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 淺談宋、盧關係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俊義與宋江的關係比較複雜,一方麵他是宋江的副手,另一方麵又是宋江的下屬;一方麵是宋江把他拉下水的,另一方麵又是宋江把帶上仕途的。倘若盧員外不上梁山,他恐怕永遠也隻是大名府一個富商。盧俊義對宋江有怨的成分,但也有感激的成分。
梁山集團從創建之初就始終處在兩大派係並存當中,先是晁蓋和宋江,後是宋江和盧俊義。不過較之晁蓋和宋江關係,宋江和盧俊義關係要和諧許多。
晁蓋與宋江的分歧屬於政治路線的分歧,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假使晁蓋不死,招安陣營和反招安陣營遲早會有一場較量。還好晁老大提前死了,盡管死得有些急促,有些不明不白,但梁山從此總算有了一個較為一致的政治路線和綱領。
與晁蓋和宋江不同,宋江和盧俊義之間沒有明顯的分歧,在招安問題上盧俊義無疑也是持支持態度的,招安是宋江的底線,隻要不越過這條底線,什麽都好商量。在政治路線相同的大背景下,宋江和盧俊義之間還是以合作為主旋律的。
從晁蓋和宋江到宋江和盧俊義,梁山自始至終都處在兩派並存的格局當中,這恐怕是很多喜歡水滸並喜歡水滸英雄的讀者們所不願看到的。然而事實原本如此,由不得你不願意。梁山為什麽會出現兩派並存的局麵呢?
筆者以為,這是由一百單八將各方麵的差異造成的。出身差異、性格差異、地域差異,以及人生觀的差異等,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你說梁山好漢們能團結成鐵板一塊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陳獨秀這話有一定道理,放眼世界,很多政黨都存在左派右派之分。人類文明進程又推進了一千多年尚且如此,那麽一千多年前的梁山為什麽就不可以有派係之分呢?如果梁山團結如一塊鐵板,那反倒是千奇百怪了。
盧俊義上梁山之初勢單力薄且人微言輕,雖然做了梁山二哥,但基本上屬於有名無實,這時的盧俊義在梁山還是夾著尾巴做人的。“盧派”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發展並自然融合起來的。“盧派”成員主要有如下兩類。
一是晁蓋原班人馬。晁老大死後,其嫡係力量成了沒頭的蒼蠅。死心塌地跟著宋江吧,不可能,宋江也未必會收。離開梁山吧,也不可能。離開就意味著死,意味著放棄革命理想。正當這些人茫然無措之時,盧俊義出現了。盧俊義上山使他們仿佛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投到盧俊義門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是有公務員背景的一些降將。在梁山反圍剿期間收降了大量宋朝將領。這些人加入梁山隊伍多數屬於走投無路,比如唿延灼、關勝、張清、宣讚和彭玘等。這些人以前多屬於朝廷中層幹部,過慣了正兒八經的公務員生活。從他們內心來講未必願意做一輩子黑社會,隻是不得已,勉強為之。宋江把人家家屬都弄來了,想不幹也不行呀。一方麵這些人上山較晚,不易融入宋江嫡係隊伍中去;另一方麵這些人與宋江那幫黑社會班底的嫡係有太多太多的差異與隔閡。雙方的差異是全方位的,能不能說到一塊去很難說。盧俊義與這些人有著相同的遭遇,這種情況下大家自然會聚到一起。
由於政治路線上沒有分歧,故而宋江對於“盧派”的成長和發展也沒有特別壓製。既然大家的目的都是招安,那麽幹脆,把我不好團結的力量留給你去團結吧,這或許是宋江的高明之處。假如宋江從一開始就打壓盧俊義,那麽“盧派”根本不會形成。能夠容忍對方發展壯大,甚至於自己並駕齊驅。這就需要有政治家的肚量與智慧了,這一點宋江做到了。
事實證明,“盧派”的成長和發展在宋江後來的南征北討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宋和盧屢屢分兵作戰,使梁山集團在戰略上分化了敵人;在戰術上分割了敵人,大大加速了戰爭的進程。
以筆者觀點看,所謂“盧派”隻是一個鬆散組織。說有則有,說無也無。說它有,戰爭時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團軍獨當一麵,並且成員相對固定;說它無,它隻是一個以盧俊義為核心的獨立縱隊,並且成員之間缺乏凝聚力。從盧俊義為人看,他也沒有立派的意願。隻是想憑借一身本事,一刀一槍搏個出朝入仕和青史留名而已。“盧派”若有若無正是宋江最想要的結果,既團結了自己不好團結的力量,又使盧二哥不至於偏離自己太遠。而盧二哥大約也隻想做一個副手,並未有另起爐灶的意思。
由於盧俊義這個副手當得太好了,所以當高俅和蔡京等人準備對宋江下手時不得不顧忌他身邊的盧俊義。於是乎,他們在對宋江下手之前先對盧二哥下手了。
梁山集團從創建之初就始終處在兩大派係並存當中,先是晁蓋和宋江,後是宋江和盧俊義。不過較之晁蓋和宋江關係,宋江和盧俊義關係要和諧許多。
晁蓋與宋江的分歧屬於政治路線的分歧,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假使晁蓋不死,招安陣營和反招安陣營遲早會有一場較量。還好晁老大提前死了,盡管死得有些急促,有些不明不白,但梁山從此總算有了一個較為一致的政治路線和綱領。
與晁蓋和宋江不同,宋江和盧俊義之間沒有明顯的分歧,在招安問題上盧俊義無疑也是持支持態度的,招安是宋江的底線,隻要不越過這條底線,什麽都好商量。在政治路線相同的大背景下,宋江和盧俊義之間還是以合作為主旋律的。
從晁蓋和宋江到宋江和盧俊義,梁山自始至終都處在兩派並存的格局當中,這恐怕是很多喜歡水滸並喜歡水滸英雄的讀者們所不願看到的。然而事實原本如此,由不得你不願意。梁山為什麽會出現兩派並存的局麵呢?
筆者以為,這是由一百單八將各方麵的差異造成的。出身差異、性格差異、地域差異,以及人生觀的差異等,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你說梁山好漢們能團結成鐵板一塊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陳獨秀這話有一定道理,放眼世界,很多政黨都存在左派右派之分。人類文明進程又推進了一千多年尚且如此,那麽一千多年前的梁山為什麽就不可以有派係之分呢?如果梁山團結如一塊鐵板,那反倒是千奇百怪了。
盧俊義上梁山之初勢單力薄且人微言輕,雖然做了梁山二哥,但基本上屬於有名無實,這時的盧俊義在梁山還是夾著尾巴做人的。“盧派”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發展並自然融合起來的。“盧派”成員主要有如下兩類。
一是晁蓋原班人馬。晁老大死後,其嫡係力量成了沒頭的蒼蠅。死心塌地跟著宋江吧,不可能,宋江也未必會收。離開梁山吧,也不可能。離開就意味著死,意味著放棄革命理想。正當這些人茫然無措之時,盧俊義出現了。盧俊義上山使他們仿佛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投到盧俊義門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是有公務員背景的一些降將。在梁山反圍剿期間收降了大量宋朝將領。這些人加入梁山隊伍多數屬於走投無路,比如唿延灼、關勝、張清、宣讚和彭玘等。這些人以前多屬於朝廷中層幹部,過慣了正兒八經的公務員生活。從他們內心來講未必願意做一輩子黑社會,隻是不得已,勉強為之。宋江把人家家屬都弄來了,想不幹也不行呀。一方麵這些人上山較晚,不易融入宋江嫡係隊伍中去;另一方麵這些人與宋江那幫黑社會班底的嫡係有太多太多的差異與隔閡。雙方的差異是全方位的,能不能說到一塊去很難說。盧俊義與這些人有著相同的遭遇,這種情況下大家自然會聚到一起。
由於政治路線上沒有分歧,故而宋江對於“盧派”的成長和發展也沒有特別壓製。既然大家的目的都是招安,那麽幹脆,把我不好團結的力量留給你去團結吧,這或許是宋江的高明之處。假如宋江從一開始就打壓盧俊義,那麽“盧派”根本不會形成。能夠容忍對方發展壯大,甚至於自己並駕齊驅。這就需要有政治家的肚量與智慧了,這一點宋江做到了。
事實證明,“盧派”的成長和發展在宋江後來的南征北討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宋和盧屢屢分兵作戰,使梁山集團在戰略上分化了敵人;在戰術上分割了敵人,大大加速了戰爭的進程。
以筆者觀點看,所謂“盧派”隻是一個鬆散組織。說有則有,說無也無。說它有,戰爭時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團軍獨當一麵,並且成員相對固定;說它無,它隻是一個以盧俊義為核心的獨立縱隊,並且成員之間缺乏凝聚力。從盧俊義為人看,他也沒有立派的意願。隻是想憑借一身本事,一刀一槍搏個出朝入仕和青史留名而已。“盧派”若有若無正是宋江最想要的結果,既團結了自己不好團結的力量,又使盧二哥不至於偏離自己太遠。而盧二哥大約也隻想做一個副手,並未有另起爐灶的意思。
由於盧俊義這個副手當得太好了,所以當高俅和蔡京等人準備對宋江下手時不得不顧忌他身邊的盧俊義。於是乎,他們在對宋江下手之前先對盧二哥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