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對方是大才,塗山就不找樊韻,直接問蔣琬了。

    蔣琬的態度很敷衍,隻是承認安排有人專門負責遷徙人口的事,但卻拒絕詳談。

    看來,這位名士認可的是樊韻,不是自己。

    另一個時間,塗山找到樊韻,再次詢問,樊韻透露,遷徙之事,是從牙行入手的;人口主要來自豫州和揚州,自九江、建業、廬江的方向,順著長江過來的。

    塗山就問了一下負責這方麵的人是哪位,樊韻迴答,是徐州琅邪莒縣人,名叫徐盛。

    乖乖,又一個三國名人!

    徐盛這人,在原劇情中,能夠獨領一軍,臨機決斷,通常能勝。

    如果說,呂岱的獨當一麵是防守,那麽徐盛的獨當一麵就是進攻。

    塗山沒去找徐盛。這是因為,塗山猜測,那徐盛此時肯定跟蔣琬一樣,也是認可樊韻,沒認可自己。

    那沒關係,自己的長期目標本來是投靠劉備,又沒想當皇帝。

    ——

    192年,桂陽開荒造田基本完成,但開發並沒有終止,而是轉向兩個方向。

    一是向大山深處找平地,繼續開發田地。

    二是直接查勘大山,開發藥材種植區域和各種礦區。

    塗山並沒有將現代工業技術帶到三國,隻是指出了煤。另外,還弄了一下上個任務弄過的石灰石礦。

    鐵礦,從開采到冶煉,三國時期已經基本成熟。

    下麵,隻講煤礦和石灰石礦。

    ——

    煤礦

    美國最早的商業煤礦位於維吉尼亞州的midlothian,1748年開始開采。

    煤炭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中的主要能量來源,蒸汽火車、蒸汽船等開始成為工業國家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同時煉鋼業也需要大量的煤礦。

    ——

    三國時期,自然遠遠早於18世紀。這個時期,根本就沒有煤礦開采。

    第一問:難道三國時期沒有煤?那自然是有的。

    第二問:難道三國時期沒人發現煤礦。大家都知道,煤礦分為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後者,露天,並且還成片成片的,怎麽可能沒人發現。

    兩問之後,我們就知道了,沒有開采煤礦,是因為人們並不知道煤礦有用。

    ——

    塗山告訴樊韻,煤礦有用,當然不是用“說”的方式。

    上個任務,塗山曾經負責在崇山峻嶺間規劃道路,這個任務裏,也做了相似的事情。因而塗山發現露天煤礦,很正常。

    早在190年冬天的時候,塗山就挖了些煤炭,專門改了個小灶,把煤炭用上了。

    樊韻見了,大為驚奇。塗山就講出了相關的道理。並且還把火熄了,把灶裏的爐橋展示給樊韻看。

    爐橋很簡單,起的作用,就是把煤炭架起來;它的要領,就是要通風。

    關鍵還是煤炭。黑黑的石頭,居然可以燒,並且遠比木材耐燒,燒出的溫度也可以更高。

    樊韻知道之後,轉天就讓士兵開采露天煤炭,並且安排鐵匠生產爐橋。

    幾個月之後,桂陽郡百姓生活領域就普及了煤炭。

    到192年,荊南四郡的民眾生活領域,全都普及了煤炭。

    ——

    生活領域普及煤炭之後,必然會延伸到生產領域。

    對,就是鐵匠鋪。煤炭那麽好燒,當然也為改燒煤。

    鐵匠鋪跟居民,需求是不同的。居民,有火能燒水就行了。這年代,炒菜還不流行。

    鐵匠鋪則要把鐵礦石燒熔。

    熔,原本指的是,用高溫使固體物質轉變為液體。但現實的問題是,木材燃燒,真的到不了那個溫度。

    於是乎,此前的燒熔,其實隻是燒軟。

    燒軟了,再用鐵錘擊打,所謂千錘百煉,就是這樣“不得不”產生的。

    由此,我們還可以知道,那種原始落後的條件下製造出來的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質量並不咋樣。

    迴過頭來,繼續講鐵匠鋪燒煤。

    一開始,鐵匠們想的,也僅僅是木改煤,並沒有多想。

    因為沒有多想,所以爐膛,還是燒木材時候那麽大。

    現在,裏麵都是煤了,那溫度,刷刷刷的就突破了1000度。

    不止燒軟,而且很快就燒紅了。

    燒紅的同時,裏麵的雜質也被燒掉一些。

    鐵匠們一看,不行,得改。

    同樣是兩個方向,一是改小,一是改大,指的都是爐膛。

    這樣,就產生了中低溫,和高溫兩類不同的鐵爐。高溫主要用來溶煉礦石,中低溫主要用來精製鐵器。

    然後,鐵匠們就發現,生產出來的鐵器製品,品質高了許多。

    這品質高了許多的鐵器製品,又提供了再次加工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鐵器製品,就是錘煉件。如今,就不一樣了。

    ——

    需要舉例說明了。

    標的物品:青龍偃月刀。

    演義說: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

    尺寸呢:據後世考察,刀長九尺五寸。三國時候的一尺合今24.2cm,接近英尺。換算之後得知長度為229.9cm。

    這裏問的是:那刀,是一次性鑄造的嗎?

    如果是,再加上當時的礦石並不能完全燒熔,哪來那麽大一塊礦石呢?如果真有長度為229.9cm的礦石,它的厚度和寬度如果小了,就無法支撐它的運輸;但它的厚度和寬度如果合格,它的重量是多少?

    長2.299米乘以0.5米寬乘以0.5米厚再乘以3.3(鐵礦石的比重是3.3~6.5)等於2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噸重的整塊礦石,鐵匠爐能夠均勻加熱嗎?鐵匠能夠順利地把礦石翻轉嗎?

    所以,打造青龍偃月刀,用的並不是一整塊礦石,而是一小塊一小塊的礦石,經鐵匠的手,打在一起的。

    這樣的拚湊式打造,那刀的質量,可想而知。

    還有,是不是大地方的名匠製造呢?

    “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這就是二客。

    “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

    於是可知,所謂“良匠”,就是桃園附近鐵匠鋪的工匠。

    附近有沒有大城市?“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拚湊式打造,並且工匠還不咋的,所以,青龍偃月刀質量不行。

    ——

    切換到荊南,燒煤改膛之後的鐵匠鋪。

    鐵礦石的熔煉,這邊就是完全燒化了的,絕對燒成了液體,清除的雜質更多。

    然後,鑄造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一次成模,並且模具更精良。

    模具,其實就是上幾次的成品——成品精良,就會促成模具改造;模具改造,又反饋於成品製造。

    其它的暫且不講,質量就已經高出許多了。

    其它的,若是講呢?

    ——

    像青龍偃月刀這種大家夥,需要的人,是不怎麽多的。

    更多的需要,是普通大刀。刀身沒有那麽大,刀柄也沒有那麽長。

    因此,從大規模製造的角度出發,適宜一分為二,刀身和刀柄分別製造。

    製造之後,兩者要結合在一起。怎麽結合?自然是凹凸相對,榫卯結交。

    凸這邊好說,多生產一塊就是了。凹那邊,則需要弄出一個洞。

    不能再加工的鐵器,怎麽弄那個洞?好吧,大的洞,還是弄得出來的,譬如鋤頭。

    但小的孔洞呢?譬如鐵鏟。

    ——

    請搜一下鐵鏟圖片,注意有柄的那種。鏟頭與柄的結合,就有個洞。那個洞不大,但比較長。是怎麽生產出來的呢?難道也是鑄造?

    當然不是,就是跟鏟頭一起,成片狀,生產出來的。然後,像紙一樣,彎曲成圓,最終就形成了長洞。

    然後,還沒完。

    木柄插進去,再怎麽插得好,今後都有脫出或轉動的可能。

    為了防止出現脫出或轉動的情況,就需要再打至少一個小孔,加入一顆螺絲釘、或者鐵釘、或者鉚釘,進行固定。

    最後打的那個小孔,現代,通常用電鑽。三國時期,直接用剛性鐵釘(相當於水泥釘)硬打,也是可以的。

    這樣,成品的使用過程中,木柄不會脫落,也不會在鏟頭那個孔洞裏麵轉動。

    ——

    稍稍總結一下就是:煤的使用,煤礦的開采,使得冶鐵溫度升高,鐵器成品更精良。

    鐵器精良,好處很多。軍事上,可以批量生產刀劍,並且那些刀劍都不包括“柄”。“柄”可以由協作的另一個工廠去生產。

    如果還不清楚效果的話,再說直觀點——荊南的一把刀,相比外界,用鐵更少,但刀身質量卻更高。

    ——

    石灰石礦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鈣(caco3),是生產水泥的最主要成分。但三國時期,用得上的,隻有石灰。

    石灰(cao)是石灰石礦,在高溫下煆燒而得。caco3→cao+co2↑

    有煤,這一步才得以實現。

    石灰,也叫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cao+h2o→ca(oh)2

    這一步,會釋放大量的熱,並且體積增大一到兩倍(體積乘以2到3)。

    熟石灰,也叫石灰膏、石灰漿。

    它的幹燥收縮比、較大,因此在現代,除粉刷以外,一般不會單獨使用。

    收縮比、較大,還不算嚴重;嚴重的是,局部還會產生較大的體積膨脹,致使硬化後的石灰製品表麵產生鼓包、崩裂等現象,極大的影響製品強度。

    那種局麵體積膨脹,工程上稱為“爆灰”、“鼓胞”、“玉米花”等。

    水泥生產過程中,這種現象,叫安定性不好。對其抑製,主要是控製遊離鈣。

    遊離鈣,實際是遊離氧化鈣,指沒有以化合物狀態存在、而是以遊離狀態存在的氧化鈣,又稱遊離石灰(f-cao)。

    有很多方法,控製遊離鈣。

    三國時期能夠用到的,隻能是添加混合材料。

    加砂,變石灰漿為石灰砂漿,然後可以用於抹灰和砌築。

    加粘土、再加砂,變為三合土。其中,砂,也可以用石屑、鐵礦渣、煤礦渣等代替。

    三合土,品質比石灰砂漿更低,但土不值錢,所以價值更便宜。可用於建築物的基礎地麵和道路施工。

    有人誤把“三合土”當作“山河土”,隻是小問題。

    ——

    現代混凝土,一個字表示是砼(tong),人工石、人造石的意思。科學的解釋,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複合材料的統稱。實際指用水泥、砂、石作集料;與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中的石,以破碎之後的鵝卵石塊(不存在經脈走向)較優。

    看了混凝土,再看三合土,混凝土是水泥、砂、石,加水;三合土是石灰、土、砂,加水。內容都是差不多的。

    三合土之所以是加土,而不是加石,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石灰不如水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荊南開采石灰石礦,就是用來搞建築。修房子、修路、修水渠。

    當然,還可以消化鐵礦渣、煤礦渣。

    ——

    上個任務,公冶方儀搞了磚窯。這個任務,塗山自然也要搞。

    磚,分為燒結磚(主要指粘土磚)和非燒結磚(灰砂磚、粉煤灰磚等)兩類。

    非燒結磚,在電視上經常出現。就是把調好的灰漿注入模具,完全幹燥之後,脫模就是磚。

    燒結磚,指在非燒結磚的基礎上,再燒一下,使之產生內部性、根本性的變化。

    很明顯,煤磚不能燒,灰砂磚不能燒。

    煤不能燒,好理解。灰砂磚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ca(oh)2,一燒,還原成石灰石caco3還是小事,因體積收縮而使得磚塊報廢,就是大事了。

    三國時期的條件,是得不到膠體碳酸鈣成品的。

    ——

    三國類的小說,塗山看得不多,也沒什麽可以照抄的辦法。

    塗山隻是知道,搞錢不行,得搞物資。

    這個觀念的確立,靠的不是小說,而是政治課裏麵的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告訴塗山:突然挖出一筆財寶,對於個人來說,是財富;對全天下,並不是。

    複雜的道理,就不講了。

    這兒隻問,在一個封閉的荒島,饑餓的人,挖到一堆金子,有什麽用。

    如果塗山弄出少量的玻璃香皂,百姓能用嗎?

    隻能把玻璃香皂拿到京城去賣,然後買來各種物資,之後,荊南的百姓才能用。

    但是,一往一返,關山萬裏,不夠安全;並且京城還在西涼軍閥的控製之下,賣的時候,很容易被西涼軍閥控製。

    之後,賣成了錢,又到哪裏買物資?就關中那塊地方(長安、弘農、洛陽等地),大量購買糧食,糧食絕對會被炒成天價。

    到哪裏買了糧食,哪裏的百姓就大量餓死。那絕不是任務者應該幹的事。

    ——

    所以塗山不搞錢,隻搞具體的東西。

    東西也不多,除了開荒造田之外,絕對新的,就隻有煤礦和石灰石礦。

    隻不過,間接推動的,則是荊南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快穿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糧票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糧票不並收藏無限快穿逆襲最新章節