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牌匾雖然還沒掛上去,主要有些資料還在審批中,李建昆走了不少關係,應該快的,暫且就稱唿它為創業家雜誌社吧。


    在距離創業家雜誌社不遠的東廠社區,李建昆物色到一家小印刷廠。


    這片社區位於大草廠胡同以北,美術館大街以南,東至王府井大街西側,西至北河沿大街東側,為啥叫……東廠,咱也不懂啊,不知和永樂的那個有沒有關係。


    小印刷廠叫“紅星印刷廠”,掛靠社區的企業。


    該說不說,紅星這種廠名,眼下全國沒有一萬,也有九千。


    “李同誌,您的這個要求,咱沒法滿足啊。”


    紅星印刷廠的廠長辦公室裏,馮大山一臉鬱悶,搞這個廠子兩年多,也印了兩年多的盜版小說,本以為終於能揚眉吐氣一把……錢不錢的先不提,咱就想印點有格調的東西。


    誰承想,單是人家要求的一個彩色工藝,他的老掉牙設備就拿不下來。


    李建昆沒有任何表情變化,他難道不知道這廠子不靠譜嗎?


    他是來做生意的麽,不,他是來一發入股的。


    “比金子還真。”


    李建昆熟悉未來走向,沒這個顧忌。受他影響,像小王的山河古玩城、魯娜的幸福百貨,也是民營企業。


    把廠子辦成這樣,已經掏幹他親朋好友的所有口袋,要不是半輩子耗在印刷業,其他的啥也不會,原來的廠子又不景氣,被迫下崗了,誰樂意幹這個。


    “籌啊,貸啊。”


    當然,說到猛,還得是陳春仙猛。


    當年一點政策沒有時,他就辦起了民營企業……


    “你?你不也就是個……搞掛靠的嗎?”


    “這你甭管,我有門路。”李建昆也不解釋。


    這年頭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選擇聯營或掛靠的模式,主要是擔憂。


    有了先進的設備,自然不擔心沒有大生意,哪怕分出一半賺頭,他肯定也比現在掙得多。


    “李同誌,您是有錢人,站著說話不腰痛啊。好吧,就算能籌到錢,想搞到您要求的那種檔次的設備,得去國外進口……您看,籌到人民幣也不頂用。”


    地啊錢啊的,這都好說。


    馮大山歎息一聲:“錢呢?”


    馮大山眼珠子骨碌碌轉著,心頭很是狐疑,又想著假如真有戲,他似乎左右不吃虧。


    主要問題是他不懂印刷行業,也實在沒時間和精力去辦一家印刷廠。


    辦雜誌社,必須要有自己的印刷廠,這年頭民營企業沒地位,指望別的印刷廠行不通。


    李建昆一臉人畜無害的笑容。


    他以為李建昆的雜誌社,也掛靠在哪個集體下麵,但還真不是。李建昆辦的是實打實的民營企業。


    “馮廠長,不是我說,你們廠的設備也太老了,連個掛曆也沒辦法印啊,怎麽不換套新的?”


    “你說真的?”


    “馮廠長,咱倆打個商量行嗎?要是我能幫你搞來這種設備,我們二一添作五,合夥幹成不?”


    馮大山打算信他一迴,反正見到設備再談後續,他也不損失什麽。


    李建昆心想,妥了。


    占一半股份,創業家雜誌擱這兒印刷,指定不帶花錢的,說不定靠著其他業務還有得賺。


    重點是,作為半個老板,廠子能以創業家雜誌為主。


    既不用自己出場地,也不用自己出技術人員。


    無非花幾個錢添置設備。


    大概率也要不了幾個錢。


    大山同誌的耳目不算聰慧啊……


    知道靠什麽創造利益最來菜嗎?


    信息差。


    一九八五年,是一個格外囂張的年份。


    經過一九八四,這樣一個奇跡之年後,社會上多出不少有錢人,從而形成了攀比式消費。


    消費帶動生產。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大企業便在爭相引進采購設備。這種積極性在曆史書裏被稱作“諸侯經濟”。


    有個數據:一九八五年,我們的貿易逆差達到前所未有的一百四十億。


    外匯貯備消耗極大,在盲目衝動之中,也造成了許多設備的重複引進。


    恰好李建昆知道,首都某地正在“悄默默”舉行易貨會。


    據說全國都有人來,他不信淘不到一套印刷設備。


    ……


    ……


    王秉權和李建昆從皇冠車上下來,這年頭有一點好,車在路邊隨便停,不擔心被貼條……


    兩人沿著廣場上的石板路,走向靠內的一座占地不小的展館。


    在他們九點鍾方向的空地上,露天擺放著一台三米高的巨大機床,大概率實在不好挪進展館。


    “喏,就這玩意兒,隻要你想要,拿不出錢沒事,有什麽給什麽,大米、土豆也成。”老王指著機床說。


    “這麽誇張?”李建昆瞪眼。


    “他們留在手上,不僅沒用,還是個麻煩,萬一相關部門審查,花這麽多外匯引進一台用不上的機器,怎麽交差?不如換成能用的東西,大米、土豆至少食堂能用,工人能吃吧。”


    聽聽又有些道理。


    這個曆史事件,叫作“工業設備搶購潮”。


    李建昆上輩子曾在資料中讀到過。


    在這一時期,我們有大批的企業拿著采購清單,跑去國外搜尋淘汰的二手設備,無數機械設備被引進迴國,其中又以家電生產線最多。


    我國家電行業也因此開啟了“戰國時代”,裹挾著一種既蓬勃又野蠻的姿態。


    “阿裏斯頓”這個稱謂,想必許多後世的孩子也會有所耳聞。比如,美菱阿裏斯頓。


    此時的人們,對於能在自己的品牌上加一個洋後綴,而感到興奮不已。


    目前市場上,有長風阿裏斯頓,長嶺阿裏斯頓,北冰洋阿裏斯頓,伯樂阿裏斯頓……攏共九個阿裏斯頓,全是造冰箱的,采購的是同一款生產線。


    阿裏斯頓,在這個國家龍生九子。放眼世界商業史上,也是獨此一例的現象。


    老王這次一起過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淘到點電冰箱方麵的設備。畢竟,方便——現貨,便宜——貨主焦急出手。


    不焦急的、不怕攤上事的,倒也有。


    前世一九八七年,有關部門曾對漢江進行過進口設備普查,發現全市共有價值五千一百萬的進口設備,然而這些設備基本都長時間閑置,有些甚至連包裝箱都沒拆開。


    還有更盲目的。


    川渝斥資八個億,從小日子引進了一整套維尼龍生產設備,然而,運迴來組裝建成後才發現,天然氣供應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即使把隔壁“重鋼”的天然氣全移過去,還不夠一半設備開工。


    西海引進了一套混凝土輸送泵,結果發現都是三十年前的舊設備,除了標牌是新的外,其他部件都邁進棺材了。


    …


    誠然,這種缺乏規劃的引進行為,造成了極大浪費,也消耗了大量外匯。


    但凡事都有兩麵性。


    比如我國的家電行業,正是在這一時期,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崛起。


    客觀講,這股引進熱潮對於我國輕工產業的更新換


    代,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


    兩人進入展館後,裏麵既熱鬧,也冷清。


    各種機械設備幾乎擺滿地麵,然而除了站在設備旁邊的、明顯是貨主的那些人外,逛客寥寥無幾。


    “好像一下又都不缺了。”老王感慨。


    “還是有所顧忌吧,擔心他們不會把好貨拿出來賣。”李建昆說,不過他知道,有些地區是真的引進多了。


    他倆一身光鮮,大搖大擺走進來,怎麽看都來頭不小,吸引了許多貨主的目光,臉上都帶著希冀。


    老王開始踅摸他的電冰箱設備。


    李建昆四處搜尋印刷設備的影子。


    “還不少呢,不過……”不多時,老王搖搖頭,沒相中。


    清溪電冰箱廠現在有一套一千萬美金的電冰箱生產線,使得他的眼光變得極高,盡管此行的目的也不是找生產線,隻是想淘點輔助小設備。


    “我連影子都沒看見……”


    或許是李建昆的運氣不好,又或者印刷設備在引進程度上,沒那麽招人喜歡。


    索性……


    “喂,同誌們!有沒有印刷設備啊?”


    人類有張嘴巴,就是用來交流的。李建昆扯著嗓子大喊,展館內響起迴聲。


    老半天沒人迴應,現場倒也多了些交談之聲。


    “我們那兒好像有單位有多的。”


    天籟之音傳來,李建昆心頭一喜,循著聲音走過去。


    說話的是一個帶狗皮帽的大叔,操著一口麻花音。“不過這次沒來。”


    “沒事大叔,能聯係就行。”李建昆遞過去一根華子,沒幾步路,運過來不費勁。


    這就嘮上了。


    大叔來自天津,說他們那兒有家大型印刷廠,從國外引進了一套據說最先進的印刷設備,結果貨拖迴來一瞧,拋開設備款式和生產廠家不談,和他們在用的設備,技術層次一毛一樣。


    純白搭。


    “你是嘛單位的?你們要是願意付外匯……”


    “付外匯。”李建昆說,外匯於他,相較於其他人來說,屬實談不上重要。


    “我感覺打五折他們都能出手!”


    李建昆聽成了打骨折,好像……也沒多大差。


    “大叔,這天兒還挺冷,我看現在過來逛的人也不多,不如找個館子喝兩盅溫酒,慢慢聊。此事還要仰仗您呢。”


    李建昆趁著握手,塞過去一包華子,熟練得讓人心疼。


    “好說好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我的80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9並收藏重生:我的80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