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失陷生辰綱——楊誌很飯桶?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生辰綱被劫,作為押運負責人的楊誌應負主要責任,這一點無可爭議。那麽通過生辰綱失陷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說明楊誌很飯桶且很弱智呢?
從《水滸》中描寫楊誌的章節看,楊誌應是一個武藝高強且心思細密的人。楊誌在官場上混過,在江湖上也混過,對於官場上和江湖上的勾當可謂了如指掌。這種“兩棲生活”經曆正是梁中書看中的地方,於是委以生辰綱大任。剛一接受任務楊誌就多次推托,他知道押運生辰綱太兇險了,無異於刀口上舔血。
為了堅定楊誌的信心,鼓勵楊誌幹好工作,梁中書特意在生辰綱內附了一封書信,表示要讓楊誌受道敕命迴來。敕命對於楊誌來說太重要了,現在楊誌的真實身份還是個囚犯。他那提轄使的官也隻有大名府地方上承認,中央並沒有備案。有了敕命則不同,楊誌就是清白之身了。朝廷吏部一備案,楊誌的提轄使當起來就堂堂正正了。
有敕書的誘惑並礙於梁中書的情麵,楊誌最終接受了任務。在押運生辰綱的一些細節上楊誌頗費了一番心思,一方麵將生辰綱一事低調處理,避免引人注意。押運人員扮做客商,悄悄趕路;另一方麵楊誌深知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道理,他給自己爭取了絕對的押運指揮權,目的就是防止押運團隊多重領導被賊人鑽空子;第三方麵楊誌因地製宜不斷變換休息時間,平安路段早出晚歸,趁涼趕路。不安全地段晚出早歇,熱時趕路,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後來到了黃泥崗,楊誌非常反對在那裏休息,而且屢次阻止大夥吃酒。如此看來,楊誌計劃不可謂不周密,行事不可謂不謹慎,楊誌這人還是有兩下子的。
既然楊誌計劃如此周密,行事如此小心,為什麽還是失敗了?筆者認為原因有三:第一,以楊誌為首的押運集團在綜合素質上遠低於晁蓋為首的搶劫集團。論武楊誌一方隻有他老哥一個能打,論智更不行,吳用和公孫勝都是後來梁山集團的智囊;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楊誌對下級過於粗暴蠻橫。不知體恤,非打即罵,絲毫不懂得做下級的思想工作。對待同級的管家和兩個虞侯,楊誌也沒有想辦法團結拉攏,而是將三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麵。這樣一來楊誌完全孤立了自己,在押運團隊中失去了威信和絕對領導權,嚴重影響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後來矛盾激化,內部反水,失敗不可避免;第三,黃泥崗上吳用和白勝等人的表演實在精彩,那桶清涼白酒由不得你不買,由不得你不喝。
以上這些利害關係楊誌真不曉得?未必。作為楊家將的後代,楊家的優良血統楊誌多少也繼承了一些(後來他在二龍山的領導工作不是做得挺好嗎)。真正原因可能是楊誌當時太想立功了,隻要押運生辰綱成功,楊誌的仕途便會大有起色。但他同時也知道北京到東京途中強盜多如牛毛,押運工作充滿變數。這種複雜心態使楊誌近乎瘋狂地投入到押運工作中,此時的他已完全被壓力包圍,已不再理智。急功近利又畏首畏尾使其心態嚴重失衡,以至於犯了眾怒,把自己完全孤立。
金聖歎在批《水滸》中對第十六迴中描述的“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情節做了解釋,認為梁中書之所以派管家和兩個虞侯一同隨楊誌押運,是為了防止楊誌見財起意,監視楊誌而已。筆者認為這種解釋也有不通之處,管家與兩個虞侯加起來未必敵得過楊誌一根手指頭。楊誌若有見財起意之心,這三個飯桶阻止得了嗎?
楊誌的失敗告訴我們踩著大夥往上爬,能爬上去便好,爬不上去時大夥會把他摔得很疼。再有對於下級,可以打,可以罵,但不能不尊重;對於同級,可以不尊重,但絕不能打罵,否則的話,一旦你有把柄,人家會把你弄得很慘。
從《水滸》中描寫楊誌的章節看,楊誌應是一個武藝高強且心思細密的人。楊誌在官場上混過,在江湖上也混過,對於官場上和江湖上的勾當可謂了如指掌。這種“兩棲生活”經曆正是梁中書看中的地方,於是委以生辰綱大任。剛一接受任務楊誌就多次推托,他知道押運生辰綱太兇險了,無異於刀口上舔血。
為了堅定楊誌的信心,鼓勵楊誌幹好工作,梁中書特意在生辰綱內附了一封書信,表示要讓楊誌受道敕命迴來。敕命對於楊誌來說太重要了,現在楊誌的真實身份還是個囚犯。他那提轄使的官也隻有大名府地方上承認,中央並沒有備案。有了敕命則不同,楊誌就是清白之身了。朝廷吏部一備案,楊誌的提轄使當起來就堂堂正正了。
有敕書的誘惑並礙於梁中書的情麵,楊誌最終接受了任務。在押運生辰綱的一些細節上楊誌頗費了一番心思,一方麵將生辰綱一事低調處理,避免引人注意。押運人員扮做客商,悄悄趕路;另一方麵楊誌深知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道理,他給自己爭取了絕對的押運指揮權,目的就是防止押運團隊多重領導被賊人鑽空子;第三方麵楊誌因地製宜不斷變換休息時間,平安路段早出晚歸,趁涼趕路。不安全地段晚出早歇,熱時趕路,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後來到了黃泥崗,楊誌非常反對在那裏休息,而且屢次阻止大夥吃酒。如此看來,楊誌計劃不可謂不周密,行事不可謂不謹慎,楊誌這人還是有兩下子的。
既然楊誌計劃如此周密,行事如此小心,為什麽還是失敗了?筆者認為原因有三:第一,以楊誌為首的押運集團在綜合素質上遠低於晁蓋為首的搶劫集團。論武楊誌一方隻有他老哥一個能打,論智更不行,吳用和公孫勝都是後來梁山集團的智囊;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楊誌對下級過於粗暴蠻橫。不知體恤,非打即罵,絲毫不懂得做下級的思想工作。對待同級的管家和兩個虞侯,楊誌也沒有想辦法團結拉攏,而是將三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麵。這樣一來楊誌完全孤立了自己,在押運團隊中失去了威信和絕對領導權,嚴重影響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後來矛盾激化,內部反水,失敗不可避免;第三,黃泥崗上吳用和白勝等人的表演實在精彩,那桶清涼白酒由不得你不買,由不得你不喝。
以上這些利害關係楊誌真不曉得?未必。作為楊家將的後代,楊家的優良血統楊誌多少也繼承了一些(後來他在二龍山的領導工作不是做得挺好嗎)。真正原因可能是楊誌當時太想立功了,隻要押運生辰綱成功,楊誌的仕途便會大有起色。但他同時也知道北京到東京途中強盜多如牛毛,押運工作充滿變數。這種複雜心態使楊誌近乎瘋狂地投入到押運工作中,此時的他已完全被壓力包圍,已不再理智。急功近利又畏首畏尾使其心態嚴重失衡,以至於犯了眾怒,把自己完全孤立。
金聖歎在批《水滸》中對第十六迴中描述的“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情節做了解釋,認為梁中書之所以派管家和兩個虞侯一同隨楊誌押運,是為了防止楊誌見財起意,監視楊誌而已。筆者認為這種解釋也有不通之處,管家與兩個虞侯加起來未必敵得過楊誌一根手指頭。楊誌若有見財起意之心,這三個飯桶阻止得了嗎?
楊誌的失敗告訴我們踩著大夥往上爬,能爬上去便好,爬不上去時大夥會把他摔得很疼。再有對於下級,可以打,可以罵,但不能不尊重;對於同級,可以不尊重,但絕不能打罵,否則的話,一旦你有把柄,人家會把你弄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