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夾河灘上睿智善良明白人
知青們湊在一起喝酒論英雄,論天下,胡噴海吹起來,那是想哪兒說哪兒,沒有範圍分寸。盡管他們從小都經曆過、聽聞過那麽多政治運動的厲害,也都知道禍從口出的嚴重性。但畢竟年少,閱曆還少,都不油滑,又有幾個人能在朋友麵前不說實話?
實話都是從心底掏出來的。既是從心底掏出來,自然就是自己對事兒的真實看法和評判,沒看別人的臉麵,也沒考慮別人的感受。人們喜歡實在人,願意聽實話。可這實話沒能顧及別人的感受,沒能顧及別人能不能接受,因而有些實話就很傷人,就很討人厭。就像孫泉源所說的:十個知青八個賊;(你自己就是知青,你還罵知青,你他媽啥玩意兒嘛,當著這麽多知青的麵,還敢說這話。)他隻佩服金安然。金安然是帥才,知道學習,又仁義,頭頂青天,腳站大地,實幹,正氣,人家沒有雄心去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人民,人家心裏卻想著隊裏的社員群眾。他這意思好像隻有金安然才能稱得上是知識青年,別人都配不上知識青年這個稱號。好像知青中明白事兒的人不多,隻知道渾渾噩噩跟著瞎哄瞎跑,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太少:這話就不讓人待見了。
幸虧孫泉源是這幫鐵中知青請來的,若不然,抬杠是小事兒,動手打,隻怕也有可能。鐵中知青賞他麵子:“金安然是英雄。既是英雄,哪天引見引見。看這英雄又能從咱身邊的事情中發出什麽感慨,發表出什麽高論來。”
張永東說:“這容易:金安然也在咱這兒修渠呢。他就住在旁邊的村子裏。哪天叫他來,或者咱們去他那裏:這都容易。”
孫泉源說:“今天不行。今天咱們喝多了。酒醒後可以去。好多事情,讓他給咱批解批解,隻怕真會另有一番新意。”
不屬於油滑的知青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當真。說住引著去見金安然,這麽多天,沒引見。那幫知青弟兄們等不及,都來了。先到小三小四他們那知青院。小四說:“這好辦。張永東、孫泉源就在我們院子這隔壁。我去把他倆叫過來,咱們一起去金安然那裏。要不就讓他倆去把金安然叫到我們這院裏。咱們這兒都是自己人,說話也方便。”
不一會兒,小四叫來張永東和孫泉源。看看來這一大幫,孫泉源說:“還是把金安然叫到咱這兒說話方便些。”
又一會兒,他和張永東果真帶著金安然進了門。大家都打招唿,大家都問好。孫泉源和張永東去請他來時就說得很清楚,就是鐵中知青弟兄要向他請教問題,要跟他侃大山,要跟他談一談咋做知青咋做人。
知青見麵交心談話這很好。金安然也抽煙,帶盒煙,就來了。
煙這東西不好。抽煙是壞習慣。可知青沒人管,又有幾個男知青不抽煙?相互上煙。一人一顆,點上。小三因跟金安然早幾個月在一起參加縣裏召開的知青代表會,還算熟悉些。因而先問:“我們在這隊下沒人管,想幹活了就幹;不想幹活,隨便:也不管閑天忙天。你知道我們隊長咋說我們的?知識青年下鄉來,這是政治任務。我們得保證知識青年安全,隻要不出事兒就好,哪還顧得他們幹不幹活呢。你們隊下這麽說你們麽?”
金安然說:“剛來時他們也是這麽說,等到幾個月過去,他們態度就改變了。好像有點有意使用咱知青一樣,故意給壓些擔子。這次來渠首,大隊讓我當副領隊,這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小四說:“你們幹沒幹過讓人抓摸不住的事情嗎?”
這話金安然不明白是啥意思,笑著問:“我不知道你具體問的是什麽。”
小三哈哈笑,解釋說:“他是問你們偷沒偷過隊裏的菜。偷沒偷過隊裏的玉米、豆子、紅薯、紅薯葉子,什麽能吃的東西
金安然笑了。說:“菜倒沒偷過:我們隊下分的菜夠吃了。不過水果下來,我們就是不去偷,隊下的小夥伴們也會老早偷來讓我們吃,說下來時不吃,過完這幾天就沒有了。說不早點吃遺憾。其實,沒過兩三天,光那隊下分的那些落果就夠吃了。至於玉米、豆子這些也用不著偷;偷著要工夫,偷來也沒工夫煮,還偷它有啥用呢。有人煮熟了讓我們吃。那東西秋天到處都是,偷不偷都能吃到嘴裏。也就用不著偷。”
小四問:“偷雞摸狗,幹沒幹過?”
金安然說:“這種事情不能幹,也不會幹。那是砸貧下中農的鹽罐子,這事兒不能幹。”
鐵中知青有人問:“那你們不覺得饞?”
金安然說:“入鄉隨俗。社員群眾都是整年不見葷腥,他們不饞?同甘共苦,在這方麵最能體現。幾個月不吃肉,饞。忍住。這就是考驗。知青受考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聽得這麽說,小四忽然笑著問:“有個問題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那就是:麥收過了之後,我們嘴饞,夜裏洑過河,去夾河灘上拽了兩迴菜。第二次人家發現了。真夠意思,沒有收拾我們,倒跟我們說,這半夜渡河太危險。想吃菜,跟他們說,他們用船載我們過河,到灘上看著哪些菜好鏟哪些,按市價賣給我們,比我們夜半渡河去拽菜劃來多了。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為啥沒整我們,還要這麽善待我們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金安然說:“修渠來到這裏時間不長,利用休息時間,我到夾河灘上做過社會調查。在夾河灘上跟好多人說過話,也跟夾河灘上那個看灘老人促膝交談過。我倆說的也就是當地風土人情,灘上適合長什麽莊稼。他跟我說了些過去發生的事情,灘上最適合種什麽。他還說,灘上種菜比種麥子、玉米、穀子這些糧食劃來得多,以及老人對世間事物的一些看法。但他至始至終沒有跟我提及咱們知青夜半渡河上灘去拽他們菜的事情。就是你們前些日子相聚喝酒,酒桌上,你們說了夜半渡河上灘拽菜的事情。孫泉源覺得人家沒有懲罰你們很奇怪。他不知原因,就和張永東去詢問我。我也不知道原因。我就上灘去問了看灘老人。老人說:本來隊裏是要下狠手的。老人跟隊裏建言,如此這般說了那麽一番話。隊長覺得老人說得有道理,也就按照老人說的去做了。畢竟隊裏太窮,做得遠不到家,即便這樣,隊下已有不小收益了。我問都有哪些收益。老人說,這也是知識青年來到這裏帶給他們的福分。我問啥福分。老人說:‘原先灘上多種麥子、玉米、穀子,這一類莊稼。蔬菜也種一點,不敢多,夠隊下社員群眾吃就行了。因而這河漲河落,那損失也不算小。咋說呢,河落時溜著灘邊種,河水漲,那莊稼生長周期長,不成熟,看著莊稼淹死,衝走了,那心裏別提多難受。知青這事兒出了以後,我們隊裏跟知青說,想吃菜,上灘買,看見哪顆菜好,就鏟哪一棵;看見哪個瓜果好,就摘哪一個,沒想到,好多知青都來了。更讓人欣喜的是,好多城裏人也來了。夏天不說,人多。這大冬天,下著雪,居然有人還來呢。說老實話:咱這兒社員群眾,誰會舍得一毛錢,去買一個雞蛋呢。煮熟再加五分錢。這不是上等好事兒嗎?問那些買咱雞蛋的城裏人,為啥要這樣。他們說,城裏賣的雞蛋哪有這麽新鮮呢。雞蛋靠黃還要票,哪能讓人隨便買了。到咱這裏啥都好,還不讓咱發財了?就這方圓三五裏的知青來咱這裏買菜的也都多了去,更別說,城裏專門來咱這裏看景的。要是沒有這些知青來,誰來買我們這些東西呢。”
“他還說:光這灘邊撒種的葉子菜,這半年收益也有百十塊。我問他是咋會想到這上麵的。他說他原先就在陝西西安市工作,低標準那會兒,響應國家號召,從西安辭職迴來的。我說:你吃虧了。他遺憾之極,說吃大虧了,把媳婦孩子都害到鄉裏來了。這是他一生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也是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情,這也是他感覺最對不起老伴兒和孩子們的事情。我從側麵探試著詢問他是否有問題。他說,他沒有一點問題,純粹是響應號召,自覺自願,報名下放迴家鄉來的。我問他當時不辭職,不迴來,可以不可以。他說可以不辭職,可以不迴來,沒人逼你,說那都是自己要求迴來的,沒人逼,辭職迴來這事兒純粹怨自己,國家隻是號召,沒人逼。當時我還覺得奇怪。我就問他:‘沒人逼,你是自覺自願迴來的,你還有啥後悔,啥遺憾呢?’讓人再也沒想到是,他竟然會說:“當時城裏苦,餓肚子,當時城裏不如鄉裏,我沒能熬過那個艱難時期,沒能熬到好時候:遺憾也就在這裏。”
孫泉源聽著,臉上表情居然變冷了。冷冷的很肯定的說:“吃這虧的人多了。從單位辭職,在城裏沒工作,當時國家政策是可以做小本買賣,是可以做小生意的。。”
小三和小四聽著孫泉源這麽說,隻覺遠離他們想知道的事情了。看著張永東,又看看孫泉源,意思是期望孫泉源先別說,先讓金安然說。張永東很聰明,問一句:“你們跟安然說,你們還想問他什麽,讓他跟你們說。”
小三和小四幾乎同時問:“我們覺得不會隻是因為這事兒不整我們,隻怕還有更主要不整我們的原因沒說吧。到底他們為啥不整我們,別怕我們難為情,你隻管照直說,我們能夠承受得了。”
金安然哈哈一笑。說:“他給我說了最主要原因,我還沒聽完,我就說,這夾河灘看灘老人真是睿智善良明白人。”
知青們湊在一起喝酒論英雄,論天下,胡噴海吹起來,那是想哪兒說哪兒,沒有範圍分寸。盡管他們從小都經曆過、聽聞過那麽多政治運動的厲害,也都知道禍從口出的嚴重性。但畢竟年少,閱曆還少,都不油滑,又有幾個人能在朋友麵前不說實話?
實話都是從心底掏出來的。既是從心底掏出來,自然就是自己對事兒的真實看法和評判,沒看別人的臉麵,也沒考慮別人的感受。人們喜歡實在人,願意聽實話。可這實話沒能顧及別人的感受,沒能顧及別人能不能接受,因而有些實話就很傷人,就很討人厭。就像孫泉源所說的:十個知青八個賊;(你自己就是知青,你還罵知青,你他媽啥玩意兒嘛,當著這麽多知青的麵,還敢說這話。)他隻佩服金安然。金安然是帥才,知道學習,又仁義,頭頂青天,腳站大地,實幹,正氣,人家沒有雄心去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人民,人家心裏卻想著隊裏的社員群眾。他這意思好像隻有金安然才能稱得上是知識青年,別人都配不上知識青年這個稱號。好像知青中明白事兒的人不多,隻知道渾渾噩噩跟著瞎哄瞎跑,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太少:這話就不讓人待見了。
幸虧孫泉源是這幫鐵中知青請來的,若不然,抬杠是小事兒,動手打,隻怕也有可能。鐵中知青賞他麵子:“金安然是英雄。既是英雄,哪天引見引見。看這英雄又能從咱身邊的事情中發出什麽感慨,發表出什麽高論來。”
張永東說:“這容易:金安然也在咱這兒修渠呢。他就住在旁邊的村子裏。哪天叫他來,或者咱們去他那裏:這都容易。”
孫泉源說:“今天不行。今天咱們喝多了。酒醒後可以去。好多事情,讓他給咱批解批解,隻怕真會另有一番新意。”
不屬於油滑的知青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當真。說住引著去見金安然,這麽多天,沒引見。那幫知青弟兄們等不及,都來了。先到小三小四他們那知青院。小四說:“這好辦。張永東、孫泉源就在我們院子這隔壁。我去把他倆叫過來,咱們一起去金安然那裏。要不就讓他倆去把金安然叫到我們這院裏。咱們這兒都是自己人,說話也方便。”
不一會兒,小四叫來張永東和孫泉源。看看來這一大幫,孫泉源說:“還是把金安然叫到咱這兒說話方便些。”
又一會兒,他和張永東果真帶著金安然進了門。大家都打招唿,大家都問好。孫泉源和張永東去請他來時就說得很清楚,就是鐵中知青弟兄要向他請教問題,要跟他侃大山,要跟他談一談咋做知青咋做人。
知青見麵交心談話這很好。金安然也抽煙,帶盒煙,就來了。
煙這東西不好。抽煙是壞習慣。可知青沒人管,又有幾個男知青不抽煙?相互上煙。一人一顆,點上。小三因跟金安然早幾個月在一起參加縣裏召開的知青代表會,還算熟悉些。因而先問:“我們在這隊下沒人管,想幹活了就幹;不想幹活,隨便:也不管閑天忙天。你知道我們隊長咋說我們的?知識青年下鄉來,這是政治任務。我們得保證知識青年安全,隻要不出事兒就好,哪還顧得他們幹不幹活呢。你們隊下這麽說你們麽?”
金安然說:“剛來時他們也是這麽說,等到幾個月過去,他們態度就改變了。好像有點有意使用咱知青一樣,故意給壓些擔子。這次來渠首,大隊讓我當副領隊,這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小四說:“你們幹沒幹過讓人抓摸不住的事情嗎?”
這話金安然不明白是啥意思,笑著問:“我不知道你具體問的是什麽。”
小三哈哈笑,解釋說:“他是問你們偷沒偷過隊裏的菜。偷沒偷過隊裏的玉米、豆子、紅薯、紅薯葉子,什麽能吃的東西
金安然笑了。說:“菜倒沒偷過:我們隊下分的菜夠吃了。不過水果下來,我們就是不去偷,隊下的小夥伴們也會老早偷來讓我們吃,說下來時不吃,過完這幾天就沒有了。說不早點吃遺憾。其實,沒過兩三天,光那隊下分的那些落果就夠吃了。至於玉米、豆子這些也用不著偷;偷著要工夫,偷來也沒工夫煮,還偷它有啥用呢。有人煮熟了讓我們吃。那東西秋天到處都是,偷不偷都能吃到嘴裏。也就用不著偷。”
小四問:“偷雞摸狗,幹沒幹過?”
金安然說:“這種事情不能幹,也不會幹。那是砸貧下中農的鹽罐子,這事兒不能幹。”
鐵中知青有人問:“那你們不覺得饞?”
金安然說:“入鄉隨俗。社員群眾都是整年不見葷腥,他們不饞?同甘共苦,在這方麵最能體現。幾個月不吃肉,饞。忍住。這就是考驗。知青受考驗,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聽得這麽說,小四忽然笑著問:“有個問題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那就是:麥收過了之後,我們嘴饞,夜裏洑過河,去夾河灘上拽了兩迴菜。第二次人家發現了。真夠意思,沒有收拾我們,倒跟我們說,這半夜渡河太危險。想吃菜,跟他們說,他們用船載我們過河,到灘上看著哪些菜好鏟哪些,按市價賣給我們,比我們夜半渡河去拽菜劃來多了。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為啥沒整我們,還要這麽善待我們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金安然說:“修渠來到這裏時間不長,利用休息時間,我到夾河灘上做過社會調查。在夾河灘上跟好多人說過話,也跟夾河灘上那個看灘老人促膝交談過。我倆說的也就是當地風土人情,灘上適合長什麽莊稼。他跟我說了些過去發生的事情,灘上最適合種什麽。他還說,灘上種菜比種麥子、玉米、穀子這些糧食劃來得多,以及老人對世間事物的一些看法。但他至始至終沒有跟我提及咱們知青夜半渡河上灘去拽他們菜的事情。就是你們前些日子相聚喝酒,酒桌上,你們說了夜半渡河上灘拽菜的事情。孫泉源覺得人家沒有懲罰你們很奇怪。他不知原因,就和張永東去詢問我。我也不知道原因。我就上灘去問了看灘老人。老人說:本來隊裏是要下狠手的。老人跟隊裏建言,如此這般說了那麽一番話。隊長覺得老人說得有道理,也就按照老人說的去做了。畢竟隊裏太窮,做得遠不到家,即便這樣,隊下已有不小收益了。我問都有哪些收益。老人說,這也是知識青年來到這裏帶給他們的福分。我問啥福分。老人說:‘原先灘上多種麥子、玉米、穀子,這一類莊稼。蔬菜也種一點,不敢多,夠隊下社員群眾吃就行了。因而這河漲河落,那損失也不算小。咋說呢,河落時溜著灘邊種,河水漲,那莊稼生長周期長,不成熟,看著莊稼淹死,衝走了,那心裏別提多難受。知青這事兒出了以後,我們隊裏跟知青說,想吃菜,上灘買,看見哪顆菜好,就鏟哪一棵;看見哪個瓜果好,就摘哪一個,沒想到,好多知青都來了。更讓人欣喜的是,好多城裏人也來了。夏天不說,人多。這大冬天,下著雪,居然有人還來呢。說老實話:咱這兒社員群眾,誰會舍得一毛錢,去買一個雞蛋呢。煮熟再加五分錢。這不是上等好事兒嗎?問那些買咱雞蛋的城裏人,為啥要這樣。他們說,城裏賣的雞蛋哪有這麽新鮮呢。雞蛋靠黃還要票,哪能讓人隨便買了。到咱這裏啥都好,還不讓咱發財了?就這方圓三五裏的知青來咱這裏買菜的也都多了去,更別說,城裏專門來咱這裏看景的。要是沒有這些知青來,誰來買我們這些東西呢。”
“他還說:光這灘邊撒種的葉子菜,這半年收益也有百十塊。我問他是咋會想到這上麵的。他說他原先就在陝西西安市工作,低標準那會兒,響應國家號召,從西安辭職迴來的。我說:你吃虧了。他遺憾之極,說吃大虧了,把媳婦孩子都害到鄉裏來了。這是他一生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也是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情,這也是他感覺最對不起老伴兒和孩子們的事情。我從側麵探試著詢問他是否有問題。他說,他沒有一點問題,純粹是響應號召,自覺自願,報名下放迴家鄉來的。我問他當時不辭職,不迴來,可以不可以。他說可以不辭職,可以不迴來,沒人逼你,說那都是自己要求迴來的,沒人逼,辭職迴來這事兒純粹怨自己,國家隻是號召,沒人逼。當時我還覺得奇怪。我就問他:‘沒人逼,你是自覺自願迴來的,你還有啥後悔,啥遺憾呢?’讓人再也沒想到是,他竟然會說:“當時城裏苦,餓肚子,當時城裏不如鄉裏,我沒能熬過那個艱難時期,沒能熬到好時候:遺憾也就在這裏。”
孫泉源聽著,臉上表情居然變冷了。冷冷的很肯定的說:“吃這虧的人多了。從單位辭職,在城裏沒工作,當時國家政策是可以做小本買賣,是可以做小生意的。。”
小三和小四聽著孫泉源這麽說,隻覺遠離他們想知道的事情了。看著張永東,又看看孫泉源,意思是期望孫泉源先別說,先讓金安然說。張永東很聰明,問一句:“你們跟安然說,你們還想問他什麽,讓他跟你們說。”
小三和小四幾乎同時問:“我們覺得不會隻是因為這事兒不整我們,隻怕還有更主要不整我們的原因沒說吧。到底他們為啥不整我們,別怕我們難為情,你隻管照直說,我們能夠承受得了。”
金安然哈哈一笑。說:“他給我說了最主要原因,我還沒聽完,我就說,這夾河灘看灘老人真是睿智善良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