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私放晁蓋——宋江的假忠義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江是第二十七個出場的梁山好漢,二十七正好是一百零八的四分之一處。宋江在全書第十八迴出場,以金聖歎批《水滸》的七十迴本論也正是全書的四分之一處。作為水滸的一號人物,宋江此時出場頗有些姍姍來遲的意味。施耐庵如此安排,可見其《水滸》未下筆之時情節早已成竹在胸。騰訊網上小說不少,誰能有如此大的手筆和氣魄。
讀《水滸》,人們每每以為宋江忠義。宋江本人也一直以忠義自詡,事實真是這樣嗎?
宋江出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私放晁蓋,這樣做的後果相當嚴重,導致生辰綱七大要犯漏網並逃上梁山。後來梁山黑幫越做越大,最終成為朝廷心腹大患,這都是宋江私放晁蓋造成的。難怪金聖歎批《水滸》一書中寫道“宋江吟反詩為小,而放晁蓋為大。”
濟州官方在捉拿生辰綱案犯的行動中做足了文章,三更時分捉拿白勝、星夜來到鄆城縣通報消息,並在一更天氣在東溪村布控抓捕。如此嚴密的抓捕行動,真可謂萬無一失。官府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滿以為可以大功告成,誰承想這一切卻因為宋江通風報信而成了畫餅。
除了宋江,鄆城縣兩個刑偵科長朱仝和雷橫也有心放晁蓋。朱仝和雷橫是本次抓捕行動的主要領導和參與者,他們若有心放晁蓋,可以預見即使沒有宋江報信,晁蓋逃跑的概率也很大。兩個刑偵科長和一個政府秘書都明裏暗裏護著晁蓋,由此可看出晁蓋在鄆城縣當地的勢力根深蒂固,觸角遍及黑白兩道。
《水滸》第十三迴最後特別交代,鄆城縣的縣長時文彬是個清官和好官,“名為縣之宰官,實為民之父母”。作者為什麽要交代這樣一個情節?我們想施耐庵筆下不寫廢話,他交代這些肯定有他的用意。我們知道晁蓋、宋江、朱仝、雷橫和吳用都是鄆城縣人,橫跨黑白兩道,遮住了一方天空。這幾個人後來都上了梁山,並且職位都不低,全在三十六天罡正將之列。像時文彬這樣的清官治下都出這麽多“賊人”,更何況那些刮地皮的貪官治下了。施耐庵老人家如此交代,無非是暗裏表明一個立場,即徽宗皇帝當政,天下已到了非反不可的地步。
對於宋江、朱仝和雷橫各自要放晁蓋一節,金聖歎在批《水滸》第十八迴時這樣批道,朱仝、雷橫二人,各自要放晁蓋。而為朱仝巧,雷橫拙;朱仝快,雷橫遲,便見雷橫處處讓過朱仝一著。然殊不知朱仝入黑影之先,又先有宋江早已做過人情,則是朱仝又讓過宋江一著。強手之中更有強手,真正寫得絕妙。
其實宋江在私放晁蓋一事中表現越突出,隻能越發表明他對大宋朝的不忠。宋江每每以忠義自詡,一方麵自認對大宋朝忠心;一方麵又表示對梁山的兄弟們義氣。梁山與大宋是根本對立的兩個集團,水火不容,宋江所謂的既“忠”且“義”可能嗎?兩麵討好,隻能落得兩麵不是人。說句不中聽的,既想吃魚又想不沾腥,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讀《水滸》,人們每每以為宋江忠義。宋江本人也一直以忠義自詡,事實真是這樣嗎?
宋江出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私放晁蓋,這樣做的後果相當嚴重,導致生辰綱七大要犯漏網並逃上梁山。後來梁山黑幫越做越大,最終成為朝廷心腹大患,這都是宋江私放晁蓋造成的。難怪金聖歎批《水滸》一書中寫道“宋江吟反詩為小,而放晁蓋為大。”
濟州官方在捉拿生辰綱案犯的行動中做足了文章,三更時分捉拿白勝、星夜來到鄆城縣通報消息,並在一更天氣在東溪村布控抓捕。如此嚴密的抓捕行動,真可謂萬無一失。官府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滿以為可以大功告成,誰承想這一切卻因為宋江通風報信而成了畫餅。
除了宋江,鄆城縣兩個刑偵科長朱仝和雷橫也有心放晁蓋。朱仝和雷橫是本次抓捕行動的主要領導和參與者,他們若有心放晁蓋,可以預見即使沒有宋江報信,晁蓋逃跑的概率也很大。兩個刑偵科長和一個政府秘書都明裏暗裏護著晁蓋,由此可看出晁蓋在鄆城縣當地的勢力根深蒂固,觸角遍及黑白兩道。
《水滸》第十三迴最後特別交代,鄆城縣的縣長時文彬是個清官和好官,“名為縣之宰官,實為民之父母”。作者為什麽要交代這樣一個情節?我們想施耐庵筆下不寫廢話,他交代這些肯定有他的用意。我們知道晁蓋、宋江、朱仝、雷橫和吳用都是鄆城縣人,橫跨黑白兩道,遮住了一方天空。這幾個人後來都上了梁山,並且職位都不低,全在三十六天罡正將之列。像時文彬這樣的清官治下都出這麽多“賊人”,更何況那些刮地皮的貪官治下了。施耐庵老人家如此交代,無非是暗裏表明一個立場,即徽宗皇帝當政,天下已到了非反不可的地步。
對於宋江、朱仝和雷橫各自要放晁蓋一節,金聖歎在批《水滸》第十八迴時這樣批道,朱仝、雷橫二人,各自要放晁蓋。而為朱仝巧,雷橫拙;朱仝快,雷橫遲,便見雷橫處處讓過朱仝一著。然殊不知朱仝入黑影之先,又先有宋江早已做過人情,則是朱仝又讓過宋江一著。強手之中更有強手,真正寫得絕妙。
其實宋江在私放晁蓋一事中表現越突出,隻能越發表明他對大宋朝的不忠。宋江每每以忠義自詡,一方麵自認對大宋朝忠心;一方麵又表示對梁山的兄弟們義氣。梁山與大宋是根本對立的兩個集團,水火不容,宋江所謂的既“忠”且“義”可能嗎?兩麵討好,隻能落得兩麵不是人。說句不中聽的,既想吃魚又想不沾腥,世上哪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