羅庸所給的兩本《葉公兵法》,這些年又多次參與各種戰役,對行軍打仗有了自己的理解。
從今日的戰況中,葉鷹和諸葛英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北蠻軍中的確有高手助陣,因為他們的攻城行動進行得很有章法。
以往,北蠻人雖然打起仗來不怕死,但他們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卻很差,一般在戰場上喜歡各自為政,這種需要相互配合的攻城戰,一向是北蠻人的軟肋。
但這一次卻不一樣,北蠻人的進攻很有層次感,相互之間的配合也很協調,正因為這樣,在今日的攻城戰中,北蠻人給烈鷹軍將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還有幾次差點衝上城頭。
夜色來臨,大多數守城將士都進入夢鄉,好些士兵卻還處於忙碌之中,他們有的在城樓上巡邏,避免北蠻人趁夜偷襲。還有的則和百姓一起,抓緊這寶貴的時間修理之前被石塊砸壞的城牆。
而那些工匠們幾乎是徹夜未眠,為了修理武器和戰甲,他們的雙眼熬得通紅。
“大帥!”一隊巡邏的士兵看到葉鷹到來,馬上熱情地打著招唿。
“辛苦了,兄弟。”葉鷹笑著走過去,跟他們一一打個招唿,還拍了拍離他最近士兵的肩膀。
葉鷹和這隊士兵接觸的時間並不長,因為還有許多人需要他去看望,葉鷹沒有注意到的是,當他離開的時候,那隊巡邏的士兵每一個人都帶著驕傲的神情,連腳下的步子也顯得輕快多了。
之後,葉鷹一一看望了所有在夜裏還在工作的將士和百姓,最後還到了傷兵營,慰問了一下這些為守衛寧太關受傷的將士。作為主將,葉鷹知道,要讓將士為自己賣命,那就必須得到他們真正的敬佩。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第二天天一亮,北蠻人又一次向城牆發起了攻擊,今天他們的進攻方式沒有新意,依然是像昨日一般,先用投石車和強弩對著城關遠攻一波,打擊一下守關將士的士氣再發起攻擊。
但奇怪的是,今日北蠻人進攻的速度特別快,雖然烈鷹軍士兵已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但是卻被逼得節敗退,甚至有兩具雲梯上的北蠻人已衝上了城頭。
衝在最前麵的是一個手持長斧的獨眼漢子,這家夥顯然是北蠻人中功夫特別高的,他麵前本來有好幾個烈鷹軍將士,占據不利地形的他,居然揮起長斧,以一人之力敵住了七八名烈鷹軍士兵。
一名烈鷹軍士兵手中的長槍刺向這獨眼漢子,這家夥卻巋然不動。手中長斧輕輕一挑,看似沒有使多大的力氣,卻將那烈鷹軍士兵手中的長槍挑飛,還沒等這名士兵反應過來,這獨眼漢子手中長斧一揮,這名烈鷹軍士兵的首級便應聲而落,直接飛到城牆之下。
這獨眼漢子一招殺敵,手中長斧卻絲毫沒有停頓,直接掃向了另外一個烈鷹軍士兵,這烈鷹士兵見對方驍勇,連忙舉槍阻擋,誰知這獨眼漢子力氣特別的大,直接斬斷了長槍的槍杆,斧頭還順勢劈中這烈鷹軍將士,將對方的肩膀都削掉一半,顯然是沒法再活下去了。
就這樣,這獨眼漢子的手中長斧四下翻飛,幾乎每一招都能收割一名烈鷹士兵的性命,很快使他麵前的城頭上出現一個空檔,他趁機一躍便跳上了城牆。
這獨眼漢子的功夫實在太高,他麵前的一大群烈鷹軍士兵雖然拚盡全力,依然未能將他驅趕下去,並讓他趁機殺了好幾人,另外幾個北蠻士兵馬上趁機衝到城頭。
與此同時,另外一些雲梯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領頭的往往是一個功夫十分高的北蠻人,他們一上來便打了守在城關的烈鷹軍將士措手不及,好些烈鷹軍將士因此丟了性命,也讓這些北蠻人趁機衝上城頭占據他們的位置。
後方觀戰的北蠻人顯然也發現了這一情況,他們在關下發出陣陣歡唿,並且將後方的戰鼓敲得咚咚作響,一時間北蠻人士氣大振,他們渾身似乎突然迸發出力氣,大聲叫喊著殺向烈鷹軍士兵,逼得後者節敗退。
在戰場上,士氣是非常神奇的東西,此時,雙方的實力並沒有發生什麽改變,但原本勢均力敵的戰鬥,卻開始變得有一邊倒的趨勢了。好些北蠻人趁機跳到城頭上,他們占據了一小塊地盤。
好些烈鷹軍將士,這時候臉上都露出焦急的神情,因為照這樣進行下去的話,這道雄關很快就會守不住了。
站在雲梯上的北蠻士兵,雖然在地理上稍微吃虧,但是他們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大聲喊叫著和烈鷹軍士兵進行搏鬥。一旦有人受傷掉下雲梯,後麵的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補上位置,繼續向城頭發起衝擊。
而烈鷹軍士兵知道,一旦這些兇殘的北蠻人占領寧太關,入關後自己的親人們便會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所以他們也紅著眼死戰不退。
戰爭就是一個絞肉機,幾個時辰的戰鬥進行下來,有好多年輕的生命就留在了這道雄關上。
而負責守關的烈鷹軍士兵還要好些,一旦受傷,可以馬上送到後方去救治。而那些進攻的北蠻士兵,他們一旦受傷幾乎都是掉落雲梯,摔在關牆之下,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
這場戰爭從早上開始,一直到太陽落山才結束,聽到鳴金的聲音,雙方士兵都鬆了一口氣。北蠻士兵小心翼翼地從雲梯上退下去,而好多烈鷹軍士兵體力早已透支,隻是憑著毅力在堅持著。現在一鬆懈下來,他們連移動一步的力氣都沒有了,就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就連地上的鮮血也沒有顧及。
這一天,葉鷹站在城關上,並沒有參與到和北蠻人的戰鬥中,隻是認真查看的他們的作戰方式,時不時和身旁的諸葛英與蔣勁等人討論幾句。
葉鷹曾認真閱讀了於曼玲和羅庸所給的兩本《葉公兵法》,這些年又多次參與各種戰役,對行軍打仗有了自己的理解。
從今日的戰況中,葉鷹和諸葛英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北蠻軍中的確有高手助陣,因為他們的攻城行動進行得很有章法。
以往,北蠻人雖然打起仗來不怕死,但他們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卻很差,一般在戰場上喜歡各自為政,這種需要相互配合的攻城戰,一向是北蠻人的軟肋。
但這一次卻不一樣,北蠻人的進攻很有層次感,相互之間的配合也很協調,正因為這樣,在今日的攻城戰中,北蠻人給烈鷹軍將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還有幾次差點衝上城頭。
夜色來臨,大多數守城將士都進入夢鄉,好些士兵卻還處於忙碌之中,他們有的在城樓上巡邏,避免北蠻人趁夜偷襲。還有的則和百姓一起,抓緊這寶貴的時間修理之前被石塊砸壞的城牆。
而那些工匠們幾乎是徹夜未眠,為了修理武器和戰甲,他們的雙眼熬得通紅。
“大帥!”一隊巡邏的士兵看到葉鷹到來,馬上熱情地打著招唿。
“辛苦了,兄弟。”葉鷹笑著走過去,跟他們一一打個招唿,還拍了拍離他最近士兵的肩膀。
葉鷹和這隊士兵接觸的時間並不長,因為還有許多人需要他去看望,葉鷹沒有注意到的是,當他離開的時候,那隊巡邏的士兵每一個人都帶著驕傲的神情,連腳下的步子也顯得輕快多了。
之後,葉鷹一一看望了所有在夜裏還在工作的將士和百姓,最後還到了傷兵營,慰問了一下這些為守衛寧太關受傷的將士。作為主將,葉鷹知道,要讓將士為自己賣命,那就必須得到他們真正的敬佩。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第二天天一亮,北蠻人又一次向城牆發起了攻擊,今天他們的進攻方式沒有新意,依然是像昨日一般,先用投石車和強弩對著城關遠攻一波,打擊一下守關將士的士氣再發起攻擊。
但奇怪的是,今日北蠻人進攻的速度特別快,雖然烈鷹軍士兵已拚盡全力進行防禦,但是卻被逼得節敗退,甚至有兩具雲梯上的北蠻人已衝上了城頭。
衝在最前麵的是一個手持長斧的獨眼漢子,這家夥顯然是北蠻人中功夫特別高的,他麵前本來有好幾個烈鷹軍將士,占據不利地形的他,居然揮起長斧,以一人之力敵住了七八名烈鷹軍士兵。
一名烈鷹軍士兵手中的長槍刺向這獨眼漢子,這家夥卻巋然不動。手中長斧輕輕一挑,看似沒有使多大的力氣,卻將那烈鷹軍士兵手中的長槍挑飛,還沒等這名士兵反應過來,這獨眼漢子手中長斧一揮,這名烈鷹軍士兵的首級便應聲而落,直接飛到城牆之下。
這獨眼漢子一招殺敵,手中長斧卻絲毫沒有停頓,直接掃向了另外一個烈鷹軍士兵,這烈鷹士兵見對方驍勇,連忙舉槍阻擋,誰知這獨眼漢子力氣特別的大,直接斬斷了長槍的槍杆,斧頭還順勢劈中這烈鷹軍將士,將對方的肩膀都削掉一半,顯然是沒法再活下去了。
就這樣,這獨眼漢子的手中長斧四下翻飛,幾乎每一招都能收割一名烈鷹士兵的性命,很快使他麵前的城頭上出現一個空檔,他趁機一躍便跳上了城牆。
這獨眼漢子的功夫實在太高,他麵前的一大群烈鷹軍士兵雖然拚盡全力,依然未能將他驅趕下去,並讓他趁機殺了好幾人,另外幾個北蠻士兵馬上趁機衝到城頭。
與此同時,另外一些雲梯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領頭的往往是一個功夫十分高的北蠻人,他們一上來便打了守在城關的烈鷹軍將士措手不及,好些烈鷹軍將士因此丟了性命,也讓這些北蠻人趁機衝上城頭占據他們的位置。
後方觀戰的北蠻人顯然也發現了這一情況,他們在關下發出陣陣歡唿,並且將後方的戰鼓敲得咚咚作響,一時間北蠻人士氣大振,他們渾身似乎突然迸發出力氣,大聲叫喊著殺向烈鷹軍士兵,逼得後者節敗退。
在戰場上,士氣是非常神奇的東西,此時,雙方的實力並沒有發生什麽改變,但原本勢均力敵的戰鬥,卻開始變得有一邊倒的趨勢了。好些北蠻人趁機跳到城頭上,他們占據了一小塊地盤。
好些烈鷹軍將士,這時候臉上都露出焦急的神情,因為照這樣進行下去的話,這道雄關很快就會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