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肯定記得曾經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白天在家耕耘自己的土地,晚上則背著一個簡陋的木製醫藥箱,腳穿草鞋,走村串戶,給當地農村人治病。
他們本身也是一個農村人,醫療技術並不算高,用後世的醫療資質來看,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稱得上是庸醫。
林新甲領著一個皮膚黝黑、戴解放帽,身穿一套洗得泛白的同色布衣的瘦削中年人,沿著樓梯來到二樓小客廳。
李建昆說了聲坐吧,瘦削中年人大大方方在一張單人位真皮沙發上落座,坐姿端正,腰杆筆直,目不斜視。
林新甲親自替他倒來一杯茶水,說了聲“童醫生請喝茶”。
名叫童小華的赤腳醫生道過謝,雙手接過。
赤腳醫生四個字,乍一聽似乎帶點貶義色彩,其實不然,這類擱後世被許多不明就裏的人打上庸醫標簽的人,在這個年代的農村,卻有一個特別高大上的尊稱。
正是赤腳醫生。
在建國之初直到五十年代末,我們的醫療資源和條件都非常緊張,尤其是在更廣袤的農村裏,農村人生病,基本靠拖和等來應對。
“拖”就是拖延,根本不去管,任疾病自生自滅;“等”就是等待,等待死神來臨。
並非農村人真的無知到這種地步,連疾病生死都敢忽視,是真的沒有辦法,如果距離城市近一些的地方還好說,可以去城市就醫,反之,大多情況下隻能如此,或者找些道聽途說的偏方來治療。
因此那個時候的農村因病去世的人很多,特別是在新生兒這一塊,有個數據,那一時期,新生兒病死率一度達到30%。
這是什麽概念?
它預示著在3-4個嬰兒當中,就有一個會在繈褓裏死掉。
這一切都是因為受當時農村匱乏的醫療資源限製,無醫無藥,疾病才會肆虐。
須知,我們當時攏共七億多人口,而農村就占據六億。
六十年代在教員的親自關心之下,這一情況得以改變,聽從他的偉大號召,農村多出這樣一群人,既有本身就是當地的農村人,也有來自於城市的上山下鄉知青,他們大多從零開始,克服種種困難,看書學習,在自己身上練習紮針,以此艱難地掌握了基礎的醫療知識。
農村人很忙,白天要下地幹活,赤腳醫生們除了要做好自家的農活,還要背著藥箱,爬坡上坎來到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普及防疫知識;不論陰晴,不分晝夜,有村民染上疾病,赤腳醫生就得冒著雨雪,頂著月色,踩著泥濘的鄉間小道,匆匆而至。
那時候農村人很窮,看病治病最關心的不是病情,而是需要多少錢,赤腳醫生往往會對他們說不用收費,其實卻是赤腳醫生們自掏腰包……
一種無比崇高的信念砥礪著他們。
恰恰就是這樣一群“庸醫”,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間,竭盡所能挽救著六億多農村人的生命,其實,他們完全算得上是新中國真正的醫生。
醫術高超固然可敬,倘若無懸壺濟世之心,反落下乘。
人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群“庸醫”。
作為同樣是農村人的李建昆,對於赤腳醫生沒有任何偏見,但是,任何群體內都有害群之馬,如果確實是眼前這人胡亂醫治,造成林老師中毒身亡,這個債,身為小舅子的李建昆,必須討要。
“童醫生,我想跟你確認幾件事。”
“你說。”
“你替我姐夫治過病嗎?”
“治過。”
“能具體說說嗎,都是怎麽治的,用過什麽藥?”
“林雲從小身體就不好,我給他治病的次數多了去,記得他大概十歲出頭的時候,有次發痢疾,家裏窮用不起西藥,是我去山上采的草藥。”
童小華看著李建昆,壓抑著一股怒火說道,“我知道你想打聽什麽,懷疑我治死了林雲。林家富起來後,看病吃藥根本算不上花銷,犯得著再找我這個半桶水?正規大醫院當然更好,他們找我我都得推過去。
“之前林雲從醫院帶迴些吊瓶,倒是找我紮過,三天,沒好利索,我讓他再去醫院看看,後麵顯然沒去,村裏人、他那些叔伯姨嬸兒們更信鎮上的神醫……”
李建昆打斷他,“神醫?”
“你隨便打聽一下就知道,傳得神乎其神,說是癌症也能治,我董小華雖然不是什麽文化人,但是也知道既然現代醫學把某種病判定為癌症,說明是人力很難迴天的事,一個小鎮上的醫館、醫生敢說這種話……嗬。”
似乎有千言萬語,最終隻化作一聲譏笑,其中飽含著深深的無奈。
董小華不止一次試圖向村裏人闡述清楚這個道理,雖然沒有被罵得狗血淋頭,卻也沒少聽到些風言風語。
諸如“自己醫術不行,嫉妒別人”、“要是都去鎮上找神醫看病,他每年可得少一份好收入”、“人總是會變的”,此類。
李建昆皺眉問:“所以我姐夫後來是去鎮上找的所謂的神醫治的病?”
“這你問我幹嘛,你們自家人不是更清楚。”
李建昆望向林新甲,後者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情。
事實上,此事讓林新甲非常自責,他甚至認為林雲的死,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他多迴來看看,如果他足夠重視,如果他抽出些時間把林雲安排到港城治療,林雲大概率還活得好好的。
他不知道,這種心理李建昆也有。
而歸根結底在於一件事,他們獲得的信息都說,沒有那麽嚴重。
李建昆曾專門為此事,詢問過姐姐,姐姐說是感冒引起的肺炎,去過大醫院,看過醫生,開了藥,醫生也沒強留著住院,又說醫生講林老師身體太差,需要慢慢調養。
單從這些話上聽,誰會聯想到大問題?
隻是他現在才後知後覺到,姐姐口中的“醫生”,並非同一個人。
李建昆有些怨恨自己當時聽岔了,沒有仔細打聽。
前麵大醫院的醫生,從現在查證的情況來看,應該沒有過失。
而後麵那個醫生,很可能在謀財害命!
盡管姐姐現在的狀態,不適合詢問某些事,但是為了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李建昆還是準備找她談談。
個中細節,她無疑最清楚。
讓林新甲送走童醫生後,李建昆來到二樓主臥,姐姐膚色暗沉、兩眼呆滯躺在床上,老母親守在床邊,小妹和紅衣刻意講著有趣事,也不曾換來她一丁點興趣。
示意沈姑娘帶著小妹先出去,李建昆坐到床沿邊的老母親身邊,側身握著姐姐冰涼的雙手,柔聲問:“姐,聽說姐夫還去鎮上看過病?”
李雲裳幹裂的嘴唇翕合,仿佛說了聲嗯。
李建昆十分為難,不知道該怎麽跟這種狀態下的她溝通,思忖片刻後,沉聲說道:“我去過市人民醫院,找過那位孔勁鬆醫生,我就是想搞明白,一個感冒引發的病,也不是沒治過,怎麽就會……死人?
“孔醫生告訴我一樁蹊蹺,說那天夜裏姐夫送去搶救時,嘴唇發烏,中醫講究望聞聽切,說他和好幾名醫生一致認為,或許是一種中毒症狀。
“姐,姐夫後麵還有沒有找過別的醫生治病,有沒有吃過其他藥?”
原本渾渾噩噩的李雲裳,此刻算不上漂亮的大眼睛裏,恢複一些生氣,死死盯著弟弟問:“你是說,你姐夫是吃錯藥,被毒死的?”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有!有啊,嗚嗚嗚……我其實也覺得那藥好奇怪啊,可是他們都說沒問題,人家得癌症的人也這樣治,說那人是神醫,救死扶傷的活菩薩……”
聽著姐姐一邊哭泣,一邊斷斷續續地將事情道來。
林老師後續治療的過程,在李建昆腦子裏拚湊出一個完整的情景。
彼時因為去市人民醫院看過兩次病,林老師的病仍然沒有好利索,於是和老林家沾親帶故的一些村中長輩,紛紛建議讓林老師去鎮上的福祿壽醫館看看。
說那位坐館的龐福生醫生如何如何了得,不少外地人都慕名而來求醫,連不少身患癌症的人都被他治好。
林雲當時說過,肯定誇大其詞了。
仍沒有學會本地話,對此不甚了解的李雲裳,覺得也是如此。
耐不住長輩們的慫恿和打包票,夫妻倆商量著去看看倒也無妨,路程比去市人民醫院要近很多,不耽誤時間。
再說林雲得的也不是大病,想著能開醫館的人總能治好,就近就醫,符合他心意。
於是兩口子慕名來到鎮上的福祿壽醫院,見到被稱作神醫的龐福生醫生,後者給林雲看過之後,也說不是大病,不過說他身體孱弱,邪氣入體,想要徹底根治,還需要耐住性子慢慢調養。
李雲裳覺得有道理。
林雲知道中醫確實有邪氣入體的說法。
然後夫妻倆遵聽醫囑,買了一種叫“功德湯”的藥。
“……那種藥的吃法好奇怪,那個龐醫生讓吃完後要多喝水,我問喝多少,他說一直喝,喝到喝不下去為止,林雲用過一副後,上吐下瀉,龐醫生說是正常現象,說這樣體內的毒素才能排出來,村裏人也說都是這樣的……”
李建昆麵沉如水,不過很快收斂,安慰姐姐讓她躺睡下去,表示自己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隔日上午,李雲裳的那輛黑色皇冠轎車出現在萬寶鎮。
鎮子不大不小,縱橫兩條街,十字路口處人滿為患,福祿壽醫館落座在路口南麵,聚集的人們也都麵朝那個方向。
在醫館門口,支起一口大鐵鍋,兩個青壯小夥用一隻大號鍋燒在鍋裏輪流攪拌,裏麵是一鍋奶白色的濃稠湯水,空氣中彌漫著複雜難明的藥味。
“幹什麽幹什麽!排、排……嗬嗬,你請,你先請。”
李建昆帶著富貴,從人堆裏直插醫館門前。
如果說衣著光鮮、隻是臉像見不得人一樣的李建昆,還能讓許多人生出不爽,那麽當他們迴頭看到身高兩米、魁梧如大山的富貴後,紛紛敢怒不敢言。
不過對於這種插隊行為,醫館的人並不慣著。
一個留著齊耳短發的姑娘,在醫館門口攔下兩人,昂著下巴淡淡道:“迴去,排隊。”
李建昆從棕色皮夾克內襯,摸出一遝錢,在姑娘驚愕的表情中,抽出一張,塞進她碎花褂子一側的斜口兜。
第四套人民幣雖然八七年就開始發行,但是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不曾見過“老人頭”,更別提一遝嶄新的老人頭。
那可是一個萬元戶!
姑娘彎下腰,嘻嘻笑著,做邀請狀,“您請,您二位請進。”
盡管李建昆二人先走進醫館,但是這姑娘比他們跑得更快。在她的安排下,李建昆得以很快插隊見到神醫龐福生。
李建昆走進門時,廊道裏排著一排人,臉色自然不太好。
房間裏,紅漆五屜桌後麵坐著一個穿白色對襟衫的中年男人,蓄著一指長的山羊胡,見到頭戴鴨舌帽和墨鏡的李建昆,伸手捋著胡須,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意味。
李建昆漠無表情說:“我有病,慕名而來。”
龐福生捋須笑道:“看得出。”
李建昆墨鏡後的雙眼眯了眯,攤攤手,意思是接下來什麽流程的意思。
龐福生示意他在五屜桌對麵的同色靠背椅上坐下。
李建昆一邊照辦,一邊問:“要把把脈嗎?”
龐福生不屑一笑,搖搖頭,開始詢問他哪裏不舒服。
“心裏躁得慌,好像有團火在燒,前兩天還渾身發抖……”
三句半話後,龐福生露出了然於胸的神色,開始提筆寫藥單。
“我得的是什麽病?”李建昆問。
“內疾,肝火過盛,以至於五髒火燥、幹澀。我有一個方子,專治此症。”
李建昆接過藥方,上麵的字跡比大醫院的老中醫寫得還要認不清,真真是一個字都不認識。
“怎麽用?”
“口服,一日兩次。吃完記得多喝水,越多越好。”
李建昆說了聲好,起身離開,來到樓下抓藥的地方,正好看見那個穿碎花衫的姑娘,李建昆攤開手中藥單,呈給她看,問:“認識嗎?”
姑娘搖搖頭,遂笑嘻嘻地小聲道:“不用認識,都是‘功德湯’。”
說罷,向門外努努嘴。
那口大鍋裏煮的正是功德湯,不過是半成品,李建昆支付五十六塊錢後,獲得兩瓶成品功德湯。
離開福祿壽醫館,徒步兩分鍾迴到皇冠車上,李建昆把兩瓶藥遞給司機小張,“拿去化驗,我要知道主要成份是什麽。”
他現在已經完全確定,這個所謂的神醫龐福生就是個騙子。
可悲的是,這年頭這樣的騙子還真不少。
怒火在心頭壓抑著,在揭發龐福生,向他討債之前。
李建昆一來想拿到確鑿的證據,二來,要搞清楚林老師到底是死於什麽毒。
人,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何況是那樣一個好人。
何況是他的親人!
他們白天在家耕耘自己的土地,晚上則背著一個簡陋的木製醫藥箱,腳穿草鞋,走村串戶,給當地農村人治病。
他們本身也是一個農村人,醫療技術並不算高,用後世的醫療資質來看,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稱得上是庸醫。
林新甲領著一個皮膚黝黑、戴解放帽,身穿一套洗得泛白的同色布衣的瘦削中年人,沿著樓梯來到二樓小客廳。
李建昆說了聲坐吧,瘦削中年人大大方方在一張單人位真皮沙發上落座,坐姿端正,腰杆筆直,目不斜視。
林新甲親自替他倒來一杯茶水,說了聲“童醫生請喝茶”。
名叫童小華的赤腳醫生道過謝,雙手接過。
赤腳醫生四個字,乍一聽似乎帶點貶義色彩,其實不然,這類擱後世被許多不明就裏的人打上庸醫標簽的人,在這個年代的農村,卻有一個特別高大上的尊稱。
正是赤腳醫生。
在建國之初直到五十年代末,我們的醫療資源和條件都非常緊張,尤其是在更廣袤的農村裏,農村人生病,基本靠拖和等來應對。
“拖”就是拖延,根本不去管,任疾病自生自滅;“等”就是等待,等待死神來臨。
並非農村人真的無知到這種地步,連疾病生死都敢忽視,是真的沒有辦法,如果距離城市近一些的地方還好說,可以去城市就醫,反之,大多情況下隻能如此,或者找些道聽途說的偏方來治療。
因此那個時候的農村因病去世的人很多,特別是在新生兒這一塊,有個數據,那一時期,新生兒病死率一度達到30%。
這是什麽概念?
它預示著在3-4個嬰兒當中,就有一個會在繈褓裏死掉。
這一切都是因為受當時農村匱乏的醫療資源限製,無醫無藥,疾病才會肆虐。
須知,我們當時攏共七億多人口,而農村就占據六億。
六十年代在教員的親自關心之下,這一情況得以改變,聽從他的偉大號召,農村多出這樣一群人,既有本身就是當地的農村人,也有來自於城市的上山下鄉知青,他們大多從零開始,克服種種困難,看書學習,在自己身上練習紮針,以此艱難地掌握了基礎的醫療知識。
農村人很忙,白天要下地幹活,赤腳醫生們除了要做好自家的農活,還要背著藥箱,爬坡上坎來到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普及防疫知識;不論陰晴,不分晝夜,有村民染上疾病,赤腳醫生就得冒著雨雪,頂著月色,踩著泥濘的鄉間小道,匆匆而至。
那時候農村人很窮,看病治病最關心的不是病情,而是需要多少錢,赤腳醫生往往會對他們說不用收費,其實卻是赤腳醫生們自掏腰包……
一種無比崇高的信念砥礪著他們。
恰恰就是這樣一群“庸醫”,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間,竭盡所能挽救著六億多農村人的生命,其實,他們完全算得上是新中國真正的醫生。
醫術高超固然可敬,倘若無懸壺濟世之心,反落下乘。
人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群“庸醫”。
作為同樣是農村人的李建昆,對於赤腳醫生沒有任何偏見,但是,任何群體內都有害群之馬,如果確實是眼前這人胡亂醫治,造成林老師中毒身亡,這個債,身為小舅子的李建昆,必須討要。
“童醫生,我想跟你確認幾件事。”
“你說。”
“你替我姐夫治過病嗎?”
“治過。”
“能具體說說嗎,都是怎麽治的,用過什麽藥?”
“林雲從小身體就不好,我給他治病的次數多了去,記得他大概十歲出頭的時候,有次發痢疾,家裏窮用不起西藥,是我去山上采的草藥。”
童小華看著李建昆,壓抑著一股怒火說道,“我知道你想打聽什麽,懷疑我治死了林雲。林家富起來後,看病吃藥根本算不上花銷,犯得著再找我這個半桶水?正規大醫院當然更好,他們找我我都得推過去。
“之前林雲從醫院帶迴些吊瓶,倒是找我紮過,三天,沒好利索,我讓他再去醫院看看,後麵顯然沒去,村裏人、他那些叔伯姨嬸兒們更信鎮上的神醫……”
李建昆打斷他,“神醫?”
“你隨便打聽一下就知道,傳得神乎其神,說是癌症也能治,我董小華雖然不是什麽文化人,但是也知道既然現代醫學把某種病判定為癌症,說明是人力很難迴天的事,一個小鎮上的醫館、醫生敢說這種話……嗬。”
似乎有千言萬語,最終隻化作一聲譏笑,其中飽含著深深的無奈。
董小華不止一次試圖向村裏人闡述清楚這個道理,雖然沒有被罵得狗血淋頭,卻也沒少聽到些風言風語。
諸如“自己醫術不行,嫉妒別人”、“要是都去鎮上找神醫看病,他每年可得少一份好收入”、“人總是會變的”,此類。
李建昆皺眉問:“所以我姐夫後來是去鎮上找的所謂的神醫治的病?”
“這你問我幹嘛,你們自家人不是更清楚。”
李建昆望向林新甲,後者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情。
事實上,此事讓林新甲非常自責,他甚至認為林雲的死,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他多迴來看看,如果他足夠重視,如果他抽出些時間把林雲安排到港城治療,林雲大概率還活得好好的。
他不知道,這種心理李建昆也有。
而歸根結底在於一件事,他們獲得的信息都說,沒有那麽嚴重。
李建昆曾專門為此事,詢問過姐姐,姐姐說是感冒引起的肺炎,去過大醫院,看過醫生,開了藥,醫生也沒強留著住院,又說醫生講林老師身體太差,需要慢慢調養。
單從這些話上聽,誰會聯想到大問題?
隻是他現在才後知後覺到,姐姐口中的“醫生”,並非同一個人。
李建昆有些怨恨自己當時聽岔了,沒有仔細打聽。
前麵大醫院的醫生,從現在查證的情況來看,應該沒有過失。
而後麵那個醫生,很可能在謀財害命!
盡管姐姐現在的狀態,不適合詢問某些事,但是為了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李建昆還是準備找她談談。
個中細節,她無疑最清楚。
讓林新甲送走童醫生後,李建昆來到二樓主臥,姐姐膚色暗沉、兩眼呆滯躺在床上,老母親守在床邊,小妹和紅衣刻意講著有趣事,也不曾換來她一丁點興趣。
示意沈姑娘帶著小妹先出去,李建昆坐到床沿邊的老母親身邊,側身握著姐姐冰涼的雙手,柔聲問:“姐,聽說姐夫還去鎮上看過病?”
李雲裳幹裂的嘴唇翕合,仿佛說了聲嗯。
李建昆十分為難,不知道該怎麽跟這種狀態下的她溝通,思忖片刻後,沉聲說道:“我去過市人民醫院,找過那位孔勁鬆醫生,我就是想搞明白,一個感冒引發的病,也不是沒治過,怎麽就會……死人?
“孔醫生告訴我一樁蹊蹺,說那天夜裏姐夫送去搶救時,嘴唇發烏,中醫講究望聞聽切,說他和好幾名醫生一致認為,或許是一種中毒症狀。
“姐,姐夫後麵還有沒有找過別的醫生治病,有沒有吃過其他藥?”
原本渾渾噩噩的李雲裳,此刻算不上漂亮的大眼睛裏,恢複一些生氣,死死盯著弟弟問:“你是說,你姐夫是吃錯藥,被毒死的?”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有!有啊,嗚嗚嗚……我其實也覺得那藥好奇怪啊,可是他們都說沒問題,人家得癌症的人也這樣治,說那人是神醫,救死扶傷的活菩薩……”
聽著姐姐一邊哭泣,一邊斷斷續續地將事情道來。
林老師後續治療的過程,在李建昆腦子裏拚湊出一個完整的情景。
彼時因為去市人民醫院看過兩次病,林老師的病仍然沒有好利索,於是和老林家沾親帶故的一些村中長輩,紛紛建議讓林老師去鎮上的福祿壽醫館看看。
說那位坐館的龐福生醫生如何如何了得,不少外地人都慕名而來求醫,連不少身患癌症的人都被他治好。
林雲當時說過,肯定誇大其詞了。
仍沒有學會本地話,對此不甚了解的李雲裳,覺得也是如此。
耐不住長輩們的慫恿和打包票,夫妻倆商量著去看看倒也無妨,路程比去市人民醫院要近很多,不耽誤時間。
再說林雲得的也不是大病,想著能開醫館的人總能治好,就近就醫,符合他心意。
於是兩口子慕名來到鎮上的福祿壽醫院,見到被稱作神醫的龐福生醫生,後者給林雲看過之後,也說不是大病,不過說他身體孱弱,邪氣入體,想要徹底根治,還需要耐住性子慢慢調養。
李雲裳覺得有道理。
林雲知道中醫確實有邪氣入體的說法。
然後夫妻倆遵聽醫囑,買了一種叫“功德湯”的藥。
“……那種藥的吃法好奇怪,那個龐醫生讓吃完後要多喝水,我問喝多少,他說一直喝,喝到喝不下去為止,林雲用過一副後,上吐下瀉,龐醫生說是正常現象,說這樣體內的毒素才能排出來,村裏人也說都是這樣的……”
李建昆麵沉如水,不過很快收斂,安慰姐姐讓她躺睡下去,表示自己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隔日上午,李雲裳的那輛黑色皇冠轎車出現在萬寶鎮。
鎮子不大不小,縱橫兩條街,十字路口處人滿為患,福祿壽醫館落座在路口南麵,聚集的人們也都麵朝那個方向。
在醫館門口,支起一口大鐵鍋,兩個青壯小夥用一隻大號鍋燒在鍋裏輪流攪拌,裏麵是一鍋奶白色的濃稠湯水,空氣中彌漫著複雜難明的藥味。
“幹什麽幹什麽!排、排……嗬嗬,你請,你先請。”
李建昆帶著富貴,從人堆裏直插醫館門前。
如果說衣著光鮮、隻是臉像見不得人一樣的李建昆,還能讓許多人生出不爽,那麽當他們迴頭看到身高兩米、魁梧如大山的富貴後,紛紛敢怒不敢言。
不過對於這種插隊行為,醫館的人並不慣著。
一個留著齊耳短發的姑娘,在醫館門口攔下兩人,昂著下巴淡淡道:“迴去,排隊。”
李建昆從棕色皮夾克內襯,摸出一遝錢,在姑娘驚愕的表情中,抽出一張,塞進她碎花褂子一側的斜口兜。
第四套人民幣雖然八七年就開始發行,但是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不曾見過“老人頭”,更別提一遝嶄新的老人頭。
那可是一個萬元戶!
姑娘彎下腰,嘻嘻笑著,做邀請狀,“您請,您二位請進。”
盡管李建昆二人先走進醫館,但是這姑娘比他們跑得更快。在她的安排下,李建昆得以很快插隊見到神醫龐福生。
李建昆走進門時,廊道裏排著一排人,臉色自然不太好。
房間裏,紅漆五屜桌後麵坐著一個穿白色對襟衫的中年男人,蓄著一指長的山羊胡,見到頭戴鴨舌帽和墨鏡的李建昆,伸手捋著胡須,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意味。
李建昆漠無表情說:“我有病,慕名而來。”
龐福生捋須笑道:“看得出。”
李建昆墨鏡後的雙眼眯了眯,攤攤手,意思是接下來什麽流程的意思。
龐福生示意他在五屜桌對麵的同色靠背椅上坐下。
李建昆一邊照辦,一邊問:“要把把脈嗎?”
龐福生不屑一笑,搖搖頭,開始詢問他哪裏不舒服。
“心裏躁得慌,好像有團火在燒,前兩天還渾身發抖……”
三句半話後,龐福生露出了然於胸的神色,開始提筆寫藥單。
“我得的是什麽病?”李建昆問。
“內疾,肝火過盛,以至於五髒火燥、幹澀。我有一個方子,專治此症。”
李建昆接過藥方,上麵的字跡比大醫院的老中醫寫得還要認不清,真真是一個字都不認識。
“怎麽用?”
“口服,一日兩次。吃完記得多喝水,越多越好。”
李建昆說了聲好,起身離開,來到樓下抓藥的地方,正好看見那個穿碎花衫的姑娘,李建昆攤開手中藥單,呈給她看,問:“認識嗎?”
姑娘搖搖頭,遂笑嘻嘻地小聲道:“不用認識,都是‘功德湯’。”
說罷,向門外努努嘴。
那口大鍋裏煮的正是功德湯,不過是半成品,李建昆支付五十六塊錢後,獲得兩瓶成品功德湯。
離開福祿壽醫館,徒步兩分鍾迴到皇冠車上,李建昆把兩瓶藥遞給司機小張,“拿去化驗,我要知道主要成份是什麽。”
他現在已經完全確定,這個所謂的神醫龐福生就是個騙子。
可悲的是,這年頭這樣的騙子還真不少。
怒火在心頭壓抑著,在揭發龐福生,向他討債之前。
李建昆一來想拿到確鑿的證據,二來,要搞清楚林老師到底是死於什麽毒。
人,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何況是那樣一個好人。
何況是他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