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就是現代的南昌,同時也代表了現代的江西。
從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出,整個江西,大部分都是山區。就隻有以南昌為中心的一大塊平地。平地的麵積,約等於桂陽加零陵。
原劇情裏,孫策打下豫章之後,還另外增設了廬陵和鄱陽兩郡。
——
豫章在行政上,隸屬於揚州。
但,看一下廬江、九江(壽春)、丹陽、吳郡、會稽等同為揚州下屬郡的位置,就可以發現,揚州對豫章控製力不足,基本屬於放養的模式。
——
三國進入195年,除了袁紹與公孫瓚之間、呂布和曹操之間爆發過大戰之外,其餘諸侯都沒什麽大動作。
現在的豫章,其實就相當於190年之前的各地。
——
黃忠是著名的猛將,並且還有輕功。就像塗山剛到荊南時那樣,先行一步,一個人進了豫章。
這樣的手段,隻能在目標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使用。
隨後,莫敬、高曠、周碭率兩萬大軍過來,豫章的守城士兵就想關上城門。
黃忠閃身而出,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十幾個兵殺了。
聽著城門樓上似乎有少許弓弦的聲音,黃忠鎮靜沒動,直至莫敬率兵突進城門,這才脫身出來,上了城牆。
此時步戰,誰是黃忠的對手?
殺了七八個人之後,城門樓上的士兵居然全體降了。
當然,他們主要迫於城下的軍隊,而不僅是迫於黃忠。
——
按製(編製),豫章郡有兵五千;就算超編一點,也上不了萬。
因此,兩萬士兵控製豫章,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步,守取城門和城門樓。第二步,守住衙門。第三步,衝進軍營,守住各處房舍,禁止豫章原來的士兵走動。
如此,挾雷霆之勢,很快就從軍事上,拿下了豫章。
軍事上拿下,距離真正的拿下,自然還有一定距離,但無論什麽事,都得一步一步的來。
——
豫章是個大郡,下轄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吳平、西安、彭澤、艾、宜豐、陽樂、富城、新吳、鍾陵等十六個縣,總人口接近兩百萬。
地方大了,全盤拿下就要困難許多。
接下來,應該是“傳檄而定”程序。
檄,即檄文,指公示性質的公文,並不僅僅是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
此時的檄文,應該寫什麽呢?
應該寫,豫章前郡守,橫征暴斂,荒淫無道,我軍奉某某指令,特來征討,已經拿下該郡守。現曉喻全郡人民,稍安勿躁,前上級的事,不會牽連你們,希望你們還像以前那樣工作和生活。
隨後,各縣迴文,表示知曉,並順便痛斥前郡守,表示今後會向新勢力上稅納貢,等等。
這裏,差了一個環節,就是奉了誰的命令。
沒有一個合適的出處,檄文都不好寫。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這種表現。
具體的說,黃忠他們奉的是塗山的命令;但實際他們奉的是樊韻的命令。塗山和樊韻,一個是長沙都尉職務,一個是武陵太守職務,能寫出來麽?寫出來能對豫章的縣令有震懾力麽?
所以得往上找,誰呢?自然是劉表。
劉表不是荊州刺史嗎?怎麽管到揚州來了?
這個嘛……君不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在地理上,揚州也屬於楚國,是不是這樣?楚國,可是好幾次都是在襄陽設立國都的。
於是——
豫章前郡守,橫征暴斂、荒淫無道,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我主劉景升,看在同屬楚國一脈,討叛伐逆,已經拿下前郡守。
差不多就行了。
——
“傳檄而定”中的“傳檄”好說,能不能“定”還不好說。
咋辦呢?當然是派兵前往了。
不過,總共才兩萬士兵,被十六個縣一分,就沒人了。
所以,不能分兵。就黃忠,帶三千士兵,一縣一縣的依次通知。
拿到迴文,並且迴文上表示順從,就去下一家。否則就是武力征服。
這樣,一圈走下來,就開始的時候,武力征服了一家。
想來,後麵的縣,應該也有不服的,隻是看到前麵的先例,就假裝順從了。
——
再往後呢?自然就看黃忠的了。
難道黃忠還有治理才能?當然沒有。黃忠有的,是輕功。
莫敬、高曠、周碭三將都不動,在武力,牢牢控製住豫章。
黃忠,則以輕功返迴荊南,向樊韻請示,讓樊韻派遣治理人才過來。
治理人才過來之後,短期內,並不能收籠民心。得通過一定的行動,給民眾帶去實惠,得到百姓初步的認可,那個時候,才算是真正拿下豫章。
時間,自然就接近兩月之後了。
——
迴過頭來,追述阻擊戰。
江邊第一阻擊點,就隻設置了這麽個點。並沒有——如果守不住,隨後還有第二個、第三個點。
首先講的是第一阻擊點的地形。
一座一座的山,列在江邊。從天上往下,隻看那條羊腸小道的話,就會發現,它是蜿蜒曲折的。
第一阻擊點,就在一個較大的曲折之處。
遠方,羊腸小道轉過來,自接近長江,向南,轉向遠離長江。之後,再拐一個彎,自遠離長江,再次轉向接近長江,最後,再拐一個彎。
阻擊的士兵,自然沒在路上。
想想也是,一條羊腸小道,能夠並排站立幾個士兵?最多兩個。但實際上,這裏布置了一千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千名士兵,都在山脊。那個山脊,自然是加工過了的。挖了壕溝,方便站穩,同時還能隱藏身形。
而那條羊腸小道,最後那個彎,剛一拐過,就被堵死了。
是被很多塊巨石堵死的,人少了絕對推不開,人多了絕對站不下。
之所以在拐彎之後才堵住,就隻為了讓遠處的袁軍望過來,發現不了。
讓袁軍發現不了,當然是為了鼓勵袁軍繼續沿著羊腸小道往前衝。
——
這裏,還有個小問題:也許有人會把此處地形與攻城戰進行比較。
在攻城戰中,城牆的上麵,排滿了守方士兵,攻方照樣搭起梯子往上衝。
還有就是,攻方派出大量的士兵,強行衝上山脊,怎麽辦?
這樣的疑問,其實都忽略了攻方所在的位置。
因為是平地或者淺丘,攻方才能集結大量士兵。
集結了大量士兵,才有強攻。
如今這裏,攻方哪怕有十萬人,但真正能夠走到前麵來的,也就幾百人。
幾百人,休想依靠強攻,與上千人的防守相對抗。
——
袁軍來了。
由於荊南士兵物資豐富,箭矢大大的有,因而他們並沒有等敵軍到達最近的位置,才發動攻擊。
一望見袁軍,箭就射了過去。
那還是在校尉控製之下的射擊,每次大致就隻是十個人射箭。
此時,袁軍還剛剛轉過上一個彎。但空間距離並不遠,不到百步。
——
袁軍前進受阻,自然就停止了前進。向後報告,之後就來了首領。
第一次過來的,是個百夫長。百夫長拿著盾牌,一邊走一邊張望。
等他走到遠離長江的那個彎時,山脊的上端和下端同時射出十幾支箭,盾牌擋了這邊擋不了那邊,百夫長立即就壯烈了。
袁軍士兵經過多次探頭,終於發現百夫長死了。於是就再往上報。
這迴,來的不是千夫長,而是萬夫長,也就是一位將軍。
誰呢?陳蘭。
陳蘭(?-209),《後漢書》裏記的是陳簡,廬江(治今安徽廬江)人。
原劇情中,他本為袁術部將,後來反叛袁術,落草為寇,最終被曹操部將張遼斬殺。
——
陳蘭跟先前那個百夫長一樣,舉了盾牌,向前探查。另外,他還抽出了佩箭。
怎麽不是馬上作戰的兵器?
廢話,這種地形,長槍大戟根本施展不開。
同樣走到遠離長江的那個拐彎處,同樣遇到箭襲。並且,這次箭襲,數量要比上次多得多。
陳蘭一塊盾牌,的確攔不了兩個方向的箭矢。但許多箭矢,射在陳蘭的盔甲上麵,都滑過去了。還有一些箭矢,則被陳蘭用佩箭打落。
看上去沒事,其實陳蘭很狼狽。他如果停站在原地,最終必將力竭而死。而如果往後退,就會影響躲避和格擋。
稍一猶豫,陳蘭還是選擇了後退。沒退幾步,果然就中了一箭。
中箭之後,由於疼痛,影響了武藝,格擋又差了幾分。
再退,再中箭;然後中箭越來越多。
終於,陳蘭被射成了刺蝟,倒在羊腸小道。
倒是沒跟百夫長一樣,摔到坡下。
——
就是這樣的情況,反複出現。無論是兵來,還是將來,都沒有什麽有效辦法。
袁軍前進的步伐,就硬生生停了下來。
放棄前進向後轉,那是不可能的。
袁軍隨後就開始了翻山越嶺的繞道。
——
講了第一阻擊點,其它的,諸如兩個二次阻擊點,以及三處伏擊點,就沒什麽講述的必要了。
需要講的是,是塗山那邊。
塗山這邊的一千士兵,基本職責是機動。
機動的意思是,哪裏出現了薄弱環節,就頂到哪裏去。
結果,開戰之後,塗山發現,六處戰場,我方都遊刃有餘。
那麽,是不是率領這隻機動部隊直接攻擊袁軍呢?
想了一下,塗山放棄了。
此時,塗山擔心的是,萬一袁軍久攻不下、久繞不過,灰心喪氣,退卻了,怎麽辦?
須知,塗山的任務,是拖住敵軍。樊韻的原話是“隻求拖住敵軍,不求殺敵。”
樊韻沒說期限。那意思就是,如果到期,會有人過來通知。沒人通知,就是沒有到期。
如此看來,還得把袁軍的歸途阻斷才是。
——
怎樣阻斷歸途?
也像攔截那樣,顯然不行。
雖然攔截那邊,有一萬人輪換,但那是長期作戰所必備的。
如果將那一萬人調到東邊去,兩頭作戰,時間一長,所有的士兵都會疲憊。另外,東邊的一萬士兵,還有可能麵臨缺糧的窘況。
——
塗山找了個隱蔽的地方,命令士兵休息。然後獨自向東探路,走的路,當然不是江邊。
探明一截,讓士兵走一截。十幾天之後,終於繞到了袁軍的東邊。
塗山找了校尉過來,說自己要離開,要校尉帶兵順路往東一直走,並隨時了望對岸。走到對岸大山即將消失的位置,停止前進,然後離開江邊,繞到大山深處,擇地隱藏。
這樣,塗山就離開了戰場。
——
一個人,一個輕功全開的武林高手,奔襲在崇山峻嶺,速度是非常快的。
由於要繞開戰場,還是多花了些時間。五天後,塗山迴到長沙。
一問,樊韻在武陵。
塗山立刻找了過去,說了自己的擔憂(袁軍撤退),以及消除這種擔憂的設想(解決辦法),很快獲得了樊韻的認可。
隨後,塗山拿到樊韻的批條,領取了騾馬,帶了一些工匠,以及許多工具,再次東行。
——
這迴,速度就慢了。不過,再怎麽慢,都有到達的時候。
走了將近一個月,塗山到達池州附近。初步安頓了工匠,再找到那一千士兵,詢問袁軍有沒有退卻。士兵迴答還沒有。塗山這才放心。
隨後,塗山一個人外出,尋找煤礦,尋找石灰石礦。
隻不過,這迴,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眼下的戰爭,為了阻止袁軍撤退。
因而煤礦和石灰石礦的品質要求,就跟以往不一樣了。
同時,那一千士兵也被調到指定位置,進行土石方作業。
其實就是挖山。挖山,聽起來嚇人,實際上並不是要把山峰挖平。
塗山標注找了十處險要的所在,讓士兵挖掘深溝。不求寬度(半尺到一尺就行),但求深度(五尺以上)。挖到石頭,還要用鏨子往下打。
險要,指的是,從江邊那條羊腸小道的角度去看,很危險,似乎很容易滑坡。
但實際上,江南這邊山石地質都很穩定,並沒什麽滑坡的跡象。
因此,塗山才安排士兵,在那些地方進行挖掘。
不是挖岩石的下方,而是挖岩石的背後。
挖下方,就算把岩石挖塌了,挖掘的士兵,恐怕也跑不掉。
挖後麵,推一把岩石,照樣能夠造成滑坡。
隻不過,誰來推?
不僅塗山不行,放眼天下,誰都不行。
從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出,整個江西,大部分都是山區。就隻有以南昌為中心的一大塊平地。平地的麵積,約等於桂陽加零陵。
原劇情裏,孫策打下豫章之後,還另外增設了廬陵和鄱陽兩郡。
——
豫章在行政上,隸屬於揚州。
但,看一下廬江、九江(壽春)、丹陽、吳郡、會稽等同為揚州下屬郡的位置,就可以發現,揚州對豫章控製力不足,基本屬於放養的模式。
——
三國進入195年,除了袁紹與公孫瓚之間、呂布和曹操之間爆發過大戰之外,其餘諸侯都沒什麽大動作。
現在的豫章,其實就相當於190年之前的各地。
——
黃忠是著名的猛將,並且還有輕功。就像塗山剛到荊南時那樣,先行一步,一個人進了豫章。
這樣的手段,隻能在目標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使用。
隨後,莫敬、高曠、周碭率兩萬大軍過來,豫章的守城士兵就想關上城門。
黃忠閃身而出,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十幾個兵殺了。
聽著城門樓上似乎有少許弓弦的聲音,黃忠鎮靜沒動,直至莫敬率兵突進城門,這才脫身出來,上了城牆。
此時步戰,誰是黃忠的對手?
殺了七八個人之後,城門樓上的士兵居然全體降了。
當然,他們主要迫於城下的軍隊,而不僅是迫於黃忠。
——
按製(編製),豫章郡有兵五千;就算超編一點,也上不了萬。
因此,兩萬士兵控製豫章,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步,守取城門和城門樓。第二步,守住衙門。第三步,衝進軍營,守住各處房舍,禁止豫章原來的士兵走動。
如此,挾雷霆之勢,很快就從軍事上,拿下了豫章。
軍事上拿下,距離真正的拿下,自然還有一定距離,但無論什麽事,都得一步一步的來。
——
豫章是個大郡,下轄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吳平、西安、彭澤、艾、宜豐、陽樂、富城、新吳、鍾陵等十六個縣,總人口接近兩百萬。
地方大了,全盤拿下就要困難許多。
接下來,應該是“傳檄而定”程序。
檄,即檄文,指公示性質的公文,並不僅僅是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
此時的檄文,應該寫什麽呢?
應該寫,豫章前郡守,橫征暴斂,荒淫無道,我軍奉某某指令,特來征討,已經拿下該郡守。現曉喻全郡人民,稍安勿躁,前上級的事,不會牽連你們,希望你們還像以前那樣工作和生活。
隨後,各縣迴文,表示知曉,並順便痛斥前郡守,表示今後會向新勢力上稅納貢,等等。
這裏,差了一個環節,就是奉了誰的命令。
沒有一個合適的出處,檄文都不好寫。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這種表現。
具體的說,黃忠他們奉的是塗山的命令;但實際他們奉的是樊韻的命令。塗山和樊韻,一個是長沙都尉職務,一個是武陵太守職務,能寫出來麽?寫出來能對豫章的縣令有震懾力麽?
所以得往上找,誰呢?自然是劉表。
劉表不是荊州刺史嗎?怎麽管到揚州來了?
這個嘛……君不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在地理上,揚州也屬於楚國,是不是這樣?楚國,可是好幾次都是在襄陽設立國都的。
於是——
豫章前郡守,橫征暴斂、荒淫無道,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我主劉景升,看在同屬楚國一脈,討叛伐逆,已經拿下前郡守。
差不多就行了。
——
“傳檄而定”中的“傳檄”好說,能不能“定”還不好說。
咋辦呢?當然是派兵前往了。
不過,總共才兩萬士兵,被十六個縣一分,就沒人了。
所以,不能分兵。就黃忠,帶三千士兵,一縣一縣的依次通知。
拿到迴文,並且迴文上表示順從,就去下一家。否則就是武力征服。
這樣,一圈走下來,就開始的時候,武力征服了一家。
想來,後麵的縣,應該也有不服的,隻是看到前麵的先例,就假裝順從了。
——
再往後呢?自然就看黃忠的了。
難道黃忠還有治理才能?當然沒有。黃忠有的,是輕功。
莫敬、高曠、周碭三將都不動,在武力,牢牢控製住豫章。
黃忠,則以輕功返迴荊南,向樊韻請示,讓樊韻派遣治理人才過來。
治理人才過來之後,短期內,並不能收籠民心。得通過一定的行動,給民眾帶去實惠,得到百姓初步的認可,那個時候,才算是真正拿下豫章。
時間,自然就接近兩月之後了。
——
迴過頭來,追述阻擊戰。
江邊第一阻擊點,就隻設置了這麽個點。並沒有——如果守不住,隨後還有第二個、第三個點。
首先講的是第一阻擊點的地形。
一座一座的山,列在江邊。從天上往下,隻看那條羊腸小道的話,就會發現,它是蜿蜒曲折的。
第一阻擊點,就在一個較大的曲折之處。
遠方,羊腸小道轉過來,自接近長江,向南,轉向遠離長江。之後,再拐一個彎,自遠離長江,再次轉向接近長江,最後,再拐一個彎。
阻擊的士兵,自然沒在路上。
想想也是,一條羊腸小道,能夠並排站立幾個士兵?最多兩個。但實際上,這裏布置了一千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千名士兵,都在山脊。那個山脊,自然是加工過了的。挖了壕溝,方便站穩,同時還能隱藏身形。
而那條羊腸小道,最後那個彎,剛一拐過,就被堵死了。
是被很多塊巨石堵死的,人少了絕對推不開,人多了絕對站不下。
之所以在拐彎之後才堵住,就隻為了讓遠處的袁軍望過來,發現不了。
讓袁軍發現不了,當然是為了鼓勵袁軍繼續沿著羊腸小道往前衝。
——
這裏,還有個小問題:也許有人會把此處地形與攻城戰進行比較。
在攻城戰中,城牆的上麵,排滿了守方士兵,攻方照樣搭起梯子往上衝。
還有就是,攻方派出大量的士兵,強行衝上山脊,怎麽辦?
這樣的疑問,其實都忽略了攻方所在的位置。
因為是平地或者淺丘,攻方才能集結大量士兵。
集結了大量士兵,才有強攻。
如今這裏,攻方哪怕有十萬人,但真正能夠走到前麵來的,也就幾百人。
幾百人,休想依靠強攻,與上千人的防守相對抗。
——
袁軍來了。
由於荊南士兵物資豐富,箭矢大大的有,因而他們並沒有等敵軍到達最近的位置,才發動攻擊。
一望見袁軍,箭就射了過去。
那還是在校尉控製之下的射擊,每次大致就隻是十個人射箭。
此時,袁軍還剛剛轉過上一個彎。但空間距離並不遠,不到百步。
——
袁軍前進受阻,自然就停止了前進。向後報告,之後就來了首領。
第一次過來的,是個百夫長。百夫長拿著盾牌,一邊走一邊張望。
等他走到遠離長江的那個彎時,山脊的上端和下端同時射出十幾支箭,盾牌擋了這邊擋不了那邊,百夫長立即就壯烈了。
袁軍士兵經過多次探頭,終於發現百夫長死了。於是就再往上報。
這迴,來的不是千夫長,而是萬夫長,也就是一位將軍。
誰呢?陳蘭。
陳蘭(?-209),《後漢書》裏記的是陳簡,廬江(治今安徽廬江)人。
原劇情中,他本為袁術部將,後來反叛袁術,落草為寇,最終被曹操部將張遼斬殺。
——
陳蘭跟先前那個百夫長一樣,舉了盾牌,向前探查。另外,他還抽出了佩箭。
怎麽不是馬上作戰的兵器?
廢話,這種地形,長槍大戟根本施展不開。
同樣走到遠離長江的那個拐彎處,同樣遇到箭襲。並且,這次箭襲,數量要比上次多得多。
陳蘭一塊盾牌,的確攔不了兩個方向的箭矢。但許多箭矢,射在陳蘭的盔甲上麵,都滑過去了。還有一些箭矢,則被陳蘭用佩箭打落。
看上去沒事,其實陳蘭很狼狽。他如果停站在原地,最終必將力竭而死。而如果往後退,就會影響躲避和格擋。
稍一猶豫,陳蘭還是選擇了後退。沒退幾步,果然就中了一箭。
中箭之後,由於疼痛,影響了武藝,格擋又差了幾分。
再退,再中箭;然後中箭越來越多。
終於,陳蘭被射成了刺蝟,倒在羊腸小道。
倒是沒跟百夫長一樣,摔到坡下。
——
就是這樣的情況,反複出現。無論是兵來,還是將來,都沒有什麽有效辦法。
袁軍前進的步伐,就硬生生停了下來。
放棄前進向後轉,那是不可能的。
袁軍隨後就開始了翻山越嶺的繞道。
——
講了第一阻擊點,其它的,諸如兩個二次阻擊點,以及三處伏擊點,就沒什麽講述的必要了。
需要講的是,是塗山那邊。
塗山這邊的一千士兵,基本職責是機動。
機動的意思是,哪裏出現了薄弱環節,就頂到哪裏去。
結果,開戰之後,塗山發現,六處戰場,我方都遊刃有餘。
那麽,是不是率領這隻機動部隊直接攻擊袁軍呢?
想了一下,塗山放棄了。
此時,塗山擔心的是,萬一袁軍久攻不下、久繞不過,灰心喪氣,退卻了,怎麽辦?
須知,塗山的任務,是拖住敵軍。樊韻的原話是“隻求拖住敵軍,不求殺敵。”
樊韻沒說期限。那意思就是,如果到期,會有人過來通知。沒人通知,就是沒有到期。
如此看來,還得把袁軍的歸途阻斷才是。
——
怎樣阻斷歸途?
也像攔截那樣,顯然不行。
雖然攔截那邊,有一萬人輪換,但那是長期作戰所必備的。
如果將那一萬人調到東邊去,兩頭作戰,時間一長,所有的士兵都會疲憊。另外,東邊的一萬士兵,還有可能麵臨缺糧的窘況。
——
塗山找了個隱蔽的地方,命令士兵休息。然後獨自向東探路,走的路,當然不是江邊。
探明一截,讓士兵走一截。十幾天之後,終於繞到了袁軍的東邊。
塗山找了校尉過來,說自己要離開,要校尉帶兵順路往東一直走,並隨時了望對岸。走到對岸大山即將消失的位置,停止前進,然後離開江邊,繞到大山深處,擇地隱藏。
這樣,塗山就離開了戰場。
——
一個人,一個輕功全開的武林高手,奔襲在崇山峻嶺,速度是非常快的。
由於要繞開戰場,還是多花了些時間。五天後,塗山迴到長沙。
一問,樊韻在武陵。
塗山立刻找了過去,說了自己的擔憂(袁軍撤退),以及消除這種擔憂的設想(解決辦法),很快獲得了樊韻的認可。
隨後,塗山拿到樊韻的批條,領取了騾馬,帶了一些工匠,以及許多工具,再次東行。
——
這迴,速度就慢了。不過,再怎麽慢,都有到達的時候。
走了將近一個月,塗山到達池州附近。初步安頓了工匠,再找到那一千士兵,詢問袁軍有沒有退卻。士兵迴答還沒有。塗山這才放心。
隨後,塗山一個人外出,尋找煤礦,尋找石灰石礦。
隻不過,這迴,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眼下的戰爭,為了阻止袁軍撤退。
因而煤礦和石灰石礦的品質要求,就跟以往不一樣了。
同時,那一千士兵也被調到指定位置,進行土石方作業。
其實就是挖山。挖山,聽起來嚇人,實際上並不是要把山峰挖平。
塗山標注找了十處險要的所在,讓士兵挖掘深溝。不求寬度(半尺到一尺就行),但求深度(五尺以上)。挖到石頭,還要用鏨子往下打。
險要,指的是,從江邊那條羊腸小道的角度去看,很危險,似乎很容易滑坡。
但實際上,江南這邊山石地質都很穩定,並沒什麽滑坡的跡象。
因此,塗山才安排士兵,在那些地方進行挖掘。
不是挖岩石的下方,而是挖岩石的背後。
挖下方,就算把岩石挖塌了,挖掘的士兵,恐怕也跑不掉。
挖後麵,推一把岩石,照樣能夠造成滑坡。
隻不過,誰來推?
不僅塗山不行,放眼天下,誰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