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往後推移了一段,爬上城牆的荊南士兵們,就趕上了八員武將。
有士兵,還有校尉,武將身上的擔子就輕了。
當即,再次分工。
隻說單邊。單邊是四員武將,留下一員武將,跟校尉一起組織士兵攔住兩處石梯。剩下的三員武將,則率領少量士兵,順著城牆,往縱深殺去。
——
前麵寫成東西、南北了,應該是東南、西北。
自東南之間上城牆,先攻下東門南門,然後進攻西門北門。
——
西門和北門的曹軍士兵要多些。
本來跟東南兩門一樣,甚至因為北邊臨近黃河,北門人數更少,隻因為此時的戰況,所以,西門北門的曹軍這才多了起來。
但可惜,數量多,以城牆上麵,又能發揮什麽作用呢?
雙方相接的戰線,就隻有五米寬,限製了人數。
人多,就隻是“前麵的死了、後麵的補充”過程中,有人補充而已。
有人補充,也得有位置才行。
如果可以不顧戰士傷亡,人多的一方,直接靠擁擠,似乎就能讓戰線推進。
但將軍怎麽可以不顧士兵的傷亡呢?
真不顧的話,戰士也不會維護將軍。
嚴重的,甚至在將軍的背後捅刀子,都有可能。
所以,不能擠。
不擠的話,總會有個時候,曹軍被殺下城牆。
這是因為,雙方戰線的前沿,荊南方麵的戰鬥力要強得多。
——
首先攻下的,是北門。黃忠、周泰、甘寧負責的北門。
稍後一步才攻下的,是西門。塗山、太史慈、蔣欽負責的西門。
兩邊的步戰能力配備都差不多,之所以有先後的區別,是因為曹軍抵抗力的不同。
西北兩門攻下之後,最後還剩下西北兩門中間的那段城牆。
中間那段城牆,已經沒有走直城牆的石梯。
城門樓的位置,有吊籃裝置。城門與城門中間的地段,沒有那些裝置。
如果事先有準備,帶得有繩子,倒也可以一頭捆在城牆垛,另一頭往城內方向垂下,然後順著繩索滑下去。
但,曹軍並沒有這樣的準備。
於是乎,中間這段城牆上麵的曹軍,就等於走投無路了。
如果不惜以死亡抗爭的話,直接跳下城牆也可以。因而也可以說,有個變相的“投”路。
但,忠君思想有那麽堅固嗎?
如果真的堅固,那麽,應該忠於的“君”,是長安的獻帝還是曹操?
最後,那段城牆上麵的曹軍士兵就投降了。
荊西軍隊,徹底占領了濮陽城的城牆。
——
將投降的曹軍士兵轉移到東南城門之間,讓其順著繩索滑下,然後由城外的荊南軍隊接應。
之後一點數,這一小批投降的曹軍士兵,有兩千多人。之前的站位夠擁擠的。
城牆上麵,八員武將也重新進行了分工。按照步戰能力,最強與最弱配對,塗山與徐晃,負責南門、黃忠和張繡負責東門、周泰和蔣欽負責北門、太史慈和甘寧負責西門。
城外的荊南軍隊,原來紮營在東南城門之間。此時,一部分人馬出行,轉移到西北城門之間的城外,又紮了座營盤。
如果,城外就有兩座營盤,用來支援城牆上麵。另外,以前負責掃蕩的馬兵,也在兩座營盤之內。
——
天亮之後,又過了一個時辰,曹軍組織人手,頂著盾牌,自四道城門而出,準備截斷荊南軍隊的城外後續補給。
但,頂著盾牌,就能保證不受傷出城嗎?
理論上,就不行。
——
談談理論上為什麽不行。
最典型的相對位置,就是一個丁字形。
丁字形的一橫,就是城牆。那一豎,則是曹軍前進的路線。
這下就明確了。
假設荊南軍隊的位置,隻是那一豎上的一個點,放出去的箭,曹軍盾牌就能夠完全擋住。
但荊南軍隊是一條線。線的兩頭,相對於曹軍前進的路線來說,屬於不同的方向。
不同方向射來的箭,盾牌怎麽擋?
盾牌,隻能擋住一個方向。
而如果像攻城那樣,跟城牆上麵對射,又因為房屋的存在,而站不開位置。
——
理論上,曹軍強行出城,不能不受傷。
但實際上,還是存在少量沒受傷的曹軍士兵。
為什麽呢?是因為,他們的戰友,用身體,擋住了箭矢。
——
曹軍衝擊城門,城牆上麵的荊南軍隊自然看在眼裏。
看在眼裏,就會通知城外的營盤。
所以曹軍出城之後,立即就麵臨馬兵的掃蕩。
好不容易衝出城門的曹軍士兵,數量上,不可能多。
數量不多的曹軍士兵,自然無法抵抗荊南軍隊的馬兵。
——
為什麽曹軍不用騎兵來衝擊城門?
那是因為,對弓箭的防禦,騎兵極其糟糕。
就算用盾牌完整地遮住了人,馬呢?
所以隻能用步兵。
——
通過實踐,證明了衝擊城門,到城外截斷荊南軍隊的後續補給,不可行。
曹軍暫時就老實了。
其實應該說,樂進暫時就老實了。
曹仁受的是重傷,整個人迷迷糊糊的,已經不能指揮軍隊。
因而指揮曹軍的,就是樂進。
——
曹軍不動,根據“敵駐我擾”原則,荊南方麵就需要派出步戰高手,到城內各處騷擾。
不能讓曹軍休息好。
除步戰實在不行的張繡、徐晃之外,六員武將都進入城中了。
——
是騷擾,不是殺人。
譬如某一處,聚集了二十個曹兵。
黃忠進來,完全有能力殺死這二十個曹兵,但黃忠隻殺一個。剩下十九個,自然就休息不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做,殺掉的曹軍人數也許會少些,但騷擾波及的麵積,就能寬些。
騷擾了一夜,並沒有發現樂進的位置。
——
再一天,曹軍又發動了對城牆的直接攻擊。
曹軍士兵利用人多的優勢,沿著十來裏長的城牆,發動了全麵的進攻。加起幾百道雲梯,噌噌噌往上爬。
荊南軍隊這邊,就隻有城牆的位置優勢,此外,就隻是弓箭。
並沒有滾木礌石,也沒有熱油金湯,因而防守非常吃力。
有成語:固若金湯。
詞典解釋的是:指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
這是把金和湯分開解釋了。
實際上,這些防守的東西,有的東西,可用軍隊弄到,譬如滾木礌石。但有些東西,則弄不到,譬如金湯。
怎麽軍隊士兵不拉屎拉尿的麽?那倒不是。
這需要迴頭看看軍民比例。
正常的比例是3%,誇張一點是10%,一座像濮陽這種規模的城池,一般會有20萬人口,軍隊就是2萬。2萬人拉的屎尿,用來防守,是不夠的。需要20萬人拉的屎尿才行。
但20萬人拉的屎尿,會被用來防守麽?通常不會。
因為百姓要用那些屎尿去漚肥。
所以,不要用現代城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在古代農耕社會,屎尿並不是廢物,而是一種生產資料。
假如那座城池的20萬人,真的同意,拿出所有,或者大部分的屎尿給軍隊用於守城,說明什麽?
說明軍民一心,說明那2萬人的軍隊,有接近20萬人的後備力量。
於是乎,這樣的城池,就很難攻下。
為什麽隻用金湯去描述,而不用滾油呢?那是因為,油太珍貴,用油去衡量,太難為人了。
——
此時,荊南軍隊守城牆,非常困難。
唯一的優勢在於,荊南軍隊的士兵,平時都是吃飽了的,身體素質更好。
還有就是,有輪換。城外兩座營盤,與城牆上麵的士兵隨時進行輪換。讓城牆上麵的士兵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最後,隨著紅日的西沉,終於贏來了防守的全麵勝利。
——
這天的防守,太難了。
因為太難,所以,這個夜晚,荊南方麵加強了對城內曹軍的騷擾。
八員武將全部進入了城中。
此外,還送進了自願報名的一百多名荊南士兵。
上一次,就隻是點綴性質的殺人,這次,加上了放火。
隻是可惜,仍然沒有發現樂進的身影。
——
可能是因為夜間的騷擾太厲害了,隨後幾天,城內曹軍消停了,沒什麽行動。
荊南軍隊的騷擾仍在繼續,隻是不像那天晚上那樣放火了。
塗山、黃忠、周泰三人,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之外,白天晚上都去騷擾。
太史慈、甘寧、蔣欽三人,則通常在夜間入城騷擾。
張繡和徐晃則中止了騷擾,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城牆的防守上麵。
此外,還隨時派遣少量自願報名的士兵,入城騷擾。
這樣一拖,就是十幾天。
——
按理說,城內曹軍平靜不了十天,他們總是應該弄點什麽行動出來。結果沒有。
這樣的結果,說明曹軍紀律性極好,同時說明曹軍的指揮係統沒有癱瘓。
怎樣才能找到樂進?
如果曹仁的身體恢複了的話,還需要包括曹仁。
這個問題,也許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問題。
——
最後,荊南軍隊想到一個辦法。
派人下城,打開並控製了南門。隨後,放城外軍隊入城。
並不是對濮陽發動全麵的清洗性攻擊,而是有目的的,隻是進入少許幾個指定的位置。
另一邊,在那幾個指定位置,則突然發動了稍許厲害一點的進攻。
將大概一千曹軍,隔離開來。
最後,由入城的荊南軍隊,將那一千曹軍士兵押出城外。
——
從數量上看,一千曹軍士兵,自然不多。
城內原有曹軍士兵十萬。
打到現在,當然有戰損。雖然每次戰損不多,但大大小小幾百次下來,再加上荊南軍隊無時不刻的騷擾作戰,此時曹軍總計減員已經超過一萬人。
一千人相對於九萬人來說,仍然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這一千人的意義,就不同了。
有這一千人作為先例,荊南軍隊隨時可以複製。一會兒,再弄一千人出去。
這種情況下,九萬人,又能堅持多久?
——
為了防止或稱為阻止荊南軍隊分割並俘虜部分曹軍的行動,城內曹軍的位置急需調整,並且各軍之間的相互接應還需要重新擬定新的規則。
但,領導的意圖,下麵的小兵怎麽知道呢?
這就涉及到傳令兵。
話說這段時間以來,塗山等人已經不知道抓過多少曹軍的傳令兵。
今天,俘虜了一千曹軍之後,注意力立即又轉向了傳令兵。
凡是急匆匆行走的曹軍士兵,都有可能是傳令兵。
針對塗山等人的行動,樂進下令,所有傳令兵,均不得急行。全都是慢悠悠、懶洋洋的挪步。
但今天,樂進急了,接連喊了幾個快字,傳令兵的腳步跟著就快了。
緊接著,那些急匆匆的傳令兵就被抓了好幾個。
——
順著傳令兵交待的方位捋過來,就找到了樂進的位置。
塗山並不是第一個到的。
第一個到的,是太史慈。第二個到的,是周泰。
塗山到的時候,黃忠、甘寧也到了。
樂進的親兵,哪裏打得過這幾員猛將。
最後,樂進親自出來接戰,交手幾招就被擊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樂進眼見大勢已去,不甘心做俘虜,就自裁了。
——
隨後,通過那些沒死的親兵,又問出了曹仁的位置。
曹仁的身體倒是恢複了一些。但離康複,還早。
這樣的曹仁,身邊是沒有兵器的,想要自殺都不行。
於是,曹仁就被俘虜了。
——
樂進死亡、曹仁被俘,消息一傳開,城內曹軍士兵就再也沒有行動了。
由於曹軍士兵數量極多,荊南軍隊滯後了一天,讓消息在曹軍中發酵。
間隔了一天之後,荊南軍隊這才進入曹軍在城中的營盤。
俘虜一部分,帶出城外一部分。最後,將曹軍士兵都帶出了城外。
——
城內的肅清,就做得比較粗糙了。
這主要是因為,塗山沒想好,到底是否對濮陽進行治理。
一些套路性的行動,譬如安民告示之類的,當然還是有。
還有民居被焚毀的,百姓受傷的,戰後的雜事,自然很多。
城內的官吏,也就是文官係統,自然是曹操建立的。
如果不換,這座城始終還是為曹操服務。
所以,所有文官都要帶走。
殺,當然是不必的。荊南占領的地盤很多,到處都需要文官。隻需要把這些文官打散,再分配到距離相對遙遠的地方,就能發揮作用了。
到撤出濮陽的時候,濮陽等於就是一個沒有政府的城池。
當然,這樣的日子不會很長。過幾天,沛國高陽那邊,可以派些官員過來。
無論是想要真正的占領,還是不想占領,都會派人過來。區別的,就是派出的人員不同而已。
有士兵,還有校尉,武將身上的擔子就輕了。
當即,再次分工。
隻說單邊。單邊是四員武將,留下一員武將,跟校尉一起組織士兵攔住兩處石梯。剩下的三員武將,則率領少量士兵,順著城牆,往縱深殺去。
——
前麵寫成東西、南北了,應該是東南、西北。
自東南之間上城牆,先攻下東門南門,然後進攻西門北門。
——
西門和北門的曹軍士兵要多些。
本來跟東南兩門一樣,甚至因為北邊臨近黃河,北門人數更少,隻因為此時的戰況,所以,西門北門的曹軍這才多了起來。
但可惜,數量多,以城牆上麵,又能發揮什麽作用呢?
雙方相接的戰線,就隻有五米寬,限製了人數。
人多,就隻是“前麵的死了、後麵的補充”過程中,有人補充而已。
有人補充,也得有位置才行。
如果可以不顧戰士傷亡,人多的一方,直接靠擁擠,似乎就能讓戰線推進。
但將軍怎麽可以不顧士兵的傷亡呢?
真不顧的話,戰士也不會維護將軍。
嚴重的,甚至在將軍的背後捅刀子,都有可能。
所以,不能擠。
不擠的話,總會有個時候,曹軍被殺下城牆。
這是因為,雙方戰線的前沿,荊南方麵的戰鬥力要強得多。
——
首先攻下的,是北門。黃忠、周泰、甘寧負責的北門。
稍後一步才攻下的,是西門。塗山、太史慈、蔣欽負責的西門。
兩邊的步戰能力配備都差不多,之所以有先後的區別,是因為曹軍抵抗力的不同。
西北兩門攻下之後,最後還剩下西北兩門中間的那段城牆。
中間那段城牆,已經沒有走直城牆的石梯。
城門樓的位置,有吊籃裝置。城門與城門中間的地段,沒有那些裝置。
如果事先有準備,帶得有繩子,倒也可以一頭捆在城牆垛,另一頭往城內方向垂下,然後順著繩索滑下去。
但,曹軍並沒有這樣的準備。
於是乎,中間這段城牆上麵的曹軍,就等於走投無路了。
如果不惜以死亡抗爭的話,直接跳下城牆也可以。因而也可以說,有個變相的“投”路。
但,忠君思想有那麽堅固嗎?
如果真的堅固,那麽,應該忠於的“君”,是長安的獻帝還是曹操?
最後,那段城牆上麵的曹軍士兵就投降了。
荊西軍隊,徹底占領了濮陽城的城牆。
——
將投降的曹軍士兵轉移到東南城門之間,讓其順著繩索滑下,然後由城外的荊南軍隊接應。
之後一點數,這一小批投降的曹軍士兵,有兩千多人。之前的站位夠擁擠的。
城牆上麵,八員武將也重新進行了分工。按照步戰能力,最強與最弱配對,塗山與徐晃,負責南門、黃忠和張繡負責東門、周泰和蔣欽負責北門、太史慈和甘寧負責西門。
城外的荊南軍隊,原來紮營在東南城門之間。此時,一部分人馬出行,轉移到西北城門之間的城外,又紮了座營盤。
如果,城外就有兩座營盤,用來支援城牆上麵。另外,以前負責掃蕩的馬兵,也在兩座營盤之內。
——
天亮之後,又過了一個時辰,曹軍組織人手,頂著盾牌,自四道城門而出,準備截斷荊南軍隊的城外後續補給。
但,頂著盾牌,就能保證不受傷出城嗎?
理論上,就不行。
——
談談理論上為什麽不行。
最典型的相對位置,就是一個丁字形。
丁字形的一橫,就是城牆。那一豎,則是曹軍前進的路線。
這下就明確了。
假設荊南軍隊的位置,隻是那一豎上的一個點,放出去的箭,曹軍盾牌就能夠完全擋住。
但荊南軍隊是一條線。線的兩頭,相對於曹軍前進的路線來說,屬於不同的方向。
不同方向射來的箭,盾牌怎麽擋?
盾牌,隻能擋住一個方向。
而如果像攻城那樣,跟城牆上麵對射,又因為房屋的存在,而站不開位置。
——
理論上,曹軍強行出城,不能不受傷。
但實際上,還是存在少量沒受傷的曹軍士兵。
為什麽呢?是因為,他們的戰友,用身體,擋住了箭矢。
——
曹軍衝擊城門,城牆上麵的荊南軍隊自然看在眼裏。
看在眼裏,就會通知城外的營盤。
所以曹軍出城之後,立即就麵臨馬兵的掃蕩。
好不容易衝出城門的曹軍士兵,數量上,不可能多。
數量不多的曹軍士兵,自然無法抵抗荊南軍隊的馬兵。
——
為什麽曹軍不用騎兵來衝擊城門?
那是因為,對弓箭的防禦,騎兵極其糟糕。
就算用盾牌完整地遮住了人,馬呢?
所以隻能用步兵。
——
通過實踐,證明了衝擊城門,到城外截斷荊南軍隊的後續補給,不可行。
曹軍暫時就老實了。
其實應該說,樂進暫時就老實了。
曹仁受的是重傷,整個人迷迷糊糊的,已經不能指揮軍隊。
因而指揮曹軍的,就是樂進。
——
曹軍不動,根據“敵駐我擾”原則,荊南方麵就需要派出步戰高手,到城內各處騷擾。
不能讓曹軍休息好。
除步戰實在不行的張繡、徐晃之外,六員武將都進入城中了。
——
是騷擾,不是殺人。
譬如某一處,聚集了二十個曹兵。
黃忠進來,完全有能力殺死這二十個曹兵,但黃忠隻殺一個。剩下十九個,自然就休息不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做,殺掉的曹軍人數也許會少些,但騷擾波及的麵積,就能寬些。
騷擾了一夜,並沒有發現樂進的位置。
——
再一天,曹軍又發動了對城牆的直接攻擊。
曹軍士兵利用人多的優勢,沿著十來裏長的城牆,發動了全麵的進攻。加起幾百道雲梯,噌噌噌往上爬。
荊南軍隊這邊,就隻有城牆的位置優勢,此外,就隻是弓箭。
並沒有滾木礌石,也沒有熱油金湯,因而防守非常吃力。
有成語:固若金湯。
詞典解釋的是:指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
這是把金和湯分開解釋了。
實際上,這些防守的東西,有的東西,可用軍隊弄到,譬如滾木礌石。但有些東西,則弄不到,譬如金湯。
怎麽軍隊士兵不拉屎拉尿的麽?那倒不是。
這需要迴頭看看軍民比例。
正常的比例是3%,誇張一點是10%,一座像濮陽這種規模的城池,一般會有20萬人口,軍隊就是2萬。2萬人拉的屎尿,用來防守,是不夠的。需要20萬人拉的屎尿才行。
但20萬人拉的屎尿,會被用來防守麽?通常不會。
因為百姓要用那些屎尿去漚肥。
所以,不要用現代城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在古代農耕社會,屎尿並不是廢物,而是一種生產資料。
假如那座城池的20萬人,真的同意,拿出所有,或者大部分的屎尿給軍隊用於守城,說明什麽?
說明軍民一心,說明那2萬人的軍隊,有接近20萬人的後備力量。
於是乎,這樣的城池,就很難攻下。
為什麽隻用金湯去描述,而不用滾油呢?那是因為,油太珍貴,用油去衡量,太難為人了。
——
此時,荊南軍隊守城牆,非常困難。
唯一的優勢在於,荊南軍隊的士兵,平時都是吃飽了的,身體素質更好。
還有就是,有輪換。城外兩座營盤,與城牆上麵的士兵隨時進行輪換。讓城牆上麵的士兵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最後,隨著紅日的西沉,終於贏來了防守的全麵勝利。
——
這天的防守,太難了。
因為太難,所以,這個夜晚,荊南方麵加強了對城內曹軍的騷擾。
八員武將全部進入了城中。
此外,還送進了自願報名的一百多名荊南士兵。
上一次,就隻是點綴性質的殺人,這次,加上了放火。
隻是可惜,仍然沒有發現樂進的身影。
——
可能是因為夜間的騷擾太厲害了,隨後幾天,城內曹軍消停了,沒什麽行動。
荊南軍隊的騷擾仍在繼續,隻是不像那天晚上那樣放火了。
塗山、黃忠、周泰三人,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之外,白天晚上都去騷擾。
太史慈、甘寧、蔣欽三人,則通常在夜間入城騷擾。
張繡和徐晃則中止了騷擾,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城牆的防守上麵。
此外,還隨時派遣少量自願報名的士兵,入城騷擾。
這樣一拖,就是十幾天。
——
按理說,城內曹軍平靜不了十天,他們總是應該弄點什麽行動出來。結果沒有。
這樣的結果,說明曹軍紀律性極好,同時說明曹軍的指揮係統沒有癱瘓。
怎樣才能找到樂進?
如果曹仁的身體恢複了的話,還需要包括曹仁。
這個問題,也許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問題。
——
最後,荊南軍隊想到一個辦法。
派人下城,打開並控製了南門。隨後,放城外軍隊入城。
並不是對濮陽發動全麵的清洗性攻擊,而是有目的的,隻是進入少許幾個指定的位置。
另一邊,在那幾個指定位置,則突然發動了稍許厲害一點的進攻。
將大概一千曹軍,隔離開來。
最後,由入城的荊南軍隊,將那一千曹軍士兵押出城外。
——
從數量上看,一千曹軍士兵,自然不多。
城內原有曹軍士兵十萬。
打到現在,當然有戰損。雖然每次戰損不多,但大大小小幾百次下來,再加上荊南軍隊無時不刻的騷擾作戰,此時曹軍總計減員已經超過一萬人。
一千人相對於九萬人來說,仍然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這一千人的意義,就不同了。
有這一千人作為先例,荊南軍隊隨時可以複製。一會兒,再弄一千人出去。
這種情況下,九萬人,又能堅持多久?
——
為了防止或稱為阻止荊南軍隊分割並俘虜部分曹軍的行動,城內曹軍的位置急需調整,並且各軍之間的相互接應還需要重新擬定新的規則。
但,領導的意圖,下麵的小兵怎麽知道呢?
這就涉及到傳令兵。
話說這段時間以來,塗山等人已經不知道抓過多少曹軍的傳令兵。
今天,俘虜了一千曹軍之後,注意力立即又轉向了傳令兵。
凡是急匆匆行走的曹軍士兵,都有可能是傳令兵。
針對塗山等人的行動,樂進下令,所有傳令兵,均不得急行。全都是慢悠悠、懶洋洋的挪步。
但今天,樂進急了,接連喊了幾個快字,傳令兵的腳步跟著就快了。
緊接著,那些急匆匆的傳令兵就被抓了好幾個。
——
順著傳令兵交待的方位捋過來,就找到了樂進的位置。
塗山並不是第一個到的。
第一個到的,是太史慈。第二個到的,是周泰。
塗山到的時候,黃忠、甘寧也到了。
樂進的親兵,哪裏打得過這幾員猛將。
最後,樂進親自出來接戰,交手幾招就被擊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樂進眼見大勢已去,不甘心做俘虜,就自裁了。
——
隨後,通過那些沒死的親兵,又問出了曹仁的位置。
曹仁的身體倒是恢複了一些。但離康複,還早。
這樣的曹仁,身邊是沒有兵器的,想要自殺都不行。
於是,曹仁就被俘虜了。
——
樂進死亡、曹仁被俘,消息一傳開,城內曹軍士兵就再也沒有行動了。
由於曹軍士兵數量極多,荊南軍隊滯後了一天,讓消息在曹軍中發酵。
間隔了一天之後,荊南軍隊這才進入曹軍在城中的營盤。
俘虜一部分,帶出城外一部分。最後,將曹軍士兵都帶出了城外。
——
城內的肅清,就做得比較粗糙了。
這主要是因為,塗山沒想好,到底是否對濮陽進行治理。
一些套路性的行動,譬如安民告示之類的,當然還是有。
還有民居被焚毀的,百姓受傷的,戰後的雜事,自然很多。
城內的官吏,也就是文官係統,自然是曹操建立的。
如果不換,這座城始終還是為曹操服務。
所以,所有文官都要帶走。
殺,當然是不必的。荊南占領的地盤很多,到處都需要文官。隻需要把這些文官打散,再分配到距離相對遙遠的地方,就能發揮作用了。
到撤出濮陽的時候,濮陽等於就是一個沒有政府的城池。
當然,這樣的日子不會很長。過幾天,沛國高陽那邊,可以派些官員過來。
無論是想要真正的占領,還是不想占領,都會派人過來。區別的,就是派出的人員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