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日落,兩天後。
“來來,都醒醒了,前麵到站終點站,bj東!”
唿,總算……天籟!
列車員大媽一路穿過,挨個車廂通知,廣播?
不存在的。
李建昆立馬睜眼,也就閉目養神,哪還有睡意?
鍾靈和徐慶有這幫der,這會知道累了,個個頂著黑眼圈,神情疲憊,哈欠連連,活像犯了大煙癮。
但眼中仍精光四溢。
這年頭的人,都有種首都情結。
9億華夏兒女,皆懷揣著“這輩子至少去一次首都”的夢想,那種熾熱,絲毫不遜色於宗教徒對聖地的向往。
隻是很遺憾。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能如願。
“大首都,我來了!”
原本多少消停點的車廂,再次沸騰,好似迴光返照。
鍾靈大眼睛布林布林的,一眨不眨望窗外,也跟著小聲嘟囔:“大首都,我來了。”
姑娘,你可能要失望。
首都是首都沒錯,但大,談不上。
這個年代的bj市,隻有二環裏。
二環以外,皆為鄉下。
bj東站在朝陽,下車後,一群der身上的土包子氣質,再也藏不住,隻覺得眼睛不夠用。
時值上午。
日頭正好。
各院校在火車站都安排了迎新巴士。
‘哎,不習慣啊,一朝迴到解放前的感覺。’
李建昆心頭感慨。
前世這年頭,他也沒來過首都,所知所解,都源於後來的閱曆。
如今真真切切一看,好嘛,那些個資料,還帶點美化成份。
高樓是沒有的,電線照樣一坨一坨,老bj也沒見比他們多時髦,雙向兩車道仍顯寬闊,放眼望去,隻有兩種車。
自行車和公交車。
自行車且不提,公交車還挺俏皮。
頂是白的,車窗下刷著絳紅色或天藍色油漆,圓不楞登,尤其是臉,像手捏出來的,頂著一對大眼珠子,竟有點可愛。
別瞧這造型。
進口貨,斯柯達的柯羅莎。
一般城市還真沒有。
各大學的迎新車,就沒這檔次了,清一色的解放大卡。
八成還是從部裏調的。
“李建昆,徐慶有,那我先走了,有空找你們玩,你們也可以來找我啊。”
“記得呀,我是東語係,俄語專業!”
北語滿員發車。
北大的,綠油布車棚裏隻有仨,加上他倆五個。
不滿不走。
哎,哥們這顆躁動的搞事業的心哪。
盡給你們耽擱了!
-----------------
“老賊,這路不對吧?害,問你也是白問。”
慶有同誌開始懷疑人生。
這車啷個往鄉下跑呢?
來之前他跟這邊通過電話,遠房表弟告訴他,北大如何如何氣派,裏麵有勺園、鏡春園和淑春園等,共計九大園林!
明清時被皇家作為後花園。
50年代燕大和北大合並,在古典園林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古今相映。
謔!
徐慶有當時一聽,顛了,這是什麽神仙地界!
美滋滋啊。
潛意識裏就覺得,北大必定亭台樓閣,鳥語花香,緊挨著皇城。
出火車站時,他確實瞥見幾抹飛簷翹角,疑似皇城,可這車不擱那邊走。
柴油機突突突地,越突越遠。
都突出十幾裏了!
棚外景象愈發不對勁。
他生怕再跑下去,會跑迴他們那旮旯一樣的地方。
不知為何,李建昆忽覺得特爽,想想後,明白了。
眾人皆醉我獨醒!
瞧瞧這車裏,何止一個徐慶有,多半人湊到後欄邊,恨不能相信自己的狗眼。
說好的大首都呢?
說好的大氣派呢?
說好的bj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呢?
為什麽是一地泥巴!
特麽的路上還有牛!
“嗬嗬~”
年輕的朋友們哪,更刺激的還在後頭。
“學弟學妹,大家看,喏,那邊就是京張線……”
隨車有位學長,人挺隨和,渾沒有不好相處的感覺。
從1970到1977,7年間,全國各級高等院校,攏共招收了94萬名工農兵學員。
平心而論,這些人都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早前在火車上,有新生譏諷他們沒文化,那隻能說明他自己特沒見識,不曾想想自個有多少文化。
身處時代的洪流中,誰又能獨善其身?
而這些工農兵學員,在大學中學什麽呢?
學工,學農,還學軍!
講道理,那可是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這些人畢業後,多半迴到工礦企業和農村,擔任了幹部,成為生產一線的骨幹力量。
為祖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說一句,由於時代因素和慣性影響,年輕的他們中,部分人的某部分思想,確實還停留在過去。
嗯,相對尖銳。
‘京張線啊!’
李建昆向棚外投去視線。
行注目禮。
它不僅是老bj的印記,更是國人驕傲。
1909年,由詹老主持建成,是我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自行設計並投入營運的鐵路。
工程異常艱巨。
單是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的四條隧道,在那個隻靠雙手的年代,其難度就可想而知。
當時有消息傳出:
“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
歪果仁諷刺說,能建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未出世。
結果呢?
這無疑是一段頂好的打臉劇情,有沒有?
“前麵是成府路,咱們學校在成府路和京張線平交的第五個道口,嗯,再往前一軲轆。”
學長是個東北人,再怎麽注意,還是免不了少許大碴子味。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話雖然從56年就開始推廣,但這年頭能說麻溜的,還真不多。
耳邊盡是各種方普。
大名鼎鼎的五道口,到了。
徐慶有們也徹底傻眼。
這他娘的就是個農村啊!
放眼望去,還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這幫娃不知道,海澱素有京城糧倉之美名。
京西稻、玉泉鴨、四季青黃瓜、大久保桃子和北安河甜杏等農副產品,享譽京城。
“臥槽,老賊你看!全是泥巴路,鐵路橫在中間,咋的,還真有火車擱這穿呀?”
答對,沒獎。
李建昆也沒心情笑他,日後的宇宙中心啊,這會確實挺磕磣。
說它農村吧,有點拉踩之嫌,會侵犯到後世某些人的信仰。
是的,五道口後來在許多人心中,儼然成為一種信仰。
形象點的說法,涉及到一個頗有年代感的詞匯——
城鄉結合部。
車鬥裏,充滿沮喪的味道。
但更讓他們沮喪的,還在後麵。
永遠不要相信影視作品裏所呈現的,這個年代的北大樣貌。
真實情況是:
作為主校門的西門,遠沒有那麽紅豔,歲月斑駁,盡刻其上。
燕園內,戰爭和洪流帶來的創傷,觸目可見。
湖光塔影多了抹寂寥,古木參天少了份綠意,眼前的底色主要是灰黃——
附上一層灰蒙的各式建築。
大片光禿禿的黃土地。
當然,相較於更多地方,它還是美的,畢竟底蘊在。
解放大卡,停在學四食堂門口。
這座食堂還未投入運營,火急火燎剛落成,以滿足今年大批新生入學的需求。
多年後,學四這個頗具情懷,但不夠雅致的名字,會被“燕南美食”所取締。
裏麵有道菜,酒香壇肉,堪稱一絕。
北大食堂也會逐漸發展至11個。
食堂門頭上,拉起一條紅色橫幅,上書三個大字:迊新站。
大夥拎著大包小包下車。
這年頭行李箱遠未普及。
被子扛肩頭,其他瑣碎用網兜裝,兜內必有三件套:
紅雙喜的瓷臉盆。
淡黃色印牡丹花的國民床單。
磕磕碰碰露黑底的搪瓷缸。
甫一下車,大夥就被“迊”字,給整懵了。
“迎吧?”
“對對對,迎新站嘛,迎接咱們新生的。”
徐慶有問:“老賊,你認識這字不?”
李建昆隨口道:“zā。”
“沒錯,這位學弟說對了,讀zā。”
帶隊學長看向李建昆,露出讚許目光,在這片學識之地,有文化的人永遠最受尊敬。
“去年12月,新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迎的簡化字”。
學長解釋道。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個春節,將一個慣用的常見漢字,及時更新過來。
由此可見,北大學究之嚴謹與認真。
不過後來,迊字還是停用了。
“大家進吧,各自找組織!”
學長吆喝。
“來來,都醒醒了,前麵到站終點站,bj東!”
唿,總算……天籟!
列車員大媽一路穿過,挨個車廂通知,廣播?
不存在的。
李建昆立馬睜眼,也就閉目養神,哪還有睡意?
鍾靈和徐慶有這幫der,這會知道累了,個個頂著黑眼圈,神情疲憊,哈欠連連,活像犯了大煙癮。
但眼中仍精光四溢。
這年頭的人,都有種首都情結。
9億華夏兒女,皆懷揣著“這輩子至少去一次首都”的夢想,那種熾熱,絲毫不遜色於宗教徒對聖地的向往。
隻是很遺憾。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能如願。
“大首都,我來了!”
原本多少消停點的車廂,再次沸騰,好似迴光返照。
鍾靈大眼睛布林布林的,一眨不眨望窗外,也跟著小聲嘟囔:“大首都,我來了。”
姑娘,你可能要失望。
首都是首都沒錯,但大,談不上。
這個年代的bj市,隻有二環裏。
二環以外,皆為鄉下。
bj東站在朝陽,下車後,一群der身上的土包子氣質,再也藏不住,隻覺得眼睛不夠用。
時值上午。
日頭正好。
各院校在火車站都安排了迎新巴士。
‘哎,不習慣啊,一朝迴到解放前的感覺。’
李建昆心頭感慨。
前世這年頭,他也沒來過首都,所知所解,都源於後來的閱曆。
如今真真切切一看,好嘛,那些個資料,還帶點美化成份。
高樓是沒有的,電線照樣一坨一坨,老bj也沒見比他們多時髦,雙向兩車道仍顯寬闊,放眼望去,隻有兩種車。
自行車和公交車。
自行車且不提,公交車還挺俏皮。
頂是白的,車窗下刷著絳紅色或天藍色油漆,圓不楞登,尤其是臉,像手捏出來的,頂著一對大眼珠子,竟有點可愛。
別瞧這造型。
進口貨,斯柯達的柯羅莎。
一般城市還真沒有。
各大學的迎新車,就沒這檔次了,清一色的解放大卡。
八成還是從部裏調的。
“李建昆,徐慶有,那我先走了,有空找你們玩,你們也可以來找我啊。”
“記得呀,我是東語係,俄語專業!”
北語滿員發車。
北大的,綠油布車棚裏隻有仨,加上他倆五個。
不滿不走。
哎,哥們這顆躁動的搞事業的心哪。
盡給你們耽擱了!
-----------------
“老賊,這路不對吧?害,問你也是白問。”
慶有同誌開始懷疑人生。
這車啷個往鄉下跑呢?
來之前他跟這邊通過電話,遠房表弟告訴他,北大如何如何氣派,裏麵有勺園、鏡春園和淑春園等,共計九大園林!
明清時被皇家作為後花園。
50年代燕大和北大合並,在古典園林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古今相映。
謔!
徐慶有當時一聽,顛了,這是什麽神仙地界!
美滋滋啊。
潛意識裏就覺得,北大必定亭台樓閣,鳥語花香,緊挨著皇城。
出火車站時,他確實瞥見幾抹飛簷翹角,疑似皇城,可這車不擱那邊走。
柴油機突突突地,越突越遠。
都突出十幾裏了!
棚外景象愈發不對勁。
他生怕再跑下去,會跑迴他們那旮旯一樣的地方。
不知為何,李建昆忽覺得特爽,想想後,明白了。
眾人皆醉我獨醒!
瞧瞧這車裏,何止一個徐慶有,多半人湊到後欄邊,恨不能相信自己的狗眼。
說好的大首都呢?
說好的大氣派呢?
說好的bj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呢?
為什麽是一地泥巴!
特麽的路上還有牛!
“嗬嗬~”
年輕的朋友們哪,更刺激的還在後頭。
“學弟學妹,大家看,喏,那邊就是京張線……”
隨車有位學長,人挺隨和,渾沒有不好相處的感覺。
從1970到1977,7年間,全國各級高等院校,攏共招收了94萬名工農兵學員。
平心而論,這些人都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早前在火車上,有新生譏諷他們沒文化,那隻能說明他自己特沒見識,不曾想想自個有多少文化。
身處時代的洪流中,誰又能獨善其身?
而這些工農兵學員,在大學中學什麽呢?
學工,學農,還學軍!
講道理,那可是妥妥的全能型人才。
這些人畢業後,多半迴到工礦企業和農村,擔任了幹部,成為生產一線的骨幹力量。
為祖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說一句,由於時代因素和慣性影響,年輕的他們中,部分人的某部分思想,確實還停留在過去。
嗯,相對尖銳。
‘京張線啊!’
李建昆向棚外投去視線。
行注目禮。
它不僅是老bj的印記,更是國人驕傲。
1909年,由詹老主持建成,是我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自行設計並投入營運的鐵路。
工程異常艱巨。
單是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的四條隧道,在那個隻靠雙手的年代,其難度就可想而知。
當時有消息傳出:
“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
歪果仁諷刺說,能建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未出世。
結果呢?
這無疑是一段頂好的打臉劇情,有沒有?
“前麵是成府路,咱們學校在成府路和京張線平交的第五個道口,嗯,再往前一軲轆。”
學長是個東北人,再怎麽注意,還是免不了少許大碴子味。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話雖然從56年就開始推廣,但這年頭能說麻溜的,還真不多。
耳邊盡是各種方普。
大名鼎鼎的五道口,到了。
徐慶有們也徹底傻眼。
這他娘的就是個農村啊!
放眼望去,還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這幫娃不知道,海澱素有京城糧倉之美名。
京西稻、玉泉鴨、四季青黃瓜、大久保桃子和北安河甜杏等農副產品,享譽京城。
“臥槽,老賊你看!全是泥巴路,鐵路橫在中間,咋的,還真有火車擱這穿呀?”
答對,沒獎。
李建昆也沒心情笑他,日後的宇宙中心啊,這會確實挺磕磣。
說它農村吧,有點拉踩之嫌,會侵犯到後世某些人的信仰。
是的,五道口後來在許多人心中,儼然成為一種信仰。
形象點的說法,涉及到一個頗有年代感的詞匯——
城鄉結合部。
車鬥裏,充滿沮喪的味道。
但更讓他們沮喪的,還在後麵。
永遠不要相信影視作品裏所呈現的,這個年代的北大樣貌。
真實情況是:
作為主校門的西門,遠沒有那麽紅豔,歲月斑駁,盡刻其上。
燕園內,戰爭和洪流帶來的創傷,觸目可見。
湖光塔影多了抹寂寥,古木參天少了份綠意,眼前的底色主要是灰黃——
附上一層灰蒙的各式建築。
大片光禿禿的黃土地。
當然,相較於更多地方,它還是美的,畢竟底蘊在。
解放大卡,停在學四食堂門口。
這座食堂還未投入運營,火急火燎剛落成,以滿足今年大批新生入學的需求。
多年後,學四這個頗具情懷,但不夠雅致的名字,會被“燕南美食”所取締。
裏麵有道菜,酒香壇肉,堪稱一絕。
北大食堂也會逐漸發展至11個。
食堂門頭上,拉起一條紅色橫幅,上書三個大字:迊新站。
大夥拎著大包小包下車。
這年頭行李箱遠未普及。
被子扛肩頭,其他瑣碎用網兜裝,兜內必有三件套:
紅雙喜的瓷臉盆。
淡黃色印牡丹花的國民床單。
磕磕碰碰露黑底的搪瓷缸。
甫一下車,大夥就被“迊”字,給整懵了。
“迎吧?”
“對對對,迎新站嘛,迎接咱們新生的。”
徐慶有問:“老賊,你認識這字不?”
李建昆隨口道:“zā。”
“沒錯,這位學弟說對了,讀zā。”
帶隊學長看向李建昆,露出讚許目光,在這片學識之地,有文化的人永遠最受尊敬。
“去年12月,新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迎的簡化字”。
學長解釋道。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個春節,將一個慣用的常見漢字,及時更新過來。
由此可見,北大學究之嚴謹與認真。
不過後來,迊字還是停用了。
“大家進吧,各自找組織!”
學長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