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孫寫了一本書,題曰《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其書觀點新穎、見解獨到,讀之常有令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之感,使人由衷感歎:原來《水滸》還可以這麽讀。
到底是年輕一代,品水滸大部分采用的是現代眼光、現代視角,以現代人的眼光和視角去品味古代經典,的確別有一番情趣和韻味,這一點年近八旬的吾輩倒自歎不如。看過外孫這本書,又勾起了重讀《水滸》的欲望,迴想上一次品讀經典,還是在五十多年前河北師大讀書的時候,迴首往事,禁不住使人感歎世事變遷之速。
外孫邀我為本書作序,本不想應,一則時間緊迫,二則年高多時未曾動筆。然祖孫之情血濃於水,不得已,隻好草草幾筆權當給晚輩交差。
《水滸》是一部流傳甚廣、氣質生猛的古典文學小說,它以高超的藝術手法描寫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農民起義畫卷,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該書問世幾百年,一直享有盛譽,尤其在民間廣為流傳,已達到了婦孺老幼皆知的程度。林衝、武鬆、李逵……一提起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小孩子也好、文盲也好、年過花甲的老人也好,估計沒有不知道的。這就是名著的魅力,這就是名著對於我們平凡人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對於凝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修養,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金聖歎“批本”問世,更是將《水滸》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被譽為“第五才子書”。
關於《水滸》中所揭露的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大眾性話題,本書涉及不多。這些東西以前很多文學家、史學家、評論家、社會研究學家們已經提過若幹次了,再說的話就有些老生常談了。
本書所講的,是《水滸》主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生平事跡背後的層層內幕。一百單八將是眾所周知的英雄,但他們首先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會有優缺點,因而我們看到梁山好漢裏許多人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比如李逵,嫉惡如仇卻有濫殺無辜之嫌;比如宋江,仗義疏財、義氣深重,卻過於迂腐,葬送了一大幫情同手足的兄弟;比如吳用,有小聰明卻缺乏大智慧……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一百零八種結局,是性格決定結局,還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一百單八將談不上個個形象鮮明(大部分還屬於跑龍套角色),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兒,三百六十行每個行當在梁山都能找到相應人才,梁山集團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這麽多行業標兵聚在一起,管理起來無疑很傷腦筋,對於宋江這麽一個各種專業技能都不突出的領導來說尤其如此。宋老大是如何將這些業務尖子緊緊團結起來,並合理分配使之成為一台持續有效運轉的機器的呢?這就涉及到領導藝術、領導才能問題了,這也是本書探討的內容之一。
以現代的眼光看,梁山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型的集團公司,梁山集團的發展壯大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競爭、不斷大魚吃小魚的過程。梁山集團先後經曆了三任領導,第一任領導王倫、第二任領導晁蓋都失敗了,王倫的失敗在於他根本不是做老總的料,在激烈的黑道競爭中被淘汰完全在情理之中;晁蓋的失敗原因比較複雜,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在於他雖然適合當老大,但不具備把集團做大、做強的能力,外因在於他身邊有宋江這麽一個虎視眈眈的兄弟。梁山三度易主及晁宋之爭也是本書探討的內容之一。
說《水滸》,招安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的話題,關於宋江選擇招安是對是錯的話題,人們爭論了幾百年,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可謂見仁、見智,總也理不出個頭緒。本書從梁山集團內部及宋朝政治社會背景兩方麵入手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對招安是出路還是自取滅亡的爭論做了一個“了斷”。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這本書共點評了七十多位梁山好漢,數量之多、之全在其他“評水滸”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其中很多觀點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這些好漢們幕後故事的曝光,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讀者對水滸人物的理解。如果你喜歡《水滸》,如果你是水滸迷,那麽這本書值得一看。
王文平 即筆
2010年9月
到底是年輕一代,品水滸大部分采用的是現代眼光、現代視角,以現代人的眼光和視角去品味古代經典,的確別有一番情趣和韻味,這一點年近八旬的吾輩倒自歎不如。看過外孫這本書,又勾起了重讀《水滸》的欲望,迴想上一次品讀經典,還是在五十多年前河北師大讀書的時候,迴首往事,禁不住使人感歎世事變遷之速。
外孫邀我為本書作序,本不想應,一則時間緊迫,二則年高多時未曾動筆。然祖孫之情血濃於水,不得已,隻好草草幾筆權當給晚輩交差。
《水滸》是一部流傳甚廣、氣質生猛的古典文學小說,它以高超的藝術手法描寫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農民起義畫卷,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該書問世幾百年,一直享有盛譽,尤其在民間廣為流傳,已達到了婦孺老幼皆知的程度。林衝、武鬆、李逵……一提起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小孩子也好、文盲也好、年過花甲的老人也好,估計沒有不知道的。這就是名著的魅力,這就是名著對於我們平凡人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對於凝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修養,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金聖歎“批本”問世,更是將《水滸》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被譽為“第五才子書”。
關於《水滸》中所揭露的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大眾性話題,本書涉及不多。這些東西以前很多文學家、史學家、評論家、社會研究學家們已經提過若幹次了,再說的話就有些老生常談了。
本書所講的,是《水滸》主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生平事跡背後的層層內幕。一百單八將是眾所周知的英雄,但他們首先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會有優缺點,因而我們看到梁山好漢裏許多人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比如李逵,嫉惡如仇卻有濫殺無辜之嫌;比如宋江,仗義疏財、義氣深重,卻過於迂腐,葬送了一大幫情同手足的兄弟;比如吳用,有小聰明卻缺乏大智慧……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一百零八種結局,是性格決定結局,還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一百單八將談不上個個形象鮮明(大部分還屬於跑龍套角色),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兒,三百六十行每個行當在梁山都能找到相應人才,梁山集團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這麽多行業標兵聚在一起,管理起來無疑很傷腦筋,對於宋江這麽一個各種專業技能都不突出的領導來說尤其如此。宋老大是如何將這些業務尖子緊緊團結起來,並合理分配使之成為一台持續有效運轉的機器的呢?這就涉及到領導藝術、領導才能問題了,這也是本書探討的內容之一。
以現代的眼光看,梁山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型的集團公司,梁山集團的發展壯大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競爭、不斷大魚吃小魚的過程。梁山集團先後經曆了三任領導,第一任領導王倫、第二任領導晁蓋都失敗了,王倫的失敗在於他根本不是做老總的料,在激烈的黑道競爭中被淘汰完全在情理之中;晁蓋的失敗原因比較複雜,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在於他雖然適合當老大,但不具備把集團做大、做強的能力,外因在於他身邊有宋江這麽一個虎視眈眈的兄弟。梁山三度易主及晁宋之爭也是本書探討的內容之一。
說《水滸》,招安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的話題,關於宋江選擇招安是對是錯的話題,人們爭論了幾百年,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可謂見仁、見智,總也理不出個頭緒。本書從梁山集團內部及宋朝政治社會背景兩方麵入手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對招安是出路還是自取滅亡的爭論做了一個“了斷”。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這本書共點評了七十多位梁山好漢,數量之多、之全在其他“評水滸”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其中很多觀點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這些好漢們幕後故事的曝光,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讀者對水滸人物的理解。如果你喜歡《水滸》,如果你是水滸迷,那麽這本書值得一看。
王文平 即筆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